• 沒有找到結果。

O 其他

在文檔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頁 46-51)

O 其他 行為

O-1 故意缺席 O-2 手機鈴響 O-3 考試作弊 O-4 作業抄襲

O-5 有疑問時,會主動在課後向老師提出問題

O-6 會依照規定時間繳交課堂作業

47

附錄、學生拍照、錄音及錄影同意書

一 、 本人 (以下稱甲方) 同意 □不同意 教師(以下稱乙方)於 年 月 日進行公開授課時,由乙方或參與之觀課人員

對本人拍照、錄音及錄影。

如同意拍照、錄音及錄影,乙方及觀課人員需在滿足下列其中一項條件後方能進行拍 照、錄音及錄影(請擇一勾選)。

□可拍攝課堂,但照片、影片中不得出現甲方的聲音及影像。

□可拍攝課堂,但影片中僅可出現甲方的聲音,不可出現影像。

□可拍攝課堂,照片、影片中可出現甲方的聲音及影像。

二 、 甲方同意乙方或參與之觀課人員對本人進行個別訪談。

如同意進行個別訪談,甲方 □同意 □不同意 乙方及觀課人員對個別訪談的過程進行拍 照、錄音及錄影。

如同意拍照、錄音及錄影,乙方及觀課人員需滿足下列其中一項條件後方能進行錄音錄影

(請擇一勾選)。

□不可拍攝臉部,亦不可於畫面中出現全名。

□可拍攝臉部,但不可於畫面中出現全名。

□可拍攝臉部,亦可於畫面中出現全名。

上述同意之拍攝或訪談資料僅供教學研究之用,不得挪為他用或任何商業用途。

本人(簽章):

法定代理人(簽章):

中華民國 年 月 日

48

幼兒園教學觀察規準重點說明

層面 指標與觀察重點 重點說明

A 活動目標

與規劃

A-1 擬訂合宜的教保活動目 標。

本指標除了在觀課過程中進行觀察,亦可從以下兩 方面進行檢視:

1. 於觀察前會談及教案中檢視 A-1 各項重點。

2. 於觀察後回饋會談時,教學者與觀課人員的交 流討論中進行檢視。

A-1-1 依照課程大綱的精 神與幼兒特質擬訂 活動目標。

1. 課程大綱:指教育部訂頒之「幼兒園教保活動 課程大綱」內容,本課程大綱的內涵以個體與 生活環境互動為基礎,形塑幼兒心智為核心,

兼顧幼兒全人發展及其所處文化環境的價值體 系兩層面,規劃幼兒學習的領域。區分為身體 動作與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和美感 六大領域,以建構社會文化中之「孩童圖像」, 期能培養幼兒擁有覺知辨識、表達溝通、關懷 合作、推理賞析、想像創造及自主管理等六大 核心素養。(可參考《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 綱》)

2. 幼兒特質:包括幼兒發展、興趣、特殊需求及 生活經驗,參考課程大綱所列各領域之適齡課 程目標及學習指標。

A-1-2 教保活動安排能符 應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教學者在活動計畫上只要標明學習指標即可,不需 要再另外撰寫教學目標或活動目標。課程大綱提供 的學習指標就是幼兒的學習方向,即為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撰寫方式可參考《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 手冊》及《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推廣Q&A手 冊》)

A-1-3 依據活動目標與幼 兒需求,選擇適合 之教學材料。

教學材料:

由於各園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生活環境各異,幼 兒的生活經驗也會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教學者宜 配合教保活動課程內涵及幼兒的發展狀態,從其所 在地的生活環境中選材,設計符合幼兒生活經驗的 活動。(可參考《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A-2 規劃適切的教保活動內容。

A-2-1 安排合宜的教學環 境與設施,促進幼 兒學習。

教學環境與設施的安排:

指能配合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對整體教學場域、

學習情境(含學習區)、教學設備、座位等,進行 適當的安排與布置,以支持幼兒學習。

A-2-2 有效連結幼兒的生 活 經 驗 及 新 舊 知

1. 連結:指教學者教學能適切複習先備知能以連 結新的學習、或授課內容能善用契合幼兒生活 經驗之實例。

49

能,引發與維持幼 兒學習動機。

2. 生活經驗:指幼兒日常生活的共同性經歷,包 含食、衣、住、行、育、樂等。

3. 新舊知能:指先前已經學過且與即將學習(含 體驗、經驗)有關之必要知識或技能。

4. 引發學習動機:指課堂教學之初,能設計可引 起幼兒學習興趣與動機的作為。

5. 維持學習動機:指在教學過程中,能運用有效 教學技巧,使幼兒持續參與學習。

A-2-3 活動內容符合幼兒 的 發 展 需 求 、 經 驗、知能和興趣。

請參見A-2-2 之重點說明。

B 活動實施 與班級經營

B-1 教學重點的掌握與教學技巧的運用。

B-1-1 掌握教學材料的特 性 , 實 施 教 保 活 動 , 促 進 幼 兒 學 習。

掌握教學材料的特性:

教學時所需要的材料、工具及用於學習的素材,應 考量以下特性:

1. 符合幼兒發展與學習需求。

2. 教材品質與數量的適切性。

3. 教材與課程的連結性。

B-1-2 提供充足的教學資 源並合宜運用。

1. 教學資源:例如繪本、圖畫、圖表、實物、標 本、模型、儀器、補充讀物、投影片、數位化 教學資源、大自然的現象、社區資源、社會文 化與習俗制度,以及教學者與幼兒的生活經驗 等,都是教學資源的內涵。

2. 合宜:合宜的教材須符合幼兒的發展,宜適度 調整以配合課程目標,融入主題或單元等多元 的學習活動及生活經驗中。

(可參考《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B-1-3 運用適切、統整的

教學方法,引導幼 兒思考、討論或實 作。

1. 適切的教學方法:指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適 時採用提問、討論、練習、示範、操作或發表 等不同的教保活動,並使用多元的組成方式,

例如個別化、小組或大團體促進參與學習,達 成學習目標。

2. 統整(不分科):各領域相互交錯,學習面向彼 此關聯,相互統整;各領域的能力彼此串結,

環環相扣,以支持幼兒發展統合的六大核心素 養,面對未來多變的社會。

(可參考《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B-1-4 運 用 口 語 、 非 口 語、教室走動等溝 通技巧,與幼兒互 動。

1. 口語溝通:指說話時能注意音量、速度、咬 字、語調、句讀、避免口頭禪等,並運用語氣 變化,提示學習重點。

2. 非口語溝通:指運用肢體語言、表情、動作、

眼神等方式,向個別或全班幼兒明確傳達與學 習主題相關的訊息。

50

3. 教室走動:指教學過程中,教學者能走動巡視 全班,以掌握全班幼兒的學習情形。

B-1-5 清楚表達並善用提問 技 巧 幫 助 幼 兒 學 習。

提問技巧:

題目措詞清楚簡潔,給幼兒足夠的時間回應;善用 不同的問題類型;可跳脫「標準」答案迷思且具開 放性及啟發性的提問;不向幼兒暗示自己所期望或 認為的正確答案;仔細聆聽幼兒的回答;適時鼓勵 幼兒發問;並鼓勵幼兒以每個人都聽得清楚的音量 發言。

B-1-6 完成學習活動後,

適時歸納統整學習 重點。

1. 適時:指幼兒在完成一部分的學習重點或學習 活動結束前。

2. 歸納統整:指綜合某部分的學習重點,並做有 系統的整理分析,使之成為系統的概念或原理 原則,方便讓幼兒學習。其方式可由教學者歸 納或引導幼兒歸納學習重點。

3. 補充說明:為加深幼兒學習印象,建議於活動 中與活動結束前,適時歸納學習重點;可由教 學者複習,或引導幼兒總結該活動的重點內 容。

B-2 經營正向支持的班級文化及情境。

B-2-1 營造溫暖的學習氣 氛 , 促 進 師 生 互 動。

1. 氣氛營造:指配合班級常規、教學方法與幼兒 特質,形塑師生之間溫暖的班級學習氣氛及人 際關係。

2. 溫暖:指師生或幼兒同儕之間能相互尊重、彼 此關懷與支持、友善且公平對待、提供正向期 望等。

B-2-2 建立及維持有助於 幼兒學習的常規。

常規:

包含在生活規範,包括團體常規、品格行為以及生 活禮儀。團體常規是團體生活所應遵守之常規,例 如在教室內不要奔跑、舉手後再發言等;品格行為 是指學習分辨行為的是非對錯,表現有品格的行 為,例如誠實、守信等;生活禮儀則是指人際禮 儀、飲食禮儀等,例如接受人家的幫忙要說謝謝、

用餐時不要發出太大的聲響。

(可參考《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B-2-3 妥善應變處理活動

歷 程 中 之 偶 發 狀 況。

偶發狀況:

非預期的環境干擾及幼兒行為,例如游離、便溺、

身體不適、負面情緒與同儕衝突等。

B-2-4 適切回應或引導幼 兒的行為表現。

1. 回應:指教學者能適時且合宜的處理幼兒在活 動中的行為表現,包括適時增強正向行為表 現、及時導正負向行為。

在文檔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頁 46-5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