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Copied!
5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09學年度幼兒園初階專業回饋人才培訓認證計畫

(推廣版)

第二梯次

壹、 緣起

為因應 108學年度公開授課之實施,擴大辦理初階專業回饋人才之培訓,以 使幼兒園教學者瞭解公開授課與專業回饋之操作方式與知能,並依教育部補助 辦理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作業要點及 109年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人才培訓認證 計畫規劃辦理。

貳、 辦理單位

一、 指導單位: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二、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

三、 協辦單位:臺中市教育局(校長及教師專業發展中心)

參、 參加對象

109學年度任教於各公、私立幼兒園之正式教師,以及具備合格教師證之代 課與代理教師。

肆、 實施方式 一、參與培訓研習

(一) 研習課程,2堂課共6小時:

1. 教師專業發展實施內涵,3小時。

2. 教學觀察與專業回饋,3小時。

(二) 臺中市場次:

1. 時間:109年10月24日(六)上午9時至下午4時。

2. 地點:臺中市協和國民小學視聽教室。

3. 參與人數上限為40人。

4. 報名方式: 參加人員請至遲於辦理場次開始前5天到全國教師在職 進修資訊網( http://www.inservice.edu.tw/ )完成研習報名登錄。

報名代碼: 2921341。

(2)

2

(三) 臺北市場次:

1. 時間:109年10月31日(六)上午9時至下午4時。

2.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本部誠大樓208教室。

3. 參與人數上限為40人。

4. 報名方式:參加人員請至遲於辦理場次開始前5天至 Google 表單填 寫報名。

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genNn2e2V8t2CMV99 。 二、申請認證審查

完整參與初階專業回饋人才研習後,需執行並提交專業實踐事項之資 料,經審查通過後,始發給初階專業回饋人才證書。

(一) 專業實踐事項

1. 認證人員需擔任授課教師進行公開授課至少1次。

2. 認證人員完成公開授課後,另擔任回饋人員觀察同儕授課,並給予專 業回饋至少1次。

(二) 申請認證審查 1. 認證資料:

(1) 初階專業回饋人才認證檢核表1份(需經學校校長∕園長核章)。

(2) 認證人員擔任授課教師進行公開授課並填寫之「觀察前會談紀錄 表」及「觀察後回饋會談紀錄表」各 1份,以及檢附觀課人員提 供之「觀課紀錄」至少 1份。

2. 資料提交方式:請認證人員親自至本計畫網站上傳認證資料,網址:

http://bit.ly/tpdntnu。

3. 審查期程:

(1) 收件時間:110年3月01日至110年5月31日。

(2) 審查時間:預定隨到隨審,預定最晚於110年4月23日前完成初審、

5月21日前完成複審。

(3) 複審及申復時間:自通知審查結果起10日內需至本計畫網站提出 複審與申復申請。

(4) 發證時間:110年7月31日前完成發證名單公告與寄送證書。

(3)

3

三、 認證流程圖

時間 事項

完成初階專業回饋人才培訓研習(6小時) 1. 教師專業發展實施內涵,3小時 2. 教學觀察與專業回饋,3小時

完成規定之專業實踐事項

是 否

認證人員至線上指定網站提交認證資料

審查單位依程序審查認證資料

審查通過後,由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發給初階專業回饋人才證書 發給研習證明

伍、 專業實踐事項表件

認證所需專業實踐事項表件檢陳如後。

(4)

4

專業實踐事項表件目錄

表件名稱 頁碼

幼兒園初階專業回饋人才認證檢核表 5

表1、公開授課/教學觀察-觀察前會談紀錄表 6 表2、公開授課⁄教學觀察-觀察紀錄表 8 表3、公開授課/教學觀察-觀察後回饋會談紀錄表 9

附件(觀察焦點與觀察工具的選擇) 11

幼兒園教學觀察規準重點說明 48

(5)

5

109學年度幼兒園初階專業回饋人才認證檢核表

認證人員

姓名 服務學校

實際教學年資 幼兒年齡層/

班別

項目與說明 檢核 備註

認 證 資 格 與 資 料 檢 核

1.專業回饋人才初階培訓實體研習課程 6 小時。

研習日期: 年 月 日 □已完成

2.認證人員擔任授課教師進行公開授課並填寫:

□觀察前會談紀錄表 1 份 □觀察後回饋會談紀錄表 1 份 另需一併檢附

□觀課人員提供之觀課紀錄至少 1 份。

公開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已完成

3.認證人員擔任回饋人員觀察同儕授課,並給予專業回饋至 少 1 次。

入班觀課日期: 年 月 日

授課教師簽章:

□已完成

認證人員 簽章

校長∕園長 簽章

備註:以上認證資料均須完成,始能送出認證資料。

(6)

6

1、公開授課/教學觀察-觀察前會談紀錄表(幼兒園)

(觀察前會談由主要教學者主導並填寫紀錄表)

主要教學者 幼兒年齡層/

班別

活動名稱 活動目標

觀課人員 教學活動時間 __時__分至__時__分

教學觀察日期 ___年___月___日 地點

一、

課程脈絡(可包含: (一)學習目 標:含核心素養、學習表現與學習 內容; (二)學生經驗:含學生先備 知識、起點行為、學生特性等;

(三)教師教學預定流程與策略;

(四)學生學習策略或方法;(五)教 學評量方式。):

二、

觀察焦點(由授課教師決定,不同 觀課人員可安排不同觀察焦點或觀 察任務,請見附件)及觀察工具

(請依觀察焦點選擇適切的觀察工

具,請見附表):

(7)

7

三、

觀課相關配合事宜:

(一)觀課人員觀課位置及角色(經授課教師同意):

1.

觀課人員位在教室□前、□中、□後、□小組旁、□個別學生旁(請打勾)。

2.

觀課人員是 □完全觀課人員、□有部分的參與,參與事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拍照或錄影:□皆無、□皆有、□只錄影、□只拍照(請打勾)。

備註:拍照或錄影,如涉及揭露學生身分,請先徵求學生及其家長同意,同 意書請參考「附件、觀察焦點與觀察工具的選擇」 。

(二)預定公開授課/教學觀察日期與地點:

1.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___時______分 2. 地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饋會談預定日期與地點:(建議於公開授課/教學觀察後三天內完成會談為佳)

1.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___時______分

2. 地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8

2、公開授課⁄教學觀察-觀察紀錄表(幼兒園)

(本表由觀課人員填寫,並須檢附觀察紀錄。)

主要教學者 幼兒年齡層/

班別

觀課人員

活動名稱 活動目標

公開授課∕教學觀察

日期 ___年___月___日 地點 觀察工具名稱

注意事項:

1. 請檢附入班觀課所使用的觀察工具及紀錄(如使用量化工具須檢附原始資料)。

2. 請自行設計或參用「附件、觀察焦點與觀察工具的選擇」所列之觀察工具,可依觀察焦點使 用部分欄位或某規準,不必完整使用該紀錄表,亦可兩種以上工具兼用。

(9)

9

3、公開授課/教學觀察-觀察後回饋會談紀錄表(幼兒園)

(觀察後回饋會談由主要教學者主導並填寫紀錄表)

主要教學者 幼兒年齡層/

班別 觀課人員

活動名稱 活動目標

回饋會談日期 ___年___月___日 地點 一、 客觀事實:觀課人員說明觀察到的

教與學具體事實

二、 關聯:前述觀察資料與觀察焦點的

關聯(即觀察資料能否回應觀察焦

點的問題)

(10)

10

三、 詮釋:主要教學者與觀課人員分享 公開授課 ⁄教學觀察彼此的收穫或對 未來教與學的啟發

四、 決定:主要教學者⁄觀課人員下次擬

採取之教與學行動或策略(含下次

的觀察焦點)

(11)

11

附件、觀察焦點與觀察工具的選擇 參考資料

下列表格為目前進行公開授課使用之工具彙整,可僅使用培訓課程教授之觀察工 具,亦可依觀察焦點選擇其他觀察工具使用。

一、授課教師如何形成觀察焦點?

可依以下方式形成與確定觀察焦點:

(一) 從教師專業發展規準來加以檢視。

(二) 從教師知識來加以檢視。

(三) 從教學行動與推理的過程來思考。

(四) 從學校、社群、教師個人推動或實施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創新來思考。

(五)

從教師個人的課程設計、教學轉化、教學經驗、學生特性、課堂師生互動 及學習脈絡來思考。

(六) 依學生基本學力檢測結果作為觀察焦點:針對不同內容向度、能力指標內 容,進行全國或所屬縣市與各校之試題答對率的比較,挑選想設為觀課焦 點的項目。

(七) 其他。

二、請自行設計或參用以下觀察工具,可依觀察焦點使用部分欄位或某規 準,不必完整使用該附表,亦可兩種以上工具兼用。

勾選

觀察工具名稱 特色

完 整 使用

部 分 使用

自行設計或其他紀錄表,名稱:

工具1、 105年版教師專業發展規準觀

察紀錄表 從105年版教師專業發展規準來加以檢視。

工具2、 101年版教師專業發展規準觀

察紀錄表 從101年版教師專業發展規準來加以檢視。

工具3、 軼事紀錄表

1. 依時間順序,簡要地將教室中所發生的事件簡 要地記錄下來。

2. 可用於捕捉與記錄大量的教與學現象,並可依 據觀察焦點不同,記錄各種類型的課堂事實。

3. 可使用在各種教學情境、教學領域、教學場 域。

工具4、 語言流動量化分析表 1. 適合分析說話發起者與對象的情形。

(12)

12

2. 可瞭解教師語言的偏向及學生的參與程度。

3. 可強調發訊者與收訊者的語言溝通及其類型。

工具5、 在工作中量化分析表

1. 適合分析學生是否專注於學習活動。

2. 依不同時間段紀錄,可蒐集不同學生在不同時 間段的專注情形。

3. 須先界定在工作中的行為內涵,例如:閱讀、

傾聽、回答問題、在座位上做作業、合作完成 小組工作等。

工具6、 教師移動量化分析表

1. 適合分析教師與學生在教室中的移動情形。

2. 可瞭解教師移動對班級控制、學生注意力的影 響,以及顯示教師的偏好。

3. 可瞭解學生移動與專注學習的關係。

工具7、 佛蘭德斯互動分析法量化分 析表

1. 適合分析教師教學風格。

2. 透過語言交互作用之分類,作時間線標記及統 計分析。

工具8、 選擇性逐字紀錄表 1. 適合記錄課堂產生的特定類型口語內容。

2. 可使授課教師瞭解課堂產生的口語歷程。

工具9、 教學錄影回饋表

1. 適合記錄各種類型的課堂事實。

2. 可重複播放,故能更為大量且細緻的記錄教與 學現象。

3. 可於回饋會談中,共同觀賞每一教學片段並作 深入分析。

4. 錄影前需先經過授課教師,學生及其家長同 意。

工具10、 省思札記回饋表

1. 由授課教師定期對教學經驗與教學問題做日記 式的記錄,有決定記錄內容的自由。

2. 可揭露授課教師關注的焦點,引導觀課人員做 教學觀察與回饋。

工具11、 分組合作學習教學觀察表 實施分組合作學習使用。

工具12、 學習共同體公開觀課紀錄表

(丙) 實施學習共同體使用。

工具13、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

《觀議課實務手冊》紀錄表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提供,以「學生學習為中 心」為觀察重點。

工具14、 高效能教師的觀察紀錄表 以「高效能教師的七個成功訣竅」為觀課規準。

工具15、 幼兒園教學觀察紀錄表

1. 針對幼兒園研發之紀錄表。

2. 提供教學者於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教案)、觀 察前會談、入班觀課及觀察後回饋會談之教

(13)

13

學觀察歷程時,能依據相關指標與觀察重 點,撰寫客觀具體事實。

工具16、 小組學習觀察表

1. 課堂中進行分組討論時,針對小組討論內容 進行觀察。

2. 小組設定可分為無人領導小組、事先給予職 務分工表並由學生自由決定角色、或直接指 定角色之不同設定。

3. 可用於觀察學生發言情形、專心程度等,或 其他焦點問題。

工具17、 小組討論參與質量觀察表

1. 課堂中進行分組討論時,針對學生表現進行 觀察。

2. 可用於觀察學生是否出現授課教師期待的互 動行為,以達到分組討論的目的。

3. 例如:觀察學生的參與度、優勢學生是否會 主動幫助弱勢學生、弱勢學生是否會主動求 助等。

工具18、 個別學生課堂行為時間軸紀 錄表

1. 於課堂中觀察特定學生之課堂行為。

2. 由授課教師選定想觀察之標的學生以及對照 學生(立意抽樣)。

3. 可用於觀察參與的學員投入課堂學習的情形 如何、有無干擾課堂的行為等,或其他焦點 問題。

工具19、 個別學生課堂行為發生頻率 紀錄表

1. 於課堂中觀察個別學生出現的課堂行為。

2. 由授課教師選定想觀察的學生(立意抽樣)。

3. 可用於觀察參與的學員投入課堂學習的情形 如何、有無干擾課堂的行為。

(14)

14

觀察工具目錄

觀察工具名稱 資料來源

工具1、 105年版教師專業發展規準觀察紀錄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工具2、 101年版教師專業發展規準觀察紀錄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工具3、 軼事紀錄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工具4、 語言流動量化分析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工具5、 在工作中量化分析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工具6、 教師移動量化分析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工具7、 佛蘭德斯互動分析法量化分析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工具8、 選擇性逐字紀錄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工具9、 教學錄影回饋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工具10、 省思札記回饋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工具11、 分組合作學習教學觀察表 分組合作學習計畫網站

工具12、 學習共同體公開觀課紀錄表(丙) 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 計畫辦公室網站 工具13、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觀議課實務手冊》紀錄表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

《觀議課實務手冊》

工具14、 高效能教師的觀察紀錄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工具15、 幼兒園教學觀察紀錄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工具16、 小組學習觀察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工具17、 小組討論參與質量觀察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工具18、 個別學生課堂行為時間軸紀錄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工具19、 個別學生課堂行為發生頻率紀錄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附錄、學生拍照、錄音及錄影同意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教育中心

(15)

15

工具 1、105年版教師專業發展規準觀察紀錄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 年級

任教領域 / 科目 觀課人員

(認證教師)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共 節

本次教學為第 節 公開授課/教學觀察

日期 ___年___月___日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面 指標與檢核重點

事實摘要敘述

(可包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 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A 課 程 設 計 與 教 學

A-1參照課程綱要與學生特質明訂教學目標,進行課程與教學設計。

A-1-1參照課程綱要與學生特質明訂教學目 標,並研擬課程與教學計畫或個別化教 育計畫。

A-1-2依據教學目標與學生需求,選編適合之 教材。

A-2掌握教材內容,實施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

A-2-1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能或生活經驗,

引發與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A-2-2 清晰呈現教材內容,協助學生習得重要 概念、原則或技能。

A-2-3 提供適當的練習或活動,以理解或熟練 學習內容。

A-2-4 完成每個學習活動後,適時歸納或總結 學習重點。

A-3運用適切教學策略與溝通技巧,幫助學生學習。

A-3-1 運用適切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

討論或實作。

(16)

16

A-3-2 教學活動中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A-3-3 運用口語、非口語、教室走動等溝通技 巧,幫助學生學習。

A-4運用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生能力,提供學習回饋並調整教學。

A-4-1運用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生學習成 效。

A-4-2 分析評量結果,適時提供學生適切的學 習回饋。

A-4-3根據評量結果,調整教學。

A-4-4 運用評量結果,規劃實施充實或補強性 課程。(選用)

B 班 級 經 營 與 輔 導

B-1建立課堂規範,並適切回應學生的行為表現。

B-1-1 建立有助於學生學習的課堂規範。

B-1-2 適切引導或回應學生的行為表現。

B-2安排學習情境,促進師生互動。

B-2-1 安排適切的教學環境與設施,促進師生 互動與學生學習。

B-2-2 營造溫暖的學習氣氛,促進師生之間的 合作關係。

(17)

17

工具 2、101年版教師專業發展規準教學觀察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 年級

任教領域 / 科目 觀課人員

(認證教師)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共 節

本次教學為第 節 公開授課 /教學觀察

日期 ___年___月___日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教學目標 學生經驗

◎背景說明:

◎先備知識:

◎教室情境:

◎座位安排:

教學活動 觀察前會談

◎會談時間:

◎評量工具:

◎觀察工具:

◎觀察焦點:

面 指標與參考檢核重點

事實摘要敘述

(可包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

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A 課 程 設 計 與 教 學

A-3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A-3-1正確掌握任教單元的教材內容。

A-3-2有效 連結學 生 的新舊知 識或技 能。

A-3-3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

A-4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A-4-1說明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點。

A-4-2有組織條理呈現教材內容。

(18)

18

A-4-3清楚 講解重 要 概念、原 則或技 能。

A-4-4提供學生適當的實作或練習。

A-4-5澄清迷思概念、易錯誤類型,或 引導價值觀。

A-4-6設計引發學生思考與討論的教學 情境。

A-4-7適時歸納學習重點。

A-5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A-5-1引發並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A-5-2善於變化教學活動或教學方法。

A-5-3教學 活動中 融 入學習策 略的指 導。

A-5-4教學 活動轉 換 與銜接能 順暢進 行。

A-5-5掌握時間分配和教學節奏。

A-5-6透過發問技巧,引導學生思考。

A-5-7使用 有助於 學 生學習的 教學媒 材。

A-5-8根據 學生個 別 差異實施 教學活 動。

A-6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A-6-1板書正確、工整有條理。

A-6-2口語清晰、音量適中。

A-6-3運用肢體語言,增進師生互動。

(19)

19

A-6-4教室 走動或 眼 神能關照 多數學 生。

A-7運用學習評量評估學習成效。

A-7-1教學過程中,適時檢視學生學習 情形。

A-7-3根據學生評量結果,適時進行補 救教學。

A-7-4學生 學習成 果 達成預期 學習目 標。

B 班 級 經 營 與 輔 導

B-1建立有助於學生學習的班級常規。

B-1-3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

B-1-4適時增強學生的良好表現。

B-1-5妥善處理學生的不當行為或偶發 狀況。

B-2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

B-2-1引導學生專注於學習。

B-2-2布置或安排有助於學生學習的環 境。

B-2-3展現熱忱的教學態度。

B-2-4教師公平對待學生。

B-4落實學生輔導工作。

B-4-3敏察標籤化所產生的負向行為,

採取預防措施與輔導。

(20)

20

※可根據特定學科教學行為需求,另行增列評鑑層面、指標和參考檢核重點,作彈性組合。舉例如 下:

面 指標與參考檢核重點

事實摘要敘述

(可包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

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A

課 程 設 計 與 教 學

※有效引導實驗或實作活動

※-1 實驗器材或實作材料準備周延。

※-2 實驗或實作內容講解清楚(包括 安全守則講解)。

※-3 確實掌握實驗流程或實作步驟

(含實驗器材操作正確)。

※-4 引導學生正確蒐集數據或資料。

(21)

21

工具 3、軼事紀錄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

年級 任教領域

/科目 觀課人員

(認證教師)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共 節

本次教學為第 節 公開授課 /教學觀察

日期 ___年___月___日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時間

事實摘要敘述

(可包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

形)

備註

教師教學行為 學生學習行為

(22)

22

工具 4、語言流動量化分析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 年級

任教領域 / 科目 觀課人員

(認證教師)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共 節

本次教學為第 節 公開授課 /教學觀察

日期 ___年___月___日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一、「教師對學生」語言流動 -觀察統計 二、內容分析

□1.學生性別

□男 ( )人次/節 □1.語言流動的性別人數差異度不高 分析:_______________

□2.語言流動的性別人數有特別喜好 分析:_______________

□3.其他

分析:_______________

□女 ( )人次/節

□2.學生座位

□前方 ( )人次/節 □1.語言流動與學生座位差異度不高 分析:__________

□2.語言流動與學生座位有特別關聯性

□(1)偏重前方座位的學生

□(2)偏重中間座位的學生

□(3)偏重後方座位的學生 分析:_________

□3.其他

分析:__________

□中間 ( )人次/節

□後方 ( )人次/節

□3.發起對象

□教師發起 ( )人次/節 語言流動發起對象分析

□(1)教師發起的次數較多

□(2)學生發起的次數較多

□(3)教師或學生發起的次數無明顯差異 分析:__________

□學生發起 ( )人次/節

□4.其他:

1.須一併檢附「語言流動」之原始觀察記錄。

2.可使用本量化分析表填寫,或另外使用其他版本之「語言流動量化分析表」(二擇一)

(23)

23

工具 5、在工作中量化分析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 年級

任教領域 / 科目 觀課人員

(認證教師)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共 節

本次教學為第 節 公開授課 /教學觀察

日期 ___年___月___日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一、觀察統計

□1.時間

(可自行增列)

(1) 第 一 輪 觀 察 時 間:

點 分

A 專注認真共( )人 O 非工作中共( )人

H 尋求協助共( )人 其他: ( )人 (2)第二輪觀察時間:

點 分

A 專注認真共( )人 O 非工作中共( )人

H 尋求協助共( )人 其他: ( )人 (3)第三輪觀察時間:

點 分

A 專注認真共( )人 O 非工作中共( )人

H 尋求協助共( )人 其他: ( )人

□2.類別 (1)A 專注認真共( )人次(/節) (2)O 非工作中共( )人次(/節) (3)H 尋求協助共( )人次(/節) (4)其他: ( )人次(/節)

□3.個別學生

(可自行增列)

(1)(學生姓名或代號)出現在各工作現類別的次數

A 專注認真共( )次(/節) O 非工作中共( )次(/節)

H 尋求協助共( )次(/節) 其他: 共( )次(/節) (2)(學生姓名或代號)出現在各工作類別的次數

A 專注認真共( )次(/節) O 非工作中共( )次(/節)

H 尋求協助共( )次(/節) 其他: 共( )次(/節) (3)(學生姓名或代號)出現在各工作類別的次數

A 專注認真共( )次(/節) O 非工作中共( )次(/節)

H 尋求協助共( )次(/節) 其他: 共( )次(/節)

二、內容分析

□1.(第一輪/第二輪/……)學生工作表現分析:

□2.(A/O/H/……)學生工作表現分析:

□3.個別學生工作表現分析:

□4.其他:

1.須一併檢附「在工作中」之原始觀察記錄。

2.可使用本量化分析表填寫,或另外使用其他版本之「在工作中量化分析表」(二擇一)

(24)

24

工具 6、教師移動量化分析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 年級

任教領域 / 科目 觀課人員

(認證教師)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共 節

本次教學為第 節 公開授課 /教學觀察

日期 ___年___月___日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內容分析 一、教師移動有特別顯著處,顯著面向為: (可複選)

□(1)學生(例如移動區偏好在某一位、某一組或某一性別之學生)

□(2)空間(例如移動區偏好在某一方位或組別)

□(3)時間(例如移動發生偏好在某一段教學時段)

□(4)其他:

二、教師移動原因: (可複選)

□(1)教師移動與學生學習專注度有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師移動與教學活動設計有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師移動與班級經營有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他相關原因:

1.須一併檢附「教師移動」之原始觀察記錄。

2.可使用本量化分析表填寫,或另外使用其他版本之「教師移動量化分析表」(二擇一)

(25)

25

工具 7、佛蘭德斯(Flanders)互動分析法量化分析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

年級 任教領域/

科目 觀課人員

(認證教師)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共 節

本次教學為第 節 公開授課 /教學觀察

日期 ___年___月___日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內容分析 一、師生互動類別分析

1.最顯著的類別為:(可複選)

□1接納□2鼓勵□3使用

□4提問□5演講□6指示

□7批評□8被動□9主動

□10靜止 2.其他:

二、教師教學風格分析

□1.直接教學 推論說明:

□2.間接教學 推論說明:

□3.教學風格不顯著 推論說明:

□4.其他:

三、最顯著類別、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生學習成效之分析:

四、其他:

1.須一併檢附「佛蘭德斯(Flanders)互動分析法」之原始觀察記錄。

2.可使用本量化分析表填寫,或另外使用其他版本之「佛蘭德斯(Flanders)互動分析法量化分析 表」(二擇一)

(26)

26

工具 8、選擇性逐字紀錄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 年級

任教領域 / 科目 觀課人員

(認證教師)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共 節

本次教學為第 節 公開授課 /教學觀察

日期 ___年___月___日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一、教學活動紀錄

二、資料分析

註:請自行依照需要調整表格格式和長度

(27)

27

工具 9、教學錄影回饋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 年級

任教領域 / 科目 觀課人員

(認證教師)

備課社群(選填) 教學單元

公開授課 /教學觀察

日期 ___年___月___日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一、

對授課教師課程教學之回饋:(例如:教學目標、教學清晰、教學多樣與多元評 量等方面。)

二、

對授課教師班級經營之回饋:(例如:班級規範、學習情境、師生互動等方

面。)

(28)

28

三、

對授課教師整體教學表現與專業成長方向之回饋:

(29)

29

工具 10、省思札記回饋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 年級

任教領域 / 科目 觀課人員

(認證教師)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共 節

本次教學為第 節 公開授課/教學觀察

日期 ___年___月___日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一、

授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事件或所遭遇到問題摘述:

二、授課教師覺得可以從中學習、反思或問題解決的策略:

三、回饋人員的評述或意見:

(30)

30

工具 11、「分組合作學習」教學觀察表

「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推動小組編製2013.2.28修訂

教學者姓名: 科目、任教單元名稱: 觀察日期: 年 月 日

面 評 鑑 標 準 評 鑑 項 目 文 字 敘 述

評量 優\

滿

A

教 學 前 準 備

A-1

選用適用教學單元

A-1-1 教學主題與選用的合作學習法適配

使用的合作學習法是: LT

A-2

小組人數適切 A-2-1 小組人數合宜(2-6人),能兼顧學生的參

與機會與小組意見的多樣性

A-3

教室空間安排合宜

A-3-1 班級採分組形式(座位)

A-3-2 小組與小組間距離合宜

A-3-3 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時,彼此採面對

面互動

B

教 學 中 的 進 行 方 式

B-1

教 師講解 合作學 習 方式和配合事項

B-1-1 說明學習目標(小組任務)

B-1-2 強調積極互賴

B-1-3 提醒個別責任

B-1-4 解釋成功標準或獎勵標準

B-1-5 說明期望的合作表現

B-2

教師隨時掌握並 適時介入

B-2-1 教師能巡視組間

B-2-2 教師能適時提供小組協助(介入)

B-2-3 教師能指導(提醒)學生與人合作的技巧

B-3

學生積極參與

B-3-1 所有學生都積極與組員互動

注意聽

幫助同學

□鼓勵同學

發言討論

認真參與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1)

31

面 評 鑑 標 準 評 鑑 項 目 文 字 敘 述

評量 優\

滿

C

合 作 學 習 學 後 的 評 量

C-1

評 量小組 合作學 習 的成果

C-1-1進行小組報告/小組結論/小考或統計達到 成功標準的人數

期盼教師最後出的10題選擇能與本 次學習範圍及任務有直接相關,並 當場訂正以釐清概念,進行進步積 分表揚。

C-1-2 給予小組表揚

C-1-3 評估小組運作效能:在課堂最後,預留 時間給學生自我反省

軼事紀錄表

時間 活動或事件紀錄 備註

※ 可根據特定學科教學行為需求,另行增列評鑑規準向度和評鑑項目,作彈性組合。

自評簽名: 觀察人員簽名:

(32)

32

工具 12、學習共同體公開觀課紀錄表(丙)

1040312 觀課科目: 授課教師: 觀課班級:

授課內容: 觀課日期: 觀課者:

組學生互動紀錄

面向 1.全班學習氣氛 2.學生學習動機與歷程 3.學生學習結果

1-1是否有安心學習的 環境?

1-2是否有熱衷學習的 環境?

1-3是否有聆聽學習的 環境?

2-1老師是否關照每個學生的學習?

2-2是否引發學生學習動機?

2-3學生學習動機是否持續?

2-4學生是否相互關注與傾聽?

2-5學生是否互相協助與討論?

2-6學生是否投入參與學習?

2-7是否發現有特殊表現的學生?

(如學習停滯、學習超前和學習具潛力的學生)

3-1學生學習否成立?如何發 生?何時發生?

3-2學生學習的困難之處是什 麼?

3-3挑戰伸展跳躍的學習是否 產生?

3-4學生學習思考程度是否深 化?

課堂軼事紀錄

時間 教師教學引導 學生學習行為 備註

觀 課 心 得

(33)

33

工具 13、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觀議課實務手冊》紀錄表

紀錄表範例一

(校名: )

觀課紀錄表

(結構式)

觀課科目 授課教師 觀課班級

授課單元名稱 觀課日期

1.學生上課狀 況

(1)學生投入課堂學習的程度如何?

(2)學生有干擾課堂的行為嗎?情況如 何?

2.學生分組討 論情形

(1)小組間互動情形如何?(熱絡狀況、

參與程度)

(2)小組討論是否聚焦本次課堂?

(3)小組討論內容深度?

3.知識學習的 情形

(1)學生在課堂中對哪一個部分感到興 趣?

(2)學生在學習中有沒有困難之處?

(3)真正有效的學習發生在什麼情境?

4.綜合建議

觀課人員:

(34)

34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觀議課實務手冊》紀錄表範例

紀錄表範例二

(校名: )

觀課紀錄表

(半結構式)

觀課科目 授課教師 觀課班級

授課單元名稱 觀課日期

教師 教學行為

學生 學習行為

觀課者 想法 1.學生學習的發生

2.學生學習的困難 點

3.其他

我最欣賞這堂課的 三項優點

(35)

35

工具 14、高效能教師-觀察紀錄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 年級

任教領域 / 科目 觀課人員

(認證教師)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共 節

本次教學為第 節 公開授課 /教學觀察

日期 ___年___月___日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訣竅/檢核重點

(請勾選符合之項目)

事實摘要敘述

(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 動之情形,「具體事實說明」必填但字數不限) 1.發展能連貫並連結學生學習進展的課程

1-1.學習進展:實施完善、連貫的學 習進展

□ 1-1-1教學內容精確

□ 1-1-2課程具清晰性

□ 1-1-3課程順序合乎邏輯

□ 1-1-4課程、教學及評量對應良好

□ 1-1-5能整合課程內涵

具體事實說明:

1-2.學習連結:將學習連結到學生的 生活和大概念

□ 1-2-1能連結學科大圖像/其他學科

□ 1-2-2能連結學生生活/先前學習經驗

具體事實說明:

2.運用策略、資源與科技促進學習 2-1.學生中心策略:透過學生中心的 學習方法促進學習

□ 2-1-1能使學習視覺化和具體化

□ 2-1-2能積極吸引學習者

具體事實說明:

2-2.資源和科技:提供資源和科技來 支持學習

□ 2-2-1科技和資源能幫助學習

□ 2-2-2良好地運用科技與資源的課堂環境

□ 2-2-3能讓科技發揮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具體事實說明:

3.營造安全、尊重、組織良好的學習環境 3-1.課堂流暢:順利和有效地管理教 學時間和非教學事務

□ 3-1-1能引導安全、尊重、協作的互動,

並使教學時間最大化的課堂

□ 3-1-2增加連結來改善學習

□ 3-1-3能讓課堂流暢

具體事實說明:

(36)

36

3-2.課堂互動:有效管理學生行為,

培養尊重和協作的氣氛

□ 3-2-1班級組織良好

□ 3-2-2學生主動參與課堂

□ 3-2-3建立尊重的課堂環境

具體事實說明:

4.安排具挑戰性且嚴謹的學習經驗 4-1.挑戰文化:促進堅持和高期望的 氣氛

□ 4-1-1能建立學生的自我控制

□ 4-1-2能培養學生學習毅力

具體事實說明:

4-2.教學挑戰:提供挑戰和差異化的 學習經驗

□ 4-2-1能配合學生現有的能力表現給予學 習挑戰

□ 4-2-2能滿足學生個別差異

具體事實說明:

5. 激發互動與重思考的學習

5-1.互動文化:促進豐富的互動文化

□ 5-1-1鼓勵學生參與課堂

□ 5-1-2提出令學生感興趣的問題

□ 5-1-3兼具個別學習與合作學習

具體事實說明:

5-2.參與程度:促進有思考和目的性 的學生參與

□ 5-2-1課程連結學生生活經驗,並確保具 目的性

□ 5-2-2引導學生解釋、推理、演示與辯證 所提出的理由或想法

具體事實說明:

6.建構創意與問題解決的文化 6-1.創意性文化:強化具有創意和探 究的學習環境

□ 6-1-1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 6-1-2採用學生中心的學習方法

具體事實說明:

6-2.解決問題的環境:提供鼓勵創意 和問題解決的學習經驗

□ 6-2-1能營造解決問題的環境

□ 6-2-2能使學生學習思考聚焦並引導為清 楚明確的結論、精煉的概念或具體 的看法

□ 6-2-3能使學生深入思考進而激發創意

具體事實說明:

7.提供能引導和提示教與學的檢視、評量和回饋 7-1.回饋引導學習:提供回饋來引導

並支持學生的學習

□ 7-1-1提供回饋引導學習

□ 7-1-2運用有效的回饋

□ 7-1-3深化回饋的價值

具體事實說明:

7-2.形成性評量:依據形成性評量的 資料來調整教學

□ 7-2-1善用形成性評量

□ 7-2-2提供具體明確的回饋

□ 7-2-3蒐集學生在學習中有意義的資料

具體事實說明:

(37)

37

工具 15、幼兒園教學觀察紀錄表

主要教學者 幼兒年齡層 /

班別

活動名稱 活動目標

觀課人員 教學活動時間 __時__分至__時__分

教學觀察日期 ___年___月___日 地點 備註: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面 指標與觀察重點

事實摘要敘述

(可包含教學者教學行為、幼兒學習表現、

師生互動與幼兒同儕互動之情形)

A 活 動 目 標 與 規 劃

A-1擬訂合宜的教保活動目標。

A-1-1 依照課程大綱的精神與幼兒特質擬訂活 動目標。

(請文字敘述,至少條列二項具體事實摘要;

本指標可於觀察前會談或觀察後回饋會談中進 行檢視。)

A-1-2 教保活動安排能符應活動目標。

A-1-3 依據活動目標與幼兒需求,選擇適合之 教學材料。

A-2規劃適切的教保活動內容。

A-2-1 安排合宜的教學環境與設施,促進幼兒 學習。

(請文字敘述,至少條列二項具體事實摘要)

A-2-2 有效連結幼兒的生活經驗及新舊知能,

引發與維持幼兒學習動機。

A-2-3 活動內容符合幼兒的發展需求、經驗、

知能和興趣。

B-1教學重點的掌握與教學技巧的運用。

B-1-1 掌握教學材料的特性,實施教保活動,

促進幼兒學習。

(請文字敘述,至少條列五項具體事實摘要)

(38)

38

B 活 動 歷 程 實 施

B-1-2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並合宜運用。

B-1-3 運用適切、統整的教學方法,引導幼兒 思考、討論或實作。

B-1-4運用口語、非口語、教室走動等溝通技 巧,與幼兒互動。

B-1-5清楚表達並善用提問技巧幫助幼兒學習。

B-1-6完成學習活動後,適時歸納統整學習重 點。

B-2 經營正向支持的班級文化及情境。

B-2-1 營造溫暖的學習氣氛,促進師生互動。 (請文字敘述,至少條列三項具體事實摘要)

B-2-2 建立及維持有助於幼兒學習的常規。

B-2-3 妥善應變處理活動歷程中之偶發狀況。

B-2-4 適切回應或引導幼兒的行為表現。

C 活 動 評 量 與 教 學 調 整

C-1適切實施學習評量。

C-1-1運用多元方式,了解幼兒的學習表現。 (請文字敘述,至少條列二項具體事實摘要)

C-1-2依據教學過程中幼兒的學習狀況,選擇 適合的評量方式。

C-1-3依據評量結果,適時給予幼兒回應與輔 導。

C-2適時調整教學活動。

C-2-1依據教學過程中幼兒的學習狀況,調整 教學活動的實施。

(請文字敘述,至少條列一項具體事實摘要;

本指標可於觀察後回饋會談中進行檢視。)

C-2-2 運用學習評量的結果,進行教學反思。

(39)

39

工具 16、小組學習觀察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 年級

任教領域 ⁄ 科目 觀課人員

(認證教師)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共 節

本次為第 節 公開授課 ⁄教學觀察時

___年___月___日

時 至 時 分 地點 備註 1: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備註2:請依時間流程劃記發言者,並簡短記錄發言內容。

觀察組別:第 組 討論主題(選填):

學生

編號 擔任職務 重要內容 發言次數

偏離主題

次數 重要發言內容

(40)

40

工具 17、小組討論參與質量觀察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 年級

任教領域 ⁄ 科目 觀課人員

(認證教師)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共 節

本次為第 節 公開授課 ⁄教學觀察時

___年___月___日

時 至 時 分 地點 備註 1: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備註2:請簡短記錄發言內容,並標記發言順序。

備註 3:討論結束後,加權加總其發言質與量,評定其參與度與貢獻度。

觀察組別:第 組 討論主題(選填):

學生 發言內容摘要 發言內容摘要 學生

S1

S4

S2

S5

S3

S6

□:參與⁄貢獻度=該生發言內容被記入觀察表之質量(給予3、2、1之品質加權),累計加總獲得。

(41)

41

工具 18、個別學生課堂行為時間軸紀錄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 年級

任教領域

⁄科目 觀課人員

(認證教師)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共 節

本次為第 節 公開授課 ⁄教學觀察時間 ___年___月___日

時 至 時 分 地點 備註 1: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備註 2:在30秒時距中,只觀察並記錄標的學生與對照學生最後5秒的行為。

情 境 活 動 代 碼

類別 說明

IS 坐位上獨自學習

SG 小組活動 (小組完成實驗或課題;分站學習;小組教學)

LG 大團體活動(全班討論,看影片,課堂肢體伸展休息,全班遊戲,小組時間)

GI 團體教學(教師主導的教學)

T 轉換(活動⁄概念)

學 生 行 為 代 碼

類別 說明

I:Initiative 積極主動

I-1 想要徹底且良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而非得過且過 I-2 積極參與討論

I-3 提出問題以獲取更多訊息

I-4 舉手回答問題,或自告奮勇提供訊息 I-5 做筆記

I-6 其他積極主動行為(請說明)

E:Effort 付出努力

E-1 專注於課堂(視線專注在教師、教材上)

E-2 與同學良好共學 E-3 完成分派的課堂作業

E-4 遇到困難問題時能堅持不懈 E-5 認真地處理新的學習任務 E-6 作業即使困難也會嘗試完成

E-7 遇到學校課業障礙時即變得沮喪並停止嘗試;很容易受挫 E-8 其他被動學習行為(請說明)

N:Inattentive Behavior 不專心行為

N-1 似乎不知道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內容 N-2 退縮,不溝通

N-3 不能獨立的主動學習,必須獲得幫助才能開始及持續學習 N-4 其他不專心行為(請說明)

D:Disruptive Behavior 干擾行為

D-1 躁動不安,無法安靜坐著 D-2 攪擾或妨礙同學的學習 D-3 與同學過多交談

D-4 離開座位

D-5 其他干擾行為(請說明)

(42)

42

時間

分 :秒 情境 ⁄活動

代碼 標的學生

行為代碼 對照學生 行為代碼

備註

(簡述情境⁄活動、師生行為 或教學內涵)

0:30

1:00

1:30

2:00

2:30

3:00

3:30

4:00

4:30

5:00

5:30

6:00

6:30

7:00

7:30

8:00

8:30

9:00

9:30

10:00

10:30

11:00

11:30

12:00

12:30

13:00

13:30

14:00

14:30

15:00

15:30

16:00

16:30

17:00

17:30

18:00

18:30

19:00

19:30

(43)

43

時間

分 :秒 情境 ⁄活動 代碼

標的學生 行為代碼

對照學生 行為代碼

備註

(簡述情境⁄活動、師生行為 或教學內涵)

20:00

20:30

21:00

21:30

22:00

22:30

23:00

23:30

24:00

24:30

25:00

25:30

26:00

26:30

27:00

27:30

28:00

28:30

29:00

29:30

30:00

30:30

31:00

31:30

32:00

32:30

33:00

33:30

34:00

34:30

35:00

35:30

36:00

36:30

37:00

37:30

38:00

38:30

39:00

(44)

44

時間

分 :秒 情境 ⁄活動 代碼

標的學生 行為代碼

對照學生 行為代碼

備註

(簡述情境⁄活動、師生行為 或教學內涵)

39:30 40:00 40:30 41:00 41:30 42:00 42:30 43:00 43:30 44:00 44:30 45:00 45:30 46:00 46:30 47:00 47:30 48:00 48:30 49:00 49:30 50:00

參考文獻:

Anna Garito, & Eunice Eunhee Jang (2010).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a game-based approach in teaching word recognition and spelling to students with reading disabilities and attention deficits. Australian

Journal of Learning Difficulties. 15:2, 193-211.

Shannon (2018). Systematic Behavior Observation tool. Retrieved from Resilient Hearts & Minds (https://resilientheartsandminds.com/2018/03/25/systematic-behavior-observation-tool/)

(45)

45

工具 19、個別學生課堂行為發生頻率紀錄表

授課教師

(主導的教師)

任教 年級

任教領域 ⁄ 科目 觀課人員

(認證教師)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 共 節

本次為第 節 公開授課 ⁄教學觀察時

___年___月___日

時 至 時 分 地點 備註 1:本紀錄表由觀課人員依據客觀具體事實填寫。

備註2:觀察個別學生出現的課堂行為,每30秒劃記一次。

學生課堂行為分類

正向行為 積極主動( I:Initiative)

付出努力( E:Effort)

負向行為 不專心行為( N:Inattentive Behavior)

干擾行為( D:Disruptive Behavior)

其他行為( O:Others)

正向行為 內容 出現次數劃記

I 積極 主動

I-1 準時甚至提早到教室上課 I-2 小組討論時會認真和同學討論 I-3 上課會自願回答老師的問題 I-4 會主動在課堂上提出問題 I-5 上課會做筆記

I-6 會認真投入教師所安排的實驗或操作學習活動 I-7 會專注聆聽教師講解的內容

I-8 如想暫時離開教室會先經教師允許 I-9 下課時會跟老師感謝致意

I-10 其他積極主動行為

E 付出 努力

E-1 除非要查資料,否則上課不會瀏覽手機 E-2 會對教師保持微笑和親切的臉部表情和態度 E-3 上課只看本節課相關的書籍或資料

E-4 小組作業會和同學一起分工合作完成 E-5 下課時會協助復原教室或場地

E-6 其他被動學習行為

(46)

46

負向行為 內容 出現次數劃記

N 不專心

行為

N-1 和同學傳紙條 N-2 和同學竊竊私語

N-3 使用手機

(瀏覽上課無關訊息、傳簡訊、或玩遊戲)

N-4 課堂期間做其他課程的作業 N-5 吃東西(含早、午餐)

N-6 喝飲料

N-7 閱讀課堂無關的書報資料 N-8 上課打瞌睡

N-9 上課睡覺

N-10 上課結束前收拾書包

N-11 服裝儀容不合宜(穿拖鞋或衣著太暴露)

N-12 藉故不參與課堂活動 N-13 其他上課不專心行為

D 干擾 行為

D-1 上課遲到(一節課以內)

D-2 在上課過程未經教師允許就離開教室 D-3 使用手機講電話

D-4 提問無關的問題,干擾教學進行 D-5 發出噪音

D-6 手機鈴響

D-7 其他上課干擾行為

其他行為 內容 出現次數劃記

O 其他 行為

O-1 故意缺席 O-2 手機鈴響 O-3 考試作弊 O-4 作業抄襲

O-5 有疑問時,會主動在課後向老師提出問題

O-6 會依照規定時間繳交課堂作業

(47)

47

附錄、學生拍照、錄音及錄影同意書

一 、 本人 (以下稱甲方) 同意 □不同意 教師(以下稱乙方)於 年 月 日進行公開授課時,由乙方或參與之觀課人員

對本人拍照、錄音及錄影。

如同意拍照、錄音及錄影,乙方及觀課人員需在滿足下列其中一項條件後方能進行拍 照、錄音及錄影(請擇一勾選)。

□可拍攝課堂,但照片、影片中不得出現甲方的聲音及影像。

□可拍攝課堂,但影片中僅可出現甲方的聲音,不可出現影像。

□可拍攝課堂,照片、影片中可出現甲方的聲音及影像。

二 、 甲方同意乙方或參與之觀課人員對本人進行個別訪談。

如同意進行個別訪談,甲方 □同意 □不同意 乙方及觀課人員對個別訪談的過程進行拍 照、錄音及錄影。

如同意拍照、錄音及錄影,乙方及觀課人員需滿足下列其中一項條件後方能進行錄音錄影

(請擇一勾選)。

□不可拍攝臉部,亦不可於畫面中出現全名。

□可拍攝臉部,但不可於畫面中出現全名。

□可拍攝臉部,亦可於畫面中出現全名。

上述同意之拍攝或訪談資料僅供教學研究之用,不得挪為他用或任何商業用途。

本人(簽章):

法定代理人(簽章):

中華民國 年 月 日

(48)

48

幼兒園教學觀察規準重點說明

層面 指標與觀察重點 重點說明

A 活動目標

與規劃

A-1 擬訂合宜的教保活動目 標。

本指標除了在觀課過程中進行觀察,亦可從以下兩 方面進行檢視:

1. 於觀察前會談及教案中檢視 A-1 各項重點。

2. 於觀察後回饋會談時,教學者與觀課人員的交 流討論中進行檢視。

A-1-1 依照課程大綱的精 神與幼兒特質擬訂 活動目標。

1. 課程大綱:指教育部訂頒之「幼兒園教保活動 課程大綱」內容,本課程大綱的內涵以個體與 生活環境互動為基礎,形塑幼兒心智為核心,

兼顧幼兒全人發展及其所處文化環境的價值體 系兩層面,規劃幼兒學習的領域。區分為身體 動作與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和美感 六大領域,以建構社會文化中之「孩童圖像」, 期能培養幼兒擁有覺知辨識、表達溝通、關懷 合作、推理賞析、想像創造及自主管理等六大 核心素養。(可參考《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 綱》)

2. 幼兒特質:包括幼兒發展、興趣、特殊需求及 生活經驗,參考課程大綱所列各領域之適齡課 程目標及學習指標。

A-1-2 教保活動安排能符 應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教學者在活動計畫上只要標明學習指標即可,不需 要再另外撰寫教學目標或活動目標。課程大綱提供 的學習指標就是幼兒的學習方向,即為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撰寫方式可參考《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 手冊》及《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推廣Q&A手 冊》)

A-1-3 依據活動目標與幼 兒需求,選擇適合 之教學材料。

教學材料:

由於各園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生活環境各異,幼 兒的生活經驗也會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教學者宜 配合教保活動課程內涵及幼兒的發展狀態,從其所 在地的生活環境中選材,設計符合幼兒生活經驗的 活動。(可參考《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A-2 規劃適切的教保活動內容。

A-2-1 安排合宜的教學環 境與設施,促進幼 兒學習。

教學環境與設施的安排:

指能配合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對整體教學場域、

學習情境(含學習區)、教學設備、座位等,進行 適當的安排與布置,以支持幼兒學習。

A-2-2 有效連結幼兒的生 活 經 驗 及 新 舊 知

1. 連結:指教學者教學能適切複習先備知能以連 結新的學習、或授課內容能善用契合幼兒生活 經驗之實例。

(49)

49

能,引發與維持幼 兒學習動機。

2. 生活經驗:指幼兒日常生活的共同性經歷,包 含食、衣、住、行、育、樂等。

3. 新舊知能:指先前已經學過且與即將學習(含 體驗、經驗)有關之必要知識或技能。

4. 引發學習動機:指課堂教學之初,能設計可引 起幼兒學習興趣與動機的作為。

5. 維持學習動機:指在教學過程中,能運用有效 教學技巧,使幼兒持續參與學習。

A-2-3 活動內容符合幼兒 的 發 展 需 求 、 經 驗、知能和興趣。

請參見A-2-2 之重點說明。

B 活動實施 與班級經營

B-1 教學重點的掌握與教學技巧的運用。

B-1-1 掌握教學材料的特 性 , 實 施 教 保 活 動 , 促 進 幼 兒 學 習。

掌握教學材料的特性:

教學時所需要的材料、工具及用於學習的素材,應 考量以下特性:

1. 符合幼兒發展與學習需求。

2. 教材品質與數量的適切性。

3. 教材與課程的連結性。

B-1-2 提供充足的教學資 源並合宜運用。

1. 教學資源:例如繪本、圖畫、圖表、實物、標 本、模型、儀器、補充讀物、投影片、數位化 教學資源、大自然的現象、社區資源、社會文 化與習俗制度,以及教學者與幼兒的生活經驗 等,都是教學資源的內涵。

2. 合宜:合宜的教材須符合幼兒的發展,宜適度 調整以配合課程目標,融入主題或單元等多元 的學習活動及生活經驗中。

(可參考《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B-1-3 運用適切、統整的

教學方法,引導幼 兒思考、討論或實 作。

1. 適切的教學方法:指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適 時採用提問、討論、練習、示範、操作或發表 等不同的教保活動,並使用多元的組成方式,

例如個別化、小組或大團體促進參與學習,達 成學習目標。

2. 統整(不分科):各領域相互交錯,學習面向彼 此關聯,相互統整;各領域的能力彼此串結,

環環相扣,以支持幼兒發展統合的六大核心素 養,面對未來多變的社會。

(可參考《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B-1-4 運 用 口 語 、 非 口 語、教室走動等溝 通技巧,與幼兒互 動。

1. 口語溝通:指說話時能注意音量、速度、咬 字、語調、句讀、避免口頭禪等,並運用語氣 變化,提示學習重點。

2. 非口語溝通:指運用肢體語言、表情、動作、

眼神等方式,向個別或全班幼兒明確傳達與學 習主題相關的訊息。

(50)

50

3. 教室走動:指教學過程中,教學者能走動巡視 全班,以掌握全班幼兒的學習情形。

B-1-5 清楚表達並善用提問 技 巧 幫 助 幼 兒 學 習。

提問技巧:

題目措詞清楚簡潔,給幼兒足夠的時間回應;善用 不同的問題類型;可跳脫「標準」答案迷思且具開 放性及啟發性的提問;不向幼兒暗示自己所期望或 認為的正確答案;仔細聆聽幼兒的回答;適時鼓勵 幼兒發問;並鼓勵幼兒以每個人都聽得清楚的音量 發言。

B-1-6 完成學習活動後,

適時歸納統整學習 重點。

1. 適時:指幼兒在完成一部分的學習重點或學習 活動結束前。

2. 歸納統整:指綜合某部分的學習重點,並做有 系統的整理分析,使之成為系統的概念或原理 原則,方便讓幼兒學習。其方式可由教學者歸 納或引導幼兒歸納學習重點。

3. 補充說明:為加深幼兒學習印象,建議於活動 中與活動結束前,適時歸納學習重點;可由教 學者複習,或引導幼兒總結該活動的重點內 容。

B-2 經營正向支持的班級文化及情境。

B-2-1 營造溫暖的學習氣 氛 , 促 進 師 生 互 動。

1. 氣氛營造:指配合班級常規、教學方法與幼兒 特質,形塑師生之間溫暖的班級學習氣氛及人 際關係。

2. 溫暖:指師生或幼兒同儕之間能相互尊重、彼 此關懷與支持、友善且公平對待、提供正向期 望等。

B-2-2 建立及維持有助於 幼兒學習的常規。

常規:

包含在生活規範,包括團體常規、品格行為以及生 活禮儀。團體常規是團體生活所應遵守之常規,例 如在教室內不要奔跑、舉手後再發言等;品格行為 是指學習分辨行為的是非對錯,表現有品格的行 為,例如誠實、守信等;生活禮儀則是指人際禮 儀、飲食禮儀等,例如接受人家的幫忙要說謝謝、

用餐時不要發出太大的聲響。

(可參考《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B-2-3 妥善應變處理活動

歷 程 中 之 偶 發 狀 況。

偶發狀況:

非預期的環境干擾及幼兒行為,例如游離、便溺、

身體不適、負面情緒與同儕衝突等。

B-2-4 適切回應或引導幼 兒的行為表現。

1. 回應:指教學者能適時且合宜的處理幼兒在活 動中的行為表現,包括適時增強正向行為表 現、及時導正負向行為。

(51)

51

2. 引導:指教學者能採用正向的管教策略,覺察 並預防幼兒負向行為的產生。

3. 行為表現:指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可預期」

或「非預期」的各種行為表現。

C 活動評量 與教學調整

C-1 適切實施學習評量。 本指標除了在觀課過程中進行觀察,亦可於觀察後 回饋會談時,教學者與觀課人員的交流討論中進行 檢視。

C-1-1 運用多元方式,了 解 幼 兒 的 學 習 表 現。

多元方式:

指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能運用繪畫、口說、肢體 表達、實作、學習單、幼兒自評或同儕回饋等評量 方式,蒐集幼兒學習成效的資訊。

C-1-2 依據教學過程中幼 兒的學習狀況,選 擇 適 合 的 評 量 方 式。

觀察重點說明:

幼兒發展的速度不同,進步程度各異,故依據幼兒 的學習表現狀況,適時調整評量方式。

C-1-3 依據評量結果,適 時給予幼兒回應與 輔導。

1. 評量結果:教學者可根據幼兒園的課程取向,

在課程規劃時、課程進行中和課程進行後進行 教學評量。課程規劃時,除了釐清課程目標及 學習指標的選擇,也可同步考量幼兒學習評量 的內涵。

2. 回應與輔導:了解幼兒隨著活動的進行而逐步 展現的發展情形,隨時提供幼兒需要的協助。

C-2 適時調整教學活動。 本指標除了在觀課過程中進行觀察,亦可於觀察後 回饋會談時,教學者與觀課人員的交流討論中進行 檢視。

C-2-1 依據教學過程中幼 兒的學習狀況,調 整 教 學 活 動 的 實 施。

觀察重點說明:

在課程進行中或課程進行後,透過檢視幼兒的學習 狀況來省思自己的教學,進而調整及發展後續的教 保活動。

C-2-2 運用學習評量的結 果 , 進 行 教 學 反 思。

觀察重點說明:

建議教學者可以透過觀察幼兒參與活動的情形、觀 察幼兒創作的過程及蒐集幼兒作品,檢視自己的教 學。每次的教學活動都有其活動目標,所以定期檢 視活動目標的達成程度,以了解領域的教保活動是 否與幼兒發展相符,並省思如何提升幼兒在該領域 的發展。

參考文獻

Outline

相關文件

數學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科技發展是臺灣保持國際競爭力的命脈。因此 當今年 2 月,教育部公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合流(confluence)或混淆 :自我與環境的 分化,無法有清楚的知覺,導致內在經驗與外在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初階暨進階培訓中心 資料來源

預期 效益 (*紅字 為檢核 工具). 1-1

集體備課 (教材 教法 評量) 公開授業/觀課 (分享 錄影) 共同議課 (反思 紀錄)..

發表好歌詞定義 2.教師引導學生 小組討論曲調旋 律與歌詞的對應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教師指導 學生自學 個人實踐 小組活動 競爭遊戲 小組協作 詳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