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基本介紹

2.7 Silox VapoxIII 介紹

成分: 此蝕刻液成分為 HF、Ammonium Fluoride(氟化銨)、Glacial Acetic Acid(冰醋酸)、Aluminum corrosion inhibitor(鋁的防腐蝕添加劑)、Surfactant(介面 活性劑)、DI Water 等

選用此二氧化矽蝕刻液的原因為其可蝕刻氧化物介電層(SiO2)而較不會攻 擊鋁,和原本使用的 BOE 蝕刻液相比,其對於 SiO2 和 Al 的選擇比更好,能更輕 易的掌握濕蝕刻的時間。蝕刻速率約為每分鐘 960 Å[10][11]。

先前學長使用的二氧化矽蝕刻液為 BOE,他對二氧化矽和鋁都有不錯的蝕刻 效果,因此在蝕刻二氧化矽的時候,若蝕刻時間過長,則很容易蝕刻到鋁,導致 電極的破壞,蝕刻時間太短,又無法將欲蝕刻的二氧化矽確實蝕刻完整,在換成 Silox VapoxIII 之後,可以輕易的改善這個問題。

第三章

邏輯閘結構

3.1 雙層式微機電邏輯閘

如圖 10,此雙層式微機電邏輯閘的構造,懸浮結構是由一個平板結構,被 兩側細長的懸臂樑所支撐著,平板受到下方底電極(灰色)的靜電力所吸引,因而 進行扭轉,支撐的懸臂樑則扮演著彈簧的角色,提供恢復力讓平板在不受力時回 到水平狀態。

圖 10. 雙層式微機電邏輯閘示意圖

圖 10 為一個 NOR 閘,其邏輯功能來自於平板兩側帶著不同的電位(Vcc+, Vcc-),以及下方底電極的面積不同所完成。底電極分成 A 與 B,就是輸入端,

當輸入訊號都是 1 時,平板順時鐘旋轉,輸出 0,反之則輸出 1。但是當輸入訊 號分別為 1 和 0 時,順時鐘與逆時鐘都會有靜電力產生,但由於底電極面積不相 同,因此兩邊的靜電力亦不相同,平板仍然會旋轉,以此圖為例,結果皆會順時 鐘旋轉,終將輸出 0 的訊號,故為 NOR 閘。若將上電極平板的電極交換,變成 Vcc-和 Vcc+,則此元件將變成一個 NAND 閘,故只需要一種設計,藉由改變其

電極分配,即可同時實現 NOR 閘跟 NAND 閘,再經由串並聯,實現出全部共六 種的邏輯閘。

3.2 邏輯閘尺寸

圖 11. 邏輯閘上下電極示意圖

圖 11 為邏輯閘上下電極示意圖,其尺寸如上圖所示,結構包含[metal-1(紅 色), metal-3(淺藍色), metal-4(橘色)],紅色和淺藍色重疊的面積,即為上下電極能 產生靜電力的有效面積。

根據矩形樑扭轉公式[12]:

Ф=𝑻𝑻𝑮𝑮 (3.1)

得知

若已知旋轉角度Ф,懸臂樑長度 L,剪力模數 G,慣性轉矩 J 的話,則可得 知其回復力矩 T。

因此,在特定的旋轉角度下,比較其施力矩和回復力矩的大小,即可知 旋轉平板是否可以順利作動。

第四章

的元件剖面圖,metal-2 同時為犧牲層跟保護層,而 metal-4 則為懸浮結

構之保護層,保護懸浮結構的絕緣不被 RIE 所蝕刻,metal-1 為底電極,

外側兩塊為輸出,而內側兩塊不同大小的底電極即為使整個元件擁有邏 輯功能的重要部分,metal-3 則是懸浮結構中帶電部分,左右兩邊分別為 不同的電極。

(c) Pad 光罩圖形:如圖 12(c),為了要去除 metal-4 層上方的保護層(passivation layer),採用 CIC 所提供的 Pad 光罩,以利後面製程的蝕刻。

圖 12(b). 剖面圖

圖 12(c). Pad 光罩圖形

圖 12(d). RLS 光罩圖形

SiO2 SiO2

Wafer

圖 12(e). FHD-5 濕蝕刻釋放元件

圖 12(f). RIE 去除 TiN

圖 12(g). BOE 濕蝕刻

利用 TSMC 所提供的 CMOS-MEMS 標準製程來製作微機電邏輯閘,前半段 是採用代工完成,只需要注意佈局設計即可,然後元件成功與否,後製程才是關 鍵,蝕刻液的選擇、蝕刻時間長短,都會直接的影響結果。之後將介紹所使用的 蝕刻參數。

4.2 實驗結果

Silox VapoxIII : DI water (1:4) 10min

DI water 5min

IPA 5min

上述表格為經過多次實驗之後,所得到較佳的蝕刻參數。濕蝕刻過後之晶片,

都要都要先泡 DI water 清洗,再泡 IPA,利用 IPA 的疏水性避免懸浮結構吸附在 下電極,導致元件失效。

依照先前所提到的製程步驟和蝕刻參數,得到以下的實驗結果,和先前製程 步驟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將二氧化矽蝕刻液 BOE 換成 Silox VapoxIII,來改善二 氧化矽和鋁的蝕刻選擇比問題。

下面將分別介紹做完每步製程步驟後所拍之 OM 圖。

圖 13. FHD-5 濕蝕刻後 OM 圖

上圖為進行完鋁濕蝕刻,周圍的地方都還留有 TiN,尚未除去,故不是透明 的,看不到下方 metal-1 之導線。

圖 14. 鋁濕蝕刻後晶片 EDS 分析圖

圖 15. RIE 後邏輯閘之 OM 圖

圖 16. RIE 後 testkey 之 OM 圖

透過所設計的 testkey 得知,TiN 確實有被蝕刻,testkey 將會在稍後作介紹。

圖 17. SiO2濕蝕刻後邏輯閘之 OM 圖

電性測試

到此元件即完成所有的製程步驟,接下來進行電性測試。

為了確認下電極能否順利傳導電性,於是做了以下測試:

1.將製程完成的晶片,用探針將懸浮結構挑掉或是利用膠帶黏住上電極,將 其撕掉。(或者利用因為蝕刻太久,導致上電極漂走的元件。)

2.如此一來,下電極原本被遮蔽的 TiN 即露出。

3.利用三用電表+探針座+探針的組合,將探針下到圖中所標示的 1 和 2,即 可確定電訊號能否順利傳導。

圖 18. 邏輯閘去掉上電極示意圖

藉由這個測試,可以確定下電極的部分,其電性可順利的從結構導通到所連 接的 Pad 上。也證實了所使用的 TiN 是具有導電性的。

完整結構的晶片測試:

圖 19. 邏輯閘 layout 圖

PS.數字表示電位,0 表示 0V,1 則為有給電壓。

圖 19 為 layout 圖(結構包含 metal-1, metal-2),在各個電極所對應的 bonding pad 給電壓,即可測試邏輯閘是否順利作動、是否有邏輯功能。

圖 20. 量測結果圖

但是實際上,即使輸入電壓給 0.1V,示波器上仍可以量到 0.1V,表示並不 是因為邏輯閘作動而導通,可能是有地方短路所造成的。

推測原因:

圖 21. 蝕刻孔圖

圖 22. 邏輯閘側視圖

由圖 21 可看出,標示出來的地方沒有蝕刻孔,表示此處鋁蝕刻液比較不容 易到達,因此推測此處鋁沒有蝕刻乾淨(即圖 22 綠色標示部分),尚有 metal-2 金 屬鋁殘留,而導致上電極的電壓因為短路傳到下電極而傳出去,並不是因為邏輯 閘作動而順利傳送電壓。

第五章

新尺寸設計

5.1 設計目的

為了改善先前短路的問題,增加四個蝕刻孔,以確保 metal-2 被蝕刻完全。

另外將懸臂樑式的彈簧,改成 serpentine spring 的形式,欲達到驅動電壓 5V 的目 標且節省佈局面積,最後,設計四種 testkey 來檢視製程步驟是否成功,也可以 得到蝕刻液的側向蝕刻率。

5.2 雙層介電質靜電力公式推導

所以

=𝟏

5.3 Serpentine Spring 介紹

圖 24. serpentine spring 示意圖

spring constant of serpentine spring[16][17]

(5.10) G:shear modulus

J:polar moments of inertia with respect to the beam E:Young’s modulus

懸臂樑的 torsional stiffness 跟其尺寸有關係(越細、越薄、越長其 k 值都越小),

由於在製程中的厚度被限制住了,能改變的只有寬度和長度,若要達到 5V 驅動

5.4 彈簧尺寸

圖 25. 彈簧示意圖

圖 26. 彈簧側視圖

圖 25 為彈簧上視圖,它標示了各分段的長度,圖 26 則為彈簧的剖面圖,根 據先前提到的式子(5.10)的公式,再利用先前導出的數學模型得到k = 6.5 ∗ 10−10, 由於邏輯閘是由兩個 serpentine spring 支撐,所以總共的 k 為1.3 ∗ 10−9。值得一 提的是,由於製程步驟會進行二氧化矽濕蝕刻,為了確保蝕刻後之彈簧寬度為 5um,所以設計 Metal-3 和下方的鎢為二氧化矽之蝕刻終點。

開關黏附現象之探討

H:Hamaker constant

AC:contact area

d:distance between two surfaces Z0:20nm

Type I 為 Vcc+給 5V,Vcc-給 0V,A、B 皆為 0V 的情況 Type II 為 Vcc+給 5V,Vcc-給 0V,A 給 5V,B 給 0V 的情況 Type III 為 Vcc+給 5V,Vcc-給 0V,A、B 皆為 5V 的情況

由表 6 可得知,彈簧受到靜電力時各方向之彎曲量皆很小,不會影響其旋轉 作動,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彈簧的 Y 方向變形量,用以確保上電極平板不會因為 彈簧 Y 方向的彎曲大於上下電極間隙,因而碰觸到下電極,導致短路的情形發 生。

圖 27. 電極配置示意圖

表 6. 彈簧受靜電力時各方向之最大彎曲量

X 方向 Y 方向 Z 方向

Type I 0.012571 0.1047 0.001815 Type II 0.004251 0.0718 0.001249

Type III 0.004378 0.0490 0.000826

單位:um

討論平板旋轉所造成平板末端 Y 方向位移:

由圖 28、29、30 得知,在特定一組電壓的狀態下,上電極平板的 Y 方向位 移皆大於 0.4um,表示上電極可以順利的接觸到下電極而將電壓傳輸出去。

TypeI 為上電極左邊給 5V、右邊給 0V,下電極皆為 0V 的情況。

圖 28. ANSYS 模擬平板 Y 方向位移量圖(I)

TypeII 則為上電極左邊給 5V、右邊給 0V,下電極皆為上面給 5V、下面給 0V 的情況。

圖 29. ANSYS 模擬平板 Y 方向位移量圖(II)

TypeIII 則為上電極左邊給 5V、右邊給 0V,下電極皆為 5V 的情況。

圖 30. ANSYS 模擬平板 Y 方向位移量圖(III)

將上述設計的彈簧和平板畫入 ANSYS 中,固定兩彈簧末端,找到我們要的 振動模態(1st mode),得到共振頻率:11413.1Hz,此邏輯閘之操作頻率,必須低 於第一共振模態,避免上電極平板尚未接觸到下電極就被拉回。也要避免操作在 其他模態之共振頻率上(我們所要的振型為第一模態,故沒有此問題)。

圖 31. 新設計共振頻率圖(第一模態)

第二模態之共振頻率為 37279.7Hz。

圖 32. 新設計共振頻率圖(第二模態)

圖 33. M-Ɵ 關係圖(樑寬=5um)

在驅動電壓 5V 的條件下,上電極由於受到靜電力產生的力矩而轉動,圖 33、

34 為 moment-theta 圖,在三種給電壓的情況下,平板所受的力矩和旋轉角度的

黑色: (A,B)=(5V,5V) 紅色: (A,B)=(0V,0V)

綠色: (A,B)=(5V,0V) or (0V,5V) 藍色:彈簧彈性力矩

關係圖,由圖可知,在我們設定的移動範圍內(3.2 ∗ 10−3 rad),彈簧的回復力矩

5.6 元件設計 Testkey

針對每步製程步驟,設計一組 testkey 用以確保製程結果無誤。

鋁(Metal-2)蝕刻速率 testkey:

設計了 5,10,15,20,25,30,35,40,45,50um 的蝕刻距離(雙向蝕刻),新設計邏輯 閘的兩蝕刻孔間距為 30um。

設計目的:除了可以確認 Metal-2 有沒有蝕刻乾淨之外,經由不同尺寸的 testkey,也可以得到鋁的側蝕速率。

圖 35. 鋁(Metal-2)蝕刻速率 testkey

TiN 蝕刻 testkey:

設計目的:做完 HDP-RIE 後,確認 TiN 有無確實被蝕刻掉。

圖 36. TiN 蝕刻 testkey

SiO2 蝕刻速率 testkey:

設計了 0.5,1,2,3um 的蝕刻距離(雙向蝕刻),新設計邏輯閘的兩 Metal-2 中間 oxide 尺寸為 1um 和 2um。

設計目的:用來量測 SiO2 的側蝕速率,藉以得知實際上蝕刻了幾 um 的 SiO2,

除 了 確 定 邏 輯 閘 是 否 有 懸 浮 之 外 , 也 避 免 過 蝕 而 影 響 懸 臂 樑 的 torsional Stiffness。

圖 37. SiO2 蝕刻速率 testkey

TiN 導電性 testkey:

設計目的:此結構等同 TiN 的 testkey,用來測試 TiN 的導電性,元件這麼大 的原因是為了方便探針接觸。

P.S 製程做完 FHD-5 濕蝕刻、HDP-RIE 之前就要量測。否則下一步 HDP-RIE 就會將 TiN 蝕刻掉。

圖 38. TiN 導電性 testkey

結構設計:

1.oxide 寬度設計

圖 39. Oxide 寬度示意圖

Metal-2 中間絕緣的 oxide,設計成兩種尺寸,分別為 1um 和 2um。

設計目的:因為先前的設計有短路的問題,所以設計兩種不同寬度來確保左 右電極絕緣。

2.bonding pad 結構設計

設計目的:先前之 bonding pad(包含 Metal-1,2,3)已確定可以導通,但是將 bonding pad 簡化成 Metal-1,不僅僅可以使設計更為精簡,也能降低電路的電阻。

a. bonding pad(包含 Metal-1,2,3)

圖 40(a). 製程流程(M1,2,3)-1

圖 40(b). 製程流程(M1,2,3)-2

圖 40(c). 製程流程(M1,2,3)-3

圖 40(d). 製程流程(M1,2,3)-4

b. bonding pad(Metal-1)

圖 41(a). 製程流程(M1)-1

圖 41(b). 製程流程(M2)-2

圖 41(c). 製程流程(M1)-3

圖 41(d). 製程流程(M1)-4

5.7 layout 圖

圖 42. 新設計 Layout 圖

紅色範圍:鋁蝕刻 testkey 藍色範圍:SiO2 蝕刻 testkey 綠色範圍:TiN 蝕刻 testkey

棕色範圍:TiN 導通 testkey(用來下探針確保 TiN 能導電,所以設計的比較 大)

黃色範圍:dummy pattern(用來補足濃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