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001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2060 2070 2080 2090 2100

Degr ee Heat ing W eek s ( D HW s )

0

S e a S u rf ac e T e m per at ur e ( S S T ,

o

C)

圖十六、台灣南部海域之海水表面溫度在 SRES A2 情境下 2001-2100 年的變化情形(圖中綠色線條)、珊瑚白化溫度閥值(紅色橫線)與

DHWs 數值(咖啡色直方圖)。黃色背景表示珊瑚白化危機層級在”No Stress”到”Bleaching Warning”;橘色背景表示珊瑚白化危機層級

為”Bleaching Alert Level 1”;超過橘色部分的危機層級則是”Bleaching Alert Level 2”。

The Changes of SST & DHWs in Northern Taiwan (2001-2100)

2001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2060 2070 2080 2090 2100

Degr ee Heat ing W eek s ( DHW s )

0

S e a S u rf ac e T e m per at ur e ( S S T ,

o

C)

圖十七、台灣北部海域之海水表面溫度在 SRES B2 情境下 2001-2100 年的變化情形(圖中綠色線條)、珊瑚白化溫度閥值(紅色橫線)與

DHWs 數值(咖啡色直方圖)。黃色背景表示珊瑚白化危機層級在”No Stress”到”Bleaching Warning”;橘色背景表示珊瑚白化危機層級

為”Bleaching Alert Level 1”;超過橘色部分的危機層級則是”Bleaching Alert Level 2”。

The Changes of SST & DHWs in Peng-hu (2001-2100)

2001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2060 2070 2080 2090 2100

Degr ee Heat ing W eek s ( DHW s )

0

S ea S ur fac e T em per at ur e ( S S T ,

o

C)

圖十八、台灣澎湖海域之海水表面溫度在 SRES B2 情境下 2001-2100 年的變化情形(圖中綠色線條)、珊瑚白化溫度閥值(紅色橫線)與

DHWs 數值(咖啡色直方圖)。黃色背景表示珊瑚白化危機層級在”No Stress”到”Bleaching Warning”;橘色背景表示珊瑚白化危機層級

為”Bleaching Alert Level 1”;超過橘色部分的危機層級則是”Bleaching Alert Level 2”。

The Changes of SST & DHWs in Southern Taiwan (2001-2100)

2001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2060 2070 2080 2090 2100

D egr ee H eat ing W eek s ( D H W s )

0

S ea S ur fac e T em per at ur e ( S S T ,

o

C)

圖十九、台灣南部海域之海水表面溫度在 SRES B2 情境下 2001-2100 年的變化情形(圖中綠色線條)、珊瑚白化溫度閥值(紅色橫線)與

DHWs 數值(咖啡色直方圖)。黃色背景表示珊瑚白化危機層級在”No Stress”到”Bleaching Warning”;橘色背景表示珊瑚白化危機層級

為”Bleaching Alert Level 1”;超過橘色部分的危機層級則是”Bleaching Alert Level 2”。

五、氣候變遷的珊瑚礁保育策略

在全球氣候變遷的衝擊之下,全世界的珊瑚礁都面臨了重大危機,台灣的珊瑚礁也 不例外。其實,在珊瑚礁面臨的危機中,還是以人為破壞和污染為首要因子。而人為因 子的影響可經由適當的管理和污染防治來減輕,由於氣候變遷牽涉的層面較廣,管制上 也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世界各國皆致力於減緩人為因子對珊瑚礁的影響。

1. 短期調適策略

在短期預警的調適策略方面,當珊瑚礁面臨白化危機的預警發佈時,應即針對該礁 區採取停止或減少人為活動的方式,如關閉海水浴場、停止潛水活動等,減少珊瑚礁生 物承受的額外壓迫,使其獲得喘息機會。台灣海域的主要珊瑚礁區皆位於國家公園或國 家風景區之內,夏季期間的遊憩活動很頻繁,例如: 墾丁國家公園每年的遊客就超過三 百萬人次,如此眾多的遊客會給墾丁海域的珊瑚礁帶來龐大壓力,海灘戲水、浮潛、水 肺潛水、任何水域活動、甚至旅館及飯店的廢水排放,對會對珊瑚礁生態系帶來額外的 壓力與負擔,導致其抵抗溫度升高的能力降低。因此,若在預警發佈時,適時停止海域 活動或限制旅遊活動,將可大幅減輕水溫上升對珊瑚礁的衝擊,提高珊瑚存活的機會。

這樣的限制也可以配合不同等級的白化危機(Bleaching Watch 到 Bleaching Alert Level 2),制定不同的危機處理程序與準則,以期讓珊瑚礁生態系與民眾社會經濟活動的損失 都降至最低。因此,總結因應氣候變遷對珊瑚礁生態系之衝擊的短期調適策略要點如下:

(1) 建立珊瑚礁早期預警系統。

(2) 研擬不同珊瑚白化預警程度之相關海岸管理配套措施。

(3) 規劃珊瑚白化救援行動準則。

(4) 確實落實預警、管理與執法程序。

2. 中期調適策略

除了遊憩活動對珊瑚礁的影響之外,人為的土地開發利用,包括興建觀光旅遊設 施、建造公路等工程,若沒有妥善的規劃與防護措施,非常容易導致水土保持不良,使 得過多沉積物沖刷到海中,覆蓋珊瑚的結果會造成珊瑚窒息死亡。因此,中期的調適策 略可針對土地開發利用的相關水土保持措施,訂定明確規範,並且徹底實施、執行與檢 驗,以防範在溫度上升的環境中,珊瑚遭受沉積物的影響而死亡。

另外,污水處理設施的興建可以防止過多的營養鹽與有毒物質輸入珊瑚礁區。海域 中過高的營養鹽會導致藻類大量生長,藻類不但會與珊瑚競爭棲地,甚至可能會覆蓋珊 瑚,導致其死亡;營養鹽過高同時也會造成細菌的滋生,影響珊瑚的健康狀況;有毒物

質的輸入,也會降低珊瑚的健康與珊瑚抵抗溫度變化的能力。因此,興建污水處理設施 也能夠降低珊瑚礁生態系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的環境壓力。

加強台灣海域四周的珊瑚礁調查,瞭解我國珊瑚礁資源的現況,建立未來相關研究 與資料的基礎,也是在中程調適策略之一。唯有對我們擁有的資源具備完整的認識,才 有未來妥善規劃管理與永續發展的可能。這樣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的投入,因此,宣導 正確觀念,廣泛招募具相關技術志工,讓更多人關心珊瑚礁問題,進而使其自發性參與 珊瑚礁資源調查與監測,是保育珊瑚礁生態的重要關鍵。因此,因應氣候變遷對珊瑚礁 生態系衝擊的中期調適策略要點如下:

(1) 制定土地開發規範,減少輸入珊瑚礁區的沉積物。

(2) 建設下水道與污水處理廠,減少輸入珊瑚礁區的營養鹽與有毒物質。

(3) 加強我國海域珊瑚礁資源調查。

(4) 宣導正確珊瑚礁保育知識,吸引志工加入保育行列。

3. 長期調適策略

在長期調適策略方面,應針對重要珊瑚礁區設立海洋保護區。成立以珊瑚礁生態系 為主的海洋保護區,主要是運用棲地保育的觀念,以維持一生態系統的穩定及讓生態系 能永續提供其資源。同時,如果從世界保育聯盟(IUCN)針對保護區應達到的管理目標-荒野保護、科學研究、保存物種及基因多樣性、維持環境功能、教育、觀光遊憩、特定 自然文化特色的保護、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傳統文化的維繫等,來檢視設立保護區的 價值與功效,對於成立珊瑚礁專屬的海洋保護區,並且透過有效的執法與管理,不但對 於依靠珊瑚礁區資源維生的民眾是一保障,對於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也是極具意義,

因此,在人類活動與海洋保護行動之間,便構成一良性的回饋機制,這也是永續發展的 契機。

由於珊瑚礁是我國海域的重要生態系,也代表著重要資源,因此我國在面對全球氣 候變遷的威脅下,設立以珊瑚礁為主體的海洋保護區是迫切且急需的。在設立保護區的 同時,除了要以上述的經營管理目標為主要方向,同時需要針對保護區的大小、形狀與 邊界作詳細研究規劃;考慮設置海洋保護區當地的海流狀況與生物幼苗可散佈距離;規 劃國家整體的保護區總面積;加強教育宣導,提升建立海洋保護區的概念;保護區劃設 的優先順序評估;加強管理與執法;力求政府與民間共同合作等,都是在設立海洋保護 區時所應考量的原則。

以永續經營的角度而言,推廣海洋環境教育是讓海洋保護的觀念向下紮根的最佳途 徑。透過教育活動可以讓社會大眾瞭解海洋保護的重要性,瞭解環境在全球變遷的影像

下是非常脆弱的,同時更可以提高民眾的參與以及民眾的警覺心,這樣的做法才是未來 改善台灣海洋環境最有效且根本的做法。因此,因應氣候變遷對珊瑚礁生態系之衝擊的 長期調適策略要點如下:

(1) 設立海洋保護區。

(2) 明確設定海洋保護區之經營理念與目標。

(3) 制定海洋保護相關法律,建立法源基礎。

(4) 成立海洋事務專責機構,整合各項事務,以求迅速危機處理。

(5) 落實管理與執法。

(6) 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共同投入珊瑚礁生態保育。

(7) 推廣海洋環境教育,深植保育概念。

(8) 進行長期生態監測,建立資料庫。

因此,面對全球環境與氣候變遷的趨勢下,除了短期的預警系統建立外,考慮中長 期的調適策略,是永續發展所必要的。成立海洋保護區網路,加強教育與宣導,結合政 府與民間共同力量,設立專責機構規劃管理,透過立法程序給予適當保護,配合公正且 嚴格地執法,排除人為活動的不當干擾,以保育珊瑚礁生物族群和多樣性,最終期能在 海洋保護區促成更豐富的珊瑚礁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研究與探討,深入了解海洋生物在面 臨全球變遷壓迫下的可能反應,形成一回饋機制,讓保育與研究相輔相成,作為未來擬 定保育策略的參考與深入研究的基礎。

六、各子計畫間的橫向關係連結

本子計畫利用總計畫提供之氣候模式的溫度模擬資料,探討台灣海域的珊瑚礁生態 系在面臨未來 100 年之中,全球暖化對於珊瑚礁白化死亡的衝擊和長期預警機制。同時,

我們也比較了在 IPCC 第三次評估報告中公佈的不同全球環境變遷情境,探討針對全球 氣候變遷所採取的行動,對於珊瑚礁生態系的衰退有何影響。

本子計畫與其他子計畫都是基於同一個氣候模擬條件之下,探討全球氣候變遷對於 台灣地區各個層面的影響,在各子計畫的橫向連結上,除了資料的互相流通之外,預警 系統的運作機制也有互相影響。例如,本子計畫中的珊瑚白化預警指標 DHWs 就是基於 水溫及氣象資料(如光照、氣溫)而建立的,同時大氣中的 CO2濃度也對珊瑚礁的鈣化作 用有重大影響。水資源子計畫的研究成果則對珊瑚礁保育的因應策略有參考價值,由於 台灣珊瑚礁承受河川帶入的陸源沉積物影響甚大,因此河川水資源的管理也有助於珊瑚

礁保育。

七、未來工作重點

未來我們將針對本年度所研究分析的結果,配合歷史資料的統計,檢驗這些預警指 標的準確度以及可行性。同時,研擬在短時間的尺度上(每週、每月或每季),發布珊瑚 礁白化預警的時機與機制,並且探討預警更新的可能性,此外,綜合探討長期與短期預 警機制的關係,利用此關係建構調適性的預警模式,針對我國海域的珊瑚礁生態系在未 來氣候變遷的趨勢之下,研討可行的因應與作為。

除了外在因子對珊瑚存續的影響之外,珊瑚在遭遇環境因子改變時所對應產生的生 理調適,對於珊瑚礁本身是否能在氣候變遷的壓迫下適應並且存續下去,扮演著關鍵的 角色,同時也是在保育珊瑚策略擬定上,必須考量的重要因素。

在整個珊瑚礁預警系統的架構中,牽涉了許多政府相關的部門。在未來的工作上,

期能釐清珊瑚礁預警系統中各部分所需要的資源與建構方法,配合政府相關特定部門,

共同合作與研究我國珊瑚礁預警系統的發展與更新。

最後,自從 IPCC 於 1990 年公佈了第一次的評估報告到 2001 年的第三次評估報告 以來,這之間經過了許多國際上政策的改變,像是京都議定書的生效,以及專家學者對 於未來氣候變遷的討論,IPCC 即將在最近公佈第四次的評估報告,屆時,對於全球環 境變遷的趨勢與情境也將會有所修改。所以持續追蹤全球氣候變遷趨勢的發展與國際間

最後,自從 IPCC 於 1990 年公佈了第一次的評估報告到 2001 年的第三次評估報告 以來,這之間經過了許多國際上政策的改變,像是京都議定書的生效,以及專家學者對 於未來氣候變遷的討論,IPCC 即將在最近公佈第四次的評估報告,屆時,對於全球環 境變遷的趨勢與情境也將會有所修改。所以持續追蹤全球氣候變遷趨勢的發展與國際間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