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eHealth 相關介入研究與效果探討

Lintonen, Konu & Seedhouse(2007)檢視由 2003 年至 2005 年間,應用 eHealth 於健康領域相關之期刊文獻後,發現在 15 本期刊共 1352 篇文章 中,只有 56 篇是與應用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於健康促進相 關的領域,其認為目前這類研究佔整體 eHealth 相關研究的比例仍不高,

推論其處於剛起步的階段。而依其研究主題,可略分為四大類:以資訊科 技的使用做為介入媒體、以資訊科技的使用做為研究焦點、運用資訊科技 做為研究工具、運用資訊科技於專業發展。以下即以「以資訊科技的使用 做為介入媒體」之研究為主要的介紹內容。

以國內而言,在 eHealth 相關研究中,大多為資訊科技應用的設計與 發展過程研究(魏嘉慶 & 周倩, 2006; 凌心儀 & 張瓊穗, 2003; 劉青雯 &

鍾聿琳, 2004; 詹如晴, 徐建業 & 陳恆順, 2003)。即便是以資訊科技的使 用做為健康介入媒體的相關文獻,仍多侷限於學校的場域,並以在校學生 為對象,屬「教材型式」的多媒體網站輔助教學(雷桂蘭, 1999; 趙之琪, 1998;

鄭香蘭, 2001; 廖梨伶 & 劉潔心, 2002; 陳淑娟, 2002; 黃齡儀, 2002; 黃雅 雯 , 2006; 韓 秀 珍 , 2004; 朱 瑩 悅 , 2006; 葉 美 玲, 陳 興 夏 & 張 惠 芬 , 2002),這類研究在介入上,大多是配合學校課程施教、或是於固定時間地 點予以介入,由於此種介入方式皆囿於教學課程的限制,與實際線上環境 中的介入方式有所差異,故此類介入在本節中不加以探討。除卻這類介入 方式,目前國內 eHealth 介入研究僅有一例,是由醫院主導執行,茲介紹 如下:

林光中, 劉燦宏, 孫郁文, 林佳儀 & 邱泓文(2005)運用遠距醫療的 概念,也就是藉助無時空限制的通信與資訊科技,來交換相隔兩地之病患 的醫療臨床資料及專家意見,以克服空間及時間的障礙,以及遠距學習計 劃的設計與實施,其融合減重計畫中的節食計畫、體能活動計劃以及行為 療法之概念,主要功能包括學員聯絡簿、學員體重記錄、日常飲食記錄、

體重趨勢圖、運動耗能記錄、飲食趨勢圖、減重目標設定、生理量測記錄、

視訊會議、營養衛教等。召募研究對象為減重門診中的個案,實驗組(網 路減重班)對照組(傳統減重班)各十名。實驗主要針對受測因子包含體 重、身體質量指數(BMI)、體脂肪率、腰圍、臀圍等五項進行比較。在經 過三個月的介入期,發現實驗組除了體脂肪,對照組除了臀圍之外,其餘 各數值都達到有意義的改變。然而其在減重效果上,尤其是體脂肪的消 耗,卻不若傳統減重班組。推論有可能原因包括其參與者僅十人,故此僅 為無母數分析結果,統計推論上有其限制;亦有可能是由於體能活動上自 家空間的限制或是個人的主動性與持續性所影響。然而研究者也發現實驗 組因為透過網路,在授課課程上之互動性比一般減重性更高,相關人員也 能即時解決受試者的問題,間接達成心理支持的輔助效果。

而在國外的部分,Wantland, Portillo, Holzemer, Slaughter & McGhee (2004)運用統合分析(meta-analysis)驗證由 1996 至 2003 年間,22 篇以 網站為基礎及未以網站為基礎的行為改變比較研究,結果發現以網站為基 礎的介入確較未以網站為基礎的介入較能對個人在特定的知識或行為改 變相關變項上產生改變,這些變項包括:增加運動時間、增加營養相關的 知識、減少健康衰退、改善身體心像感、及長達十八個月的減重維持。其 中亦提到以網站為基礎的介入應該要以量身訂作個人訊息的方式設計,以 能符合個人的需求與特質,而且應充份結合網路互動性、執行持續自我監 測、回饋、以及資訊的交換。

研究者整理 2000-2007 年間之 eHealth 相關實驗研究,羅列於附錄一,

故在此不針對各研究內容加以詳述,僅依各篇的研究結果與重要發現進行 統整探討。

一、在系統設計與策略運用上

由於個人要執行特定行為時,必須瞭解要執行的行為為何(有關行為 的知識)及如何執行(技巧)(Glanz et al., 2002),故由 eHealth 系統所進行

的介入研究中,最基本的系統設計即在於知識的傳遞與學習,因此專業資 訊的提供通常是最基礎的單元設計,而在提供專業資訊的方式卻因系統設 計及策略運用而有不同的作法,其中 D’Alessandro, Kreiter, Kinzer &

Peterson(2004)的作法為先行訓練兒科門診的家長使用電腦,再提供與兒科 疾病有關的特定網站資訊處方(information prescriptions, IPs),研究結果發 現介入組在運用電腦尋求健康資訊的上有明顯較高的使用率。另外,亦有 系統會提供文字性的整合資訊,以專業文章或資料庫的方式呈現,如:提 供心臟疾病衛教知識(Ross, Moore, Earnest, Wittevrongel & Lin, 2004)、減重 相 關 的 知 識 (Womble, Wadden, McGuckin, Sargent, Rothman &

Krauthamer-Ewing, 2004; Tate, Jackvony & Wing, 2003; Tate, Wing & Winett, 2001)、戒菸知識(Feli, Noell, Lichtenstein, Boles & Mckay, 2003)、身體活動 知識(Napolitano et al., 2003)、營養知識(Oenema et al., 2003; Anderson, Winett, Wojcik, Winett & Bowden, 2001; Ayala, 2006; Luszczynska et al., 2006)、飲食問題行為相關知識(Celio, Winzelberg, Wilfley, Eppstein-Herald, Springer & Dev, 2000)、糖尿病相關知識(Barrera et al., 2002; McKay et al., 2002; McKay et al., 2001)、癌症相關知識(Gustafson, Hawkins, Pingree, McTavish, Arora, Mendenhall, Cella, Serlin, Apantaku, Stewart & Salner, 2001)。

除了以文字性的整合資訊呈現外,有些介入系統為能使知識的教育內 涵能吸引使用者閱讀或使用,因此會善用 eHealth 系統的高度互動性與多 媒體特質,設計動畫、小遊戲、或虛擬實境等互動程式以促進學習,目前 在應用上包括:提供乳癌基因檢測的專業知識(Green, Peterson, Baker, Harper, Friedman & Rubinstein, 2004)、提供飲食攝取相關的知識(Irvine et al., 2004)、愛滋預防相關知識(DiNoia et al., 2004)、氣喘相關知識(Krishna, Francisco, Balas, Konig, Graff & Madsen, 2003)、糖尿病相關知識(Glasgow, Boles, McKay, Feil & Barrera, 2003; Wangberg, 2007)、飲酒行為相關知識 (Reis et al., 2000)等。

雖然由實證研究尚無法確認究竟在 eHealth 系統中何種知識的傳送方 式為佳,但 Glasgow et al.(2003)針對糖尿病人運用分組比較的研究設計,

比較由線上提供文字資訊組、同儕支持組、及具互動性的量身訂作組的介 入效果,發現三組在脂肪及纖維攝取、心理社會相關結果上都有顯著進 步,但該研究並未針對知識做評價,故並無法知道其於知識獲得的效果為 何。且這類分組研究中通常尚有加入其它介入策略(如量身訂作或社會支 持)(Barrera et al., 2002; Glasgow et al., 2003; McKay et al., 2002; McKay et al., 2001),亦有可能造成效果上的干擾,因此該議題有待未來研究進一步 釐清。

在專業資訊的提供上,另一種作法即是利用專業人員進行線上指導,

也就是運用電子郵件、線上留言版、或是直接以討論聊天室的方式,由專 業人員與使用者直接進行溝通與互動,與使用者共同達成個人行為目標的 建立與執行,或是提供支持,並協助解決行為改變過程中的問題,運用這 種方式接受專業指導的病人包括:心臟衰竭病人(Ross et al., 2004)、減重女 性(Womble et al., 2004)、糖尿病患者(Glasgow et al., 2003; Tate et al., 2003;

Barrera et al., 2002; McKay et al., 2001)、戒菸者(Feli et al., 2003)、乳癌病人 (Winzelberg et al., 2003)、體重維持的成年人(Harvey-Berino, Pintauro & Gold, 2002)、憂鬱患者(Smith & Weinert, 2000)。其中 Tate et al.(2003)比較一般 網路介入計畫與加上由 e-mail 所提供的專業諮詢進行比較,發現有專業諮 詢的加入,不但有助於網站使用率的提升,使用者的體重及腰圍上都有顯 著減少。

在線上同儕支持社群相關的研究中,可以發現大部份的同儕支持社群 都是結合其它功能(如專業資訊的提供、量身訂作的訊息、或是專業指導 員的加入等)而設計(Womble et al., 2004; Feil et al., 2003; Glasgow et al., 2003; Tate et al., 2003; Winzelberg et al., 2003;Harvey-Berino et al., 2002;

McKay, 2002; Celio et al., 2001; Smith et al., 2000),由於單純使用同儕支持 社群做為 eHealth 介入策略之實驗研究仍不多(Houston, Cooper & Ford,

2002),故其效果尚有待評估。即便如此,McKay et al. (2002)為瞭解專業人 員或同儕所提供的支持,何種介入效果較佳,故運用多組比較的研究設計 進行探討,結果發現雖然專業人員指導的方式能對個人行為改變有效,但 當組內設計包括同儕社會支持的元素時,會使效果更為增進;於 Barrera et al.(2002)的研究中,也發現加入同儕支持的介入組,在自覺社會支持上 有最多的進步。代表於 eHealth 系統中加入專業人員提供支持的效果並未 比同儕所提供支持上的效果來得顯著。

在量身訂作的介入方式上,由於其可於線上直接進行個人化的評估及 給予立即性的特定回饋,因此被認為是使教育內容更為適切於個人最有效 的方式之一。目前有許多 eHealth 系統中皆採用量身訂作介方式,先針對 目標行為評估個人的資訊,再予以個人化的回饋。所評估的個人資訊,包 括:運用行為改變階段做為量身訂作的依據(Marshall et al., 2003; Oenema et al., 2003; Napolitano et al., 2003),或是以個人的人口學背景、社會心理 因素(覺察、個人感受或信念、障礙、支持、意向)、先備知識、或行為 表現等做為訊息量身訂作的依據(Glasgow & Toobert, 2000; Oenema et al., 2001; Bernhardt, 2001; Anderson et al., 2001; McKay et al., 2002; Tate et al., 2003; Glasgow et al., 2003; Womble et al., 2004; Neighbors et al., 2004;

Luszczynska et al., 2006; McCoy et al., 2005)。在介入效果上,研究中比較使 用一般訊息網站介入及量身訂作訊息網站介入的差異,大多發現接受量身 訂作訊息網站介入者,不但能有更高的使用滿意度(Suminski et al., 2006;

McCoy et al., 2005; Oenema et al., 2003; Oenema et al., 2000)、也能產生更多 的點閱(McCoy et al., 2005; Tate et al., 2003; Bernhardt, 2001),且成效皆顯 著大於一般訊息網站介入組(Napolitano et al., 2003;Tate et al., 2003;

Bernhardt et al., 2001; Oenema et al., 2000; Glasgow et al., 2000)。

由上可知,無論在專業資訊的傳遞、專業指導員的加入、同儕支持社 群的建立、或是量身訂作功能的運用,都已是 eHealth 介入計畫中常用的 策略,且亦多次由實驗研究進行效果驗證,證明其確實有助於個人在健康

行為上的改變,然國內在此部分的研究卻仍付之闕如,是值得進一步深入 探討的新興議題。

二、在介入的暴露量上

由研究中可發現多數的 eHealth 介入研究,都有介入暴露量上的共同 問題,也就是研究對象除介入剛開始時,會較常登入介入網站外,之後則

由研究中可發現多數的 eHealth 介入研究,都有介入暴露量上的共同 問題,也就是研究對象除介入剛開始時,會較常登入介入網站外,之後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