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機械性質測試結果

第三章 實驗成果

3.2 機械性質測試結果

機械性質的拉伸測試,將針對 E1 與 E2 這兩種擠型比相同但是幾何形狀不 同的試片去做比較,比較室溫的拉伸性質,與從低溫 200

o

C 到高溫 450

o

C 之超塑 性行為,其中以每隔 50

o

C 為一個間隔。

3.2.1 室溫之拉伸性質

E1 與 E2 兩種不同幾何形狀的試片在室溫的工程應力-應變圖,如圖 3-3 所 示。E1 試片的極限抗拉強度(ultimate tensile stress, UTS)高達 338 MPa,降伏強度 達 309 MPa,伸長量有達到 38%,另外 E2 試片的極限抗拉強度與 E1 試片相差 無幾,也能高達 329 MPa,但降伏強度卻只有 268 MPa,與 E1 試片相比差了約 14%,但伸長量卻比 E1 好了點,能達 43%。到底是何原因造成 E1 試片與 E2 試 片再降伏強度與伸長量的差異,這一部分將在 4.1 節部分探討。但不論如何,經 過 100:1 擠型比的材料,不論是在棒材,或者是板材,都均比原始所購的材料 的極限抗拉強度只有 160 MPa,與伸長量只有 9%,明顯地提高了材料的機械性 質,均因熱擠型能有效的使晶粒達到細化所致,詳細差異整理在表 3-1。

3.2.2 200

o

C 到 450

o

C 之超塑性行為

表 3-2 列出 E1 與 E2 試片在各種不同溫度與應變速率下的伸長量。不論是 E1 與 E2 試片在 250

o

C 以上,於 1x10

-2

s

-1

應變速率時,均能達到高速超塑性的 要求,尤其以 300

o

C,在 1x10

-2

s

-1

能有更好的超塑性表現,其變形後試片如圖 3-4 與圖 3-5 所示,其中以 E1 在 300

o

C,1x10

-2

s

-1

下,能有 1000%極佳的伸長量。

在 200

o

C(約 0.51 T

m

)時,E1 與 E2 都能有良好的低溫超塑性,尤其以 E1 在 6x10

-4

s

-1

能有 596%的伸長量,如圖 3-6 所示。以本實驗所運用的簡單熱擠型製程,的 確能達到良好的低溫超塑性與高速超塑性行為,值得更進一步探討在各種超塑性 變形過程中的裂孔化情形。

圖 3-7 為 E1 試片在 200

o

C,300

o

C 與 400

o

C 的真實應力與應變圖。從圖 3-7(a) 所示在低溫 200

o

C,大於 1x10

-2

s

-1

的變形,其應力在應變約 0.3 左右達到應變硬 化達到最高應力,而在 1x10

-1

s

-1

下,過了最高應力後便急速下降,終至斷裂。

而在 1x10

-2

s

-1

下,過了最高應力有一小段應力軟化,而最後應力才急速下降終 至斷裂。在小於 1x10

-3

s

-1

的變形下,其應變在變形至降伏點後,應力便緩慢應

變硬化至最高應力,之後應力便又開始應變軟化,而最後當接近斷裂應變便急速 下降。在低溫慢速的超塑變形中,應變速率越慢,其達到最高應力的應變越大。

中溫的 300

o

C,從高速的 1x10

-1

s

-1

到慢速的 1x10

-3

s

-1

,其應力應變圖從圖 3-7 的(b)圖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外觀極為相似,都是應變在變形至降伏點後,應 力便應力硬化至最高應力,之後應力便又應變軟化,而最後接近斷裂應變,應力 便急速下降終至斷裂。

高溫的 400

o

C,在高速的 1x10

-1

s

-1

之應力應變圖從圖 3-7 中的(c)圖可以發 覺與低溫 200

o

C 的 1x10

-2

s

-1

之應力應變圖相像,都是應力在應變約 0.3 達到最高 應力後,發生了一小段的應變軟化後,應力便急速下降終至斷裂。總結以上的低 溫 200

o

C,中溫的 300

o

C 與高溫的 400

o

C 應力應變圖可以發現,在低溫 200

o

C,

應變速率低於 1x10

-3

s

-1

,而中溫 300

o

C,應變速率小於 1x10

-1

s

-1

,以及高溫 400

o

C,

應變速率慢於 1x10

-2

s

-1

,其應力應變圖的外形極為相像,顯見其變形是一種速率 控制(rate-controlling)的變形,且隨著不同溫度,其臨界的應變速率也不一樣。

3.2.3 不同應變狀態下之特徵

為了解 AZ31 擠型材在拉伸變形到各種不同應變狀態下之特徵,乃使用經過 100:1 擠型比的板材試片為代表,所以接下來所提到的實驗結果,若無特別說 明都是 E2 試片的實驗結果。

3.2.3.1 低應變速率的變形條件下

在低應變速率部分是以 6x10

-4

s

-1

為主,針對低溫 200

o

C,中溫 300

o

C,還有 高溫 400

o

C 三種不同溫度,其真實應力應變圖如圖 3-8 所示,變形至各種不同應

變的試片其相對應的真實應變與試片編號整理在表 3-3。從圖 3-8(a)可以看到在 其應力應變圖的外形與上述所提的 E1 試片的速率控制變形是相似的。其應力在 過了降伏點後便開始緩慢應變硬化,隨著溫度不同其達到最高應力的應變也隨之 不同,在低溫 200

o

C,變形至應變 0.7 左右達到最大應力約 90 MPa,在中溫 300

o

C,

變形至應變 1.3 左右才達到最大應力約 25 MPa,而在高溫 400

o

C,其應力的變化 更是近乎趨近水平,沒有明顯的應變硬化。

3.2.3.2 高應變速率的變形條件下

在高應變速率條部分是以 1x10

-2

s

-1

為主,由於 200

o

C 的拉伸量僅 179%,不 利作分段檢測,故僅針對中溫 300

o

C 與高溫 400

o

C 兩種不同溫度,其真實應力應 變圖如圖 3-8(b)圖所示。變形至各種不同應變的試片其相對應的真實應變與試片 編號整理在表 3-3。高應變速率在 300

o

C 與 400

o

C 的應力在過了降伏點後便開始 緩慢的應變硬化,隨著溫度不同其達到最高應力也不一樣,在 300

o

C,變形至應 變約 1 左右達到最高應力 54 MPa,之後便開始應變軟化,而 400

o

C,變形至應 變約 0.6 左右達到最高應力 35 MPa,以後就開始應變軟化。

3.2.4 塑性異向性(Plastic anisotropy R ratio)

塑性異向性乃是將上述拉伸到不同伸長量的試片,量測其寬度縮減率(R

w

) 與厚度縮減率(R

t

),來描述試片變形的均勻性,即一般塑性變形文獻定義的塑性 異向性 R 值(R=ε

w

t

,這裡ε

w

=ln(w

o

/w

f

),ε

t

=ln(t

o

/t

f

),而 w

o

與 t

o

為試片起始寬度 與厚度,w

f

與 t

f

為試片拉伸至不同伸長量後的寬度與厚度[50]。一般文獻上記載 具有良好等向變形,其 R 值約在 0.8~1 之間,意味著是等向變形。這在微結構上 而言,表示內部晶粒逐漸轉變成等軸且均勻的。圖 3-9 為上述試片量測結果,從 結果可以發現到在相同 6x10

-4

s

-1

下,隨著溫度越高,其 R 值越趨近於 1。200

o

C

需要變形至可 100%才能勉強達到 0.8,而 300

o

C 起始的 30%便已經達到 0.8,而 繼續變形至 100%便已經達到 0.9,另外 400

o

C 只需要變形至 50%便已經趨近於 1。在 1x10

-2

s

-1

的高應變速率下,300

o

C 的 R 值一開始約 0.8 左右,但變形至 150%

後便慢慢趨近於 0.9,而 400

o

C 的 R 值約 0.9。如果以在相同溫度 300

o

C 下,不 同應變速率的角度來看 R 值的變化,應變速率越慢其 R 值越接近於 1,如圖 3-9(c) 所示。

3.2.5 不同變形條件下的截面積縮減率

將上述在各種不同變形條件下,變形至不同應變下的試片,量測其標距內 (gage length)的寬、厚度,採每隔 1 mm 量測一次,其結果如圖 3-10 所示。從圖 中可以看到在相同 6x10

-4

s

-1

的低應變速率下,在低溫 200

o

C 變形至 100%左右就 開始產生些許的頸縮現象,在短短 3 mm 距離,其面積就減少 55%,而 300

o

C 變 形至 500%才產生較明顯的頸縮現象。高溫 400

o

C 幾乎沒有頸縮現象的發生,而 最後一個變形至 424%的試片在兩端有少許的頸縮現象發生,可能是由於產生太 多與太大的裂孔所導致的應力集中現象。在高速 1x10

-2

s

-1

下,300

o

C 變形至接近 300%才產生明顯的頸縮,而 400

o

C 變形至接近 200%便已經發生明顯的頸縮,較 300

o

C 更早發生頸縮現象。總結觀察所得,在低應變速率 6x10

-4

s

-1

下,其頸縮隨 著溫度越高越不容易發生頸縮現象;而在高應變速率 1x10

-2

s

-1

下,高溫 400

o

C 較中溫 300

o

C 更容易發生頸縮現象,可能是高溫後期晶粒成長,使晶粒滑移難以 順暢所致。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