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六年級學生犯罪軟體防治之教材發展與評鑑:以恐懼訴求為教學設計原則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小六年級學生犯罪軟體防治之教材發展與評鑑:以恐懼訴求為教學設計原則之研究"

Copied!
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鄧達鈞、周倩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91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第五十七卷第三期 2012 年,57(3),91-120

國小六年級學生犯罪軟體防治之教材發展與

評鑑:以恐懼訴求為教學設計原則之研究

鄧達鈞

*

周倩

國立交通大學 教育研究所 國立交通大學 教育研究所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為發展國小六年級學童犯罪軟體防治教材,並探討其學習成效。本教材以 系統化教學設計進行,並以傳播學領域之「恐懼訴求」為教學設計方式。在實驗設計中分別 以不同高低之感受性及嚴重性設計四類不同訴求教材,作為教學實驗之自變項,以探究 130 位六年級學生之犯罪軟體防治態度、認知概念、問題解決及課後繼續行為之學習成效。研究 結果指出:整體而言,接受高感受及高嚴重教材之學生的學習成效優於其他組別。本研究結 果可提供未來相關研究、教學設計之參考。 關鍵字:犯罪軟體、系統化教學設計、防治教材、恐懼訴求、國小六年級學生 通訊作者:周倩,E-mail: cchou@mail.nctu.edu.tw 收稿日期:2011/06/11;修正日期:2011/10/06、2012/05/31;接受日期:2012/09/10。

(2)

92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鄧達鈞、周倩

壹、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資訊科技的發展,電腦網路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依據教育部於 2010 年 3 月間 針對全國四到六年級 14,778 位學童進行學生網路使用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時間的前 3個月內,曾經使用電腦網路的比例高達 94.7%,更有 26.6%的學生在國小以前就已開始接觸 網路。然而,近年來不論是成人或學童網路使用者,因為疏於防範所造成的資訊與通訊安全 (以下簡稱「資通安全」)事件頻傳,表示科技雖然發達,網路使用者之安全防護、隱私概念 與技能卻似乎未能與時俱進(Dourish, Grinter, de la Flor, & Joseph, 2004)。

依據我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規定,資訊教育從國小三年級開始實施,不單獨設科,以 議題方式融入各領域,其中亦包含網路使用安全之相關學習內涵。然而,根據研究者實際分 析 98 學年度適用於國民小學電腦科之教科書共 12 本,發現其中只有 5 本教科書提及資通安 全防護之內容,且這 5 本均以小篇幅條列式文字敘述來進行教學,缺乏互動式之教學內容, 因此,目前資通安全相關教材之發展確實有必要增進。許多研究也認為,網路倫理與安全防 護教學不但不會難以實施,而且應該愈早實施愈好(如:尹玫君、康旭雅,2005;鄧達鈞、 張志銘、周倩、陳昭秀,2007)。學生對於各類新興的網路犯罪型態最好能及早瞭解並防範之, 以免學童在這資訊潮流中受到影響與危害。 然而,如何在國小階段教授資通安全的概念,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在健康傳播與 衛生教育領域,經常使用「恐懼訴求」作為教育或宣傳之手段,利用「身體性威脅」或「社 會性威脅」,來傳達令人不悅之訊息結果,造成學習者在行為或態度方面之改變(Witte & Allen, 2000)。目前國內相關之國小資通安全教學實施之研究中(如林佳旺、林菁,2005),雖然已 使用情境案例讓學生與生活產生連結,並對電腦網路之危害情形感到某種「害怕」之方式教 學,但並未正式使用恐懼訴求之概念進行教材設計。換句話說,雖恐懼訴求已應用於傳播、 衛生等領域,在教育領域中亦有非正式之應用,但目前仍缺乏正式使用此學說理論進行系統 化教材設計並測試其學習成效之研究;此外,恐懼訴求應用於教材設計時,可否有不同類型 或組合之教材呈現方式,亦是待探討之議題。鑑此,本研究嘗試以社會性威脅,例如個人隱 私外露、帳號遭盜用等訊息,輔以系統化教學設計方式,設計不同類型之教材,以國小階段 資通安全之「犯罪軟體防治」為主題,希冀能提升學習者自我保護之態度、認知概念與問題 解決表現,亦能實證恐懼訴求應用於教材設計之有效性。

二、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國小六年級學童對於犯罪軟體防治態度、認知概念與問題解決之學

(3)

鄧達鈞、周倩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93 習效果,並使用恐懼訴求中,個體自覺之「感受性」與威脅之「嚴重性」兩要素,進行系統 化教學設計,產生教學指引、素材及相關媒體,藉由分析、實施與評鑑步驟協助學童建構正 確防治觀念,並探究不同等級感受性與嚴重性教材之教學成效與可行性。因此,本研究問題 共分四點,分述如下: (一)以恐懼訴求進行犯罪軟體防治教材設計與教學之需求性與可行性為何? (二)學習者對於不同恐懼訴求教材之恐懼感知是否有差異? (三)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對於不同組別學習者之防治態度、認知概念與問題解 決面向在立即性與延宕性教學效果是否造成差異? (四)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對學習者之課後繼續行為是否造成差異?

貳、文獻探討

一、國小學童網路使用現況與資通安全議題

現今我國學童都在網路上做些什麼事情呢?根據教育部(2010)針對國小四至六年級學 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國小學生最常上網進行的三種活動為:「玩網路遊戲」(24.9%)、「看網 路上分享的影片」(11.7%)以及「找課業相關的資料」(10.6%);此外,「2010 臺灣青少兒上 網安全長期觀察報告」亦顯示四至七年級學童之上網前三大主要行為分別是:交友聯絡(包 括使用即時通訊、電子郵件等,占 26.7%)、玩線上遊戲(25.1%)及查詢資料(16.1%)(國 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行動研究室、白絲帶關懷協會,2010)。值得注意的是,此報告之調查結 果顯示,四到七年級的學生對於網路謠言分辨及校園上網規範的認知需要加強,且對於個人 資料保護的觀念不足(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行動研究室、白絲帶關懷協會,2010),學童對 於個人隱私資料似乎並無安全概念,例如遊戲帳號密碼、個人身分證字號及電話地址等資料, 時常在無察覺或無意中洩漏出去,進而遭他人竊用。的確,學童的資通安全值得關切,但是 僅依靠其使用經驗或執法機關的努力已不足以應付日新月異的網路惡意犯罪,因此,使用者 個人的資通防護教育愈顯重要(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2007)。Markus 與 Zulfikar (2008)、Wack 與 Carnahan(1989)的研究指出,教導使用者有關惡意軟體的危害,並能利 用各種方法察覺與保護自身安全,是資通防護最主要可行的方法之一。

二、資通安全與防護

「安全」是人類生活最基本的需求。自從電腦網路出現後,相關的安全問題也逐漸浮現, Icove和 Seger(1995)提出廣義的電腦安全概念為:實體安全(physical security)、人員安全 (personnel security)、通訊及資料安全(communication and data security)、作業安全(operations security)等四個構面;張博竣(2004)指出,為了確保資訊免遭受破壞、竄改或未經授權存

(4)

94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鄧達鈞、周倩

取等侵犯,使資訊得以保全稱為資訊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有鑑於相關事件日益嚴重, 網路犯罪者亦利用多種方法突破各種防護機制以謀取不當之利益,因此,資訊與通訊安全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ecurity,本研究中簡稱「資通安全」)便顯得相當重要。我國 亦於 2001 年成立「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專責我國資訊與通訊安全工作之推動與整合, 推展電子化政府以及民間資安工作(樊國楨、林樹國、黃健誠,2008),可見資通安全已是現 今人們所要面對的國家層級重要議題。 資通安全問題為何嚴重?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2007)調查顯示,近 52%之公、私立機 構曾遭受資通安全的威脅,主要以電腦病毒攻擊、駭客攻擊、資料遭竊或破壞、網頁被置換 等類型為主,這些安全問題導致民眾對網路存在高度之不信任感,亦嚴重阻礙經濟與社會的 發展。由國內、外報告觀之,以往造成資通安全危機之來源主要為電腦病毒,造成各類大小 不一之「破壞」;但如今造成資通安全威脅之軟體捨「破壞」改以「竊取」為主要手法,大量 竊取網路資料並謀取各種利益(Symantec, 2008),造成網路使用者之損失與背負法律相關責任 等情事。此類不同於電腦病毒之程式我們歸類為「犯罪軟體」(crimeware)(Emigh, 2006; Gordon & Ford, 2006; Markus & Zulfikar, 2008),而此主題亦是我們在提倡資訊教育時,必須融 入之議題。

三、犯罪軟體之定義與特性

所謂犯罪軟體,指的是網路駭客為了謀取金融或相關利益,利用各類不當軟體在網路世 界進行掠奪。犯罪軟體需要良好的傳播途徑才能達到目的,其雖也需要各種介質如隨身碟之 傳遞以達散布的目的,不過其主要目標是竊取資料,必須使用網路作為傳輸資料之媒介,以 利資料回傳或遠端控制用。因此,犯罪軟體通常都利用檔案夾帶、系統漏洞、社交工程、蠕 蟲、網頁夾帶,以及網路通訊等方式植入(Emigh, 2006; Internet Crime Complaint Center, 2008; Markus & Zulfikar, 2008),雖然不像電腦病毒或蠕蟲般會讓電腦系統損壞或運作延遲,但其以 金融、隱私竊取為目的之影響卻遠較軟體損壞更為巨大。 Gordon與 Ford(2006)特別指出,並非所有用在網路犯罪的軟體都是犯罪軟體,例如, 在許多藉由即時通訊軟體遭網路駭客利用社交工程騙取帳號、密碼等的犯罪行為中,即時通 訊軟體便不能稱為犯罪軟體。犯罪軟體利用使用者的疏忽或系統漏洞進而執行非法動作,但 不像電腦病毒、蠕蟲一般會因為破壞或延遲系統功能而讓使用者察覺,而是靜悄悄地隱藏在 系統當中,默默地竊取重要資料或操控使用者的電腦。綜上所述,本研究將犯罪軟體的定義 為一種「藉由使用者執行該軟體,產生使用者所未預期的非法動作,或利用各種手法竊取重 要資訊,以便其散布者可以獲得財務或其他利益的軟體」。

四、恐懼訴求之相關理論

本研究之教學策略採恐懼訴求,故在此約略回顧恐懼訴求理論之主要立論。恐懼訴求的

(5)

鄧達鈞、周倩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95

基本原理,即是藉由喚起人們的負面情緒(焦慮、緊張等),達到個體態度與行為改變之目的 (Henthome, LaTour, & Nataraajan, 1993)。Rogers(1975)提出恐懼訴求訊息中必須包含「自 覺感受性(或自覺罹患性)」(perceived susceptibility)、「自覺嚴重性(或自覺危害性)」 (perceived noxiousness)與「自覺反應效能」(perceived efficacy of the response)三要素。 Rogers(1983)之後又提出修正,將自覺反應效能區分為二:將訊息中所提出之改善建議的成 效稱為「反應效能」(response efficacy);而個體自我能力是否真能做到訊息所建議的程度稱為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至此,恐懼訴求的四項元素(自覺感受性、自覺嚴重性、反應效 能與自我效能)成為恐懼訴求訊息有效之必要條件(de Hoog, Stroebe, & de Wit, 2007)。

之後,Witte(1992)整合過去的模式並提出「新平行過程模式」(Extended Parallel Process Model),強調個體在接觸訊息時,若所描述之威脅程度愈嚴重(即具有高度之威脅嚴重性, severity),其認為發生在己身之機率很高、與其密切相關(即具有高度之自覺感受性,perceived susceptibility),且訊息所提供之建議對個體來說有能力達成(高自我效能與高反應效能),則 愈容易使個體接受該建議並執行;若訊息無法引起個體的自覺威脅(低自覺感受性或低威脅 嚴重性),則個體會忽略此訊息;此外,如訊息之威脅程度高,但所提供的建議不足、太困難、 成本昂貴或無助於遏阻威脅發生時(低自我效能與低反應效能),則內心會產生防禦動機 (defensive motivation),刻意忽略或拒絕此訊息(黃鈴媚,1999;Witte, 1992, 1994; Witte & Allen, 2000)。

然而,新平行過程模式的不足之處在於,並未詳細提及恐懼訴求中之訊息處理過程(de Hoog, Stroebe, & de Wit, 2005),因此 de Hoog 等(2005, 2007)將「二元訊息處理途徑模式」 (Dual-Process Theory)說服策略之訊息處理過程與恐懼訴求之相關理論結合,以解釋個體在 遭受威脅時,其評估訊息之思考方式與評估可用應對策略之動機。在個體遭受不同程度之威 脅時,其二元訊息處理途徑模式包括「捷思式」(heuristic)與「系統化」(systematic)之訊息 處理(凌儀玲、劉宜芬,2008;Chaiken, 1980),捷思式之訊息處理意指個體在接受訊息後, 透過極少的思考與認知心力便決定是否接受該訊息所傳達的論點;而系統化之訊息處理則指 個體認真地探究訊息論點是否值得接受(Chaiken, 1980)。若以此理論來解釋個體面對恐懼威 脅之訊息處理,其會產生兩種可能之效果,分別為:(一)激勵引導密集與較深思之訊息處理 思考;(二)引起防禦動機(defensive motivation)以解決所面對之威脅。這裡所提的防禦動機 與先前研究所提之防禦動機不同,其可能會引起偏誤(biased)之訊息處理過程,原因在於個 體會尋找各種與自己想法相似之訊息並傾向接受之,以降低內心的恐懼或威脅(de Hoog et al., 2005)。

de Hoog等(2007)進一步整理出 187 份有關恐懼喚起、訴求的實證性研究,並以個體面 對威脅時,不同等級之自覺脆弱性(vulnerability)與威脅嚴重性對其影響進行探討。結論認 為:(一)整體而言,個體面對威脅時,其自覺脆弱性與威脅嚴重性為恐懼訴求中重要因素,

(6)

96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鄧達鈞、周倩 對個體的態度(attitude,其定義為對某行為╱建議之評估)、意向(intention,其定義為對某 行為╱建議採取行動之意圖)與行為(behavior,其定義為實際執行某行為╱建議)之改變有 重要價值;然而值得注意的是,de Hoog 等人之研究結果顯示,自覺脆弱性對態度之影響效果 並未達統計顯著水準;(二)高自覺脆弱性與高威脅嚴重性能引起個體之系統化思考模式及其 強烈之防禦動機,而低自覺脆弱性與低威脅嚴重性則使個體進入捷思式淺層思考。 總結以上理論,雖各學者所使用之名詞略異,但大致可歸納出個體在遭遇恐懼威脅時, 其訊息處理過程之探討要項包括自覺感受性、自覺脆弱性及威脅嚴重性等,而亦有學者將自 覺感受性與自覺脆弱性混用(Aiken, Gerend, Jackson, & Ranby, 2012),故本研究在以下之討論 將兩者直接以「自覺感受性」稱之。 由以上之文獻可歸納出,高自覺感受性與高威脅嚴重性能引起個體之系統化訊息處理與 防禦動機,個體進入深層之訊息處理,尋求與自己想法相似之訊息以降低內心之恐懼;高自 覺感受性與低威脅嚴重性和低自覺感受性與高威脅嚴重性則引起系統化訊息處理與正確性動 機,個體進入較深層之思考,並尋找能證實該訊息為真之證據;低自覺感受性與低威脅嚴重 性則引起個體之捷思式訊息處理與正確性動機,個體只會進行極少之思考、尋找證據證實訊 息為真(de Hoog et al., 2005, 2007)。

恐懼訴求多用於健康或交通安全宣導議題,例如,菸害防治(Keller & Block, 1996; Rogers & Deckner, 1975)、避免酒駕(Rossiter & Thornton, 2004)等。過去許多實證研究中已確認恐 懼訴求的恐懼喚起、自覺威脅及自覺效能等因素(Witte & Allen, 2000)。雖然仍有紛歧不一的 贊成與反對意見,但目前多數研究已不再探討恐懼訴求是否有說服效果,而是探討「恐懼訴 求在何種情況下是有效的說服方法?」或「其訊息內容應該如何設計才能成為有效的策略?」 (黃鈴媚,1999)。因此,如何設計教材使學習者能獲得最佳學習效果,實為目前研究之重點。

五、恐懼訴求用於犯罪軟體防治之教學

回顧現有之資通安全相關教學研究,其內容多聚焦於網路使用安全,例如 Weirich 與 Sasse (2001)在資訊安全研究中,使用恐懼訴求達成使用者行為與態度之改變,以預防密碼外流 或設定不良導致遭受入侵與竊取等情形;林佳旺與林菁(2005)利用「網路上身」的影片觀 賞,讓學生對於網路產生之危險感到恐懼害怕,進而對自己的資通安全更加注意等。然而, 以上研究之教材內容仍不足以含括犯罪軟體之全部範圍,可見此主題之教材發展研究上確有 不足。基於上述理論探究與文獻整理,本研究擬在教材當中採取自覺威脅中之「自覺感受性」 與「威脅嚴重性」作為設計原則,藉由高/低之不同狀況,探求學生學習成效,詳述如下。 所謂自覺感受性,指的是學生會覺得此威脅極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並與自身高度相 關。例如,犯罪軟體對一般人來說可能較少接觸,倘若換成「木馬程式」,相信許多人都有聽 聞或接觸的經驗,由於犯罪軟體隱匿性高,不易被人察覺,若能在教材當中,讓學習者瞭解

(7)

鄧達鈞、周倩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97 木馬程式亦歸類於犯罪軟體之範疇,必能提高學習者的自覺性考量,以增加學習者內在改變 之驅力。 威脅嚴重性則是指學生可以覺察此威脅之嚴重程度。資通安全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 常識之一,任何人都有可能會受其影響而遭受傷害,如賽門鐵克(2009)所發表之〈白皮書: 網站攻擊〉提及,合法之網站亦可能成為惡意軟體之攻擊目標,因此,目前惡意軟體攻擊網 站之狀況可說十分嚴重,而惡意軟體在攻擊某網站成功後,於訪客連接受感染之網站時,便 藉此機會設法侵入該訪客之電腦,所以,不是造訪所謂「優良網站」就可避免惡意軟體之攻 擊。具嚴重性之教材,可讓學習者瞭解犯罪軟體威脅與破壞已超越傳統電腦病毒的危害,藉 此提高學習者感受其嚴重性,並能提高自覺威脅之程度。

綜上所述,恐懼訴求利用威脅喚起學習者的恐懼情感(fear arousal)(de Hoog et al., 2007),本研究在教材中包含自覺威脅(含自覺感受性、威脅嚴重性)兩項,在教學過程中, 讓學生處於負面情緒狀態時(例如恐懼、害怕),能夠引發其傾向於積極地分析情境、狀況中 的細節,並能採取理性之「解決問題」(problem-solving)的處理方式(Rippetoe & Rogers, 1987),藉此提升學生正確的防治觀念與行為。至於恐懼訴求中另外兩項主要元素:反應效能 與自我效能,一方面考慮本研究可進行實驗之班級數、上課時數等限制,二方面考慮學生受 教權,不宜教導學生超越其能力範圍、根本做不到之低效能策略(例如,定期請專人到家中 掃毒或建議學生根本不要上網),故未將反應效能與自我效能列為操弄變項,並透過教學控制 誤差,提供各組同樣反應效能、自我效能之一致性教材。 本研究之研究假設如下: 在防治態度面向: (一)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防治態度面向之「立即」教學效果。 (二)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防治態度面向之「延宕」教學效果。 (三)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防治態度面向之「保留」教學效果。 在認知概念面向: (四)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認知概念面向之「立即」教學效果。 (五)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認知概念面向之「延宕」教學效果。 (六)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認知概念面向之「保留」教學效果。 在問題解決面向: (七)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問題解決面向之「立即」教學效果。 (八)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問題解決面向之「延宕」教學效果。 (九)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問題解決面向之「保留」教學效果。 在課後繼續行為面向: (十)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課後繼續行為面向之教學效果。

(8)

98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鄧達鈞、周倩

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包含教學設計與實驗設計兩部分,以下分述之。

(一)教學設計

本研究採系統化教學設計之步驟作為研究設計流程,包含分析、設計、發展、實施、評 鑑(Smith & Ragan, 2005),分述如下:1.分析階段分為需求分析、對象分析、目標分析及內容 分析四項,分別利用文獻探討、半結構式訪談,以及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並分析整理 之。2.設計階段依照分析階段之文獻探討、專家及教師訪談,以及「國小六年級學童網路使用 調查表」之資料蒐集整理後,運用恐懼訴求之威脅因素進行教學設計,包含教學策略、教學 內容、教學流程與活動進行之設計規劃。3.發展階段則產出四種不同恐懼訴求之教學指引、教 學素材及相關資源;4.實施與評量階段乃於教材及評量工具發展完成後,進行實地試教,採準 實驗設計,除教學活動外,並予以相關測驗,確立各教材之相異性及探究本課程之可行性, 作為實驗設計之結果討論,以及修正教材之依據。

(二)實驗設計

本研究使用準實驗設計法,以高低感受性與嚴重性為教材設計之訴求,教材分為四類進 行教學,教學實施前進行學生前測,教學結束後進行形成性評量與學生的後測、延宕測驗等 (如表 1 所示),蒐集彙整相關資料,而後分析結果。 表 1 實驗設計簡介 方式 組別 前測 實驗教材與活動 後測 延宕測驗 H-Su/H-Se(高感受/高嚴重) O1 X1 O2 O3 H-Su/L-Se(高感受/低嚴重) O1 X2 O2 O3 L-Su/H-Se(低感受/高嚴重) O1 X3 O2 O3 L-Su/L-Se(低感受/低嚴重) O1 X4 O2 O3 註:O1包含犯罪軟體防治態度量表、犯罪軟體防治概念與問題解決評量表;O2包含恐懼訴求感知 調查表、犯罪軟體防治態度量表、犯罪軟體防治概念與問題解決評量表;O3包含犯罪軟體防治態 度量表、犯罪軟體防治概念與問題解決評量表、犯罪軟體防治課後繼續行為評量表;X 表示不同組 別之不同訴求教材。

(9)

鄧達鈞、周倩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99 以下為本研究之各變項說明:

1. 背景因素

本研究的背景因素為國小六年級學生之類別變項,包含學生之性別、家中是否擁有電腦、 網路行為,以及是否有帳號遭竊等犯罪軟體感染之經驗等,作為教學設計分析階段之參考。

2. 自變項

本研究的自變項為「感受性╱嚴重性教材種類」。依照研究目的分為四個實驗組別: H-Su/H-Se 組實施高感受與高嚴重教材,H-Su/L-Se 組實施高感受與低嚴重教材,L-Su/H-Se 組實施低感受與高嚴重教材,L-Su/L-Se 組實施低感受與低嚴重教材。為能正確定義四種不同 種類之教材,各組使用授課教材之感受與嚴重等級均經由研究者與 3 位領域專家(2 位現職國 小資訊教師、1 位網路安全專家)討論並達成共識,經專家評審確認教材內容正確適當後,始 於課堂上實施教學。另本研究於教學實施後,以問卷調查各組對於教材之感受性與嚴重性之 感知,以驗證其教材等級確有差異。

3. 依變項

本研究之依變項為學生在犯罪軟體之「防治態度」、「認知概念」、「問題解決」與「課後 繼續行為」等四項。在防治態度部分,採用研究者自編「犯罪軟體防治態度量表」之得分為 依據;在認知概念與問題解決部分,本研究採用研究者參考相關文獻後自編之「犯罪軟體防 治概念與問題解決評量表」之得分作為參考基準;藉由兩評量表之前測、立即後測及 3 週後 延宕測驗共三次測驗,以蒐集學習者之學習成效表現,並呈現其不同時間之學習狀況;本研 究另於延宕測驗中使用「犯罪軟體防治課後繼續行為評量表」,作為學習者課後繼續防治行為 之探討依據。

4. 控制變項

本研究對實驗情境中的干擾必須嚴格控制,以免影響依變項,造成實驗的錯誤結果(林 生傳,2003),因此,本研究將教學者、教學方法、教學時間、教學環境與資源均予以嚴格控 制,使其影響機率降至最低。四組之教學者均為本研究者之一(現職國小教師,教學年資共 7 年,期間擔任資訊組長 4 年),教學時間均為二節課共 80 分鐘;教學環境均為該校電腦教室。 另外,本研究只探討恐懼訴求之感受性與嚴重性,故在第一節課中實施不同教材,但為了控 制反應效能與自我效能的影響,在四組的第二節教學內容中,皆提供具備相同反應效能、自 我效能之教材。

二、實驗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以桃園縣 A 小學的六年級學生,分別依照不同組別取四班(A1、A2、A3、A4), 每班 34 人,共四班 136 人為實驗對象,實際檢視教材之可行性與適切性。其中 A1 班為高感

(10)

100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鄧達鈞、周倩 受/高嚴重(H-Su/H-Se)組、A2 班為高感受/低嚴重(H-Su/L-Se)組、A3 班為低感受/高 嚴重(L-Su/H-Se)組、A4 班為低感受/低嚴重(L-Su/L-Se)組。比較採用不同訴求之教材 對於國小六年級學生之犯罪軟體防治態度、認知概念與問題解決之成效是否有所差異。

三、資料蒐集與分析

(一)問卷調查法

在問卷調查及評量部分,本研究設計教師認知與學生現況之資通安全問卷等七份研究工 具,如表 2 所示,並分述於下。 表 2 本研究階段、目的、依變項與研究工具 研究 階段 目的 依變項 研究工具 分析階段 分析需求 - (1) 教師認知與學生現況之資通安全問卷 (2) 國小六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調查表  學習者對於教材恐懼感 知 - (3) 恐懼訴求感知調查表  學習者防治態度表現 防治態度 (4) 犯罪軟體防治態度量表(前測、後測、延宕 測驗)  學習者防治認知概念表 現  學習者問題解決表現 認知概念 問題解決 (5) 犯罪軟體防治概念與問題解決評量表(前 測、後測、延宕測驗)  學習者課後繼續行為 課後繼續行為 (6) 犯罪軟體防治課後繼續行為評量表(延宕測 驗) 實施與評量階段  學習者對課程之接受度 (課程之可行性) - (7) 課後意見調查表 以下分別針對七種研究者自編之研究工具逐一介紹:

1. 教師認知與學生現況之資通安全問卷

本問卷實施時間為分析階段,藉由問卷調查,瞭解其需求性與可行性。研究者先行擬訂 問卷內容,經由資訊素養專家之審題,以確定題目內容涵蓋度是否足夠、字句用法適當性等, 並提高本問卷之專家效度(如:我認為目前學校所提供國中小學生有關資通安全課程是足夠 的)。調查對象為現職國中小一般教師,藉由桃園縣在職教師資訊安全線上研習機會,以 K12

(11)

鄧達鈞、周倩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101 數位學習平臺為工具進行本問卷調查,研習類型屬於自由參加。本問卷以李克特式五點量表 之平均值計分,總題數 23 題。

2. 國小六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調查表

本調查表針對文獻探討中,國小學童網路使用現況進行命題,包含「瀏覽網站」、「線上 遊戲」與「網路通訊」等方面,調查所得結果作為分析階段之學習者分析用以及後續發展教 材之參考。為了讓題目的範圍更完善且明確易懂,研究者亦敦請資訊素養專家共同討論並協 助修改題目,讓本調查表具有專家效度。題目共分兩部分,分別為「基本資料與網路行為」(如: 家中是否有電腦、上網主要目的)共 3 題,與「學童現況調查」(如:我會跟朋友共用帳號密 碼、我曾經收到好友寄來奇怪的文件或檔案),共 10 題。

3. 恐懼訴求感知調查表

本研究於教材實施後進行學習者對於恐懼訴求感知之調查,以確立各組教材中恐懼訴求 之感受性與嚴重性兩變項之差異,作為不同屬性教材之佐證依據。本調查表為李克特式十點 量表,問題包括「老師舉的例子跟我很有關係」、「案例所產生的後果感覺很不好」等 8 題, 量表以加總平均分數方式計分,分數愈高表示對感受性╱嚴重性之感知愈強烈。本表整體內 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為 .918。

4. 犯罪軟體防治態度量表

本量表作為教學前、後態度改變之參考基準,用於前測、後測及延宕測驗。研究者參考 文獻探討等資料後,先行編製題目,亦敦請資訊素養專家共同討論並協助修改題目,讓本問 卷具有專家效度。題目包含「我覺得保護上網的安全相當重要」等共 10 題,以李克特式四點 量表加總平均分數,分數愈高,表示防治態度愈正向。本量表之整體內部 Cronbach α 為 .729。

5. 犯罪軟體防治概念與問題解決評量表

本量表用於前測、後測與延宕測驗。由於過去文獻並無相關量表,因此,研究者參考文 獻探討之防治相關資料進行評量設計。本評量表主要目的在於蒐集學習者之犯罪軟體防治認 知概念,以及問題解決之學習成效,主要分為兩部分,分別為認知概念表現之是非選擇共 10 題(如:帳號與密碼不可設定太複雜,以免忘記無法登入),得分作為「認知概念」學習成效 之依據;而問題解決表現為 2 題應用題型,得分作為「問題解決」學習成效之依據。所有試 題由研究者先行擬訂完畢後,與網路素養及資通安全專家進行討論,進行試題檢閱與修改, 以求其具有專家效度。在信度檢測方面,採後測與延宕測驗之再測信度,其結果相關係數 (Pearson r)為 .714(p < .001)。

6. 犯罪軟體防治課後繼續行為評量表

本研究為瞭解學習者於學習後之課後繼續應用情形,於教學結束 3 週後之概念學習評量

(12)

102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鄧達鈞、周倩 表延宕測驗中,請教資通安全專家,取得專家效度後,加入相關評估項目 5 題,如「上完課 後我有更加注意網站瀏覽以及下載檔案等行為」等,作為學習者之課後繼續行為之學習成效 依據,量表以加總平均分數方式計分,只用於延宕測驗中。

7. 課後意見調查表

為瞭解學習者對課程之感受,進一步確定本課程之可行性,本研究參考王鴻原(2007) 改編之「教學反應問卷」編製此表。其包含課程內容(如:我覺得今天學到的犯罪軟體知識 很實用)與綜合回顧(如:我覺得上了這個課程之後,以後會特別注意犯罪軟體的威脅)兩 部分,並利用開放題型詢問學習者之其他建議,以獲取學習者更深層之認知態度想法,量表 採用李克特式四點量表進行設計。本評量表之整體內部 Cronbach α 為 .882,總題數為 12 題。

(二)半結構性訪談

本研究採半結構性訪談進行專家及教師訪談,使用時機為分析階段,參考林生傳(2003) 之訪談步驟後,設計訪談大綱。訪談專家大綱包括:目前學生對於犯罪軟體之認知現況與此 議題於教學現場之實行現況、此議題對國小六年級學童之重要性與需求性、設計教材之面相 及安排順序與注意事項;訪談教師之大綱則包括:是否曾在課堂上教授犯罪軟體相關課程、 目前使用之電腦教科書是否包括相關主題及國小學生遭遇犯罪軟體危害之情形等。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教材發展及實驗設計之資料蒐集工具與實施時間整理如表 3。 表 3 各工具實施時間與對象摘要 實施階段 資料蒐集 評量工具 分析 前測 後測 延宕 測驗 參與對象 教師認知與學生現況之資通安全問卷 ◎ 現職一般教師(202位) 國小六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調查表 ◎ 非A校之四班學生(134位) 訪談大綱 ◎ 專家(3位) 恐懼訴求感知調查表 ◎ A校學習者(130位) 犯罪軟體防治態度學習量表 ◎ ◎ ◎ A校學習者(130位) 犯罪軟體防治概念與問題解決評量表 ◎ ◎ ◎ A校學習者(130位) 犯罪軟體防治課後繼續行為評量表 ◎ A校學習者(130位) 課後意見調查表 ◎ A校學習者(130位)

(13)

鄧達鈞、周倩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103

肆、分析、設計與評鑑結果

一、分析階段結果

(一)需求分析

經由專家與教師訪談後,均認為此教材對於教學現場教師有其必要性與需求性,然而, 必須針對學生實際的需求與內容進行評估,此處茲整理專家與教師之建議如下: 1.建議教材以現實生活案例為內容,以提高學生學習動機,進而學習防治方式以增進其自 我保護能力。 2.現有使用者多已安裝防護軟體,但對於如何有效設定與操作的認知並不充足,建議實施 操作教學,實際指導學生執行安全設定與操作則能減少危害。 3.預防學生因好奇心驅使誤用於非法用途,因此,必須在教材中加入法律案例,而教材之 格式以影音媒體較佳。 4.由於一般教師素養普遍不足,本教材必須提供教師充足之教學補充資料,以協助教師能 在教學後達成教學目標。 5.實施恐懼訴求教學須注意學生之反應,避免過度恐懼造成心理不適。 除了專家與教師訪談外,本研究亦藉由「教師認知與學生現況之資通安全問卷」調查一 般教師對於學生網路行為現況之觀點,調查對象為桃園縣現職教師,以線上問卷填答為實施 方式,共回收 202 份有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教師認為學生缺乏網路與電腦使用之安全觀 念,經常遭遇許多惡意程式威脅。多數教師常遭遇疑似犯罪軟體之威脅,且認為坊間課本及 學校所提供之教材不足,因此本教材之發展對學生來說具有其必要性及需求性。

(二)對象分析

本研究欲瞭解研究對象相關現況,因此藉由桃園縣內 2 所國小各兩班六年級學生為對象 (不同於正式施測之 A 校),總計 134 位學生完全填寫「國小六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調查表」。 統計結果顯示,國小學童家中有電腦且可上網者已高達 85%,顯示電腦網路等工具對於一般 家庭來說已相當普及,而在學童的網路使用現況方面,有 30%的學生遭遇過帳號被盜用之情 形,其他如亂發訊息與信件之困擾也時常發生,雖然這些問題不一定完全是犯罪軟體所導致, 有時亦可能只是人為疏忽,不過由此顯見,國小學童在資通安全的使用上遭遇過一些問題與 威脅。 在學生對於犯罪軟體防治之態度方面,合計共 130 位完全填答,結果顯示,學生對於犯 罪軟體之態度大部分處於正向,學童大多認同保護網路使用安全的重要,也認為相關資訊不 夠充足。

(14)

104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鄧達鈞、周倩

(三)目標與內容分析

本研究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資訊議題中與個人資通安全防護相關能力與指標,並配合 文獻探討之犯罪軟體相關特性與危害後,另與教學設計專家討論訂定教學目標如下:1.能說出 犯罪軟體之危害與傳播方式(認知);2.能說出防治犯罪軟體的方法(問題解決);3.培養學習 犯罪軟體的防治方法之意願(態度);4.能夠表達不會從事危害他人權益的網路行為之態度(態 度)。 在教材內容方面,本研究由「國小六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調查表」之結果得知,學生上網 之主要目的為線上遊戲、網路通訊及瀏覽網站等三類,在參照犯罪軟體之定義、傳播途徑、 危害及防治方法等文獻,以及與 3 位領域專家討論後,以「遊戲外掛真好用」、「瀏覽下載我 最行」、「即時通訊真好用」為高感受性教材之主題;對於低感受性之主題,則由研究者選擇 調查表中學童較少進行之網路活動,擬訂三項與學童較無相關之主題,再與 3 位專家進行討 論修改,擬訂「理財網站真豐富」、「網路拍賣賺大錢」、「網路團購好便宜」三主題。 在嚴重性之教材主題選擇方面,同樣依據以上分析方式擬訂高嚴重(帳密盜用、隱私被 偷窺、訊息真假難辨)與低嚴重(速度慢、垃圾郵件、廣告)之主題。本研究之教材分為四 類不同組合,分別為高感受╱高嚴重、低感受╱低嚴重,另外兩套教材則相互替換進行組合, 如表 4 所示。對於防治方法之教學,本研究依據分析階段結果,擬訂法律介紹、防治教學與 實作、綜合討論等主題。 表 4 不同實驗組教材之主題內容摘要 H-Su/H-Se

(高感受/高嚴重)(高感受/低嚴重)H-Su/L-Se (低感受/高嚴重)L-Su/H-Se (低感受/低嚴重) L-Su/L-Se

感受(Su)  遊戲外掛真好用  瀏覽下載我最行  即時通訊真好用  遊戲外掛真好用  瀏覽下載我最行  即時通訊真好用  理財網站真豐富  網路拍賣賺大錢  網路團購好便宜  理財網站真豐富  網路拍賣賺大錢  網路團購好便宜 嚴重(Se)  遊戲帳密被盜用  隱私偷窺看光光  真假訊息滿天飛  電腦速度慢 1 秒  垃圾郵件刪不完  廣告視窗真煩人  遊戲帳密被盜用  隱私偷窺看光光  真假訊息滿天飛  電腦速度慢 1 秒  垃圾郵件刪不完  廣告視窗真煩人

二、設計與發展階段結果

本階段主要依照目標與內容階段之結果,運用恐懼訴求之威脅與效能因素進行教材設 計,內容包含引起動機、教學活動、法律案例介紹、防治教學與實作、綜合討論等。引起動 機部分,四組皆以口頭詢問學習者相關網路經驗,並引林宜隆(2006)之資通安全威脅進行

(15)

鄧達鈞、周倩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105 說明,配合資通安全業者等相關調查數據,讓學生瞭解資通安全之現況與危機,進而引起學 習動機,在各組教材設計發展後,均經由設計檢核、專家檢核之步驟,並依檢核結果進行修 正,設計流程如圖 1 所示。其次在教學活動中,針對不同組別,呈現不同感受性與嚴重性組 合之教學內容。教材畫面範例請見圖 2。 圖1. 教材設計架構 在第一堂課感受、嚴重性分組教材呈現完畢後,為避免學習者有崇拜網路不法分子之虞, 第二堂課則以多媒體之新聞案例呈現不良後果,並於以法律規範說明之,以提供學習者遵循 之依據。實施防治教學時,以投影片搭配實機操作進行,主要內容為防護軟體安裝、參數設 定調整,並於設定後示範相關惡意程式無法入侵電腦之過程,以提高學習者防治之學習成效。 最後與學習者進行綜合討論,以學生實際經驗為討論主題進行防治探討,並綜合教學內容。

三、評鑑結果

為驗證不同組別教材之感受性與嚴重性確有不同,因此本研究進行各組對於教材之恐懼 訴求感知之調查,作為不同屬性教材之佐證依據,此結果將於本部分呈現。另外,在此階段, 本研究採 130 位完成防治態度、認知概念、問題解決之前測、後測、延宕測驗學生之成績結 果來說明。礙於現實環境考量,無法將研究對象隨機分派進行教學,為提升統計檢定力,本 研究將防治態度、認知概念與問題解決學習之立即效果以前測分數為共變量、學習之延宕效 果以前測與後測分數為共變量,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保留教學效果部分,以延宕測驗與 後測的分數差距代表之,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課後繼續行為部分則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本研究除了研究問題一之教材設計與教學需求性之研究結果於第伍節一併敘述外,其他 研究問題之統計結果於本部分呈現,分述如下。 修正 評鑑(設計檢核、專家檢核、學習者課後意見調查) 設計與發展 H-Su/H-Se 高感受/ 高嚴重 H-Su/L-Se 高感受/ 低嚴重 L-Su/H-Se 低感受/ 高嚴重 L-Su/L-Se 低感受/ 低嚴重 分析(需求、對象、目標及內容分析) 教材設計  教師認知與學 生現況之資通 安全問卷  國小六年級學 童網路使用調 查表  訪談大綱 執 行

(16)

106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鄧達鈞、周倩 範例組別內容 堂次 教學策略/活動 H-Su/H-Se(高感受╱高嚴重教材) L-Su/L-Se(低感受╱低嚴重教材) 引起動機 *詢問學生有無此經驗 *討論如何預防與解決之道 第一堂課 教學活動 高感受教材範例 高嚴重教材範例 低感受教材範例 低嚴重教材範例 法律介紹 法律罰則案例介紹,使用駭客軟體入侵他人電腦會觸犯我國刑法「妨礙電 腦使用罪」,以及相關罰則。 防治教學與實做 防治教材範例 第二堂課 綜合討論 *可能發生的安全漏洞討論 *可能的預防方式討論 圖2. 教學流程與教材畫頁摘要

(17)

鄧達鈞、周倩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107

(一)學習者課後意見調查表之分析

為瞭解學習者對於課程之相關意見,本研究於課程結束後給予學生填寫「課後意見調查 表」。在 12 題中,每一題之平均得分均有中間值(2.5)以上。部分學生對於此課程之反應如 下: 謝謝老師,教了我們很多網路上的知識,也還想了解更多……。(S90) 我會好好的把電腦顧好不會再用外掛或有病毒的東西拉!!(S63) 上完課後,我了解到電腦安全方面的問題,更加注意網站瀏覽以及下載檔案等行為 (,)加強密碼難度,並更加注意有關這方面的報導。(S115)

(二)學習者對於教材恐懼感知之分析

本研究為確立各組對於恐懼訴求之感受性與嚴重性兩變項之差異性,亦可作為本研究之 操弄檢覈(manipulation check),因此,於教材實施後,採取各組學生填答之「恐懼訴求感知 調查表」得分進行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結果如表 5 所示。由表 5 中可看出,高感受╱ 高嚴重(H-Su/H-Se)與高感受╱低嚴重(H-Su/L-Se)組於「感受性」之感知顯著高於低感受 ╱高嚴重(L-Su/H-Se)與低感受╱低嚴重(L-Su/L-Se)組。而高感受之兩組與低感受之兩組 間對「感受性」之感知並無顯著差異。在嚴重性之感知方面,高感受╱高嚴重(H-Su/H-Se) 與低感受╱高嚴重(L-Su/H-Se)組之感知顯著高於高感受╱低嚴重(H-Su/L-Se)與低感受╱ 低嚴重(L-Su/L-Se)組,而高嚴重之兩組、低嚴重之兩組間對於「嚴重性」之感知並無顯著 差異。由此可證,本研究所發展之四訴求教材確有其差異性。

(三)防治態度之學習成效分析

如表 6 所示,防治態度量表分數之分析結果顯示,在立即教學效果(即後測)上,由於 前測對後測具有共變項效果(F=88.59, p < .001),亦即共變項對於依變項的解釋力具有統 計意義,因此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組別之態度立即教學效果有顯著 差異(F=6.50, p < .001),經由事後比較發現,高感受/高嚴重組在態度表現的立即教學效 果高於高感受/低嚴重、低感受/高嚴重與低感受/低嚴重組。在延宕教學效果方面(即延 宕測驗),由於前測、後測對延宕測驗具有共變項效果(前測之 F=48.78, p < .001;後測之 F=10.76, p < .001),因此同樣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組別之態度延 宕教學效果亦呈現顯著差異(F=3.38, p < .05),經由事後比較發現,高感受/高嚴重組在 態度之延宕教學效果高於低感受/低嚴重組。

(18)

108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鄧達鈞、周倩 表 5 不同組別恐懼感受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 n M SD SS df MS F Post hoc H-Su/H-Se 33 34.55 6.57 組間 16,007.38 3 5,335.79 112.80*** H-Su/L-Se 32 31.03 7.32 組內 5960.19 126 47.30 L-Su/H-Se 31 9.68 6.23 總和 83,836.00 130 L-Su/L-Se 34 11.85 7.29 感受性 (Su) 總和 130 21.82 13.05 H-Su/H-Se、 H-Su/L-Se > L-Su/H-Se 、 L-Su/L-Se H-Su/H-Se 33 36.64 6.78 組間 13,529.04 3 4,509.68 74.95*** H-Su/L-Se 32 15.94 9.24 組內 7,581.73 126 60.17 L-Su/H-Se 31 34.16 5.37 總和 103,213.00 130 L-Su/L-Se 34 14.38 8.88 嚴重性 (Se) 總和 130 25.13 12.79 H-Su/H-Se、 L-Su/H-Se > H-Su/L-Se 、 L-Su/L-Se ***p < .001. 表 6 不同訴求教材與態度學習成效後測、延宕測驗之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n M SD SS df MS F Post hoc H-Su/H-Se 33 35.12 3.59 共變量(前測) 947.16 1 947.16 88.59*** H-Su/L-Se 32 31.80 4.65 組間 208.41 3 69.47 6.50*** L-Su/H-Se 31 32.52 3.92 組內 1,336.43 125 10.69 L-Su/L-Se 34 32.51 4.50 總和 144,062.00 130 防治 態度 後測 總和 130 32.99 4.40 H-Su/H-Se> H-Su/L-Se、 L-Su/H-Se、 L-Su/L-Se H-Su/H-Se 33 32.78 3.16 共變量(前測) 458.23 1 458.23 48.78*** H-Su/L-Se 32 33.79 4.12 共變量(後測) 101.10 1 101.10 10.76*** L-Su/H-Se 31 32.72 3.00 組間 95.26 3 31.75 3.38*** L-Su/L-Se 34 31.40 4.22 組內 1,164.84 124 9.39 防治 態度 延宕 測驗 總和 130 32.67 3.76 總和 140,435.00 130 H-Su/H-Se> L-Su/L-Se *p < .05. ***p < .001. 為更深入瞭解採取不同恐懼訴求之教材,對於國小六年級學生防治態度之保留教學效果 (即延宕測驗減後測成績)影響情形,本研究利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保留教學效果之檢 定。如表 7 所示,由表 7 中可知,各組間有顯著差異(F=5.27, p < .01),事後比較發現 H-Su/L-Se組高於 H-Su/H-Se 及 L-Su/L-Se 組。

(19)

鄧達鈞、周倩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109 表 7 不同訴求教材防治態度保留教學效果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n M SD SS df MS F Post hoc H-Su/H-Se 33 -1.85 2.88 組間 1,245.80 3 81.93 5.27** H-Su/L-Se 32 -1.78 4.06 組內 1,957.62 126 15.54 L-Su/H-Se 31 -0.03 4.56 總和 2,203.42 129 L-Su/L-Se 34 -1.18 4.10 總和 130 -0.35 4.13 H-Su/L-Se> H-Su/H-Se、 L-Su/L-Se **p < .01.

(四)認知概念之學習成效分析

如表 8 所示,認知概念之分析結果顯示,在立即教學效果上,由於前測對後測具有共變 項效果(F=46.36, p < .001),因此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組別之認 知概念學習立即教學效果有顯著差異(F=5.72, p < .001),經由事後比較發現,高感受/高 嚴重組在立即教學效果中表現高於高感受/低嚴重與低感受/低嚴重組。在延宕教學效果方 面,同樣由於前測與後測對延宕測驗具有共變項效果(前測之共變項效果 F=80.00, p < .001、後測之共變項效果 F=59.02, p < .001),因此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分析結果顯 示,不同組別之認知概念學習延宕教學效果沒有顯著差異。 表 8 不同訴求教材在認知概念學習成效後測、延宕測驗之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n M SD SS df MS F Post hoc H-Su/H-Se 33 72.63 7.68 共變量(前測) 5,143.72 1 5,143.72 46.36*** H-Su/L-Se 32 62.77 14.54 組間 1,902.32 3 634.11 5.72*** L-Su/H-Se 31 67.53 10.20 組內 13,867.68 125 110.94 L-Su/L-Se 34 63.68 13.40 總和 598,336.00 130 認知 概念 後測 總和 130 66.65 12.73 H-Su/H-Se> H-Su/L-Se、 L-Su/L-Se H-Su/H-Se 33 65.76 9.26 共變量(前測) 8,342.49 1 8342.49 80.00*** H-Su/L-Se 32 60.03 16.75 共變量(後測) 6,154.88 1 6154.88 59.02*** L-Su/H-Se 31 63.60 13.92 組間 477.88 3 159.29 1.53*** L-Su/L-Se 34 62.62 13.89 組內 12,930.73 124 104.28 認知 概念 延宕 測驗 總和 130 63.01 14.71 總和 544,128.00 130 ***p < .001.

(20)

110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鄧達鈞、周倩 在認知概念保留教學效果部分,如表 9 所示,各組間則沒有顯著差異(F=0.30, p> .05)。 表 9 不同訴求教材在認知概念保留教學效果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n M SD SS df MS F H-Su/H-Se 33 -3.15 8.70 組間 114.78 3 38.26 0.30 H-Su/L-Se 32 -5.25 14.31 組內 15,899.49 126 126.19 L-Su/H-Se 31 -2.84 9.13 總和 16,014.28 129 L-Su/L-Se 34 -3.29 11.84 總和 130 -3.63 11.14

(五)問題解決之學習成效分析

如表 10 所示,問題解決學習之分析結果顯示,在立即教學效果上,由於前測對後測具有 共變項效果(F=20.12, p < .001),因此進行單因子共變測分析。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組別 之認知概念學習立即教學效果有顯著差異(F=8.35, p < .001),經由事後比較發現,高感受 /高嚴重、高感受/低嚴重與低感受/高嚴重組在立即教學效果中表現高於低感受/低嚴重 組。在延宕教學效果方面,同樣由於前測與後測對延宕測驗具有共變項效果(前測對延宕測 驗之共變項效果 F=5.30, p < .05,後測對延宕測驗之共變項效果 F=34.33, p < .001),因 此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組別之問題解決學習延宕教學效果有顯著差 異(F=15.62, p < .001)(詳細事後比較請見表 10)。 表 10 不同訴求教材與問題解決學習成效後測、延宕測驗之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n M SD SS df MS F Post hoc H-Su/H-Se 33 14.37 2.90 共變量(前測) 227.42 1 227.42 20.12*** H-Su/L-Se 32 14.37 4.10 組間 283.17 3 94.39 8.35*** L-Su/H-Se 31 13.29 3.56 組內 1,412.99 125 11.30 L-Su/L-Se 34 10.81 3.78 總和 24,522.00 130 問題 解決 後測 總和 130 13.21 3.86 H-Su/H-Se、 H-Su/L-Se、 L-Su/H-Se> L-Su/L-Se H-Su/H-Se 33 19.36 1.02 共變量(前測) 33.66 1 33.66 5.30*** H-Su/L-Se 32 17.87 2.86 共變量(後測) 218.15 1 218.15 34.33*** L-Su/H-Se 31 18.27 3.50 組間 297.69 3 99.23 15.62*** 問題 解決 延宕 測驗 L-Su/L-Se 34 15.00 2.51 組內 787.89 124 6.35 總和 130 17.62 3.22 總和 41,571.00 130 H-Su/H-Se> H-Su/L-Se> L-Su/L-Se; L-Su/H-Se> L-Su/L-Se *p < .05. ***p < .001.

(21)

鄧達鈞、周倩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111 在問題解決學習保留教學效果部分,如表 11 所示,各組間沒有顯著差異(F=0.58, p > .05)。 表 11 不同訴求教材問題解決保留教學效果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n M SD SS df MS F H-Su/H-Se 33 5.03 3.13 組間 233.45 3 77.82 0.58 H-Su/L-Se 32 3.97 4.35 組內 17,011.08 126 135.01 L-Su/H-Se 31 4.94 3.48 總和 17,244.53 129 L-Su/L-Se 34 3.74 4.13 總和 130 4.41 3.81

(六)課後繼續行為分析

為了瞭解在進行教學後,不同組別學習者對於課後繼續行為是否有差異,研究者以不同 教材之組別作為因子,分別以犯罪軟體防治課後繼續行為評量表題目之得分作為依變項進行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如表 12 顯示,統計結果發現有顯著差異(F=5.01, p < .01),而事後 比較結果顯示,低感受/低嚴重組的學生學習繼續行為表現顯著低於其他各組,其餘三組之 間則無顯著差異。 表 12 學習者之課後繼續行為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n M SD SS df MS F Post hoc H-Su/H-Se 33 15.61 2.85 組間 1,130.24 3 43.41 5.01** H-Su/L-Se 32 15.88 2.61 組內 1,092.56 126 8.67 L-Su/H-Se 31 15.90 2.69 總和 1,222.80 129 L-Su/L-Se 34 13.53 3.50 總和 130 15.20 3.08 H-Su/H-Se、 H-Su/L-Se、 L-Su/H-Se> L-Su/L-Se **p < .01.

(七)小結:假設驗證

綜合本部分之研究成果,驗證本研究假設之結果如表 13 所示。假設 1、2、4、7、8、10 皆為全部成立,假設 3 部分成立,假設 5、6、9 不成立。

(22)

112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鄧達鈞、周倩 表 13 研究假設驗證 編號 假設內容 結果 1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態度表現面向之立即教學效果。 全部成立 2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態度表現面向之延宕教學效果。 全部成立 3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態度表現面向之保留教學效果。 部分成立 4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認知概念面向之立即教學效果。 全部成立 5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認知概念面向之延宕教學效果。 不成立 6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認知概念面向之保留教學效果。 不成立 7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問題解決面向之立即教學效果。 全部成立 8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問題解決面向之延宕教學效果。 全部成立 9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問題解決面向之保留教學效果。 不成立 10 使用不同訴求教材之教學,會影響學習者課後繼續行為面向之教學效果。 全部成立

伍、討論

一、教材設計與教學之需求性與可行性

為回答研究問題 1:「以恐懼訴求進行犯罪軟體防治教材設計與教學之需求性與可行性為 何?」,本研究藉由前述教材設計之分析結果來回答。本研究之分析工作包含需求、對象、目 標與內容分析四項,藉由文獻探討與訪談得知,本教材之教學實施對學生來說具有其必要性。 而目標與內容分析則主要依據需求分析結果,訂定學習目標,設計授課內容,並依照「恐懼 訴求」進行感受性與嚴重性之教材設計,為探究其學習成效,分別設計四類不同訴求組合之 教材;而從學生之課後意見調查表及其反應亦可看出,學生對於本課程多給予正面肯定,總 結而言,以恐懼訴求進行之犯罪軟體防治教學有其需求性與可行性。

二、學習者對於恐懼訴求之感知

為回答研究問題 2:「學習者對於不同恐懼訴求教材之恐懼感知是否有差異?」,本研究以 「恐懼訴求感知調查表」之分析結果作為回答。以感受性來說,高感受╱高嚴重與高感受╱ 低嚴重之感受性顯著高於低感受╱高嚴重與低感受╱低嚴重組別。以嚴重性來說,高感受╱ 高嚴重與低感受╱高嚴重之嚴重性顯著高於高感受╱低嚴重與低感受╱低嚴重組別。因此整 體說來,學生對於教材之恐懼感知符合實驗設計及預期的結果。也就是施以高感受的教材, 學生能感知到議題容易發生在他們身上,且與他們高度相關;施以高嚴重性教材,學生可感 知到議題之高嚴重性。

(23)

鄧達鈞、周倩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113

三、教學成效結果分析

本研究之教學結果可用以回答不同恐懼訴求教材之教學於學生的防治態度、認知概念與 問題解決面向之立即性與延宕性教學效果(第 3 研究問題),以及課後繼續行為之保留教學效 果(第 4 研究問題)造成差異。分述如下。

(一)不同恐懼訴求教材對於犯罪軟體防治態度學習成效分析

綜合而論,本研究回應了 de Hoog 等(2007)之結論:感受性與嚴重性為恐懼訴求中重要 因素,對於個體(學生)之防治態度、行為意向改變有重要價值。在本研究中,由於:1.高感 受/高嚴重教材之立即教學效果不僅優於低感受╱低嚴重組,更優於其他僅融入高感受或高 嚴重教材之組別(高感受╱低嚴重、低感受╱高嚴重),因此可知「高感受性」與「高嚴重性」 同時並存時,能比僅單一高感知因素更加顯著提高防治態度之學習成效。然而,2.實施高感 受/低嚴重教材之組別對於犯罪軟體防治態度之保留學習表現較佳,高於接受高感受/高嚴 重教材之組別。本研究結果呼應 de Hoog 等人之研究,亦即教材之嚴重性對防治態度似乎無顯 著之影響;然究其理由,研究者認為,高感受╱低嚴重組可能在後測時由於「低嚴重」之因 素造成立即性學習成效不顯著,但經由一段時間後,學習者經由現實生活遭遇與自身關切問 題,因而提升其防治態度,因此延宕測驗之成績高於立即後測,與其他組之衰退現象不同, 其保留學習效果反而顯著高於高感受╱高嚴重之組別。而關於高感受╱高嚴重組之保留學習 效果反而低於高感受╱低嚴重組之狀況,可能因高感受性與高嚴重性之教材能在教學結束 後,讓學生產生立即性之態度改變,表示學生之「驚嚇」可立即顯現在學習成效中,但由於 時間因素會產生退步現象,表示此驚嚇程度也可能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減弱。這表示如同戒菸、 戒酒、防溺等健康安全宣導般,雖給予訴求對象高感受╱高嚴重之恐懼威脅可收立即之效 (Witte, 1992),但是如果我們要其時時保持高度的警覺,就可能必須時常給予教學與提醒, 以免他們的正向態度快速消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驚嚇消退之情況,似乎未出現於認知 與問題解決之學習成效方面(後述),因此,實際的理由則有待未來研究繼續探究。另外,3. 低感受/低嚴重組之立即、延宕與保留教學效果均較差,此結果與黃鈴媚(1999)、Witte(1992, 1994),以及 Witte 與 Allen(2000)之研究結果相符,可能因教材訊息無法引起個體之自覺感 受性,造成個體忽略教材所傳達之訊息,所以學生在學習相關教材時,對內容較不注意,且 進入較淺層之思考,故學習成效不顯著。

(二)不同恐懼訴求教材對於犯罪軟體防治之認知概念學習成效分析

高感受/高嚴重教材對於犯罪軟體防治認知概念,其學習之立即表現顯著高於高感受/ 低嚴重與低感受/低嚴重組別。因此可知 4.高感受/高嚴重教材在學生之犯罪軟體防治認知 概念學習上,其立即效果優於高感受/低嚴重與低感受/低嚴重教材。顯示以高感受性與高 嚴重性原則設計的教材,的確能夠有效提高學習者犯罪軟體防治之認知概念,此亦與 de Hoog

(24)

114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鄧達鈞、周倩 等(2007)所提之研究結果相同。值得注意的是,高感受/高嚴重必須與具備反應效能、自 我效能之教材(如同本研究中四組共同之第二節課內容)共同搭配,才能讓個體產生足夠的 恐懼,進入系統式的深層思考,付出認真心力進行應對解決。此外,5.在防治認知概念之學習 延宕及保留效果方面,即使各組教材訴求不同,其差異不明顯。此立論之證據在於四組學生 於認知概念之保留教學效果無顯著差異。故不論是接受哪一種訴求之教材,皆會因為時間而 退步,其保留效果無差。此與防治態度衰退之狀況相似,也就是在防治教學結束後,雖能夠 立即產生認知概念學習之成效,但由於時間因素及驚嚇效果減弱,可能會造成退步。因此, 若我們要保持學生對犯罪軟體防治的認知概念(相關知識),必須每隔一段時間給予再次教 學,讓遺忘效果減低,也讓警覺效果持續。

(三)不同恐懼訴求教材對於犯罪軟體防治之問題解決學習成效分析

由於高感受/高嚴重、高感受/低嚴重、低感受/高嚴重組合教材對於犯罪軟體防治之 問題解決學習之立即與延宕表現明顯高於低感受/低嚴重組別。因此 6.問題解決之教材,不 論高感受或高嚴重之恐懼因素,只要設計時融入任一項因素即可較低感受與低嚴重教材為 優。此結果可與 de Hoog 等(2005, 2007)所提出之理論對應。可能之原因為,低感受性與低 嚴重性之教材引起個體之捷思式思考與正確性動機,因此,學生無法進入較深層之思考、或 較無動機尋找對自己有利之方式以降低內心恐懼,導致學習成效不如其他三組。然而,7.在保 留學習效果上,各組之差異不明顯。研究者推論可能由於本題組之題目過少(僅兩題)且題 目於前測、後測與延宕測驗均相同,亦可能造成學習者反覆練習而影響成績,此種反覆練習 的效果可能大過因時間帶來的遺忘效果。當然,詳細原因有待未來研究進一步探究。

(四)不同恐懼訴求教材對於犯罪軟體防治之課後繼續行為分析

學習者課後針對犯罪軟體防治之繼續行為上,高感受/高嚴重、高感受/低嚴重、低感 受/高嚴重三組之學生學習繼續行為表現顯著高於低感受/低嚴重組,顯示 8.不論是接受高 感受或高嚴重性教材之組別,均較低感受/低嚴重組能有效提高學習者課後之繼續行為,將 所學實際應用於生活當中。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本部分題目採自我評估題型,而學習者通常 會高估自己的真實行為表現,故對此結果我們在解釋時應採保守謹慎之態度。 整體而言,實施不同恐懼訴求教材後,在立即與延宕教學效果部分,除了認知概念之延 宕教學效果沒有差異外,其餘組在防治態度、認知概念與問題解決之立即及延宕教學的成效 皆有不同,課後繼續行為之教學成效亦有所不同。在保留教學效果部分,除了高感受/低嚴 重組在防治態度之保留教學效果高於高感受╱高嚴重與低感受╱低嚴重組外,其餘各組之認 知與問題解決保留教學效果皆無顯著差異。 綜合上述,本研究之結論如下:由整體教材組合看來,在本研究之十項假設驗證中,高 感受╱高嚴重組在其中六項之學習表現均優於其他全部或部分組別,因此,若在四種教材中

(25)

鄧達鈞、周倩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115 挑選一組來教學,則本研究推薦 9.高感受/高嚴重教材,以便可收最大之學習成效。

陸、對未來相關教學實施與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所發展之犯罪軟體防治教材有其需求與可行性,且絕大部分的訴求教材組合,均 能有效提升其防治表現。茲根據本研究之發現,對未來相關教學之實施提出建議: 一、在融入現有教學實施方面,當教師將「犯罪軟體防治」概念融入資訊議題之教學時, 可將本研究設計之教材內容融入其中,以增強學生之防治態度、認知概念與問題解決學習, 尤其是高感受/高嚴重教材,可獲得最大之學習成效。此外,本研究之結果顯示學生可能需 要時時提醒,才能維繫其防治態度與認知。 二、在教學實施時間方面,資通安全議題種類繁多,需要較多時間,可能無法在兩節課 中完全實施;但若延長上課節數,可能會因教材內容過多造成學習者與教師負擔,並排擠其 他內容之教學。所以設計合適的教材內容與長度,是未來實施相關教學的考量因素之一。本 研究僅選擇「犯罪軟體防治」單一主題,控制為 80 分鐘之教學活動,可說是相當合宜,實驗 結果亦顯示,大部分組別學習者之防治態度、認知概念、問題解決面向在立即性、延宕性與 課後繼續行為之保留教學效果均有所改變,應可看出此教材對學生之教學效果與影響。 三、在教學內容之涵蓋面上,本研究將當時之熱門時事、相關法律與電腦資訊議題融入 課程內容,建議未來教學者進行教學時,可依照實際狀況持續修正或補充,例如,以校園事 件來舉例,以確實符合現實環境中犯罪軟體的威脅與危害,並有效提高學習者之自覺感受度 與威脅之嚴重度。 四、在教材設計方面,本研究之教學方式主要使用簡報與講義於電腦教室進行教學,學 習者之體驗性有限;建議未來可設計多媒體互動教材(例如 flash 影片),提供學習者實際操作 或真實影片觀賞,以促進其防治態度與認知概念之學習成效。 五、在相關研究方面,本研究僅將恐懼訴求中之「感受性」與「嚴重性」列為不同實驗 組之教材設計原則(也就是自變項),未針對「反應效能」與「自我效能」進行檢測,也未探 討學生背景因素(如性別、接觸資訊安全問題之經驗等)是否會影響其犯罪軟體防治之學習 成效。建議未來研究可考慮將上述因素納入其中、深入探究。 研究者提出上述建議,希望現職教師、後續研究人員可將類似教材之實施融入教學活動 中,使犯罪軟體防治教材設計與相關研究在未來能更完整,協助學生提升犯罪軟體防治態度、 認知概念與問題解決能力,避免網路科技發達所帶來之負面影響。

(26)

116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鄧達鈞、周倩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尹玫君、康旭雅(2005)。國小兒童網路倫理教學成效之研究。南大學報,39(1),1-20。

【Yin, M.-C., & Kang, H.-Y. (2005). The effectiveness study of cyber ethics instruction on elementary students. Journal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39(1), 1-20.】

王鴻原(2007)。國小高年級學生電腦病毒防治課程設計、發展與評鑑(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Wang, H.-Y. (2007). Th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computer viruses defending curriculum for Taiwan elementary school senior grader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Hsinchu, Taiwan.】

行政院主計總處(2007)。96 年電腦應用概況報告。取自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 24347&CtNode=5048&mp=1

【Directorate-General of Budget,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 Executive Yuan. (2007). Report on the computer use survey 2007. Retrieved from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24347&CtNode=5048&mp=1】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臺北市:心理。

【Lin, S.-C. (2003).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and analysis. Taipei, Taiwan: Psychological.】

林佳旺、林菁(2005)。國小六年級網路素養課程系統化教學設計之行動研究。教學科技與媒 體,71,47-60。

【Lin, C.-W., & Lin, C. (2005). The action research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sixth-grade Internet literacy courses.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 Media, 71, 47-60.】

林宜隆(2006,12 月)。資訊社會與資通安全管理之探討。論文發表於風險社會與安全管理學 術研討會,臺北市。

【Lin, Y.-L. (2006, December). A study on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f Risk Society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Taipei, Taiwan.】

凌儀玲、劉宜芬(2008)。廣告訊息之理解與說服效果:捷思式─系統式訊息處理觀點。管理 學報,25(5),487-503。

【Ling, I.-L., & Liu, Y.-F. (2008). Comprehension and persuasion on advertising message: Heuristic-systematic model approa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5(5), 487-503.】

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2007)。研議網路詐騙防範措施委託研究計畫期末報告。取自 http://www.twnic.net.tw/file/08327b.pdf

【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2007). Final report of sponsored research on Internet fraud preven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twnic.net.tw/file/08327b.pdf】

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行動研究室、白絲帶關懷協會(2010)。2010 臺灣青少兒上網安全長期 觀察報告。取自 http://www.mediaguide.nccu.edu.tw/uploads/conference/20100330133554.pdf

【Action Research for Kids and Kinship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 Cyber Angel’s Pick. (2010). 2010 long-term observation report on the use of Internet among Taiwan’s children and youngsters. Retrieved from

(27)

鄧達鈞、周倩 六年級犯罪軟體防治教材 117

http://www.mediaguide.nccu.edu.tw/uploads/conference/20100330133554.pdf】

張博竣(編著)(2004)。資訊安全管理實務。臺北市:文魁資訊。

【Chang, B.-J. (Ed.). (2004).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Taipei, Taiwan: Kings Information.】

教育部(2010)。「學生安全上網與資訊素養」現況調查與分析成果報告摘要。臺北市:作者。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0). National survey of grade 4-12 students’ e-safety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Taipei, Taiwan: Author.】

黃鈴媚(1999)。恐懼訴求與健康宣導活動:宣導訊息內容設計之研究。新聞學研究,61,99-135。

【Huang, L.-M. (1999). The message design of fear appeals in health promotion campaigns.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61, 99-135.】

樊國楨、林樹國、黃健誠(2008)。資訊安全管理系統驗證標準化之二:資訊安全管理系統政 策集初探。資訊安全通訊,14(2),1-21。

【Farn, K.-J., Lin, S.-K., & Huang, C.-C. (2008).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ization II: An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policies. Communications of the CCISA, 14(2), 1-21.】

鄧達鈞、張志銘、周倩、陳昭秀(2007,10 月)。國小六年級網路素養與倫理課程之發展與實 施成效探討。論文發表於 2007 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臺北市。

【Teng, T.-C., Chang, C.-M., Chou, C., & Chen, C.-H. (2007, Octobe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et literacy and cyber ethics curriculum on Taiwanese sixth graders. Paper presented on the Taiwan Academic Network Conference 2007, Taipei, Taiwan.】

賽門鐵克(2009)。白皮書:網站攻擊。取自 http://www.symantec.com/content/zh/tw/enterprise/ collateral/white_papers/Web_Attacks_wp_tw.pdf

【 Symantec. (2009). Web based attacks. Retrieved from http://www.symantec.com/content/zh/tw/enterprise/ collateral/white_papers/Web_Attacks_wp_tw.pdf】

二、外文文獻

Aiken, L. A., Gerend, M. A., Jackson, K. M., & Ranby, K. W. (2012). Subjective risk and health-protective behavior prevention and early detection. In A. Baum, T. A. Revenson, & J. Singer (Eds.), Handbook of health psychology: Second edition (pp. 113-145). New York, NY: Psychology Press.

Chaiken, S. (1980). Heuristic versus systema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the use of source versus message cues in persua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9(5), 752-766. de Hoog, N., Stroebe, W., & de Wit, J. B. F. (2005). The impact of fear appeals on the processing and

acceptance of action recommendation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1(1), 24-33.

de Hoog, N., Stroebe, W., & de Wit, J. B. F. (2007). The impact of vulnerability to and severity of a health risk on processing and acceptance of fear-arousing communications: A meta-analysis.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11(3), 258-28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103 學年度第 2 學期 資源班(六)年級 數學 領域教學計畫(含期末課程檢核). 資料來源

為此,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與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在教育部學生事 務及特殊教育司之支持下,將於 2019 年 10 月

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sign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senior secondary level;..  gain an insight into the

Enrich the poem with a line that appeals to this missing sense.. __________________imagery that appeals to the sense of____________has not been used in the description

In 2006, most School Heads perceived that the NET’s role as primarily to collaborate with the local English teachers, act as an English language resource for students,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Experiment a little with the Hello program. It will say that it has no clue what you mean by ouch. The exact wording of the error message is dependent on the compiler, but it might

(1) The study used Four-Firm Concentration Ratio (CR 4 )and 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HHI) as the index to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market .(2)The model of SWOT,4P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