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們的意志是樂觀的」:中國另類傳播的生機就在夾殺中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們的意志是樂觀的」:中國另類傳播的生機就在夾殺中"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我們的意志是樂觀的」:

中國另類傳播的生機就在夾殺中

溫雲超

* 投稿日期:2008 年 11 月 5 日;通過日期:2009 年 1 月 8 日。 * 作者溫雲超為網易新聞博客高級編輯 e-mail: wenyunchao@gmail.com。

(2)

《摘要》

本文回顧中國大陸 1976 年粉碎「四人幫」以來大陸民間 刊物地發展狀況,介紹了目前大陸在傳統出版物及互聯網出版 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政策空間,列舉了當前比較有代表性的大陸 獨立媒體樣本,對大陸獨立媒體的前景發展做了基本的預測。 提出只要大陸的互聯網維持與國際互聯網互通,以網路為載體 的獨立媒體在嚴格的監管體系之下仍有其生存及發展的空間。 關鍵詞:民間刊物、出版政策、互聯網監管、獨立媒體

(3)

壹、概況

在 1949 年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的獨立於審 查體系之後的地下刊物(又稱民間刊物,簡稱民刊)不計其數。但自 1949 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在各級政府的施政通告中,均明目張膽地取 消了新聞和出版之自由,政府對新聞出版非常嚴厲,不允許私人辦報辦 出版,而地下書刊則更不允許。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文化大革命」結 束。文革期間有零星的手抄形式地下文學流傳,可參見楊健的文化大革 命中的地下文學研究等相關著作(楊健,1993、2003)。 大陸學界對文革結束後的民刊研究者甚少。據對此較有研究的四川 作家冉雲飛介紹,中國的民刊大致可分三個階段(冉雲飛,2009)。

一、1978 年-1989 年

剛從崩潰邊緣脫身的政府一時還沒有找到控制媒體的新方法,或是 出現來歷控制下的反彈,中國在這個時期出現了改革開放初期的「輿論 寬鬆」期,至今中國傳媒業人士大多認為八十年代是中國媒體的「黃金 時期」。 1978 年 11 月至 1979 年 12 月期間,北京出現了「西單民主牆」, 中國民刊的復甦,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由詩人芒克與北島創辦,由北 島主編的《今天》是八十年代民刊的象徵,幾乎所有當時最優秀最有影 響的青年詩人都在上面發表過作品。1978 年 12 月 22 日出了首刊,至 1980 年 3 月被迫停刊。 據許行先生為《中國民辦刊物彙編》寫的序言〈中國民刊的崛起和

(4)

掙扎圖存〉一文中統計,當時在北京出版的民刊至少有 55 種。其中比 較有影響的是,《探索》、《四五論壇》、《今天》、《北京之春》、 《啟蒙》、《沃土》、《群眾參考消息》、《求是報》、《民主牆》、 《人民論壇》、《中國人權》、《解凍》、《新天地》、《民主與時 代》、《科學民主法制》、《生活》、《原上草》、《燧石》、《哲 理》、《火花》、《百花》、《狂飆》、《我們》、《牆》、《時 代》、《學習通訊》、《北京青年》等。在北京之外,全國各地也有過 百種民刊在出版發行(許行,1981;古川,2008)。編按 到 1989 年之前,大陸民刊還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大學的刊 物,如清華大學的《清華園》,北京大學的《未名湖》,復旦大學的 《大學生》,中山大學的《紅豆》,武漢大學的《珞加山》,南開大學 的《南開園》,四川大學的《錦江》,吉林大學的《赤子心》等。全國 13 所大學學生還聯合辦了《這一代》,幾乎每一個大學都有自己的刊 物。這些刊物同樣主要以文學為主,少數涉及哲學美學,都不涉及政治 學、權利、義務及民主自由這些範疇;即使少部分涉及這些方面,但也 往往比較空洞,並不對當局造成多大的壓力。因此,這些大學民刊幾乎 不受審查且沒任何發表門檻。 這個階段的民刊,算是中國成立以來的小高潮,但期間也是起伏不 定,跟隨政治大環境的變化而起伏,如 1979 年對西單民主牆的硬性鎮 壓、1983 年的「清除資產階級精神污染」與 1986 年的「反資產階級自 由化」,都使一批批民刊受到打壓或關閉。特別是在 1981 年年初,中 共中央發了一個關於清理民刊的九號檔,當時幾乎所有民刊都被一網打 盡。

(5)

二、1989 年-1998 年

1989 年「天安門事件」是中國民刊的轉捩點,此後十年,中國民 刊進入黑暗期。「天安門事件」發生之後,一方面是當局對民間採取高 壓姿態,對大學採取收買辦法,以致民間的民刊及大學的民刊都受到非 常嚴厲的管制和審查,名存實亡。另一方面基於對現實的失望,很多原 來辦民刊看民刊的人,都放棄了原來堅持的東西,轉而下海經商。開民 營書店及從事圖書批發成為他們宣傳自己理念的另一管道。 「因八九六四,使得民間的聲音顯得相當沉寂,其中還是以詩歌刊 物為主,如《九十年代》、《傾向》、《或者》等。不過其中比較重要 的,卻是詩人廖亦武從監獄出來後獨立編輯的兩期《知識份子》,雖然 時間短,但內容迥異于彼時犬儒寫作者的所作所為。」(冉雲飛, 2009)

三、1998 年至今

1994 年 4 月 20 日,中國與國際互聯網相聯的 64K 網路通道開通, 標誌著中國從此進入網路時代。1996 年始,中國開放對普通民眾互聯 網接入服務,網路的出現,使普通大眾終於有了發表言論、表達意見的 場所。至 1998 年,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量已經相當可觀。與此現對應, 中國的民刊由傳統轉向網路,成為網路上的獨立媒體。 由網路發展而產生的一些產品,特別是個人網站、博客(包括獨立 博客)的廣泛應用,獨立型態媒體的出現成為了可能。大量包含新聞及 獨立評論內容的主題網站生生不息。如李新德的《中國輿論監督網》(

(6)

www.yuluncn.com)、黃琦的《六四天網》(www.64tianwang.com)、 姜煥文的《中國民間監督網》(www.zhengtan007.com)、石野的《石 野焦點網》(www.shiye007.com)、魯甯平的《中國百姓喉舌網》( www.cnbxw.net)、李新華的《中原民生網》(www.zymsw.com.cn)、 張鵬飛的《百姓視點聚焦網》(www.luningping.com)、徐祥的《中國 名 記 線 上 》 ( www.007news. net ) 、 《 中 國 正 義 反 腐 敗 網 》 ( www.zyff.cn)、翟明磊的《壹報》(www.1bao. org)、周曙光的《周 曙光地球官方網站》(https://www.zuola.com/)的等。 當局對出現在網路上的獨立媒體同樣採取了高壓的姿態,對言論及 新聞實施了嚴厲的管制。多數類似的網站及博客均被關閉。其中野渡主 持的《民主與自由》網站(論壇或博客),從 2001 年 8 月 28 日創立之 日起,該網站已經被迫關閉近 48 次,改名亦無濟於事,目前不得不停 辦中。 一些相對網路雜誌也在此期間出生,如《草莓週刊》、《縱橫週 刊》、《愛棗報》等。 在這個階段,還出現了非常成熟形態的獨立媒體,即編輯自主、經 費獨立、固定的團隊等。如《民間》、《公民》雜誌等。 教會民刊也浮出水面,其中比較有知名度的是《橄欖枝》,《橄欖 枝》的前身,原名《方舟》,是基督教北京方舟教會創辦的一份基督教 文化刊物。2006 年夏季改版,脫離方舟教會,成為一份跨教會的基督 徒知識份子的刊物。由余傑和王怡輪流主編。

(7)

貳、政策背景

一、傳統報刊的許可制及審查制

1. 報紙的批准登記制度。 1990 年 12 月 25 日新聞出版署發佈的《報紙管理暫行規定》規 定,報紙要由主辦單位經其主管部門同意後提出申請,報國家新聞出版 署審批。 不管是「公開」或「內部」發行的「正式報紙」,還是用於本系統 本單位內指導工作、交流經驗的「非正式報紙」,按照《報紙管理暫行 規定》第三條及第六條,都需經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審核批准,履行 登記註冊手續,領取「報刊登記證」或「內部報刊准印證」,方可出 刊。 但並不意味著任何個人或團體均可按此規定申辦報紙,按照《報紙 管理暫行規定》第十條三款,創辦正式報紙應當「有確定的、能切實擔 負領導責任的主辦單位和主管部門。主管部門在中央應為部級以上(含 副部級)單位;在省為廳(局)級以上(含副廳級)單位;在地( 市)、縣(市)為縣級以上(含縣級)單位」。這就完全堵塞了獨立辦 報的可能。 《報紙管理暫行規定》第八條,嚴格規定了九類不得刊載的內容, 在實際出版的內容審查中,範圍要遠遠超過這九類規定。 2. 報紙的內容審查制度。 依據《報紙管理暫行規定》,宣傳主管部門制訂了非常嚴厲的審查

(8)

制度。出版前,有各種成文與不成文的「宣傳紀律」與「宣傳提示」。 出版後,組織了專門的工作人員對新聞媒體進行事後的跟蹤管理,並用 事後懲罰恐嚇,讓媒體高度自律。 一般來說,「宣傳紀律」是一些原則性的規定,例如對涉及時政、 軍事、金融、宗教、司法、文革、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方面的細緻規 定,規定那些事情可以報,那些不可以報,那些如何報導等。例如,不 得報導涉及文革的題材。這種宣傳往往不涉及特定的人和事。而「宣傳 提示」往往是階段性的,暫時性的,與特定的人和事有關。例如在 SARS 期間的一系列報導通知。 基本上,在報紙的新聞管制方面,是施行了事前審批與事後追懲相 結合的制度。在審查方面,一般是由黨務系統承擔而非法律規定的行政 系統。 3. 對從業人員實施准入控制。 新聞出版總署 2005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了《新聞記者證管理辦 法》。該辦法第二條規定:「新聞記者證是中國新聞機構的新聞採編人 員從事新聞採訪活動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證件,由新聞出版總署統一印 製並核發。」第十三條規定:「新聞採編人員從事新聞採訪工作必須持 有新聞記者證,並應在新聞採訪中主動向採訪對象出示。」 違反「宣傳紀律」的從業人員,有可能會被吊銷證件,禁止進入新 聞行業。 4. 人事控制。《報紙管理暫行規定》第十條規定,正式報紙應當 「有確定的、能切實擔負領導責任的主辦單位和主管部門。」 當局可以通過其主管單位或部門隨便撤換報紙的主管人員。 刊物與廣播電視的管理與報紙大同小異。中國個人或民間團體,想

(9)

開辦控制體系之外的獨立報刊,完全沒有可能。

二、互聯網的備案許可制及資訊管制

1. 實行主管單位審批和經營許可證制度 1996 年 2 月 1 日,頒佈了《電腦資訊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 定》,規定對國際聯網活動實行主管單位審批和經營許可證制度。此規 定後經多次修訂。 2. 網站的備案制度 國務院 2000 年 9 月 20 日通過的《互聯網資訊服務管理辦法》,規 定了互聯網站的備案制度及電子公告服務的專項備案制度:「從事互聯 網資訊服務,擬開辦電子公告服務的,應當在申請經營性互聯網資訊服 務許可或者辦理非經營性互聯網資訊服務備案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 出專項申請或者專項備案。」 2005 年 2 月 8 日,信息產業部發佈《非經營性互聯網資訊服務備 案管理辦法》,並於 3 月 20 日起施行。 該辦法第五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非經營性互聯網 資訊服務,應當依法履行備案手續。未經備案,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 境內從事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結合第十一條的規定「擬從事新 聞、出版、教育、醫療保健、藥品和醫療器械、文化、廣播電影電視節 目等互聯網資訊服務,根據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有關規定應經有關 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在履行備案手續時,還應向其住所所在地省通信 管理局提交相關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檔案。擬從事電子公告服務的,在 履行備案手續時,還應當向其住所所在地省通信管理局提交電子公告服

(10)

務專項備案材料。」可以看出,這個備案制,實質上是一種許可制。 2005 年 12 月 15 日,信產部對仍未備案的網站主機進行強行隔 離,關閉了相當數量的網站。 3. 電子公告專項備案 信息產業部 2000 年 10 月 8 日通過並發佈了《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 管理規定》。其中明確地指出「本規定所稱電子公告服務,是指在互聯 網上以電子佈告牌、電子白板、電子論壇、網路聊天室、留言板等交互 形式為上網使用者提供資訊發佈條件的行為。」 該規定明確要求「從事互聯網資訊服務,擬開展電子公告服務的, 應當在向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或者資訊產業部申請經營性 互聯網資訊服務許可或者辦理非經營性互聯網資訊服務備案時,提出專 項申請或者專項備案。」2007 年 17 大召開前,這個規定得到空前嚴厲 的執行,大批網站被關閉。 該規定發佈的時候,並沒有預見到博客的興起,2007 年,北京市 通信行業管理局對電子公告服務作了擴大解釋,將博客也列為電子公告 服務,2007 年 10 月 19 日,北京市通信行業管理局以牛博網未通過電 子公告板業務的前置審批及沒有取得電子公告板業務的許可證的理由關 閉了牛博網。 4. 新聞刊載的專項許可制度 2005 年 9 月 25 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信息產業部聯合發佈《互 聯網新聞資訊服務管理規定》。此規定指明了商業性的新聞網站及媒體 新聞網站開設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前必須選取得「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 資質」,商業性新聞網站只能彙編中央及省一級媒體的新聞來源並且不 能自主採寫新聞。

(11)

《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管理規定》所稱新聞資訊,是指時政類新聞 資訊,包括有關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社會公共事務的報導、評 論,以及有關社會突發事件的報導、評論。《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管理 規定》所稱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包括通過互聯網登載新聞資訊、提供 時政類電子公告服務和向公眾發送時政類通訊資訊。 其中將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單位分成三類,並嚴格制訂了准入條件 及審批方式。此外,該規定的具體執行辦法中,在全國列出兩百餘家可 供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單位轉載的媒體清單。並下令把經常觸禁的大膽 平面媒體,如《南方都市報》、《民主與法制時報》、《第一財經日 報》、《華夏時報》、《財經》雜誌等,規定為非規範稿源媒體,嚴禁 各大網站轉載。 《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管理規定》的發佈,幾乎完全堵塞了民間通 過網路管道開辦獨立媒體的可能。

三、網路資訊管制

《互聯網資訊服務管理辦法》第 15 條規定了 9 項互聯網資訊服務 提供者不得製作、複製、發佈、傳播的資訊,也就是俗稱的「不良資 訊」,而《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管理規定》第 19 條則將互聯網新聞資 訊服務單位登載、發送的新聞資訊或者提供的時政類電子公告服務禁止 內容增至 11 項。在此一系列嚴厲的法律規定之下,國內派生出非常嚴 厲的網路資訊監管機制。當局對外,遮罩任何不喜歡的網站,截斷任何 不喜歡的網頁連結;對內,在合法的網站嚴格審查及過濾發佈的資訊內 容,全力關閉未經許可的任何刊載新聞及評論資訊的網站。

(12)

1. 將傳統媒體中的審查制度移植到互聯網路 同樣,在互聯網新聞網站中,通過發佈「宣傳紀律」及「宣傳提 示」,要求編輯們進行自我審查。近兩年來,在直管網站中實行了扣分 制度。網站在扣除一定分數後則可能在年審時取消新聞刊載的許可。為 了避免被政府網路管理辦公室懲罰,各大小網站紛紛自我監視,它們通 常採用的辦法是要求實行先審後發及設置「關鍵字」禁制。關鍵字分嚴 禁詞、敏感語及高亮詞三類,對應的狀態分別是不許發佈、審核發佈及 發佈後提醒。 2. 由國家工作人員對內容進行監控 監管是分級進行的。一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絡管理局、網路研 究中心輿論情報處;二級,各省直轄市的新聞辦公局、網路管理局、對 外宣傳辦公室;各市縣的網絡管理處、輿論情報處、網絡管理科等。一 般還設有資訊中心,監看及處理相關的資訊。資訊中心一般設有功能強 大的爬蟲伺服器,對列入關鍵字的各個網站進行索引,如發現包含了關 鍵字的網頁,則由這些資訊中心通知下一級機構或網站刪除。數量太 多,經常誤傷。各地還有網路員警實行屬地管理,但主要關注點在治 安、穩定、員警隊伍及當地政府形象方面。 由國家工作人員發現的所謂不良資訊,直接下令網站刪除,如是民 間網站,則有可能直接關閉伺服器。 3. 網路評集結員引導網上輿論 政府通過要求各網站專立專職的網路評論員及聘請兼職評論員的方 式,來引導網路討論的話題。因傳聞中,這些兼職的網路評論員每發一 個帖子能得到五毛錢,他們又被網友俗稱為「五毛」。

(13)

4. 通過監管 IDC 來控制客戶內容 資料中心(IDC)被要求代為審查備案及專項備案的資質並審查所 管理伺服器的內容。2007 年 8 月 23 日,洛陽的互聯網資料中心( IDC)供應商紫田網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資訊產業部指其中一個網站 上有「違法資訊」(一個網站論壇有人發佈了色情網站的連結),該公 司的 IDC 服務在無預警下突然被全部關閉,導致上萬個網站被封,數 以百萬計線民受影響。 5. 網路舉報 不良資訊舉報中心。也就是中國老百姓常說的挑動群眾鬥群眾。舉 報後,網站有解釋的機會。公安部門還弄出了卡通人物「警警」、「察 察」的形象,一方面在網上接受舉報,一方面對線民形成威懾或是恐嚇 的作用。 6. 對用戶實施行政處罰及司法追究

據法國的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組織稱,因從事 互聯網活動而被監禁的中國人目前已經從 2001 年時的 3 人躍升至了 2007 年的 65 人。2007 年 7 月 18 日,濟南市遭遇罕見大暴雨襲擊,有 34 人遇難,還有 4 人下落不明。網友「紅鑽帝國」在網上發帖稱當地 一個商場死了人而被治安拘留。 在此環境之下,中國具獨立媒體型態的網站,不是在取得一定影響 後被關閉,就是不得不打起游擊戰,或是直接移至海外。移至海外的網 站,也往往很快被 GFW(The Great Firewall of China)所遮罩。

(14)

參、獨立媒體的樣本及現狀

在此嚴苛的政策環境之下,中國仍有少量獨立型態的媒體出現,其 中紙質出版物中,最為典型的是已經遭查禁的《民間》雜誌。 《民間》掛靠於中山大學公民與發展中心,以學術交流內部刊物的 名義於 2004 年初創辦。翟明磊擔任主編及雜誌的主筆,中國著名的 NGO 運動人士梁曉燕女士曾一度出任主編。雜誌資金自籌,最初由一 個基金出資 25 萬,編委會自籌了 2.8 萬。 《民間》從一開始就免費向國內外知識界、新聞界、NGO 人士等 贈閱。因為它的樸實無華、文章真實耐讀,一些被傳統官辦媒體忽視的 領域是它的報導重點,比如鄉村自治典範、西部鄉村教育、NGO 組織 的活動等。很快,這份白皮的、每期必用木刻畫做封面的大十六開( A4 紙,210×297mm)本的八零頁刊物,獲得了廣泛讚譽。 經過 2005、2006 兩個出版年度後,《民間》又於 2006 年底推出 「公民課堂」增刊讀本。在第一輯增刊上,辦刊人以〈紙上的民間書 院〉為題做了卷首語,第一次公開提出了辦刊的理想,要做一本中國的 公民刊物,要辦一份出色的公民教材。 也是從這期開始,《民間》因不堪承擔越來越多的索刊需求,無力 支付高昂的印刷、郵寄費用,在 2006 秋季刊上登出一則不起眼的「啟 事」,希望得到朋友們的捐助。很快,國內眾多知識份子向《民間》伸 出了援助之手。《民間》開始成為真正的由公民共同出資出版的公民刊 物,從而獨立於黨辦媒體之外。《民間》最高發行量每期達到 5000 本。 2007 年 7 月 6 日,《民間》夏季刊 5000 本被廣州新聞出版局執法

(15)

大隊收走。據稱,廣州市出版物鑒定委員會認定《民間》為非法出版物 而遭封存。網路電子版於 8 月 20 日被查封。《民間》網站的美國服務 商告知中止服務並且不肯退還內容,再換了一家供應商後然後又被遮 罩。10 月 7 日,《民間》另一網站被遮罩。《民間》被一禁再禁。 2007 年 11 月 29 日上午,上海市文化執法大隊以「有人舉報涉嫌 非法出版物」的名義,闖入《民間》雜誌主編翟明磊家,查抄他家剩餘 的《民間》雜誌 41 本,並拆除帶走了他的電腦硬碟。 另一本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公民》月刊,也有少量發行。 《公民》月刊於 2006 年 3 月創辦,是由一群立志推動人權進步, 促進中國社會變革的一群志願者發起並運作的,主要編輯力量都是互聯 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月刊資金來源於志願者內部籌集解決。 《公民》網刊致力於以公民的身份、民間的角度、人道與法律的基 點和建設性的態度,關注個體圍繞個案來傳播公民的意識、人權的理 念、提供維權資訊、交流與維權的經驗、分享成功維權的喜悅。《公 民》月刊秉持「圖難於易,為大於細」的精神,堅信有努力,就會有效 果。《公民》月刊的作者團隊主要由學者、時評作者、律師以及一些一 線維權(維護基本權益)1人士組成,希望從理念,法律和實踐等多個 層次進行辨析和討論,促進公民社會的生長和發育。 《公民》月刊目前每期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大約 20 萬的網路使用 者,在國內的 BSP 搜狐和騰訊各擁有一個博客,刊發部分不太敏感的 文 章 。 亦 曾 建 立 幾 個 獨 立 的 網 站 , 包 括 《 cncitizens.org 》 ( www.cncitizens.org),因為網路資訊管制的原因,無法存續。此外,每 期還印製少量紙質刊物,在小圈子內部交流。 在網路出版物中,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壹報》、《草莓週刊》 《愛棗報》《縱橫週刊》等。

(16)

《壹報》是翟明磊 2007 年 9 月 3 日成立的個人博客性質獨立媒 體,意為一個人的報紙,發刊詞為:「鐵骨錚錚,一人獨立,欣然在 野,哭歌民意。」宗旨是:「以有趣對抗無趣,以微笑應對咆哮。」 《壹報》起因是翟明磊創辦的《民間》雜誌被封,只好在《壹報》上刊 載禁發新聞。 《壹報》成立至今,報導過「龍泉拆遷事件」、「胡佳事件」、 「污水湖決堤事件」等多個敏感事件,亦組織過「中國勞工調查」、 「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真相」及「大地震預測」等多個專題。現有數千 電子訂戶。 《草莓週刊》為週刊,《愛棗報》是日報,均在 2007 年創辦。兩 者的形式非常類似,均採用「超文字」整合新聞資訊而成為電子雜誌, 主要通過訂閱及網站流覽方式發佈。 一篇名為〈超文字寫作〉的文章中認為,「《草莓週刊》很好地填 充了互聯網上的閱讀者和寫作者之間的空白,成為它們之間的仲介。為 了瞭解一個新聞事件,讀者不必再在每個相關博客上逐個尋找,而僅僅 可以通過《草莓週刊》這樣經過掌握著大量的資訊源並有著相對專業的 水準的網路編輯們整合之後的超文字新聞 。」(Alpha - 在路上, 2007) 「與傳統媒體所採用的嚴肅話語不同,《草莓週刊》採用了一種相 對平和的個人化的敘述方式,其報導方式不僅僅是陳述,也加進了許多 個人化的意見和評論。這種定位的確實現了與傳統媒體的區分,在形式 上達到了一種『新』,從而對其在以年輕人為主體的互聯網上達到更好 的傳播效果產生了積極作用。」(Alpha - 在路上,2007) 不過,《草莓週刊》2008 年 7 月 26 日發佈最後一期「鬧運會」後 停止更新至今。但《愛棗報》仍在持續發佈中,目前擁有超過 16,000

(17)

名訂戶。 除此之外,沒有固定發行期限的一些博客及博客聚合網站,也具備 一定意義上的獨立媒體特性,博客方面如:《周曙光地球官方網站》、 冉雲飛的《每週新聞評論》及北風的《網事一周》等;博客聚合網站包 括羅永浩的《牛博網》(www.bullog.cn)及閭丘露薇的《一五一十》 (www.my1510.cn)。這些以不甚固定 BSP 的博客及博客聚合網站, 大量發佈獨立評論及未見於中國媒體的新聞資訊,對平衡中國的資訊不 對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打壓持續不斷,特別是 2007 年以來,發生了多起針對活躍人士 的動作: 胡佳,一直通過網路向外界披露國內的維權動態。2007 年 12 月 28 日,他被北京市公安局國內安全保衛支隊以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刑 事拘留,後被判入獄三年半。 因採訪重慶最牛釘子戶維權事件而被海內外廣泛報導的大陸博客作 者周曙光,2007 年 11 月 29 日前往瀋陽報導蟻力神事件時,被遼陽市 的國保員警帶到了附近燈塔市公安局傳喚了 24 小時,現在的日常生活 受到一定程度的騷擾,2008 月 11 月禁止出境。 《民間》印刷版於 2007 年 7 月 6 日被停刊,網路電子版於 8 月 20 日被查封。2007 年 11 月 29 日,上海市文化執法大隊查抄了其主編翟 明磊的家。 2007 年 8 月 10 日,博客寫手「老虎廟」騎車從北京奧運「鳥巢」 出發,開始了他的 4 省「草根報導之旅」。出發的時候,有媒體跟進報 導,可出發沒多久,相關報導便從媒體上消失。全國媒體在 8 月 17 日 前後收到一則宣傳提示:

(18)

發文時間:2007 年 8 月 16 日 發文單位:省委宣傳部轉中宣部新聞局 發文主題:有關網路博客發佈赴各地見聞一事不報。 發文內容:各新聞單位:中宣部新聞局通知:有關網路博客寫手「老 虎廟」以「草根報導之旅」名義騎車到山西、內蒙古、陝 西、寧夏等地進行個人考察活動,並在網上發佈見聞一 事,請各新聞單位對此不要報導。在平時的報導中,對此 類行為也不要冠以「公民記者」、「平民記者」等稱謂。 請各新聞單位嚴格遵照執行。 獨立媒體的報導畢竟存在查證困難等方面的不足,稍有不慎,便會 有牢獄之災。2007 年 7 月 18 日,濟南市暴雨事件中,網友「紅鑽帝 國」因在網上稱當地一個商場死了人而被治安拘留。 而在傳統媒體工作的記者,儘管沒有《新聞法》對採訪權的保護, 但憑「記者證」仍可以採訪中得到一定的便利。一旦發生法律糾紛,也 有一層「職務行為」的外衣提供保護,記者的工作,中國的法律實務往 往視之為職務行為,而不追究個人的責任。從一般新聞倫理上來說,記 者只要有清晰的消息來源,只要認為消息來源可靠,並不一定需要完全 核實消息的真實性,但作為一個獨立報導者,卻要完全承擔由此言論的 全部責任,即使提供協力廠商的消息來源也不能免責。

肆、獨立媒體未來空間

目前的傳統媒體政策看不到有任何鬆動的跡象,在這種政策環境之 下,在未來也不大容易看到以民間刊物方式出現的獨立媒體有太大的發 展空間。但對於網路,儘管與傳統媒體一樣受到非常嚴格的資訊管制,

(19)

對於互聯網新聞網站及其從業人員來說,他們受到的監管方式與傳統的 新聞媒體非常類似。但兩者之間還是存在非常本質的不同,最大的不同 點在於,互聯絡網路資訊的發佈者不僅僅侷限於互聯網路的從業人員, 還有無數的線民成為資訊的發佈者,而這些線民的存在,讓互聯網資訊 管制出現了不一樣的特徵。從中,也看到未來中國獨立媒體的一絲希 望。 對於廣大線民來說,「宣傳紀律」與「宣傳提示」這些在事前幾乎 是不起作用的。當一件突發事件發生後,事件發生的時間與相關部門發 佈「宣傳提示」到這些網站並得到執行之間,總會存著時間差,而這個 時間差,就給廣大網友發佈事件的相關資訊創造了條件。如果網友通過 文字的變化,例如對特定詞彙進行變換,往往還可以避開過濾。對於數 以千萬計的博客來說,事件一旦通過博客傳播開來,有關方面想完全清 除這些資訊就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任務。 政府審查 自我審查 網站 1:受審查網站 網站 2:不受審查網站 圖一:網站資訊發佈審查流程 編輯 原始資訊 網友 網站 1 網站 2 讀者

(20)

事實上也是如此,當每一次突發事件發生時,總可以找到為數不少 的網友在博客中記錄事件,一小段文字或是三兩張照片。例如,在 2007 年長沙東和堂的騷亂事件發生時,中國的博客當中至少有 20 篇提 供現場消息的博客文章。另外一股力量,那就是傳統媒體的從業人員。 他們經常把在傳統媒體被刪除或不得發佈的內容發佈到網路上。對於一 些橋樑博客來說,他們要做的事情是與有關部門比賽新聞的敏感度及搜 索相關資訊的速度。只要能搶在有關部門的管制命令下來之前把資訊傳 播出去,有關部門的宣傳禁令就失去了部份效用。 雖然有人認為中國互聯網正受到空前的監管,言論空間在進一步收 窄,而筆者的結論正與此相反:中國的言論空間現在正在進一步擴大。 隨著中國線民的增加和公民意識的覺醒迅速增長,從事互聯網新聞報導 的人也會越多。這種判斷基於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公民意識的覺醒。受廈門 PX 事件 2 的鼓舞,上海廣州等城市 的市民紛紛以「街頭政治」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訴求。特別是在號稱中 國政治控制最嚴密的上海市,也是做盡一切工作,仍未能阻止 1 月 10 日起一連 6 天的反對「磁懸浮」工程的「散步」活動。「散步」活動的 音訊、圖片及文字資料,都被人發佈到網上。奧運會結束後,2008 月 11 月間,全國計程車罷工運動此起彼伏。 二是監管的手段趕不上網路技術的發展。儘管有關方面在 2007 年 通過強有力的搜索及行政措施,將國內大的 BSP 統管起來,但類以個 人博客的網站已經悄然湧起──成本低廉,服務周到,這將是獨立媒體 的最佳載體。以 SSL 為主的加密傳輸也大大普及。事實上,在境內用 Google reader 訂閱境處網站的 rss,幾乎可以看到一切想看的東西。一 些基於伺服器傳輸的 P2P 式的新聞共用傳輸服務也正在討論當中,如 果一旦成功實施,現行的網路監管體系對這些將無能為力。

(21)

三是中國互聯網線民快速增長。2008 年 7 月 24 日,中國互聯網路 資訊中心(CNNIC)在京發佈《第 22 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 告》。報告顯示,截至 2008 年 6 月底,中國線民數量達到了 2.53 億, 首次大幅度超過美國,線民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其中擁有個人博客/ 個人空間的線民比例達到 42.3%,使用者規模已經突破 1 億人關口,達 到 1.07 億人。即使較少比例的人願意記錄身邊發生的事情,但在絕對 數方面,仍很可觀。 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只要中國保留與國際互聯網的互通,只要國內 不實行嚴格的先審後發,只要中國不禁止使用電子郵件,中國的獨立媒 體就有其生存的空間。

伍、總結

在嚴厲的法律制約之下,在嚴厲的網路管制之中,中國想出現完全 意義的獨立媒體是不大可能的。對於港台獨立媒體而言,其最大的挑戰 來自於資本力量對媒體的干預。而在中國,儘管目前也面對權力與資本 結盟之後產生的媒體怪獸,但獨立媒體目前要面對的主要問題仍然是編 輯自主的問題。只要黨管媒體的體制不改變、報禁不開,不管是發行紙 質的報刊,還是在網上建立網站,獨立媒體的發展培育都會面臨非常困 難的政策環境。 從 2008 年底新一輪的媒體整肅來看,黨管媒體在短期內將進一步 加強,並且這種管理控制將進一步深入到網路媒體。目前中國少數較為 自由的媒體及網站,尺度可能全面收緊。 在中國,獨立媒體存在之意義在於打破新聞封鎖,爭取新聞自由。 因此,中國的獨立媒體也就不必拘泥於出版定期的出版物或是開設一個

(22)

固定的網站。只要能在現有條件下,持續地獨立發表新聞或評論,就可 視為獨立媒體的某種形式。 在不能出現完全型態的獨立媒體的情況下,網路目前還是獨立媒體 的希望所在,也是不二之選。設立在境外的獨立媒體網站,即使被遮 罩,仍然可以被使用代理或訂閱工具的國內讀者看到。中國不同 BSP 之間監管尺度的鬆緊程度不一,選擇在境內較鬆的 BSP 中開設多個博 客,並利於開設與被關閉的時間差,也可以保證博客有一定的存活期, 從而可用於新聞或獨立評論的發佈。 雖然管制在加強,但民眾的意識同時也在進一步覺醒,線民的數量 在飛速增長,互聯網技術發展又在日新月異,並且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從 網上獲取資訊。從客觀來看,中國民眾的言論空間是在擴大而不是減 小。從 2007 年來的情況也可以看出,包括翟明磊、周曙光、老虎廟、 北風等越來越多的中國網友在嚴厲的管制中,在持續發佈並未見於官方 媒體的資訊,為達成中國的新聞自由於不懈努力。

注釋

編按:由於本文作者在正文中引用許行(1981)的文獻,然而作者只知 該筆文獻寫於 1981 年,再加上作者說明中國大陸沒有發行該筆 文獻、以及查閱不到相關 PDF 電子檔,因此無法在參考書目中 標示完整資料。特此說明。 1 維權,指中國大陸人民維護基本權益的自發運動,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 維權相關詞條,上網日期:2009 年 1 月 28 日。 2 廈門 PX 事件,廈門 PX 是個化工專案,由陳由豪投資逾百億在福

(23)

建廈門市海滄區興建。2004 年 2 月國務院批准立項,2007 年 3 月 105 名政協委員建議專案遷址,在 2007 年 6 月 1 日、2 日,逾萬廈 門市民通過和平、理性的「散步」方式,上街表達反對專案建設意 見。2007 年底,廈門市政府宣佈暫停工程,並決定遷址福建漳 州。

參考書目

古川(2008 年 11 月 19 日)。〈謊言體制下自由媒體的擴展〉。上網 日期:2008 年 12 月 20 日,取自 http://www.minzhuzhongguo. org/Article/sf/200811/20081119123315.shtml 冉雲飛(2009 年 1 月 15)。〈2008 年十大民刊〉,《一五一十》網 站。上網日期:2009 年 1 月 28 日,取自 http://www.my1510.cn/ article.php?92a3c7e58680b66e 冉雲飛(2007 年 12 月 25 日)。〈民刊在中國的意義〉,《新世 紀》。上網日期:2008 年 11 月 20 日,取自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07_12_01_archive.html 楊健(2003)。《中國知青文學史》。北京:工人出版社。 楊健(1993)。《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學》。北京:朝華出版。 Alpha - 在路上(2007 年 5 月 29 日)。〈《草莓週刊》——超文本寫 作〉。上網日期:2008 年 11 月 20 日,取自 http://alpha7happy. blogbus.com/logs/5565774.html

(24)

We Have Optimism of the Will:

Alternative Media Always Survives in China

Yun-Chao Wen

*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imarily reviews the non-governmental publication circu-lated among the folks in China since the Gang of Four had been collapsed. It discusses the law and tactics for both traditional and internet publications. It specifically lists some of the publications which mostly represent the inde-pendence and freedom of media in China.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a independence, this article also makes an initial prediction of its devel-opment. It basically hypothesizes that if the internet in China keeps its connection internationally, the independence of internet based publication and media will still survive in the country and even will have more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trict watch.

Keywords: non-governmental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tactics, internet watch,

media independence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pplication via internet: Foreign students,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and ethnic Chinese students shall apply for a work permit through the Interne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The first row shows the eyespot with white inner ring, black middle ring, and yellow outer ring in Bicyclus anynana.. The second row provides the eyespot with black inner ring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Strategy 3: Offer descriptive feedback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enabling strategy). Where the

In view of the large quantity of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obtained on the Internet and from the social media, while teachers need to develop skills in selecting suitable

Then they work in groups of four to design a questionnaire on diets and eating habit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hey have collected from the internet and in Part A, and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