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遊戲治療對社會退縮兒童之退縮行為與自我概念之成效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遊戲治療對社會退縮兒童之退縮行為與自我概念之成效探討"

Copied!
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教育心理學報,

2014

'的卷, 2 期, 165-185 頁

DOl : 10.6251IBEP.20140306

遊戲治療對社會退縮兒童之退縮行為與

自我概念之成效探討*

鄭文媛

固立台北大學 學生諮商中心

蔡美香

固立台南大學 諮商與輔導學系 木6卉先以七位經導師推薦令退縮行為的凶小山 it 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並隨機分派至質驗串Ii與控 制組,質驗 m 'A', 、控制組凹名。本研究採的、俊測準實驗設計,實驗組成 tel 怯,立,每;)益,次、 每次山 1 分鉤, jt~1 ↑次之一對一兒車巾,心遊戲 if!爍,何制細則不接受任何介入 r 木研冗在遊 戲治療施訂)泊,、俊 週,兩組成 t-:~ 分別 '!'f施「/\成至|八歲兒童行為檢核表」、 r /\I~'iJ.至|八歲 兒車-教師事位 (5 衣」反「國小學童!可我概念呈表 J '前表結果以 SPSS 建立資料庫,立在以無!、 l注數 統計,之吱心、!已 U 檢走進行資料分析。此外,在遊戲泊療介入前三週、介入期間、介入後 L趟, 分別對七廿一研究參與者進行每週二次、每次|一分鈍, J共t吋丘計H卜卒六週之課堂觀察,課 J~笠空觀勢祭f 之結果 以且 對社會 i退峰縮兒欲之 i退垃制納Hi行J 為具有有4顯著已故文善遊戲泊療對於社會退縮兒童之自我概念,米呈 現立即J們的 LYx:i0一; 一退縮兒童在接受遊戲泊湖泊後之際科變化呈現正向的改變。 關鐘詞:自我概念、社會退縮兒童、兒童中心遊戲治療 社會退縮是指個體在不同情境中,不管遇到熟悉或不熟悉的岡儕,一致地展現孤立行為 (Rubin

& Asendorpf

,

1993

)。具社會退縮特徵的兒童,其行為表現包含:害羞、沈默不甜、較為消極、獨

內行動、迴避、閃避行為等(草1\靜晃,

2013 ; Harrist

,

Za悶,

Bates

,

Dodge

,

& Pettit

,

1997) 。因社會退

縮兒童長期處於孤立狀態,且較不易安全地、自在地參與人際溝通、與人互動,情緒上較為m慮、 不快樂:此外,社會退縮兒童也早現較低的自尊與內我概念,這些特徵都有可能導致退縮兒童在 人際相處上的困難或是較負|句的向我知覺。若沒有心理健康服務的介入,可能會因此影響退縮兒 童日後的社會適應。 兒童社會退縮行為 4直以來較為人所忽略,退縮被視為一輯內向性行為 o Rubin 與 Coplan

(2004

)指出外向性行為的兒童,因其情緒較容易失去控制,可能仙現玫擊、反抗、或衝動行的, 較易讓照顧者或師長採取介入措施:反之,社會退縮兒童的行為較為退縮與被動,較少引起照顧

•I.木結論交通訊fir 者:蔡美荐,過1汎}j式:

mhtsai@mai

1.

nutn.edu.tw

0

(2)

者、師長、或同學負向的情緒或行為,而在成長過程中,成為被忽略的一群。多數家長、師長容 易將兒童的退縮行為視為內向書羞、容易教養,而忽略退縮兒童也有需要協助的一面。

退縮兒童的研究,國內多以退縮.被拒絕的見畫為主要研究參與者(林佩琪,

2000

;胡斐瑜,

2005

;詹前堂,

2004

;劉舒珊,

2004

;劉燕芬,

2006)

,然而,並非所有退縮兒童都遭受到拒絕,

Rubin 、 LeMare 與 Lollis

( 1990

)研究指出極端退縮的兒童中,有 26%的兒童仍受到同儕喜愛。影

響退縮兒童呈現退縮行為的原因包含:家庭的管教態度、學校的環境、師長的教導方式、同儕的 相處、或社交技巧不佳等。唯國內針對退縮兒童的研究多以社交技巧訓練的介入為主,較少對其 他因素造成退縮行為之影響進行相關研究。

遊戲在兒童認知、社會、及情感發展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Erikson,

1964; Piaget

,

1962; Vygotsky

,

196

7)

,而避戲也是兒童表達最原始、自然的方式,透過避戲,兒童表達真實的自我(Carmich咐,

2006

)。遊戲治療運用在退縮兒童,發現可以改善兒童在社交、人際關係、自信、與社會適應能力 等 o 然、國內針對退縮或害羞兒童之研究,多以團體治療及社交技巧訓練為主,研究發現並無一致 性之治療成效;而在個別治療多採個案歷程分析之研究,發現有其正向的效果。 此外,兒童的白我概念是一個多面向的複雜學習行為,經常反映個體的過去經驗及影響未來 行為 (Bracken, 1992) 。國內過去探討兒童概念的研究多以團體治療為主(章翠吟 '2013 ;彭智紹,

2005

;黃麗娟,

2007

;詹淑環,

2002)

,但結果呈現不一致的情形。遊戲治療介入的研究發現其對 自我概念的提升有效果,如提昇目睹家暴(洪家慧,2009) 或具攻擊行為(黃芳瑛,2006) 兒童 的自我概念。 根據過去研究,針對較內向退縮兒童之自我概念的研究鮮少,使用遊戲治療介入的研究多以 團體治療或歷程分析為主。因此本研究希望藉由實驗組一控制組的準實驗研究設計,探討個別遊戲 治療的介入方式,對退縮兒童的退縮行為及自我概念的改變歷程及其效能,進而在此領域有所貢 獻。本研究假設實驗組研究參與者在接受遊戲治療後,其退縮行為及白我概念有進展,本研究之 研究問題為: (一)見畫中心避戲治療對社會退縮見畫之退縮行為改善之成效為何? (二)見章中心避戲治療對於社會退縮見童自我概念改善之成效為何? (三)退縮兒童在接受兒童中心避戲治輛自後之歷程斷包為何? 本研究重要名詞,釋義如下。社會退縮兒童:在任何情境與時間下,不管遇到熟悉或不熟悉

的同儕,在生活不同面向中,一致地展現孤立行為(Rubin

&

Asendorpf

,

1993) 。本研究社會退縮

兒童是指在「教師報告表」中「退縮/憂鬱」分量尺 t 分數達邊緣臨床顯著 (t

>

= 65) 之兒童。 自我概念:個體看待自己的方法,隨著個體年紀的增長,會運用一些內在的心理特質,來形容自 己並且表達出對自我的看法、自我概念及個體的主觀性評價 (Dus此,

1996)

0 白我概念以吳裕益、 侯雅齡 (2000 )所編製的「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之得分,得分越高,代表兒童的自我概念越 正向積極 o 兒童中心遊戲治療:遊戲治療者與兒童之間的互動關係'而治療者必須受過良好的訓 練,知道如何選擇遊戲器材及如何發展一份安全的關{系,讓兒童能用其最自然的溝通方式(遊戲)

,

來表達及揭露自己的情感、想法、經驗、及行為 (Landreth,

2012)

0

文獻探討

一、社會退縮兒童之相關研究 個體呈現社會退縮行為的可能因素,包含:

(l

)生理因素,如行為抑制、右額葉腦電波不對

稱 (Coplan

&

Rubin

,

2010; Fox

,

Henderson

,

Rubin

,

Calkins

,

&

Schmidt

,

2001) ;

(2) 家庭因素,如:

不安全的依附關係、過度控制或期望過高的親子關係(

Rubin

&

Coplan

,

2004 ) ; ( 3

)同儕關係,如:

(3)

遊戲治療、退縮行為、自我概念

167

縮(

Rubin

&

Stew訓, 1996) ;及 (4) 師生關係,如:退縮兒童較不會主動引起老師關注,也較常

被忽略,與師長的情感交流機會較少(

Stuhlman

&

Pianta

,

2002

)。

退縮或害羞的個體較缺乏白信、羞怯、對社交感到焦慮、較少回應、較不菁於溝通、或呈現

消極性焦慮(

passive-anxious) (

BTOP旬,

1996; Harrist et a

I.,

1997)

0 社會退縮的兒童因傾向;有社交恐

懼、焦慮、喜歡孤獨、或避免與同儕互動,從幼兒到青春期,通常較不易交友、人際關係較為缺 乏。在成長歷程也可能面臨社會情感的困難(焦慮、低自尊、憂鬱症狀)、同儕的困難(被排斥、

欺騙,缺乏良好的友請)、學校的困難(不良的師生的關係、學習困難、逃避學校)等(

Rubin

,

Coplan

,

&

Bowker

,

2009)

0 Hymel 、 Rubin 、 Rowden 與 LeMare

( 1990

)也指出個體半年的社交退縮行為是 預測日後負向自尊的有效指標。 國內在退縮兒童治療的相關研究,多以團體治療或社交技巧訓練為主。研究顯示在遊戲治療 團體後,兒童的退縮行為明顯減少、同儕人際關係較佳、自尊也較提升(于佳馨,

2009

;劉舒珊,

2004

;劉燕芬, 2006) 。社交技巧訓練運用在退縮兒童的成效較不一致,部分研究末旱現治療的顯 著效果(胡斐瑜, 2005

;

1宮前堂,

2004)

;部分研究顯示能提升其社會自尊(林佩琪,2000) 、或 改善其同儕闢係(蔡雪月,2002) 。此外,其他相關輔導諮商介入包含:現實治療團體輔導(陳智 婷, 2005) 、阿德勒遊戲治療團體(陳彥良,2005) 、認知行為團體(林玉彬,2000) 等,顯示對 害羞見童有不同之效能o 再者,運用個別兒童中心避戲治療於社會畏縮兒童,研究結果顯示兒童較能表達其情緒、較 為主動、語言表達變得較瞥,富、更1-iH信等(出世崇,

2003)

;亦發現兒童的主動性增加、退縮行 為有改善(黃仙月,2008) 。綜合上述,國內外針對退縮或害羞兒童之研究,多以團體治療及社交 技巧訓練為主,研究結果並末里現一致性的治療成效;在個別治療部份多採單一個案之照程分析, 發現有其正向的效果。 二、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

Purkey ( 1988

)提出自我概念的毛個特徵,包含:

(

1

)經由學習在成長過程中累積,並透過不 同經驗塑造而成,是與重要他人的互動行為1!:重要的影響因素; (2) 具整體性、穩定性,是個體 與他人、環境互動產生的知覺; (3)其動態'I笠,隨個體成長及與外界互動而產生變化,形塑個體 看待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看法。 家庭是影響個體自我概念的因素之一。學者表示當父母以溫暖、關懷、寬容、開明等教養態 度,于女會覺得受到父母的尊重,有利於兒童白我概念的發展 (Baumrind,

1971; Kawash

,

1985) 。 此外,依附風格與自我概念關係的實徵研究中,顯示安全依附型的個體有較高的自我概念 (Wu&

Lin

,

2005) 。再者,簡略琪 (2009 )指出家庭凝聚力與自我概念成正相閥,當家庭凝聚力越高時, 個體的學業自我概念、家庭自我概念、社會內我概念、及心月1于1 我概念就越高 O 對於學齡期的兒童,學校是另一個影響個體自我概念的重要因素。 Hamachek

( 1995

)研究指 出師長的期望會影響學生看待臼己的方式及學業的表現,當學牛感受到師長的正而期待,學生傾 向於努力迎合老師的標準'其表現較理想,進而提升其 H 我概念 o Pintrich 與 Schunk

( 1996

)表示 師長的言語及非語言動作,會是學位判斷及評價自己的依據,進而影響學魚的自我概念。此外, 當兒童與同儕一句:動時,他人對見童本身的評價,也會兒童如何形成其鬥我概念。 在國小兒童自我概念探究,研究多以團體治療進行,但對兒童 H 我概念、I(z 不具顯著或立即的 輔導成妓(陳淑慧,

2009

;彭智紹,

2005

;詹淑瓊, 2002) 。章翠吟 (2013 )探討國小四年級新移 民于女的而我概念,以小團體輔導進行,結果顯示在「繫體內政概念」、「身體向我概念」、「情緒 自我概念」自立即輔導效果;但在「家庭自我概念」、「學校向我概念」、「外貌咐我概念」未具立 即輔導效果。此外,張瓊文 (2002 )針對國小五年級三十位行為困擾兒童進行現實治療團體輔導, 採準賈驗研究設計,結果顯圳在「↑,~~我概念」及「家庭白我概念」具立即輔導效果,但在「學校 自我概念」、「外貌咐我概念」、「身體內我概念」、「情緒自我概念」則未呈現立即輔導效果 o 再者, 邱素梅 (2009 )針對凶小尚可三級兒童進行理情行為團體諮商,研究顯示對兒童「情緒咐我」具立

(4)

即性諮商效果:且在「自我總分」、「學校自我」、「情緒自我」呈現持續性諮商效果。黃麗娟 (2007

)

針對國小憂鬱傾向兒童進行焦點解決團體,結果顯示研究參與者的自我概念,在立即效果與追蹤 效果均達顯著差異。吳卿華 (2006 )針對國小高年級生活適應困難學生進行阿德勒團體輔導,研 究顯示在團體輔導後,學生之自我概念有立即輔導效果。 在個別治療對兒童自我概念的研究,洪家慧 (2009 )針對日睹家暴之兒童進行個案研究,以 折衷取向遊戲治療進行,研究發現除「家庭自我概念」分數持平外,其餘均成正向改變。黃芳瑛

(2006

)探討具攻擊行為之國小三年級兒童的自我概念,進行十次個別遊戲治療,結果顯示遊戲 治療對在「整體自我概念」、「學校自我」、「外貌自我」、「身體自我」及r ,情緒自我」等自我概念, 具立即性和持續性的輔導效果。再者,謝耀任與徐西森(2004 )以完形取向個別遊戲治療進行探 究,研究發現兒童的自我感提升、對自我的感覺轉為較為正I甸、在班上較敢發言、與同儕和老師 關係較佳等。 綜合上述,國內過去探究兒童自我概念多以團體治療為主,研究結果呈現不一致,研究採個 別遊戲治療,發現其對兒童自我概念有提升效果,可以改菁目睹家暴及具攻擊行為兒童的自我概 念。然而,針對較內向退縮兒童之自我概念,以個別遊戲治療介入方式進行的研究並不多,因此 本研究希望在此領域有進一步的探究。 三、見畫中心遊圖自治療

Landreth

(2012) 表示遊戲治療是遊戲治療者與兒童(或任何年齡者)之間的互動關係'遊戲 治療者必須受過良好的訓練,並瞭解如何選擇遊戲器材及如何發展安全而溫暖的關係,協助兒童 運用最自然的溝通方式:遊戲,來完全表達向己及揭露自己的感情、想法、經驗、及行為,進而 朝向門我實現、成長、與發展。兒童中心遊戲治療的核心信念,是兒童有與生俱來的能力去解決

他們所將驗到的問題、增強其自我控制、增加其能力與自倍(

VanFleet

,

S Y'叫lak,

&

Snisc紋, 201 I)。

Axline ( 1969

)認為兒童中心遊戲治療提供了兒童相當有利的環境去成長,在歷程中兒童被提供機

會去玩山其積壓已久的緊張、挫折、不安全感、攻擊、害怕、困惑、或混亂的情緒,藉出情緒電 j曳,兒童將壓抑的情緒帶到表層,面對並學習去控制它。

Bratton 、 Ray 、Rhine 與 Jones (2005) 彙轄 1953 否有 2000 年共的篇遊戲治療研究並進行後設 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有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兒童經過遊戲治療後,其功能較佳,比末治療者相差了 0.8 個標準差,研究也發現人本取向比非人本取向的遊戲治療成效較佳。此外,王純琪、張高賓、 連廷嘉與王文秀 (2006 )彙整台灣近 30 年共的篇遊戲治療研究,並進行後設分析,研究結果呈 現遊戲治療對於兒童的特定問題,其有立即性及長期的治療效能。兒童中心遊戲治療,在國內、

外已經廣泛運用於不同主訴問題的兒童,如多元文化兒童(

Garza

&

Bratton

,

2005

)、目睹婚暴兒童

(洪家慧, 2009) 、受虐兒童( Sco鈍,

Burlingame

,

Starling

,

Porter

,

& Lilly

,

2003

)、選擇性械默症(黃 世欽 '2005 )、攻擊行為(

Schumann

,

20 I0

)、過動(

Ray

,

Schotelko巾,

& Tsai

,

2007

)、破壞行為( Cochr阻,

Cochran

,

Fuss

,

& Nordling

,

2010) 等。上述研究結果顯示兒童中心遊戲治療可以有效協助兒童學會 表達自己、學習辨識自己的情緒立在表達出來、提升其生活適應力、對自己也較多的iI三向感受、降 低攻擊行為、減少過動現象等。 國內近十年遊戲治療相關的碩、博士論文研究,多以歷程分析為主 (Tsai ,

2013

)。柳慶茂 (2004

)

對分離焦慮、兒童進行十二次的兒童中心遊戲治療後,研究發現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改善、非口 語部分也較輕鬆自在,其主動|生提升、情緒與行為表現較佳、分離焦慮、也改菁。 Brandt

( 1999

)以 實驗設計方式,對兒童進行七平.十次遊戲治療後,結果顯示兒童的行為與情緒困擾程度降低,其

社會退縮、焦慮、沮喪等困擾程度也減少。 Wetting 、 Coleman 與 Geider

(2011

)針對 22 位有語言

障礙、害羞、社交焦慮的兒童進行遊戲治療,研究發現遊戲治療明顯改菁兒童的自信、表達、與 溝通能力,也降低兒童的社會退縮行為。

國內針對遊戲治療運用在社會退縮兒童之研究較少,回世崇 (2003 )針對一位國小四年級的 社會畏縮兒童,進行 12 次的兒童中心遊戲治療,歷程分析發現兒童與治療者的互動由被動轉變為

(5)

遊戲治療、退縮行為、白我概念

169

主動、情緒抒發由壓抑隱藏轉變為自然流露、問題解決由逃避轉變為勇於面對、語言表達較為豐 富、有自信等。此外,黃仙月 (2008 )針對一位國小五年級社會畏縮之聽陣兒童進行兒童中心遊 戲治療,每週進行兩次、共計十六次。研究顯示退縮兒童的主動性增加、較能專注在遊戲中,對 社會畏縮行為也有立即改菁、延右性的介入效果。 綜合上述研究,顯現兒童中心遊戲治療對退縮兒童的書羞、缺乏 PH言、主動,性、表達上均有 所改苦,然而國外有針對大樣本進行研究與分析,國內在此部分則較為缺乏。本研究希冀透過準 實驗設計,將兒童中心遊戲治療運用在退縮兒童身上,並藉由量表前、後測分數,檢驗其治療效 果,世加入「直接觀察表」觀察退縮兒童之實際課掌行為表現,期能獲得更學富、全面的訊息。

方法

一、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立意取樣招募研究參與者,以兒童中心遊戲治療探討其對退縮兒童在退縮行為與自 我概念之影響。研究參與者被隨機分派至實驗組或控制組,在遊戲治療進行前、後,分別施測「兒 童行為檢核表」、「教師報告表」及「國小學童自我概念量表」。此外,研究者在個別遊戲治療介入 前、介入期間、結束後,每週二次到實驗組與控制組成員教室,觀察記錄研究參與者在課堂上的 行為表現。

二、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宇要-以呈現社會退縮行為的國小四年級學生為篩選對象,研究者依兒童退縮行為特質 設計教師推薦單,提供導師進行初步推間之依據,共推薦 12 名學生。此 12 名學生之導師隨後填 寫「教師報告表 J ' I 教師報告表」中「退縮/憂鬱」分量尺 t 分數達邊緣臨床顯著 (t

>

=

65) 的 學生,符合本研究之研究對象條件, Jt計篩選山八名兒童。此八名研究參與者由本研究之遊戲治 療師隨機分派平.實驗組或控制組(每組各四名)。唯實驗組其中一名研究參與者,在研究進行第五 週因個人因素退出研究,因此最後實驗組之統計分析不列計該成員的分數。 本研究參與者總計七名:實驗組弋名、控制組四名 O 實驗組兒童接受每週一次、每次四十分 鐘,共計十週之對一兒童中心遊戲治療;控制組兒童在研究階段則不接受任何諮商介入。在研 究結束後,依照研究倫理,對控制組兒童進行每週一次、每次四十分鐘,共計十週之個別兒童中 心遊戲治療。研究參與者之基本資料、組別分配、「教師報告表 J (!l Ui測)之「退縮/憂鬱」分量表 I 分數,如表 l 所朮。 表 l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 成員代號

E1

E2

E3

C1

C2

C3

C4

組別 賈驗組 實驗組 實驗組 控制組 控制組 控制組 控制組 性別 男 另

男 女 男 教師報告表退縮/憂鬱分

73

66

78

66

78

73

73

量表 I 分數(前測)

(6)

三、研究者 本研究之第一作者為觀察者及資料分析者,其心理輔導碩士學位,曾修習遊戲治療、兒童心 理與輔導、進階遊戲治療專題研究、團體遊戲治療專題研究之課程,具遊戲治療理論基礎與訓練、 實務經驗。觀察者在遊戲治療開始前三週、進行遊戲治療的十週(僅實驗組兒童)、及遊戲治療結 束後三週'針對七位參與兒童的課堂行為表現進行觀察評量,並記錄於直接觀察表。此外,觀察 者本身並不知道研究參與者分屬實驗組或控制組,此雙盲的設計,乃為了減少研究結果受研究者 期望效應之影響。本研究資料協同分析者為通訊作者,具博士學位,專長於遊戲治療、親職遊戲 治療、諮商教育等,其美國遊戲治療師證卿、、台灣諮商心理師執照、台灣心理,諮商督導證書。 本研究之遊戲治療師具心開輔導碩士學位,具遊戲治療理論基礎與訓練、實務經驗 o 在遊戲 治療進行期間,遊戲治療師接受每週一次、共計十次的個別督導 o 督導專長包含兒童中心jll£戲治 療、沙、遊治療、兒童遊戲治療團體、親于遊戲治療訓練團體、人際溝通團體、自我探索團體等 o 四、研究工具

(一〉六血至十八歲兒童行為被核衰(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

CBCL)

兒童行為檢核表由Achenbach 與 Rescorla

(2001

)編製,中文版由陳怡群、黃惠玲與趙家珠(

2009

)翻譯並建立常模,藉以提供家長評估 6-18 歲的兒童及青少年的能力、行為、情緒等 o CBCL/6-18 症候群量表共有八個分量尺,包含:焦慮/憂鬱、退縮/憂鬱、身體抱怨、社交問題、思 考問題、注意力問題、違規行為、與攻擊行為 o 計分方式按照行為出現的頻率,採三點計分 -0 分:不符合; 1 分:有時或有一點符合 ;2 分:相當或多半符合。各分量尺分數可轉換為 t 分數, 並千i兩個集合症狀量尺: (I)內化量尺:由焦慮、/憂鬱、退縮/憂鬱、與身體抱怨組成 ;(2) 外化量 尺:由違規行為與攻擊行為組成 o 各分量尺的 t 分數越高,表示其問題行為嚴重度越高,臨床切截 分數為 t

=

70

'若 t

=

65-70

-屬於邊緣臨床範圈。 CBCL/6-18 的內部一致性是以單因子變異分析計算組內相關係數(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ICC) 而得,評分者信度: 20 個能力項口為 .93 、 118 個特定問題項 H 為 .96 ;各個分 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介於 .78-

.97

;各個分量表之再測信度的平均值為 .90 。此外,研究結果也顯示

CBCL/6-18 具良好的建構效度、內容效廈、及效標關連效度 (Achenbach

&

Rescola

,

2001

)。

CBC L/6-18 已建立跨文化常模,美國與台灣常模均屬於第二組常模,本研究結果以第二組常模為 計分解釋標準。

(二〉六到十八旗見童﹒教師報告衰 (Teacher

Report Form

,

TRF)

教師報告表亦由Achenbach 與 Rescorla

(200 I

)編製'中文版亦由陳怡群、黃惠玲與趟家璟(

2009

)建立,協助教師評估 6-18 歲之兒童及青少年的能力、行為與情緒。 TRF 的計分方式、症候 群量表(八個量尺)均與 CBCL 相同。 TRF 內部一致性介於 .72- .肘,再測信度達.冊,具有良好 的建構效度、內容效度、及效標關連效度。如同 CBCL- 教師報告表結果的解釋以第二組常模為標 準 o (三)國小見童自我概念量衰 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出具裕益與侯雅齡 (2000 )編製完成,適用於國小四到六年級的學章, 于要用來瞭解了解國小中、自-年級兒童向我概念的發展狀況。此量表共;有61 題,包含五個分量表: 1.家庭自我概念; 2. 學校自我概念; 3. 外貌自我概念; 4. 身體自我概念; 5. 情緒自我概念。 本量表的計分方式採 Likert 瓦點計分,每個題曰有五個答案,成員根據題日敘述的情形,和 個人的實際狀況填答 -5 分:完全符合 ;4 分:大部分符合 ;3 分:有些符合 ;2 分:大部分不符 合; 1 分:完全不符合。本量表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係數 Cronbachα 均介於 .83-

.89

'各分量 表的重測信度介於 .76- .叭,顯示穗定性佳。此外在效度部分,所有題門與總分的相關皆達.4 5

(7)

遊戲~f1療、退縮行為、自我概念

171

以上,各分量表的效標效度皆人

牛本、J!泣詮表也以 f作干齡、性別、父舟婚前科狀況差異叮=項 l 于建構效 !EC

(四)直接觀察衰(Di rect

Observation Form

,

DOF)

直接觀察表 C

McConaughy

& Achenbach

,

2009

)與 CBCL 、 TRF 均屬於阿肯巴克實證衡鑑系統

的評佔量表,藉以觀察 6 哥哥 11 歲兒童在教室、課間休息、或團體裡的行為 o OOF 包含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基本資料;第二部分為兒童在自然情境裡的行為,有:十分鐘觀察期,觀察兒童在每一 分鍾的最後 JL秒時的行為,評估放行為是否符合當下任務;第王部分為89 個項目的觀察.:tJ:卡分 鐘觀察結束後,由觀察者紀錄兒童不E此十分鐘內之整體行為表現,性加以填答: 0= 沒有發牛~

:

I =

非常少發牛。或較模糊發生: 2= 確定;有發牛且強度為輕度至中度,或行為曆時時間少於 3 分鐘;

3 =

確定有發生且強度為重度,或行為歷時時間多於 3 分鐘。 直接觀察表記分結果使用 ASEBAAOM 計分軟體進行分析,藉以計算行為觀察的平均分數 O 教室觀察症狀包含五個次量尺:遲緩的認知|節奏、不成熟/退縮、注意力問題、干擾性、及對抗性。 OSM 導向症狀包含注意力不足、及過動-衝動--".{間次量尺。直接觀察量表各項次量表的施測者問信 度介於 .70-.97 :再測信度具中等效度的量民包含干擾性、整體問題(教室)、 OSM 導向量尺之注

意力不足/過動量尺、及過動.衝動次量尺 C

McConaughy

&

Achenbach

,

2009

)。

此外,本研究觀察者在正式以「直接觀察表」進行見童行為觀察的,先至~t古巴某國小四年級 班級,錄製 40 分鐘之一般課堂情形。觀察者與協同分析者在討論欲觀察的兒童行為及方式後,開 始進行十分鍾的影片觀察,並將觀察結果紀錄於直接觀察表。觀察者與協同分析者的第一次評分 者信度係數為 0.83 '隨後兩人討論不一致之虛、w進行修正確認,再進行第二次十分鐘之影片觀察, 第二次之評分者信度係數為 0.93 。根據 Landis 與 Koch C

1977)

,本研究之行為觀察的評分者信度 為強 C O~

.20

=輕: .21~ .40 =尚可: .4 1-.60= 中度: .61~

.80

=高度:及 81~

1.

0

=強)。於 正式研究階段,由觀察者一人完成全部研究參與者的課常行為觀察。 五、研究塌地 本研究遊戲治療場地為研究參與者就讀學校的團體教室或社團教室,研究場地依照 Landreth

C

2012) 之建議設置,遊戲室的物件包含:真實午1古玩具;行動,性、發洩攻擊性玩其:創造性表 連及情緒發洩性玩具守=九六類。藉由選擇適當的玩具,期能提供兒童正向關係的建立、情感表達、 分享真實生活體驗、促進 HI比概念的發展、及提供促進1'1我控制發展的機會。

六、資料分析

本研究問題利山無舟數分析法,以 SPSS 軟體進行研究參與者在「兒童行為檢核表」與「教師 報告表」之「退縮/憂鬱」分量表,及「國小學童自主k:概念量表」的統計分析。此外,使山視覺分 析法探討直接觀察表結果在基準期、介入期、及迫蹤期的行為變化。視覺分析包含階段內分析及 階段間分析,的者包含:階段長度、趨勢走向、趨勢穩定皮、水準範圓、水準變化、及水準穩定 性;後有包含:趨向路標與效果變化、趨勢穩定變化、水準絕對變化、重疊百分比 CUll 二治 '2006 )。

(8)

結果

一、研究問題一:兒童中心遊戲治療對社會退縮兒童之退縮行為改善成致為何? 本問題將以實驗組及控制組兒童在「教師報告表」及「兒童行為檢核表」中「退縮/憂鬱」分 量尺 t 分數的前、後測得分進行分析。 (一) r 教師報告衰」中「退縮/憂.J 分量尺,分輔甜、復瀏得分為何? 實驗組及控制組兒童「教師報告表」的「退縮/憂鬱」分量尺前、後mu t 分數的平均數與標準 差摘要表,如表 2 所示。實驗組各成員前、後酒U t 分數分別為:

El :

73 至 66; E2: “至 60;

E3 :

77 平:

66

'以 E3 降幅最大。控制組各成員前、後測 t 分數分別為:

Cl :

73 至 69;

C2

:“至 64

;

C3 :

78 至 74;

C4 :

73 至 74 '除 C4 分數略有上升,其他成員的分數均些微下降,但改善幅度不 明顯。

表 2

r 教師報告表」中「退縮/憂鬱」分量尺 t 分數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實驗扣 押制組 量尺名稱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退縮/憂鬱

72.0

(四=

5.568)

64.0

(SD

=

3

.4

64)

72.5

(SD

=

4.933)

70.25

(SD

=

4.787)

根據無母數統計之壘,惠尼U 檢定(

Mann-

Wh

itney

U

test)

,研究結果顯示「教師報告表」的

「退縮/憂鬱」分量表呈現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U

=

0 '

z

=

-2.141 '

P

=

.032)

,亦即實驗組成員的後

測分數明顯低於前測、退縮行為有明顯降低;控制組則無明顯降低。

(二) r 見童行為轍按衰」中「退縮/憂

.J 分量衰,分數前後翻得分為何?

實驗組及控制組兒童「兒童行為檢核表」的「退縮/憂鬱」分量尺的、後mu t 分數的平均數與 標準差摘要表,呈現於表3 。實驗組各成員前、後mu t 分數分別為:

El :

58 至 54; E2: “至 62

;

曰:“至 62 。控制組各成員jlU、後測 t 分數分別為:

Cl :

58 至 58;

C2 :

68 至 66;

C3 :

60 至 60

;

C4 :

60 予: 60' 除成員 C2 外 , t 分數均無顯著改變 O

表 3

r 兒童行為槍核表」之「退縮/憂鬱」分量尺 t 分數的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實驗細 梓制相 量尺名稱 前測 後測 的測 後測 退縮/憂鬱

63

.3

3 (SD=4.619)

59

.3

3

(SD=4.619)

6

1.

5

(SD=4

.4

35)

6

1.

0

(SD=3

.4

64)

依據無母數統計之曼﹒惠尼 U 檢定(

Mann-

Wh

itney

U

test)

,結果,顯示「兒童行為檢核表」的

「退縮/憂鬱」分量表呈現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U

=

0 ' z

=

-2.291 '

P

=

.022)

,亦即實驗組成員的後

測分數顯著低於11日測、退縮行為有明顯下降;控制組成員則無明顯改變。

二、研究問題二:兒童中心遊戲治療對於社會退縮兒童自我概念改善之成放為何? 本研究問題以實驗組及控制組兒童在「國小學童向我概念量表」的的、後測得分進行分析。 各項向我概念及全量表的前,、後潰。t 分數統計摘要,如表4 所示。

(9)

遊戲、治療、退縮行為、自我概念

173

表 4 r 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前、後測 t 分數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實胎細 體制組 重尺名稱 家庭自我概念 事校自我概念 外貌自我概念、 身體自我概念 晴緒自我概念 全量表 人際自我概念、 團體自我概念 前測

45.67

(SD

= 6.66)

43.00

(SD

=

15.87)

52.00

(SD

=

10.82)

43.67 (SD= 12.10)

45.00

(SD

=

5.00)

43.67

(SD

=

12.58)

42.80 (SD= 12.90)

46.83

(SD

=

1

1.

44)

後測

42.00 (SD= 14.73)

49.00 (SD=

12.21)

57.33 (SD= 13.32)

47.67 (SD= 12.22)

45.33

(SD

=

2.52)

46.00

(SD

=

14.00)

44

.4

7 (SD= 15.90)

52.23

(SD

=

14.67)

前測

54.50

(SD

=

5.80)

62.00

(SD

=

1

1.7

4)

64.75 (SD=

5.25)

53.75 (SD=

5

.4

4)

56.25

(SD

=

2.06)

60.75 (SD=

5.56)

58.50

(SD

=

8.50)

57.33

(SD

=

8.6

7)

後測

52.50

(SD

=

6.03 )

58.75 (SD=7.63)

63.25

(SD

=

5.38)

57.25

(SD

=

2.22)

62.00

(SD

=

4.76)

62.50

(SD

=

2.52 )

56.05

(SD

=

4.15 )

63.03 (SD

=

2.73)

根據無母數統計之壘-惠出U 檢定(

Mann- Whitney

U

test)

,研究結果顯示「國小兒童自我概

念量表」的七個分量表及全量表,均未呈現統計上的顯著差異,結果分別為:家庭向我概念(U=

5'

Z=

-.354'

P

= .724); 學校自我概念 (U=4'Z=

-.720

'P=

.471); 外貌向我概念(U=4'z=-.707

'

P

= .4 80); 身體自我概念 (

U

=

5.5

'z

=

-.182

'P

= .856); 情緒向我概念 (

U

=

2 '

z

= -

1

.4

27 '

P

=

.0154 ) ;

人際自我概念 (U=4'

z=-.707'

p= .480): 個體自我概念 (U=5'

z=-.354'

p=.724); 全量表

(U=5 'z=-.354

'p=.724) 。亦即實驗組成員其向我概念並未有明顯提高:控制組成員的自我概 念在前、後測亦無統計上差異。 賀!撿組各成員的全量表前、後測分!數分別為:

E1 :

32 至 30

; E2 :

57 至 56 ;曰: 42 至 52 '除 白的總分有明顯提升外,其餘成員均呈現微幅下降。控制組各成員分數分別為

CI :

57 至 60

;

C2

:“至 62

; C3 :

65 毫 62

; C4 :

553頁 66 '除 C1 與 C4 分數有提升外, C2 與 C3 分數均下降。 三、研究問題三:退縮兒童在接受兒童中心遊戲治療前後之歷程變化為何? 本研究問題所欲觀察的兒童退縮行為,主要以直接觀察表 (OOF) 中「不成熟/退縮」分量表 /分數進行資料分析。七位研究參與者之結果,逐一探討如下。 (一)成員 EI 觀覺分析結果 向守

ψ

\一 5050050

77665544

~---r;;~ ~三豆5三三一三 -JLL- 三三千一立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I 司司__ I ~

<>

可肝、之,

'

~<>' 一一一一~--- 一 。一←一一-,一

二斗三竺

一一 小11'兮兮兮 φφφ 小村 有\φφ 圖 l 成員 EI r 不成熟/退縮」分量表 t 分數曲線圖 在基準期,成員凹的 f 分數分別為 72 、 73 、 73 '平均值為72. 7 '退縮行為呈現穩定趨勢,水 準範圍為 72-73 '水準變化為-I 。在介入期,除第七、九週上升,其餘呈現穩定或下降,趨向穩定 性達 90% '幣體早現穩定狀態,水準範圍為 50-71 '平均值為 64.3 '水準變化為 13' 表朮成員 EI 退縮行為柯:避戲治療介入後,持續下降。在追蹤期, I 分數分別為 58 、 50 、 63 '平均俏的 57 '維 持效果良好, I鞋趨向穩定度的 67% '旱現H也不穩定狀態。根據階段間視覺分析,成員 E1 從基準期

(10)

到介入期的水準變化為-2 '趨向方向由上于|到下降,重控百分比為 0% '顯示介入處理效果明顯; 從介入期到追蹤期的趨向由下降到上升,重疊百分比達 100% '表示遊戲治療的效果在追蹤期能繼 續保持(如園一)。 (二)成員 E2 觀覺分析結果

δ竺曳

o

-~

O 主:>-0 O 呵,、 ζ~ 吵吵佇 φφφφφ~φ <f> 伊拉 φφφ 圖 2 成員 E2 r 不成熟/退縮」分量表 f 分數曲線圖 在基準期成員凹的 f 分數分別為 67 、 71 、 72' 平均值為 68.7 '退縮行為呈現穩定趨勢,水準 範圍爵的-72 '水準變化為-9 。在介入期 , f 分數均呈現穩定或下降的情形,趨向穩定性 100% '整 體呈現穩定狀況。水準範園為 58-71 '平均值為 67.1 '水準變化為 8' 表示成員 E2 退縮行為在遊 戲治療介入後,持續下 I~年。在追蹤則 , t 分數分別為 67 、 58 、 63 '平均值 62.7 '趨向穩定度達 100%

'

呈現穩定狀態。根據階段問視覺分析,從基準期到介入期的水準變化為 J '趨向出上升到下降,重 疊百分比為 90% '顯示介入處理的效果不明顯;從介入期到追蹤期的趨向由下降到下降,重控百 分比達 100% '表示遊戲治療的效果在迫蹤WJ能繼續保持(如圓二所示)。 (三)成員 E3 親覺分析結果

80

75

70

65

60

55

50

4

40

{(1'φφ

f

的 ?丈夫之

I ---...:...

0 。

一一

"-• I 0

于巴芽、a \』。

帽、-。-

0

0

,

φφφφφ4戶 φφ 小村小 φφ 圖 3 成員 E3 r 不成熟/退縮」分量表 I 分數曲線圖 成員 E3 和基準lot1J的 f 分數分別為 67 、 72 、 71 '平均值為 70 '退縮行為呈現穩定趨勢,水準 純國 67-72 '水準變化-4 。在介入期 , f 分數呈現下降的狀況,趨向穩定性 80% '呈現穩定狀態。 介入期水準純國為 50-71 '平均值為 60.4 '水準變化的 13 '顯示成員 E3 退縮行為在遊戲治療的介 入下,持續下降。在追蹤期 , f 分數分別為 63 、 50 、兒,平均值為 57 '趨向穩定度為 67% '呈現 不帶定的狀態。如圖三所示,成員 E3 從基準期到介入J:tIJ的水準變化為 8' 趨向方向由上升到下降, 重控百分比為 40% '表示遊戲治療介入的效果明顯;從介入期到追蹤期的趨向方向由下降到下降, 重fb百分比達 100% '表示遊戲治療的效果在迫蹤其I]能繼續保持。

(11)

遊戲治療、退縮行為、自我概念

175

(四)成員 Cl 觀覺分析結果 80 70 65

60

55 50 45 40

0'

0/兮兮 φ 妒。‘ φ <P<f'<ibQ.司«,0 «\~φ 圖 4 成員 Cl r 不成熟/退縮」份量表f 分數曲線圖 一

...

~<ll:白〈

L一 A A

..~O~

1

<>

P睡』目。

'

。 圖一J

,

~

'

'

'

成員 CI 在基準期的 I 分數分別為 72 、 71 、 72' 平均值為 7 1.7 '退縮行的早現穩定趨勢,水準 範因為 71-72 '水準變化為 0 。在介入期 , t 分數些許下降,趨向穩定性 100% '呈現穩定狀態,水 準範圍爵的-72 '平均值 70.1 '水準變化為 2' 顯示成員 CI 退縮行為在介入期並無明顯改變。在 追蹤期 , t 分數分別為 71 、 73 、 67 '平均值為 70.3 '趨向穩定度達 100% '呈現穩定狀態。階段問 視覺分析顯示成員 CI 從基準期到介入期的水準變化為 0' 趨向由等於到上升,重控百分比為 60%' 表示介入期與基準期並無明顯差異;從介入期到追蹤期的趨向出下降到下降,童聲百分比達 67%

'

表爪介入期與迫蹤期的退縮行為呈現相同的情形(如圍四所/卡)。 (五)成員 C2 觀覺分析結果

I

80

75

70

I-

Q, 65

60

55 50 45 40

穿一一

<>。

<>-<>

@圓圓@﹒

。!

~I

r A - 8

‘。

-一卜 吵吵吵 Q\φ <[I φ <p φφq司 Qφφφφ 圖 5 成員 C2 r 不成熟/退縮」分量表t .分數曲線圖 成員 C2 在基準期的 f 分數分別為 71 、 67 、 70 '平均值為 69.3 '退縮行為呈現些許下降的趨勢, 水準範圍為 67-71 '水準變化為 l 。在介入期 , t 分數呈現稍微下降趨向穩定性為80% '旱現穩定 狀態。在介入期,水準範圍為58-71 '平均怕自 67.1 '水準變化為 0' 表示成員 C2 的退縮行為在 介入期並沒有明顯的改變。在迫蹤期, t 分數分別為 67 、 71 、 67 '平均值為 68.3 '趨向穩定度達

100%

'呈現穩定的狀態。由國 II.可側,成員 C2 從基準期到介入期的水準變化為 -I '趨向方向出下 降到下降,重疊百分比為 80% '表示介入則與基準期的退縮行為接近,從介入期到追蹤期的趨自 7 向由下降到等於'童聲百分比達 100% '騙II"介入期與迫蹤期的退縮行為相似。

(12)

(六)成員的觀覺分析結果

80

.

75

4、'

4、 4、 /'、 4、 /'、

'

/'、

~-三一。

70

o

65

I 、。包旬,

.

達r一

60

55

一 ~ .

-50

45

-一

40

。 φ 0/

Q\φφ <t' φ <p φφ <f>

<J.

"O 小 φφ 圖 6 成員 C3 r 不成熟/退縮」分量表 t 分數曲線圖 I~ 自

、,

官 ,三〉、一一~<>-

。 宙

6 1

~

0=

.114 -....,

吃戶_0_

1 I

'

在基準期,成員 C3 的 I 分數分別為 70 、 67 、 71 '平均值為 69.3 '退縮行為稍微上升,水准範 圍為 67-71 '水準變化為﹒ l 。在介入期, 1 分數呈現些許增加,趨向穩定性為 100% '整體呈現穩定 的狀態。在介入期,水準範圓爵的 -72 '平均值為 69.9 '水準變化為 0' 亦即退縮行為沒有明顯的 改變。在追蹤期, 1 分數分別為 71 、 63 、 70 '平均值為品,趨向穩定度達 100% '呈現穩定的狀態。 根據國六,成員。從基準期到介入期的水準變化為 0' 趨向方向由上升到上升,重疊百分比為

70%

'表示介入期與基準期的退縮行為並無明顯差異;從介入期到追蹤期的趨向方向由上于|到下 降,重疊百分比 100% '顯示介入期與追蹤期的退縮行為相似。 (七)成員 C4 視覺分析結果

80

75

70

65

60

55

50

40

吵吵<SJ <i\φφ~ 4? φφ 1b<i司抖 φφφ 圖 7 成員 C4 r 不成熟/退縮」份量表t 分數曲線固 成員 C4 在基準期的 f 分數分別為 71 、 71 、 67 '平均值為 69.7 '退縮行為呈現下降趨勢,水準 範因為 67-71 '水準變化為4 。在介入期, 1 分數上升,趨向穩定性達100% '整體旱現穩定狀況。 在介入期,水準範圍爵的-71 '平均值為 68.1 '水準變化為-8 '表示成員 C4 退縮行為非降反增。 在迫蹤期, 1 分數分別為 71 、 70 、肘,平均值為69.3 '趨向穩定度達 100% '呈現穩定。階段間的 視覺分析顯示從基準期到介入期的水準變化為4' 趨向由下降到上升,重型百分比達80% '表示介 入期與基準期的退縮行為並無明顯差異;從介入期到追蹤期的趨向由上升到下降,重疊百分比達

100%

'顯示介入期與追蹤期的退縮行為相似(如國七所示)。 根據上述視覺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質驗組研究參與者的退縮行為均呈現下降的趨向,且穩定 性高,且在追蹤效果上呈現良好的結果, {草穩定性較弱。反觀控制組研究參與者的退縮行為在三 惘階段的變化差異不大,曲線圖趨於平緩斗穩定,顯示退縮行為未呈現明顯的差異或改變。因此, 不E惘別兒童中心遊戲治療介入後,與控制組相比,立驗組研究參與者的退縮行為呈現減少的情形,

介入效果佳。

(13)

一、綜合討論 遊戲if;療、退縮行為、自我概念 討論

177

(一)退縮行為 本研究實驗組研究參與者在接受一對一兒童中心遊戲治療後,根據「教師報告表」與「兒童 行為檢核表」之前、後測結果,均顯示兒童的退縮行為有明顯降低,兒童的「直接觀察表」也早 現相同結果。亦即實驗組兒童整體之退縮行為在基準期呈現穩定的趨勢;在介入期呈現穩定或下 降的狀況,介入處理的效果明顯;在迫蹤期介入的維持效果良好。反觀控制組研究參與者的「教 師報告表」及「兒童行為檢核表」結果,末早現兒童的退縮行為有明攝下降。此外,根據階段間 視覺分析結果,兒童的退縮行為在基準期早現穩定的趨勢;在介入期早現些許上升的狀況,但無 明顯改變:在迫蹤期,無明顯改變,早現穩定的狀態,亦即控制組兒童的退縮行為在基準期、介 入期、與迫蹤期收無明顯差異。 兒童中,心L心、遊戲治療的核 d心L心、{信言念是兒童千白J 其能力與內信,在真誠一致、同理接納、無條件積輛關懷的環境,個體的|列在資源將可被挖掘,

進而協助個體往內我買現的方向邁進 (Rogers,

1980; VanFleet

,

Sywul此,

&

Snisc此,

2011

)。在個別

避戲治療歷程中,當兒童感受到被了解、被拉納,此治療性關係將能協助兒童降低其焦慮、及退縮

行為。

綜合上述,兒童中心遊戲治療實施後,根據兒童的導師及家長的評估,均表示兒童的退縮行 為有減少,繁體 b~l{同別分析結果亦顯示貫驗組兒童的退縮行為有明顯改苦,顯 jl \ 兒童中心遊戲治 療的介入能有效故荐社會退縮兒童之退縮行為。卅世崇 (2003 )及黃仙月 (2008 )的研究均發現 遊戲治療對於退縮兒童之退縮行為有-所改荐,斗;研究的研究結果與上述學者的研究結果相符。 (二)自我概念 研究結果顯示賈驗組研究參與者在接受個別兒童中心遊戲治療後,其門我概念投末呈現顯著 改善,其立即效果與迫蹤效果與控制組研究參與者相較,也未旱現明顯的差異。若進行個別分析, 「家庭自我概念 J 1壘成員 E2 1-l提升; r 學校內我概念」成員 E3 有明顯的提升、成員 EI 與 E2 略 為下降; r 外貌白我概念」除成員 El 外,均干 J 所提升; r 身體內我概念」與「情緒向我概念」除成 員 E2 外,均有明顯的提升; r 人際內我概念 J 在成員 E2 、 E3 均有明顯的提升; r 個體自我概念」 在成員 EI 、 E3 千J明融,捉升。此外, r 自我概念全量表」僅成員 E3 有明顯的提升, EI 、 E2 則是呈 現微幅的下降 O 整體結果早現較不一致的狀態。 較少避戲治療研究將 H 政概念量表運用於退縮兒童,較多以歷程分析或訪談探討兒童 H 我概 念的變化 O 然在其他主訴議題的研究,則有類似連叫 Hf主概念量表的研究,如洪家慧 (2009 )針 對川日吾家暴兒童、黃芳瑛 (2006 )針對呈現攻擊行為之兒童,研究結果顯示對兒童的 1~1 我概念有 iE l句改變。此外,趙曉美 (2001 )進行為期刊週的增進“我概念課程教學研究,研究發現賈驗組 研究參與者的整體自我概念得分擷著晶,於控制組 'W. 且現迫蹤效果 O 探討其有效以因可能足以一 學.{f府賈施時間,以較長的時間增進兒童之自我概念,較易對t'!說概念產生積梧的效果 υ 內我概念具整體性、穩定性、動態 'I笠,兒童也透過同儕間的相互同韻,增進向政了解及提升 內我概念,若以團體或是較長時間的介入,可能較易對兒童的什我概念產生積賴的故果。 l准本研 究結果布:提升兒童的自我概念 bW 無立即妓果,其可能!以因為受限於時間因素,僅進行 10 起之{[古| 別遊戲治療,在時間上可能較難以早 f5!明擷的效果。本研究結果,與唐淑環 (2002 )、彭軒1娟 (2005

)

的研究結果相似。

(14)

二、建議 本研究對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的建議,分述如下 o (一)在實輯上的建懿 1.運用「兒童中心遊戲治療」之概念於退縮兒童的輔導上:退縮兒童因較為內向、害羞、或 沈默,家長或師長也較容易忽略其需求。實務上,建議家長及師長能秉持兒童中心遊戲治療之核 心信念,敏銳地覺察、瞭解退縮兒童之需求,給予適時的關注並接納其情緒,避免退縮兒童因長 期受忽略而羞於表達其需求 o 2. 增進學校輔導人力遊戲治療之專業知能:研究顯示遊戲治療在國小兒童的輔導上有相當的 效能,若能加強國小輔導人力在遊戲治療上的專業知能,相信能夠對於退縮兒童有所幫助。 (二)在研究上的建輯 1.研究對象:本研究以七位國小四年級社會退縮兒童為研究參與者,屬小樣,本之探索型研究, 研究結果較難推論至其他對象,未來研究建議擴大年齡層及增加樣本數,並進行性別變項控制, 以期進一步了解性別在退縮行為上是否有所差異,並讓研究結果更為嚴謹與廣泛運用。 2. 研究工具:本研究採用三份評量工具,但量化資料有時難以呈現兒童細微之改變。研究者 根據遊戲治療師的回饋,發現退縮兒童在遊戲治療歷程中有許多改變,建議未來研究設計可增加 治療師的訪談與回饋,藉以取得更豐富之質性資料,進而對結果有更全面的評估與分析。此外, 在自我概念量表施測,建議在施測前與成員建立關係,藉以降低其不安感,進而安心作答,而降 低在答題上的不一致。

參考艾獻

于{主馨 (2009) :遊戲團體與班級輔導對「退縮舟臨絕」見畫之同儕接納影響之研究 o 國立蔓北教

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油,

J. S. (2009).

Counseling effect ofplay therapy group

and the class guidance to

withdrawal-r ,電;ected

children.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Education

,

Taipei

,

Taiwan.]

玉純琪、張高賓、連廷嘉、王文秀 (2006) :畫灣地區避戲治療成效之後設分析初探研究 02006 台

灣遊戲治療學會年會暨遊戲治療多元與創新學術研討會宣讀之論文(新竹)0

[Wang

,

C.仁,

Ja嗯, G 日,

Lian

, T.

J.

,

&

Wang

,

W.

S. (2006).

The meta-analysis ofplay therapy effects in Taiwan.

2006 Annual Association for Taiwan Play Therapy Conference

,

Hsinshu.]

卅世崇 (2003) :見章中心避戲治療歷程研究一以一位具社會畏縮行為見章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 學進修部輔導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o [Ti曲,

S. C. (2003).

Process study of child-centered play

therapy with a withdrawn chil

d.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Hsinchu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

Hsinchu

,

Taiwan.]

!是Y~U華 (2006) :阿德勒取向團體輔導對國小高年級生活適應困難學生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臺南

(15)

遊戲治療、退縮行為、自我概念

179

group guidance on the life maladjusted elementary school senior students.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University

ofTain甜,

Tainan

,

Taiwan.]

吳裕益、(美雅齡 (2000 ):國小見童自我概念量囊。台北:心理出版社。 [Wu,

Y. Y.

,

&

Hou

,

Y

L.

(2000).

Self二concept

inventory for children. Taipei

,

Taiwan: Psychological Publishing.]

杜正治 (2006) :單一受試法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Du,

J. Z. (2006).

Single subject research.

Taip剖,

Taiwan: Psychological Publishing.]

林玉彬 (2000) :認知行為取向團體酪爾對圖小曹差見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臺|訶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o

[Lin

,

W.

P. (2000).

Effects of cognitive-behavior group counseling on

children of shyness in

elementa η schools.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Tainan Teachers

College

,

Tainan

,

Taiwan.]

林佩琪 (2000) :社會接珊II練對國小「退結晶臨絕」見畫之社會技巧、同儕接納與社會自尊影響

之實毆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Lin,

P. C. (2000).

The 吃食cts

ofsocial skills

training with

withdrawal-r,電iected

children on social skills

,

peer acceptance and social esteem.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Dong-Hwa University

,

Hualien

,

Taiwan.]

邱素梅 (2008) :理情行為團體體商對圖小商年級兒童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

大學教育心同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Chiu,

S. M. (2008).

The study ofrational-emotive

-behavior group counseling on the 5th and 6th grade students'

self二concept

and life-adjustment.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Education

,

Pingtung

,

Taiwan.]

柳慶茂 (2004) :分離黨ra兒童遊戲治療之歷程與效果分析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輔導教

學碩士班傾訴侖文 o [Li凹,

C. M. (2004).

The

procωs

and effect

stuφJ

of child-centered

pi句Y ther,中y

for a child with separation anxiety.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Hsinchu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

Hsinchu

,

Taiwan.]

洪家慧 (2009) :目睹家庭團已力兒童避戲袖療之改變歷程研究。因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諮團與輔導 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Hong,

C.

H.

(2009).

The play therapy process research of children who

witness domestic violence.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

Tainan

,

Taiwan.]

叫斐瑜 (2005) :充權賦能社會技巧訓練方案對圖小商年級「退縮一被拒絕」學童人際關係、社會

自尊和自我效能之影響效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譜曲研究所碩士論文。 [Hu,

F.

Y.

(2005).

The 吃ffects

of social skills training empowerment program o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

social se

lf-

esteem and

se~內fficacy

of

elementaη school

children.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

Kaohsiung

,

Taiwan.]

張瓊文 (2002) :現實治療團體輔導對圖小行為困擾兒童輔導致果之研究。國立畫畫|幸j師範學院教師

(16)

counseling on the improve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s

behavior disturbance problems.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Tainan Teachers College

,

Tain血,

Taiwan.]

章翠吟 (2013) :實施小團體輔導對四年級新移民子女自費概念影響之個案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 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Chang,

T. Y. (2013). A study ofthe

ejj的for

the fourth

grade on improving new immigrant children

s

se

lf-

concept in small group guidance.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Education

,

Pingtung Taiwan.]

郭靜晃 (2013) :見章發展輿輔導。台北:揚智出版社。 [Guo,

1.

H. (2013). Child development and

guidance. Taipei

,

Taiwan: Yang-Zhi Publisher.]

陳怡群、黃惠玲、趙家深 (2009) :阿肯巴克實體衡鑑系統計分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Chen,

Y

,

C.

,

Huang

,

H.

L.,

& Jao

,

J. C. (2009). Achenbach system ofempirically based assessment. Taipei

,

Taiwan: Psychological Publishing.]

陳彥良 (2005) :阿德勒學派避戲治療團體方案對國小書畫見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晝南大學教

育學系輔導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Ch凹,

Y .

L.

(2005).

The 電fleet

of Adlerian group play

therapy on the improvement of shy children of elementary school.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University ofTainan

,

Tainan

,

Taiwan.]

陳淑慧 (2009) :衰違住藍衛團體之實施對提昇蜀,學兒童自我概念之效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所碩士論文。 [Chen,

S. H. (2009). The

stu砂 on

the effects of

the group in the

disadvantaged children" through the expressive art program.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Education

,

Pingtung

,

Taiwan.]

陳祖1婷 (2004) :現實治療取向團體輔導對國小高年級書畫見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

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丈。 [Ch凹,

J. T. (2004). The

counseling 吃fleet

of reality

therapy

的 shy

senior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

l.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Pingtung Teachers College

,

Pingtung

,

Taiwan.]

彭智緝 (2005) :無點解決取向團體方案對國小五年級害釐學童之效果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Peng,

Z. J. (2005).

The 吃fleets

of solution

-f

ocused group counseling

program 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of shyness.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Taipei Municipal

Teachers College

,

Taipei

,

Taiwan.]

黃世欽 (2005) :圖小選擇性絨默兒在見畫中心避戲治療之歷程分析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

吉I)輔導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Hua嗯,

S. C. (2005). The process study of child-centered play

therapy on selective mutism childre

n.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Hsinchu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

Hsinchu

,

Taiwan.]

黃仙月 (2008) :一位社會畏縮之聽陣見童避戲治療歷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Hua時,

H. Y.

(2008). The process research ofaiding play therapy

ω a

hearing

(17)

遊戲治療、退縮行為、自我概念

181

impaired child with

social秒 withdrawn

behavio

r.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University

ofTainan

,

Tainan

,

Taiwan.]

黃芳瑛 (2006) :避戲治療對具攻擊行為國小見畫之成效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 職專班碩士論文。 [Hua嗯,

F.

Y. (2006). The effectiveness ofplay therapy with an aggressive chil

d.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Dayeh University

,

Changhua

,

Taiwan.]

黃麗娟 (2007) :焦點解決團體方案對國小憂曹傾向見童輔導效果之研究 O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 輔導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Huang,

L. C.

(2007).

The 句ffects

ofsolution

-f

ocused group counseling

program 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of depression prone.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University

ofTain閉,

Tainan

,

Taiwan.]

趙曉美 (2001

)

:自我概念多層面階層結構之驗種暨增進自我概念課程之實驗效果。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Chao,

H. M. (2001). Studies on the

vel制cation

of

multifacete

d,

hierarchical model of se

lf-

concept and the

何許cts

of

self-conc中t

improvement

coursω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

National Taipei Normal University

,

Taipei

,

Taiwan.]

詹前堡 (2004) :自我教導訓練團體對「退縮-極拒絕」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Chan,

C. T. (2004). The effects of

selj二instruction

training group on

withdrmωI-rejected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

n.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University

ofTain側,

Tainan

,

Taiwan.]

詹淑環 (2002)

:

r 完形取向團體方案」對國小害羞見童輔導效果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丈。[Jan,

S. Y. (2002). A study of effects of

gωtalt

group

program on shy children of elementary schoo

l.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Education

,

Taipei

,

Taiwan.]

劉舒珊 (2004) :阿德勒學派避戲治療團體對「退縮一被拒絕」見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南大

學國民教育所國語文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Liu,

S. S. (2004).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Adlerian group play therapy on the

withdrawal-r,句ected

childre

n.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University ofTainan

,

Tainan

,

Taiwan.]

劉燕芬 (2006)

:

r 退縮-被拒絕」見童在團體遊戲輔導中改變歷程之分析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人資處輔導教學研究所碩土論文。 [Liu,

Y. F. (2006). The process change of the

withdrawal-r,句'ected

children

in the group play counselin

g.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Hsinchu University ofEducation

,

Hsinchu

,

Taiwan.]

蔡雪月 (2002) :完形取向諸商對兩位退縮見童改變過程之探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 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Ts缸,

H. Y. (2002). Research on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the gestalt

。'Pproach

towards counseling two withdrawn childre

n.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Education

,

Taipei

,

Taiwan.]

(18)

謝曜任、徐西森 (2004) :完形取向遊戲治療對兒童害羞行為的改變效果研究o 高雄師範大學路商 輔導學報·

11 '

1-30

0

[Hsieh

, I.

Z.

,

&帥yu,

S. S. (2004). A study ofbehavioral change by using

gestalt approach play therapy on shy elementary child.

Bulletin of Counseling and Guidance: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紗~

11

,

1-30.]

簡明琪 (2∞9) :知覺父母期望、家庭提聚力對見童自我概念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

與家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Jian,

L. C.

(2009).

The impact ofchildren

s

perc中tion

ofparental

expectations and family cohesion on children

告 self-conc中t.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

National

Taipei Normal University

,

Taipei

,

Taiwan.]

Achenbach

,

T. 旺,

& Rescorla

, L.

(200

I).

Manual for the ASEBA school-age forms and

pr,圳的

Burlington

,

VT: University of Vermont

,

Research Center for Children

,

Youth

,

& Families.

Axline

,

V.

M. (1969).

Play therapy. New York

,

NY: Ballantine Books.

Baumrind

,

D. (1971). Current patterns ofparental authorit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Monograph

,

4

,

11-29.

Bracken

,

B.

A.

(1992).

Multidimensional se

lf-

concept scale. Austin

,

TX: Pro-Ed.

Brandt

,

M.

A. (1

999).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icacy ofplay

ther中y

with young childre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

University ofNorth Texas

,

Denton.

Bratton,鼠,

Ray

,

D.

,

Rhine

,

T.

,

& Jones

, L.

(2005).

Th

e

e缸icacy

of play therapy with children: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reatment outcomes.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

36(4)

,

376-390.

Brophy

,

J.

(1

996).

Teaching problem students. New York

,

NY: Guilford.

Carmichael

,

K.

D. (2006).

Play therapy: An introduction. Upper Saddle River

,

NJ: Pearson Education.

Cochr血,

J.

L.,

Cochr油, N. 旺, F凶s,

A.,

&

Nordling

,

W. J.

(2010). Outcomes and stages of child-centered play

therapy for a child with highly disruptive behavior driven by self-concept issues.

Journal of

Humanistic Counseling

,

Education

&

Development

,

49(2)

,

231-246.

Copl曲,

R. J.

,

& Rubin

,

K.

H. (2010). Social withdrawal and shyness in childhood: History

,

theories

,

definitions

,

and assessments. In

K.

H. Rubin & R. J. Coplan (Eds.)

,

The development of shyness

and social withdrawal (pp. 3-22). New York

,

NY: Gilford Press.

Dusek

,

J.

B.

(1996).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Upper Saddle River

,

NJ: Prentice-Hal

l.

Erikson

,

E.

(1

964).

Childhood and society. New York

,

NY:

No此on.

Fox

,

N.

A.,

Henderson

,

H.

A.,

Rubin

,

K.

H.

,

Calkins

,

S. D.

,

& Schmidt

, L. A.

(2001).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of behavioral inhibition and exuberance: Psycho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influences across the first four years of life.

Child Development

,

72( 1)

,

1-21.

(19)

遊戲治療、退縮行為、自我概念

183

Garza

, Y.,

&

Bratton

,

S. (2005). School-based child centered play therapy with Hispanic children:

Outcomes and cultural conside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

14

,

51-80.

Hamach品,

D. (1995). Expectations revisited: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and questions for

self-assessmen

t.

The Journal of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

34

,

65-74.

Harrist

, A. w.,

Zaia

,

A. 巨,

Bates

,

J. E.

,

Dodge

,

K.

A.,

&

Pettit

,

G S.

(1

997). Subtypes of social

withdrawal in early childhood: Sociometric status and social-cognitive differences across four

years. Child Development

,

68

,

278-294.

Hymel

,

K. 鼠,

Rubin

, K.

H.

,

Rowden

, L.,

&

LeMare

, L.

(1

990). Children's peer relationships:

Longitudinal prediction of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 from middle to late childhood.

Child Development

,

61(6)

,

2004-202

1.

Kawash

,

G.

F.

(1

985). Self-esteem in children as

a 仇mction

of perceived parental behavior. Journal of

Psychology

,

3

,

235-242.

Landis

, 1.

R.

,

&

Koch

,

G.

G

(1

977).

Th

e measurement of observer agreement for categorical data.

Biometrics

,

33

(1),

159-174.

Landreth

,

G

L.

(2012). Play therapy: The art ofthe relationship (3rd ed.). New York

,

NY: Routledge.

McConaughy

,

S. 旺,

&

Achenbach

,

T. M. (2009). Manual for the ASEBA direct observation form.

Vermont

,

England: ASEBA.

Piaget

,

J.

(1

962). Play

,

dreams

,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

d.

New York

,

NY: Norton.

Pintrich

,

P. R.

,

&

Schunk

,

D. H.

(1

996).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Theory

,

research

,

and ap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

NJ: Prentice Hal

l.

Purkey

,

W. (1988). An overview ofself-concept theory for counselors. ERIC clearinghouse on counseling

and personal services. Ann Arbor

,

Michigan.

Ray

,

D.

,

Schottelkorb

, A.,

&

Tsai

,

M. H. (2007). Play therapy with children exhibiting symptoms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lay Therapy

,

16 (2)

,

95-111.

Rogers

,

C.

R. (1980). A way of bein

g.

Boston

,

MA: Houghton Mifflin.

Rubin

,

K. H.

,

&

Asendorpf

,

J.

B.

(1

993). Social withdrawal

,

inhibition

,

and shyness in childhood.

Hillsdale

,

NJ: Erlbaum.

Rubin

, K.

H.

,

&

Coplan

,

R. J. (2004). Paying attention to and not neglecting social withdrawal and social

isolation. Merrill-Palmer

Quarter秒"

50

,

506-534.

Rubin

, K.

H.

,

&

Stewart

,

S.

L.

(1

996). Social withdrawa

l.

In E.

1.

Mash

&

R.

A.

Barkley(Eds.)

,

Child

Psychopathology

(pp. 277-307). New York

,

NY: Guilford Press.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f the play incorporates the use of (a) flashbacks to an earlier time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aracters (not the main focus of the play, but perhaps the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gt;

We explicitly saw the dimensional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magnetic cat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scaling argument. However, the precise form of gap depends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Miroslav Fiedler, Praha, Algebraic connectivity of graphs, Czechoslovak Mathematical Journal 23 (98) 1973,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

多年以來,我們發現同學針對交換生或訪問學生的規劃有幾種類 型:(1) 選擇未來行將深造的國家與學校; (2) 選擇一個可以累積壯遊行 旅的大陸;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