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胰島素阻抗與代謝症候群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胰島素阻抗與代謝症候群"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胰島素阻抗與代謝症候群

潘恆嘉1,2 黃國晉1 陳慶餘1 1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 2 台北縣金山鄉衛生所

前言

近幾十年來,隨著飲食與生活型態 的改變,第二型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 發生率隨之增加,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 危險因子有聚集的狀態,因此有X症候群 (Syndrome X)、胰島素阻抗症候群(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等名詞。1988年Reaven 認為胰島素阻抗是這些危險因子主要的 致病機轉,而世界衛生組織(W H O)提出 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胰島素 阻抗為診斷的必要條件。有研究顯示在 調整過種族因素以及肥胖程度後,代謝 症候群的盛行率隨胰島素阻抗的嚴重情 形而有明顯的增加。這幾年來,世界各 國雖然對於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略有 修改,無論診斷標準有無將胰島素阻抗 列為必要條件,胰島素阻抗和代謝症候 群 、 第 二 型 糖 尿 病 與 心 血 管 疾 病 的 發 生,都有很大的相關性。

胰島素阻抗的定義及原因

胰島素阻抗這一個名詞最早出現在 1922年,用來描述糖尿病病患有時突然 需要增加大量的胰島素來控制高血糖的 狀態,目前胰島素阻抗是指臨床上,特 定濃度的胰島素所引起的降血糖反應不 如正常族群的狀態。造成胰島素阻抗的 可能原因很多,包括肥胖及缺乏運動等 飲食生活型態問題、基因變異、胎兒時 期營養問題、藥物、拮抗性調節荷爾蒙 (counter-regulatory hormones)影響等,而胰 島素阻抗最主要的促成因素就是循環中 有過多的游離脂肪酸。當脂肪組織增加 時會釋放出豐富的游離脂肪酸,經由血 液 運 送 到 肝 臟 與 肌 肉 等 組 織 。 在 肝 臟,游離脂肪酸會造成葡萄糖、三酸甘 油 酯 的 製 造 增 加 , 以 及 V L D L 的 分 泌 增 加,進而減少H D L-C、增加s m a l l d e n s e LDL-C;在肌肉組織,過多的游離脂肪酸 會抑制胰島素調節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 與 利 用 的 作 用 , 減 少 了 胰 島 素 的 敏 感 性,也增加了三酸甘油酯的囤積;血液 循環中葡萄糖與游離脂肪酸的增加會刺 激胰臟分泌更多的胰島素而造成血中胰 島素濃度升高(hyperinsulinemia),胰島素 阻抗的情形持續惡化,隨之而來的是β 細胞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以及葡萄糖 耐受異常;hyperinsulinemia也可能會增強 了體內鈉離子的再吸收,間接增加了交 感神經系統的活動與高血壓發生的可能

(2)

性。血液中由脂肪細胞與單核球衍生來 的巨噬細胞等所分泌的interleukin-6 (IL-6) 及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會增 加,形成p r o-i n f l a m m a t o r y的狀態,這些 c y t o k i n e s 可 能 會 加 強 肝 臟 葡 萄 糖 的 製 造、肝臟VLDL製造的增加,增加肌肉組 織胰島素阻抗,另外也會增加f i b r i n o g e n 與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 的製造,促成pro-thrombotic的狀態,胰島 素阻抗也會降低a d i p o n e c t i n的製造與分 泌。因此,胰島素阻抗可以說是代謝症 候群病因機轉的主要核心異常。

盛行率

胰島素阻抗之盛行率會受診斷標準 的不同而異。在芬蘭針對35-70歲族群的 胰島素阻抗研究顯示,以H O M A-I R的方 法來檢測,發現正常人中約有25%有胰島 素阻抗,葡萄糖耐受異常者有59%有胰島 素阻抗,糖尿病患中有88%有胰島素阻 抗。大部分的研究都同意胰島素阻抗的 盛行率在正常族群約為25%,在葡萄糖耐 受異常族群約為60-75%,在第二型糖尿 病患中約為85%。

診斷

診斷胰島素阻抗黃金標準是定量胰 島 素 阻 抗 性 實 驗 室 技 術 ( 如 e u g l y c e m i c hyperinsulinemic clamp technique),在同時 監測血中葡萄糖與胰島素濃度下,先由 注射胰島素直到血中胰島素值穩定,再 持續注射葡萄糖以維持血中葡萄糖值不 變,以時間內所需的葡萄糖總量來計算 胰島素之阻抗程度,此方法複雜、花費 不低,於臨床與流行病學研究上並不實 用,而臨床上另有多種其他方法,但對 其標準正常範圍目前仍有爭議。以盛行 率的角度來看,有的則認為族群裡血中 空腹胰島素濃度值偏高的四分之一為胰 島素阻抗。至於較常被利用來評估胰島 素阻抗的是HOMA-IR(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方法,則是 用空腹胰島素值(µ U/m L)乘以空腹血糖 值(mg/dL),再除以405(mmol/L),而不同 族群的正常標準上限值略有不同,例如 有 學 者 以 H O M A - I R > 2 . 5 為 胰 島 素 阻 抗。其他還有一些公式也可以用來診斷 胰 島 素 阻 抗 , 例 如 : Q U I C K I 、 l o g HOMA、HOMA-β cell function、McAuley I n d e x等。對於兒童及青少年胰島素阻抗 之診斷方法,有學者認為H O M A-I R之方 法較實用,並建議以3.16為診斷胰島素阻 抗的切點。

胰島素阻抗的預防醫學

胰島素阻抗是代謝症候群病因機轉的 主要核心異常,也是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的 危險因子,因此基層醫師必須對胰島素阻 抗的預防與治療要有一定的了解。 (一)初段預防 運動: 一些橫斷研究與回溯性流行病學研 究已經證實缺乏運動和葡萄糖耐受異常

(3)

試驗正在進行中。抗精神病藥物也會引 起血糖異常,特別是使用非典型抗精神 病劑,其機轉並不完全清楚,但與體重 增加、H1、5-H T2A或5-H T2C受體的拮 抗作用、增加血中瘦素(l e p t i n)和產生 胰 島 素 阻 抗 性 有 關 。 一 橫 斷 研 究 指 出,相較於用risperidone來治療精神分裂 症,使用clozapine及olanzapine可能會提高 胰島素阻抗發生的風險。所以在臨床用 藥時應注意到可能的影響,必要時視病 人情況檢測血糖值。 (二) 次段預防 篩檢: 目 前 對 於 健 康 族 群 , 該 用 何 種 方 法、從何時開始篩檢胰島素阻抗並無共 識。對於高危險族群,該用何種方法篩 檢胰島素阻抗、何時開始篩檢、多久篩 檢一次也並無共識。胰島素阻抗及其引 起的高胰島素血症已被認為與葡萄糖耐 受 異 常 及 發 展 成 為 第 二 型 糖 尿 病 有 關;雖然第二型糖尿病發生之前胰島素 阻抗可能已經存在多年,且單用一次血 糖值未必能篩檢診斷出胰島素阻抗,但 從目前多個研究結果對於篩檢第二型糖 尿病的一些建議或許也提供了篩檢胰島 素阻抗時機上的一些方向。 ●美國糖尿病醫學會(2005)建議四十五 歲以上成人要篩檢空腹血糖值,每三 年 一 次 , 對 於 B M I 大 於 等 於 2 5 k g / m 2 且 合 併 有 其 他 危 險 因 子 ( 缺 乏 運 動 習 慣、糖尿病家族史、特定人種、妊娠 (I G T)有強烈地相關性,而缺乏運動本身 就是胰島素阻抗以及第二型糖尿病的獨 立危險因子。就性別來看,研究顯示健 康男性不論年齡大小,運動都能增加胰 島素作用的敏感度。對於可能發生第二 型糖尿病的高危險族群,養成運動習慣 可以改善葡萄糖耐受性以及胰島素的作 用,明顯降低胰島素阻抗發生的風險。 飲食: 雖然高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或低 升糖指數飲食對胰島素作用的影響尚有 爭議,但是食用纖維可以有效增加胰島 素作用、預防胰島素阻抗性以及糖尿病 的發生,因此建議一般日常飲食可以增 加高纖維食物的攝取。另外,也要減少 飽和脂肪酸與反式脂肪酸等易造成動脈 硬化油脂的攝取,與多攝食如橄欖油等 之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戒菸: 相較於不吸菸者,研究顯示抽菸者 比較會發生胰島素阻抗、高胰島素血症 以及血脂異常的情形,戒菸可能降低胰 島素阻抗。 藥物: 一些藥物的使用可能和胰島素阻抗 相 關 , 例 如 乙 型 交 感 神 經 阻 斷 劑 以 及 t h i a z i d e 類 利 尿 劑 等 治 療 高 血 壓 的 藥 物 , 可 能 會 減 低 胰 島 素 作 用 的 敏 感 度 , 而 血 管 張 力 素 轉 換 酶 抑 制 劑 ( A C E i n h i b i t o r s)以及血管張力素受器阻斷劑 (A R B s)則似乎可以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的 發生率,這方面目前有兩大前瞻性臨床

(4)

糖尿病史或嬰兒體重超過4.0k g、曾有 空腹血糖異常或葡萄糖耐受異常、高 血 壓 、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膽 固 醇 ≦ 3 5 m g / d L、三酸甘油酯≧250m g/d L、有心血 管疾病史、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有胰 島素阻抗相關的臨床表現如a c a n t h o s i s nigricans等)的族群則建議提早篩檢並增 加篩檢頻率。 ●對體重過重兒童且合併有兩個以上危 險因子者,美國糖尿病醫學會(2005)建 議十歲以上或青春期於十歲以前開始 者要每兩年篩檢一次空腹血糖值。 ●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症之成人,美國預 防醫學服務工作小組(U S P S T F)建議篩 檢第二型糖尿病(B級建議)。 治療: 對於有胰島素阻抗之肥胖病人,建 議減少飲食熱量攝取和適度減重,可於 短 時 間 內 改 善 胰 島 素 阻 抗 性 和 血 糖 ( A level evidence)。 運動: 胰島素阻抗的人的骨骼肌會有脂質 堆積的情形,累積過多的脂質會改變基 質間的競爭、酶的調節作用、細胞內的 訊號傳遞以及基因的轉譯而直接抑制胰 島素的作用,有氧運動訓練可以改善胰 島素阻抗病人的葡萄糖耐受性,這可能 和運動增進了肌肉的氧化能力、減少肌 肉內脂質的堆積並增加了全身的脂肪氧 化 與 代 謝 速 率 ; 運 動 亦 增 進 G l u c o s e Transporter 4(GLUT4)的功能,使GLUT4 葡萄糖的攝入。運動的效果是獨立於減 重、改善脂質參數、脂肪過多之外,因 此耐力運動訓練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來預 防及治療胰島素阻抗。Houmard等人的研 究認為,不論運動的強度與運動量的多 寡,運動時間越多的其胰島素敏感度改 善就越明顯。 飲食: 對胰島素阻抗的病人而言,每天飲 食 的 總 熱 量 要 適 當 , 飲 食 要 包 含 全 穀 類、水果以及低脂乳製品,脂肪含量要 低,並多食用植物性蛋白質。 減重與藥物治療: 減重可減少血中胰島素值及降低胰 島素阻抗,利用運動與飲食控制等調整 生活型態方式來減重,就算體重減輕不 大,但仍會降低胰島素之阻抗性。有研 究顯示合併藥物orlistat與改變生活型態來 減重的效果比只改變生活型態,在減低 第 二 型 糖 尿 病 的 發 生 率 上 效 果 更 顯 著。Metformin可以降低血糖、改善胰島 素阻抗的情形,其主要機轉是經由減少 肝糖新生、改善全身胰島素作用的敏感 度,Metformin在脂肪組織上亦可增進胰 島素的作用、增進葡萄糖氧化作用並刺 激脂肪新生(lipogenesis),Metformin也會 增進脂肪細胞以及肌肉細胞上G L U T1與 GLUT4的轉位作用(translocation),進而改 善胰島素阻抗。Durbin等人的研究認為早 期使用胰島素增敏劑(t h i a z o l i d i n e d i o n e s: rosiglitazone and pioglitazone)有助於延緩或 預防葡萄糖耐受異常或胰島素阻抗的病

(5)

人進展到糖尿病。 (三) 末段預防 對 於 已 經 發 生 胰 島 素 阻 抗 的 成 人,除了調整生活型態並持續治療胰島 素阻抗外,同時應積極預防高血壓、高 血糖、肥胖、血脂異常與心血管疾病之 發生。對已進展到糖尿病者,將醣化血 色 素 控 制 在 7 % 以 下 ; 糖 尿 病 併 高 血 壓 者,其血壓之治療目標應為130/80mmHg 以下;糖尿病併高血脂者,血脂的治療 目標LDL-C應小於100mg/dL,non-HDL-C 小於130m g/d L,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 的危險。

參考資料

1. Eckel RH, Grundy SM, Zimmet PZ: The metabolic syndrome. Lancet 2005; 365: 1415-28. 2. Keskin M, Kurtoglu S, Kendirci M, et al: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s more reliable than the fasting glucose/insulin ratio and quantitative insulin sensitivity check index for assessing insulin resistance among 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 2005;115: e500-3. 3. Ludwig DS: The glycemic index: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relating to obesity,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AMA 2002;287:

2414-23.

4. J u l i u s S , M a j a h a l m e S , P a l a t i n i P :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Am J Hypertens 2001; 14: 310-6S.

5.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05; 28 Suppl 1:4-36.

6. Franz MJ, Bantle JP, Beebe CA et al: Evidence-based nutrition principl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diabetes and related complications. Diabetes Care. 2002; 25: 148-98.

7. Bruce CR, Hawley JA: Improvements in insulin resistance with aerobic exercise training: a lipocentric approach. Med Sci Sports Exerc. 2004; 36: 1196-201.

8. Torgerson JS, Hauptman J, Boldrin MN, et al: XENical in the prevention of diabetes in obese subjects (XENDOS) study: a randomized study of orlistat as an adjunct to lifestyle chang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in obese patients. Diabetes Care 2004;27: 155-61.

9. Jones KL, Arslanian S, Peterokova VA, et al: Effect of metformin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iabetes Care 2002; 25: 89-94.

10.Orchard TJ, Temprosa M, Goldberg R, et al: The effect of metformin and intensive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the metabolic syndrome: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andomized trial. Ann Intern Med 2005;142: 611-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ccordingly, the present retrospective study analyzed bone loss as an objective clinical parameter for chronic periodontitis as a potential risk factor for the presence of OSCC in

The percentage of positive LSGB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in whom the biopsy was performed by or on the request of either the 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and Internal

Exclusion criteria were: 1) Lack of initial histological diagnosis; 2) follow-up period of less than one year; 3) lesion with clinical appearance or histological findings white,

1st. To make a study of the routes followed by Huien Tsang and Sudhadana in India. To study the geography, geology, climate and connections of those routes in order to assess

A Phase 2/3 Multicenter, Open-label, 3-arm, 2-stage Randomized Study of ASP2215 (Gilteritinib), Combination of ASP2215 Plus Azacitidine and Azacitidine Alone in the Treatment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 One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empirical formulas in the laboratory is combustion analysis, commonly used for compounds containing principally carbon and

Schematic phase diagram of high-Tc superconductors showing hole doping right side and electron doping left side.. The common Feature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