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階經理人超額薪酬與專利權之關聯性-以高科技產業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階經理人超額薪酬與專利權之關聯性-以高科技產業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8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系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梁嘉紋 博士. 高階經理人超額薪酬與專利權之關聯性政 治. 大. 立以高科技產業為例. ‧ 國. 學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O Excess Compensation. Nat. n. al. er. io. sit. y. and Patents: Evidence from 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黃榆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三 年 六 月. I.

(2) 致謝辭 在政大會研所兩年中,由陌生到熟悉,轉眼即將邁向人生另一段旅程, 回首研究所期間的點點滴滴,討論課業及參與活動讓我覺得生活充實愉快, 師長們的教誨亦使我獲益良多,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承蒙許多人的支持 和鼓勵,讓我能更有勇氣與動力完成論文與取得碩士學位。在此,感謝師 長、同學、家人與朋友們的協助及愛護,讓我的研究所生活多采多姿並充 滿美好回憶。 我心中滿懷感激,僅以此謝辭表達我內心的感激與感動,感謝指導教. 政 治 大 樂於學習,得以初探學術研究的驚奇與奧秘,非常感謝恩師一路上給予鼓 立. 授梁嘉紋 博士,耐心指導,不厭其煩地給予指導與討論,使我漸入佳境並. ‧ 國. 學. 勵與提攜;本論文得以完成,同時要感謝口試委員金成隆 博士與黃美珠 博 士給予寶貴的建議與指導,使得論文得以更完臻;感謝連穎科技提供 Patent. ‧. Guider 軟體;感謝同門韻如、晉銓的互相討論與加油打氣;感謝研究所的同. sit. y. Nat. 學婉婷、欣穎、儀衿、幃予、家君及唯真的照顧;感謝所有研究所同學的. al. er. io. 幫忙,讓我覺得碩班是個溫暖的大家庭;感謝好友觀智、瑞璇及怡萱的鼓勵;. v. n. 最後,要感謝我的父母,支持我、鼓勵我,讓我無後顧之憂地朝目標邁進。. Ch. engchi. i n U. 紙短情長,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請容許我將感謝放在心中,謝謝您們。 在此謹將此論文獻給我最敬愛的老師、最親愛的家人以及所有給予我 關懷與協助的好友。. 黃榆芳謹識於 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 中華民國一○三年六月. I.

(3) 摘要 根據過去文獻公司經常以管理階層之薪酬契約來解決代理問題,激勵 經理人做出股東財富極大化之決策。而過去企業衡量經理人績效時,大多 使用財務性指標,然而知識時代來臨,傳統財務性指標已不足衡量獎酬制 度,尤其當公司策略重視創新及品質導向時,若獎酬只與傳統財務績效指 標做連結,可能會導致經理人做出不當的決策,故亦應加入非財務性指標 來決定獎酬。本文主要探討專利權對高階經理人超額薪酬之影響,由於專 利權對於獲利存在遞延效果,本文推論董事會可能依據外部人無法觀察到. 政 治 大 由於專利權對於高科技業更為重要,因此本研究以高科技產業公司為 立. 的當期非財務性績效指標,給予相對應之超額薪酬。. ‧ 國. 學. 樣本,進行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公司專利權申請數、核准數及被引證次數 愈多,高階經理人超額薪酬愈高。.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關鍵字:超額薪酬、專利權、高階經理人. II. i n U. v.

(4) Abstract Traditionally, firms use financial performance measures to reward managers and thus align managerial incentives with the interest of shareholders. However, recent evidence shows that firms are increasing using non-financial performance measures to evaluate CEO performance, especially when firms emphasize on innovation and qual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 between patents information and CEO excess compensation for high-tech firm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CEO excess compensation is. 政 治 大 measures. Overall, th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patent counts and patent citations after controlling for financial performance. 立. evidence suggests that. non-financial performance measures provide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about. ‧ 國. 學. CEO efforts over financial measures and thus compensation committees adjust. ‧. CEO compensation for non-financial performance..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Keywords: Excess compensation, Patent, CEO III. v.

(5) 目錄 壹、 . 緒論....................................................................................... 1 .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二、研究問題 .............................................................................................. 4  三、研究架構 .............................................................................................. 4 . 貳、 . 文獻探討............................................................................... 7 . 一、代理理論 .............................................................................................. 7  二、高階經理人薪酬相關文獻 .................................................................. 8  三、專利權相關文獻 ................................................................................ 15 . 政 治 大 一、研究假說 ............................................................................................ 21  立 二、變數衡量 ............................................................................................ 25 . 參、研究方法 .................................................................................. 21 . ‧. ‧ 國. 學. 三、實證模型 ............................................................................................ 30  四、分析方法 ............................................................................................ 32  五、研究期間與樣本選取 ........................................................................ 32 . 肆、實證結果 .................................................................................. 38 . y. Nat. sit. 一、衡量高階經理人應領薪酬 ................................................................ 38 . er. io. 二、研究假說檢定 .................................................................................... 44  三、額外測試 ............................................................................................ 53 . al. n. v i n C h .......................................................... 伍、研究結論、限制與建議 64  engchi U 一、研究結論 ............................................................................................ 64  二、研究限制 ............................................................................................ 65  三、研究建議 ............................................................................................ 66  四、研究貢獻 ............................................................................................ 66 . 參考文獻 .......................................................................................... 67 . IV.

(6) 圖目錄 圖 1 研究流程 ................................................................................................. 6  圖 3-1 隱性合約觀點之概念 ........................................................................ 23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i n U. v.

(7) 表目錄 表 3-1 變數說明 ............................................................................................ 27  表 3-2 本研究所採用之高科技產業樣本 SIC CODE 對照表 ................... 35  表 3-3 估計應領薪酬模型的樣本篩選過程 ................................................ 36  表 3-4 估計超額薪酬與專利權關連性模型的樣本篩選過程 ..................... 37  表 4-1 計算應領薪酬模型中各變數之敘述統計值 .................................... 39  表 4-2 計算應領薪酬模型中各變數之 Pearson 相關係數 ........................ 41  表 4-3 計算應領薪酬模型之迴歸結果 ......................................................... 43 . 政 治 大 表 4-5 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三各變數之 Pearson 相關係數 ................ 46  立. 表 4-4 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三各變數之敘述統計值 ............................ 44 . ‧ 國. 學. 表 4-6 模型一之迴歸結果 ............................................................................. 48  表 4-7 模型二之迴歸結果 ............................................................................ 50 . ‧. 表 4-8 模型三之迴歸結果 (N=1,829) ......................................................... 52 . sit. y. Nat. 表 4-9 高階經理人現金薪酬與專利申請權之關聯性實證結果 ................ 54 . al. er. io. 表 4-10 高階經理人現金薪酬與專利權核准數之關聯性實證結果 .......... 55 . v. n. 表 4-11 高階經理人現金薪酬與專利權被引用數之關聯性實證結果 ...... 56 . Ch. engchi. i n U. 表 4-12 高階經理人股票薪酬與專利權申請數之關聯性實證結果 .......... 58  表 4-13 高階經理人股票薪酬與專利權核准數之關聯性實證結果 .......... 59  表 4-14 高階經理人股票薪酬與專利權被引用數之關聯性實證結果......60  表 4-15 自變數改以原始數值進行迴歸分析之結果 (模型一) ................. 61  表 4-16 自變數改以原始數值進行迴歸分析之結果 (模型二) ................. 62  表 4-17 自變數改以原始數值進行迴歸分析之結果 (模型三) ................. 63 . VI.

(8) 壹、 緒論 本研究欲探討高階經理人超額薪酬與專利權之關聯性,本章首先介紹 研究動機與目的,接著是研究架構,最後則是研究問題。.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根據Jensen and Meckling (1976) 提出的代理理論 (agency theory) ,由 於公司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經理人與股東間存在利益衝突,公司經常以 管理階層之薪酬契約來解決代理問題,激勵經理人做出股東財富極大化之. 政 治 大 績效之誘因,對股東與管理階層間目標的一致有所助益。 立. 決策,而過去許多文獻指出,績效決定酬勞的制度為經理人重視公司經營. ‧ 國. 學. 企業高階經理人領取之薪酬包含當期應領薪酬及超額薪酬,當經營團 隊實際領取的薪水超過公司外部人根據公開觀察到的績效資訊,所認定之. ‧. 當期應領薪酬時,會產生超額薪酬 (戴怡蕙 2012) ,根據隱性合約觀點,. sit. y. Nat. 給予高階經理人的超額薪酬係源自於短期無法顯現出之長遠的經營績效,. al. er. io. 亦即因為期許高階經理人能重視企業未來的經營績效,以超額薪酬提供高. v. n. 階管理階層留任之誘因。而Smith and Watts (1992) 、Bushman, Indjejikian,. Ch. engchi. i n U. and Smith (1996) 、Ittner, Larcker, and Rajan (1997) 、Hayes and Schaefer (2000) 、 蔡 柳 卿 (2003) 及 戴 怡 蕙 (2012) 則 支 持 隱 性 合 約 (Implicit Contract) 觀點,認為當期薪酬包含公司外部人無法觀察到 (Unobservable) 的當期績效指標,董事會可判斷其是否能提升公司未來績效,而於當期給 予高階主管此部分的超額薪酬。再者,根據戴怡蕙 (2012) 研究結果,內部 董事的經理人身分總超額薪酬及董事身分超額薪酬都和公司未來績效呈顯 著正相關性,因此超額薪酬確實與公司未來績效有關。 傳統上企業以財務指標來衡量管理階層之績效,如淨利或投資報酬率, 然而當期的獲利或其他財務衡量指標僅部分反應過去與當期活動的結果, 1.

(9) 然而非財務指標如顧客滿意度、員工滿意度、內部流程改善、組織創新及 改善的活動反應當期管理活動之結果,並顯現於未來財務績效中 (Kaplan and North 1992) 。非財務績效指標對於未來績效的衡量較會計績效指標更 好,且較能幫助衡量與激勵經理人的表現 (Hemmer 1996) 。因此近年來許 多公司都會採用非財務績效衡量指標如產品品質、顧客滿意度及市占率來 衡量與給予經理人獎酬 (Ittner et al. 1997) 。Baker, Gibbons, and Murphy (1994) 亦指出,誘因契約中通常包含重要的主觀成分,許多公司輔以主觀 的績效評估,來減輕扭曲誘因之客觀績效衡量所造成的反功能行為。例如. 治 政 大 因素的主觀評估,如交易的品質、對客戶滿意度的貢獻、對新進員工的訓 立 銀行不僅衡量諸如收入等客觀指標,其經理人薪酬很大一部份是仰賴其他. 練、及行銷等。. ‧ 國. 學. 自1996年「經濟合作開發組織」 (OECD) 發表了「知識經濟報告」,. ‧. 認為以知識為本位的經濟即將改變全球經濟發展型態,知識經濟已受. y. Nat. 到各國學者與政府的高度重視,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效率已. er. io. sit. 凌駕於土地、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之上,知識與智慧成為新經濟體系中, 具有決定性與支配性的資源,也是企業經營最重要的競爭要素 (Drucker. al. n. v i n 1993) ,因此企業智慧資本顯得格外重要。智慧資本分為四類:人力資本、 Ch engchi U 關係資本、結構資本及創新資本 (Edvinsson and Malone 1997; Roos, Roos, Dragonetti, and Edvinsson 1997) ,其中創新資本 (innovation capital) 被視為 知識經濟時代中重要的關鍵成功因素 (Bassi and Van Buren 1999; Hurwitz 2002) 是指附著在企業主體與創造未來競爭優勢的相關項目,包含透過法 定申請程序,取得法律保護的權利,例如發明、著作、製程、商標、資訊、 經營祕訣等。 (吳思華、黃宛華與賴鈺晶 1999) 過去許多的研究大都以在研發上的投資或專利的多少做為創新的替代 變數,根據Hirschey and Weygandt (1985) 、Connolly and Hirschey (1990) 、 2.

(10) Doukas and Switzer (1992) 與Lev and Sougiannis (1996) 研究發現公司增加 研發上的投資與公司未來的價值間呈現正向的關係,劉正田、林修葳及金 成隆 (2005) 實證發現企業研發投資與專利權對獲利影響皆存在遞延效 果。若公司擁有被其他企業廣泛引用的專利技術,投資人對公司股價會產 生正向反應,可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市場價值 (Hall, Jaffe, and Trajtenberg 2001) ,Hall et al. (2001) 研究發現,公司過去所擁有的專利,可用來預測 公司未來可能獲得的報酬,進而估算公司未來的市場價值。亦有文獻研究 專利權對經理人薪酬之影響,Balkin, Markman, and Gomez-Mejia (2000) 指. 治 政 大 行能力越佳,造成對管理階層績效表現的肯定,使其薪酬水準越高。洪士 立 出,當公司的專利權數越多或研發投入程度越高,則代表公司創新策略執. 剛 (2007) 研究結果顯示由於股票薪酬佔總薪酬比例會受到專利權顯著影. ‧ 國. 學. 響,又股票薪酬亦受到專利權之顯著影響,因此總薪酬會受到專利權顯著. ‧. 之影響,為正向關係。. y. Nat. 過去研究顯示專利權除了以專利權數做為創新的替代變數,還必須考. er. io. sit. 慮專利權引用資訊做為專利權品質及價值之衡量指標,根據Trajtenberg, Jaffe,and Henderson (1997) 與Kelley and Rice (2002) 研究指出專利權數量. al. n. v i n 無法完全捕捉公司技術研發活動的所有範圍與深度,且若僅以專利權數量 Ch engchi U 衡量公司績效略嫌不足,因此許多學者採用專利權引用數衡量專利權之品 質。 綜觀上述文獻,可得知越來越多公司訂定薪酬契約時,已非單純看財 務指標,而會同時考量非財務指標。又專利權對於獲利存在遞延效果,可 提升公司未來績效,亦即專利權可能為外部人無法於當期公開觀察到之績 效指標,必須等待一段時間後才能看出其績效,因此我們可推論董事會根 據這外部人無法看出的當期績效指標,而給予相對應之超額薪酬。因此本 研究認為高階經理人的超額薪酬與專利權應呈顯著正向關係。本研究將分 3.

(11) 別探討高階經理人超額薪酬與專利權數及專利權引用數之關聯性,俾同時 考量專利權量與質之影響。 由於高科技產業相較於一般產業而言,更注重於研發與專利之發展, 所擁有的專利權也較其他產業多,專利權對於高科技產業之重要性也更為 顯著,在高科技產業中,技術能力往往被視為影響企業績效的主要因素, 而過去許多文獻在探討專利與企業績效之關係時即採用高科技產業做為樣 本,因此本研究認為高科技產業專利權與超額薪酬之關聯性應更為顯著, 故欲以探討高科技產業之專利權與超額薪酬之關聯性為主。. 二、研究問題. 立. 政 治 大. 由研究動機與目的所進一步延伸出的研究問題如下: 專利權數量是否會影響高階經理人之超額薪酬?. 2.. 專利權品質是否會影響高階經理人之超額薪酬?. Nat. er. io. sit. y. 三、研究架構. ‧. ‧ 國. 學. 1.. 本研究共分為五個章節,其用以探討高階經理人之超額薪酬與企業專. al. n. v i n 利權數及質之關聯性。各章節的內容與概要說明如下: Ch engchi U 壹、緒論. 說明本篇論文之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架構(圖 1-1)及所要探 討的研究問題。 貳、文獻探討 首先簡單介紹代理理論,再介紹影響高階經理人薪酬之因素,並 探討高階經理人薪酬與企業績效相關聯之文獻,探討超額薪酬與企業 未來績效關聯性之文獻,接著介紹專利權,再對專利權與企業績效及 專利權與企業未來績效相關聯之文獻作一探討,最後則是探討專利權 4.

(12) 與經理人薪酬之文獻,藉此瞭解相關文獻的研究方向與實證結果,並 依據相關文獻發展來建構本研究之假說與模型。 參、研究方法 首先依據文獻探討,確立各項假說,接下來定義各項變數,確定 實證模型後,最後敘述本研究之研究期間與樣本選取之來源。 肆、實證分析 就本研究所蒐集之樣本資料進行統計檢定與分析,並針對各項結 果加以解釋比較,並藉由實證分析之結果來說明本研究之假說是否成 立。 伍、結論與建議. 立. 政 治 大. 彙總本研究之發現並做出結論,並依結論提出未來研究建議與方. ‧ 國. 學. 向。.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5. i n U. v.

(1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圖 1 研究流程. 6. i n U. v.

(14) 貳、 文獻探討 一、代理理論 最早由Jensen and Meckling (1976) 提出的代理理論 (agency theory) , 將代理關係界定為「一位或一位以上之主理人 (principal) 僱用並授權給另 一位代理人 (agent) ,代表主理人行使某些特定的行為,彼此間所存在之 契約關係即是代理關係。」而Eisenhardt (1989) 將代理關係定義為當委託人 委派工作給代理人,代理人必須完成這項工作,而與委託人與代理人間所. 政 治 大 理人二方,雙方存在契約關係,代理人必須代表主理人執行某些行為。隨 立 存在的關係便稱為代理關係,由上述定義可知,代理關係中有主理人與代. ‧ 國. 學. 著商業發展蓬勃,企業趨向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開,對企業而言,主理人即 公司所有權人,而代理人為經理人,由主理人(股東) 委託代理人(經理. ‧. 人) 管理公司,因而雙方存在代理關係。然而於此種關係下,代理人可能. sit. y. Nat. 基於自利行為做出違背股東利益的行為,根據Jensen and Meckling (1976) ,. al. er. io. 在決策與風險承擔二種功能分離的情況下,經理人會傾向從事特權消費、. v. n. 怠惰、與非公司價值極大化的投機行為,因為可從中獲得利益,卻不需要. Ch. engchi. i n U. 負擔全部的成本,因此Jensen and Meckling (1976) 與 Shleifer and Vishny (1997) 指出,建立薪酬制度可改善管理者自利行為而使其行為與股東利益 趨於一致。當管理人與股東目標趨於一致時,管理人較能做出符合公司價 值極大化之決策,進而提升企業績效。過去文獻指出,CEO在下列兩種情 況會有強大的誘因而減少研發費用:一為當CEO將至退休時 (Dechow and Sloan 1991) ,二為當公司面臨微幅的盈餘減少或小額損失時 (Barer, Fairfield, and Haggard 1991) ,而Cheng (2004) 研究指出薪酬委員會為了防 止經理人投機地減少研發費用,以提高會計績效,將經理人薪酬與研發費 用做正向連結。Walsh and Seward (1990) 和Hambrick and Snow (1989) 指出 7.

(15) 董事會可運用管理階層薪酬來降低代理成本。Holmstrom (1979) 指出為達 主理人期望代理人所做之行為,主理人可以利用行為基礎契約 (behavior-based contract) 及結果導向契約 (outcome-based contract) 減少代 理問題產生。行為基礎契約係指主理人必須了解代理人如何經營企業,而 進一步決定代理人的薪酬 (compensation) ,但若要徹底了解代理人如何經 營企業,必須投入大量成本以蒐集代理人行為資訊。結果導向契約係指以 代理人績效衡量來決定其報酬,因此公司所訂之薪酬必須具足夠之誘因而 產生激勵效果,使代理人更專注於企業經營。由此可知薪酬制度提供誘因. 治 政 大 (1979) 進一步指出,當經理人的努力程度及產出水準是可觀察時,股東可 立 使代理人行為更趨向公司整體利益,更致力於績效之提升,此外Holmstrom. 藉由監督來減少經理人怠惰的現象,此時經理人薪酬將是與產出無關的固. ‧ 國. 學. 定薪資;然而,當產出是可觀察而經理人的努力是不可觀察時,經理人的. ‧. 最適薪酬則應隨著產出調整,誘使經理人投入最大的努力,增加產出水準。. y. Nat. Fama and Jensen (1983) 提出股東雖然委任經理人代理其行為,但仍藉由以. 提案,及透過雇用、開除及薪酬制度。. al. er. io. sit. 下方式對經理人保有控制權:藉由股東選出的董事會批准及監督公司政策. n. v i n 由上述文獻可知,代理問題係由於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導致主理人 Ch engchi U. 與代理人各自追求自我利益極大化而產生,然而企業以利潤極大化為目標, 因此可透過薪酬制度設計,將代理人薪酬與公司績效加以連結,減輕代理 問題。. 二、高階經理人薪酬相關文獻 1.高階經理人薪酬指標 影響高階經理人薪資決定的指標眾多,包括:績效結果指標、行為指 標、經理人個人特色、經理人的角色或職位、同儕的薪資、市場指標(高 8.

(16) 階經理人人力市場)以及公司規模。每一種指標的運用需與其他特性搭配, 如:時間範疇 (time horizon) ,指長期或是短期評估與報酬;評估基準的選 擇(會計基準與市場基準) ;或是質化與量化基準等。過去企業衡量經理 人績效時,大多使用財務性指標,如淨利或投資報酬率等,隨著知識時代 來臨,傳統財務性指標已不足衡量獎酬制度,須加上部分非財務性指標, 才足以使高階努力方向與企業之策略相結合。故本研究將薪酬決定因素主 要分為兩種探討:傳統財務性及非財務性指標。 (1)傳統財務性指標. 政 治 大. 傳統財務性指標可分為會計績效指標及市場績效指標。 A.會計績效指標. 立. 會計績效指標常用包含:營業收入、稅後純益、資產報酬率、股. ‧ 國. 學. 東權益報酬率、獲利率與員工產值等指標。例如:Hayes and Schaefer. ‧. (2000) 使用稅前息前折舊前淨利/總資產 (ROA) 、市值帳面值比. y. Nat. (MB) 、 ROE 、 ROS 、 RDS (R&D/sales) 、 EMPS (Number of. er. io. sit. employees/sales) ;Bushman et al. (1996) 及 Ittner, Larcker, and Rajan (1997)使用產品發展和生命週期之長度 (length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al. n. v i n and product life cycles) C h當作會計績效衡量指標。使用會計績效指標主 engchi U 要有兩派,一派學者認為會計績效衡量指標較無雜訊,可減少高階經. 理人承擔一般市場上的波動風險,且可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經濟結果, 因此,採用會計數字作為企業績效之衡量指標,可使高階經理人免受 那些會影響公司價值,卻又無法控制的因素影響 (Lambert 1993) 。 Eccles and Pybum (1992) 認為財務性績效指標,在衡量企業整體績效 時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可以直接以數量化的標準模式評估與衡量。 Antle and Smith (1986) 發現,不論是否存在以會計績效為基礎的紅利 計畫,經理人薪酬水準與會計盈餘仍存在顯著的正向關係。然而另一 9.

(17) 派學者認為會計指標仍有其缺點存在,例如:會計盈餘與股東財富間 只有微弱的關聯性 (Rappaport 1986) ;會計盈餘很容易受到管理階層 的操弄,造成無法反映出公司的真實績效表現 (Brigham 1985; Watts and Zimmerman 1978) ; Balsam (1998) 認為會計績效指標並非完美的 衡量指標,會受到非直接影響公司價值的會計政策選擇裁量權的干 擾。 B.市場績效指標 市場績效指標係指股票市價,通常以股票報酬率為衡量指標。. 治 政 大 法直接觀察,但可利用股票報酬率作為衡量公司價值的代理變數。 立. Warner, Watts, and Wruck (1988) 研究發現高階經理人對公司的價值無. Jensen and Murphy (1990) 及 Finkelstein and Hambrick (1989) 認為將激. ‧ 國. 學. 勵誘因與市場基礎的績效指標相連結可使經理人的行為與股東的利益. ‧. 相一致。Coughlan and Schmidt (1985) 認為良好的經營管理最後將反映. y. Nat. 在股票價格上,因此採用市場基準指標來衡量高階經理人之績效是適. er. io. sit. 當的。Tversky and Kahneman (1991) 、Gomez-Mejia and Wiseman (1997) 基於損失趨避 (loss aversion) 的假設,認為會計衡量指標的雜訊. al. n. v i n (noise) 乃導因於高階經理人的操弄,這種代理人製造的雜訊增加了代 Ch engchi U. 理人意圖達成特定績效基準的可能性,因此使用會計績效指標可能提 高達成其本身利益目標的期望,因而致使其風險趨避的現象發生,而 市場基準的衡量指標較不易受經理人操弄,因此降低代理人自利行為 發生的可能性,在此種情況下,經理人較可能願意追求風險。 然而,股票市場績效指標亦有缺點,第一,雖長期而言公司績效 是公司股價變動的主因,但股票市場易受整體經濟局勢牽動,一些影 響股價甚劇的總體因素,如:貨幣政策、稅法、政治事件等,並非公 司高階經理人所能掌控 (Deckop 1987) ;第二,市場效率性的不完整 10.

(18) 性也可能導致股價的高估或低估,因此無法完全反映高階經理人對公 司的貢獻,且高階經理人的薪酬若全然只依股票報酬的高低而定,將 使其負擔過高的風險,反而使其趨於規避風險;第三,市場基準指標 (market-based performance measures) 乃是依據高階經理人能否增加股 東財富 (提昇股價或股利) ,來決定其薪酬,持續提昇股利的發放 其實有礙於公司在研發或是其他新創事業的再投資,對於長遠的發展 機會並沒有好處。 為避免以上情況發生,有學者建議採用會計基準與市場基準整合. 治 政 大 處理方式,對銷售總額、毛利總額、營收成長率、毛利成長率、股東 立. 之方法當作薪酬決定指標,如 Gomez-Mejia, Tosi, and Hinkin (1987) 的. 權益報酬率、每股盈餘、annual percent change in dividend yield to. ‧ 國. 學. investors on a company’s stock、year-end market value of a firm、annual. ‧. percent change in a firm’s market value,等九項指標進行因素分析,得. y. Nat. 到兩個新構面,其一為規模指標,包含:銷售總額及毛利總額;其二. er. io. sit. 為績效指標,包含其餘七項。 (2)非財務性指標. al. n. v i n 有部分學者認為企業的真實價值已非傳統財報上的財務性指標所能 Ch engchi U. 完全地表達出來,像是股價可能受到許多外部影響而無法有效反映經理. 人之績效,因此他們認為非財務性的指標才能適切的衡量公司之價值 (Banker and Datar 1989; Feltham and Xie 1994) 。Ittner and Larcker (1997) 指出非財務性指標可達成以下優點:一、提升股東有效率獲得對經理人 全面性努力之資訊,二、促使經理人達成企業創新策略;Ittner and Larcker (1997) 研究結果也顯示,公司策略若偏向創新及品質導向時,將使用較 多非財務性指標來決定獎酬。Ittner and Larcker (1998) 主張非財務性指標 的資訊能夠協助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現金流量的評估,進而影響對公司的 11.

(19) 評價;劉長昀 (2001) 以平衡計分卡探討企業經營成效;Davila and Venkatachalam (2004) 也認為使用非財務性指標做為績效之基準可提供 更多增額資訊,實證結果也發現非財務性指標與薪酬契約之訂定是有關 的。 2.高階經理人薪酬與績效之關聯性 過去文獻中指出高階經理人薪酬與績效有其關聯性,Lambert and Larcker (1987) 實證結果指出,高階主管的獎酬與會計績效或市場績效指標 皆具顯著正相關,顯示會計盈餘與股票報酬皆可為獎酬制定的重要依據。. 治 政 大 Brickly, and Coles 薪酬之解釋力較佳。Smith and Watts (1992) 、Bizjak, 立. Clinch (1991) 研究顯示股票報酬對總薪酬的解釋力較佳,會計報酬對現金. (1993) 、Gaver and Gaver (1995) 、黃旭輝 (1996) 研究結果顯示,成長機. ‧ 國. 學. 會較高之公司,管理者薪酬風險較大,薪酬水準也隨之提高,同時薪酬也. ‧. 包含較高比例的長期激勵性薪酬和權益基礎薪酬。Bizjak et al. (1993) 研究. y. Nat. 認為,應將管理者之薪酬與當期的未來股票薪酬做適當平衡,才能激勵管. er. io. sit. 理者做出適當之投資決策。Sloan (1993) 研究發現股票薪酬受市場整體因素 影響較大的公司及公司盈餘和公司價值變動相關性較大的公司,其薪資、. al. n. v i n 紅利和盈餘的相關性較大。Sigler 實證結果顯示 CEO 薪酬 C h and Haley (1995) engchi U 與公司績效有顯著正向關係,為降低 CEO 與股東間的代理問題。林穎芬 (1988) 研究結果發現,公司績效與副總經理報酬有顯著正相關。施念恕 (1996) 、陳隆麒、郭敏華與吳政穎 (1998) 、曾玉潔 (2000) 、董珮珊 (2004) 及曾詩薇 (2005) 研究發現,就總體產業而言,會計盈餘以及股價績效衡量 指標與高階主管薪酬間有顯著之正相關,藉由連結績效與薪酬達到獎勵留 才之效果。另外,曾玉潔 (2000) 發現尤以資產報酬率之相關性最高,施念 恕 (1996) 也發現公司特性不同也會影響績效衡量指標對於高階主管薪酬 之重要性。而辜秋屏 (1997) 研究則顯示只有電子資訊業、塑膠及食品業之 12.

(20) 會計績效衡量指標與總經理酬勞有顯著之正相關。 3.超額薪酬與企業未來績效關聯性 本研究根據戴怡蕙 (2012) 來定義「超額薪酬」,所謂「超額薪酬」即 為實際薪酬減去外人可公開觀察到的績效指標所計算之應領薪酬,即不能 由本期可公開觀察到 (Observable) 的財務與市場績效指標所解釋的薪酬變 異,亦即公司外部人無法觀察到 (Unobservable) 的當期績效指標所代表的 薪酬。過去研究中,超額薪酬的意涵主要分為兩種:自肥觀點及隱性合約 觀點。Brick et al. (2006) 支持自肥觀點,認為超額薪酬的存在為代理問題. 治 政 Smith and Watts (1992) 、Bushman et al. (1996)大 、Ittner et al. (1997) 、Hayes 立 的結果,是代理人利用與主理人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所產生的投機行為;. and Schaefer(2000)、蔡柳卿 (2003)及戴怡蕙 (2012)則支持隱性合. ‧ 國. 學. 約 (implicit Contract) 觀點,認為當期薪酬除了必須考量對公司外部人而言. ‧. 可公開觀察到 (observable) 的當期績效指標外,還包含公司外部人無法觀. y. Nat. 察到 (unobservable) 的當期績效指標,且外部人無法觀察到 (unobservable). er. io. sit. 的當期績效指標和公司未來績效相關,因此無法被現在薪酬解釋的超額薪 酬與公司未來績效間存在正相關性。Smith and Watts (1992) 指出,投資機. al. n. v i n 會較多的公司,管理者所進行的所有投資專案較不易被外部人觀察,因此, Ch engchi U. 成長機會佔公司價值比率較高的公司,愈可能將管理者的報酬與行動和公 司價值的影響相連結。該研究認為,成長機會較高的公司,股東與管理者 間的資訊不對稱程度亦較大,為了降低因資訊不對稱所產生之代理成本, 這些公司會更願意使用激勵性的薪酬,而非固定的薪資,因此也含有隱性 薪酬之概念。Bushman et al. (1996) 提出一新概念:CEO的薪酬中除了客觀 的傳統會計績效衡量指標外,還包含一種主觀 (外人無法觀察到的) 的 個人績效衡量指標 (Individu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PE) 。Bushman et al. (1996) 使用個人績效佔獎金比例及個人績效佔薪水比例來當作IPE的衡量 13.

(21) 變數,研究結果發現CEO薪酬中確實有採用個人績效衡量指標之概念衡量, 且個人績效衡量指標所佔之比重愈高,則企業之成長機會愈高,也間接證 明傳統衡量指標確有其限制。另外,研究也發現產品發展及生命週期愈長、 公司規模愈大、CEO任期愈長及市值比愈高的公司,個人績效衡量指標之 重要性愈高,即代表隱性合約所佔比重愈高,因此,隱性合約與未來績效 確有顯著正相關。Ittner et al. (1997) 研究也證實Bushman et al. (1996) 之觀 點,使用個人績效衡量指標比例愈高,公司成長機會愈高。Hayes and Schaefer (2000) 研究顯示當公開可觀察到的績效衡量指標變異度愈高,亦. 治 政 大 酬解釋的超額薪酬與未來盈餘之關係愈相關,研究也證實董事會確實採用 立 即公開資訊雜訊愈多,則內部無法觀察到的資訊愈發重要,無法被目前薪. 一些外人無法觀察到的資訊來決定高階經理人之薪酬。另外,Hayes and. ‧ 國. 學. Schaefer (2000) 、Bushman et al. (1996) 及Ittner et al. (1997) 研究發現當員. ‧. 工對銷貨比例愈高及產品生命週期愈長,超額薪酬與未來盈餘之正相關更. y. Nat. 為顯著。蔡柳卿 (2003) 相較於Bushman et al. (1996) ,提出相對績效評估. er. io. sit. (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PE) 衡量指標為高階主管薪酬之決定要素, 研究結果也顯示,國內之高競爭產業較會採用相對績效指標來排除高階主. al. n. v i n 管無法控制之不確定因素,使得高階主管薪酬更有競爭力,此與隱性合約 Ch engchi U 之觀點一致。戴怡蕙 (2012) 研究結果顯示,內部董事的總超額薪酬及董事. 身份的總超額薪酬都與公司未來績效具統計上的顯著正相關性,換言之無 法公開觀察到 (unobservable) 的績效指標與公司未來績效間具正相關性, 亦即薪酬資訊中包含未來績效的資訊,故支持隱性合約觀點。 隱性合約觀點認為有些高階主管的決策可能著眼於公司長遠的價值, 無法在短期內即顯現經營績效,此部份對公司的貢獻難以被股東或其他外 部人所觀察到,所以必須在目前給予超額薪酬,以使該位高階主管留任, 並持續對公司作出貢獻。綜合上述,本研究以隱性合約觀點為假說推論基 14.

(22) 礎。. 三、專利權相關文獻 1.專利權之定義 專利是用以保護技術的法律文件、是公司普遍用以保護其發明與創造 的一種方式,申請專利的審查程序,可分為「形式審查」以及「實質審查」 兩大類。其中,「形式審查」是指審查文件是否符合所規定的文件格式, 「實質審查」則是審查文件所載之發明創新是否符合「可專利性」,亦即. 治 政 大 產中較易量化的一種,利用專利指標可評估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更可進 立 必須具備新穎性、進步性和產業可利用性。 (金雅蘭 2009) 專利屬無形資. 一步評估企業的實力與其價值,亦能做技術移轉時之參考,使移轉雙方有. ‧ 國. 學. 一客觀參考之準則。專利的統計性指標常用來衡量一企業的專利表現或績. ‧. 效,可粗分為兩大類:1.量之指標,以專利數量來衡量之,如專利數量、專. y. Nat. 利成長率等,用以反映「技術的量」;與 2.質之指標,根據專利引證來計. er. io. sit. 算,如引證指標、技術生命週期等,找出該項技術之重要性,用以反映「技 術的品質」 (Narin et al. 1987) 。. n. al. Ch. 2.專利權與企業績效之關聯性. engchi. i n U. v. 在專利權與企業績效關聯的文獻中,Deng, Lev and Narin (1999) 指出 專利權數與成長機會和公司績效間存在顯著正向關聯。部分學者發現過去 研發支出存量與專利權存量對廠商的市場價值有顯著正向之關係 (Griliches 1981; Cockburn and Griliches 1988; Megna and Klock 1993; Fleischer 1998; Rogers 2001) 。Hall et al. (2000) 則發現以引用數加權平均的 專利權資本對於市場價值的影響程度,大於只用專利數計算的專利權資本 的影響力,研究也發現隨著專利權被引用數越多的公司,其引用數加權的 專利權資本對於公司的市場價值的影響程度會越大。Ernst (2001) 發現專利 15.

(23) 權與企業績效呈現正相關且會經過 2~3 年的時間遞延,導致財務績效的增 加。Scherer (1965) 研究發現專利核准數與銷貨成長成正向關係。Pakes (1985) 研究發現約有 5%的股票價值的變動是來自研發支出與專利權變動 所影響,未被市場預期到的專利技術取得或研發支出則會造成公司價值的 大幅變動。Schoenecker and Swanson (2002) 研究發現 R&D 支出與專利數在 三個產業 (化學業、電子業與製藥業) 與企業績效皆呈顯著高度正相關, 黃琪惠 (2008) 研究結果顯示累積專利量對於企業績效的影響在半導體、光 電以及電子零組件三個產業中皆為正向影響,並大都具有顯著影響力,金. 治 政 大 (2003) 實證結果發現專利權與企業績效呈現正向關係,且當景氣愈好時其 立. 雅蘭 (2009) 之實證結果亦顯示專利權與企業績效呈現正向關係,吳長駿. 關聯性愈強。. ‧ 國. 學. 過去文獻在探討專利權時,專利權之衡量根據可分為專利權申請數與. ‧. 專利權核准數。Pakes (1985) 和Hall (1999) 認為專利權申請數代表以前或. y. Nat. 現在投入價值的指標,亦為公司R&D產出的市值,而洪士剛 (2007) 則考. er. io. sit. 量在專利申請至核准期間之內,高階經理人有易位之可能,因此以當期申 請專利權數來衡量高階經理人薪酬的關係;而曾俊堯 (2003) 認為專利需經. al. n. v i n 專利機構核准始具有法律效力,因此以核准數衡量,胡家菱 (2004) 認為雖 Ch engchi U 在申請專利權時公司就具備該項知識技術,但在專利權審核期間,無法判 定該專利權是否會被核准,待專利核准公告後公司的知識資本才受到法律. 保護因而採專利核准數,黃琪惠 (2008) 認為企業被核發的專利數目越多, 表示當年的研發活動量越大,因此採用專利核准量。葉玉慧 (2003) 認為所 過去擁有的專利數目愈多,表示研發成功的經驗也較多,金雅蘭 (2009) 亦 認為由專利權核准數可看出企業研究成果,吳長駿 (2003) 以專利核准數做 為R&D產出的替代變數。 過去研究顯示專利權除了以專利權數做為創新的替代變數,還必須考 16.

(24) 慮專利權引用資訊做為專利權品質及價值之衡量指標,根據Trajtenberg et al. (1997) 與Kelley and Rice (2002) 研究指出專利權數量無法捕捉公司技術研 究活動的所有範圍與深度,且若僅以專利權數量衡量公司研究的成果不足 以忠實呈現全貌,因此許多學者採用專利權引用數衡量專利權之品質,研 究也顯示專利權引證數和企業績效具高度相關,Trajtenberg (1990) 最早提 出加權專利被引證數 (citation-weighted patent) 的重要性,即專利被引證數 應為衡量專利品質與專利價值的有效變數。Shane and Klock (1997) 實證發 現,專利被引證數具有揭示無形資產價值的資訊內涵。甚且專利被引證次. 治 政 Harhoff et al. 1999; Deng et al. 1999; Hall et al. 大 2000;Stolpe 2002) ,該專利 立. 數越多,其知識外溢程度與經濟價值亦應越高 (Griliches 1990; Shane 1993;. 也越成功。Austin (1993) 以及Shane (1993) 研究發現經過加權後的專利數. ‧ 國. 學. 衡量(含括專利被引證數)較可以改善專利權變數對企業生產力與技術創. ‧. 新的解釋能力,且專利被引證數有助於釐清專利之價值。曾俊堯 (1993)研. y. Nat. 究顯示專利權的品質以及同時考量專利品質與數量的衡量指標,對於經營. er. io. sit. 績效與公司價值都有正向顯著性影響。. 然而,另有部分學者研究發現專利權與企業績效呈現無關(湯珮妤. n. al. Ch. 1990;Hall and Bagchi-Sen 2002)。. engchi. i n U. v. 3.專利權與企業未來績效之關聯性. 此外,亦有文獻發現專利權對於企業未來績效具關連性,過去許多的 研究大都以在研發上的投資做為創新的替代變數,但 Deng, Lev and Narin (1999) 認為,雖然創新及科技改良為公司成長及生產力之主要動因,但此 種資訊對於投資人而言通常相當貧乏且不即時,因此 Deng et al. (1999) 採 用專利權衡量指標來反映公司之成長機會,研究結果發現,公司之專利權 衡量指標代表公司研發活動之數量、公司續後研發的影響,及與公司未來 績效息息相關。Pandit, Wasley, and Zach (2011) 也認為研發可能並非為創新 17.

(25) 的唯一投入變數,因此也採用專利權數及專利權引用數當作衡量未來公司 績效之指標,研究結果顯示公司未來績效與專利權品質呈正向關係,尤其 在創新度更為密集的公司中更為顯著。另外,研究也發現未來績效的波動 度與專利權品質呈負向關係,表示專利權品質越好,波動度愈低,也因為 專利權的品質非常難區別,Pandit et al. (2011) 認為專利權引用數為衡量專 利權品質之良好指標。Gu (2005) 即採用專利權引用數當作創新的非財務性 指標,且發現其與公司未來盈餘表現呈現正相關。Hall et al. (2001) 研究發 現,公司過去所擁有的專利,可用來預測公司未來可能獲得的報酬,進而. 治 政 大 投資人對公司股價會產生正向反應,可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市場價值。Booth 立. 估算公司未來的市場價值。若公司擁有被其他企業廣泛引用的專利技術,. (1998) 、Dzinkowski (2000) 及 Roslender (2000) 皆認為企業市價與帳面價. ‧ 國. 學. 值的差異可視為市場對企業之無形資產之估計。Deng et al. (1999) 以迴歸. ‧. 分析發現公司研發密集度、專利權數目與公司未來三年股票報酬與公司價. y. Nat. 格對帳面價值比率呈現正相關。Trajtenberg (1990) 、Deng et al. (1999) 採. er. io. sit. 用專利權引用數資訊做為研發產出的指標,發現專利權引用數與公司市值 呈正相關。闕河士、菅瑞昌、黃旭輝 (2000) 研究發現台灣上市公司之研發. al. n. v i n 密集度及專利權數目與股票報酬呈正相關。陳契盈 (2000) 發現專利與營業 Ch engchi U 收入為高度相關。黃文英 (2001) 研究結果顯示資訊軟體業之專利權對於企. 業價值之效果長達一至二年。劉正田等人 (2005) 實證研究發現企業研發投 資對專利權獲得,研發資本與專利權對獲利影響皆存在遞延效果,例如企 業專利權對營業淨利之影響期間,電子業、塑化業、機電業及鋼鐵業為三 年,食品業、紡織業為二年,此實證亦隱含食品業及紡織業之影響期數較 短,可能屬於較下游之研發支出,而電子類、塑化業機電業及鋼鐵業等影 響期數較長,可能屬於較中游之研發支出,因此不同產業專利權之影響期 數確有差異。研究也發現在電子類股中,專利權對營收及成本之影響顯著, 18.

(26) 且對企業價值有較強的間接效果 (增加營收或降低成本進而增加公司價值) 及直接效果 (影響公司價值)。 然而,專利權與經營績效之關係在我國研究中,研究結果並不一致, 也有一派學者認為,專利權與經營績效關係並不顯著,例如林由雪 (1997) 發現專利權與經營績效間之正向關係並不顯著;沈玉瑛 (2001) 研究顯示, 當時環境對於智慧財產之保護不夠成熟,專利權對於新產品之績效無顯著 影響。但本研究之著重在探討專利權與「未來」績效之關係且 2001 年當時 之環境確實對於專利之保護不夠成熟1,但十年後之環境對於專利之保護愈. 治 政 大 本研究仍預期專利權對於未來績效應呈正相關。 立. 趨重視,也在近年來不斷修改專利相關辦法及訂定相關法規及制度。因此. 過去許多文獻在探討專利與企業績效之關聯性時,聚焦於高科技產業,. ‧ 國. 學. 原因是在高科技產業中,具備創新能力的公司將比無創新能力者產生更多. ‧. 的獲利,故公司必須持續投入大量資金於研發活動,維持其創新能力以創. y. Nat. 造利潤 (Jelinek and Schoonhoven 1993) 。高科技產業提供之技術服務或產. er. io. sit. 品變化快速,因此必須更致力於投入研發與專利發展。高科技產業和其他 產業不同之處,在於面臨隨時革新的技術使得高科技廠商必須投入創新活. al. n. v i n 動,以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以達到最後的目的一維持優勢的前導時間 Ch engchi U. (lead time) ,或者得到技術上合法的暫時性獨占權利。 (鄭國強 2004) 在 半導體產業中可觀察到廠商進行專利組合之競賽,以增加自身的議價能力 與競爭力 (Hall and Ham 1999; Ziedonis and Hall 2001) 。 Narin, Noma, and Perry (1987) 研究結果顯示美國 17 間製藥業公司專利 權與企業營收、銷售額具有相關性。Austin (1993) 以生物科技公司 20 間為 研究對象,證實專利權和公司績效相關。Schoenecker and Swanson (2002) 研究發現 R&D 支出與專利數在三個產業(化學業、電子業與製藥業)與企 1. 而林由雪研究僅指出專利權與目前之經營績效關係不甚顯著 19.

(27) 業績效皆呈顯著高度正相關,曾俊堯 (1993) 認為資訊電子業創新活動投入 與產出的表現均顯著高於其他產業,且獲得專利較多,因此採用上市的資 訊電子業公司做為樣本其實證結果顯示專利權的品質以及同時考量專利品 質與數量的衡量指標,對於經營績效與公司價值都有正向顯著性影響。黃 琪惠 (2008) 認為由於科技產業在專利申請上有傲人成績,因此將樣本設定 為半導體、光電以及電子零組件三個產業來做為研究對象,其研究結果顯 示累積專利量對於企業績效的影響在三個產業中皆為正向影響,並大都具 有顯著影響力。吳長駿 (2003) 實證結果發現專利權與企業績效呈現正向關. 治 政 大 投資與專利權對獲利影響皆存在遞延效果,研究結果顯示電子、塑化、機 立 係,且當景氣愈好時其關聯性愈強。劉正田等人 (2005) 研究發現企業研發. 電、鋼鐵業之研發投資與專利權之經營績效較為重要,食品、紡織業之專. ‧ 國. 學. 利權獲得與效益則不重要,此外也發現電子類股 之研發及專利權有增加營. y. Nat. 接效果」。. ‧. 收或降低成本而增加公司價值的「間接效果」外,也有影響公司價值的「直. er. io. sit. 綜上所述,專利權在高科技產業較受到重視且與企業績效關聯性更顯 著,因此本研究選擇採用高科技產業作為研究之對象。. n. al. Ch. 4.專利權與高階經理人薪酬之關聯性. engchi. i n U. v. Balkin et al. (2000) 指出,當公司的專利權數越多或研發投入程度越高, 則代表公司創新策略執行能力越佳,造成對管理階層績效表現的肯定,使 其薪酬水準越高。洪士剛 (2007) 研究結果顯示由於股票薪酬佔總薪酬比例 會受到專利權顯著影響,又股票薪酬亦受到專利權之顯著影響,因此總薪 酬會受到專利權顯著之影響,皆有正向關係。. 20.

(28) 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說 隨著知識經濟興起,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效率已凌駕於 土地、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之上,知識與智慧成為新經濟體系中,具有 決定性與支配性的資源,也是企業經營最重要的競爭要素 (Drucker 1993) , 其中專利權對該發明創造具排他性,防止他人進行製造、使用販賣或進出. 政 治 大 標,與廠商對研究發展的投入費用皆是無形資產中之創新指標 (Nordhaus 立 口該項發明,根據研究,專利權可做為產業發明力或創新力的直接衡量指. ‧. ‧ 國. 會。. 學. 1969) ,而Deng et al. (1999) 亦採用專利權衡量指標來反映公司之成長機. 過去許多研究結果皆顯示專利權數與未來績效呈現正相關。Deng et al.. sit. y. Nat. (1999) 研究發現公司之專利權衡量指標與公司未來績效息息相關,而Hall. al. er. io. et al. (2001) 認為公司過去所擁有的專利,可用來預測公司未來可能獲得的. v. n. 報酬,進而估算公司未來的市場價值。Deng et al. (1999) 實證結果顯示公. Ch. engchi. i n U. 司研發密集度、專利權數目與公司未來三年股票報酬與公司價格對帳面價 值比率呈現正相關。 闕河士、菅瑞昌、黃旭輝 (2000) 以台灣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發現研 發密集度及專利權數目與股票報酬呈正相關。陳契盈 (2000) 發現專利與營 業收入為高度相關。黃文英 (2001) 研究結果顯示資訊軟體業之專利權對於 企業價值之效果長達一至二年。劉正田等人 (2005) 研究結果為企業研發投 資對專利權獲得,研發資本與專利權對獲利影響皆存在遞延效果。由此可 知專利權與對企業績效存在遞延效果,對公司績效產生正向效果。 企業在衡量高階經理人薪酬時亦會將專利權列入考量,當公司的專利 21.

(29) 權數越多或研發投入程度越高,表示公司在創新策略執行方面能力較佳, 亦表示管理階層績效較佳,因此薪酬水準就越高 (Balkin et al. 2000) 。而 洪士剛 (2007) 研究結果亦顯示由於股票薪酬佔總薪酬比例會受到專利權 顯著影響,且股票薪酬亦受到專利權之顯著影響,因此總薪酬會受到專利 權顯著之影響,皆有正向關係。 高階經理人薪酬中又分為應領薪酬與超額薪酬兩部分,超額薪酬為實 際薪酬減去外人可公開觀察到的績效指標所計算之應領薪酬,即不能由本 期可公開觀察到 (observable) 的財務與市場績效指標所解釋的薪酬變異,. 治 政 大 觀點而言,在考量當期薪 (戴怡蕙 2012),以隱性合約 (implicit contract) 立 亦即公司外部人無法觀察到 (unobservable) 的當期績效指標所代表的薪酬. 酬時,必須同時考量外部人可公開觀察到 (observable) 的當期績效指標及. ‧ 國. 學. 公司外部人無法觀察到 (unobservable) 的當期績效指標,且外部人無法觀. ‧. 察到 (unobservable) 的當期績效指標和公司未來績效相關,過去許多學者. y. Nat. 皆支持隱性合約觀點 (蔡柳卿 2003;及戴怡蕙 2012;Smith and Watts 1992;. er. io. sit. Bushman et al. 1996;Ittner et al. 1997;Hayes and Schaefer 2000),Hayes and Schaefer (2000) 研究顯示當公開可觀察到的績效衡量指標變異度愈高,亦. al. n. v i n 即公開資訊雜訊愈多,則內部無法觀察到的資訊愈發重要,無法被目前薪 Ch engchi U 酬解釋的超額薪酬與未來盈餘之關係愈相關,研究也證實董事會確實採用 一些外人無法觀察到的資訊來決定高階經理人之薪酬。戴怡蕙 (2012) 研究 結果顯示,內部董事的總超額薪酬及董事身份的總超額薪酬都與公司未來 績效具統計上的顯著正相關性,換言之無法公開觀察到 (unobservable) 的 績效指標與公司未來績效間具正相關性。在隱性合約觀點之下,當高階經 理人的決策著眼於公司長遠的價值,經營績效可能無法於短期顯現,由於 此貢獻難以被股東或其他外部人所觀察到,因此必須給予超額薪酬,使該 位高階經理人留任,持續對公司作出貢獻。 22.

(30) 綜合以上,可得知越來越多公司訂定薪酬契約時,已非單純看財務指 標,而會考量部分非財務指標。(如圖1所示)又專利權對於獲利存在遞延 效果,可提升公司未來績效,因此我們可合理推論董事會可能根據外部人 無法看出的當期績效指標,而給予相對應之超額薪酬。因此本研究預期高 階經理人超額薪酬與專利權數呈現正相關。. -. 高階經理人之應領薪酬. 高階經理人之超額薪酬. = 高階經理人實際薪酬. 依據外部人無法觀察到. 經理人實際領取之薪. 依據代理理論,以主理. 治 政酬,包含考量傳統財 大. (外部)人能夠公開觀. 的當期績效指標,所給予. 立. 的薪酬,考量非傳統指. ‧ 國. 察到的績效資訊估計代. 。. 理人之應領薪酬,考量. 學. 標,如專利權。. 務指標與非傳統指標. 傳統財務指標。. ‧. 圖 3-1 隱性合約觀點之概念. sit. y. Nat. al. er. io. 而專利權數量之衡量根據以往文獻又可分為專利權申請數與專利權核. v. n. 准數。採用專利權申請數者認為專利權申請數代表以前或現在投入價值的. Ch. engchi. i n U. 指標 (Pakes 1985) ,考量在專利申請至核准期間之內,高階經理人有易位 之可能,因此以專利權申請數衡量高階經理人薪酬的關係 (洪士剛 2007) ; 採用專利權核准數者認為專利經核准後才產生法律效力 (曾俊堯 2003) 且專利核准後公司的知識資本才受到法律保護 (胡家菱 2004) ,而有些學 者主張專利核准數表示研發的產出與成果,因而採用專利權核准數。 (葉 玉慧 2003 ; 吳長駿 2003) 研究中採用核准數,其認為過去擁有的專利 數目愈多,表示研發成功的經驗也較多。. 23.

(31) 因此本研究發展出下列假說: H1a:高階經理人超額薪酬與專利權申請數存在正相關 H1b:高階經理人超額薪酬與專利權核准數存在正相關 除了可以專利權數量來衡量創新研發能力之外,亦可以專利權引用數 衡 量 專 利 權 品 質 , Trajtenberg (1990) 最 早 提 出 加 權 專 利 被 引 證 數 (citation-weighted patent) 的重要性,即專利被引證數應為衡量專利品質與 專利價值的有效變數。隨後愈來愈多學者認為專利權引用數可做為專利權 品質之衡量並能較充分表現出專利權之價值,因為專利被引證數可以顯示. 治 政 高, (Griliches 1987;Shane 1993;Harhoff et al.大 1999;Hall et al. 2000;Stolpe 立. 出無形資產價值的資訊內涵,且專利被引證次數越多,代表其經濟價值越. 2002) ,Pandit et al. (2011) 認為專利權引用數為衡量專利權品質之良好指. ‧ 國. 學. 標,而陳忠榮 (2001) 指出,若未能控制專利的異質性質,僅以專利個數作. y. Nat. 因此在衡量專利權時必須質與量全面考量。. ‧. 為創新指標,是一種不完全的衡量方式,可能導致相關估計結果的偏誤。. er. io. sit. Gu (2005) 即採用專利權引用數當作創新的非財務性指標,且發現其與 公司未來盈餘表現呈現正相關,Pandit et al. (2011) 也採用專利權數及專利. al. n. v i n 權引用數當作衡量未來公司績效之指標,研究結果顯示公司未來績效與專 Ch engchi U 利權品質呈正向關係,尤其對於創新度更為密集的公司中更為顯著,此外,. 未來績效的波動度與專利權品質呈負向關係,表示專利權品質越好,波動 度愈低。 根據前述文獻,專利權品質會影響企業未來績效,專利權引用數又為 衡量專利權品質之一良好指標,根據假說一,本研究認為企業給予高階經 理人超額薪酬時,除了考量專利權之數量,亦會將專利品質列入考量,因 此預期高階經理人超額薪酬與專利權被引用次數存在正向關係。 H2:高階經理人超額薪酬與專利權被引用次數存在正相關 24.

(32) 二、變數衡量 1. 應變數 本研究之應變數為超額薪酬變數,對於超額薪酬的計算,係以實際薪 酬減去應領薪酬,在應領薪酬的衡量上,以Holmstrom (1979) 、Prendergast (2000) 及Miller, Wiseman and Gomez-Mejia (2002) 為基礎,找出有關代理 人的薪酬決定方式,再以主理人能夠公開觀察到 (observable) 的績效資訊 估計代理人之應領薪酬。. 治 政 大 若某績效衡量指標的雜訊越高時,則該指標相較於其他指標在被用來衡量 立 根據Holmstrom (1979) ,代理人的薪酬合約應為績效的遞增函數,但. 整體績效時所佔的權重就應該越低。除此之外,Prendergast (2000) 及. ‧ 國. 學. Miller et al. (2002) 以變異程度 (即不確定性) 衡量績效指標的雜訊高低,. ‧. 而本研究根據戴怡蕙(2012)的研究結果,進一步將不確定性區分為複雜. y. Nat. 度及風險兩個構面。因此,根據代理理論相關文獻將高階經理人之應領薪. 應領薪酬= f (經營績效, 經營複雜度, 經營風險). al. er. io. sit. 酬定義為下列三項因素所組成的函數: (1)績效 (2)複雜度及 (3)風險。. n. v i n (1) 經營績效:根據 (2000) 指出,ROA 及 RET (股 CHayes U h e nandgSchaefer i h c. 票報酬率) 皆為衡量公司當期績效的良好指標。. (2) 經營複雜度:本研究預期營運模式複雜及高成長機會的公司,其 經營複雜度較大,因此,提供給經理人的薪資應較高。根據Rosen (1982) 、Smith and Watts (1992) 、 Core, Holthausen, and Larcker. (1999) 及Brick et al. (2006) 等人之研究,本研究以銷貨收入 (LSALES) 作為 營運模式複雜度的代理變數,而為避免銷貨收入是非線性型態,故取 自然對數進行分析;根據Hayes and Schaefer (2000) 及陳俊合 (2010) 等人之研究,本研究以前三個年度年底的公司資產市場價值對帳面價 25.

(33) 值比平均數來作為公司成長機會的代理變數;另外,根據陳俊合 (2010) ,本研究以該年度年底總負債除以總資產所計算出的負債比率 來衡量企業的財務槓桿程度,以考慮財務槓桿對高階管理當局正常薪 酬之影響。 (3)本文認為公司經營風險係指經營上的不確定性,根據Banker and Datar (1989) 、Smith and Watts (1992) 、Core (1997) 、Cyert, Kumar, and Shah (1997) 及 Core et al. (1999) 等人之研究指出,當經營風險越大時, 經理人薪酬就應該越高;又根據戴怡蕙 (2012) 、陳俊合 (2010). 政 治 大. 及Hayes and Schaefer (2000) 等人之研究,本研究以資產報酬率的標準. 立. 差 (ROASD) 及股票報酬率的標準差 (RETSD) 來作為公司經營風險. ‧ 國. 學. 的代理變數。. 此外,本研究為了控制年度別與產業別的影響新增年度別 (YEAR) 與. ‧. 產業別 (INDUSTRY) 之控制變數,由於本研究所關注的是高科技產業,因. sit. y. Nat. 此設定產業別控制變數 (INDUSTRY) 為一虛擬變數,即高科技產業公司設. n. al. er. io. 為1、非高科技公司則設為0。. i n U. v. 應領薪酬之求取方式係先將全部樣本公司資料帶入下列(1)式中進行迴. Ch. engchi. 歸分析以求出估計式,再將各公司數值帶入估計式中以求取高階經理人之 應領薪酬。應領及超額薪酬公式如下:. LMPi,t =β0+β1ROAi,t+β2RETi,t+β3MBit-2,t+β4LEVi,t+β5LSALES i,t +β6ROASDi,t +β7RETSDi,t+β8INDUSTRYi,t+∑. LMEPi,t = LMAPi,t-LMPi,t (2). 26. YEARij +εi,t (1).

(34) 表 3-1 變數說明 變數. 說明. LMP. 高階經理人應領薪酬取自然對數。. LMEP. 高階經理人超額薪酬取自然對數。. LMAP. 高階經理人實際薪酬取自然對數。. LSALES. 銷貨收入淨額取自然對數。 市值帳面值比。以前三個年度年底的公司市值帳面值比平 均數來衡量公司成長機會,以考慮成長機會對高階管理當 局正常薪酬之影響。 以該年度年底總負債除以總資產所計算出的負債比率來衡 量企業的財務槓桿程度,以考慮財務槓桿對高階管理當局 正常薪酬之影響。 資產報酬率的標準差。其中,資產報酬率係指年報酬率且 標準差係以之前追溯五年為估計期。 股票報酬率的標準差。其中,股票報酬率係指年報酬率, 且標準差係以之前追溯五年為估計期。 稅前息前折舊前淨利/總資產。. MB. LEV. 立. RETSD ROA. sit. er. al. v i n 樣本年度j之虛擬變數。本文設定1992年為基準年度,即若 Ch engchi U 為1992年的樣本,其14個控制年度的虛擬變數均為0。若屬 n. YEARj. 股票報酬率係指年報酬率,而年報酬率等於當年的所有月 報酬率連乘。 若是高科技產業公司,則取1;反之,則取0。. io. INDUSTRY. y. Nat. RET. ‧. ‧ 國. 學. ROASD. 政 治 大. 於1993年的樣本,則YEAR 1993為1,其他為0。其餘類推。 i:代表第i家樣本公司。 t:代表第t年,本文期間為1992至2006年 1. 自變數 (1) 專利權申請/核准數 (ln_PAT_apply /ln_PAT_grant) 關於專利權相關研究之變數衡量可分為兩類:一為專利權核准數; 二為專利權申請數,本研究認為兩派學者皆有其理論基礎,擬分別採 專利權核准數及申請數為衡量基準。 專利權數有「存量」及「流量」之概念,先前大多文獻採用專利 27.

(35) 權數之存量觀念,如曾俊堯 (2003) 、胡家菱 (2004) 、鄭國強 (2004) 及游宛純 (2010) ,這些研究主要探討專利資訊對「公司價值」之影響, 而公司價值為一「累積」之概念,曾俊堯 (2003) 提出專利權數對於公 司價值之反映會有遞延兩年之效果,湯珮妤 (2000) 也提出若當年增加 一件專利權數,可使電子業2年後之資產報酬率上升約3.56%,因此這 些研究在衡量專利與公司價值或績效時皆採用專利「存量」之概念; 然而,本研究所探討之假說一為專利權數對於高階經理人「超額薪酬」 之影響,並非對「公司價值」之影響,旨在瞭解專利權數對高階經理. 治 政 大 在「當期」的超額薪酬中,並無遞延之概念,因此應以「流量」之概 立 人「當期超額薪酬」之影響,亦即經理人當期研發決策之量如何反映. 念來衡量當期高階經理人薪酬的關係,且洪士剛 (2007)探討專利權. ‧ 國. 學. 及薪酬之關聯性時,也採用「流量」之概念,綜合以上,本研究對於. y. Nat. (2) 專利權被引用次數(ln_PAT_cite). ‧. 專利權數採用「流量」之概念。. er. io. sit. Hall et al. (2000) 指出若僅用專利權數當作研發支出的成果可 能會造成曲解,因為並非所有專利權皆具有價值,例如研發可能失敗,. al. n. v i n 因此各專利權價值可能差異很大,只有少數專利權具有價值,故必須 Ch engchi U 有一個指標來作為專利權品質的代理變數。一篇專利權核准之後,未 來數十年可能陸續被其他的專利權引用,我們可以合理的假設當一篇 專利被其他篇專利引用的次數越多,可能代表這篇專利權包含較重要 的創新技術,是比較重要的知識資產。 與專利權數一樣,專利權被引用次數亦有「存量」及「流量」之 概念,如前文所述,先前大多文獻主要探討專利資訊對「公司價值」 之影響,故採用專利被引用次數之存量觀念;然而,本研究所探討之 主題為專利權被引用次數對於高階經理人「超額薪酬」之影響,並非 28.

(36) 對「公司價值」之影響,透過觀察當期所核准之專利權在後三年內被 引證之次數,探討其對於高階經理人「當期」超額薪酬之影響,亦即 經理人當期研發決策之品質如何反映在「當期」的超額薪酬中,並無 遞延之概念,因此應以「流量」之概念來衡量當期高階經理人薪酬的 關係,故本研究對於專利權被引用數也採用「流量」之概念。 2. 控制變數 由於本研究僅針對研究專利權申請數、專利權核准數與專利權被引用 數對超額薪酬的影響,故需控制可能影響超額薪酬水準之因子,本研究所. 治 政 大 (1) 每股盈餘變動數 (ΔEPS) 立. 採用之控制變數如下:. ΔEPS= ( (EPSt-EPSt-1)/Share Price t-1). ‧ 國. 學. Ederhof (2010)研究結果發現裁量性紅利會在當可納入薪酬契. ‧. 約的績效指標 (contractible performance measures)2呈現高或低時發. y. Nat. 放,因此本研究參考 Ederhof (2010) 之研究,取樣本中每股盈餘變. er. io. sit. 動數最高 15%與最低 15%設為 1,其他為 0 (變數名稱為 TAILS) , 代 表 可 納 入 薪 酬 契 約 的 績 效 指 標 (contractible performance. n. al. Ch. measures) 呈現高或低時之情況。. engchi. i n U. v. (2) 總應計項目佔平均總資產比重之前五年度之標準差 (STDA) (總應計項目/平均總資產)取前五年標準差並取自然對數 總應計項目=非常損益前淨利-營業活動之淨現金流量 本研究參考 Ederhof (2010) 之研究採用公司總應計項目佔平 均總資產比重之前五年度之標準差作為衡量操縱盈餘之指標。. 2. contractible performance measures 通常採用會計衡量指標如:盈餘、收入、現金流. 量;non-contractible performance measures 則包含主理人對代理人績效的主觀評估如: 代理 人是否為好的領導者、代理人與主要供應商或客戶的協商是否會產生未來績效等。 29.

(37) (3) CEO 總薪酬佔前五大主管總薪酬之比例 (CPS) CPS=CEO 總薪酬/前五大主管總薪酬 根據管理權力理論 (managerial power theory) ,當管理權力大到足 以超過董事會和薪酬委員會時,經理人所獲得的薪酬會高於用僅由一 般經濟因子所計算的薪酬水準 (Lambert et al. 1993; Core et al. 1999) , Sridharan (1996) 研究結果發現當 CEO 影響力超過董事會權力時,確 實會影響自身薪酬且呈正相關,而 Ederhof (2010) 採用此變數衡量經 理人權力,並探討經理人權力對於裁量性紅利發放是否具關連性,故. 政 治 大. 本研究將 CEO 總薪酬佔前五大主管總薪酬之比例做為衡量經理人權力 指標。. 立. ‧ 國. 學. 三、實證模型. ‧. 根據戴怡蕙 (2012) 研究結果顯示,內部董事的總超額薪酬與公司未來. y. Nat. 績效呈顯著正相關性;再者,先前研究也顯示專利權與未來績效呈現正相. er. io. sit. 關,因此本研究以專利權的質與量作為衡量指標,並推論專利權將影響高 階經理人之超額薪酬。為瞭解專利權對高階經理人超額薪酬之影響,本文. al. n. v i n 於前述提出假說一及二,深入探討高階經理人的超額薪酬與專利權之關聯 Ch engchi U 性。. 模型一:. LMEPi,t= β0 + β1ln_PAT_applyi,t +β2TAILS+β3STDAi,t+β4CPSi,t+εi,t (3). 此模型主要為檢定超額薪酬與專利權申請數之關係。. 30.

(38) 其中: LMEP:高階經理人實際薪酬減去應領薪酬,即為超額薪酬,取自然 對數。 ln_ PAT_apply:專利權申請數取自然對數。 TAILS:取樣本中每股盈餘變動數最高15%與最低15%設為1,其他為 0。 STDA: (總應計項目/平均總資產) 取前五年標準差並取自然對數。 CPS:CEO 總薪酬/前五大主管總薪酬。 模型二:. 政 治 大. LMEPi,t= β0 + β1ln_PAT_granti,t+β2TAILS+β3STDAi,t+β4CPSi,t+εi,t(4). 立. 此模型主要為檢定超額薪酬與專利權核准數之關係。. ‧ 國. 學. 其中:. ‧. LMEP:高階經理人實際薪酬減去應領薪酬,即為超額薪酬,取自然 對數。 ln_ PAT_grant:專利權核准數取自然對數。 TAILS:取樣本中每股盈餘變動數最高15%與最低15%設為1,其他為 0。 STDA: (總應計項目/平均總資產) 取前五年標準差並取自然對數。. er. io. sit. y. Nat. n. al. i n CPS:CEO 總薪酬/前五大主管總薪酬。 Ch engchi U. v. 模型三:. LMEPi,t= β0 + β1ln_ PAT_citei,t +β2TAILS+β3STDAi,t+β4CPSi,t+εi,t(5). 此模型主要為檢定超額薪酬與專利權被引用次數之關係。. 31.

(39) 其中: LMEP:高階經理人實際薪酬減去應領薪酬,即為超額薪酬,取自然 對數。 ln_ PAT_cite:專利權被引用次數取自然對數。 TAILS:取樣本中每股盈餘變動數最高15%與最低15%設為1,其他為 0。 STDA: (總應計項目/平均總資產) 前五年標準差並取自然對數。 CPS:CEO 總薪酬/前五大主管總薪酬。. 四、分析方法. 治 政 大 本研究對各實證變數採描述性統計分析,以進行研究樣本特徵分析, 立. 1.敘述性統計. 藉以瞭解各樣本項目之觀測值之個數、平均數、標準差分布狀況,並根據. ‧ 國. 學. 其變項意義提出說明,以初步了解樣本資料之特性。. ‧. 2.相關分析. y. Nat. 本研究透過各變數間的平均值、標準差了解樣本分布狀況後,透過相. er. io. sit. 關分析了解變數之間其相關程度,以預先得知各變數間可能存在之關係, 並透過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將兩個變數的每個各別觀察值先轉換成標準分. al. n. v i n 數,並以此分析結果檢視自變數間是否存在過於高度相關之情形並予以排 Ch engchi U 除,使本研究未來在進行統計分析能夠更精確。. 五、研究期間與樣本選取 1.. 資料來源 有關本研究主題,由於美國對於紅利及薪酬資料揭露較完整,專利權. 公開資訊部分也較台灣完善,因此本研究採用美國的資料進行研究,樣本 資料來源如下: (1) Compustat資料庫:由Standard&Poor’s發行,包含世界各國及美加 32.

(40) 企業之營運與財務狀況表等相關統計與分析資料,資料庫提供一 百六十種範本報表、及上市或下市公司財務數據等訊息,是目前 文獻中最常被使用的廠商個體資料庫之一,包含的內容有公司資 本結構、財務比率、合併與併購,研究與發展費用、資本及存貨 投資、股市報酬及資本市場效率等,可應用於資產分析、計量分 析、貨幣管理、競爭者分析、合併及併購分析、信用分析等層面, 本研究實證模型所需之財務變數資料,皆由此資料庫獲得。 (2) Execucomp資料庫:由Standard & Poor's 所發行,包含1992年以來. 政 治 大. 2005家之公司高階主管與董監事薪資所得、紅利、選擇權、持股 數等資料。. 立. (3) NBER資料庫:本研究所使用的專利相關資料取自於NBER專利資. ‧ 國. 學. 料庫。NBER專利資料庫是由Hall, Jaffe, and Trajtenberg等三位學者. ‧. 所共同建構而成的。這個資料庫蒐集了自1963年至2006年之間所. y. Nat. 有美國專利相關資料,而專利引用記錄 (patent citations) 的資料,. er. io. sit. 其所涵蓋期間為1975至2006年。為方便起見,NBER專利資料庫將 所有公司區分為以下六種產業類別,包括電腦與通訊產業、製藥. al. n. v i n 產業、電子產業、化學產業、機械產業與其他產業等。由於專利 Ch engchi U. 權的相關資料數目眾多,使得資料量過於龐大,故Hall等三位學者 將所蒐集之專利資料分別儲存成以下幾個主要資料檔,包括 PAT63_99 File、CITE75_99 File、PAT76_06 File、CITE76_06 File、 The Inventors File、The Coname File、The Compustat Match File等 資料檔。本研究採用PAT76_06 File及CITE76_06 File作為主要資料 來源。 2.. 研究期間 本研究主要係選取從1992年至2006年Execucomp資料庫中SIC代碼為 33.

(41) 281、284、285、286、287、289、348、351、353、354、356、357、358、 361、362、366、369、372、373、374、375、379、381、386、481、483、 484、488、492、873之高科技產業公司(SIC CODE對照表請見表一),進 行高階經理人超額薪酬與專利權相關性之研究。 3.. 選樣標準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美國 1992 年至 2006 年高科技產業公司。選樣分. 為變數衡量的應領薪酬計算與研究假說檢定兩部分,其篩選過程分別敘述 如下:. 治 政 Execucomp 資料庫取得 CEO 實際薪酬,再由 大 Compustat 資料庫取得樣本公 立. 在計算應領薪酬方面,本研究採用 Execucomp 資料庫全部公司,並由. 司之計算應領薪酬所需資料,所需資料包含總資產 (total assets) 、總負債. ‧ 國. 學. (total liabilities) 、每股帳面價值 (book value per share) 、息稅及折舊前淨利. ‧. (EBITDA)、普通股流通在外股數 (common shares outstanding)、月報酬率. y. Nat. (monthly total return)、每股市價 (price close monhly)、銷貨收入 (sales) 、. er. io. 全情形。. sit. 產業代碼 (SIC code) ,並據其計算所需要之變數資料,並排除變數資料不. al. n. v i n 在研究假說檢定方面,上述步驟中 Execucomp 資料庫全部公司,根據 Ch engchi U. SIC 代碼篩選出 SIC 代碼為 281、284、285、286、287、289、348、351、 353、354、356、357、358、361、362、366、369、372、373、374、375、 379、381、386、481、483、484、492、873 之高科技產業公司,由 Compustat 資料庫取得每股盈餘 (EPS) 、非常損益前淨利 (income before extraordinary items) 與營業活動之淨現金流量 (operating cash flows) ,由 Execucomp 取 得前五大主管總薪酬並據其計算出模型所需之變數,資料任一有缺漏即刪 除。 專利資料部分,本研究需要專利核准數、專利申請數、專利權被引證 3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SECG) is prepared by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 (CDC) to advise secondary schools on how to sustain the Learning to

(b) reviewing the positioning of VPE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Hong Kong, exploring the merits of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at the degree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We explicitly saw the dimensional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magnetic cat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scaling argument. However, the precise form of gap depends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