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兩種探究取向教學模式之分析與比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兩種探究取向教學模式之分析與比較"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兩種探究取向教學模式之分析與比較

陳毓凱* 洪振方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科學教育研究所

摘 要

近 來 探 究 式 學 習 在 科 學 教 育 中 愈 加 地 被 重 視 ,「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 與 「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 教 學 模 式 均 屬 於 符 合 當 代 科 學 探 究 內 涵 的 探 究 教 學 模 式 。 然 而 沒 有 一 個 教 學 模 式 是 可 以 適 用 於 所 有 的 教 育 情 境 中 , 端 視 教 學 者 希 望 達 到 的 教 育 目 標 以 及 培 養 學 生 何 種 能 力 而 定 。 本 文 採 取 文 獻 分 析 之 方 式 , 針 對 上 述 二 教 學 模 式 之 特 徵 進 行 分 析 與 比 較 , 藉 此 提 升 其 在 科 學 教 學 上 的 應 用 價 值 。 結 果 顯 示 二 教 學 模 式 在 「 學 習 者 的 主 體 性 」 等 特 徵 上 有 其 相 同 之 處 , 然 而 在 「 學 習 的 內 涵 之 本 質 」 等 面 向 上 卻 產 生 相 異 之 論 調 。 上 述 結 果 顯 示 二 教 學 模 式 可 應 用 於 的 不 同 的 教 育 情 境 與 時 機 。 關 鍵 詞 : 探 究 、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壹、緒論

一、當代科學教育目標

綜 觀 國 內 外 近 幾 年 來 的 教 育 方 針 皆 隱 含 著 讓 學 生 成 為 學 習 過 程 裡 的 主 體 、 培 養 學 生 活 用 的 知 識 與 實 用 的 技 能 等 教 育 目 標 。 其 中 強 調 的 內 涵 即 讓 學 生 學 習 如 何 像 科 學 家 般 的 思 考 、 如 何 在 學 習 的 過 程 裡 進 行 一 場 心 智 的 探 險 之 旅 。 在 上 述 的 背 景 目 標 下 , 探 究 的 精 神 在 當 代 的 科 學 教 育 中 扮 演 著 舉 足 輕 重 的 角 色 , 而 諸 多 的 教 育 文 件 所 撰 述 的 目 標 以 及 政 策 都 強 調 了 探 究 的 重 要 性 。 教 育 部(2003)公 佈 的 《 科 學 教 育 白 皮 書 》 中 指 出 , 科 學 教 育 的 特 徵 在 於 「 科 學 素 養 」 的 養 成 , 而 科 學 教 育 的 內 涵 在 於 經 由 科 學 性 的 探 究 活 動 , 使 學 生 獲 得 相 關 * 為本 文 通 訊 作者 的 知 識 與 技 能 , 養 成 科 學 思 考 的 習 慣 , 依 照 科 學 方 法 從 事 探 討 與 論 證 , 運 用 科 學 知 識 與 技 能 以 解 決 問 題 , 進 而 形 成 對 科 學 本 質 的 認 識,並 建 立 科 學 精 神。《 美 國 國 家 科 學 教 育 標 準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指 出 科 學 的 目 標 在 於 理 解 自 然 世 界(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 1996, p. 24)。 該書 內 容 進 一步 指 出 , 科學 應 以 探 究 為 基 礎 , 且 需 符 合 學 生 的 興 趣 、 能 力 與 經 驗 , 此 外 , 其 認 為 科 學 應 藉 由 過 程 技 能(例 如 觀 察、分 類、測 量、實 驗、形 成 結 論)的 方 式 來進 行 教 學,且 應 讓 學 生能 夠 運 用 知 識 來 推 理 並 能 夠 批 判 性 地 思 考 。 而 教 師 應 讓 學 習 者 運 用 社 群 的 方 式 來 發 展 科 學 理 解 、 運 用 學 校 外 的 資 源 來 支 持 探 究 活 動 、 藉 由 提 升 學 生 之 間 的 合 作 和 對 話 來 引 導 並 促 進 學 習 、 幫 助 學 生 對 自 己 的 學 習

(2)

負 責 並 在 科 學 情 境 內 與 同 儕 合 作 、 並 進 行 跨 學 科 的 學 習(NRC, 1996)。

綜 上 所 述 , 如 何 在 科 學 學 習 過 程 裡 引 領 學 生 進 行 探 究 已 然 成 為 教 育 工 作 者 應 該 思 考 的 重 點 。 然 而 根 據 Abd-El-Khalick, Boujaoude, Duschl, Lederman, Mamlok-Naaman, Hofstein, Niaz, Treagust 和 Tuan(2004)的說 法 , 經 由探 究 來 進 行科 學 教 學 並 非 新 的 概 念。再 者,洪 振 方(2003) 曾 論 述 探 究 式 教 學 在 1960 年代 初 期 所 遭 遇 的 困 境 , 以 及 探 究 式 教 學 在 內 涵 轉 變 後 的 再 次 興 起 。 綜 上 所 述 , 探 究 式 教 學 的 精 神 與 內 涵 並 非 亙 古 不 變 的 , 亦 即 隨 著 時 代 的 變 遷 、 教 育 目 標 的 轉 變 , 探 究 式 的 教 學 模 式 是 不 斷 地 被 修 正 與 精 鍊 。NRC(2000) 所 出 版 的 《 探 究 與 國 家 科 學 教 育 標 準 》 認 為 對 真 實 世 界 的 探 究 可 區 分 為 多 種 廣 泛 的 形 式 , 而 課 室 中 的 探 究 活 動 亦 同 樣 可 以 各 種 不 同 的 模 式 來 進 行 。 今 日 吾 人 所 處 的 世 界 已 深 刻 地 被 科 學 發 現 所 影 響 , 因 此 不 管 探 究 的 形 式 為 何 , 可 以 察 知 的 是 探 究 在 教 育 中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已 愈 加 的 被 重 視 。 或 許 聚 焦 在 提 供 學 生 何 謂 科 學 家 般 的 學 習 環 境 並 無 法 全 然 地 提 升 學 生 的 探 究 , 一 個 強 調 探 究 的 學 習 環 境 應 讓 學 生 有 機 會 去 考 量 何 為 已 知 的 部 分 、 為 什 麼 必 須 要 瞭 解 它 以 及 如 何 去 瞭 解 它 。 基 於 上 述 , 今 日 的 探 究 取 向 教 學 模 式 之 內 涵 為 何 ? 針 對 上 述 問 題 將 以 底 下 針 對 探 究 取 向 教 學 的 起 源 與 探 討 來 回 答 之 。

二、探究取向教學的起源與轉變

吾 人 在 考 量 探 究 於 今 日 科 學 教 育 中 之 地 位 時 , 或 許 應 先 考 量 來 自 於 Dewey(1910)和 Schwab(1962)的 教 育 哲 學 觀 與 理 念。Dewey 認 為 知 識存 在 於 個 體與 環 境 的 交 互 作 用 之 中 , 因 此 若 是 沒 有 給 予 學 生 一 個 問 題 情 境 , 其 學 習 不 會 被 啟 發 。 在 Dewey 的 教 育哲 學 觀 裡,學 生 學 習 的最 好 方 式 乃 藉 由 「 做 中 學 」(learning by doing), 他 認 為 科 學 教 育 不 應 過 於 強 調 訊 息 的 累 積 , 學 生 學 習 科 學 不 只 是 學 習 知 識 而 已 , 同 時 也 應 學 習 過 程 和 方 法 。50 年 後,Schwab 提 倡一 種 開 放 式的 實 驗 研 究上 課 方 式,亦 即「 探 究 如 何 探 究 」(inquiry into inquiry)的 科 學 教育 概 念。他鼓 勵 學 生 在科 學 學 習 的 過 程 中 多 發 問 、 觀 察 、 記 錄 、 轉 換 資 料 並 發 展 出 暫 時 性 結 論 。 1960 年代 初 期 以 Gagne(1963)學習 階 層(hierarchy of learning levels)理 論 為 基 礎 所 發 展 出 之 基 本 科 學 過 程 以 及 統 整 科 學 過 程 技 能 課 程 , 被 視 為 學 習 者 進 行 探 究 學 習 之 雛 形 。 洪 振 方(2003)認 為 上 述 課 程 之 缺 點 在 於 欠 缺 介 紹 完 整 的 知 識 結 構 , 因 此 課 室 內 的 探 究 工 作 淪 為 無 意 義 的 「 動 手 做 」 活 動,而 缺 乏 理 解 的 學 習。根 據NRC(2000) 指 出,1990 年 代的 探 究 式 教學 不 強 調「 演 示 和 證 明 科 學 內 容 的 活 動 」、「 作 為 探 究 和 實 驗 的 科 學 」、「 學 生 只 將 想 法 與 結 論 告 訴 教 師 」,而 更 重 視「 調 查 和 分 析 科 學 問 題 的 活 動 」、「 作 為 論 證 和 解 釋 的 科 學 」、「 將 想 法 和 結 論 與 同 學 公 開 交 流 」。洪 振 方(2003) 認 為 上 述 探 究 取 向 教 學 的 轉 變 其 核 心 在 「 探 索 」、「 解 釋 」以 及「 交 流 」,且 更 聚 焦

(3)

於 教 與 學 的 基 礎 上 。 此 亦 顯 示 當 代 科 學 教 育 更 加 重 視 社 會 建 構 的 學 習 面 向 , 越 亦 強 調 語 言 和 對 話 的 功 能 角 色 。 Abd-El-Khalick 等 人 (2004)曾 就 「 探 究 」 一 詞 在 今 日 科 學 教 育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之 特 徵 予 以 界 定 , 包 括 了 「 科 學 過 程 」、「 科 學 方 法 」、「 實 驗 的 取 向 」、「 問 題 解 決 」、「 構 思 問 題,形 成 假 設,設 計 實 驗 」,蒐 集 與 分 析 資 料,形 成 結 論 」、「 形 成 概 念 理 解 」、「 瞭 解 科 學 解 釋 的 限 制 」、「 方 法 學 上 的 策 略 」、 「 知 識 乃 暫 時 的 事 實 」、「 實 務 的 工 作 」、「 發 現 並 探 索 問 題 」、「 獨 立 思 考 」、「 創 造 發 明 的 技 能 」、「 動 手 操 作 的 活 動 」。基 於 上 述 之 角 色 界 定,Abd-El-Khalick 等 人(2004)進 而 提 出 一 個 「 證 據 - 解 釋 」 取 向 (Evidence-Explanation approach)的 教 學 模 式 , 並 指 出 讓 學 生 利 用 真 實 世 界 情 境 相 關 或 涉 及 模 糊 訊 息 的 問 題 來 當 作 探 究 以 及 研 究 的 起 始 點 , 藉 以 發 展 、 修 訂 或 再 發 展 其 科 學 模 型 與 科 學 解 釋。Chin 和 Chia(2006) 認 為 Abd-El-Khalick 等 人(2004)所 提 的科 學 教 學 之 探 究 取 向 同 時 包 含 了 「 專 題 本 位 科 學 」(project-based science)以 及「 問 題本 位 學 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綜 上所 述 ,「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 與 「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 均 屬 於 符 合 當 代 科 學 探 究 內 涵 的 探 究 式 教 學 模 式 。 而 根 據 諸 多 文 獻 顯 示 , 此 二 教 學 模 式 擁 有 許 多 共 同 的 特 徵 , 然 卻 缺 少 針 對 此 二 教 學 模 式 整 體 面 貌 進 行 詳 細 分 析 、 比 較 之 文 獻 。 基 於 上 述 , 本 文 以 下 將 針 對 此 二 個 教 學 模 式 進 行 探 討 , 包 括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與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其 個 別 的 教 學 全 貌 究 竟 為 何 ? 而 此 二 個 教 學 模 式 又 有 何 相 同 處 ? 有 何 相 異 處 ? 其 個 別 的 教 育 應 用 、 適 用 情 境 又 為 何 ?

貳、探究取向教學模式之分析

《 美 國 國 家 科 學 教 育 標 準 》 所 指 出 的 探 究 係 指 一 種 多 面 向 的 活 動 , 其 中 包 含 了 進 行 觀 察 、 提 出 問 題 、 檢 閱 書 本 以 及 其 他 資 訊 來 源 來 瞭 解 何 為 已 知 的 部 分 、 進 行 研 究 的 計 畫 、 根 據 實 驗 的 證 據 來 重 新 檢 閱 何 為 已 知 的 部 分 、 使 用 工 具 來 蒐 集 分 析 以 及 解 釋 資 料 、 提 出 答 案 、 解 釋 以 及 預 測 、 與 他 人 分 享 結 論 等(NRC, 1996, p. 23)。 其內 容 亦 指 出 , 真 實 的 探 究 活 動 應 要 能 引 領 學 生 除 了「 手 動 」(hands-on)之外,亦 要 能「腦 動 」(mind on)。故 真 正 的 探究 活 動 不 應僅 止 於 食 譜 式 的 操 作 過 程 , 而 是 必 須 讓 學 習 者 有 機 會 發 展 其 興 趣 並 對 進 行 動 手 操 弄 或 探 討。Edwards(1997)對 真 實探 究 的 定 義提 出 說 明 , 他 指 出 學 生 若 要 擁 有 真 實 的 探 究 經 驗 則 他 們 必 須 經 歷「 形 成 自 己 的 問 題 」、 「 建 立 假 設 」、「 設 計 研 究 過 程 來 測 試 假 設 」、「 回 答 提 出 的 問 題 」 等 過 程 。 在 這 樣 的 過 程 裡 , 學 習 者 不 但 以 一 種 自 主 學 習 的 方 式 運 用 自 身 的 技 能 來 進 行 問 題 的 探 索 與 解 答 , 且 能 在 最 終 理 解 涉 及 回 答 問 題 所 需 的 概 念。Hebrank(2000)指 出 探究 是 獲 取 知 識 的 一 種 方 法 , 在 探 究 取 向 的 學 習 裡 學 生 可 從 二 方 面 來 獲 得 問 題 , 一 是 由 學 生 自 己 提 出 欲 進 行 探 討 的 問 題 或 是 由 教 師 提 供 給 學 生 問 題 ; 前 者 乃 是 學 生 自 己 欲 進 行 相 關 學 習 的 議 題 , 後 者 則 是 教 師 希 望 學 生 進 行

(4)

學 習 的 議 題 。 本 文 所 提 之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與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之 內 涵 均 符 合 以 上 之 論 述 , 關 於 此 二 個 教 學 模 式 之 詳 細 探 討 茲 說 明 如 下 :

一、問題本位學習

圖 一 為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之 全 貌 圖 ,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起 始 於 一 個 「 結 構 模 糊 」(ill-structured)問題,下列 為 結 構 模糊 問 題 之 範 例 : 你 的 親 戚 或 其 他 你 認 識 的 人 曾 因 胃 不 舒 服 或 消 化 不 良 而 去 看 醫 生 。 醫 生 告 訴 他 們 胃 不 舒 服 或 消 化 不 良 是 胃 酸 過 多 造 成 的,並 開 處 方 要 他 們 去 購 買 抑 酸 劑。然 而, 他 們 真 的 感 到 困 惑 , 因 為 他 們 不 瞭 解 酸 和 抑 酸 劑 , 也 不 知 道 要 怎 麼 選 擇(Delisle, 1997)。 首 先 學 習 者 必 須 建 立 問 題 的 結 構 , 此 結 構 可 來 自 於 四 個 子 成 分 的 描 述-- 「 事 實 」、「 必 須 知 道 的 訊 息 」、「 學 習 議 題 」 與 「 行 動 計 畫 」。在「 事 實 」中,學 習 者 必 須 列 舉 出 他 們 由 問 題 描 述 所 獲 得 的 資 訊 , 例 如: 胃 不 舒 服 、 消 化 不 良 、 胃 酸 過 多 造 成 消 化 不 良 等 存 在 於 問 題 描 述 中 的 訊 息 。 而 「 必 須 知 道 的 訊 息 」 則 代 表 學 習 者 為 了 能 更 進 一 步 瞭 解 問 題 以 及 他 們 所 扮 演 的 解 題 角 色 , 而 必 須 瞭 解 的 訊 息 。 伴 隨 著 列 舉 出 上 述 必 須 瞭 解 的 訊 息 後 , 學 生 會 初 步 形 成 為 了 解 題 而 必 須 進 行 研 究 與 探 索 的 「 學 習 議 題 」,例 如: 胃酸 是 什 麼 ? 消化 不 良 的 可 能 原 因 ? 抑 酸 劑 的 成 分 等 。 而 最 後 的 「 行 動 計 畫 」 代 表 的 是 學 習 者 實 際 去 施 行 解 題 的 方 法 與 步 驟,例 如: 做 實驗、參 訪 藥廠、 訪 談 醫 生 等 。 問 題 結 構 的 建 立 有 助 於 學 習 者 對 整 個 問 題 解 決 過 程 建 立 一 幅 藍 圖 , 也 更 能 具 體 化 後 續 的 問 題 探 查 以 及 調 查 等 實 驗 研 究 之 進 行 。 在 學 習 者 形 成 初 步 的 解 題 策 略 後 , 他 們 必 須 去 解 釋 及 說 明 其 策 略 或 成 果 與 問 題 之 關 連 性 及 對 問 題 之 成 效 。 在 學 習 者 產 出 成 果 與 表 現 等 結 論 後 , 對 問 題 的 再 探 是 必 須 的 。 根 據 Kain(2003)指出 , 為避 免 學 習 者 僅 滿 足 於 上 述 之 結 論 或 成 果 , 教 師 應 盡 可 能 的 鼓 勵 學 生 形 成 多 種 可 能 的 方 法 或 策 略 , 其 目 的 亦 在 於 幫 助 學 習 者 瞭 解 存 在 著 ' 較 適 當 ' 而 非 ' 唯 一 ' 的 結 論 。 而 對 問 題 的 再 探 亦 可 視 為 對 學 習 議 題 在 深 度 與 廣 度 上 的 精 緻 化 , 以 上 述 的 範 例 而 言 , 對 問 題 的 再 探 可 能 進 一 步 形 成--什 麼 是 鹼 ? 什 麼 是 鹽 ? 何 謂 中 和 作 用 ? 等 更 加 深 入 的 新 學 習 議 題 。 問 題 解 決 的 最 終 階 段 應 在 於 評 鑑 解 題 的 成 果 或 策 略 之 有 效 性 。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在 最 終 階 段 的 評 鑑 來 自 於 二 個 部 分 , 一 是 來 自 於 對 學 習 議 題 的 評 鑑 ; 一 是 來 自 於 學 習 者 對 自 我 的 評 量 。 根 據 Kain(2003)的建 議 , 上 述 第 一 部 份 的 評 鑑 可 來 自 於 參 與 問 題 解 決 之 全 部 組 別 的 共 同 進 行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其 目 的 並 非 在 於 比 較 出 何 為「 正 確 」 的 解 題 策 略 或 結 果 , 而 是 藉 由 討 論 來 獲 得 不 同 觀 點 之 相 對 價 值 以 及 不 同 解 題 觀 點 所 存 在 的 優 勢 與 劣 勢 。 第 二 部 分 學 習 者 對 自

(5)

個人經驗

生活現象

社會議題

結構模糊問題

問題結構

探查與

瞭解問題

調查或實驗研究

初步解題策略

解釋與說明

成果與表現

問題再探

後設認知與評價

公開交流

事實

必須知道的 訊息

學習議題

行動計畫

建立 建構自 求證於 有助形成 形成 企圖去 產生 進行 建立 支持 進 一 步 支 持 藉由 產生 引發 連結 促進

個人經驗

生活現象

社會議題

結構模糊問題

問題結構

探查與

瞭解問題

調查或實驗研究

初步解題策略

解釋與說明

成果與表現

問題再探

後設認知與評價

公開交流

事實

必須知道的 訊息

學習議題

行動計畫

建立 建構自 求證於 有助形成 形成 企圖去 產生 進行 建立 支持 進 一 步 支 持 藉由 產生 引發 連結 促進 圖 一 、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圖(修改 自 Delisle, 1997; Lambros, 2004) 我 的 評 鑑 屬 於 其 後 設 認 知 的 表 現 。 這 種 對 學 習 歷 程 的 反 思 有 助 於 個 體 對 問 題 解 決 能 力 的 提 升 , 此 外 亦 有 助 於 連 結 過 往 的 學 習 經 驗 。

二、專題本位學習

圖 二 為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之 全 貌 圖。專題本位學習聚焦於「從事某些事物」 (doing about something)來取代單純地「學 習某些事物」(learning about something), 此 與 「 做 中 學 」 的 思 維 有 異 曲 同 工 之 趣 。 然 此 並 非 意 指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僅 在 於 動 手 操 作 , 而 是 指 學 習 者 藉 由 動 手 操 作 的 過 程 中 來 主 動 建 構 所 需 的 知 識 。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起

始於一個「驅動問題」(driving question)。 Krajcik, Blumenfeld, Marx 和 Soloway (1994) 認為驅動問題扮演組織並引導學習 者進行研究活動的角色。Krajcik, Czerniak 和 Berger(2003)指出,驅動問題的來源可來 自 於 教 師 以 及 學 生 的 經 驗 、 生 活 現 象 或 當 下 社 會 所 重 視 的 議 題 。 一 個 驅 動 問 題 的 範 例 可 能 是 「 我 們 要 如 何 建 構 出 一 台 太 陽 能 車?」Schneider, Krajcik, Marx 和 Soloway (2002)指出學習者藉由「發問與重新定義問 題 」、「 蒐 集 、 分 析 訊 息 和 資 料 」、「 設 計 並 進 行 實 驗 」、「 進 行 解 釋 」、「 形 成 結 論 」 與 「 闡 述 發 現 」 等 過 程 來 進 行 專 題 科 學 的 學 習。

(6)

個人經驗 生活現象 社會議題 驅動問題 初始觀察與物質操弄 重新發問 與定義問題 假設與預測 計畫與設計 新訊息或資料的發現 研究或實驗之實施 解讀資料 形成結論 或產生成品 與他人分享交流 形成 藉由 進一步 建立 形成 促使 構成 有助於 建立 有助於 形成 形成 構成 基 礎 構成 有助於 連結 個人經驗 生活現象 社會議題 驅動問題 初始觀察與物質操弄 重新發問 與定義問題 假設與預測 計畫與設計 新訊息或資料的發現 研究或實驗之實施 解讀資料 形成結論 或產生成品 與他人分享交流 形成 藉由 進一步 建立 形成 促使 構成 有助於 建立 有助於 形成 形成 構成 基 礎 構成 有助於 個人經驗 生活現象 社會議題 驅動問題 初始觀察與物質操弄 重新發問 與定義問題 假設與預測 計畫與設計 新訊息或資料的發現 研究或實驗之實施 解讀資料 形成結論 或產生成品 與他人分享交流 形成 藉由 進一步 建立 形成 促使 構成 有助於 建立 有助於 形成 形成 構成 基 礎 構成 有助於 連結 圖 二 、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圖(修改 自 Krajcik et al., 2003) 學 習 者 藉 由 初 始 觀 察 與 物 質 操 弄 可 將 驅 動 問 題 之 內 涵 切 割 成 更 細 微 之 議 題 。 初 始 觀 察 是 學 生 藉 以 瞭 解 現 象 的 預 備 階 段 , 在 此 階 段 裡 學 生 被 激 發 好 奇 心 並 發 問 問 題 。 而 另 一 個 激 發 學 生 進 行 研 究 的 方 法 即 為 物 質 的 操 弄 。Krajcik 等 人 (2003) 指 出 , 觀 察 與 物 質 操 弄 應 該 是 相 互 伴 隨 的 成 分 , 觀 察 可 幫 助 學 習 者 決 定 該 進 行 那 些 變 項 的 操 弄 。 以 上 述 之 範 例 而 言 , 藉 由 初 始 觀 察 與 物 質 操 弄 , 學 習 者 可 能 形 成 「 太 陽 能 車 由 那 些 部 分 組 成 ? 為 什 麼 不 用 加 油 車 子 會 跑 呢 ? 太 陽 能 電 池 長 得 什 麼 樣 子 ? 太 陽 能 電 池 為 什 麼 會 發 電 ? 」 等 疑 問 。 上 述 之 觀 察 與 操 弄 亦 形 成 尋 找 新 資 訊 或 資 料 的 基 礎(引 導 著 該 找 些 什 麼 樣 的 資 料 )。 資 料 的 發 現 在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中 是 關 鍵 的 成 分 , 為 了 促 使 研 究 能 成 功 的 發 現 結 論 , 學 習 者 必 須 經 由 資 料 、 訊 息 找 尋 的 過 程 來 獲 得 關 鍵 的 背 景 資 訊 。 在 進 行 實 驗 研 究 前 , 學 習 者 可 能 會 先 根 據 先 前 的 問 題 發 問 與 定 義 來 進 行 假 設 與 預 測 , 例 如: 「 假 設 發 電 效 率 與 天 候 狀 況 有 關 , 故 預 測 天 氣 狀 況 好 的 話 發 電 效 率 高 」、「 假 設 日 照 角 度 與 發 電 效 率 有 關 , 故 預 測 垂 直 照 射 較 斜 角 照 射 產 生 較 高 的 發 電 效 率 」、「 假 設 外 觀 、 形 狀 會 影 響 速 度 , 故 預 測 扁 平 形 狀 的 車 身 跑 得 較 快 」。藉 由 實 驗 中 對 實 驗 變 項 與 控 制 變 項 的 操 弄 , 學 習 者 會 獲 得 相 關 的 資 料 或 數 據 , 這 些 訊 息 有 助 於 後 續 對 於 驅 動 問 題 涵 蓋 的 知 識 與 技 能 之 瞭 解 。 學 習 者 藉 由 分 析 與 解 釋 上 述 獲 得 之

(7)

資 料 或 數 據 可 做 出 研 究 之 結 論 。 在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的 最 終 階 段 學 習 者 必 須 與 他 人 分 享 其 所 學 習 到 的 產 物 , 對 學 習 者 而 言 具 有 許 多 的 方 式 來 表 徵 出 這 些 成 果 內 容 , 例 如 書 本 、 手 冊 、 小 論 文 、 錄 影 帶 或 作 品 陳 列 等 方 式 。 如 同 科 學 理 論 必 須 經 過 社 群 的 檢 驗 一 般 , 學 習 者 完 成 這 些 作 品 後 必 須 分 享 其 研 究 過 程 中 所 學 習 到 的 知 識 概 念 與 技 能 , 並 接 受 其 它 同 儕 或 教 師 的 指 教 與 評 判 , Diffily 和 Sassman(2002)認 為 產 品 的 最 終 型 態 並 非 最 重 要 的 , 重 要 的 是 成 功 者 如 何 考 量 究 竟 什 麼 是 最 重 要 的 訊 息 以 及 如 何 將 這 些 訊 息 有 效 呈 現 給 他 人 之 過 程 。

參 、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與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教學模式之相同點與相異點

一 、 問 題 本 位 與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式之相同點

(一 ) 以 學 習 者 為 中 心 的 學 習 歷 程 在 建 構 主 義 的 內 涵 裡 , 學 習 是 一 種 獲 得 新 知 的 過 程 , 其 過 程 是 複 雜 的 且 必 須 仰 賴 個 體 主 動 地 完 成 。 不 管 是 強 調 個 體 認 知 過 程 之 主 動 性 與 建 構 性 的 根 本 建 構 主 義 (radical constructivism), 亦 或 強 調 個 體 知 識 形 成 之 社 會 性 基 礎 的 社 會 建 構 主 義 (social constructivism),個 體 的 主 動 參 與 乃 是 一 個 不 可 或 缺 的 關 鍵 要 素 。 Gültekіn(2005)指 出 在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的 情 境 中 學 習 者 被 要 求 建 構 屬 於 自 己 的 知 識 , 因 此 在 過 程 中 他 們 必 須 要 決 定 以 何 種 學 習 形 式 或 活 動 來 達 成 目 標 , 其 間 包 括 資 料 的 蒐 集 、 詮 釋 , 結 果 的 分 析 解 釋 等 都 是 屬 於 學 習 者 主 動 參 與 的 成 分 。 而 Edens(2000) 則 指 出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在 本 質 上 屬 於 一 種 建 構 主 義 的 教 學 模 式 , 學 生 必 須 運 用 探 究 得 到 的 知 識 與 方 法 藉 由 思 考 與 問 題 解 決 技 巧 來 解 決 真 實 情 境 的 問 題 。 而 在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的 過 程 中 , 學 習 者 首 先 會 遭 遇 到 問 題 並 檢 視 問 題 , 在 解 題 的 歷 程 中 學 習 者 皆 是 主 動 地 參 與 , 透 過 問 題 情 境 的 思 考 、 資 料 的 蒐 集 整 理 等 高 層 次 思 考 方 式 最 後 獲 得 結 果 。 綜 上 所 述 , 不 管 是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或 是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其 在 本 質 上 皆 屬 於 以 「 學 習 者 為 中 心 」 的 教 學 模 式 。 (二 ) 利 用 真 實 世 界 中 的 現 象、議 題 來 形 成 問 題 一 個 實 用 的 專 題 必 須 是 真 實 的 (authentic)。基 於專 題 本 身 與真 實 世 界 的相 關 性 以 及 學 生 如 同 科 學 家 般 在 各 種 專 門 領 域 的 持 續 性 探 索 研 究 , 因 此 學 習 者 真 正 進 行 的 是 一 種 多 面 向 的 學 習 任 務。Diffily 和 Sassman(2002)指出,雖 然 學習 者 所 進 行的 研 究 工 作 不 若 專 業 領 域 人 士 或 科 學 家 般 精 緻 , 但 經 由 專 題 本 位 式 的 學 習 可 讓 學 習 者 瞭 解 在 學 校 所 學 習 的 東 西 是 可 以 應 用 在 課 室 情 境 之 外 的 。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的 核 心 特 徵 之 一 即 為 結 構 模 糊 問 題 的 使 用 , 而 此 種 問 題 的 內 涵 是 與 真 實 世 界 的 現 象 、 議 題 相 關 的 。 結 構 模 糊 問 題 也 可 稱 為 「 定 義 模 糊 」 (ill-defined)問 題。 以認 知 心理 學 對 問 題的 定 義 而 言 , 這 種 所 謂 結 構 模 糊 問 題 意 指 在 問 題 的 初 始 、 目 標 以 及 中 介 的 操 作 步 驟 都

(8)

沒 有 提 供 線 索 資 訊 , 且 彼 此 間 也 沒 有 相 關 的 結 合(Chi & Glaser, 1985) 。 Chin 和 Chia(2006)指 出 , 由 於 學 習 者 處 理 的 是 真 實 世 界 情 境 的 問 題 , 在 這 樣 的 學 習 條 件 下 , 他 們 對 於 在 學 校 學 習 的 科 學 以 及 解 決 真 實 生 活 問 題 所 需 的 科 學 能 產 生 較 佳 的 連 結 。 (三 ) 非 線 性 的 學 習 歷 程 相 較 於 傳 統 教 育 強 調 線 性 的 因 果 邏 輯 關 係 , 當 代 教 育 更 重 視 於 相 對 的 不 可 預 測 性 , 亦 即 注 重 時 間 因 素 與 周 遭 環 境 變 化 所 帶 來 之 影 響 。Krajcik 等 人(2003)指 出在 某 些 情 形 下 吾 人 必 須 運 用 科 學 過 程 在 我 們 的 日 常 生 活 中 , 這 些 科 學 過 程 包 括 發 問 並 重 新 定 義 問 題 、 尋 找 相 關 資 訊 、 計 畫 與 設 計 、 建 構 相 關 儀 器 設 備 以 及 蒐 集 資 料 、 分 析 資 料 、 做 出 結 論 、 尋 求 解 決 方 法 、 分 享 發 現 。 在 個 體 的 探 究 學 習 歷 程 中 乃 是 經 由 上 述 各 個 階 段 的 探 索 而 達 到 最 後 學 習 結 果 的 輸 出 , 因 此 上 述 成 分 有 其 必 然 的 序 列 性 質 。 然 而 , 個 體 在 探 究 過 程 中 所 處 的 情 境 猶 如 真 實 自 然 世 界 般 是 複 雜 、 具 有 不 可 預 測 性 的 , 故 在 整 個 步 驟 化(step by step)的 學 習 過 程 裡 自 然 有 嘗 試 錯 誤 的 可 能 性 與 修 改 的 必 要 性 。 而 上 述 之 操 作 機 制 即 有 賴 於 個 體「 反 思 」(reflective thinking)技 能 的運 用 。Grant(2002)指出 專 題 本位 學 習 教 學模 式 中 存 在 幾 項 普 遍 的 元 素 , 其 中 之 一 即 為 學 習 者 的 反 思。而 Aldred 和 Aldred(1998) 亦 指 出 ,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是 一 種 能 夠 幫 助 學 習 者 確 實 學 習 並 獲 得 瞭 解 的 教 學 法 , 除 此 之 外 , 更 能 激 發 出 學 習 者 的 批 判 性 思 考 與 反 省 思 考 的 能 力 。 反 思 促 成 學 習 者 對 於 策 略 以 及 施 行 步 驟 的 修 正 及 調 整 。 綜 上 所 述 , 不 管 是 在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的 研 究 過 程 或 是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解 題 歷 程 裡 學 習 者 都 能 夠 藉 由 反 思 的 操 作 來 重 新 擬 定 策 略 , 並 藉 以 精 緻 化 整 個 學 習 歷 程 以 及 最 終 之 產 物 。 (四 ) 小 組 學 習 由 於 在 小 組 學 習 中 學 生 不 再 是 被 動 的 聆 聽 者 , 其 必 須 在 學 習 過 程 中 主 動 參 與 並 與 他 人 溝 通 交 流 。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所 提 供 的 學 習 情 境 給 予 學 習 者 充 分 相 互 溝 通 的 機 會 , 參 與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的 學 習 者 被 鼓 勵 與 其 它 學 生 或 是 社 群 中 的 成 員 進 行 合 作、為 概 念 進 行 辯 論、挑 戰 同 儕 的 想 法、 分 享 概 念 等 過 程(Krajcik et al., 2003) 。 Schneider 等 人(2002)指 出 在專 題 科 學 的研 究 期 間 , 學 生 必 須 於 社 群 內 進 行 學 習 , 這 種 合 作 的 關 係 包 含 了 同 儕 、 教 師 以 及 其 他 有 助 於 建 構 理 解 的 社 群 成 員 。 同 樣 地 ,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要 求 學 生 分 組 來 進 行 學 習 , 因 此 亦 提 供 了 合 作 學 習 的 情 境 。 Barrows(1998) 認 為 合 作 學 習 是 提 升 學 習 效 率 的 學 習 方 式 之 一 , 在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中 利 用 小 組 合 作 能 幫 助 學 生 獲 得 有 效 解 決 問 題 的 技 能 、 自 我 導 向 學 習 以 及 團 隊 合 作 技 能 。 計 惠 卿 和 張 杏 妃(2001)指 出 , 在 問 題 解 決 的 過 程 中 若 能 加 強 與 他 人 合 作 , 則 將 更 容 易 發 展 並 建 構 出 個 體 自 己 的 知 識 與 技 能 。 綜 上 所 述 , 專 題 本 位 與 問 題 本 位 二 個 教 學 模 式 都 強 調 小 組 式 的 學 習 型 態 , 且 強 調 融 入 學 習 社 群 的 重 要 性 。

(9)

(五 ) 持 續 性 評 量 實 作 評 量 乃 是 針 對 學 習 者 所 應 達 到 的 學 習 成 果 , 同 時 針 對 其 在 過 程 中 的 表 現 以 客 觀 的 標 準 加 以 評 分 的 評 量 方 式 。 當 代 的 科 學 教 育 目 標 對 於 評 量 學 生 的 理 解 植 基 於 公 平 、 具 有 信 度 的 原 則 下 , 且 必 須 符 合 教 育 目 標 。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強 調 立 基 於 教 學 過 程 的 評 量 方 法 , 對 學 生 而 言 , 這 不 再 是 一 種 以 最 終 狀 態 為 主 體 的 評 量 機 制 , 而 更 著 重 於 整 個 學 習 過 程 的 動 態 評 估 , 除 了 藉 由 最 終 的 產 品 來 檢 視 學 生 的 理 解 外 , 教 師 亦 不 可 忽 略 學 生 發 展 與 進 行 研 究 的 過 程 , 因 為 這 些 訊 息 不 但 可 用 來 檢 視 學 習 者 對 相 關 概 念 的 理 解 外 , 更 代 表 他 們 對 於 研 究 執 行 是 否 有 全 盤 性 的 通 曉 。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的 評 量 同 樣 不 僅 只 針 對 學 習 結 果 , 學 習 的 歷 程 亦 是 評 量 的 範 圍 , 此 外 包 括 了 小 組 、 問 題 解 決 技 能 、 知 識 的 獲 得 、 自 我 導 向 學 習 與 對 小 組 的 貢 獻 等 , 都 可 納 入 評 量 的 指 標 中 。Aldred 和 Aldred(1998)認為 在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歷 程 中 評 量 應 該 持 續 的 實 施 , 藉 由 在 各 個 階 段 中 評 量 的 出 現 來 瞭 解 學 生 的 發 展 程 度 。

二 、 問 題 本 位 與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式之相異點

(一 ) 學 習 內 涵 本 質 上 的 差 異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希 望 學 生 如 同 領 域 專 家 般 的 去 探 究 問 題 , 而 其 學 習 的 內 涵 則 是 以 問 題 為 中 心 , 由 問 題 當 作 學 習 的 出 發 點 進 而 追 求 解 決 問 題 所 需 的 相 關 知 識 與 技 能。Barrows(1998)指出,問 題 本位 學 習 是 指 由 教 師 設 計 一 個 非 結 構 化 的 問 題 或 任 務 , 將 其 呈 現 給 學 生 去 解 決 與 完 成 , 在 問 題 解 決 的 過 程 中 學 習 者 不 斷 地 對 相 關 知 識 進 行 探 索 , 經 由 小 組 合 作 進 行 問 題 討 論 、 資 料 蒐 集 、 分 析 、 規 劃 等 方 式 來 找 出 問 題 解 決 的 方 式 。 而 Eden(2000)亦 提 出問 題 本 位 學 習 乃 是 使 用 一 種 真 實 、 複 雜 的 問 題 來 當 作 學 習 的 啟 動 來 源 並 幫 助 學 生 同 時 獲 得 知 識 與 問 題 解 決 的 技 能 。Chin 和 Chia(2006)則 認 為 在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的 過 程 中 學 生 乃 是 經 由 尋 求 問 題 的 解 答 來 進 行 學 習 。 基 於 上 述 ,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在 本 質 上 屬 於 一 個 讓 學 習 者 藉 由 解 題 來 獲 得 相 關 知 能 的 教 學 模 式 。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則 是 希 望 學 生 在 完 成 一 個 專 題 作 品 的 前 題 下 進 行 相 關 現 象 或 變 項 的 探 索 , 藉 以 獲 得 知 識 與 能 力。Diffily 和 Sassman(2002)曾明 確 指 出學 習 者 在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的 過 程 裡 進 行 研 究 的 重 要 性 , 他 們 認 為 唯 有 透 過 研 究 的 過 程 才 能 讓 學 習 者 的 知 識 與 真 實 的 情 境 產 生 連 結 。Krajcik 等 人(2003)指 出專 題 本 位 學習 教 學 模 式 藉 由 研 究 與 合 作 的 過 程 來 對 一 個 重 要 且 有 意 義 的 問 題 進 行 探 索 。 他 們 進 一 步 指 出 ,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具 有 幾 項 主 要 特 徵 , 其 中 之 一 即 為 「 學 生 必 須 經 由 參 與 研 究 的 過 程 來 回 答 問 題 」。Gültekіn (2005)亦 認 為 學 生 在 專 題 本 位 的 科 學 裡 進 行 的 是 一 段 長 週 期 時 間 的 研 究 過 程 , 而 非 僅 參 與 一 個 短 期 性 或 是 脫 離 真 實 生 活 情 境 的 的 活 動 。 經 由 上 述 的 探 討 顯 示 ,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著 重 學 生 如 同 科 學 家 般 的

(10)

進 行 一 個 研 究 的 過 程 , 透 過 歷 程 中 科 學 知 識 、 技 能 的 運 用 來 形 成 最 終 的 學 習 產 物 。 綜 上 之 探 討 可 發 現 二 個 教 學 模 式 都 能 有 效 培 養 發 展 學 習 者 的 知 識 與 技 能 , 但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較 著 重 於 讓 學 習 者 對 一 主 題 進 行 全 盤 的 探 究 性 研 究 , 例 如 對 一 實 體 與 其 變 項 之 間 的 關 係 之 研 究 ; 而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則 是 傾 向 於 讓 學 習 者 發 現 解 決 特 定 問 題 的 解 答 或 方 法 。 故 問 題 本 位 與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在 學 習 內 涵 本 質 上 具 有 差 異 。 (二 ) 使 用 問 題 結 構 上 的 差 異 使 用 結 構 模 糊 的 問 題 是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裡 一 個 很 重 要 的 元 素 , 利 用 與 真 實 生 活 相 關 的 情 境 被 當 成 課 程 的 組 織 中 心 , 它 能 幫 助 激 發 與 維 持 學 生 在 解 題 時 的 動 機 與 興 趣 。 Chin 和 Chia(2006) 認 為 結 構 良 好 (well-structured) 的 問 題 具 有 一 個 聚 斂 性 的 答 案 , 且 在 影 響 問 題 的 變 項 上 亦 是 定 義 清 晰 (well-defined)的 , 具 有 限 定 的 規 範 與 原 則 ; 反 觀 結 構 模 糊 問 題 具 有 多 種 的 解 題 策 略 與 路 徑 , 且 在 影 響 問 題 的 變 項 上 亦 較 少 被 限 定 。 因 此 , 一 個 結 構 模 糊 問 題 除 了 在 概 念 、 規 範 與 原 則 欠 缺 具 體 的 描 述 之 外 , 其 對 於 訊 息 究 竟 應 如 何 被 組 織 以 及 何 為 最 好 的 解 決 方 法 等 層 面 上 亦 涵 蓋 著 較 多 的 不 確 定 性 。 是 故 , 學 習 者 在 處 理 結 構 模 糊 問 題 時 由 於 沒 有 單 一 的 解 題 路 徑 , 故 可 能 形 成 多 樣 化 的 學 習 議 題 。 Chi 和 Glaser(1985)認 為 結 構 模 糊 問 題 其 解 題 所 必 須 運 用 到 的 訊 息 並 不 包 含 於 問 題 的 陳 述 中 。 因 此 , 知 識 整 合 的 機 制 在 結 構 模 糊 問 題 解 決 的 過 程 中 是 重 要 的 。 Gallagher, Stepien, Sher 和 Workman(1995)亦 認 為 結 構 模 糊 問 題 其 本 質 上 是 跨 學 科 的 , 且 需 要 將 不 同 領 域 的 內 容 物 予 以 整 合 。 不 同 於 結 構 模 糊 問 題 的 混 沌 性 質 , 驅 動 問 題 具 有 明 確 的 方 向 性 , 亦 即 藉 由 驅 動 性 問 題 來 引 導 學 習 者 可 讓 他 們 明 瞭 其 學 習 的 每 件 事 物 都 具 有 目 標 , 更 重 要 的 是 , 每 當 學 習 者 獲 得 新 的 概 念 或 技 能 後 , 他 們 可 立 即 地 被 運 用 來 幫 助 進 行 相 關 議 題 的 回 答 。 Schneider 等 人 (2002)認 為 一 個 專 題 中 的 驅 動 問 題 必 須 仔 細 選 擇 來 符 合 真 實 世 界 問 題 , 藉 以 讓 學 生 學 習 到 教 育 方 針 中 所 列 舉 的 學 習 內 容 。 Krajcik 等 人 (2003)指 出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具 有 多 樣 特 徵 , 其 中 之 一 即 為 藉 由 驅 動 問 題 扮 演 著 組 織 以 及 引 導 教 學 任 務 和 活 動 的 角 色 。 綜 上 所 述 , 二 個 教 學 模 式 雖 然 都 強 調 符 合 真 實 世 界 情 境 的 問 題 , 但 在 問 題 結 構 的 形 式 上 卻 有 所 差 異 。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提 供 給 學 習 者 的 是 一 個 具 有 結 構 化 的 問 題 , 藉 以 讓 學 習 者 對 相 關 的 主 題 進 行 研 究 探 索 ; 而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則 強 調 結 構 模 糊 問 題 的 使 用 , 基 於 問 題 之 形 式 , 學 習 者 對 於 所 欲 探 討 的 相 關 概 念 或 議 題 之 擬 定 必 須 擔 負 更 多 的 責 任 。 (三 ) 學 習 結 果 範 疇 上 的 差 異 Kain(2003)認 為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與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雖 然 都 提 供 了 學 習 者 參 與 學 習 的 機 會,但 在 學 習 者「 學 到 什 麼 」

(11)

的 這 個 面 向 上 是 有 差 異 的。問 題 本 位 與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雖 然 都 提 供 學 習 者 主 動 參 與 學 習 的 機 會,但 在 學 習 成 果 的 焦 點 上 仍 具 有 差 異。他 認 為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聚 焦 在 形 成 一 個 產 品 或 結 果,而 這 些 產 品 或 結 果 最 終 的 型 態 雖 然 會 隨 著 個 體 具 有 的 差 異 性 而 有 所 不 同,但 其 本 質 上 仍 具 有 相 同 的 特 點;而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則 較 著 重 於 尋 求 問 題 並 予 以 解 決 的 過 程,因 此 學 習 者 除 了 在 欲 進 行 探 索 的 問 題 之 選 取 上 具 有 較 高 的 自 由 度,相 對 之 下 亦 較 容 易 產 生 許 多 不 同 面 向 的 學 習 產 物 。 而 Lee 和 Tsai(2004)在 比 較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與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的 差 異 時 則 指 出,專 題 本 位 學 習 的 驅 動 力 雖 然 是 一 件 作 品 的 完 成,但 其 中 的 精 髓 卻 在 於 如 何 在 作 品 的 思 考 創 作 過 程 中 獲 得 相 關 的 知 識 與 技 能;而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則 較 著 重 於 問 題 的 解 決 上,對 學 習 成 果 的 展 現 亦 具 有 較 大 的 歧 異 度,例 如:有 時 需 要 學 習 者 去 仔 細 的 定 義 問 題 並 詳 細 提 出 解 答,而 有 時 只 著 重 在 學 習 者 的 資 料 蒐 集 與 分 析 過 程 上。基 於 上 述 , 若 假 設 要 求 學 習 者 進 行 有 關 「 昆 蟲 」 的 研 究 時,進 行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的 學 生 可 能 會 形 成 昆 蟲 標 本 蒐 集、研 究 報 告 等 學 習 成 果,但 這 些 成 果 具 有 相 同 的 特 質,亦 即 都 聚 焦 在「 昆 蟲 」的 相 關 概 念 上。而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歷 程 中 學 生 容 易 形 成 不 同 範 疇 的 子 議 題,因 此 在 最 終 學 習 成 果 的 範 疇 上 可 能 更 加 具 有 擴 散 性,例 如,學 習 者 可 能 藉 由 昆 蟲 問 題 當 作 起 始 點,但 最 終 可 能 反 而 聚 焦 於 生 態 系 統 的 變 遷、人 類 活 動 對 環 境 的 影 響 等 議 題 上。表 一 係 將 二 教 學 模 式 之 差 異 摘 要 說 明 如 下 。 表 一 、 專 題 與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之 差 異 比 較 表 學 習 內 涵 問 題 結 構 學 習 結 果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科 學 探 究 利 用 驅 動 問 題 聚 焦 在 主 要 議 題 的 探 討 上 形 成 最 終 產 品 來 展 現 獲 得 的 知 識 與 技 能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問 題 解 決 利 用 結 構 模 糊 問 題 形 成 多 樣 化 的 學 習 議 題 基 於 不 同 的 策 略 或 方 法 可 能 獲 得 不 同 結 果

肆、問題本位學習與專題本位學習教

學模式之教育應用與適用時機

一 、 問 題 本 位 與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式之教育應用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緣 起 於 醫 學 教 育 , 目 的 在 於 幫 助 醫 學 院 學 生 將 所 學 到 的 知 識 用 來 解 決 臨 床 上 所 遭 遇 的 問 題 。Delisle(1997) 指 出 , 傳 統 醫 學 院 教 導 學 生 時 要 求 他 們 記 憶 許 多 知 識 , 然 而 學 習 者 往 往 因 不 知 如 何 運 用 這 些 知 識 到 臨 床 的 實 際 情 境 中 而 導 致 形 成 僵 化 的 知 識 。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強 調 概 念 的 理 解 更 甚 於 事 實 的 記 憶 , 而 透 過 能 否 將 知 識 概 念 運 用 到 問 題 解 決 中 可 判 讀 個 體 對 知 識 的 理 解 程 度 。 因 此 ,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著 重 於 學 習 者「 知 識 應 用 」的 層 面, 藉 由 透 過 知 識 來 解 決 問 題 進 而 形 成 對 知 識 的 理 解 並 體 認 知 識 的 價 值 。 誠 如

(12)

Lambros(2004)之論 述,理 解的 價 值 在 於如 何 將 該 訊 息 應 用 至 往 後 的 問 題 解 決 中 , 而 非 單 純 地 理 解 。 Delisle(1997)認 為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的 目 標 並 非 在 於 找 尋 最 終 的 解 答 , 他 認 為 真 正 的 學 習 應 來 自 於 問 題 解 決 的 歷 程 。 圖 三 為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的 教 育 結 構 圖 , 由 圖 中 可 察 覺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提 供 的 是 一 種 「 發 散 式 」 的 學 習 型 態 , 亦 即 藉 由 結 構 模 糊 問 題 的 描 述 來 引 導 學 生 形 成 不 同 的 子 問 題 , 而 這 些 子 問 題 代 表 的 是 為 了 解 決 最 初 問 題 進 而 引 發 的 新 學 習 議 題 。 在 探 討 獲 解 決 這 些 新 學 習 議 題 的 歷 程 中 , 學 習 者 必 須 運 用 不 同 的 策 略 或 方 法 。 因 此 , 知 識 必 須 配 合 實 際 的 運 用 來 植 基 於 學 習 者 的 心 中 , 因 為 知 識 體 系 中 的 許 多 概 念 和 規 則 都 必 須 透 過 實 際 的 狀 況 來 解 釋 , 唯 有 真 正 的 參 與 活 動 才 能 體 會 其 中 的 意 涵 , 如 此 才 能 避 免 僵 化 知 識 的 產 生 。 圖 四 為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的 教 育 結 構 圖 。 不 同 於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提 供 的 是 一 種 「 聚 斂 式 」 的 學 習 型 態 , 亦 即 學 習 者 經 由 不 同 現 象 的 察 覺 或 探 究 不 同 變 因 的 影 響 來 形 成 子 問 題 , 並 藉 由 上 述 子 問 題 之 研 究 來 瞭 解 最 初 之 驅 動 問 題 的 相 關 概 念 。Krajcik 等 人(2003)指 出專 題 本 位 的 科 學 是 一 種 用 來 發 展 學 習 環 境 的 教 學 取 向 , 學 生 在 課 室 中 的 學 習 就 像 科 學 家 的 工 作 一 般 , 不 斷 發 現 問 題 並 尋 求 解 答 以 解 釋 這 個 世 界 。 在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的 過 程 裡 , 學 生 被 鼓 勵 對 當 前 的 社 會 議 題 或 困 境 進 行 研 究 , 並 運 用 所 學 習 到 的 理 論 或 概 念 來 嘗 試 對 未 來 的 社 會 做 出 規 劃 。

問題本位學習

(結構模糊問題)

子問題A 策略或 方法A 子問題B 子問題C 子問題D 子問題E 子問題F 子問題G 策略或 方法B 策略或 方法C 策略或 方法D 策略或 方法E 策略或 方法F 策略或 方法G

問題本位學習

(結構模糊問題)

子問題A 策略或 方法A 子問題B 子問題C 子問題D 子問題E 子問題F 子問題G 策略或 方法B 策略或 方法C 策略或 方法D 策略或 方法E 策略或 方法F 策略或 方法G 圖 三 、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育 結 構 圖

(13)

專題本位學習

(驅動問題)

子問題A 子問題B 子問題C 子問題D 子問題E 子問題F 子問題G 現象或 變因A 現象或 變因B 現象或 變因C 現象或 變因D 現象或 變因E 現象或 變因F 現象或 變因G

專題本位學習

(驅動問題)

子問題A 子問題B 子問題C 子問題D 子問題E 子問題F 子問題G 現象或 變因A 現象或 變因B 現象或 變因C 現象或 變因D 現象或 變因E 現象或 變因F 現象或 變因G 圖 四 、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育 結 構 圖 綜 上 所 述 ,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以 結 構 模 糊 問 題 為 出 發 , 藉 著 其 模 糊 情 境 讓 學 習 者 發 散 出 相 關 的 議 題 進 而 形 成 不 同 的 方 法 或 策 略 , 雖 然 最 終 的 目 的 是 解 決 問 題 , 但 基 於 方 法 或 策 略 的 多 元 , 學 習 者 亦 可 能 產 生 多 元 化 的 學 習 結 果 。 ; 而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以 驅 動 問 題 為 中 心 , 但 學 習 者 乃 藉 由 與 驅 動 問 題 相 關 之 變 因 來 形 成 學 習 議 題 , 而 經 過 多 種 議 題 之 探 討 、 研 究 與 瞭 解 後 來 獲 得 驅 動 問 題 隱 含 的 相 關 概 念 。

二 、 問 題 本 位 與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式之適用時機

(一 ) 培 養 不 同 的 能 力 在 專 題 本 位 的 學 習 裡 讓 學 習 者 進 行 研 究 乃 其 核 心 目 標 , 因 為 它 提 供 學 習 者 機 會 去 發 問 問 題 、 探 索 初 始 的 概 念 、 擬 訂 計 畫 、 尋 求 相 關 資 源 、 設 計 研 究 、 蒐 集 並 解 釋 資 料、進 行 推 論、重 新 檢 視 個 人 的 理 解、 與 真 實 生 活 中 的 概 念 建 構 有 用 的 連 結 等 。 因 此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對 於 研 究 實 務 技 能 的 發 展 與 培 養 有 其 成 效 。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訓 練 學 習 者 從 一 個 模 糊 的 情 境 中 發 現 問 題 、 並 尋 求 解 決 問 題 的 多 樣 化 途 徑 。 Delisle(1997)指 出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提 供 結 構 的 方 法 協 助 學 生 建 立 思 考 及 問 題 解 決 技 能 。 因 此 若 欲 培 養 學 生 對 問 題 的 規 劃 、 解 決 等 能 力 ,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或 許 是 較 合 適 的 教 學 法 。 (二 ) 當 缺 乏 具 體 操 作 的 情 境 在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中 給 予 學 習 者 的 是 一 個 與 真 實 世 界 相 關 聯 的 研 究 情 境 , 並 強 調 讓 學 生 完 成 一 個 作 品 來 表 徵 出 他 們 的 學 習 結 果 , 對 學 習 者 而 言 , 作 品 的 呈 現 展 現 他 們 在 研 究 過 程 中 所 習 得 的 知 識 與 技 能 也

(14)

代 表 了 他 們 對 知 識 與 技 能 的 實 際 運 用 。 因 此 當 學 生 遭 遇 的 是 可 動 手 操 弄 或 進 行 實 驗 來 解 決 的 問 題 時 。 例 如 : 進 行 科 展 研 究 時 ,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應 是 可 行 的 教 學 法 。 而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常 會 運 用 到 虛 擬 情 境 的 營 造 , 因 此 當 遭 遇 礙 於 學 習 者 的 能 力 或 設 備 之 限 制 導 致 無 法 立 即 解 決 的 問 題 時 。 例 如 : 溫 室 效 應 之 防 範 、 瀕 臨 絕 種 生 物 之 搶 救 , 此 時 的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即 可 被 當 作 嵌 入 學 習 的 方 式 , 用 來 吸 引 學 生 學 習 和 蒐 集 資 料 。 (三 ) 專 業 領 域 角 色 的 探 索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六 大 議 題 之 一 即 強 調 學 生 的「 生 涯 發 展 教 育 」。不 同 於 學 生 的 學 習 僅 來 自 於 學 校 情 境 ,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將 學 校 以 外 的 世 界 、 真 實 世 界 成 人 所 需 做 決 策 的 情 境 模 擬 給 學 習 者 。 因 此 , 提 供 學 生 機 會 探 索 社 會 中 各 種 行 業 與 其 工 作 內 容 的 內 涵 有 助 於 學 生 發 現 其 興 趣 並 形 成 生 涯 規 劃。「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之 結 構 模 糊 問 題 讓 學 生 藉 由 扮 演 真 實 世 界 中 的 不 同 角 色 來 解 決 問 題 , 例 如: 諮 商 人 員 、 工 程 師 、 政 府 官 員 等。Lambros(2004)認為 這 種 角色 扮 演 的 機 制 有 助 於 學 習 者 對 生 涯 職 業 規 劃 的 知 覺 , 亦 有 助 於 學 習 者 進 一 步 探 索 某 些 專 業 領 域 的 從 業 人 員 其 工 作 內 容 為 何 。

伍、結論

提 升 學 習 者 對 科 學 的 探 究 能 力 一 直 以 來 是 從 事 科 學 教 育 工 作 者 的 主 要 目 標 之 一 。 雖 然 文 中 所 提 之 二 種 教 學 模 式 均 屬 於 探 究 取 向 的 教 學 法 , 但 藉 由 細 察 彼 此 的 特 徵 與 教 學 內 涵 仍 可 發 現 存 在 於 二 者 間 之 差 異 , 其 中 問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著 重 於 培 養 學 生 界 定 問 題 並 發 展 解 決 真 實 情 境 問 題 的 知 識 與 技 能 ; 而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則 培 養 學 習 者 進 行 研 究 之 能 力 , 藉 以 瞭 解 現 象 背 後 之 機 制 與 意 義 並 獲 致 知 識 與 技 能 。 在 今 日 強 調 多 元 教 學 的 教 育 背 景 下 , 沒 有 一 個 教 學 模 式 是 可 以 涵 蓋 於 所 有 的 教 育 情 境 中 , 亦 即 每 一 個 教 學 模 式 皆 有 其 優 勢 與 獨 到 之 處 , 端 視 教 學 者 希 望 達 到 的 教 育 目 標 以 及 培 養 學 生 何 種 能 力 而 定 。 綜 上 所 述 , 本 文 基 於 文 獻 的 回 顧 與 探 討 提 出 問 題 本 位 與 專 題 本 位 學 習 教 學 模 式 之 差 異 、 教 育 目 標 與 適 用 情 境 , 盼 藉 由 對 個 別 教 學 模 式 的 清 楚 描 述 來 提 升 其 在 科 學 教 學 上 的 價 值 。

參考文獻

洪 振 方(2003)。 探究 式 教 學 的歷 史 回 顧 與 創 造 性 探 究 模 式 之 初 探 。 高 雄 師 大 學 報 ,15,641-662。 計 惠 卿 、 張 杏 妃(2001)。 全 方 位 的 學 習 策 略 — 問 題 導 向 學 習 的 教 學 設 計 式。 教 學 科 技 與 媒 體 ,55, 58-71。 教 育 部(1998)。國 民 教 育 階 段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綱 要 。 台 北 : 教 育 部 。 教 育 部(2003)。科 學 教 育 白 皮 書 。台 北 : 教 育 部 。

Abd-El-Khalick, F., Boujaoude, S., Duschl, R., Lederman, N. G., Mamlok- Naaman, R., Hofstein, A., Niaz, M., Treagust, D., & Tuan, H. L. (2004). Inquiry in scienc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Science

(15)

Aldred, D. E. & Aldred, M. J. (1998). Implement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to professional and dental education. 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 62(9), 644-649.

Barrows, H. S. (1998). The essential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 62(9), 630-633.

Chi, M. T. & Glaser, R. (1985).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In R. J. Sternberg

(Ed.), Human ability—an

information-processing approach.

New York: W.H. Freeman and Company.

Chin, C. & Chia, Li-Gek. (2006). Problem-based learning: Using ill-structured problems in biology project work. Science Education, 90, 44-67.

Delisle, R. (1997). How to use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Diffily, D. & Sassman, C. (2002).

Project-based learning with young children.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Edens, K. M. (2000). Preparing problem solvers for the 21st century through problem based learning. College

Teaching, 48(2), 55-60.

Edwards, C. (1997). Promoting student inquiry. The Science Teacher, 67(5), 28-31.

Grant, M. M. (2002). Getting a grip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 Theory, cases and recommendations. Meridian: A Middle School Computer Technologies Journal.

Retrieved February 10, 2007, from http://www.ncsu.edu/meridian/win2 002/514/.

Gallagher, S. A., Stepien, W. J., Sher, B. T., & Workman, D. (1995). Implement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science classrooms.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95(3), 136-146.

Gültekіn, M. (2005). The effect of project based learning on learning outcomes in the 5th grade social studies course

in primary education. Edu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 Practice, 5(2), 548-556.

Hebrank, M. (2000). Why inquiry-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Retrieved

February 5, 2007, from www.biology.duke.edu/cibl/inquiry/ why_inquiry_in_ms.htm

Kain, D. L. (2003). 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teachers, grade K-8. Boston:

Allyn and Bacon.

Krajcik, J. S., Blumenfeld, P. C., Marx, R. W., & Soloway, E. (1994). A collaborative model for helping middle grade science teachers learn

project-based instruction.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4,

483–497.

Krajcik, J. S., Czerniak, C. M., & Berger, C. F. (2003). Teaching science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classrooms: A project-based approach. New York: McGraw-Hill.

Lambros, A. (2004).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iddle and high school classrooms: A teacher ’s guide to implementation. California: Corwin.

Lee, C. I. & Tsai, F. Y. (2004). Internet project-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effects of thinking styles on learning transfer.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 31-39.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96).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2000). Inquiry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Schneider, R. M., Krajcik, J., Marx, R. W., & Soloway, E. (2002).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 project-based science classrooms on a national measure of achievement.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39(5), 410-422.

投 稿 日 期 :95 年 08 月 29 日 接 受 日 期 :96 年 12 月 05 日

(16)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wo

Inquiry-oriented Teaching Models

Yu-Kai Chen* Jung-Feng Hung

G r a d u a t e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c i e n c e E d u c a t i o n , N a t i o n a l K a o h s i u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Abstract

Inquiry-based learning is increasingly of value in science education recently. The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ls share some important attributes with the modern inquiry-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l. However, there are no teaching models which can apply in all respects. How to apply distinctive teaching model depends on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the developing skills for stud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and clarif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PBL’ teaching models by reviewing related literatures, and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s in science education by characterizing each teaching model individuall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wo ‘PBL’ teaching models share som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just like ‘the subjectiveness of learners’, and som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just like ‘the nature of the learning content’. The result also reveals that the two teaching models can apply to distinct educational context and moment.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ike the proximal point algorithm using D-function [5, 8], we under some mild assumptions es- tablish the global convergence of the algorithm expressed in terms of function values,

Twilight of the Gods: The Beatles in Retrospect (London 1973).. The Complete Beatles Recording Sessions

探究式學習 教學類型 (四種類型).. 探究式學習教學 常見模式及實施 Stripling Model of Inquiry.. Connect, wonder, investigate, express

the composition presented by T101 〉, “ First, the style of writing: by and large, these s ū tras are translated into prose.. Even though there are some verse-like renderings,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Comparing mouth area images of two different people might be deceptive because of different facial features such as the lips thickness, skin texture or teeth structure..

The share of India & Taiwan in the World economy and discussed how world export-import market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data shows us that the business between th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