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IEEE 802.11無線區域網路存取節點佈放位置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IEEE 802.11無線區域網路存取節點佈放位置之研究"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IEEE 802.11 無線區域網路存取節點佈放位置之研究1 On The Placement of IEEE 802.11 Access Point 王志團. 陳奕明.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andy512@ms23.hinet.net. cym@cc.ncu.edu.tw. 摘要 由於 IEEE 802.11 無線區域網路存取節點 (Access Point,AP)之間會有訊號耗損(path loss) 及互相干擾(interference)的問題,其互相間的 位 置 安排 會影 響 到網 路內 使 用者 之通 訊品 質,當佈放大範圍的無線區域網路時,如何適 當的安排存取節點位置,以避免網路通訊縫隙 (coverage gap)的存在,同時又減少存取節點互 相間的干擾,為本文探討的課題。 傳統的無線區域網路設計方法採用類似 蜂巢式行動電話網路的基地台設計,在尋找適 當的存取節點位置過程中必須經過多次反覆 測量無線信號強度值,然後進行繁複的的計算 才決定 AP 位置。此種方法成本太高,也非一 般網管人員所能勝任。為解決此問題,在本論 文中我們採取較簡單的方式,我們首先將 AP 之通訊距離、障礙物阻隔及互相間干擾問題定 量化,然後以最大覆蓋率及最小干擾面積來當 檢驗指標,最後我們以外圍節點切割內圍節點 之相距角度的不同,來分析 AP 組合後的最少 損失率,並由此提出三種不同的存取節點佈放 方法,包括: (1)外圍節點與內圍節點相距 60O,(2)外圍節點與內圍節點相距 90O 及(3)大 小兩種不同 AP 半徑組合;我們也發展對應此 三種方法的啟發式演算法。我們的研究結果發 現,第一種方法適合於大範圍室外佈放時使 用,第二種方法適合於矩形區域佈放時使用, 第三種方法適合於為節省 AP 允許少許通訊縫 隙之區域佈放。 關鍵詞:IEEE 802.11 無線區域網路、干擾、 通訊縫隙、覆蓋規劃. Abstract Since Access Point (AP) of 802.11 wireless LAN(WLAN) have problems of path loss and interference. The locations of APs affect the service quality of WLAN. How to determine the 1. AP location becomes an important issue in WLAN deployment. Traditional approaches which find the appropriate location by iterative measurements have shortcomings of troublesomeness and lacking quantitative method to guarantee the overall communication quality.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approaches which measure the communication distance of AP area affected by obstacle and interference quantification to improve this problem. We use outside AP to split inside AP by different angle to analyze the lose rate. According to th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results, we develop three AP placement algorithms: (1) outside and inside AP split angle 60o, (2) outside and inside AP split angle 90o, and (3)combining two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distance AP. Our simulations showed that the first method is suitable to outdoor WLAN, whereas, the second method is suitable for indoor WLAN and the third method is suitable to allowable slim coverage gap. Keywords: IEEE 802.11 WLAN, Interference, Coverage gap, Coverage plan. 一、前言 近年來無線通訊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而 IEEE 802.11 [7]的方便使用及可與目前有線 環境結合的特性,使 802.11 無線區域網路成 為校園、企業、公共空間區域網路建置的主 流,許多企業及校園已經利用 802.11 來建置 其無線區域網路[8]。由於建置無線區域網路 的機會相當多,怎樣有效快速佈放存取節點也 相形重要,如何準備一個最佳化及品質穩定的 無線區域網路環境,將隨著無線區域網路的普 及而日益受到重視[9]。 無線區域網路在架設時有許多問題必須 考慮,例如覆蓋率(Coverage)、細胞規劃(Cell Planning)、干擾(Interference)、電力管理 (Power management)、及安全(Security)的考. 本研究由經濟部委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通訊軟體關鍵技術開發五年計劃補助完成,計劃編號 : (92)資通約字第 0493 號.

(2) 量 [10] 。 由 於 無 線 設 備 有 互 相 干 擾 (Interference)及訊號耗損(path loss)的問 題,因此如何規劃 AP 佈放位置,對建置 802.11 無線區域網路的成本、使用人數、及覆蓋率會 有很大的影響[2][4]。 WLAN 的佈放包含兩部份,一為選擇 AP 的位置,另一為對每一 AP 指定其頻道[3]。 在 選擇 AP 的位置主要考量在通訊時 AP 與 AP 間 無通訊縫隙,同時要避免互相干擾或將無線電 波洩漏到公司或學校範圍之外。傳統的 AP 位 置選擇方法是先依觀察法找出適合佈放之地 點,再經由多次量測信號強度後,用演算法找 出較佳的佈放位置[5],其過程繁複、耗時費 力。Hills Alex 在 2001 提出另一種方法[3], 可以快速佈放,適用於室內,但該方法遇到 AP 之間有障礙物存在(例如一面牆或一棵樹) 時,缺少處理的方法。為解決此問題,我們將 通 訊 距離 與干 擾 面積 利用 數 學方 式具 體 量 化,並將障礙物之影響分量化,以分量後之數 據具體量化障礙物之影響,依此找出一些佈放 方法,使單位 AP 之通訊面積最大,讓 AP 佈放 時 有 一定 的規 則 可循 而不 必 經過 繁複 的 測 量,快速有效的找出佈放最佳位置,以節省架 設的成本及提高通訊品質[1]。 本文共分為六節。第二節首先定義無線區 域網路 AP 佈放設計時所需要的參數,然後介 紹三種 AP 排列方式,第三節說明我們克服障 礙物影響的方法,第四節則根據第二節的三種 AP 排列方式,分別介紹其佈放方式及演算 法,我們在第五節對這些佈放法做一比較並說 明這些不同的佈放法各自適用的時機,最後我 們在第六節做一簡短結論並提出未來研究方 向。. 我們依 360 度至 45 度等份分割中間圓, 圖 3 為 90 度等份分割圖示。60 度及 45 度分 割的圖形也類似。其損失率比較如表 1。表 1 之結果顯示,當外接圓數目為 6 即相交弧度 60O 時其損失率最少,因此 60 度佈放方式是最 節省 AP 通訊面積之佈放方法。另由於在矩形 區域佈放時以 90 度分割佈放會比 60 度分割佈 放少使用一台 AP,如圖 4 所示。所以在許多 佈放區域為矩形(如大樓)時,使用 90 度分割佈 放會較適合[3]。 除此以外,我們也可以考慮當兩種 AP 之 通訊半徑不同時,可以將 90 度之中間圓由較 小半徑 AP 取代,外接圓互不相交,而得另一 佈放方式為不同半徑比率佈放法,各佈放方法 將於第四節做進一步介紹。. 圖 1:AP 量化定義圖. 二、AP 排列方式. 圖 2:中間圓與外接圓位置圖.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係將 AP 之通訊問題量 化,量化的指標為通訊距離、覆蓋面積及損失 率。我們假設 AP 的通訊距離為其通訊半徑, 依通訊半徑來計算通訊面積、干擾面積、覆蓋 面積及損失率。假設兩台 AP 如圖 1 相交,其 覆 蓋 面 積 為 AP 之 覆 蓋 總 面 積 (A+B)-(A I B),干擾面積為兩 AP 之相交面積 (A I B),AP 總面積為 AP 可覆蓋之總面積, 如圖 1 假設兩 AP 之通訊半徑均為 R 則其 AP. 圖 3:90 度等份分割圖. 總面積為 2 R π ,損失率為 AP 覆蓋後損失 之面積除以 AP 總面積之百分率 , 亦 即 ((A I B)/(A+B))*100%。若是多個 AP,則以此 方式實際計算 AP 組合後之實際通訊面積,依 此來求得較好之佈放方法。 接下來我們定義中間圓與外接圓,所謂中 間圓即當我們將一圓與其他圓等份分割,被等 份分割之圓為中間圓,等份分割中間圓之圓為 外接圓,如圖 2 所示。 2. 圖 4:矩形覆蓋方式比較.

(3) 表1:外接圓數量對覆蓋面積之影響. 圖 6:障礙物對 AP 之干擾圖. 三、障礙物影嚮克服及頻道分配 障礙物影嚮克服說明 當 AP 發射的信號中間若是有障礙物,就 會影響信號傳送到其預期傳送之位置,如圖 5 障礙物影響覆蓋面積圖所示。在障礙物後方其 接收信號強度不穩定,我們稱此障礙物後方面 積為受影響區域。通常佈放 AP 時遇到障礙物 的解決方法可以透過縮短兩台 AP 間的距離來 減少受影響區域。但問題是要如何縮短 AP 間 距離才能使 AP 的數量最少又同時使受影響區 域最小?我們的作法分析如下: 首先我們發現障礙物會依其與 AP 之相對 位置不同而造成三種干擾情形:垂直、水平及 傾斜,如圖 6 所示。若考慮訊號發射與障礙物 之關係可以將所有的傾斜位置依向量分量關 係,區分成垂直與水平二種分量(參見圖 7)。 要彌補受傾斜障礙物影響之信號必須同時覆 蓋障礙物之垂直及水平之分量影響。 當障礙物在預備佈放位置內之已重複覆 蓋面積內且與兩台 AP 中心點間之連線垂直是 不需縮短建置距離的。但是若障礙物不在規劃 佈放中之重覆覆蓋範圍內時(如圖 8(a)),必須 縮短其原先之規劃距離,由另一台 AP 所發射 之信號來覆蓋受影響區域。當障礙物與建置 AP 方向垂直時,由水平方向之 AP 來提供覆 蓋之功能,如如圖 8(b)水平縮短建置距離後之 覆蓋範圍圖所示。當障礙物與建置 AP 方向平 行時,由上方即 Y 軸之 AP 來提供覆蓋之功 能,如如圖 8(c)垂直縮短建置距離後之覆蓋範 圍圖所示。 3.1. 圖 5:障礙物影響覆蓋面積圖. 圖 7:傾斜障礙物之分量關係圖. 圖 8:障礙物與 AP 覆蓋區域關係圖 3.2 克服障礙物引起之信號不足面積計算 在此小節我們舉例說明如何移動某個 AP 以涵蓋受障礙物對另一 AP 造成的影響區域。 我們假設 AP 半徑為 100 單位,障礙物之垂直 分量為 50 單位,每次以 10 單位縮短障礙物與 AP 之距離來實際計算障礙引起通訊不足之面 積,以及需使用另一台 AP 多少通訊面積來克 服此障礙物所引起之通訊不足。 我們的處理方式如圖 9 所示,由圖可知克 服障礙物必須移動 AP 位置且必須浪費沒有障 礙物阻隔的下半部面積,我們將其實際損失面 積計算如表 2 所示。由表 2 可知障礙物距離受 阻擾 AP 圓心愈遠,形成之阻擾角度愈小,受 影響面積就愈小。為克服障礙物阻擾,需使用 2 倍之 AP 面積方能克服障礙物所損失之信號 不足面積。 3.3 頻道分配說明 IEEE 802.11 主要在 2.4GHz 及 5GHz 頻率 上使用,其通訊方式可分 DSSS、FHSS 及 Infrared 三種,本文只考慮針對 802.11b 及 802.11a 通訊協定上 DSSS 通訊方式之 AP 來 討論。在 2.4GHz 上之 DSSS 之頻道分配通常 分 成 三 個 Channel[6] , 我 們 在 此 採 用 頻 道 1,6,11。.

(4) 圖 9 :克服障礙物所使用之 AP 面積圖 表 2:障礙物信號不足面積及克服障礙使用之 AP 面積表. 四、佈放法及演算法. AP 距離,並再沿 X 軸佈放,若 Y 軸之剩餘距 離用小半徑之 AP 就可覆蓋,則保留此區域留 待用小 AP 覆蓋,本方法只要 X 軸或 Y 軸有未 覆蓋面積即用小 AP 覆蓋在 X 軸及 Y 軸覆蓋, 當大 AP 佈放完成後,先判斷 X 軸是否需佈放 小 AP,若 X 軸需佈置小 AP 則由 X 軸往 Y 軸之 方向佈置,再判斷 Y 軸是否需佈放小 AP,若 Y 軸需佈放小 AP 再由 Y 軸沿 X 軸佈放,其佈放 順序如圖 10(b)之數字順序顯示,此佈放方式 由 1 至 14 順序佈放。 3.不同大小半徑比率法 A. 佈放方式說明 當兩種 AP 其發射功率不同,覆蓋較長的 半徑為 R,覆蓋較短的半經為 r,可以將此兩 種 AP 組合成此種覆蓋方式,如圖 10(c)所示為 不同大小半徑比率法。此種方法大 AP 間並不 會重複覆蓋。但會有通訊縫隙存在。我們利用 小 AP 來覆蓋通信縫隙,以增加通訊之服務區 域。 此覆蓋方式先覆蓋 X 軸再依 Y 軸方向增 加一個圓之單位,再依 X 軸方向覆蓋而得, 其覆蓋順序如圖 10(c),AP 圓心至下一台 AP 之圓心若中間無障礙物其距離為 2R,其垂直 方向之圓心距離若無障礙物亦為 2R。在大 AP 之間則佈放半徑長度適當之小 AP。. 根據前二節的結果及考量障礙物影嚮與 頻道分配,配合當 AP 之覆蓋半徑不同時,我 們設計三種佈放方法:90 度分割佈放法、60 度 分割佈放法及不同大小半徑比率法。其佈放法 說明如下: 1. 60 度分割佈放法 所謂 60 度分割佈放法就是每一內接圓與 外接圓之相交弧度為 60 度,在佈放時,以一 基準點開始,先依 X 軸佈放,當 X 軸完成後 再依 Y 軸沿 X 軸之次序佈放,圖 10(a)為 60 度分割佈放法之佈放順序。 每一台 AP 與其下一台 AP 之相交弧度為 60 度,但可能再與其他 AP 相交,如圖 10(a) 順 序 1 之 AP 與其下一台 AP(順序 2)之相交孤度 為 60 度,且再與順序 5 及 6 之 AP 相交,其相 交弧度亦為 60 度,當佈放到超越預計佈放之 位置後即可結束。 2.90 度分割佈放法 所謂 90 度分割佈放法就是每一內接圓與 外接圓之相交弧度為 90 度,我們先以大 AP(通 訊距離較大之 AP)沿 X 軸佈放,當 X 軸結束前 若是小 AP(通訊距離較小之 AP,依 4.3 節之研 究本論文以小 AP 與大 AP 之比率為 1/ 2 ,即 r= 1 / 2 R,後續比較亦以此值進行。)可以覆 蓋剩餘面積則先保留此區域,再增加 Y 軸之大. (a) 60 度. (b) 90 度. (c) 大小不同半徑比率法 圖 10:各種佈放法之 AP 佈放次序.

(5) 圖 12:不同大小半徑比率法之角度面積圖 半徑比率對干擾與未覆蓋面積之影響 單位R半徑平方. B. 大小 AP 半徑比率之計算 由圖 11(a)可以知道當 r 與 R 之比率為 r= ( 2 − 1) R 時,干擾面積=0。在此情形下, 大 AP 和小 AP 之間並無交集(即無干擾面 積),當佈放條件為不希望有干擾存在時可以 將小 AP 與大 AP 之比率設成此值。 當 r=R 時,未覆蓋面積=0,當佈放環境希 望減少通訊縫隙時可以將小 AP 之位置由大 AP 取代,而小 AP 之半徑 r 長度應介於 ( 2 − 1) R 至 R 之間(如圖 11(b))。. 0.6 0.5 0.4 0.3 0.2 0.1 0. 干擾 面積. r=(√2 – 1)R. r=(1/2)R r=(1/√2)R. r=R. 未覆 蓋面 積. r與R半徑比率. 圖 13:覆蓋固定面積所使用之 AP 面積比較圖 圖 11:大小 AP 與干擾影響示意圖 為求小 AP 與大 AP 之較佳比率值以為佈 放之參考,本文利用面積方式求其適當比率, 大圓與小圓之相交圖形如圖 12 所示,其內角 角度分別為 α 及 θ ,假設半徑 R 已知,則利 用餘弦定理及面積計算方法,我們可以求得 r 半徑之較佳值。 由圖 12 中所示之情形,可推論出當 R 及 r 之比率關係,以及 θ 及 α 之關係而得出以 下方程式。 餘弦定理可知. cos α = (3R 2 − r 2 ) /( 2 2 ) R 2. (1). cos θ = ( R 2 + r 2 ) /( 2 2 ) Rr. (2). 由此可得 大 AP 與小 AP 之交叉面積(即大 AP 與小 AP 之干擾面積)=. 五、佈放方法比較 5.1 覆蓋面積,未覆蓋面積與 AP 數量比較 針對上述三種佈放方法,本節以矩形面積 為佈放基礎,由四倍半徑長度開始,逐次以一 次增加一個 AP 之覆蓋半徑方式累加,其中大 AP 之半徑為 R,小圓之半徑以上一節所得之 半徑比率 1 / 2 R 為計算之方法,計算其使用之 AP 總面積,覆蓋之總面積,無法覆蓋之面積, 如圖 14, 15 所示。 由圖 14 我們可以發現,當覆蓋固定範圍 之面積時,以不同半徑比率法可以用最少的 AP 覆蓋面積覆蓋最大的範圍,而 90 度分割佈 放法需要最多的 AP 覆蓋面積。而 60 度分割 佈放法所需之 AP 覆蓋面積比 90 度分割佈放 法更節省 AP 數量,但比不同半徑比率法需要 更多的 AP 覆蓋面積。 覆蓋固定面積所使用之AP面積比較圖. (3). 大 AP 與小 AP 之間未覆蓋面積(如圖 12 中之 空白部份) =. R 2 − (1 / 4) R 2π − (1 / 4)r 2π + α (4). 使用AP面積(單位半徑平方). + (θ / 360)r 2π − (1 / 2)(r cosθ )(r sin θ )]. 334 254. 不同半 徑比率 使用面 積 60度覆 蓋法使 用面積. 174 94. 90度覆 蓋法使 用面積. 14. 16 24 36 48 64 80 10 0 12 0 14 4 16 8 19 6. 2[(α / 360) R π − (1 / 2)( R cosα )( R sin α ) 2. 預 計 覆 蓋 面 積 (單 位 半 徑 平 方 ). 利用上面方程式(1)至(4),我們可以求出大 AP 與小 AP 之關係。經計算求四比率值, r = 2 − 1 、r=1/2R、r= 1 / 2 R、r=R 時,求圖 13 之關係。在圖 13 中可知當 r= 1 / 2 R 時其 未覆蓋面積已經相當少,而其干擾面積應為一 可接受值,因此 r= 1 / 2 R 是比較好的比率值。. 圖 14:覆蓋固定面積所使用之 AP 面積比較圖.

(6) 未覆蓋面積(單位平方). 未覆蓋面積比較圖 不同半 徑比率 之未覆 蓋面積 60度覆 蓋法之 未覆蓋 面積 90度覆 蓋法之 未覆蓋.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6. 24. 36. 48. 64. 80. 100 120 144 168 196. 預計覆蓋面積(單位半徑平方). 圖 15:各方法之未覆蓋面積比較圖 由圖 15 可以發現,未覆蓋面積以不同 半徑比率法之未覆蓋面積最大,60 度分割佈 放法只有少部份狀況會有未覆蓋之情形且其 面積很小。而 90 度分割佈放法則無未覆蓋面 積。 表 3 為各方法使用之 AP 數量,可以發現 使用之 AP 數量以不同半徑比率法使用之量最 少,而 90 度分割佈放法使用之數量最多。因 此可以推得以不同半徑比率法所佈放區域,使 用之 AP 數量將最少。 表 3: 各方法使用 AP 總面積與覆蓋總面積比 較表 總. 不同半徑佈 60 度分割佈放 90 度分割佈放 放法. 覆 長 寬. 蓋. 大 小. (R) (R) 面 AP AP 積. 數 數. (R2) 量 量. 法 AP 總 面 積 2. (R ). 大. 法 AP. 小. 總. AP AP 數. 數. 量. 量. 面 積 (R2). 大. 小. AP. AP AP 總面 積. 數. 數. 量. 量 (R2). 4. 4. 16. 4. 1. 14. 10. 0. 31. 12. 0. 38. 4. 6. 24. 6. 2. 22. 13. 0. 41. 12. 4. 44. 6. 6. 36. 9. 4. 35. 18. 0. 57. 12. 7. 49. 6. 8. 48. 12. 6. 47. 22. 0. 69. 20. 13. 83. 8. 8. 64. 16. 9. 64. 33. 0. 104. 25. 15 102. 8. 10. 80. 20 12. 82. 39. 0. 123. 30. 30 141. 10 10 100 25 16 104. 45. 0. 141. 36. 55 184. 10 12 120 30 20 126. 59. 0. 185. 48. 37 209. 12 12 144 36 25 145. 68. 0. 214. 49. 53 237. 12 14 168 42 30 179. 76. 0. 239. 63. 48 273. 14 14 196 49 36 210. 95. 0. 298 100. 0. 314. 5.2 各種佈放方式之適用時機 由於 90 度分割佈放法其 AP 所在位置在 X 軸與 Y 軸上之圓心位置均在同一線上,因此 非常適合在大樓或是矩形區域上佈放。但是其 損失面積達 15%以上,比 60 度分割佈放法的 10%更多,因此當大面積佈放時並不適合以此 方式佈放。在大範圍佈放時若不希望未覆蓋面. 積太大可以考慮以 60 度分割佈放法來佈放, 若是允許通訊縫隙的存在則可以用不同半徑 比率法來佈放。 60 度分割佈放法是最節省損失面積的佈 放方式,依第三章第二節之計算其佈放面積只 損失 10%,因此非常適合在大面積時佈放,但 是由於其圓心位置無法對齊,因此當佈放範圍 比較小或是方形區域時並不是很適合。此時可 以用 90 度分割佈放法來佈放。 不同半徑比率法在佈放於通訊品質要求不 是很高的時侯,由於此種方式較節省 AP 之覆 蓋面積,當佈放成本太高及對通訊品質要求不 是很高時,可以用此種方式佈放。. 六、結論 隨著無線網路技術進展快速與無線網路 應用日益普遍,如何快速佈放一個經濟有效的 802.11 無線區域網路已成為一件很重要的研 究課題。雖然在佈放時有許多考慮因素;如(美 觀、供電、防盜、施工容易..),會影響 AP 之佈放位置,但為研究 AP 間之最佳佈放位置, 我們將 AP 之特性量化。本研究經由分析 AP 特性、分析障礙物與信號之關係,得到三種比 較好的佈放 AP 方法:90 度分割佈放法、60 度分割佈放法、及不同半徑比率法。本論文主 要貢獻如下: 1. 將 AP 通 訊 範 圍 定 量 化 , 以 圓 面 積 ( R π )來計算實際通訊範圍、受干擾通 訊範圍及浪費與無法覆蓋之通訊範 圍,此計算方式可以將 AP 實際通訊範 圍量化,以更有效的安排 AP 之佈放。 2. 找出方法來回答下列問題:何種 AP 佈 放之方式會有較少的干擾?AP 與 AP 應以何種方式排放會有較大的覆蓋面 積,以增加單位 AP 所能通訊之範圍? 論文中也提出三種佈放方式、其佈放方 法與各自適用之時機。經由我們的初步 研究結果顯示,最節省 AP 的佈放方式 為不同半徑比率法,矩形之無縫隙佈放 方式以 90 度分割佈放法最好,60 度分 割佈放法則比較適合於大面積的佈放 (例如校區)及考慮無通訊縫隙時使用。 3. 找出方法來回答下列問題:如何移動 AP 位置以避免障礙物阻隔信號傳送? 當有障礙物在通訊範圍內時應該如何 調整 AP 位置以有效減少障礙物阻礙? 本研究之三種佈放方式及演算法,雖可成 功佈放 AP,並計算各方法之覆蓋及浪費面 積,但當佈放環境之內有障礙物時,必須移動 AP 佈放位置時,會影響到原有之覆蓋結構, 而浪費覆蓋面積或是增加通訊縫隙。未來可考 慮使用指向型天線來彌補,或是增加 AP 來彌 補縫隙。如何修正演算法是本論文目前沒有考 2.

(7) 慮的部份,尚待後續研究。 目前佈放之方式只考慮二種不同通訊距 離之 AP,並找出比較恰當之兩 AP 通訊比率, 由於 AP 之生產廠牌眾多,應可以有更多之 AP 通訊組合。當有許多組合時,如何調整不 同 AP 之組合以適應各種通訊區域,亦值得研 究。此外由於本研究係以平面之佈放為考慮因 素,當佈放大型立體環境時,可以考慮如何將 此三種覆蓋方式用於佈放大型立體環境。由於 AP 與 AP 之相對位置已知,故信號傳輸路徑 是可以控制的,可以用此研究為基礎,設計信 號傳輸最佳路徑。. 參考文獻 [1] 王志團,”IEEE 802.11 無線區域網路存取 節點佈放位置之研究”, 中央大學資訊管 理研究所九十二年碩士論文,JUN,2003 [2] fortune S.J.,Gay D.M.,Kernigban B.W.,Landron O.,Valenzuela R.A,Wright M.H. ,”WISE Design of indoor wireless system : Practical computation and Optimization”, Proceeding of IEEE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2, issue. 1, Spring 1995,pp.58-68 [3] Hills,”A Large-scale wireless LAN Design”,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Vol.39, issue.11, Nov 2001,pp. 98-107 [4] Hurley S.,”Planning effective cellular Mobil Radio Networks”, Proceeding of 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Transactions on, Vol.51,issue.2, Mar 2002 , pp.243-253 [5] KamenetskyM.,Unbehaun,M., ”Coverage planning for outdoor wirelessLAN systems”, Proceeding of 2002 IEEE International Zurich Seminar onBroadband Communications, 2002, pp. 49-1 - 49-6 [6] Stallings W.,”IEEE 802.11 : Moving closer to Practical Wireless LANS”,IT professional, Vol.3 ,issue 3, May/Jun 2001, pp17-23 [7] IEEE STD 802.11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MAC) and Physical Layer(PHY) specification, Jun 1997 [8] Rodrigues R.C., Mateus G.R., Loureiro, A.A.F,“On the design and capacity Planning of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Proceeding of the 2000 IEEE Symposium on Network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s, 2000, pp.335-348 [9] Seidel S.Y. ,”Radio Propagation and planning at 28 GHz for 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LMDS)”, Proceeding of the 1998 IEEE Symposium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Society International, Vol. 2,21-26, Jun 1998, pp 622-625 [10]Prasad N.R.,”IEEE 802.11 System Design”, Proceeding of 2000 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2000,pp.490-494.

(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憑證被廣播到所有廣域網路的路由器中(B)未採用 Frame Relay 將無法建立 WAN

• 1961 年Lawrence Roberts使用低速網路線 將劍橋與加州的電腦相連,展示廣域網路 (wide area network) 的概念..

Wi-Fi 定位即利用無線網路來傳遞信號,根據各種網路參數和算法可以找出使用

無線感測網路是個人區域網路中的一種應用,其中最常採用 Zigbee 無線通訊協 定做為主要架構。而 Zigbee 以 IEEE802.15.4 標準規範做為運用基礎,在下一小節將 會針對 IEEE

Selcuk Candan, ”GMP: Distributed Geographic Multicast Rout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 Bluetooth:為一低成本、低耗電、近距離的無線通訊技術,每個 裝置有一個唯一的 48-bit 位址,其網路容量可達 8 個 Bluetooth 裝置已 Peer-to-Peer 或

在無線區域網路部份,高傳輸速度的要求,讓 IEEE 802.11a 成為矚目 的標準。本篇論文主要是以 FPGA 晶片來實現一適合於無限區域網路 IEEE 802.11a

傳統 CBT 通訊協定[11]中說明當網路上一節點要加入一群播群組 時,會根據自己的路由表(routing table)往核心(Core)節點方向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