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OFDM無線網路之合作通訊---子計畫四:合作式多使用者多輸入多輸出正交分頻多工系統(I)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OFDM無線網路之合作通訊---子計畫四:合作式多使用者多輸入多輸出正交分頻多工系統(I)"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OFDM無線網路之合作通訊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for OFDM-based wireless networks

--子計畫(四)

合作式多使用者多輸入多輸出正交分頻多工系統

計畫編號:NSC 95-2219-E-009-013

執行計畫:95年8月1日至96年12月31日

主持人:吳文榕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電信系教授

Email:wrwu@faculty.nctu.edu.tw

一.中文摘要 本計畫旨在探討基於下個世代寬頻無線 之前瞻性通訊技術,提出可能之先進新穎通訊 機制,滿足未來高品質、高效率及高速率之通 訊品質。有別於傳統通訊現有技術,吾人將運 用了合作式通訊之概念,並結合多輸入多輸出 系統設計諸多設計觀點,提出新穎傳輸與接收 架構,藉以高通訊品質與吞吐量(through put)。 Abstract

In this project, we propose a new and novel communication transceiver scheme with high quality,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throughput performance. Particularly, based on the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we propose a new transceiver structure which combines the 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 transceiver structure and the spatial diversity extended form cooperative system to satisfy the high demand of linking quality.

二.前言 近幾年來,協力式通訊系統(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於無線通訊中已被熱烈的探討 [1]-[4]。這是因為協力通訊系統一樣能提供諸 多 如 多 輸 入 多 輸 出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系統之優點,例如增加 多 樣性 增益 (diversity gain), 增 加頻 譜效 益 (spectral efficiency) , 以 及 編 碼 增 益 (coding gain)。雖然 MMIMO 系統於無線通訊中能有 效提供效能改善,但是於實際考量中,許多設 計因素限制著 MIMO 可用效能,例如如何在 無線節點中,有距離的放置多跟天線,使的不 同天線間的鏈結更為獨立,一直是 MIMO 應 用於實際系統最大問題;此外,放置多跟天線 於無線節點中,每根天線都需有不同的 RF 電 路,這些都會增加系統實做的複雜度。因此, 為了克服這些考量,協力式通訊系統近年來被 熱烈的探討,亦成為下一代無線通訊熱門技 術。 協力式通訊技術其主要概念為利用網路 上的中繼節點,有效提供更多的通訊鏈結,藉 以抵抗無線通訊衰減效應,因此接收端可利用 諸多信號處理技術,結合不同鏈結的信號,以 提高多樣增益或整體系統容量。換言之,協力 式通訊系統可視為另種實現空間增益(spatial diversity)的方法,也被稱為虛擬多輸入多輸出 系統(virtual MIMO)。 現今許多協力式係統設計概念大部分是 延自 MIMO 系統的設計概念。例如[5][6]探討

(2)

許 多於協 力式 系統中 ,多 樣與多 工的 取捨 (diversity-multiplexing trade-off) 問 題 。 一 樣 的,MIMO 系統中的空時碼設計問題,於協力 式系統中也被熱烈討論,稱為分散式空時碼設 計(distributed space-time code design)[7][8],這 些協力式系統之設計,大部分皆著重於放大傳 遞 (amplify-and-forward, AF) 或 解 碼 傳 遞 (decode-and-forward, DF)之協定。所謂的 AF 協定,意指中繼端傳遞接收訊號時,僅僅做放 大操作,而對 DF 協定而言,中繼端會將所收 到的信號解碼,並編碼再傳到目的端,這兩種 協定最明顯差異為 AF 協定會放大自中繼端的 訊號雜訊,而 DF 協定可能造成中繼端信號解 碼錯誤,而使目的端偵測錯誤。另一方面, DF 協定需要解碼再編碼的動作,所以相較於 AF 協定有較高複雜度。 在 MIMO 系統中,若傳送端知道通道知 訊(Channel Sate Information, CSI)或是通道統 計特性,系統便可依些收端之特性,設計前置 編碼器(precoder)[9][10]。一樣的,許多設計概 念也以應用在協力式通訊系統上,例如[11] 於 AF 與 DF 協定上,基於最小化幅員錯誤率 (symbol error rate, SER)設計功率配置機制。此 外,若於協力式系統中,考量頻率選擇性衰減 通道(frequency selective fading channel)環境, [12] 提出正交分頻多功之協力式系統架構,並 針對每個子載波,基於通道訊息,提出功率配 置機制。 在 本 計 劃 中 , 吾 人 將 於 AF 半 多 工 (half-duplex)協定下,提出新穎協力式通訊架 構。半多工協定指的是傳送端與中繼端不同時 傳送或接收,所以中繼端的傳送與接收必須為 正 交 通 道 , 例 如 分 時 多 工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D) 或 分 頻 多 工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FDD)。假設來源端與中 繼端接知道鏈結知訊,包含來源端至目的端的 直接鏈結(direct link),以及來源端至中繼端與 中繼端至目的端之中繼鏈結(relay link),吾人 將提出合併式傳送與接收設計架構。明確的 說,本計劃將設計兩個前置編碼,一個放在來 源端,另一個放在中繼端,合併式去設計最佳 的前置編碼組合,藉以最小化線性接收機的平 均錯誤平方(mean square error, MSE)。

三.研究目的 有 關 協 力 式 前 置 編 碼 相 關 文 獻 [13][14],大部份皆是基於最大化系統容量 (capacity),且只有在中繼端放置前置編碼。此 外,其中有很多為了分析方便,忽略了直接鏈 結,所以只考慮中繼鏈結。而吾人在此計畫 中,將提出同時,考量來源編碼與前置編碼之 合併式設計,藉以最小化接收端等效之平均錯 誤平方。综言之,吾人在本計劃中,將利用來 源端與中繼端的自由度,設計前置編碼,使整 體鏈結效能提升。其中,前置編碼的效能有點 像做空間濾波器(matching filter)的作用。吾人 所提出的架構將與現有的兩種線性接收機做 比較,分別為零強制接(zero forcing, ZF)收機與 最小化平均錯誤平方接收機(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雖然平均最小化錯誤率 可 以 平 衡 雜 訊 功 率 與 信 號 功 率 來 最 小 化 MMSE,但是在協力式系統中它仍遭遇中繼端 所帶來的雜訊放大,因此本計劃所提出的前置 編碼,可以幫助接收端,同時一起權衡信號與 中繼端、接收端來的雜訊功率,使整體 MSE 效能更好。 四、研究內容 基於吾人上述的協力式前置編碼架構,研 究內容可分以下程序進行,分別為: 1. 建立協力式 AF-MIMO 系統架構。 2. 計算接收端等效平均錯誤率計值。 3. 最佳化問題描述。 4. 最佳化問題的解決。 5. 與現有線性接收機模擬比較。 (a). 建立協力式 AF-MIMO 系統架構

(3)

本計劃所考慮的系統架構如圖(一): 圖(一) :三節點 AF MIMO 協力式通訊系統架構。 於相位一時,來源端傳遞信號給中繼端與目的 端,其後,於第二相位時,中繼端放大傳遞所 接受的信號。因此,吾人可將兩個相位的信號 寫成一個向量如下: ,1 ,1 ,2 ,2 ,1 ,2 D SD S D D RD R R D D SD S RD R R D RD R SR 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W H y H F s n y y n H F y n H F s H F n n H F H F Hs W     ,(1) 其中, 、 與 分別代表來源端至 目的端,來中繼端至目的端與還圓端至中繼端 之等效通道矩陣;s則為傳遞訊號;n SD H HRD HSR D,1nD,2 與nR分別代表對應的雜訊向量;FS與FR分別代 表來源端與中繼端之前置編碼。 (b). 計算接收端等效平均錯誤率計值 基於信號模式(1),最小化 MSE 值便可表示為: { }

(

)

)

2 2 2 1 1 1 H H 1 H H H H s L S SD SD S S SR R RD n n H H RD R R RD M RD R SR S tr tr σ σ σ − − − = ⎧⎛ ⎪⎪⎜ + + ⎨⎜⎜⎪⎝ ⎪⎩ ⎫⎪⎪ + ⎬⎪ ⎪⎭ E I F H H F F H F H H F F H I H F H F (2) (c). 最佳化問題描述 因此,最佳化問題描述便可表示為: { } , min S R tr F F E s.t.

{

}

2

{

}

2

{

}

, H H H H S S s S S s S S S tr EF ss F ⎤ = σtr F F =σtr F FPT

{

}

{

(

2 2

)

}

, H H H H H R R R R R n R s SR S S SR R R T tr EF y y F ⎤ = tr F σ I +σH F F H FP (3) 其中兩個不等式分別代表來源端與中繼端之 功率限制。觀察此最佳化問題(3),吾人可發現 第二個限制式不一定為凹曲線函數 (convex function),這可以將函數對變數做兩次微分, 觀察其 Hessian 矩陣便可以得知。所以函數不 為凹曲線函數,區域最低值(local minimal)並不 代表全域最低值(global minimum)。不過吾人 也可提出區域最低值來設計。 (d). 最佳化問題的解決 藉由最佳化的過程,吾人可利用 KKT 條 件式,求出解,由於本最佳化問題非凹曲線函 數最佳化問題,所以求出來的解只能稱作次佳 解。此外,直接利用矩陣來算此最佳化問題並 不是很容易,所以吾人在本計劃中,提出兩個 解決方案,首先想辦法將矩陣運算,利用線性 轉換,轉成純數最佳化,因此我們設前置矩陣 形式為﹕ N L S = srΣs s ∈ × F V U ^ (4) * R R R = rdΣr sr ∈ × F V U ^ (5) 其中 H SD = sdΣsd sd H U V (6) H SR = srΣsr sr H U V (7) H RD = rdΣrd rd H U V , (8) 為通道相對應的 SVD 分解與其對應的奇異值 與奇異矩陣。 第二,為了使函數轉成純數的最佳化過程,吾 人提出一個 MSE 的上限值,這個上限值有助 於做純數之最佳化過程。因此上限 MSE 可表 示為:

(4)

( ) 2 2 1 2 , , , , , 2 2 2 2 , , 1 1 1 1 ( L i s i r i sr i rd i s i s n r i rd i n tr p p p i i σ σ σ σ σ σ σ = − ≤ + + ′ +

E M , ) (9) , 其 中 M′( , )i i =M( , ) i ii

(

H H

)

1 H

(

H

)

sd sd sd sd − Σ Σ = Σ Σ M V V V −1V ; 。 H sd sr = V V V 將原來問題,藉由 KKT 條件式,吾人便 可得到其解析解,表示如下:

(

)

(

)

(

)

(

)

, 2 2 , 2 2 , , , , 1/ 2 1 2 2 , , , , , 2 2 2 2 , 2 , , 2 , 2 2 2 2 , , 2 , , 1 1 = 1 1 1 r i r i s i sr i n s i sr i n r n s i sr i rd i s i sr i n rd i s s i sd i s i sr i n n s i sr i n s s i sd i n r p p p p p p p p p p σ σ σ σ μ σ σ σ σ σ σ σ σ σ σ σ σ σ σ σ σ 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 2 , , 2 , , 1 1 d i s s i sd i s i sr i n n p p σ σ σ σ 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與

(

)

(

)

(

)

2 2 , , , 2 2 2 2 , , , , , , 2 1 = 1 1 s i s r i rd i s i sd i r i rd i r i sr i rd i n p p p p μ β σ σ σ σ σ σ 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其中

(

)

(

)

(

)

2 , , 2 2 2 2 2 2 , , , , , : 1 1 i r i rd i n sd i r i rd i n r i sr i rd i p p p β σ σ σσ σσ σ = + × + + , (12) max(0, ) y+ y ⎡ ⎤ = ⎢ ⎥ ⎣ ⎦

由(10)與(11)可知,來源端與中繼端的前置編 碼互相有影響,所以吾人再此提出一個疊代的 方式來解決那個問題。 (e). 與現有線性接收機模擬比較 本計劃所提出之前置編碼系統將與同架構之 傳統線性接收機做比較。若考慮一個每個節點 都是兩根天線,兩個符員序列,或是每個節點 都是四根天線的例子,四個符元序列。假設 QPSK調變的例子,三個通道鏈結都是獨立且 功率分佈一樣,定義PS,T = PR,T = P/2, 與 SNR = P/N0。如圖(二)與(三),所提出的效能皆比傳 統效能還好,這是因為前置編碼矩陣可以藉由 通道訊息,權衡干擾與雜訊之影響。此外若考 量傳送信號個數比直接鏈結與中繼鏈結之自 由度還少時,如圖(四),考量四根天線在每一 節點,每一符元兩個信號傳遞時。可以發現其 效果更好。 0 5 10 15 20 25 10-5 10-4 10-3 10-2 10-1 100 SNR (dB) BER N=M=R=L=2, σ2 sr=σ2sr=σ2sd=1

equal power MMSE Rx equal power ZF Rx joint precoder with MMSE

圖(二) :三節點 AF MIMO 協力式通訊系統的 BER 效能。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0-5 10-4 10-3 10-2 10-1 100 SNR (dB) BER N=R=M=4

equal power MMSE Rx equal power ZF Rx joint precoder with MMSE

(5)

圖(三) :三節點 AF MIMO 協力式通訊系統的 BER 效能。 0 5 10 15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00 SNR (dB) BER N=M=R=4, L=2, σ2 sr=σ2sr=σ2sd=1

equal power MMSE Rx equal power ZF Rx joint precoder with MMSE

圖(四) :三節點 AF MIMO 協力式通訊系統的 BER 效能。 五、參考文獻

[1] A Sendonaris et al, “user cooperation diversity – Part I: system description,” IEEE Trans. Comm., vol.51, np.11, pp.1927-1938, Nov. 2003.

[2] A Sendonaris et al, “user cooperation diversity – Part II: implement aspects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IEEE Trans.

Comm., vol.51, np.11, pp.1939-1948, Nov. 2003.

[3] P.Liu et al, “coopera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 cross-layer approach,” 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 vol.52, pp.84-92, Aug. 2006.

[4] J.Boyer et al, “Multihop diversity in wireless relaying channel” 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 vol.52, no.10, pp.1820-1830, Oct. 2004.

[5] K. Azarian, H. El Gamal, and P. Schniter, “On the achievable diversity-multiplexing tradeoff in half-duplex cooperative channels,” IEEE Trans. Inf. Theory, vol.51, no. 12, pp. 4152-4172, Dec. 2005.

[6] J. N. Laneman, D. N. C. Tse, and G. W. Wornell, ”Cooperative diversity in wireless networks: Efficient protocols and outage behavior,” IEEE Trans. Inf. Theory, vol. 50, no. 12, pp. 3062-3080, Dec. 2004.

[7] Y. Jing and B. Hassibi, “Distributed space-time coding in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vol. 5, no. 12, pp. 1524-1536, Dec. 2006.

[8] G. Scutari and S. Barbarossa, “Distributed space-time coding for regenerative relay networks,” 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vol. 4, no. 5, pp. 2387-2399, Sep.

2005.

[9] D. P. Palomar and S. Barbarossa, ”Designing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nstellation choice and linear transceiver design,” 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 vol. 53, no. 10, pp. 3804-3818, Oct. 2005.

[10] Z. Yan, K. M. Wang, and Z. Q. Luo, “Optimal diagonal precoder for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 vol. 53, no. 6, pp. 2089- 2100, June 2005.

[11]A. K. Sadek, W. Su, and K. J. R. Liu, ”Multinode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 vol. 55, no. 1, pp. 341-355, Jan.

2007.

[12] I. Hammerstrom and A. Wittneben, “On the optimal power allocation for nonregenerative OFDM relay links,”

ICASSP 2006 Proceeding, vol. 4, pp. IV49-IV52, 2006.

[13] X. Tang and Y. Hua, “Optimal design of non-regenerative MIMO wireless relays,” 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vol. 6, no. 4, pp. 1398-1407,

April 2007.

[14] O. Munoz-Medina, J. Vidal, and A. Agustin, “Linear transceiver design in nonregenerative relays with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 vol. 55, no. 6, pp. 2593-2604, June 200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the work of Qian and Sejnowski a window of 13 secondary structure predictions is used as input to a fully connected structure-structure network with 40 hidden units.. Thus,

Efficient training relies on designing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by incorporating the problem structure Many issues about multi-core and distributed linear classification still need to

; actual input count buffer BYTE count DUP(?) ; holds input chars KEYBOARD ENDS. • Requires a predefined structure to be set up that describes the maximum input size and holds the

Abstract—We propose a multi-segment approximation method to design a CMOS current-mode hyperbolic tangent sigmoid function with high accuracy and wide input dynamic range.. The

So, we develop a tool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this research, utilize the structure of server / client, and combine the functions of text and voice communication via

4.1 多因子變異數分析 多因子變異數分析 多因子變異數分析 多因子變異數分析與線性迴歸 與線性迴歸 與線性迴歸 與線性迴歸 4.1.1 統計軟體 統計軟體 統計軟體 統計軟體 SPSS 簡介 簡介

圖 2.31 Piercentransit 系統輸出畫面 (十一)Washington Metropolitan Area Transit Authority(UW2).

Ethernet Module、RF Transceiver。Switching Power 為提供整個系統的電源,其輸入電 壓為 90V~264VAC,輸出 5VDC 為提供整個系統電源所需。RF Transceiver 所需的電 壓是 5V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