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教師理財態度、理財行為與理財滿意度路徑關係的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中教師理財態度、理財行為與理財滿意度路徑關係的探討"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報

第二十五輯 民國一○七年十二月 第 75~102 頁 The Bulletin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Vol. 25, December. 2018, pp. 75~102 DOI:10.6231/CEL.2017(25)03

੼̚ିरநੑၗޘăநੑҖࠎᄃ

நੑ႕ຍޘྮशᙯܼ۞ଣ੅

അϖ୻

઼ϲᄂ៉रቑ̂ጯ̳ϔିֈᄃ߿જᅳጱጯրି଱

ڒᚊ৷

າΔξϲڒ˾੼৺̚ጯ̳ϔᄃۤົࡊିर

ၡ ࢋ

ώ͛ࡁտϫ۞˜дរᙋ࣎ˠ۞நੑၗޘᄃநੑҖࠎߏ ӎᇆᜩ׎நੑ႕ຍޘĂࠎ˞ਕૉᒢྋଂְநੑ۰۞Җࠎᄃ ၗޘ̝ᙯܼĂืѣ˘इր௚̼۞நኢߛၹĄώࡁտֶፂ ShimăXiaoăBarber ׶ LyonsĞ2009ğనࢍ۞நੑ჊ࡅሀ ݭĂޙၹ˘इᛳٺ੼̚ିर۞நੑၗޘăநੑҖࠎᄃநੑ ႕ຍޘˬ۰ᙯܼ۞ሀݭĂͽયסአߤڱќะྤफ़Ą ώࡁտАͽّҾăିֈ඀ޘă࣒௫நੑኝ඀кဿᄃݱ ฏमளඈࡦഀЯ৵̶ژ၆நੑၗޘăநੑҖࠎᄃநੑ႕ຍ ޘ۞ᇆᜩĄ ତ඾Ӏϡ SEM ͞ڱĂ੼̚ିर۞நੑ႕ຍޘቁ၁т

(2)

Shim ඈˠĞ2009ğ۞͹ૺĂநੑၗޘᄃநੑҖࠎ၆நੑ႕ ຍޘ׍ѣۡତᄃมତᇆᜩ˧Ăࡁտඕڍ൴னநੑၗޘα࣎ ៍၅޽ᇾĂͽĶщБّķᄃĶҋޠّķ˟࣎៍၅តᇴྵָć நੑҖࠎ۞៍၅޽ᇾĂͽĶੑચఢထķăĶᐼᄊԸྤķă Ķќ͚πᏊķᄃĶܫϡࣄ෷ķྵָĄ࠹၆г੼̚ିरдĶܲ ᐍᄃࢲᐍķតᇴ۞ड़ڍณ̙̂ĂΞ֍நੑၗޘᄃநੑҖࠎ ۞ܑனӔன΍၆ჍّĄٺྮशᙯܼ˯Ăநੑၗޘ၆நੑҖ ࠎ׍ѣۡତϒШड़ڍĂநੑၗޘ၆நੑҖࠎᇾ໤̼ܼᇴ੼ ྿82%ćநੑҖࠎ၆நੑ႕ຍޘϺ׍ѣۡତϒШड़ڍĂ׎ ᇾ໤̼ܼᇴ੼྿58%Ă҃நੑၗޘ၆நੑ႕ຍޘ۞ᇆᜩ˧ ߏ౅࿅நੑҖࠎ۞၁ኹĂ׎มତड़ڍܕ48%Ą ᙯᔣфĈநੑၗޘăநੑҖࠎăநੑ႕ຍޘăඕၹ͞඀ሀё

(3)

ಥăჰ

全球經過經濟發展後,人們開始反思追求物質滿足的成就與得 失。近幾年來金融消費與理財商品種類繁多,異於過去致力儲蓄累 積財富的習慣,選擇金融商品作為理財規劃的人數大增。但許多人 的理財方式是預支未來所得滿足當下物質享受或消費,這是一個具 風險性的理財行為。在過去儲蓄是影響個人理財滿意度的重要因 素,郭敏華與許瀞芳(2010)針對跨國分析發現,家計單位有儲蓄 者其理財滿意度大於高所得,這表示若能妥善規劃理財策略也能產 生很高的理財滿意度。 教師擁有穩定的經濟能力,除了有固定的薪資,亦有退撫基金 的提撥、子女教育補助等福利,在過去教師理財以儲蓄、跟會等來 獲取穩定利息收入,穩定的收入與工作環境讓教師較少接觸金融商 品相關資訊。但近年教師面對低利率、政府課徵綜合所得稅及退休 制度的改變,加上對經濟環境的感受,理財意識逐漸提高,年輕一 輩的教師按照新的退休制度得在 65 歲才能退休,退休年金也有限 制,必須思考未來退休金是否足夠的問題。教師需要擁有足夠的理 財知識、合宜的消費習慣,為人生不同階段規劃適當理財策略的能 力,除了可減緩退休制度改變的衝擊,亦可滿足人生各階段不同的 需要,以保障家庭幸福及準備退休生活。 心理學觀點認為個體的行為受認知、態度、行為結果與環境交 互影響。理財行為是一個在財務上具有意識、自願的反映,個人對 理財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會影響本身的理財行為(Huston, 2010),成

(4)

人透過實際的理財行為才能回應本身所具備的理財素養(Hung、 Parker & Yoong, 2009)。Shim、Xiao、Barber 和 Lyons(2009)指 出積極的理財行為能帶來整體生活幸福感與財務滿意度,理財態度 會影響理財行為,透過厚實個人經濟力提升理財滿意度,進而提升 整體幸福感。教師在面對大環境與退休制度的改變之際,教師對自 我財務管理能力與預期結果的自信心均會影響對未來生活的想像, 其理財規劃的滿意度更加值得探究,故本文從理財態度與行為建構其 理財滿意度的影響因素有其重要性,這是過去文本從未探究的部分。 本文將探究高中教師理財態度、理財行為與理財滿意度的關 係,探索其影響程度,以做為日後提供師資培育教育單位、教師進 修研習、政府銓敘部門等相關研究之參考。

෮ă͛ᚥаᜪ

理財素養(Financial Literacy)在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中扮演著 協調的角色,過去文獻已呈現理財素養會改變個人的理財觀,也會 影響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Shim et al., 2009),而態度影響我們的 行為意向與真實行為。本段將先簡單說明理財素養概念,接著探究 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的文獻成果,以釐清理財態度如何影響理財行 為,並瞭解二者對理財滿意度的影響,本文希望透過文獻歸納出符 合國情的理財態度、理財行為理財滿意度的面向。

˘ăநੑ৵ዳ̰உ

多數理財機構對理財素養的定義為:利用金融上的知識、技能

(5)

與態度,並能依此做出正確的理財決策(曾永清,2015),Hung 等 人(2009)認為理財素養是經濟和理財基本概念的知識,及有效使 用這些知識和其他理財技能來管理財務資源的能力,達到一生的理 財福祉。OECD 的研究認為理財素養是個人將理財相關的意識、知 識、技能、態度和行為組合起來,以便做出正確的理財決策,最終 能實現個人理財福祉(OECD, 2011)。綜言之,理財素養是一套知 識、能力與技能,係擁用專業的理財知識與技能,包括對金融機構 的制度與服務的實務知識,能夠做出符合個人需求與有責任的錢財 管理決策之能力。

˟ăநੑၗޘ࠹ᙯநኢᄃ၁ᙋࡁտ

態度的形成不是天生,是可以學習的。國內外學者對理財態度 做了以下定義,理財態度是金錢使用與管理時做出正確判斷與有效 決策的能力與行為(Schagen & Lines, 1996;Mason & Wilson, 2000;

溫騰光,2007;曾永清與呂秋萍,2014);Pankow(2012)與 Chowa、 Despard 和 Osei-Akoto(2012)皆認為理財態度可反映出一個人對外 在世界所做出衡量的價值觀與信仰。文獻認為在金錢管理與使用 時,個人能運用理財資訊,做出符合人生不同階段需求的決策,乃 為較佳及正向理財態度。 實證研究上,Parrotta 和 Johnson(1998)衡量理財的態度和知 識對理財管理及滿意度的影響,將個人理財態度分為多個構面,理 財態度能預測理財管理的好壞。Hayhoe、Leach、Turner、Bruin 和 Lawrence(2000)的研究發現理財態度影響財貨與勞務的購買,具 正向理財態度者較能達到信用卡的帳上平衡,有較恰當地使用遞延 支付工具的行為。Keller 和 Siegrist(2006)從投資態度區分成四種

(6)

不同的理財態度,即「保守型」、「穩健型」、「積極型」、「冒 險型」,發現理財態度積極者會主動蒐集資訊,且不排斥高收益的 投資工具。Shim 等人(2009)研究發現理財態度會影響一個人的行 為意向(behavioral intension),改變債務與調整購買行為。Jorgensen 和Savla(2010)將理財態度分為「一般的態度」、「儲蓄和借款態 度」、「保險的態度」、「投資的態度」四個構面,來衡量青年人 的理財態度是否來自父母親的影響,他們的研究發現理財態度對理 財行為有顯著的直接效果。Atkinson 和 Messy(2012)發現如果人 民對未來儲蓄抱持消極的態度,那麼他們會優先考慮財富短期的安 全性且較不會為了應急而存錢或進行長期的理財規劃。

ˬăநੑҖࠎ࠹ᙯநኢᄃࡁտ

Ajzen 提出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該理 論認為個人對特定行為偏好的態度會受到個人是否認同,及重要他 人是否支持的主觀規範影響,而態度又將進一步影響所表現的具體 行為。換言之,理性行為理論假設「行為的發生是基於個人的意志 控制」,本理論可用於瞭解、預測個人的行為(王芳醴,2015; Ajzen, 1991)。據此理論可知,人們的理財態度會影響其理財行為。Atkinson 和 Messy(2012)認為理財行為是理財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成分, 有積極的理財素養可以促使個人規劃開支和建立金融安全網絡。 於實證上,Braunstein 和 Welch(2002)由流動現金的管理、儲 蓄與投資、信用、租稅與金錢管理等觀察人們的理財行為(曾永清, 2015)。Hilgert、Hogarth 和 Beverly(2003)由四個方向來說明理 財行為,即:流動現金的管理、信用管理、儲蓄與投資。O’Neill 和 Xiao(2003)設計一份健康理財問卷(Financial Fitness Quiz)以研

(7)

究受訪者的理財行為,其中包括二十種管理金錢的行為。Xiao(2008) 認為理財行為是指有關資金管理的人類行為,常見的理財行為包括 開支、借貸和儲蓄

Robb 和 Woodyard(2011)以有無應急資金、 是否透支貸款、信用報告、信用卡付款情形、退休帳戶的準備及風 險管理等做為衡量理財行為的標準(曾永清,2015)。

αăநੑ႕ຍޘ࠹ᙯநኢᄃࡁտ

Fornell(1992)指出「滿意度」是以經驗為基礎之整體性態度, 亦指從結果中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或產生某種滿意的感受,當需求 者的期望被實現,則心理呈現一種滿意的狀態。Oliver(1993)指出 「滿意度」是一種社會行為的經驗現象,由經驗程序的實現後其心 理歸因狀態的反應。二者皆強調個人在心理與生理兩方面對環境在 實際與預期所獲得經驗的整體感受,其差距越大則滿意度越低,反 之則滿意度越高。在生活品質、身體的狀況、退休生活以及心理幸 福感等領域的已有相關研究。 理 財 滿 意 度 是 一 個 評 估 財 務 狀 況 的 主 觀 幸 福 感 受 (Vera- Toscano, Ateca-Amestoy, & Serrano-Del-Rosal, 2006),良好的理財 行為會導致良好的理財結果(Shim et al., 2009),然而個人可能不 願意表述其理財效益,故本研究以理財滿意度來代替理財結果。 Diener 和 Biswas-Diener(2002)指出理財滿意度被認為是評估財務 狀況的主觀幸福感,以收入為主要項目,一方面比較個人前後收入 差別,另一方面為與同行或同齡的收入相比。Hsieh(2004)亦發現 收入能預期個人理財滿意度。Joo 和 Grable(2004)發現理財知識與 理財行為會改變人們的理財滿意度。Shim 等人(2009)指出積極的 正向理財態度與行為較能幫助自我實現,對理財的結果也有較高的

(8)

滿意度;Xiao、Chen 和 Chen(2014)闡明消費者會利用相關的理 財知識進行理想的消費行為以提高和改善他們的財務福祉。郭敏華 與許瀞方(2010)針對多國進行跨國分析發現,影響民眾理財滿意 度最重要的因素在於能否審慎理財。這些研究顯示理財滿意度受到 收入(Hsieh, 2004)、家庭特徵(Seghieri, Desantis, & Tanturri, 2006)、 負債與資產(Hansen, Slagsvold, & Moum, 2008)、理財行為與態度 (Shim et al., 2009; Xiao et al., 2014)的潛在影響。

以上文獻顯示,不論個人的理財成效如何,其真實數據難以獲 得,而理財真實感受為個人心中預期的理財規劃之結果與實際獲得 報酬之主觀整體感受,此一主觀感受包含了過去的理財成功與失敗 之經驗,與現在個人對其財務現況之感知,文獻多以理財幸福感或 滿意度呈現,本文則以理財滿意度為依變項,以評估個人財務狀況 的主觀幸福感受。

ણăࡁտనࢍ

˘ăᇹώྤफ़ֽ໚

本問卷之專家效度部分,委請相關領域學者專家共同評估之, 以提升問卷之效度。研究者洽商兩所高中進行預試,問卷回收建檔 後,進行因素分析,成為正式問卷發放施測。問卷調查以高中教師 為抽樣對象,將臺灣本島依北中南東分層隨機抽樣,不包括實習教 師與行政人員,共選取37 所公私立學校,每校發放 12-15 份問卷, 於2015 年 1-3 月寄出問卷,共寄出 460 份問卷進行施測,研究者商 請教師協助在該校隨機選取教師,回收問卷計449 份,排除無效問

(9)

卷後,剩餘有效問卷共計有435 份,有效回收率達 96.9%。

˟ăSEM͞ڱᄃࡁտ઄న

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簡稱 SEM)屬於 整合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與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等統計 方法之多變量統計範疇,可同時檢定模式中的觀察變項、潛在變項、 誤差項的關係,並瞭解變項間的影響效果。SEM 假定每一組潛在變 項之間存在線性的關係,本文共有兩組潛在測量模式,包括理財態 度與理財行為,而理財滿意度是單一測量變項。SEM 理論模式均經 各種適配度檢定,相關適配度指標內容均依常見指標做為參考依據 (吳明隆,2010;Hair Jr., Anderson, Tatham, & Black, 1998)。

ˬăតᇴؠཌྷᄃܫड़ޘ̶ژ

Ğ˘ğ࣎ˠࡦഀྤफ़

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取得資料,問卷包括基本資料、理財態 度、理財行為、理財滿意度,基本資料包括服務學校地區別、性別、 教育程度。理財態度為外生潛在變項,理財行為、理財滿意度為內 生變項。

ܑ

1 ᇹώপّ̝ೡّࢗ௚ࢍ

តี ีϫ ˠᇴ Ѻ̶ͧ 城鄉 城市地區 291 66.9% 鄉村地區 144 33.1% 性別 男 156 35.9% 女 279 64.1%

(10)

(續表1) 教育程度 大學畢業 130 29.9% 碩士畢業 299 68.7% 博士畢業 6 1.4% 註:本研究之城鄉變項,城市地區、鄉村地區以政府的行政區域劃分為原則。

Ğ˟ğநੑၗޘ

本研究之理財態度問卷參考Parrotta 和 Johnson(1998)、Godwin (1994)與王芳醴(2015)問卷改編,問卷共有 19 題。理財態度問 卷因素分析之KMO(Kaiser-Meyer-Olkin)的抽樣適切性數值為 0.78 (大於0.60)、Bartlett’s 球形考驗的卡方值達.001 顯著水準,表示 變項間有共同因素存在,轉軸後將因素負荷高者重組命名,分為「安 全性」、「求財性」、「自律性」、與「自利性」四個理財態度構 面,累積的解釋變異量為50.99%。

ĞˬğநੑҖࠎ

理財行為問卷是採用美國Jump$tart coalition(2007)與蕭郁瑩 (2013)問卷改編,經因素分析刪題後分為「收支平衡」、「保險 與風險」、「信用借貸」、「財務規劃」、「儲蓄投資」五個理財 行為構面,五個構面Cronbach’s α 值分別為 0.78、0.70、0.70、0.77、 0.77,顯示問卷內部一致性與各題項相關性屬尚可接受,理財行為 正式問卷共計26 題。

Ğαğநੑ႕ຍޘ

本文參考Shim 等人(2009)設計方式,以單一題目呈現理財狀

(11)

況(satisfaction of financial status),人們在談論家庭財務時較不願 透露個人理財的真實面向,故本研究以「就你的資產、債務、消費 儲蓄、投資理財整體來看,對其財務狀況是否滿意」來衡量個人所 經驗到的財務感受。詢問教師對目前財務狀況是否感到滿意,題目 以Likert 四等尺度方式,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非常不滿 意選項。

དྷă၁ᙋඕڍᄃᄲځ

˘ăநੑၗޘăநੑҖࠎᄃநੑ႕ຍޘдࡦഀតี̝म

ள̶ژ

本文依序比較性別、教育程度及城鄉變項,在理財態度、理財 行為、對理財滿意度是否會產生差異,以t 檢定與 ANOVA 檢定之。 由統計結果得知理財態度之的四項指標中,男性在「求財性」理財 態度優於女性,女性在「自利性」理財態度優於男性。教育程度及 城鄉變項在理財態度則無顯著差異。在五大理財行為中,男性在「信 用借貸」、「財務規劃」、「儲蓄投資」、「收支平衡」上,均優 於女性。而教育程度、及城鄉變項則無顯著差異。在理財滿意度方 面,教師對個人財務狀況滿意度在此三變項均不具顯著差異,顯示 影響教師的理財滿意度另有其變項,本研究以結構方程來剖析影響 理財滿意度之因素。

˟ăඕၹ͞඀ё̶ژ

結構方程模式主要是對潛在自變數與潛在依變數間提出一個假

(12)

設性的路徑關係式,結合了因素分析與路徑分析方法,分別求出測 量模式(measurement model)與結構模式(structural model)。本研 究以受試者理財態度為自變數,對其理財行為與理財滿意度的依變 數進行線性關係探討。

Ğ˘ğሀё௚ࢍඕڍ

原始模式依結構方程模式修正原則與理財理論,增加下列測量 誤差項間之共變異關係,即「安全性」與「保險與風險」、「安全 性」與「信用借貸」、「信用借貸」與「收支平衡」、「自利性」 與「求財性」等四個測量誤差共變異,表示此四組間的題項所測量 行為或態度有共變關係。經重新執行模式適配度檢驗後,得到較佳 之標準化路徑係數等數據資料及結構模式圖(圖1)。 本研究修正後模式之整體適配度檢定摘要如表 2,一般學者建 議GFI 與 AGFI 值大於 0.9 為適配良好(吳明隆,2010),由數據 顯示,GFI、AGFI 已達標準。RMR、RMSEA 值一般認為應低於 0.05-0.08,RMR 值、RMSEA 值皆符合標準,表示標準化誤差屬可 接受範圍。相對適配度指標是比較預設模式與基準模式所得的統計 量,指標數值越大越好,其中NFI、CFI、IFII 和 TLI 各指標值大於 0.9,RFI 為接近 0.9,符合一般學者的標準。簡約適配度指標之 PNFI、 PCFI 與 PGFI 值均高於 0.5,符合標準值。CN 值、卡方與自由度比 值為3.47 亦低於 5,模式可稱理想,獲得統計上的支持。 內在品質適配度為組合信度(Construct Reliability, CR)與平均 變異抽取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AVE)如表 3,組合信度是 因素負荷變異與總變異的比例,平均變異抽取量是可解釋觀察變項

(13)

0.83,二者皆大於 0.7,符合標準,「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平 均抽取變異量分別為0.50 與 0.50,符合標準,模式內在品質理想。

ܑ

2 ିरநੑၗޘăநੑҖࠎᄃநੑ႕ຍޘፋវዋ੨ޘܑ

޽ᇾ ޽ᇾᑭؠඕڍᇴࣃ ੨ዋᇾ໤ ௑Ъ඀ޘ 絕對配適度指標 GFI 0.96 >0.90 以上 ∨ AGFI 0.92 >0.90 ∨ RMR 0.01 <0.05 ∨ RMSEA 0.08 0.05 ~0.08 ∨ 相對配適度指標 NFI 0.92 >0.90 以上 ∨ CFI 0.96 >0.90 以上 ∨ IFI 0.94 >0.90 以上 ∨ RFI 0.87 >0.90 以上 接近 TLI 0.90 >0.90 以上 ∨ 簡約配適度指標 PNFI 0.59 >0.5 以上 ∨ PGFI 0.51 >0.5 以上 ∨ PCFI 0.61 >0.5 以上 ∨ CN 214 >200 ∨

χ

2

/df

3.47 <5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14)

1 ିरநੑၗޘăநੑҖࠎᄃநੑ႕ຍޘᇾ໤̼ྮशඕၹဦ

註:1.圖形中實線表示兩者關係顯著,虛線表示兩者關係不顯著。

2.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測量模式的係數為標準化因素負荷值,各觀察變數之後 的箭頭符號數值為誤差變異量,(1-誤差變異)即為解釋變異量。

(15)

ܑ

3 ̰дݡኳዋ੨ޘܑ

ሕдតᇴ ៍၅តᇴ R 2 % ௡Ъܫޘ CR πӮපפតளณ AVE 理財態度 安全性 求財性 自律性 自利性 24% 9% 23% 2% 0.77 0.50 理財行為 收支平衡 保險與風險 信用借貸 財務規劃 儲蓄投資 54% 27% 31% 68% 63% 0.83 0.50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Ğ˟ğሀёඕڍᄲځ

1. ീณሀё̶ژ

(1)理財態度 「理財態度」構面上,由表4 可知,「安全性」、「求財性」、 「自律性」與「自利性」之標準化負荷值(standardized weights)分 別為0.49、0.30、0.48、0.13,觀察變數之誤差變異量依序為 0.76、 0.91、0.77、0.98,解釋變異分別為 24%、9%、23%、2%。這表示 「安全性」與「自律性」對高中教師的理財態度具有最佳的解釋力。 高中教師認為理財計劃及記帳是為了收支平衡,管理平時開銷及了 解資產狀況所應養成的習慣是不可缺少的,例如記帳、保留收據及 量入為出等。無論男性教師或女性教師,為累積個人財富或提高生 活品質,他們皆採取穩健且保守型的理財方式,此與師資培育過程

(16)

課程沒有提供足夠理財知識與技能有關。Keller 和 Siegrist(2006), Borden、Lee、Serido 和 Collins(2008)發現採取負責任的理財的人 較不輕易碰觸風險性的理財工具。 (2)理財行為 高中教師的「理財行為」構面,五觀察變項之標準化負荷值分 別為0.73、0.52、0.56、0.83、0.80,均達 .001 顯著水準,而誤差變 異量依序為0.46、0.73、0.69、0.32、0.37,解釋變異分別為 54%、 27%、31%、68%、63%。高中教師在理財行為的構面中以「財務規 劃」具有最高解釋變異,其次是「儲蓄投資」與「收支平衡」,表 示「財務規劃」對高中教師的理財行為具有68%的解釋程度。此可 說明高中教師收入主要來源為教師薪資,為了累積財富、退休生活、 子女教育基金等必須先做「財務規劃」。而資金的運用則以穩健的 「儲蓄」與「房地產」為首要的考量,在理財時以能達到「收支平 衡」等穩健的理財商品為主,以避免投資風險與損失。

2. ඕၹሀё̶ژ

(1)「理財態度」對「理財行為」之影響 標準化路徑係數顯示內生潛在變項與外生潛在變項之間之影響 力,數值越大則影響效果越大。由圖1 結構模式路徑顯示,「理財 態度」潛在變項至「理財行為」潛在變項之標準化路徑係數為 0.82 (p = .000),有 67.4%的解釋力。這表示高中教師的「理財行為」 受到「理財態度」影響,顯示高中教師愈具有財務責任的理財態度, 愈能表現出財務規劃的理財行為。由表4 瞭解本研究模型中「理財 態度」對於「理財行為」各觀察變項皆有正向影響,「理財態度」 對於「理財行為」的「財務規劃」之影響效果最大,為 0.68,其次 是「理財態度」對於「理財行為」的「儲蓄投資」與「收支平衡」

(17)

的影響,分別為0.65 與 0.60,對「保險與風險」效果最小,為 0.43。 從以上數據可以瞭解高中教師以穩定家庭生活品質與追求資產為優 先考量者愈會進行財務規劃,並且能有計劃的進行,理財方式首選 「儲蓄」或「購買房產」,為了未來退休生活及避免意外發生,各 類非投資收益型的保險如壽險、醫療險或意外險等也會是教師的理 財工具,至於消費或投資所產生的貸款則會按時還款或繳清,為了 投資獲利而使個人財務產生「收支不平衡」是教師無法接受的理財 方式。 (2)「理財行為」對「理財滿意度」之影響 統計結果顯示「理財行為」潛在變項至「理財滿意度」潛在變 項之標準化路徑係數為 0.58(p = .000),這表示理財行為對理財滿 意度有顯著影響力。高中教師愈有計劃性地從事「儲蓄與置產」、 「審慎選用金融商品」、「收支平衡」等理財行為,其預期的理財 報酬愈能被實現(Fornell, 1992),使得實際與預期所獲得經驗的整 體感受產生了正向效益(Oliver, 1993),無論是將其用在減輕負債 或累積資產上,皆能在理財滿意度獲得了理財經驗的滿足感。故教 師 的 理 財 滿 意 度 受 所 得 (Diener & Biswas-Diener, 2002; Hsieh, 2004)、理財行為(Joo & Grable, 2004; Shim et al, 2009; Xiao et al, 2014;郭敏華與許瀞方,2010)及負債與資產(Hansen, Slagsvold, & Moum, 2008)影響。 (3)「理財態度」對「理財滿意度」之影響 「理財態度」的潛在變項對「理財滿意度」之標準化路徑係數 為-0.13,且不具顯著水準,表示由「安全性」、「求財性」、「自 律性」與「自利性」變項所組成之整體「理財態度」對「理財滿意 度」不具顯著的影響力。Shim et al.(2009)以結構方程模式建構理

(18)

財福祉指出,理財態度透過理財行為所產生的負債與經濟能力對理 財滿意度產負向與正向影響,故理財態度不會直接影響個人的理財 滿意度,乃是透過「理財行為」產生間接影響。 (4)「理財態度」對「理財滿意度」之間接影響 「理財態度」潛在變項至「理財行為」之路徑係數為0.82,「理 財行為」潛在變項至「理財滿意度」之路徑係數為 0.58,因此理財 態度對理財滿意度的間接效果為0.48(0.82 × 0.58)。可知高中教師 的「理財態度」能透過影響「理財行為」,進而間接影響「理財滿 意度」。「理財態度」之「安全性」、「求財性」、「自律性」與 「自利性」變項所組成之整體「理財態度」愈能運用理財資訊在金 錢管理與使用時做出符合人生不同階段需求的決策,則「理財滿意 度」會愈高。綜合言之,「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對「理財 滿意度」有22.8%的解釋能力。 Shim 等人(2009)指出理財態度可預測個人的理財行為,理財 知識亦可透過知覺行為控制來影響理財行為,理財知識可以透過理 財態度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理財行為,理財行為亦會增加個人理財滿 意度,當理財滿意度提高後亦會反過來影響個人運用理財決策的能 力(Shim et al., 2009)。

ܑ

4 ៍၅តีᇆᜩड़ڍᇾ໤̼ܼᇴ̶ژܑ

៍၅តี நੑၗޘ நੑҖࠎ 安全性 0.49 求財性 0.30 自律性 0.48 自利性 0.13 收支平衡 0.60 0.73

(19)

(續表4) 保險與風險 0.43 0.52 信用借貸 0.46 0.56 財務規劃 0.68 0.83 儲蓄投資 0.65 0.80 理財滿意度 0.35 0.58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Ёă੅ኢᄃޙᛉ

˘ă੅ኢ

根據統計結果,本研究發現高中教師理財態度指標,以「安全 性」、「自律性」二個觀察指標較佳,顯示他們理財態度較為保守, 不會積極強調獲利狀況。理財行為的觀察指標則以「財務規劃」、 「儲蓄投資」、「收支平衡」三個變數較佳,這種情形與他們的理 財態度相仿,由保守的理財態度及穩健的理財行為可窺其關係。風 險較高的理財行為,如「信用借貸」與「保險與風險」理財行為較 不受研究樣本青睞。兩者有相當的一致性。本研究發現理財態度對 理財行為有 67.4%的解釋力,支持學者對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是正

向關係的實證研究(Parrotta & Johnson,1998; Jorgensen & Savla, 2010),Shim 等人(2009)依據 Ajzen 的計畫行為理論推導,可以 透過知覺行為控制來影響正面的理財態度,進而發展正向的理財行 為,亦獲得支持。

(20)

有高達 67.4%的解釋力。「理財態度」對於「理財行為」各觀察變 項皆有正向影響,特別是「理財態度」觀察變項「安全性」對於「理 財行為」的「財務規劃」之影響效果最大,高中教師基於安全性考 量,會在理財行為上採取明確的規劃,有計畫地消費與儲蓄,以便 使金錢的運用更為理性,這種理財決策雖然是出現在高中教師上, 但是對於謹慎理財的人們言,也是需要的,因此本文結論也可以適 用於一般人。其次的效應是「理財態度」的觀察變項「自律性」對 於理財行為「儲蓄投資」與「收支平衡」的影響,充分顯示教師謹 慎的理財態度與行為。 高中教師的「理財行為」對「理財滿意度」產生正向效果(0.58), 「理財行為」觀察變項對「理財滿意度」的影響前三者為「財務規 劃」、「儲蓄投資」與「收支平衡」,表示愈能實踐錢財管理的老 師其理財滿意度愈高(Parrotta & Johnson, 1998)。國外文獻亦發現 理財知識與理財行為會改變人們的理財滿意度(Joo & Grable, 2004),有預算和儲蓄計劃的學生比沒有預算和儲蓄計劃或有強迫 購買的學生要擁有較高的理財滿意度(Gutter & Copur, 2011),均 驗證理財行為會增加理財滿意度。Shim 等人(2009)發現理財態度會 影響人們的行為意向,改變其債務與調整購買行為,再改變理財滿 意度。 「理財態度」對「理財滿意度」不具顯著性之直接效果,換言 之,實證發現教師們的理財態度的改變不會直接影響理財成效,必 須透過實際的理財行為,間接改變財富與理財滿意度。教師的「理 財態度」提升,並不會直接改變他們的財務狀況,透過正確的消費、 儲蓄與投資等實際的行為,使財務狀況改善,才能影響「理財滿意 度」,理財行為具有明顯的中介效果。Shim 等人(2009)發現理財

(21)

態度可透過感知行為控制與理財行為,進而採取正向理財行為,因 而可以獲得較佳的理財滿意度。

˟ăޙᛉ

根據研究成果,提出以下的建議。

Ğ˘ğခᐽିर࣒௫நੑ࠹ᙯኝ඀

本文結果顯示理財行為與理財態度相關,以及理財滿意度與正 向積極的理財行為有相關。國外文獻發現理財教育可促進積極的理 財態度進而誘發積極的理財行為,故教師修習理財相關課程與理財 實務,將可做出正確理財選擇,減少金融商品的資訊不對稱現象, 有助於維持及增加個人財富。倘若教師有意願參與理財課程研習, 學校能居中協調,必會增加教師參與研習的意願。 此外,高中教師的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具顯著影響,過去文獻 資料顯示接受正規理財教育可促進理財行為與態度(Grable & Joo, 1999; Shim、Barber、Card、Xiao & Serido, 2010)。建議教育行政機 關在師資培育部分多增加理財專業課程,以增進教師的理財素養, 提升教師做出正確的理財判斷。

Ğ˟ğခᐽିरར၁ϒቁ۞நੑҖࠎᄃՙඉ

教師退休制度的改變,勢將影響教師在職時的消費行為、理財 規劃及退休生活的安排,若教師能從理財課程當中增進個人理財知 識,運用所學的理財知識為自己及家人做出最佳的生活安排,也能 在退休後享有一定水準的生活品質。本文中發現,理財行為對理財 滿意度產生正向效果,唯有理財行為才能增進理財滿意度,因此教

(22)

師在面對金融商品選擇時,理財方面的知識、行為決策、結果是相 關連的,如此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並養成良好理財習慣。

ĞˬğϒෛିरநੑၗޘᄃநੑҖࠎ၆ጯϠϏֽ۞ᇆᜩ

高中學生的公民與社會課程學習,習得個人與社會、政治與民 主、法律規範、經濟與永續發展等課程,以準備成為一位好公民。 高中教師言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理財知識的主要來 源為家長與老師,一旦教師有了良好理財知識、理財行為與決策能 力,就能引導正確有用的理財知識、經驗、態度,建立學生正確的 金錢價值觀,使學生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對其未來生活有極大助益。

(23)

ણ҂͛ᚥ

˘ă͛̚ొ̶

王芳醴(2015)。έ̚ξ੼̚Ϡͭϓநੑିጱăநੑ৵ዳăநੑၗޘᄃந ੑҖࠎྮशᙯܼ̝ࡁ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 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明隆(2010)。ඕၹ͞඀ሀёĈAMOS ۞ፆүᄃᑕϡ。台北:五南出版 社。 郭敏華、許瀞方(2010)。家計儲蓄與借貸對財務滿意度之影響:跨國分 析比較。̋̚გநෞኢ,18(1),143-175。 曾永清、呂秋萍(2014)。父母理財教導對國中生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關 係之研究。̳ϔିֈᄃ߿જᅳጱጯಡ,23,139-172。 曾永清。(2015)。教育程度、家庭所得對理財知識與理財行為路徑模式 之探究。੼ฯर̂ጯಡĈିֈᄃۤົࡊጯᙷ,38,49-68。 溫騰光(2007)。έΔξ઼ϔ̈ጯିरநੑၗޘăఢထᄃ̍׍̝ࡁտ。私 立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蕭郁瑩(2013)。੼࣎̚ˠநੑିֈିरିጯ໤౯ሀё̝ଣտ。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ăࡻ͛ొ̶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2), 179-211.

Atkinson, A., & Messy, F. (2012). Measuring financial literacy. Retrieved fromhttp://www.oecd-ilibrary.org/docserver/download/5k9csfs90fr4.p df?expires=1461046518&id=id&accname=guest&checksum=366147 452F3EC384B65CC5B9E68631CA

Borden, L. M., Lee, S., Serido, J., & Collins, D. (2008). Changing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through seminar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Family and Economic Issues, 29, 23-40.

(24)

Braunstein, S., & Welch, C. (2002). Financial literacy: An overview of practice, research, and policy. Federal Reserve Bulletin, 88(11), 445-457. Chowa, G. A. N., Despard, M., and Osei-Akoto, I. (2012). Youth saving

patterns and performance in Ghana, (YouthSave Research Brief,

12-36). St. Louis, MO: Washington University, Center for Social Development.

Diener, E., & Biswas-Diener, R. (2002). Will money increase subjectiv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57(2), 119-169.

Fornell, C. (1992).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 exper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6 (1), 6-21.

Godwin, D. D. (1994).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newlywed’s cash flow management. Financial Counseling and Planning, 5, 161-190. Grable, J. E., & Joo, S. (1999). How to improve financial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among consumer science constituencies.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Education, 17, 20-26.

Gutter, M., & Copur, Z. (2011). Financial behaviors and financial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Evidence from a national survey. Journal of Family

and Economic Issues, 32(4), 699-714.

Huston, S. J. (2010). Measuring financial literacy.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44(2), 296-316.

Hair, J. F. Jr.,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 Black, W. C.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5th ed.). Englewood Cliff, NJ: Prentice

Hall.

Hansen, T., Slagsvold, B., & Moum, T. (2008). Financial satisfaction in old age: A satisfaction paradox or a result of accumulated w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89(2), 323-347.

Hayhoe, C. R., Leach, L. J., Turner, P. R., Bruin, M. J., & Lawrence, F. C. (2000). Differences in spending habits and credit use of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34(1), 113-133.

Hilgert, M. A., Hogarth, J. M., & Beverly, S. G. (2003). Household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knowledge and behavior.

(25)

Hsieh, C. M. (2004). Income and financial satisfaction among older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66(3), 249-266.

Hung, A., Parker, A. M., & Yoong, J. (2009).Defining and measuring financial

literacy. Retrieved from http://www.rand.org/pubs/working_papers/

WR708.html

Joo, S., & Grable, J. E. (2004). An exploratory framework of the determinants of financial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Family and Economic Issues, 25, 25-50.

Jorgensen, B. L., & Savla, J. (2010). Financial literacy of young adults: The importance of parental socialization. Family Relations, 59(4), 465-478 Jump$tart Coalition for Personal Finanical Literacy. (2007). National standards

in K-12 personal finance education with benchmarks, knowledge statements, and glossary. 3rd Edition.Washington, DC: Jump$tart

Coali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jumpstartcoalition.org.

Keller, C., & Siegrist, M. (2006). Investing in stocks: Th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risk attitude and values-related money and stock market attitudes.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27(2), 285-303.

Mason, C. L. J. & Wilson, R. M. (2000). Conceptualising financial literacy. Retrieved from https://dspace.lboro.ac.uk/2134/2016

O’Neill, B., & Xiao, J. J. (2003). Financial fitness quiz: A tool for analyzing financial behavior. Consumer Interests Annual, 49, 1-3.

OECD (2011b). Financial literacy: Questionnaire and guidance notes for

conducting an internationally comparable survey of financial literacy.

Paris: OECD.

Oliver, R. L. (1993),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attribute bases of the satisfaction respons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 3, 418-30.

Pankow, D. (2012).Financial values, attitudes, and Goal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g.ndsu.edu/pubs/yf/fammgmt/fs591.pdf

Parrotta, J. L., & Johnson, P. J. (1998).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attitudes and knowledge on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satisfaction of recently married individuals. Financial Counseling and Planning, 9(2), 59-74. Robb, C. A., & Woodyard, A. S. (2011). Financial knowledge and ‘best

(26)

practice’ behavior. Journal of Financial Counseling and Planning,

22(1), 60-70.

Schagen, S., & Lines, A. (1996).Financial literacy in adult life: A report to the

Natwest Group Charitable Trus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fer.

ac.uk/publications/91091/91091_home.cfm

Seghieri, C., Desantis, G., & Tanturri, M. L. (2006). The richer, the happier?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selected European countrie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79(3), 455-476.

Shim, S., Barber, B. L., Card, N. A., Xiao, J. J., & Serido, J. (2010). Financial socialization of first-year college students: The roles of parents, work, and education.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39(12), 1457-70. Shim, S., Xiao, J. J., Barber, B. L., & Lyons, A. C. (2009). Pathways to life

success: A conceptual model of financial well-being for young adults.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0(6), 708-723.

Vera-Toscano, E., Ateca-Amestoy, V., & Serrano-Del-Rosal, R. (2006). Building financial satisfactio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77(2), 211-243.

Xiao, J. J. (2008). Applying behavior theories to financial behavior. In J. J. Xiao (Eds.), Handbook of consumer finance research, 6, 69-81. New York: Springer.

Xiao, J. J., Chen, C., & Chen, F. (2014).Consumer financial capability and financial satisfactio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18(1), 415-432.

(27)

The Path Analysis of Financial Attitudes,

Financial Behavior and Financial

Satisfaction of high school teachers

Tseng, Yung-Ch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 Leadership,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Lin, Li Chun

Teacher of Civics and Society , New Taipei Municipal Linkou

Senior High School

Abstract

In order to find whether financial satisfaction is affected by an individual’s financial attitude and his/her financial behavior,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needed for the financial practition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havior and attitudes of those engaged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This study used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financial well-being developed by Shim, Xiao, Barber and Lyons (2009) to construct a three-way relational model including the financial attitudes, financial behavior, and financial satisfac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28)

Utilizing SEM metho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for the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out of four observational indices for financial attitudes, the variables of “safety” and “autonomy” were significant; for financial behavior, the variables of “financial planning”, “saving and investment”, “break-even” and “credit and debt” were significa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surance and risk” variable was not significant indicating a symmetrical relation between financial attitudes and financial behavior. According to path analysis, financial attitudes have a direct and positive effect on financial behavior, with 82% standardized significant coefficient. Financial behavior also has a direct and positive effect on satisfaction with financial management, with a standardized effect reaching 58%. Furthermore,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attitudes on financial satisfaction was achieved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financial behavior, with a standardized effect of 48%. Financial satisfaction behavior bears the most direct impact on with financial management.

Keywords: financial attitudes, financial behavior, financial satisfaction,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¾ For investment and holding companies, stock, commodity and bullion brokers, and miscellaneous financial services, manpower requirement is projected to increase from 62 500 in 2001

In my opinio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give a true and fair view of the financial position of the HKSAR Government Scholarship Fund as at 31 August 2021, and of its

The above information is for discussion and reference only and should not be treated as investment

 Warrants are an instrument which gives investors the right – but not the obligation – to buy or sell the underlying assets at a pre- set price on or before a specified date.

Quality Assessment and Compliance – SMC/IMC composition Major observations:.  SMC did not comprise all the stakeholders as managers as required in the

 HR policies (such as staff recruitment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not endorsed by SMC/IMC.  SMC/IMC has not clearly set out criteria and guidelines on approving

ƒ Visit the following page and select video #3 (How warrant works) to show students a video introducing derivative warrant, then discuss with them the difference of a call and a

– It allowed a commercial bank, investment bank, and insurance company to merge and form a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 To serve all their customers’ financial needs, 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