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香港、大陸地區之 學術合作研究:以工程類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灣、香港、大陸地區之 學術合作研究:以工程類為例"

Copied!
2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dia & Library Sciences http://joemls.tku.edu.tw. Vol. 46 , no. 4 (Summer 2009) : 523-546. 台灣、香港、大陸地區之學術合作研究:以工程類為例. Research Collaboration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China: A case of Engineering Study. 蔡 明 月. Ming-Yueh Tsay*. Professor E-mail: mytsay@nccu.edu.tw 郭 政 遠. Cheng-Yuan Kuo. Graduate Student E-mail: 94155010@nccu.edu.tw. English Abstract & Summary see link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http://joemls.tku.edu.tw.

(2)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6 : 4 (Summer 2009) : 523-546. 台灣、香港、大陸地區之 學術合作研究:以工程類為例 蔡明月* 教授 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E-mail: mytsay@nccu.edu.tw. 郭政遠 研究生 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E-mail: 94155010@nccu.edu.tw.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 1989 至 2008 年間 ,台灣 、香港 、大陸地區工程類 文獻作者之共同合作情形。透過兩岸三地被科學引文索引擴大版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資料庫蒐錄之文獻數量 , 進一步觀察 14 類工程學門中作者人數 、作者合作對象 、高產量機 構及其合作對象 ,以及作者人數與文獻被引用次數間是否相關。 研究結果顯示在 14 類工程學科中 ,兩岸三地皆以免疫生物醫學工 程之平均合作作者人數為最高 ,環境工程亦同樣在三地都有較高 平均作者人數的表現。由此可見 ,免疫生物醫學工程及環境工程 都是較多學者共同合作研究產出的學科。兩岸三地之多作者文獻 比率皆在 90% 左右 ,單一作者文獻數較少。在高產機構方面 ,台 灣集中於台灣大學 、成功大學 、清華大學 、交通大學 ,並發現台 灣大學的研究者最常與同校研究者共同合作。此外 ,兩岸三地之 跨國合作對象皆以美國為最多。最後探討作者人數與文獻被引用 次數間是否相關 ,發現兩岸三地單一作者產出之文獻的被引用次 數普遍較低 ,但皆無法明顯看出作者人數與文獻被引用次數間的 關係。 關鍵詞: 書目計量學,合作研究,作者生產力,引文分析,工程學. * 本文主要作者兼通訊作者。. 2009/06/10投稿;2009/08/18修訂;2009/08/20接受. http://joemls.tku.edu.tw.

(3) 524.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6 : 4 (Summer 2009). 前 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 ,如今的科學研究與以往已大不相同。這是一個 「大科學」(big science)來臨的時代 ,大科學是科技界近年來進行的新概念。 其特點為大量經費投資 、多學科相互交叉研究 、需要昂貴且複雜的實驗設備等 等。其中最顯著的特色即為需要多人共同研究 ,許多科學研究已非個人能獨立 完成 ,往往須倚賴著諸多跨學門領域的知識。 Price 在其早期著作 Little Science, Big Science 之中 ,提出 20 世紀中在科學研 究上的趨勢將會是增加團隊合作與多作者共同合作。他甚至做出一個大膽的預 言:「到了 1980 年 ,單一作者創作的文獻將會滅絕 ,科學的合作會持續增加 ,. 而學科出版將持續不斷朝向單一文獻無限作者邁進。」( 註 1)雖然到 1980 年單 一作者創作的文獻依然存在 ,但不可否認的 ,在自然科學研究上的確越來越趨 向多作者的共同合作。多作者共同合作的情形在自然科學學科中屢見不鮮。例 如:在物理學與生命科學的文獻中 ,由多作者所共同合作的比例偏高;這種情 形明顯高於社會科學領域。在硬科學(hard science)中的報告指出合作作者文獻 的比例佔全部文獻的三分之二以上(註 2)。 台灣高等教育已非常普及 ,根據教育部「95 學年度大專院校統計概況」可 知 ,台灣目前共有 163 所大學 ,其中設立的研究所數共有 2,832 所 ,為全世界 大學密度最高的國家(註 3)。近年來高等教育學術評鑑更是蔚為風潮 ,且伴隨 著大學退場機制的出現 ,各大學莫不致力於提升學術生產力來表現自身的競爭 力。在高等教育學術評鑑重視學術生產力整體總量的背景下 ,使得在不同的 學科出現了有學者為了提升其學術生產量而不惜將單一研究拆散為多篇較短篇 幅之文獻投稿與單一文獻多作者共同掛名的現象。而在大學整體學術生產力提 高的同時 ,本研究欲探討的議題即包括了在工程類學科的生產力與共同合作情 形 ,以作為學術評鑑之參考 ,亦可提供其他學門之借鑑。 此外 ,全球化(globalizaion)對學術研究造就了一個高度競爭的環境 ,跨 國力量對高等教育的影響日益顯著(註 4)。當台灣追求國際化的同時 ,政府特 別重視高等教育機構的國際標竿地位 ,以及大學學術與外在世界的聯繫(註 5) 。 台灣 、香港 、大陸三地間不論在文化或地緣上的關係都相當親近 ,是以引發本 研究對兩岸三地學者合作情形之探討 ,希冀透過工程類學門之研究比較 ,了解 兩岸三地個別之合作研究以及彼此之合作關係 ,以提供各地相關教育與學術單 位參考。 國外合作作者研究主要探討的議題 ,除了合作作者人數 、跨國或跨機構之 合作研究外 ,尚有作者職位分析 、作者性別分析 、經費分析 、多作者文獻其信 譽分配比例分析等 ,其研究範圍至為廣泛。反之 ,國內有關作者共同合作方面 的研究卻相當欠缺 ,關於工程類全部學科的合作作者研究亦乏人探討 ,因而引. http://joemls.tku.edu.tw.

(4) 蔡明月、郭政遠:台灣、香港、大陸地區之學術合作研究:以工程類為例. 525. 發了本研究欲探討台灣 、香港與大陸三地間在工程類文獻的合作作者情形及合 作作者文獻是否影響文獻之被引用 ,希冀可供未來其他合作研究議題之研究作 為參考。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 ,本研究藉由透過檢索科學引文索引擴大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資料庫中臺灣 、大陸 、香港 ,兩岸三地工程類 文獻 ,來探討作者合作研究的情形。具體之研究問題包括: ㈠ 台灣 、香港與大陸三地區在工程類文獻整體與各學科之單一作者與合 作作者之分佈為何?平均合作作者人數為何? ㈡ 台灣 、香港與大陸三地區工程類文獻作者之合作對象為何? ㈢ 台灣 、香港與大陸三地區高產量機構的合作對象為何? ㈣ 台灣與香港 、台灣與大陸 、香港與大陸地區之作者合作情形為何? ㈤ 台灣 、香港與大陸三地區間是否合作作者越多的文獻 ,其所獲得的引 用次數也越多?. 二、文獻探討 Beaver 與 Rosen 研究合作作者的歷史淵源 ,認為共同合作創作始於 1760 年. 至 1800 年的法國 ,當時科學正開始成為一專業的學科(註 6)。合作研究係指一 篇文章由兩位以上作者或兩個以上的機構共同研究完成。隨著大科學時代的來. 臨 ,許多研究需要跨學科人才的互相補足方能完成 ,在硬科學中的報告指出 , 合作作者文獻的比例佔全部文獻的三分之二以上(註 7)。. Price 與 Beaver 的研究發現 ,作者生產力與其合作人數的多寡有著必然的關. 係。在化學家中 ,單一作者或僅兩人共同合作所產出的文獻 ,在五年間不會超 過四篇 ,而由 12 人以上共同合作的文獻 ,在五年間至少會有 14 篇以上的文獻 產出量 ,顯示在當時化學文獻合作發表的情形已相當普及(註 8)。. 1986年 ,Pravdic與Vukovic進一步將科學文獻的合作關係分類為下列六種:. ㈠老師與學生間的合作;㈡計畫主持人與助理間的合作;㈢研究者與顧問間的 合作;㈣同僚間的合作;㈤不同單位間的合作;㈥跨國合作(註 9)。Pravdic 與 Oluic-Vukovic 調查相同作者共同合作的頻率 ,以進行共同合作的計量研究 ,. 透過共同合作作者的總人數(C 值)與單一作者的總人數(I 值)之間的比率來測 量 ,稱為 C/I 值。此定量研究的有效性經由核心作者的驗證 ,發現 C/I 值越高 , 其作者生產力的影響亦越大(註 10)。. Schubert 與 Braun 於 1990 年 ,檢索 SCI 資料庫 ,以調查 1981-1985 年間 ,. 至少出版過一篇以上國際性合作文獻的國家即包括在研究範圍之內 ,共計取得 163 個國家 ,僅南極洲(SCI 資料庫中如此紀錄)、波普那共和國 、查德 ,與寮. 國四國未包含其中。台灣部分共有 3,337 篇文獻 ,其中 779 篇為國際性合作文. http://joemls.tku.edu.tw.

(5) 526.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6 : 4 (Summer 2009). 獻 ,比率為 23.3%;香港共有 2,242 篇文獻 ,其中 441 篇文獻為國際性合作文. 獻 ,比率為 19.7%;美國共有 1,051,212 篇文獻 ,其中 62,595 篇文獻為國際性合 作文獻 ,比率為6% (註11)。由此可見 ,國際合作的比率與該國科技能力有關 ,. 國力越強大的國家 ,其科學家越容易在本國內找到合作夥伴 ,不需要向外尋求 合作對象。 Narin 與 Stevens 針對歐洲國家進行跨國合作研究加以探討 ,結果發現兩種 現象:㈠進行跨國合作研究的作者急遽增加 ,且這些作者大多來自於科技能力 較低的國家;㈡科學家合作的對象也受國家科技強弱的影響 ,例如:義大利的 科學家大多與國外(例如:英美)的科學家進行合作研究 ,而非與國內的科學家 共同合作研究(註 12)。此外 ,Katz 研究英國 、加拿大與澳洲三國之大學的跨國 合作研究 ,結果顯示國家與國家間的距離遠近是一個重要的變因(註 13)。. Pao 在吸血蟲病的研究中 ,發現合作作者 、資金 ,與生產力三者間有著相. 互關係。其研究將合作作者分為兩種 ,並得到下列研究結果:㈠擁有高度生產 力的研究者 ,其合作對象多為跨國的 ,且資金亦多由自身機構提供或來自各種 團體的贊助;㈡生產力較低的研究者 ,其合作對象通常在本國內 ,所獲得的資 金有限。由於研究受限於合作對象與資金 ,故產出較不豐富(註 14)。. 黃宏雄的研究證實了科學研究朝向多作者共同產出的趨勢。他採用 Radio. Science期刊在1982年至1991年10年間所刊登與電波通訊相關的文獻做為樣本 ,. 分析了 1,321 篇文獻後發現 ,由單一作者所獨立完成的文獻僅有 349 篇;換言. 之 ,有近四分之三的文獻是由多作者共同合作所產出 ,僅有四分之一的文獻是 由一人獨立完成(註 15)。. Klaic 透過檢索 SCI、SSCI、A&HCI 資料庫 1990 至 1992 年 ,克羅埃西亞共. 和國的出版品 ,分析合作作者文獻 ,結果發現克羅埃西亞在 SCI 的平均作者數 為 3.57 位 ,略高於全球平均作者數的 3.26 位。該國產出文獻有 86% 是由一到五. 位作者所撰寫 ,而超過十位作者所共同撰寫的比例有 2.8%(註 16)。. Bird 透過 Aquatic Sciences and Fisheries Abstracts(ASFA)資料庫 ,檢索. 1985-1993 年間共 1,308 篇與海洋哺乳類動物學相關之文獻進行研究。此外 ,亦 調查作者人數與若為多作者共同合作 ,其是否來自相同機構?研究結果顯示 , 單一作者的文獻僅 353 篇 ,共同合作之比例高達 70.8%;若為多作者共同合作 之文獻 ,其合作者來自相同機構的比例為 34.4%,來自不同機構的比例為 65.6% (註 17)。. 許文華研究 1982 年至 2001 年間收錄於 MEDLINE 資料庫的醫學基因工程文. 獻 ,從 75,714 筆文獻樣本進行分析 ,結果得到平均每篇文獻有五位合作作者 , 顯示醫學基因工程領域以合作作者共同進行研究之情形相當普遍(註 18)。. Garcia 與 Munoz 等人利用書目計量學研究西班牙婦科醫學文獻之作者生產. http://joemls.tku.edu.tw.

(6) 蔡明月、郭政遠:台灣、香港、大陸地區之學術合作研究:以工程類為例. 527. 力概況 ,以 EMBASE 資料庫(此資料庫包含來自超過 70 個國家的 4,000 份期刊) 收錄於 1986 年至 2002 年的 779 篇文獻與 1,829 位作者為樣本。研究結果發現在. 合作作者方面 ,西班牙婦科醫學文獻普遍為合作研究 ,平均每篇文章有 4.86 位 合作者 ,且有繼續升高的趨勢(註 19)。. Narin 與 Stevens 研究顯示:「由多個機構所共同合作的文獻 ,其獲得的被引. 用次數遠比單一機構獨立完成的文獻高出許多;另外 ,跨國合作的文獻 ,其被 引用次數也比非跨國合作的文獻高。」 (註 20)Smart 與 Bayer 認為 ,歷年來合作 作者文獻的比例有逐漸高於單一作者文獻比例的走向。他們為了檢驗學術研究 之品質與共同合作相關 ,隨機選取了 270 篇文獻加以分析 ,結果顯示多作者合 作的文獻在被引用次數上高於單一作者所創作的文獻 ,不論是否將自我引用納 入計算都不會影響其結果(註 21)。. Nudelman 與 Landers 的研究曾提及一個觀點:「將信譽均分予文獻的每位合. 作者 ,比將全部的信譽歸於單一作者好。」舉例來說 ,一篇由三位作者共同合 作的文獻 ,第一作者可獲得單篇文獻 75% 的信譽 ,第二作者可獲得 62%,第三 作者可獲得 58%(註 22)。Oramaner 在其報告指出 ,在社會科學文獻中 ,單一作. 者與多作者文獻在被引用比例上並無明顯差異(註 23)。Lindsey 的研究亦支持上 述論點 ,但他發現在精神病學文獻中 ,合作作者文獻被引用次數有逐漸增加的 趨勢(註 24)。然而 Bayer 的研究卻發現 ,家庭科學(family science)領域共同合 作與被引用的頻率並無直接關係(註 25)。. Campbell 與 Campbell 提出 ,許多研究都是以文獻被引用次數的多少來評價. 作者的研究專業程度與其在研究社群的重要性 ,然而這些研究不論在概念上或 數理邏輯上都面臨許多問題 ,其中較嚴重者為被引用的書目資料來源大多出自 於 ISI(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公司(該公司目前已與 Reuters 合併 ,改. 名為 Thomson Reuters)所出版的 SCI 資料庫 ,SCI 索引政策之一為僅列出該文獻 被引用的第一作者 ,因此造成共同合作文獻第一作者以外的合作作者被忽略不 計。此計算方式引起諸多討論與爭議(註 26)。. Katz 認為共同合作是非常正面且值得鼓勵的。其與 Hicks 共同建置 BESST. (Bibliometrics Evalution of Sectoral Scientific Trends)資料庫 ,共同研究英國合作. 作者文獻的概況。此資料庫包括近 50 萬篇 1981 年至 1994 年間收錄於 SCI 的英國 文獻。其研究結果發現 ,文獻被引用的次數與該文獻的作者人數有著正相關 , 作者人數越多 ,平均被引用的次數越高(註 27)。值得注意的是此份研究將自我 引用次數亦加入計算 ,可能因此造成部分數據的不準確。Terttu 在研究英國文獻 時發現 ,一般來說 ,只要有共同合作的文獻 ,其被引用的次數均會提高 ,單一 作者的文獻逐漸成為少數且較無影響力。與國外機構共同合作的文獻所獲得的 。 引用次數比其他合作形式(例如:本國機構內多位同儕共同合作)更高(註 28). http://joemls.tku.edu.tw.

(7) 528.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6 : 4 (Summer 2009). 綜上所述 ,作者共同合作研究始於 18 世紀的法國 ,至今已有超過 200 年. 的歷史 ,經過前人研究結果可歸納出五點:㈠台灣與香港在 SCI 資料庫早期所 收錄的文獻中即有一定比例為跨國共同合作所產出 ,其中跨國合作比率台灣略. 高於香港;㈡在自然科學領域 ,多作者文獻之被引用次數普遍高於單一作者文 獻 ,顯示多作者文獻之文獻品質可能高於單一作者文獻;㈢由多個機構共同合 作產出的文獻被引用次數可能高於單一機構獨立完成之文獻;㈣由跨國共同合 作所產出的文獻其被引用次數較非跨國合作的文獻被引用次數為高;㈤大多數 學術領域合作作者文獻的比例逐年增高 ,而單一作者文獻的數量則逐漸減少 , 亦漸不具影響力。.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自 SCIE 資料庫檢索出台灣 、香港 、大陸地區之工程類文獻合作作. 者之相關書目資料。截至 2008 年 ,SCIE 收錄近 7,000 種學術性科學與技術方面 期刊 ,涵蓋 150 多種學科;至於 SCI 則僅收錄 3,200 多種期刊( 註 29)。本研究. 檢索詞彙與檢索策略的制訂 ,主要利用 SCIE 資料庫的進階檢索 ,在國別欄位. 上限制 CU=Taiwan、AD=ROC,AD=Hong Kong,CU=China、AD=PROC,透 過 AD 及 CU 查詢文獻作者之通訊地址欄位。接著再將前述三者分別與 JCR 收錄. 之 14 類工程學門下之期刊做 AND 交集檢索 ,並限制檢索年限為 1989-2008 間 的 20 年 、資料類型為期刊文獻 ,以取得 14 個學門之文獻樣本。整體工程學門. 之文獻樣本為扣除 14 個工程學門重複收錄之期刊後 ,分別與 TAIWAN、HONG KONG、CHINA 作交集檢索 ,檢索年限同樣限制為 1989-2008 年 ,並限制資料 類型為期刊文獻。 自資料庫下載的書目檔透過 Refworks 加以轉檔後 ,以 Excel 軟體建立為一 小型書目資料庫 ,以減少費時的檢索時間 ,並將錯誤降到最低。最後藉助Excel 的排序 、分析 、歸類與計算功能進行資料的處理 ,再按照統計結果繪製成圖 表。每篇文獻之作者人數計算係利用 Excel 巨集編輯程式 ,因自 SCIE 將書目資. 料匯入 Excel 表單時 ,作者欄是依「;」分隔作者名 ,故此依據作者欄位中「;」出 現的次數判斷作者人數 ,例如作者欄位沒有出現「;」程式判斷作者為一人 ,如 欄位中出現一次「;」則判斷作者人數為兩人 ,以此類推。在處理計算合作作者 人數與被引用次數上 ,係先透過 Excel 試算表「排序」的功能 ,將作者人數從小 到大做一排序 ,將相同作者人數之書目資料集中後 ,再對相同作者人數文獻的 被引用次數做加總與平均值的計算。 自然科學學科廣泛 ,本研究僅針對工程類學科加以探討 ,然而工程類學 科之文獻數量極為龐大 ,另外在合作作者研究中包含的研究議題亦相當廣泛 , 故本研究在進行時有以下五項限制:㈠本研究以工程類文獻為研究目標 ,唯. http://joemls.tku.edu.tw.

(8) 蔡明月、郭政遠:台灣、香港、大陸地區之學術合作研究:以工程類為例. 529. 工程學分類廣博 ,須訂定一標準將主題範圍加以限制 ,故參考期刊引用報告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資料庫對工程類文獻的分類 ,將研究範圍限制 為下列 14 項工程學:1. 航空工程(aerospace engineering)、2. 免疫生物醫學工程. (biomedical engineering)、3. 化學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4. 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5. 電機及電子工程(electrical & electronic engineering)、6. 環境工. 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7. 地質工程(geological engineering)、8. 工業工. 程學(industrial engineering)、9. 製造工程(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10. 航海 工程(marine engineering)、11. 機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12. 跨學科 工程(multidisciplinary engineering)、13. 海洋工程(ocean engineering)、14. 石油. 工程(petroleum engineering)。㈡工程類文獻屬自然科學的一門學科 ,故本研究. 在資料庫的選用上係利用 SCIE 資料庫進行檢索。唯仍可能因工程類文獻未被. SCIE 資料庫收錄而造成些許遺漏 ,是為本研究的第二個研究限制。本研究未選 用 Compendex(Engineering Index)資料庫 ,乃因 Compendex 資料庫中有許多期 刊未被 SCIE 收錄 ,如此可能造成有些期刊之文獻無法在 SCIE 檢索到被引用次. 數而影響本研究第五個研究問題(台灣 、香港與大陸三地區間是否合作作者越 多的文獻 ,其所獲得的引用次數也越多?)的執行。㈢一般而言 ,會議論文的 審查較不嚴謹 ,且會議文獻較不具檔案(archival)功用 ,因此學術價值低於期 刊文獻。此外 ,SCIE 資料庫收錄亦以期刊文獻為主 ,會議論文約佔 10%,故本 研究僅針對期刊文獻進行研究 ,此為本研究之第三個研究限制。㈣本研究係利 用 SCIE 資料庫進行資料之蒐集 ,SCIE 資料庫收錄年代為 1900 年至今 ,考量為. 避免資料量過於龐大 ,故將蒐集資料年限限制為 1989 年至 2008 年間 ,觀察 20 年來台灣 、香港 、大陸工程類文獻之作者合作研究情形。此為本研究之第四個 研究限制。㈤本研究因受限於 SCIE 資料庫檢索欄位的限制 ,故在合作作者研究 中無法針對作者職位 、作者性別 、經費 ,與多作者文獻其信譽分配比率等議題 進行分析。此為本研究之第五個研究限制。. 四、研究結果 本研究旨在探討 1989 至 2008 年間 ,台灣 、香港 、大陸地區工程類文獻作 者之共同合作情形。以下就兩岸三地工程學門作者人數 、合作者合作對象 、合 作者與被引用關係分述之。. ㈠作者人數 有關作者人數分析計有:平均每篇文獻作者人數 、單一作者與多作者分 布 、每年平均作者人數變化 、各種作者人數與整體作者人數分布 、高合作者文 獻之發表機構等要項。. http://joemls.tku.edu.tw.

(9) 530.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6 : 4 (Summer 2009). 表 1 為台灣 、香港與大陸 14 類工程學學科之文獻篇數分布情形。統計結 果顯示 ,台灣以電機及電子工程(17,879 篇 ,42%)發表的文獻最多 ,其次為 化學工程(4,922 篇 ,12%),與機械工程(4,588 篇 ,11%)。香港文獻發表最多 的前三名分別為電機及電子工程(7,028 篇)、土木工程(1,847 篇),及機械工程 (1,764 篇);大陸則以電機及電子工程(21,118 篇)、化學工程(13,531 篇),及機 械工程(9,589 篇)分列前三名。在文獻發表數上 ,兩岸三地均以電機及電子工 程學為最多;而在航空工程 、地質工程 、航海工程 ,及石油工程的文獻發表數 普遍較低 ,在石油工程中台灣與香港分別僅有 11 篇及 16 篇文獻的產出 ,而兩 岸三地在航海工程學的文獻發表均不到 100 篇。. 表 1 台灣、香港與大陸工程類文獻 台灣地區 香港地區 大陸地區 文獻篇數 % 文獻篇數 % 文獻篇數 % 700 1.64 93 0.53 902 1.29 航空 1,246 2.93 500 2.85 2,036 2.90 免疫生物醫學 4,922 11.56 819 4.67 13,531 19.29 化工 2,596 6.10 1,847 10.54 5,344 7.62 土木 17,879 41.99 7,028 40.10 21,118 30.11 電機及電子 1,376 3.23 883 5.04 3,223 4.61 環境 505 1.19 522 3.15 1,170 1.67 地質 2,123 4.99 1,204 6.87 2,786 3.97 工業 3,291 7.73 1,326 7.57 3,827 5.46 製造 56 0.13 6 0.0004 52 0.0009 航海 4,588 10.78 1,764 10.06 9,589 13.67 機械 2,981 7.00 945 5.39 4,964 7.08 跨學科 305 0.72 574 3.27 888 1.27 海洋 11 0.0003 16 0.002 714 1.02 石油 Total 37,413 99.99 13,670 100.04 58,053 99.96 學科. 工程學門平均每篇文獻之作者數分布如表 2 所示。由表 2 可見台灣 、香港. 與大陸皆以免疫生物醫學工程之平均作者人數為最高 ,分別為台灣的 4.23 人 、. 香港的 4.45 人與大陸的 4.73 人;其他學科如環境工程亦同樣在三地都有較高的. 平均作者人數 ,分別為台灣的 3.11 人 、香港的 3.24 人及大陸的 4.05 人 ,均高於 整體工程學科的平均值。此外 ,航空工程 、航海工程與石油工程三學科 ,兩岸. 三地收錄的文獻篇數普遍較低。至於整體工程學科平均作者人數 ,則以台灣的 2.88 人為最低 、香港的 3.03 人居中 、大陸的 3.51 人為最高。. 進一步細分單一作者與多作者文獻的情況(詳如表 3),可見兩岸三地皆以. 多作者共同合作產出的文獻為主 ,其比率由多至少依次為大陸的 94.07%,香港 的 92.7%,台灣的 89.04%。台灣的單一作者文獻數量比率明顯高於大陸地區。. http://joemls.tku.edu.tw.

(10) 蔡明月、郭政遠:台灣、香港、大陸地區之學術合作研究:以工程類為例. 531. 表 2 台灣、香港與大陸地區工程類文獻平均作者人數比較 台灣地區 香港地區 大陸地區 平均作者人數 平均作者人數 平均作者人數 航空工程 2.52 2.73 2.85 免疫生物醫學工程 4.23 4.45 4.73 化學工程 2.79 3.12 3.94 土木工程 2.62 2.72 3.05 電機及電子工程 3.15 3.1 3.5 環境工程 3.11 3.24 4.05 地質工程 2.62 2.75 3 工業工程學 2.29 2.74 3.2 製造工程 2.43 2.92 3.36 航海工程 2.29 2.17 2.73 機械工程 2.41 3 3 跨學科工程 2.66 3.47 3.34 海洋工程 2.54 3.02 3.1 石油工程 2.82 3.00 3.52 總體工程學科 2.88 3.03 3.51 學科. 表 3 台灣、香港與大陸地區整體工程類 文獻單一作者與多作者比率 文獻種類. 台灣地區 香港地區 大陸地區. 單一作者文獻數. 4,102 997 3443 (10.96%) (7.29%) (5.93%) 33,311 12,673 54,610 (89.04%) (92.71%) (94.07%) 37,413 13,670 58,053. 多作者文獻數 總文獻數. 表 4 比較台灣 、香港與大陸三地區工程類各學科單一作者與多作者文獻的 比率 ,結果顯示 ,各學科皆以多作者文獻佔大多數 ,其中大多數學科多作者文 獻比率皆超過 80%,唯有大陸在航海工程的 78.85%,為兩岸三地中合作作者比 率最低的一門學科。免疫生物醫學工程則是多作者文獻比率最高的一門學科 , 分別為台灣的 94.5%、香港的 96.4%,與大陸的 98.5%。. 至於 14 種工程類學科文獻在 1989 年至 2008 年間 ,每年兩岸三地平均作者. 人數是否有變化 ,亦應加以細分。由表 5 可見 ,每年皆以大陸的平均合作作者 人數最高 ,香港與台灣則互有高低。整體而言 ,兩岸三地工程類的作者人數 , 呈現逐漸成長的趨勢。以台灣為例 ,除了少數幾年(1991, 1997, 2008)之外 , 其平均作者人數自 1991 年最低的 2.39 人至 2004 年最高的 3.29 人。作者人數成長. 速度以台灣至 2004 年平均作者人數提高至 3 人以上為最慢 ,香港 2002 年以後平 均作者人數皆高於 3 人以上居次 ,大陸於 1996 年以後每年平均作者人數皆高於 3 人為最快 ,直至 2008 年 ,大陸的平均作者人數已逼近 4 人。. http://joemls.tku.edu.tw.

(11) 532.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6 : 4 (Summer 2009). 表 4 台灣、香港與大陸各工程類 文獻單一作者與多作者比率. 表內數字為 %. 作者類型 台灣地區 香港地區 大陸地區 航空工程. 單一作者 多作者 免疫生物醫學 單一作者 多作者 化學工程 單一作者 多作者 土木工程 單一作者 多作者 電機及電子工程 單一作者 多作者 環境工程 單一作者 多作者 地質工程 單一作者 多作者 工業工程學 單一作者 多作者 製造工程 單一作者 多作者 航海工程 單一作者 多作者 機械工程 單一作者 多作者 跨學科工程 單一作者 多作者 海洋工程 單一作者 多作者 石油工程 單一作者 多作者 總體工程學科 單一作者 多作者. 11.00 89.00 5.54 94.46 7.80 92.20 13.06 86.94 9.54 90.46 6.98 93.02 12.67 87.33 19.45 80.55 17.37 82.63 17.86 82.14 12.51 87.49 15.80 84.20 16.39 83.61 9.09 90.91 10.96 89.04. 11.83 88.17 3.60 96.40 7.94 92.06 8.93 91.07 5.81 94.19 5.10 94.90 11.30 88.70 8.22 91.78 6.71 93.29 16.67 83.33 7.93 92.07 9.48 90.52 8.54 91.46 18.75 81.25 7.29 92.71. 12.42 87.58 1.52 98.48 2.70 97.30 8.14 91.86 5.84 94.16 3.29 96.71 7.95 92.05 6.60 93.4 4.70 95.30 21.15 78.85 8.00 92.00 10.29 89.71 6.98 93.02 9.24 90.76 5.93 94.07. 據表 6 台灣 、香港與大陸工程類文獻之作者人數佔整體文獻百分比之細分 結果可見 ,兩岸三地皆以兩人或三人共同合作的文獻為主 ,比率超過1/2。其中 台灣(40%)、香港(33%)合作者以 2 人為最多 ,大陸(28%)則以 3 人為最多 ,. 2 人與 4 人合作所佔百分比相近 ,分別為 23% 與 21%。單一作者文獻與六人以 上作者共同合作之文獻比率不高。由十人以上作者共同合作之文獻比率則低於 整體文獻的 1%。另外 ,在合作作者人數方面 ,以台灣與大陸地區的 118 人共同. 合作為最高 ,香港工程類文獻中出現最高的合作作者人數則為 45 人。雖大多數. 文獻為多作者共同合作 ,然而實際上仍以 2 至 3 人共同合作的文獻居最多數 ,. 六人以上的文獻較少。. http://joemls.tku.edu.tw.

(12) 蔡明月、郭政遠:台灣、香港、大陸地區之學術合作研究:以工程類為例. 533. 表 5 台灣、香港與大陸地區工程類文獻 平均作者人數比較─按年代分 年代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平均. 表6. 台灣地區 香港地區 大陸地區 平均作者人數 平均作者人數 平均作者人數 2.43 2.14 3.08 2.45 2.37 2.56 2.39 2.24 2.61 2.44 2.34 2.81 2.47 2.32 2.68 2.50 2.47 2.81 2.55 2.37 2.90 2.59 2.62 3.00 2.53 2.65 3.10 2.59 2.69 3.10 2.63 2.81 3.23 2.78 2.94 3.2 2.80 2.86 3.3 2.85 3.04 3.41 2.97 3.16 3.54 3.29 3.27 3.61 3.12 3.34 3.62 3.24 3.41 3.78 3.25 3.38 3.85 3.16 3.31 3.96 2.88 3.03 3.51. 台灣、香港與大陸地區工程類文獻 之作者人數佔整體文獻百分比比較. 台灣地區 香港地區 大陸地區 作者人數 % 作者人數 % 作者人數 % 1人 10.96 7.29 5.93 2人 39.64 33.03 22.93 3人 26.84 31.1 28.12 4人 11.54 17.06 21.25 5人 5.18 6.44 11.39 6人 2.64 2.6 5.52 7人 1.34 1.24 2.48 8人 0.77 0.61 1.2 9人 0.48 0.28 0.5 10 人以上 0.68 0.34 0.66 作者人數. 高合作者文獻的發表機構為何亦相當值得探討 ,由表 7 可見 30 人以上合作 者之分布。其中 ,台灣最多進行合作的機構為中央研究院(6 次),台灣大學(3 次)次之 ,清華大學與中央大學則各有 2 次。台灣除了在 1994 年由 75 位合作者. http://joemls.tku.edu.tw.

(13) 534.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6 : 4 (Summer 2009). 所共同發表的文獻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double-sided silicon microvertex. detector for the l3 experiment at cern 是由兩個機構(中央大學 、清華大學)共同 合作外 ,其餘 11 篇高合作者文獻皆僅有一個台灣執行機構。香港僅環境工程學. 有一篇由 45 位作者共同發表的文獻 ,執行機構為香港中文大學。大陸主要的高 合作者文獻執行機構為山東大學(5 次)與中科院(4 次)。 表 7 台灣、香港與大陸三十人以上作者 文獻之發表機構及文獻篇數 台灣 中央研究院(6) 清華大學(2) 台灣大學(3) 中央大學(2)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1) 大陸 山東大學(5) 南京師範大學(1) 中科院(4) 清華大學(1) 南京大學(1) 華中科技大學(1) 昆明天文光學技術研究(1) 中山大學(1) 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1). ㈡作者合作對象 本研究另一研究目的在探討台灣 、香港與大陸工程類作者合作對象 ,以 了解兩岸三地工程學科合作研究的模式。與香港或大陸相較 ,台灣較少進行跨 國合作。在 4,766 次與他國合作的次數中 ,涵蓋了 66 個不同的國家 ,合作比率 為兩岸三地最低 ,跨國合作對象亦最少。大陸之跨國合作對象以美國為主 ,合 作對象廣及 82 國。表 8 將台灣 、香港與大陸地區之工程類作者進行跨國合作的. 文獻加以統計 ,列出最常合作的前 10 個國家 ,包括有台灣 、香港 、大陸 、美 國 、日本 、英國 、加拿大 、新加坡 、澳洲 、印度 、南韓與德國。其中兩岸三 地皆以美國為最常合作的對象 ,台灣的跨國合作文獻有 40.2% 的比率皆與美國 合作 ,香港與大陸亦分別有 25.59% 及 25.43%。而兩岸三地間的合作比率皆在 3%-5% 之間。. 表 8 台灣、香港與大陸地區之作者跨國合作對象比較 合作對象 台灣 香港 大陸 美國 日本 英國 加拿大 新加坡 澳洲 印度 南韓 德國. 台灣地區 合作 % -4.57 12.88 40.2 12.92 4.32 3.21 2.81 2.69 2.6 2.48 *2.31. 香港地區 合作 % 3.28 -12.9 25.59 3.45 11.23 8.68 7.18 11.58 1.59 *0.84 1.65. 大陸地區 合作 % 3.81 3.74 -25.43 10.7 11.24 7.99 7.71 6.34 *0.82 2.83 4.44. * 表示非合作前十名國家. http://joemls.tku.edu.tw.

(14) 535. 蔡明月、郭政遠:台灣、香港、大陸地區之學術合作研究:以工程類為例. 表 9 顯示台灣工程學文獻數最多之學科與其前五名高產機構 ,其中電子 及電機工程最多產的機構為交通大學(2,886 篇);化學工程為台灣大學(1,031 篇),高出第二名的成大 500 多篇;機械工程為成功大學(619 篇)。在相同機構 之合作比率上 ,三高產學科皆以台灣大學最高 ,電子及電機工程有近一半的多 機構合作文獻都由兩個以上台大單位共同合作產出 ,化學工程與機械工程則分 別有 19.91% 與 18.72% 的比率。交大電子及電機工程的校內合作亦達到 31%。 表 9 台灣工程學文獻數前三學科之前五名高產機構 電子及電機工程 文獻 同機構 篇數 合作 % 中央大 台大 台科大 交大 成大 清大. 850 2,734 -2,886 1,782 1,490. 11.79 47.16 -30.95 23.68 19.43. 化學工程 機械工程 文獻 同機構 文獻 同機構 篇數 合作 % 篇數 合作 %. 254 1.06 1,031 19.91 304 0.00 --492 15.95 333 6.52. 111 540 -267 619 238. 5.71 18.72 -9.33 10.31 13.75. 註:-- 表示僅列各學科領域前五名學校數值. 香港地區工程學文獻數最多之學科與其高產機構之分布如表 10 所示。電子 及電機工程以香港城市大學(1,755 篇)為最多產機構 ,土木工程與機械工程皆 以香港理工大學最多 ,分別有 733 篇與 415 篇文獻。在相同機構合作比率上 , 三學科皆以香港理工大學最高 ,其中在電子及電機工程的同機構合作比率更高 達 59.77%。此外 ,機械工程文獻之相同機構合作比率普遍較低 ,五所大學皆在 6% 以下。. 表 10 香港工程學文獻數前三學科之前五名高產機構 機構 中文大學 城市大學 科技大學 香港大學 理工大學. 電子及電機工程 文獻 同機構 篇數 合作 % 1,034 7.75 1,755 13.84 1,217 9.38 864 5.08 1,287 59.77. 土木工程 文獻 同機構 篇數 合作 % 27 0.00 267 2.87 271 8.28 370 4.98 733 10.70. 機械工程 文獻 同機構 篇數 合作 % 48 5.56 296 1.88 177 5.81 186 1.90 415 5.91. 至於大陸地區發表工程學文獻最高之學科的前五名高產機構可自表 11 得 知 ,其文獻發表最多的三學科為:電子及電機工程 、化學工程 ,與機械工程。 此三學科皆以清華大學為最高產機構 ,分別產出 1,807 篇 、1,204 篇 ,與 904 篇。此外 ,在相同機構合作比率上 ,電子及電機工程以南京大學最高 ,比率近 50%;中科院在化學工程文獻中有 37.34%,其他兩學科亦有近 20%;機械工程 則以浙江大學最高(24.42%)。. http://joemls.tku.edu.tw.

(15) 536.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6 : 4 (Summer 2009). 表 11 大陸工程學文獻數前三學科之前五名高產機構 電子及電機工程 化學工程 文獻 同機構 文獻 同機構 篇數 合作 % 篇數 合作 %. 機構 上海交大 中科院 天津大學 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 哈爾濱大學 浙江大學 清華大學. -1,779 -483 674 -692 1,807. -19.01 -20.57 49.56 -12.07 11.82. -438 958 -385 -1,022 1,204. -37.34 28.47 -17.37 -28.40 9.76. 機械工程 文獻 同機構 篇數 合作 % 761 693 ---314 318 904. 6.73 18.01 ---8.84 24.42 7.66. 註:-- 表示僅列各學科領域前五名學校數值. ㈢合作作者人數與被引用關係 誠如文獻探討所述 ,合作之科學研究已是普遍存在的事實。為合作研究 之研究成果較之個人研究是否較具影響 ,亦是本研究探討之課題。表 12 統計 台灣 、香港與大陸地區整體工程類文獻之作者人數與被引用次數間的關係。結 果發現 ,在整體平均被引用次數上 ,以香港的 5.13 次最高 ,其次為台灣的 4.29. 次 ,大陸則有 3.3 次 ,為三地區最低。此外 ,兩岸三地的單一作者文獻平均被 引用次數雖皆偏低 ,但在整體工程學上仍無法明顯看出作者人數與文獻被引用 次數間的關係。 表 12 台灣、香港與大陸地區整體工程學 文獻之合作作者人數與被引用次數 作者人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人以上 Total 多作者文獻. 台灣地區平均 香港地區平均 大陸地區平均 被引用次數 被引用次數 被引用次數 3.41 4.61 3.16 4.54 5.5 3.38 4.36 4.79 3.18 3.86 4.9 3.1 4.21 4.69 3.39 4.39 5.43 3.48 4.6 8.01 4.15 4.72 6.79 4.12 6.3 6.11 4.33 5.97 10.2 4.18 5.61 13.36 4.27 4.29 5.13 3.3 4.39 5.17 3.3. 台灣 、香港與大陸地區 30 人以上作者之文獻的被引用次數 ,詳如表 13。. 扣除重複文獻後 ,兩岸三地作者人數超過 100 人以上的文獻共有 3 篇 ,被引用. http://joemls.tku.edu.tw.

(16) 蔡明月、郭政遠:台灣、香港、大陸地區之學術合作研究:以工程類為例. 537. 次數分別為 0 次 、1 次 、2 次 ,極高的作者人數並未使文獻被引用次數相對增. 加。以台灣為例 ,除了一篇航空工程 75 人共同發表之文獻被引用 39 次之外 ,. 其餘文獻被引用次數均很少 ,最多不過 3 次 ,比前一節所述單一作者被引用次 數還低。再且 ,亦有不少未被引用者。此外 ,兩岸三地多作者文獻被引用次數 高於該學科平均被引用次數者 ,僅有 5 篇 ,近八成的高作者文獻所獲之被引用 次數反而較學科平均被引用次為數低。因此 ,研究問題五:台灣 、香港與大陸. 三地區間是否合作作者越多的文獻 ,其所獲得的引用次數也越多 ,必須經過統 計學上相關係數的檢定 ,才能獲得具體答案。有關此不足之處 ,宜進一步於未 來研究加以補充強化。 表 13 台灣、香港與大陸地區 30 人 以上作者文獻之被引用次數 地區 台灣. 香港 大陸. 學科 作者人數 被引用次數 航空工程 30 2 電子及電機工程 30 0 電子及電機工程 42 1 航空工程 75 39 電子及電機工程 75 3 電子及電機工程 75 1 電子及電機工程 95 3 電子及電機工程 95 1 電子及電機工程 97 0 電子及電機工程 104 2 電子及電機工程 118 0 電子及電機工程 118 1 環境工程 45 24 航空工程 30 2 土木工程 34 13 電子及電機工程 47 2 電子及電機工程 47 0 電子及電機工程 47 0 電子及電機工程 47 1 電子及電機工程 47 2 電子及電機工程 88 8 電子及電機工程 88 8 電子及電機工程 118 1. 除了作者人數與被引用關係 ,表 14 進一步顯示單一機構與多機構文獻在 被引用次數的差異。整體而言 ,台灣及香港皆以單一機構文獻的被引用次數較 高 ,台灣單一機構文獻平均被引用 4.61 次 ,多機構文獻為 3.76 次。香港單一機 構文獻是 5.51 次 ,多機構 4.75 次。至於大陸則是單一機構與多機構所獲得之被 引用次數相近。此外 ,航空 、免疫生物醫學 、土木 、製造 、航海 、機械 、化. http://joemls.tku.edu.tw.

(17) 538.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6 : 4 (Summer 2009). 學工程七個學科 ,兩岸三地皆以單一機構被引用次數較高。特別的是 ,地質工 程是兩岸三地皆以多機構被引用次數較高。 表 14 台灣、香港與大陸地區單一機構與多機構文獻被引用次數 台灣 香港 大陸 單一機構 多機構 單一機構 多機構 單一機構 多機構 航空工程 3.73 2.25 3.22 2.28 2.06 2.05 免疫生物醫學工程 6.79 6.56 8.14 7.65 7.56 6.46 化學工程 6.35 5.30 10.87 7.15 4.20 3.55 土木工程 4.31 3.70 4.36 3.19 2.78 2.41 電機及電子工程 4.55 3.67 5.03 4.79 2.71 3.16 環境工程 10.74 7.72 10.31 9.01 5.17 5.77 地質工程 3.17 4.78 3.47 4.24 2.58 2.95 工業工程 4.47 3.61 4.61 3.60 2.52 2.59 製造工程 3.66 2.47 3.31 2.93 2.28 2.17 航海工程 2.73 1.44 0.00 0.00 1.13 1.23 機械工程 5.03 3.09 3.75 3.00 3.48 3.11 跨學科工程 2.46 1.83 3.08 3.25 2.78 2.84 海洋工程 2.83 2.25 1.22 1.56 1.22 1.65 石油工程 3.00 2.43 1.02 1.32 1.02 1.32 總體工程學科 4.61 3.76 5.51 4.75 3.26 3.33. 學科. 六、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旨在運用資訊計量學方法 ,對台灣 、香港與大陸三地於 1989 年至. 2008 年間工程類文獻作者的共同合作情形做一研究。茲綜合敘述如下。. 兩岸三地皆以免疫生物醫學工程與環境工程為共同合作研究產出最高之學 科 ,其中免疫生物醫學工程 ,台灣為 4.23 人 ,香港 4.45 人 ,大陸 4.73 人 ,皆高. 於各地整體工程學科或其他 13 個工程類學科之平均作者人數。台灣的平均作者 人數為 3.11 人 ,香港 3.24 人 ,大陸 4.05 人。. 兩岸三地大都以多作者合作的形式產出 ,單一作者文獻較少 ,多作者文獻 所佔百分比 ,分別為台灣 89.0%,為三地最低 ,香港 92.7% 居中 ,大陸的 94.1%. 為最高。各學科又以免疫生物醫學工程為最多 ,三地文獻均高達 95%。至於單. 一作者較多的學科 ,主要是土木 、地質 、航海與工業工程 ,顯示這些學科普遍 較未進行共同合作研究。 台大 、成大 、清大 ,及交大為台灣工程學科最高產的機構 ,其中電子及 電機工程 、化學工程兩個文獻數較高的學科 ,均以台灣大學為最多產的機構。 電子及電機工程 、化學工程 、機械工程三種最多產學科之相同機構合作 ,亦以 台灣大學的比率最高 ,顯示台灣大學的研究者最傾向與同校研究者共同合作。 香港第二多產學科為土木工程 ,與台灣 、大陸的化學工程不同 ,其最高產機構. http://joemls.tku.edu.tw.

(18) 蔡明月、郭政遠:台灣、香港、大陸地區之學術合作研究:以工程類為例. 539. 主要是城市大學與理工大學 ,相同機構合作比率以理工大學為最高。大陸最多 產學科與台灣相同 ,三學科皆以清華大學為最多產 ,其他二個多產機構為中科 院與浙江大學。 兩岸三地皆以美國為最常合作之對象。台灣另二大合作國家分別為日本與 大陸;大陸為英國與日本;香港則是大陸與澳洲。兩岸三地彼此間的合作比率 皆在 3%-5% 之間。 台灣 、香港與大陸文獻皆以多作者文獻之平均被引用次數高於單一作者。 台灣多作者文獻平均被引用 4.39 次 ,高於單一作者的 3.41 次;香港多作者文獻. 平均被引用 5.17 次 ,高於單一作者的 4.61 次;及大陸多作者文獻平均被引用 3.3 次 ,高於單一作者的 3.16 次。. 分別檢視 14 個學科 ,台灣有四個學科是以單一作者文獻之平均被引用次數. 較高 ,包括環境工程 、工業工程學 、海洋工程及石油工程。香港與台灣有三個 學科相同 ,亦即工業工程 、石油工程 、海洋工程 ,其他尚有免疫醫學 、電子 及電機。大陸除了石油工程與台灣香港相同之外 ,電機工程 、跨學科工程亦與 香港相同 ,其他尚有航空工程 、地質工程 、製造工程。結果顯示 ,雖然整體學 科上兩岸三地皆以多作者文獻的平均被引用次數較高 ,但並非全部學科都有此 現象。 根據研究結果 ,針對台灣工程類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做為研究成果產出與 學術評鑑量化評比之參考。本研究發現兩岸三地合作比率不高 ,台灣與香港間 的合作比率皆在 3%-5% 間 ,大陸與台灣 、大陸與香港間的合作比率亦都低於 4%。而兩岸三地不論在地緣或語言上皆較與其他國家間親近 ,彼此間的學術合 作交流可進一步強化 ,增加彼此合作研究的頻率。本研究結果顯示 ,台灣與外 國機構合作比率僅 12.74%,與香港的 34.13% 與大陸的 27.73% 相差甚大 ,而其 中又以與美國之間的合作佔大多數(40%)。顯示台灣生產之文獻大多為單一機 構或與國內機構合作為多 ,較少與外國機構合作。因此 ,建議台灣之研究機構 可多方面嘗試與他國機構進行合作 ,使學術研究不僅侷限於國內之交流。在台 灣的 12 篇由 30 位以上作者產出之文獻中 ,僅有一篇由中央研究院為通訊作者. 之文獻 CDF run IIb silicon: Design and testing,其餘文獻之通訊作者皆屬國外機 構 ,顯示台灣雖參與合作研究 ,但大多仍非主要領導研究之角色 ,故仍須提升 研究能量 ,以佔到主導地位為努力目標。學術生產力的計算方式 ,通常採用每 位合作者各計一次或平均分配的方式計算。然而 ,今日的科學研究成果發表 , 特別在自然科學領域 ,多作者共同合作已是明顯趨勢 ,一篇文獻可能由百位以 上作者共同發表 ,因此 ,不論各計一次或平均分配信譽都顯得不夠客觀公平。 因此可考慮透過以通訊作者為計算單位 ,將通訊作者及其所屬機構認定為該文 獻之主要作者之一 ,加以較高的權重計算 ,以取得較客觀之評鑑指標。台灣在. http://joemls.tku.edu.tw.

(19) 540.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6 : 4 (Summer 2009). 高等教育學術評鑑上 ,過分強調被引文索引資料庫蒐錄的情形 ,僅以量化後的 學術生產力做為評鑑項目 ,其結果僅能刺激學術研究量的增加 ,對於品質的提 升並無助益。因此 ,若能在量化的評鑑指標外 ,輔以該篇文獻被引用次數的評 量 ,應能促使研究者在增加學術生產量外 ,也不忽略文獻品質 ,唯此方式仍須 注意自我引用對文獻被引用次數造成偏差的情形。 本研究主要強調工程類學科合作研究的量化表現 ,未來研究則可進一步針 對學科合作內在的機制 ,例如:競合關係 、領域區隔與生產量等現象予以適當 探討 ,以更能深化本研究的成果。. 註 釋. 註 1 Derek J. de Solla Price, Little Science, Big Science(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3), 46.. 註 2 Leo Egghe, “Theory of Collabo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Measur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27, no. 2/3(1991):177-202.. 註 3 教 育 部 統 計 處 ,「95 學 年 度 大 專 院 校 統 計 概 況 」,http://www.edu.tw/ EDU_WEB/Web/STATISTICS/index.php(檢索於 2007 年 10 月 17 日)。. 註 4 戴曉霞 ,「市場導向及其對高等教育之影響」,教育研究集刊 42 期(2001): 233-254。. 註 5 Ka-ho Mok, “Reflecting Globalization Effects on Local Policy: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n Taiwan,”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15, no. 6 (2000): 637-660.. 註 6 D. Beaver and R. Rosen, “Studies in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The Professional Origins of Scientific Co-authorship,” Scientometrics 1 (September 1978): 65-84.. 註 7 Leo Egghe, “Theory of Collabo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Measures”.. 註 8 Derek J. de Solla Price and Donald Beaver, “Collaboration in an Invisible College,” American Psychologist 21, no. 11 (1966): 1011-1018.. 註 9 Nevenka Pravdic and Vesna Oluic-Vukovic, “Dual Approach to Multiple Authorship in the Study of Collaboration: Scientific Output Relationship,” Scientometrics 10, no. 5/6 (1986): 259-280.. 註 10 Nevenka Pravdic and Vesna Oluic-Vukovic, “Distribution of Scientific Productivity: Ambiguities in the Assignment of Author Rank,” Scientometrics 20, no. 1 (1991): 131-144.. 註 11 A. Schubert and T. Brau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the Sciences, 1981-1985,” Scientometrics 19, no. 1/2 (1990): 3-10.. 註 12 F. Narin and K. Stevens, “Scientific Co-operation in Europe and the Citation of Multinationally Authored Papers,” Scientometrics 21, no. 3 (1991): 313-323.. 註 13 J. S. Katz, “Geographical Proximity and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Scientometrics. 31, no. 1 (1994): 31-34.. 註 14 Miranda Lee Pao, “Global and Local Collaborators: A Study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28, no. 1 (1992): 99-109.. 註 15 黃宏雄 ,「電波傳播的文獻計量學研究」,電波科學學報 9 卷 ,1 期 (1994): 98-104。. http://joemls.tku.edu.tw.

(20) 蔡明月、郭政遠:台灣、香港、大陸地區之學術合作研究:以工程類為例. 541. 註 16 B. Klaic, “Analysis of Scientific Productivity of Researchers from the Republic of Croatia for the Period 1990-1992,” Scientometrics 32, no. 2 (1995): 133-152.. 註 17 J. E. Bird, “Authorship Patterns in Marine Mammal Sciences,” Scientometrics 39,. no. 1 (1997): 99-105.. 註 18 許文華 ,「醫學基因工程文獻之書目計量學研究」(碩士論文 ,政治大學 , 2002),86-95。. 註 19 Pilar Garcia-Garcia and others, “Evolution of Spanish Scientific Production in Internation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Journals during the Period 1986-2002,” 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123, no.2 (2005): 150-156.. 註 20 F. Narin and K. Stevens, “Scientific Co-operation in Europe and the Citation of Multinationally Authored Papers”.. 註 21 J. C. Smart and A. E. Bayer, “Author Collaboration and Impact: A Note on Citation Rates of Single and Multiple Authored Articles,” Scientometrics 10, no. 5/6 (1986): 297-305.. 註 22 A. E. Nudelman and C. E. Landers, “The Failure of 100 Divided by 3 to Equal 33-1/3,” The American Sociologist 7 (November 1972): 9.. 註 23 M. Oramaner, “Collaboration and Impact: The Career of Multi-authored Publication,”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14 (1975): 147.. 註 24 D. Lindsey, The Scientific Publication System in Social Scien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78), 378.. 註 25 A. E. Bayer,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Marriage and Family Literatur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4, no. 3 (1982): 527.. 註 26 C. A. Campbell and M. B. M. Campbell, “The Validity of the Roy Approximation,” Scientometrics 4, no. 6 (1982): 411-416.. 註 27 J. S. Katz, D. Hicks, “How Much is a Collaboration Worth? A Calibrated Bibliometric Model,” Scientometrics 40, no.3 (1997): 541-554.. 註 28 L. Terttu, R. J. Jssen, O. Persson and G. Sivertsen,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Scientometrics 28, no. 1 (1993): 15-36.. 註 29 Thomason Reuters, “ISI SCIE,” http://scientific.thomson.com/product/scie. (accessed May 12, 2008).. http://joemls.tku.edu.tw.

(21)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dia & Library Sciences 46 : 4 (Summer 2009) : 523-546. Research Collaboration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China: A case of Engineering Study Ming-Yueh Tsay*. Professor E-mail: mytsay@nccu.edu.tw. Cheng-Yuan Kuo. Graduate Student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 Archival Stud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E-mail: 94155010@nccu.edu.tw.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author productivity and degree of collaboration in the literature of engineering for Taiwa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from 1989 to 2008.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CIE database for 14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The average authors per article, the researcher with whom the authors collaborate, the highly productive institution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authors and the frequency of being cited are explor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reveal that 1.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have the highest average number of author collaborations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mainland China; 2. The percentage of multi-author literature is approximately 90%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mainland China; 3. There are only a few single-author papers; 4. For highly productive organizations, the majority of author collaborations have a higher concentration i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and National Chaio Tung University in Taiwan; 5. The researchers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llaborate mostly with the researchers from the same university; 6. 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mainland China have the most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with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7. The single-author paper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mainland China has a lower frequency of being cited in general; 8.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authors and the frequency of being cited. Keywords: Bibliometrics; Collaboration research; Author productivity; Citation analysis; Engineering SUMMARY.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degree of collaboration of engineering-related literature for 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mainland China from 1989 to 2008. Based on the database of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 * Principal author for all correspondence.. http://joemls.tku.edu.tw.

(22) Ming-Yueh Tsay, & Cheng-Yuan Kuo: Research Collaboration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China:. 543. (SCIE), 14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were studied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authors per article, the researcher with whom the authors collaborate, highly productive academic institutions, the researcher with whom the institutions collabor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authors and the frequency of being cited are explor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reveal the followings: For the 14 engineering-related disciplines investigated, the Immun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re the areas that have more researchers, coming from the mainland China, conducting collaborative research. The percentage of multi-author literature is higher than 90% in both above mentioned disciplines. As to the highly productive institutions in Taiwa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and National Chao Tong University are the top four institutions on the list. The researchers i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llaborate mostly with their fellow colleagues. Th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re the most productive institutions in Hong Kong. Moreover,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as the highest figures in terms of the “collaboration with fellows in same university”. The top most productive institutions in China are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Zhejiang University. In addi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ers in the three areas under study collaborate most with research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citation figures for single-author articles are generally low in any site of the three areas under study. It is also revealed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authors and the frequency of being cited. With regards of collaboration among the researchers in the three area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percentage of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n the mainland China is, in general, low. The figures of Taiwan-Hong Kong collaborations are around 3% to 5%. The numbers for China-Taiwan and China-Hong Kong are all below 4%. Since the researchers in the three areas under study share close terra and language, the collaboration barriers should be lower and there is great room for the collaboration among the researchers in the three areas. On the other hand, the percentage of collabor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foreign institution is 12.74%, which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Hong Kong-foreign institution (34.13%) and China-foreign institution (27.73%). Among the Taiwan-foreign country collaboration, the ratio of Taiwan-USA collaborative articles is 40%. It is evident that the literature produced in Taiwan mostly come from single institutions or collaborate with local institution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research organizations in Taiwan may develop more cross-country collaborative projects so that the quality of research may be further enhanced.. http://joemls.tku.edu.tw.

(23) 544.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dia & Library Sciences 46 : 4 (Summer 2009). In addition, in Taiwan, among all the 12 research articles authored by over 30 persons, only one lists the author who works at the Academia Sinica as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s of the rest of the 12 articles are all affiliated with a foreign institution. This reflects that even though researchers in Taiwan do participate in cross-country collaboration projects, most of the researchers are not the leading investigators. The academic productivity is generally evaluated by giving every co-author a full credit or giving the averaged credit to each individual. However, nowadays it is very common, especially in the discipline of natural science, that many authors, possibly over one hundred, are teamed up for one research article, making the above mentioned methods for academic productivity calculation unfair. It is suggested considering making correspondence authors to have the major credit. This method sees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and his/her affiliation as the principle contributors for the research article, thus giving him/her a higher weighting factor, so that the evaluation for academic productivity would be more reasonable and objective. The academic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system in Taiwan overly emphasizes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ncluded in the citation index databases. Treating this number as the main evaluation index for academic productivity would possibl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research, but it would also jeopardize the quality of the research being conducted.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making the frequency of citations as part of the evalua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aforementioned numbers, which would increase not only the volume of research but also the quality of the research. However, self-citations need to be watched out with this evaluation approach as they could increase the frequency of citations, thus cause potential statistical bias. ROMANIZED & TRANSLATED NOTES FOR ORIGINAL TEXT. 註 1 Derek J. de Solla Price, Little Science, Big Scienc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3), 46. 註 2 Leo Egghe, “Theory of Collabo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Measur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27, no. 2/3 (1991): 177-202. 註 3 教育部統計處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in Ministry of Education],「95 學年 度大專院校統計概況」[“2006 Dazhuanyuanxiao Tongji Gaikuang”],http://www.edu.tw/ EDU_WEB/Web/STATISTICS/index.php ( 檢索於 2007 年 10 月 17 日 ) [(accessed October 17, 2007)]。 註 4 戴曉霞 [Hsiou-Hsia Tai],「市場導向及其對高等教育之影響」[“Shichang Daoxiang ji Qi dui Gaodeng Jiaoyu zhi Yingxiang”],教育研究集刊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2 期 [no.42](2001):233-254。 註5. Ka-ho Mok, “Reflecting Globalization Effects on Local Policy: Higher Education. http://joemls.tku.edu.tw.

(24) Ming-Yueh Tsay, & Cheng-Yuan Kuo: Research Collaboration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China:. 545. Reform in Taiwan,”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15, no. 6 (2000): 637-660. 註 6 D. Beaver and R. Rosen, “Studies in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The Professional Origins of Scientific Co-authorship,” Scientometrics 1 (September 1978): 65-84. 註 7 Leo Egghe, “Theory of Collabo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Measures”. 註 8 Derek J. de Solla Price and Donald Beaver, “Collaboration in an Invisible College,” American Psychologist 21, no. 11 (1966): 1011-1018. 註 9 Nevenka Pravdic and Vesna Oluic-Vukovic, “Dual Approach to Multiple Authorship in the Study of Collaboration: Scientific Output Relationship,” Scientometrics 10, no. 5/6 (1986): 259-280. 註 10 Nevenka Pravdic and Vesna Oluic-Vukovic, “Distribution of Scientific Productivity: Ambiguities in the Assignment of Author Rank,” Scientometrics 20, no. 1 (1991): 131-144. 註 11 A. Schubert and T. Brau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the Sciences, 1981-1985,” Scientometrics 19, no. 1/2 (1990): 3-10. 註 12 F. Narin and K. Stevens, “Scientific Co-operation in Europe and the Citation of Multinationally Authored Papers,” Scientometrics 21, no. 3 (1991): 313-323. 註 13 J. S. Katz, “Geographical Proximity and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Scientometrics. 31, no. 1 (1994): 31-34. 註 14 Miranda Lee Pao, “Global and Local Collaborators: A Study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28, no. 1 (1992): 99-109. 註 15 黃宏雄 [Hong Xiong Huang],「電波傳播的文獻計量學研究」[“Dianpo Chuanbo de Wenxian Jiliangxue Yanjiu”],電波科學學報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 9 卷 , 1 期 [9, no. 1] (1994):98-104。 註 16 B. Klaic, “Analysis of Scientific Productivity of Researchers from the Republic of Croatia for the Period 1990-1992,” Scientometrics 32, no. 2 (1995): 133-152. 註 17 J. E. Bird, “Authorship Patterns in Marine Mammal Sciences,” Scientometrics 39, no. 1 (1997): 99-105. 註 18 許文華 [Wen Hua Xu],「醫學基因工程文獻之書目計量學研究」[“A Bibliometric Study of Medical Genetic Engineering Literature”] ( 碩士論文 ,政治大學 ,2002)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2002],86-95。 註 19 Pilar Garcia-Garcia and others, “Evolution of Spanish Scientific Production in Internation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Journals during the Period 1986-2002,” 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123, no.2 (2005): 150-156. 註 20 F. Narin and K. Stevens, “Scientific Co-operation in Europe and the Citation of Multinationally Authored Papers”. 註 21 J. C. Smart and A. E. Bayer, “Author Collaboration and Impact: A Note on Citation Rates of Single and Multiple Authored Articles,” Scientometrics 10, no. 5/6 (1986): 297-305. 註 22 A. E. Nudelman and C. E. Landers, “The Failure of 100 Divided by 3 to Equal 33-1/3,” The American Sociologist 7 (November 1972): 9. 註 23 M. Oramaner, “Collaboration and Impact: The Career of Multi-authored Publication,”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14 (1975): 147. 註 24 D. Lindsey, The Scientific Publication System in Social Scien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78), 378.. http://joemls.tku.edu.tw.

(25) 546.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dia & Library Sciences 46 : 4 (Summer 2009). 註 25 A. E. Bayer,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Marriage and Family Literatur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4, no. 3 (1982): 527.. 註 26 C. A. Campbell and M. B. M. Campbell, “The Validity of the Roy Approximation,” Scientometrics 4, no. 6 (1982): 411-416.. 註 27 J. S. Katz, D. Hicks, “How Much is a Collaboration Worth? A Calibrated Bibliometric Model,” Scientometrics 40, no.3 (1997): 541-554. 註 28 L. Terttu, R. J. Jssen, O. Persson and G. Sivertsen,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Scientometrics 28, no. 1 (1993): 15-36. 註 29 Thomason Reuters, “ISI SCIE,” http://scientific.thomson.com/product/scie (accessed May 12, 2008).. http://joemls.tku.edu.tw.

(26)

數據

表 2 台灣、香港與大陸地區工程類文獻平均作者人數比較 學科 台灣地區 平均作者人數 香港地區 平均作者人數 大陸地區 平均作者人數 航空工程 2.52 2.73 2.85 免疫生物醫學工程 4.23 4.45 4.73 化學工程 2.79 3.12 3.94 土木工程 2.62 2.72 3.05 電機及電子工程 3.15 3.1 3.5 環境工程 3.11 3.24 4.05 地質工程 2.62 2.75 3 工業工程學 2.29 2.74 3.2 製造工程 2.43 2.92 3.36 航海工程 2.
表 4  台灣、香港與大陸各工程類  文獻單一作者與多作者比率 表內數字為 % 作者類型 台灣地區 香港地區 大陸地區 航空工程 單一作者 11.00 11.83 12.42 多作者 89.00 88.17 87.58 免疫生物醫學 單一作者 5.54 3.60 1.52 多作者 94.46 96.40 98.48 化學工程 單一作者 7.80 7.94 2.70 多作者 92.20 92.06 97.30 土木工程 單一作者 13.06 8.93 8.14 多作者 86.94 91.07 91.86 電機
表 5  台灣、香港與大陸地區工程類文獻  平均作者人數比較─按年代分 年代 台灣地區 平均作者人數 香港地區 平均作者人數 大陸地區 平均作者人數 1989 2.43 2.14 3.08 1990 2.45 2.37 2.56 1991 2.39 2.24 2.61 1992 2.44 2.34 2.81 1993 2.47 2.32 2.68 1994 2.50 2.47 2.81 1995 2.55 2.37 2.90 1996 2.59 2.62 3.00 1997 2.53 2.65 3.10 1
表 9 顯示台灣工程學文獻數最多之學科與其前五名高產機構,其中電子 及電機工程最多產的機構為交通大學( 2,886篇);化學工程為台灣大學(1,031 篇),高出第二名的成大 500多篇;機械工程為成功大學(619篇)。在相同機構 之合作比率上 ,三高產學科皆以台灣大學最高 ,電子及電機工程有近一半的多 機構合作文獻都由兩個以上台大單位共同合作產出 ,化學工程與機械工程則分 別有 19.91%與18.72%的比率。交大電子及電機工程的校內合作亦達到31%。 表 9 台灣工程學文獻數前三學科之前五名高產機構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Xianggang zaji (miscellaneous notes on Hong Kong) was written by an English and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by a local Chinese literati.. Doubts can therefore be cast as to whether

(1) principle of legality - everything must be done according to law (2) separation of powers - disputes as to legality of law (made by legislature) and government acts (by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 Children from this parenting style are more responsive, able to recover quickly from stress; they also have better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and self- control; they can notice

Contact information of NGOs or school services that provide mental health support. News articles/video clips relating to this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investigate the geometric design of curvic couplings and their formate grinding wheel selection, and discuss the geomet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