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廣西反瞞產運動的成因和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廣西反瞞產運動的成因和影響"

Copied!
4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廣西反瞞產運動的成因和影響

王力堅

∗∗

摘要

伴 隨 著 大 躍 進 如 火 如 荼 進 行 之 際 ,1958年 底 至1960年 初 , 中 共 當 局 在 大 陸 鄉 村 先 後 進 行 了 兩 次 反 瞞 產 運 動 。 反 瞞 產 是 集 體 化 ( 合 作 社 人 民 公 社 ) 的 產 物 , 集 體 化 運 動 發 展 高 潮 的1958年 , 成 為 引 發 全 國 各 地 反 瞞 產 運 動 的 重 要 年 分 。 就 廣 西 而 言 ,1958年 的 形 勢 表 現 , 主 要 從 「 浮 誇 風 氣 下 的 糧 食 大 豐 收 」、「 超 前 成 立 人 民 公 社 」、「 糧 食 供 給 制 與 酬 勞 工 資 制 」 三 方 面 引 發 反 瞞 產 運 動 。1958年 的 形 勢 給 了 廣 西 當 局 一 個 誤 判 的 支 點 , 即 起 自 1958年 大 躍 進 高 潮 中 虛 構 了 農 業 大 豐 收 的 假 象 , 在 「 大 豐 收 」 基 礎 上 進 行 的 高 徵 購 無 法 落 實 , 自 然 就 質 疑 糧 食 被 農 民 瞞 產 私 分 。 由 此 發 動 的 反 瞞 產 運動 , 其實 就是 一 個由 誤判 到 騎虎 難下 , 最終 造成 巨 大悲 劇的 過 程。 關鍵詞:廣 西 、 大 躍 進 、 人 民 公 社 、 反 瞞 產 運 動 、 大 饑 荒 ∗ 本文得兩位匿名專家學者寶貴細緻的審查意見,受益匪淺,謹致深摯謝意。 ∗ ∗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暨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62 期 2019 年 12 月,頁 97-142 DOI:10.6243/BHR.201912_(62).0003

(2)

一、前言

學術界一般認為,1959 年 2 月 22 日,毛澤東(1893-1976)批轉 趙紫陽( 1919-2005, 時 任 廣 東 省 委 書 記 處 書 記 )報告表示:「公社大隊長 小隊長瞞產私分糧食一事,情況嚴重,……在全國是一個普遍存 在的問題,必須立即解決。」1從而掀起全國性的反瞞產私分(下 文簡稱「反瞞產」)運動:「毛澤東這個批示和廣東省雷南縣反瞞 產私分的經驗傳遍全國。全國都搞起了反瞞產私分運動。」2「中 央尤其是毛澤東根據廣東省委書記的報告,錯誤地相信農民普遍 瞞產藏糧,從而在全國掀起一場『反瞞產』運動。」3 儘管如此,1958 年全國各地已有反瞞產的行為,4廣西地方當 局的行動似乎更早,1957 年,中共寧明縣委在進行反右派鬥爭的 同時,便發出「堅決開展反瞞產鬥爭」的指示。51958 年 6 月至 7 月,在大躍進熱潮中,貴縣、賀縣、柳江縣等即相繼開展了地方 性的反瞞產運動。6尤其是經歷了轟轟烈烈的全國人民公社化運動 後,廣西全境反瞞產運動接踵而至。1958 年 11 月 7 日,《廣西日 報》第 2版刊載自治區黨委農村部通訊組的報導〈丟掉本位主義思 1 毛澤東,〈中央批轉一個重要文件〉,收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 澤東文稿(八)》(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頁52。 2 楊繼繩,《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香港:天地圖書公司,2009), 頁400。 3 周 飛 舟 , 〈 「 三 年 自 然 災 害 」 時 期 我 國 省 級 政 府 對 災 荒 的 反 應 和 救 助 研 究 〉 , 《社會學研究》,2003:2(北京,2003.3),頁54-64。 4 何 翔, 〈大躍進 時期 ,高鶴縣 的「 反瞞產」 運動 〉,《源 流》 , 2011:3( 廣州 , 2011.2) , 頁 30-31; 張 再 興 , 〈 「 貴 州 事 件 」 始 末 〉 , 《 炎 黃 春 秋 》 , 2013:2 (北京,2013.2),頁26-30;楊繼繩,《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頁 677-698;林蘊暉,《烏托邦運動─從大躍進到大饑荒(1958-1961)》(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2008),頁129-225。 5 寧明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寧明縣志》(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8) , 頁 238。 6 貴港市志編纂委員會編,《貴港市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頁 30; 賀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賀州市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1),頁 38;柳江縣志編纂委員會編,《柳江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1),頁 18。

(3)

想,插上共產主義紅旗─我區普遍開展核產報豐收運動〉,便宣 明開 展全 自治 區以 「核 產」( 核實 產量 )為 標榜 的反 瞞產 運動 。7 可見,比毛澤東批轉趙紫陽報告早三個多月,廣西已經在全自治 區範圍開始了反瞞產運動。 「反瞞產私分」,是中共當局針對集體化體制(合作社/人民 公社)鄉村農民隱瞞農產品產量並私下瓜分的現象(行為)所採 取的措施。「瞞產私分」,顧名思義為「隱瞞產量」、「私分產品」。 前 者 是 集 體 化 前 就 有 的 行 為 , 例 如 : 1950 年 , 廣 西 當 局 頒 布 的 〈新解放區農業稅暫行條例〉,便是針對「地富瞞田瞞產」,採取 「以農戶為單位,按人均農業稅收入累進徵收」的措施。8後者則 是集體化之後的產物,即在集體(合作社/生產隊)瞞產的基礎 上私分給社員(農民)。集體化時期的瞞產私分很大程度是因應、 對抗浮誇風導致的超額徵購而產生。因此,所謂「瞞產」,多為當 局基於高估產,認為基層(生產隊)所報實際產量為瞞產後的數 量,估產與實產之間的差額被隱瞞了;而所謂「私分」,實質上大 多是合情合理分配給農民的勞動所得(往往是微薄所得)。尤其是 反瞞產運動中對農民全面性的搜刮剝奪(包括養家活命的口糧與 種子糧、飼料糧),已遠超瞞產私分的範圍。縱使是真正的瞞產私 分,即在滿足口糧、工分糧、徵購糧之外,私下瓜分餘糧,所佔 比例也甚為有限。 據 上 可 知 , 反 瞞 產 與 大 躍 進 ─人 民 公 社 化 運 動 密 切 相 關 , 其中關鍵的連接點則是 1958 年初在廣西首府南寧召開的中央工作 會議(史稱「南寧會議」)。這就使廣西反瞞產運動具有更令人關 注的可能性與必要性;而作為多民族聚居的邊疆地區,廣西反瞞 產運動亦應當有值得研究的價值與意義。然而,關於廣西反瞞產 運動的研究至今尚未見專門論述發表。筆者曾撰〈從「參與式」 到「命令式」:廣西百色地區反瞞產運動初探〉一文,對 1958年底 7 〈 丟 掉 本 位 主 義 思 想 , 插 上 共 產 主 義 紅 旗 ─ 我 區 普 遍 開 展 核 產 報 豐 收 運 動 〉 , 《廣西日報》(南寧),1958年11月7日,2版。 8 廣 西 壯 族 自 治 區 地 方 志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 《 廣 西 通 志 . 財 政 志 》 ( 南 寧 : 廣 西 人 民 出版社,1995),頁195。

(4)

至 1960 年初廣西百色地區的兩次反瞞產運動進行了初步的探討。9 本文則將考察的範圍擴大到整個廣西,以期通過 1950 年代中期以 降廣西農村形勢若干方面的表現,進一步探究廣西反瞞產運動得 以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影響,並與〈從「參與式」到「命令式」: 廣西百色地區反瞞產運動初探〉一文相配合,而能對廣西反瞞產 運動有一個更為全面與完整的了解。相信本文對地方(政治/運 動)史研究,亦不失有填補空白的意義及重要性。

二、浮誇風氣下的「糧食大豐收」

1957年 12月 16日至 18日以及 1958年 1月 3日至 4日,中共中央 在杭州召開了兩次工作會議,「據毛澤東說,第一次無結果而散, 沒有議出什麼名堂,第二次才積累一點意見。」杭州會議被視為 是南寧會議的序幕。杭州會議一結束,毛澤東便於 1 月 6 日抵達南 寧,緊接著於 1月 11日至 22日,主持召開「範圍更大一點的中央工 作會議」,這便是著名的南寧會議。10南寧會議的主題是討論和研 究 1958 年國民經濟計畫與國家預算。毛澤東在會議上對反冒進的 言論進行了十分嚴厲的批判,強烈反對「洩氣」現象:「一反就洩 了氣,六億人一洩了氣不得了。」「鼓足幹勁,乘風破浪,還是潑 冷水,洩氣?」「反『冒進』,六億人民洩了氣。」「我們就怕六億 人 民 沒 有 勁 , 不 是 講 群 眾 路 線 嗎 ? 六 億 洩 氣 , 還 有 什 麼 群 眾 路 線?」11 2 月 18 日在北京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又再次 強調:「反冒進反得那麼厲害,把群眾的氣洩下去了,加上右派的 猖 狂 進 攻 , 群 眾 的 氣 就 不 高 , 我 們 也 倒 霉 。 」12毛 澤 東 如 此 反 洩 氣,應當是為了鼓足大躍進幹勁,卻也因此給浮誇風開了方便之 9 王力堅,〈從「參與式」到「命令式」:廣西百色地區反瞞產運動初探〉,《二十 一世紀》,175(香港,2019.10),頁63-81。 10 中 共 中 央 文 獻 研 究 室 編 ,《 毛 澤 東 傳 : 1949-1976 》 (北 京 : 中 央 文 獻 出 版 社 , 2006),頁767。 11 毛澤東,〈在南寧會議上的講話〉(1958.1),收入不著撰人,《毛澤東思想萬歲 (1958-1960)》(出版資料不詳),頁6-9。 12 薄 一 波 , 《 若 干 重 大 決 策 與 事 件 的 回 顧 》 ( 北 京 : 中 共 黨 史 出 版 社 , 2016) , 頁 453。

(5)

門(寧願浮誇也不洩氣),否則出身於農村而且長期在農村活動的 毛澤東,不會看不穿大躍進中農業高產衛星的騙局。 南寧會議對推進全國以及廣西大躍進形勢發展的重要性是毋 庸置疑的。就全國而言,國家經濟委員會黨組 1958 年 3 月 7 日的報 告即稱:「南寧會議的反對保守、多快好省、力爭上游的精神,已 經在我國經濟生活中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我國的解放了的生產 力,像原子核分裂一樣,產生了巨大的能量,我國的經濟形勢已 經發生極大的變化。」13就廣西而言,1958 年 1 月 22 日南寧會議結 束,1月 31日至 2月 15日,廣西省委即召開一屆六次全體(擴大) 會議,傳達南寧會議精神,大張旗鼓推行大躍進。8月 10日至 13日 召開地、縣委書記會議,更具體提出大躍進的指標,要求當年實 現稻穀畝產「千斤區」,爭取達到「1,500 斤區」。14在人民公社化 運 動 中 , 9 月 9 日 環 江 縣 創 造 了 中 稻 畝 產 逾 13 萬 斤 的 全 國 最 高 記 錄,由此將廣西農業大躍進推至高潮。 然而,毛澤東在南寧會議嚴厲批評反冒進,強烈反對洩氣, 致使他所提出的「一些超過實際可能性的高指標」獲得會議一致 通過,也促使中共「急於求成的『左』傾思想迅速發展」,15大躍 進中無止境的浮誇風氣,其根源或可追溯於此。廣西所受的影響 亦更為直接而顯著。16 在當時的輿論宣傳上,農業生產報豐收是「永恆的主題」,但 在 廣 西 , 1958 年 之 前 的 宣 傳 尺 度 還 是 有 所 節 制 的 。 據 玉 林 地 區 13 國家經濟委員會黨組,〈關於一九五八年計畫第二本賬的報告〉(1958.3.7),收 入 宋 永 毅 主 編 , 《 中 國 大 躍 進 — 大 饑 荒 數 據 庫 ( 1958-1962) 》 ( 電 子 版 , 香 港 : 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 14 廣 西 壯 族 自 治 區 地 方 志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 《 廣 西 通 志 . 大 事 記 》 ( 南 寧 : 廣 西 人 民 出版社,1998),頁 328。 另本文所徵引報刊與志書有關度量衡單位,有的用舊式 度量衡,有的用新式度量衡(1959 年 6 月 25 日改制);有的用「斤」,有的用「公 斤 」 , 本 文 一 概 保 持 原 狀 。 為 了 便 於 分 辨 , 本 文 所 有 超 過 百 位 的 數 字 ( 包 括 引 文 的數字),一概採用千位分隔符號。 15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廣西通志.大事記》,頁324。 16 羅 平 漢 , 〈 發 動 「 大 躍 進 」 的 1958 年 南 寧 會 議 〉 , 《 黨 史 文 苑 》 , 2014:21( 南 昌,2014.11),頁 27-33;劉紹衛,〈南寧會議與廣西的歷史考察〉,《柳州師專 學報》,2010:2(柳州,2010.4),頁75-79、頁104。

(6)

《大眾報》報導,「被評為全國 1958 年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 位」的博白縣巨龍公社(原龍潭區),就只是以 1957年底的生產水 準「已超過了富裕中農」為成績。17百色地區《右江農民》報導, 睦邊縣那坡農業社 1957 年的中稻畝產 2,905 斤便已稱是破了廣西 「 全 省 記 錄 」。18這 些 宣 傳 , 其 實 已 多 少 摻 有 水 分 , 進 入 1958 年 後,這樣的標準顯然大為落後,大躍進「大幹快上」的熱潮一浪 高 於 一 浪 : 3 月 7 日 , 灌 陽 縣 委 召 開 春 耕 生 產 誓 師 大 會 , 提 出 「1958 年,全縣糧食總產要在 1957 年 5,081.5 萬公斤的基礎上,達 到7,735萬公斤,比1957年增長52.22%;生豬年末存欄154,300 頭, 戶均 4.4 頭」。197 月 11 日,柳江縣委召開全縣生產隊長以上幹部會 議,「在會上『打擂臺,比幹勁』,鼓吹『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 產』,致使浮誇風愈演愈烈;會後各地田頭不斷出現『萬斤畝』、 『五萬斤畝』、『十萬斤畝』的增產指標牌 」。20 9月6日晚上,靈山 縣委「召開全縣『慶祝全縣農村實現人民公社化』廣播大會。大 會號召全黨全民苦戰 3 個月,實現晚稻畝產 1,500 公斤、紅薯畝產 1.5萬公斤」。21 1958年 8月 29日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 題的決議〉對人民公社農業生產「在克服右傾保守思想」(即反洩 氣)、打破常規所出現的飛躍發展形勢,寄予極高的期待:「農產 品 產 量 成 倍 、 幾 倍 、 十 幾 倍 、 幾 十 倍 地 增 長 。 」22這 顯 然 是 轉 述 1956 年毛澤東在《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中的期望:「將 17 〈一面走群眾路線的紅旗─記博白巨龍公社黨委書記卜功壽同志的事跡〉,《大 眾報》(玉林),1959年2月11日,3版。 18 〈破全省記錄,畝產 2,905 斤─介紹那坡社中稻高額豐產經驗〉,《右江農民》 (百色),1958 年 5 月 3 日,2 版。睦邊縣,原名鎮邊縣,1953 年改名為睦邊縣, 1965 年再改名為那坡縣。為行文方便,除引述外,本文均稱為那坡縣。 19 灌陽縣志編委辦公室編,《灌陽縣志》(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頁20。 20 柳江縣志編纂委員會編,《柳江縣志》,頁18。 21 靈山縣志編委會編,《靈山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0),頁28。 22 不 著 撰 人 , 〈 中 共 中 央 關 於 在 農 村 建 立 人 民 公 社 問 題 的 決 議 〉 ( 1958.8.29) , 收 入 中 共 中 央 文 獻 研 究 室 編 , 《 建 國 以 來 重 要 文 獻 選 編 ( 十 一 ) 》 ( 北 京 : 中 央 文 獻出版社,1995),頁446。

(7)

來會出現從來沒有被人們設想過的種種事業,幾倍、十幾倍以致 幾十倍於現在的農作物的高產量。」23依照常識,農產品產量成倍 增長已是奇跡,到幾倍、十幾倍,甚至是幾十倍增長,無疑是反 常識反科學的癡人說夢。毛澤東的按語與中共中央的決議居然出 現這樣言論,無疑給地方煽揚浮誇風大開方便之門。 〈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發布 10 天 後,即1958年9月9日,在時任廣西柳州地委第一書記賀亦然 (1918-2006)授意下、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縣委第一書記洪華(1918-1972)主 導,逾千縣直機關幹部、中小學教師及農民參與,並且有自治區 黨 委 組 織 部 副 部 長 陳 東( 1914-2011 )、 農 墾 廳 副 廳 長 陳 任 生( 1911-2003)、 民 政 廳 副 廳 長 張 顯 龍( 1904-1982)、 民 族 事 務 委 員 會 副 主 任 秦振武( 1917-1995)、政協副主席丘辰( 1903-1972)、政協委員莫樹傑 ( 1898-1985)、 柳 州 地 區 工 交 部 部 長 張 延 年 、 組 織 部 部 長 馬 振 東 、 廣西農學院院長孫仲逸(1898-1989)、農學院作物栽培學教授翁德齊 ( 1901-1989)、遺傳選種學教授吳如岐( 1910-1983)、廣西大學教授龍 季和( 1912-1981)等現場見證的情形下,環江紅旗人民公社通過併 篼移栽、摻入舊穀、重複過秤等手段,製造出中稻畝產「實收乾 穀」130,434斤 10兩 4錢(舊式度量衡)的超級大衛星。這是大躍進 期 間 全 國 糧 食 畝 產 的 最 高 記 錄 , 使 毛 澤 東 與 中 共 中 央 「 夢 想 成 真」,從而迅速將廣西農業大躍進的浮誇風推至登峰造極的地步。24 30 年 代 , 廣 西 在 新 桂 系 治 理 下 , 雖 然 已 有 初 步 現 代 化 的 發 展,25但在 50年代,廣西的經濟狀況與自然條件還是處於較為落後 23 毛 澤 東 , 〈 《 發 動 婦 女 投 入 生 產 , 解 決 了 勞 動 力 不 足 的 困 難 》 按 語 〉 , 收 入 中 共 中 央 辦 公 廳 編 , 《 中 國 農 村 的 社 會 主 義 高 潮 》 (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 , 1956 ) , 頁 675。 24 環 江 毛 南 族 自 治 縣 志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 《 環 江 毛 南 族 自 治 縣 志 》 ( 南 寧 : 廣 西 人 民 出 版 社 , 2002) , 頁 337-340; 李 甫 春 , 〈 畝 產 十 三 萬 斤 的 神 話 與 環 江 的 現 實─ 環 江 縣 1958 年 畝 產 十 三 萬 斤 事 件 及 其 嚴 重 惡 果 的 調 查 〉 , 《 改 革 與 戰 略 》 , 1989:3(南寧,1989.6),頁 67-73; 羅解三,〈實事求是,存真求實─讀《環 江 毛 南 族 自 治 縣 志 . 「 大 躍 進 」 「 十 三 萬 斤 畝 」 》 的 感 想 〉 , 《 廣 西 地 方志 》 , 2005:5(南寧,2005.10),頁44-48。 25 參 見 朱 浤 源 , 《 從 變 亂 到 軍 省 : 廣 西 的 初 期 現 代 化 ( 1860-1937) 》 ( 臺 北 : 中 央

(8)

的處境。在南寧會議期間,毛澤東「耳聞目睹廣西工業的極端落 後狀況,當即表示同意廣西在柳州建設鋼鐵廠等項目」;毛澤東關 心 雙 輪 樺 犁 在 廣 西 的 推 廣 情 況 , 時 任 廣 西 副 省 長 覃 應 機( 1915-1992)只能如實回答:「廣西山地多,農民反映犁重牛拉不動,尚 沒有普遍推廣。」26領袖如此關懷,無疑給廣西當局莫大的壓力, 誠 如 學 者 所 云 :「 廣 西 經 濟 比 較 落 後 , 這 對 廣 西 是 一 個 很 大 的 壓 力,要求儘快改變廣西落後面貌,因此比較容易接受『大躍進』 急於求成而搞的高指標和浮誇風。」27因此,使中共「急於求成的 『左』傾思想迅速發展」的南寧會議,極大催發了廣西大躍進全 面追求高指標的浮誇風氣,在 9 月環江縣中稻畝產逾 13 萬斤的超 級衛星之後,10 月更連放忻城縣日產煤 67 萬噸,鹿寨縣日煉生鐵 20 多萬噸的兩大衛星,獲得《人民日報》兩天內特發兩次社論喝 彩。28 從當時的報刊報導及文革後有關志書記載可見,廣西各地的 人民公社雖然未能再突破環江中稻畝產逾 13 萬斤的世紀記錄,但 亦無不高調響應中央決議「農產品產量成倍、幾倍、十幾倍、幾 十倍地增長」的期待:田林縣東風人民公社 1958 年糧食總產量由 1957 年的 679 萬斤一躍而為 1,001 萬斤,因此信心百倍,決心再接 再厲,爭取 1959 年糧食總產量達到 1 億 1,520 萬斤。29陸川縣 1958 年全年糧食平均畝產 802斤,比 1957年增產 29.3%,提前實現了全 國農業發展綱要規定的指標。河池縣在 1957年還要調入糧食 1,300 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 26 陳 欣 德 , 〈 毛 澤 東 與 南 寧 會 議 〉 , 《 文 史 春 秋 》 , 1994:3( 南 寧 , 1994.6) , 頁 6 ; 李 藝 , 〈 上 海 16 家 企 業 南 遷 始 末 〉 , 《 廣 西 地 方 志 》 , 2001:5( 南 寧 , 2001.12),頁58-62。 27 覃平,〈對建國後廣西經濟建設的反思─《廣西社會主義經濟編年史》前言〉, 《改革與戰略》,1987:3(南寧,1987.6),頁42。 28 〈祝廣西大捷〉,《人民日報》(北京),1958年 10月 18日,2版;〈群眾運動威 力無窮─再祝廣西大捷〉,《人民日報》(北京),1958年10月20日,1版。 29 〈 東 風 公 社 乘 東 風 , 英 雄 群 中 更 英 雄 , 硬 要 糧 食 畝 產 八 千 斤 , 向 那 坡 、 城 郊 、 百 育、兩琶、東關、新州及全專區各公社提出挑戰〉,《右江日報》(百色),1959 年3月1日,1版。

(9)

萬斤,而在大躍進的 1958 年,由於大豐收,不僅不要調入糧食, 而 且 調 出 了 糧 食 600 萬 斤。30靖 西 縣 1958 年 糧食 獲 得 空 前 的 大 豐 收,糧食總產量達 9億多斤,比 1957年增產 3.6倍。31東蘭縣長樂人 民公社 1958 年糧食獲得空前的大豐收,總產量達 2,800 萬斤,比 1957 年 翻 了 一 番。32隆 林 各族 自 治 縣顯 然 試 圖趕 超 環 江縣 而 「 搞 畝產150萬公斤的紅薯堆和畝產15萬公斤的稻田」,33雖歸於失敗, 但仍竭盡所能力爭上游:1958年糧食總產量從 1957年的 8,200萬斤 躍升到 1958年的 1億 7,000萬斤,增產一倍還多。34 於是,便有了自治區主席韋國清( 1913-1989)在自治區一屆二 次人代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作如此總結:「1958 年,雖然遭 受了特大的旱災,……仍然獲得了特大的豐收,糧食總產量達到 142億斤,比 1957年增長 31%。」可謂以特大豐收成績響應中央號 召,實現「一個以糧食生產為中心的,農林牧副漁相結合的全面 大躍進」。35然而,1958年廣西糧食收成的事實卻是: 這一年,全自治區各地上報的糧食總產量為114.5億公斤,自 治區估產為 150 億公斤。而後來經過核實的產量只有 58.605 億公斤,只比 1957 年增產 0.115 億公斤,虛報的產量高出實 際產量的 95.7%。36 30 〈 人 民 代 表 高 歌 大 躍 進 , 區 人 代 會 代 表 分 組 討 論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 , 《 廣 西 日 報 》 (南寧),1959年12月21日,1版。 31 〈扭轉右傾情緒,核實糧食產量,靖西三級幹部會報出 1,200 多萬斤糧食〉,《右 江日報》(百色),1959年1月22日,1版。 32 〈中央決議象明燈,照亮了社員心,長樂公社三天核出糧食 195 萬斤〉,《右江日 報》(百色),1959年1月20日,2版。 33 隆 林 各 族 自 治 縣 地 方 志 編 委 會 編 , 《 隆 林 各 族 自 治 縣 志 》 ( 南 寧 : 廣 西 人 民 出 版 社,2002),頁113。 34 〈隆林各族幹部社員熱烈學習六中全會決議〉,《右江日報》(百色),1959 年 1 月11日,1版。 35 〈 繼 續 深 入 貫徹 總 路 線 , 保證 我 區 1960 年 國 民 經 濟 全面 大 躍 進 , 韋國 清 主 席在區 一 屆 二 次 人 代 會 上 所 作 的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摘 要 〉 , 《 廣 西 日 報 》 ( 南 寧 ) , 1959 年 12月20日,1版。 36 廣 西 壯 族 自 治 區 地 方 志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 《 廣 西 通 志 . 農 業 志 》 ( 南 寧 : 廣 西 人 民 出版社,1995),頁53。

(10)

由此可見,大躍進時期的報刊關於 1958 年糧食大豐收的報導,基 本上只是虛幻的盛景。 前述現象,無論是事前的宣導還是事後的報功,均為大躍進 高浮誇風氣的產物,最終卻落得現實中在「大豐收」的形勢下出 現糧食「減產」、「不夠吃」,37「喊缺糧,要求國家供應糧食」的 窘境。38但在當時,這種現實窘境卻被認為是基層幹部與農民群眾 瞞產私分的結果,而「瞞報糧食產量,就抹殺了 1958 年大躍進的 成績,使廣大群眾看不到人民公社的巨大優越性」。39由此自然引 發當局進行「糧食清查、核產工作」的反瞞產運動,40「核產」與 「豐 收 」 怪異 地 組 合為 廣 西 反瞞 產 運 動的 指 稱 ─「核產報 豐 收 運 動 」。41《 廣 西 日 報 》 社 論 的 標 題 便 表 明 「 核 實 產 量 , 保 證 豐 收 」, 即 通 過 「 核 產 」 為 假 定 的 「 豐 收 」 背 書 , 認 為 核 實 產 量 是 「 從 積 極 的 角 度 防 止 瞞 產 」。42核 出 「 豐 收 」 的 數 字 卻 見 不 到 糧 食,便認定是被農民瞞產私分了,於是,便有報導文章在「核產 報豐收」的標題下,徑直宣稱要進行「群眾性的報豐收反瞞產運 動」。43 政治威迫與榮譽/物質利誘雙管齊下,廣西反瞞產運動出現 了如下表現:1959 年 3 月 2 日至 16 日,巴馬縣委召開四級幹部會 議,認為 1958 年糧食產量從上年 2,850 萬公斤增至 5,500 萬公斤, 產量翻一番,但有 1,750 萬公斤糧食「不知去向」,便斷定被瞞產 私分到農民手中,從而在全縣再次掀起搞核產、反瞞產高潮;結 37 〈中央決議象明燈,照亮了社員心,長樂公社三天核出糧食195萬斤〉,2版。 38 〈 節 約 糧 食 光 榮 , 賣 餘 糧 受 表 揚 , 鳳 馬 大 隊 賣 餘 糧 二 十 萬 斤 〉 , 《 右 江 日 報 》 (百色),1959年4月26日,3版。 39 〈 核 實 糧 食 產 量 , 鞏 固 人 民 公 社 , 上 游 人 民 公 社 決 心 和 資 本 主 義 思 想 作 鬥 爭 〉 , 《右江日報》(百色),1959年1月20日,2版。 40 〈中央決議象明燈,照亮了社員心,長樂公社三天核出糧食 195 萬斤〉,2版。 41 〈丟 掉本位主義思 想,插上共產 主義紅旗─我 區普遍開展 核產報豐收運 動〉, 2 版。 42 〈核實產量,保證豐收〉,《廣西日報》(南寧),1958年11月7日,2版。 43 〈梧州南寧區開展核產報豐收運動〉,《廣西日報》(南寧),1958年 11月 15日, 2版。

(11)

果促使基層幹部不得不違心冒報糧食產量。如該縣鳳凰公社黨委 書記虛報了 325萬公斤(實產 213萬公斤),獲得胸戴大紅花上街遊 行 向 縣 委 報 喜 的 榮 譽 。44於 是 , 即 如 《 廣 西 通 志 . 農 業 志 》 所 說 「虛報產量的結果是高徵購,造成糧食緊缺」,45巴馬縣也就是由 於 浮 誇 風 導 致 高 徵 購 , 造 成 普 遍 缺 糧 現 象 , 公 社 食 堂 只 能 提 供 「雙蒸飯」、稻草米糠饃。46龍勝各族自治縣 1959年 2月開展反瞞產 運 動 ,「 不 少 隊 幹 部 被 逼 報 高 產 。 1958 年 全 縣 糧 食 實 際 總 產 量 6,800萬斤,上報總產量1.1億斤,獲畝產『千斤縣』紅旗獎旗和汽 車 一 輛 」; 次 年 就 因 嚴 重 缺 糧 而 陷 入 饑 荒 ,「 全 縣 出 現 乾 瘦 、 浮 腫、子宮脫垂、小兒營養不良等病狀」。47 事實上,1958 年上半年全國 16 個省、自治區已經出現缺糧、 斷糧、鬧糧情況,廣西的糧荒災情是: 據 29個縣 965個鄉統計,缺糧缺錢的困難戶共有1,303,000多 人,占該地區總人口的 16.2%。又據 13個縣統計,斷糧的有 57,000多人。有的地區曾發生餓死人的情況。48 1958 年普遍而無上限的浮誇風、高徵購、實際的糧食減產、接踵 而至的反瞞產運動,勢必使如此糧荒災情雪上加霜。 上述現象可見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毛澤東在南寧會議上反洩 氣促進農業生產大躍進,而反科學的實質卻對農業生產造成極大 破壞,反洩氣煽揚起的浮誇風虛構出「糧食大豐收」的盛景,更 誤導了糧食徵購額的大幅提高。例如:1958 年初南寧會議上,毛 澤東表揚了那坡縣上一年那坡屯農業生產合作社中稻一造畝產 800 44 巴 馬 自 治 縣 志 編 委 會 編 , 《 巴 馬 縣 志 》 ( 南 寧 : 廣 西 人 民 出 版 社 , 2003) , 頁 336。 45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廣西通志.農業志》,頁53。 46 巴馬自治縣志編委會編,《巴馬縣志》,頁336。 47 龍勝縣志編纂委員會編,《龍勝縣志》(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2),頁9。 48 不 著 撰 人 , 〈 中 央 轉 發 中 央 辦 公 廳 綜 合 的 「 關 於 十 六 個 省 、 區 缺 糧 、 斷 糧 、 鬧 糧 情況和各地黨委提出的解決措施的簡報」〉(1958.4.25;中發〔58〕333 號),收 入 宋 永 毅 主 編 , 《 中 國 大 躍 進 — 大 饑 荒 數 據 庫 ( 1958-1962) 》 ( 電 子 版 , 香 港 : 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

(12)

公斤,當年 8月中旬,掀起大躍進的高潮,大躍進掀起的生產浮誇 風 , 導 致 糧 食 高 估 產 、 高 徵 購 , 層 層 浮 報 產 量 和 徵 購 。 那 坡 縣 1958 年 的 徵 購 數 額 便 在 虛 構 的 大 豐 收 數 據 上 比 1957 年 激 增 了 93.9%。然而,那坡縣 1958 年實際的糧食產量卻是下降了 6.3%, 農民人均口糧則減少了 24.3%。49前述中稻畝產逾 13 萬斤的環江 縣,更理所當然實施高徵購,「1958 年,地委下達給環江縣糧食 徵購任務為 0.355 億斤貿易糧,比 1957 年實際完成數多 4.5 倍,比 1957年全縣總產量還多 178萬公斤」;後經再三請求調減為 0.28億 公斤,也只能完成 0.134 億公斤;次年全縣便陷於嚴重饑荒,「結 果當年造成了 3,000多人的非正常死亡(13.5‰為正常死亡率)。」50 就全廣西而言,文革期間自治區農糧部門造反派編撰的傳單 披露:1958 年 10 月下旬,廣西自治區黨委在全自治區地委農業書 記會議上,對當年全自治區的糧食產量「提出 XXX 億斤至 XXX 億 斤,比實際產量高出一倍半以上」,經過多次調整,仍達到「起碼 (比 57 年)翻一番以上」的數額;1958 年 11 月,在廣州召開的全 國農業書記會議上,廣西自治區農業書記伍晉南( 1909-1999)再臨 時加碼一百多個億,上報中央的糧食總產量便等於實際產量的 3倍 多。傳單抨擊:「這樣的浮誇,引出了高徵購和一系列的惡果!」 並直指「這是後來『反瞞產』的前提」。51這些文革傳單固然有派 性的立場,但關於高浮誇引發高徵購,徵購不到糧食導致反瞞產 的批評,卻是符合歷史事實的,即如《廣西通志》所記述:「〔廣 西當局〕把在大躍進中虛報產量、高徵購、放開肚皮吃飯所引起 的 缺 糧 情 況 , 說 是 下 面 『 瞞 產 私 分 』 造 成 的 , 群 眾 手 中 還 有 糧 49 那 坡 縣 志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 《 那 坡 縣 志 》 ( 南 寧 : 廣 西 人 民 出 版 社 , 2002) , 頁 15、頁 289。其中一些百分比數值的技術性修正,為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生李達同 學所貢獻,特此致謝! 50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志編纂委員會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志》,頁 341。凡本文引 文中的圓形括號為原文所有,六角括號則為筆者所加。 51 區 黨 委 農 村 政 治 部 、 區 人 委 農 林 辦 公 室 、 區 貧 協 籌 委 會 聯 合 兵 團 、 區 糧 食 廳 「 東 風 」 聯 合 戰 鬥 團 , 〈 誰 是 廣 西 反 瞞 產 的 罪 魁 禍 首 ? ─ 廣 西 反 瞞 產 事 件 調 查 〉 (1967 年 5 月 31 日文革傳單),無產階級革命造反派平樂縣聯合總部,1967 年 6 月 30日翻印,作者自藏。傳單圖已附於文末,見「附錄1」、「附錄2」。

(13)

食 。 於 是 , 在 全 自 治 區 開 展 『 反 右 傾 運 動 』 和 『 反 瞞 產 私 分 鬥 爭』。」52

三、超前成立人民公社

1951 年 9 月,土地改革仍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共中央即召開 第一次互助合作會議,毛澤東主持起草並於同年 12 月 15 日以中共 中央的名義發布了〈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草案)〉,53 劃由低級到高級,逐步引導農民走集體化道路。於是,經由中共 建政初的互助組到(初級至高級)合作社的發展,至 1958 年初南 寧會議毛澤東反洩氣,更進一步促成人民公社化的大躍進。 1956 年至 1957 年,廣西各地掀起由小社併大社,進而升為高 級社的熱潮,「速度之快,規模之大,均出意料,到 1956年底,全 省共有高級社 10,808 個,入社農戶 4,164,069 戶,占全省總農戶的 95.10%」。54南 寧 會 議 期 間 , 毛 澤 東 獲 悉 廣 西 併 大 社 現 象 便 指 示 「可以搞聯邦政府,社內有社」。有關部門根據毛澤東的指示,起 草了〈關於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適當地合併為大社的意見〉。該意 見於 4 月 8 日經政治局會議批准,作為中央意見正式傳達下去。55 毛澤東此舉,不僅推進了全國倂大社的熱潮,更對廣西農村集體 化由高級社向人民公社過渡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由此亦可見中 央決策和廣西之間在集體化運動上彼此加強的互動關係。 1958 年 8 月 17 日至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開擴大會 議,8月 29日,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 議 〉,56至 當 年 底 , 全 國 性 的 人 民 公 社 化 即 基 本 完 成 。 周 恩 來 (1898-1976)在〈偉大的十年〉一文中宣稱:「1958年是人民公社化 52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廣西通志.農業志》,頁 55。 53 不著撰人,〈中共中央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草案)〉(1951.12.15) , 收 入 中 央 檔 案 館 、 中 共 中 央 文 獻 研 究 室 編 , 《 中 共 中 央 文 件 選 集 ( 七 ) 》 ( 北 京:人民出版社,2013),頁411-423。 54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廣西通志.農業志》,頁48-52。 55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頁512-513。 56 不 著 撰 人 , 〈 中 共 中 央 關 於 在 農 村 建 立 人 民 公 社 問 題 的 決 議 〉 ( 1958.8.29) , 頁 446-450。

(14)

勝利的一年,中國農業生產大躍進中出現的全國農村人民公社化 運動發展,將 1 億 1,000 多萬個個體農戶組織成為 2 萬 4,000 多個公 社。」57 廣西人民公社化的形勢發展似乎更有「超前」表現,自治區 黨委在〈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通過前 3 天,於 8 月 26 日發出在全自治區建立人民公社的指示。《廣西通 志.農業志》記載: 早 在 中 央 決 議 公 布 前 , 自 治 區 黨 委 根 據 北 戴 河 會 議 的 精 神,於 8月 26日就發出了〈關於在農村中建立人民公社的指 示 〉, 要 求 全 自 治 區 在 秋 收 前 基 本 完 成 建 立 人 民 公 社 的 工 作。9 月初,正式傳達了中央的決議,到 9 月 13 日統計,全 自治區在原有 1 萬多個農業社的基礎上經過合併、升格, 建成了 918 個人民公社,入社農戶 404 萬戶,佔全自治區總 農戶 數 的 97%以 上 。前 後不 到半 個月 ,全 自治 區就 實現 了 人民公社化。58 倘若考察廣西各縣市基層,可見還有更為積極(激進)的表 現。其實,各縣市基層並非需要上級機關統一指令,便已聞風而 動 ─ 從 報 刊 媒 體 的 報 導 即 自 覺 啟 動 人 民 公 社 化 運 動 。《 賓 陽 縣 志》的記述可見一斑: 1958 年 夏 毛 澤 東 主 席 視 察 河 南 、 山 東 省 後 說 :「 人 民 公 社 好」。報刊公布不久,蘆墟鎮委於 8 月 19 日召集幹部討論成 立人民公社的工作。20 日晚召開 1.8 萬多人的群眾大會進行 宣 傳 動 員 , 會 上 舉 手 表 決 心 , 會 後 寫 申 請 書 、 保 證 書 。 至 23 日,全鎮 4,617 戶,1.86 萬多人,全部報了名,當晚召開 成 立 大 會 , 並 通 過 名 稱 為 :「 賓 陽 先 鋒 人 民 公 社 」。 新 橋 鄉 經過 4 天的醞釀、報名,也於 8 月 24 日召開大會,宣布成立 57 〈偉大的十年〉,《人民日報》(北京),1959年10月6日,2版。 58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廣西通志.農業志》,頁54。

(15)

「賓陽大躍進人民公社」。59 於是,不少縣市基層人民公社成立的時間點大大超前於自治區黨 委 根 據 北 戴 河 會 議 精 神 發 出 〈 關 於 在 農 村 中 建 立 人 民 公 社 的 指 示〉的「8 月 26 日」。諸如:宜州縣─「於8月15日以鄉為單位建 立 22 個人民公社,原 115 個高級社改稱生產大隊,下屬 2,500 個生 產 隊 。 」60來 賓 縣 ─ 「 8 月 15 日 , 鳳 凰 農 業 社 首 先 成 立 人 民 公 社,8 月 22 日,全縣以區為單位,敲鑼打鼓成立人民公社,在 4 天 之內實現人民公社化。」61柳城縣─「8 月 19 日起僅三天時間, 將全縣 18 個鄉(鎮)組建成 16 個人民公社;當時急於向全民所有 制過渡,『跑步進入共產主義』,8月 21日把 16個公社合併成立柳城 人民公社一個公社,分為公社、總隊、大隊、中隊四級管理。」62 臨桂(靈川)縣─「8 月 22 日臨桂縣第一個人民公社─五通紅 旗人民公社成立;23 日,中共桂林地委、中共臨桂縣委在五通召 開萬人幹部群眾大會,總結推廣五通的『經驗』;迄至 8月 29 日, 全縣 17 個鄉紛紛建立『政社合一』的 17 個人民公社(屬今靈川 9 個)。」63石龍(象州)縣─「1958 年 8 月 22 日,石龍鄉首先建 立人民公社;至 25日凌晨 3時,全石龍縣 230個高級農業社,合併 建成 34 個人民公社。」64柳江縣─「8 月 22 日至 25 日,全縣 21 個鄉 117 個高級農業社合併為 8 個人民公社,全縣 50,742 戶農民和 59 賓 陽 縣 志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 《 賓 陽 縣 志 》 ( 南 寧 : 廣 西 人 民 出 版 社 , 1987) , 頁 211。 60 宜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宜州市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8),頁 154。 61 來賓縣志編纂委員會編,《來賓縣志》(北京:知識出版社,1994),頁89。 62 柳城縣志編輯委員會編,《柳城縣志》(廣州:廣州出版社,1992),頁75。 63 靈川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靈川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7),頁 18。1954 年 6 月,靈川縣與臨桂縣合併為一縣,稱臨桂縣;1961 年 6 月,臨桂、靈 川分置為二縣。 64 象州縣志編纂委員會編,《象州縣志》(北京:知識出版社,1994),頁 483。石 龍縣舊名象州,民國元年,象州改稱象縣。1952 年 9 月,象縣與武宣縣合併,改稱 石龍縣,縣城暫設於武宣鎮;1953 年 6 月遷至石龍鎮。1960 年 5 月 30 日,石龍縣更 名象州縣。1962年3月,復置武宣縣,象州縣城遷至象州鎮。

(16)

1,103戶城鎮居民,全部轉入人民公社,實現了人民公社化。」65 超 前 成 立 人 民 公 社 並 非 僅 是 廣 西 如 此 , 毛 澤 東 視 察 過 的 河 南、河北、山東等地有更為激進的表現。66廣西的積極性表現在廣 西是一個具有「革命傳統的老區」─左右江地區為 1930 年代初 鄧小平(1904-1997)等發動紅七軍與紅八軍起義的老根據地。「老根 據地幹部群眾永遠和黨一條心」的認知,67使廣西幹部與群眾對有 關運動和政策的熱情與幹勁更為高漲。同時,廣西又更是少數民 族聚居而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老根據地歷史榮譽感與現實 發展落後挫敗感的反差衝擊,使當地民族幹部倍感壓力:「漢區已 轟轟烈烈,三江不趕上,幹部、群眾會感到落後而不滿意。」68 此三江侗族自治縣在集體化運動中表現積極,迎頭趕上,到 1956 年底,全縣建立高級農業合作社 200個,參加農戶 38,830戶,占全 縣 總 農 戶 的 99.7% 。69該 百 分 比 超 於 同 期 全 廣 西 入 社 農 戶 總 數 的 95%。70在人民公社化熱潮中,三江更一度將全縣 10 個人民公社合 併為一個大公社(只維持了2個月便分開)。71隆林各族自治縣同樣 為了政治上積極表現,以 15 天時間,全縣實現了人民公社化,連 之前不參加農業合作社的瑤族等少數民族農民也被動員加入了人 65 柳江縣志編纂委員會編,《柳江縣志》,頁18。 66 袁 德 , 〈 對 河 南 省 首 先 實 現 人 民 公 社 化 的 歷 史 考 察 〉 , 《 河 南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 哲 學社會科學版)》,1997:6(新鄉,1997.11),頁54-58;羅平漢,〈1958年的神 話 : 「 跑 步 進 入 共 產 主 義 」 〉 , 《 黨 史 文 苑 》 , 2014:15( 南 昌 , 2014.8) , 頁 26-33;李 春 峰 , 〈 徐 水 共 產 主 義 試 點 始 末 〉 , 《 黨 史 博 采 ( 理 論 ) 》 , 2006: 2 (石家莊,2006.2),頁22-25。 67 〈 老 根 據 地 幹 部 群 眾 永 遠 和 黨 一 條 心 , 巴 馬 1 天 報 糧 1,600 萬 斤 〉 , 《 右 江 日 報 》 (百色),1959年3月11日,1版。 68 不著撰人,〈中共廣西省委批轉省委統戰部民族工作組關於三江侗族自治縣目前互 助 合 作 運 動 情 況 與 今 後 工 作 意 見 的 報 告 ( 節 錄 ) 〉 ( 1955.1.10) , 收 入 宋 永 毅 主 編 , 《 中 國 大 躍 進 — 大 饑 荒 數 據 庫 ( 1958-1962) 》 ( 電 子 版 , 香 港 : 美 國 哈 佛 大 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 69 三 江 侗 族 自 治 縣 志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 《 三 江 侗 族 自 治 縣 志 》 ( 北 京 : 中 央 民 族 學 院 出版社,1992),頁15。 70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廣西通志.大事記》,頁314。 71 三江侗族自治縣志編纂委員會編,《三江侗族自治縣志》,頁242。

(17)

民公社;72龍勝各族自治縣更是以「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速度, 「一夜電話會,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73這些民族地區集體化運 動 的 積 極 表 現 , 有 違 1955 年 確 立 的 民 族 地 區 「 慎 重 穩 進 」 的 政 策,及「防止盲目硬趕漢族地區」的批評。74但據此亦可見,這種 民族政策事實上到 1958年南寧會議後已被激進主義所取代。 人民公社的成立,對農民生活的改變,最顯著的就是一切生 產資源甚至生活資源歸於公社。雖然日後當局對農民個人資產及 自留地等政策有所調整,75但人民公社化熱潮高漲時期(1958 年 8 月至 9月),共產風是橫掃一切的:「一切生產資料歸公社所有,取 消 自 留 地 , 取 消 社 員 家 庭 副 業 。 全 公 社 統 一 核 算 , 統 一 分 配,……社員家庭所有的糧、菜、油、鹽、豬、雞、鵝、鴨等一 律交給公共食堂。」76「把群眾的自留地、畜禽、開荒地、園地、 生產工具、林木、果樹、魚塘、糧食、炊具等全部收歸公社。」77 「社員的自留地、飼料地、菜園及林果樹,收歸公社統一經營, 社員的豬、雞、鴨、鵝,收歸公社集體統一飼養,社員的住房可 由公社調整借用。」78甚至出現近乎荒唐的場面:「1958 年 8 月, 縣裡在六排廣場召開千人大會,慶祝人民公社成立。一位縣領導 宣 布 :『 成 立 人 民 公 社 了 , 今 後 除 老 婆 以 外 , 其 他 都 是 公 共 的。』」79 如此嘉年華般的全民共產,實質上是對農民個人私有財產全 面而徹底的剝奪。隨著個體經濟基礎的瓦解,農民個人的自主性 亦隨之喪失,人身自由亦消失於無形。取而代之的是毛澤東所讚 72 隆林各族自治縣地方志編委會編,《隆林各族自治縣志》,頁478。 73 龍勝縣志編纂委員會編,《龍勝縣志》,頁132。 74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廣西通志.大事記》,頁300。 75 不 著 撰 人 , 〈 中 共 中 央 關 於 社 員 私 養 家 禽 、 家 畜 和 自 留 地 等 四 個 問 題 的 指 示 〉 ( 1959.6.11) , 收 入 宋 永 毅 主 編 , 《 中 國 大 躍 進 — 大 饑 荒 數 據 庫 ( 1958-1962) 》 (電子版,香港: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 76 博白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博白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頁148。 77 來賓縣志編纂委員會編,《來賓縣志》,頁89。 78 象州縣志編纂委員會編,《象州縣志》,頁483。 79 天峨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天峨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頁194。

(18)

賞的「三化」(組織軍事化,行動戰鬥化,生產紀律化)的人民公 社新生活,80農民被納入到以人海戰術為特徵的集體大生產乃至大 躍進時期眾多的大煉鋼鐵、興修水利等大型工程之中:「人民公社 實行組織軍事化,生活集體化,行動戰鬥化,將勞動力按軍隊編 制 組 成 班 、 排 、 連 、 營 , 採 取 大 兵 團 作 戰 的 方 法 , 從 事 農 業 生 產 。 」81「 1958 年 9 月 至 1959 年 初 , 實 行 組 織 軍 事 化 、 行 動 戰 鬥 化,按公社、大隊、生產隊,編成團、營、連,抽調大批勞動力 上水利、煉鋼鐵搞協作,大刮共產風。」82「(1958年)9月23日, 全縣抽調 1.7 萬個勞動力到鹿寨縣英山公社大煉鋼鐵,前後 4 個多 月;另抽調 6,500多個勞動力,到宜山縣修龍江河水利,到 1960 年 才完工。」83 農村勞動力大量調撥到煉鋼、興修水利等大型工程,致使農 業生產遭受極大破壞:來賓縣人民公社化後,勞動力按軍隊編制 為團、營、連、排、班,實行「三化」,接著又調撥全部勞動力砍 樹 燒 炭 , 大 煉 鋼 鐵 , 致 使 糧 食 損 失 嚴 重 。 當 年 糧 食 比 上 年 減 產 22.28%,社員人均口糧僅 140 多公斤。84甚至出現風調雨順農作物 豐收在望卻無人收割而造成減產歉收的惡果:資源縣將人民公社 大批勞動力轉為大辦水利,大辦交通,「由於農村勞動力 80%以上 被抽調上工地,極大影響了正常的農業生產,……1958 年風調雨 順,本應有個好收成,但當年糧食總產卻只有 3,216.1 萬公斤,還 低於 1956 年的水平」。85而且,還造成物質資源的集中性消耗與浪 80 毛 澤 東 在 北 戴 河 政 治 局 擴 大 會 議 上 的 講 話 中 稱 讚 : 「 這 三 化 的 口 號 很 好 , 這 就 是 產 業 大 軍 , 可 以 增 產 , 可 以 休 息 , 可 以 學 文 化 , 可 以 搞 軍 事 民 主 。 」 參 見 毛 澤 東 , 〈 在 北 戴 河 政 治 局 擴 大 會 議 上 的 講 話 〉 ( 1958.8.30) , 收 入 不 著 撰 人 , 《 毛 澤東思想萬歲(1958-1960)》(出版資料不詳),頁 113。「三化」在現實中的具 體表述大同小異。 81 武宣縣志編纂委員會編,《武宣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5),頁415。 82 賓陽縣志編纂委員會編,《賓陽縣志》,頁211。 83 柳江縣志編纂委員會編,《柳江縣志》,頁18。 84 來賓縣志編纂委員會編,《來賓縣志》,頁89 85 資源縣志編纂委員會編,《資源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8),頁 254-255。

(19)

費,甚至造成無謂的人命傷亡:1958年入秋後,田林縣就調集3萬 多農民進山大煉鋼鐵,並且派武裝民兵封鎖進出山的路線,爾後 發生糧荒,糧食供應不上,餓死了不少人,以致文革知青下鄉時 還有「五八年餓死人」的傳聞。86 由 上 可 見 , 人 民 公 社 最 顯 著 的 弊 端 恰 恰 就 是 其 「 一 大 二 公 」 (即規模大、公有制)的「優越性」。廣西人民公社化的這個弊端 很 快 就 顯 露 出 來 :「 這 樣 大 規 模 的 經 濟 組 織 , 把 原 來 經 濟 條 件 不 同,貧富差別很大的農業社合併在一起,實行統一核算和分配, 導致嚴重的平均主義,窮隊『共』富隊的『產』。」87從而激發了 農民為避免「共產」、維護各自小集體(生產隊)自身利益的瞞產 私分行為。於是,合作社時期就普遍存在的瞞產私分得以惡化發 展。前述大躍進浮誇風與人民公社化表現積極的隆林縣與田林縣 便出現了如此現象:隆林縣在 1958 年秋收時,由於不相信人民公 社的優越性,不相信公共食堂能辦好,「不少幹部和社員把成千上 萬斤的糧食拿到岩洞裡去收藏起來。私藏糧食時,不少公社的隊 幹竟起了『帶頭作用』。」88 田林縣百樂超美公社長吉大隊在 1958 年秋收後,「人人都埋伏 糧食,把近 30 萬斤糧食拿到山上、水溝、屋旁、樹腳等 20 多個地 方埋藏起來」。大隊長帥天貴認為「打埋伏糧」(瞞產)是普遍現 象,別的大隊瞞產,自己大隊不瞞產會吃虧,於是就默許了社員 群眾的瞞產行為,社員群眾就越發大膽搞起瞞產來了。89 如此普遍的瞞產現象,大多由於基層幹部與農民很清楚,秋 後的高額徵購所依據的「糧食大豐收」來自他們自己親身參與的 浮誇風。農民也更為擔心,糧食被高額徵購後,接踵而至的將是 86 田林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田林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6),頁 16; 秦 暉 , 〈 我 的 「 早 稻 田 大 學 」 〉 , 《 天 涯 》 , 2004:4( 海 口 , 2004.7) , 頁 32-40。 87 廣 西 壯 族 自 治 區 地 方 志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 《 廣 西 通 志 . 中 共 廣 西 地 方 組 織 志 》 ( 南 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頁146。 88 〈 學 習 中 央 決 議 , 辯 清 瞞 產 害 處 , 巴 馬 隆 林 各 公 社 幹 部 報 出 近 二 千 萬 斤 糧 食 〉 , 《右江日報》(百色),1959年1月25日,1版。 89 〈有誰比黨親,我向黨交心〉,《右江日報》(百色),1959年3月12日,1版。

(20)

他們不得不自食惡果的糧荒饑饉。迷人的烏托邦宣傳顯然不敵冷 酷的現實威脅。

四、糧食供給制與酬勞工資制

《廣西日報》1958年 11月 8 日第 1版發表社論〈農民的又一次 大解放─論糧食供給制〉,鼓吹在農村實行糧食供應制,認為這 是走向共產主義分配制度的一種過渡形式,是共產主義運動的新 勝利;實行這樣一種分配制度,既是大躍進的產物,也是大躍進 的迫切要求,農民不再為吃飯而操心,就會以全部精力投入生產 建設,促進生產的發展。因此,社論強調:「吃飯不要錢,這是提 起當前一切工作的綱,各級領導同志應該抓緊這個綱,把全盤工 作推動起來。」90 1958 年 11 月 26 日《廣西日報》再次於第 2 版發 表社論〈按時給社員發放工資〉,鼓吹在農村實行酬勞工資制,宣 稱:「人民公社現行的分配辦法,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糧食定量供 給制,一是等級工資制。前者帶有『各取所需』的因素,後者仍 是按照社會主義『按勞取酬』的分配原則。」91強調這是生產發展 的必然結果,認為原本實行的工分制在生產大發展的今天,已經 不適用了。 糧食供應制、吃飯不要錢,即公共食堂發揮的作用,這顯然 是實踐毛澤東「公共食堂吃飯不要錢,就是共產主義」的願景。92 其 物 質 基 礎 , 除 了 「 實 行 『 吃 飯 不 要 錢 』, 糧 食 由 公 社 無 償 調 撥 」;93「 糧 食 不 足 , 由 公 社 從 較 富 有 的 大 隊 無 償 調 撥 」 外 ,94 要基於「社員家庭所有的糧、菜、油、鹽、豬、雞、鵝、鴨等一 律交給公共食堂」;95「取消社員自留地,把社員飼養的豬、雞、 90 〈農民的又一次大解放─論糧食供給制〉,《廣西日報》(南寧),1958年 11月 8日,1版。 91 〈按時給社員發工資〉,《廣西日報》(南寧),1958年11月26日,2版。 92 毛澤東,〈在北戴河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1958.8.30),頁108。 93 平南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平南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頁156。 94 賓陽縣志編纂委員會編,《賓陽縣志》,頁212。 95 博白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博白縣志》,頁148。

(21)

鴨全部收歸公社」,96即將原屬農民家庭的一切私有生活資源剝奪 殆盡,以支持「共產主義分配制度」。毛澤東對工資制亦有頗為具 體而樂觀的設想: 實 行 工 資 制 度 , 搞 農 業 工 廠 , 每 個 男 人 , 每 個 女 人 , 每 個 老 人 , 每 個 青 年 , 都 有 工 資 , 發 給 每 一 個 人 , 和 以 前 分 配 給 家 長 不 同 , 直 接 領 取 工 資 , 青 年 、 婦 女 非 常 歡 迎 , 破 除 了家長制度,破除了資產階級法權制度。97 廣西各地對工資制的實施,縣市志書多有介紹:賓陽縣「按月發 工資,勞力及工資均分 8級,每個勞動力2元至3元」;98平南縣「按 月發工資,每個勞動力發 3 元至 5 元不等」;99武宣縣「一等勞動力 每人每月發 3.5元,二等發 3.2元,三等發 2.5元」。100其經費來源, 或 者 如 賓 陽 縣 那 樣 ,「 沒 有 錢 則 到 別 的 社 、 隊 借 , 或 向 銀 行 貸 款 」;101或 者 如 蒼 梧 縣 — 成 立 人 民 公 社 不 評 工 記 分 , 只 評 一 、 二 、 三 等 , 社 員 每 月 發 工 資 3 元 6 角 , 一 年 發 一 套 衣 服 。 沒 有 經 費,便販賣森林木材、石灰石,「如大坡公社賣銅鑊大山半原始森 林的楠木,斬了木沒有運出來,便要供銷社付錢;夏郢公社賣蕉 桐木,斬了一部分,便報有幾百萬條,東安公社指山賣石灰石也 要供銷社付錢」;這種畫餅充饑、飲鴆止渴的方式最終也無法支持 耗資龐大的酬勞工資制,「大部分公社只發了兩個月工資,後來沒 有 錢 , 停 發 了 , 發 衣 服 也 沒 有 兌 現 」。102天 峨 縣 的 案 例 亦 如 此 : 「全縣 6 個人民公社總共發放 60,178 元(工資),平均每個勞動力 領到 1.88 元,但僅發 3 個月就沒錢了。」103地處桂東南的容縣,自 然條件比地處桂西北的天峨縣好得多,但對糧食供給制與酬勞工 96 平南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平南縣志》,頁156。 97 毛澤東,〈在北戴河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1958.8.30),頁111。 98 賓陽縣志編纂委員會編,《賓陽縣志》,頁212。 99 平南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平南縣志》,頁156。 100 武宣縣志編纂委員會編,《武宣縣志》,頁415。 101 賓陽縣志編纂委員會編,《賓陽縣志》,頁212。 102 蒼梧縣志編纂委員會編,《蒼梧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7),頁43。 103 天峨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天峨縣志》,頁194。

(22)

資制的堅持反更不如後者:「社社隊隊大辦集體食堂,實行社員吃 飯不要錢,按月發工資。僅實行 1 個多月,因糧食緊缺而無法堅 持。後來公共食堂陸續解散。」104可見現實的實踐與領袖的設想 落差甚大。 中共當局敢於設置這樣一種超時代豪邁底氣的糧食供給制與 酬勞工資制,便是建立在「農業大豐收」的虛假榮景之下的:靖 西縣 1958 年「糧食獲得空前未有的大豐收,接著又實行了工資制 和 供 給 制 相 結 合 的 分 配 制 度 , 受 到 了 廣 大 社 員 的 擁 護 」;105事 實 上,卻是「實行 2 個月即被制止」。106玉林專區 1958 年「糧食大豐 收」,早造糧食總產量比上一年同期翻一番;於是,「全專區到 11 月 2 日止已有 112 個公社宣布實行糧食供給制加工資制,部分條件 較 好 的 社 還 實 行 基 本 生 活 供 給 制 加 工 資 制 」。107然 而 , 3 、 4 個 月 後,1959 年春夏間,卻因缺糧發生營養性水腫病,出現此症狀的 達 2萬多人。玉林縣委不得不發出防治水腫病的緊急指示,同時調 撥救濟款和花生、食油、飯豆等約 12萬餘公斤給各人民公社。108 如 果 說 前 述 集 體 大 生 產 人 海 戰 術 造 成 生 活 資 源 的 隨 機 性 浪 費 , 那 麼 糧 食 供 給 制 與 酬 勞 工 資 制 更 造 成 生 活 資 源 的 制 度 性 浪 費:「社員集中到公共食堂開飯,吃飯不要錢,一日三餐乾飯,無 償平調原農業社及社員生產、生活資料,造成極大浪費。」109 此直接造成糧荒災情。例如:武宣縣 1958 年糧食本來就比 1957 年 減 產 13.6% , 加 上 實 行 吃 飯 不 要 錢 , 更 浪 費 了 大 批 糧 食 , 致 使 1959 年至 1961 年全縣國民經濟發生了嚴重困難,糧食非常緊張, 104 容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容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頁22。 105 〈 靖 西 全 面 開 展 糧 食 普 查 工 作 , 摸 清 糧 底 , 建 立 制 度 , 加 強 管 理 , 武 平 公 社 渠 來 大 隊 清 查 結 果 , 庫 存 數 就 比 原 報 數 多 出 三 十 萬 斤 糧 食 〉 , 《 右 江 日 報 》 ( 百 色),1959年1月17日,1版。 106 靖 西 縣 縣 志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 《 靖 西 縣 志 》 ( 南 寧 : 廣 西 人 民 出 版 社 , 2000), 頁 33。 107 〈玉林專區的一百一十二個人民公社實行吃飯不要錢〉,《廣西日報》(南寧), 1958年11月8日,1版。 108 玉林市志編纂委員會編,《玉林市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頁35。 109 合浦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合浦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頁24。

(23)

全縣因營養不良而得浮腫等疾病,造成非正常死亡 2.4 萬多人。110 田東縣 1958 年 10 月各社隊開始大辦公共飯堂,實行吃飯不要錢的 「糧食供給制」或「伙食供給制」;次年 4 月,田東縣委就不得不 發出〈關於整頓市場糧食供應工作的緊急指示〉,大幅壓縮城鎮糧 食供應;5 月中旬到 6 月 10 日止,全縣先後發生水腫病 3,644 人, 痢疾 646 人,腹瀉 671 人。111平果縣在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高潮中, 自 1958 年 10 月下旬起,各地農村大辦公共食堂,普遍實行工資和 伙食供給制相結合的分配制度;但至 1959 年春便已鬧糧荒,缺糧 的生產隊派人到外地要糧,往返數日,以致食堂斷炊,只好派人 到縣城國營飯店排隊買粥回來分發給各戶,每人一碗。112可見, 糧食供給制與酬勞工資制的實施嚴重缺乏現實物質基礎,難以實 行,亦很快就破產,還直接導致了瞞產私分現象產生。當時報刊 揭露的相關瞞產私分現象即有:賓陽縣「木嶺生產隊因為不相信 糧食供給制行得通,把倉庫裡裝的 6 千斤糧食瞞著不報」。113田陽 縣那麼公社副社長覃少星和群眾一起把 4千斤穀子「埋伏」起來, 就是因為「怕在青黃不接時,糧食一時供應不上,那時再用埋伏 下來的『小糧倉』,食堂才能鞏固」。114資源縣瓢裡公社相當一部 分的隊幹部和社員,由於對糧食定量供應工作不理解,對集體食 堂能否辦好缺乏信心,因而將 1958 年收穫的糧食的一部分打埋伏 下來,向上瞞報產量。115東蘭縣長樂人民公社有的幹部社員「耽 心公共食堂辦不好,以後『垮臺散夥』沒有米吃,因此,在秋收 中,有意私分和埋藏糧食」。116前引隆林縣在 1958 年秋收時,幹部 帶領社員瞞產藏糧,也就是由於看到公社沒有健全的糧食管理制 度,不相信公社食堂能辦好。117這種顧慮在當時是很普遍的,如 110 武宣縣志編纂委員會編,《武宣縣志》,頁415。 111 田東縣志編纂委員會編,《田東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8),頁23。 112 平果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平果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6),頁121。 113 〈丟掉本位主義思想,插上共產主義紅旗─我區普遍開展核產報豐收運動〉,2版。 114 〈埋伏糧食睡不安〉,《右江日報》(百色),1959年2月21日,2版。 115 〈發動群眾自報糧食的幾點經驗〉,《廣西日報》(南寧),1959年2月2日,2版。 116 〈中央決議象明燈,照亮了社員心,長樂公社三天核出糧食195萬斤〉,2版。 117 〈學習中央決議,辯清瞞產害處,巴馬隆林各公社幹部報出近二千萬斤糧食〉,1版。

(24)

報刊所披露:「食堂能不能辦得長久啊,如果辦不長久怎麼辦?家 裡有小孩、老人、病人的怕食堂照顧不周到呀!」這些很實際的 思想顧慮被作為「本位主義、個人主義」進行批判。118報刊假借 農民之口慷慨陳詞:「現在吃飯不要錢,實行糧食供給制,人民公 社這樣好,還自私自利為個人打算,太不對了。」於是「將私分 的大米 640 斤一齊拿了出來」。119 可以說,糧食供給制與酬勞工資制是中共當局無視社會發展 現實的局限而進行共產主義「窮過渡」的典型表現之一。120該制 度的實施造成農民一度「放開肚皮吃飯」的浪費現象氾濫,亦即 前述「生活資源制度性浪費」的突出表現:1958 年 12 月 25 日,中 共中央委員、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胡耀邦( 1915-1989)到岑溪縣視 察期間,建議將東方紅公社公路彩門上的「鼓足幹勁生產,放大 肚皮吃飯」對聯改為「認真鼓足幹勁生產,準備放大肚皮吃飯」。 胡耀邦的修改表明其慎重態度,但原對聯卻顯示了當時現實中的 實際情形。121欽州縣在「浮誇增產」的基础上,取消家庭廚灶, 辦起 3,600 多個公共食堂,全縣提倡「日吃三餐乾飯」、「放開肚皮 吃飯」,由集體飯堂免費供應;卻因糧食奇缺,不久便不得不取消 這 種 毫 無 物 質 基 礎 的 「 窮 過 渡 」 做 法 。122薄 一 波( 1908-2007 ) 《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中也承認:「實際上,許多基層幹 部 明 白 : 由 於 估 產 方 面 的 嚴 重 浮 誇 , 上 述 關 於 所 謂 幾 包 乾 的 許 諾,除了用來應付上級外,是根本無法實行的。」123 顯而易見,糧食供給制與酬勞工資制只能加劇導致集體資產 迅速流失乃至集體經濟崩潰。然而,這種中共當局制度政策失誤 造成的惡果,最終卻還須農民自己來承擔。 118 〈光榮的行動〉,《廣西日報》(南寧),1959年1月28日,1版。 119 〈田東在整社中做好糧食工作,都安紅星公社益黎大隊報出糧食七萬多斤〉,《廣 西日報》(南寧),1959年1月21日,1版。 120 許滌新,〈論「窮過渡」〉,《經濟研究》,1979:4(北京,1979.5),頁2-7。 121 岑溪市志編纂委員會編,《岑溪市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6),頁20。 122 欽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欽州市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0),頁 37。 123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頁527。

(25)

五、三種現象的統合作用及其後果

上述 1958 年的「糧食大豐收」、「人民公社化」、「糧食供給制 與酬勞工資制」三種現象,從時間來看,「豐收」浮誇現象最早且 蔓 延 最 久 ─ 1958 年 初 就 有 「 春 耕 生 產 誓 師 大 會 」, 提 出 豐 收 願 景 ;124夏 收 便 以 「 各 地 田 頭 不 斷 出 現 『 萬 斤 畝 』、『 五 萬 斤 畝 』、 『十萬斤畝』的增產指標牌」顯示「浮誇風愈演愈烈」;125人民公 社化後的秋收,「大豐收」更是全面開花,遍地結果。8 月湧現的 「人民公社」現象,使農村人力資源、生產資源、生活資源完全 體制化,浮誇風也得以體制化發展,而且使浮誇風從生產領域蔓 延到 消 費 領域─即糧 食 供 給制 與 酬 勞工 資 制 的實 施 。 當局 視 之 為走向共產主義分配制度的過渡形式,共產主義運動的新勝利, 並且強調:「吃飯不要錢,這是提起當前一切工作的綱」。126大有 以消費促進生產,以勝利成果論證大豐收之勢。值得注意的是, 《廣西日報》1958年 11月 8 日第 1版發表社論〈農民的又一次大解 放─論糧食供給制〉,鼓吹在農村實行糧食供應制,但前一日, 即 11 月 7 日,《廣西日報》第 2 版便通過社論與報導,宣布「我區 普 遍 開 展 核 產 報 豐 收 運 動 」( 即 反 瞞 產 運 動 )。127至 此 , 浮 誇 豐 收、人民公社化、糧食供給制與酬勞工資制、反瞞產運動,諸種 因素糾纏在一起了。但細心考察,亦可見其中錯綜複雜的關係: 浮誇的「豐收」顯然是基本的導因,人民公社使「豐收」實現最 大化,同時也實現了對農村人力資源與生產資源的壟斷;由此產 生的糧食供給制與酬勞工資制一方面體現「豐收成果」以及集體 化的「優越性」,一方面也以此全面控制農民的生活資源。而反瞞 產運動在此時開展,卻正是前述諸種因素的矛盾糾結使然:浮誇 風虛構的「豐收」無法兌現相應的糧食,引發「核產報豐收」的 124 灌陽縣志編委辦公室編,《灌陽縣志》,頁20。 125 柳江縣志編纂委員會編,《柳江縣志》,頁18。 126 〈農民的又一次大解放─論糧食供給制〉,1版。 127 〈丟 掉本位主義思 想,插上共產 主義紅旗─我 區普遍開展 核產報豐收運 動〉, 2 版。

(26)

反瞞產運動;人民公社的集體化體制使反瞞產運動得以用軟硬兼 施的各種方式推行,被集體化體制所束縛的農民只能別無選擇地 承受一切。糧食供給制與酬勞工資制的實施加速了糧食的消耗, 同時也為反瞞產提供頗為實際的論證依據:「人人都可以吃飽飯, 而且還不花錢,再給社員多留一些就沒有必要了。」128於是,不 僅餘糧,連口糧、飼料糧、種子糧都納入了反瞞產的範圍。 總的來說,大躍進催生漫無邊際的糧食高產衛星,造成大豐 收的假象;人民公社化運動一方面強化了集體化對農民的人身約 束力,一方面使因「大豐收」而超額徵購的措施得以強制推行; 而糧食供給制與酬勞工資制的施行,致使農民的生活資源迅速消 耗。三方面的統合作用力,最終歸結為強化了糧食之「得」(虛) 與「失」(實)的反差;反差的惡化,自然導致了中共當局與農民 全面對決的糧食戰爭—反瞞產運動。129 由此可說,廣西的反瞞產運動,其實就是一個由誤判到騎虎 難下,最終造成巨大悲劇的過程。 所謂誤判,即起自 1958 年大躍進高潮中虛構了農業大豐收的 假象,在「大豐收」基礎上進行的高徵購無法落實,自然就質疑 糧食被農民瞞產私分了。待到反瞞產加重饑荒災情,已經是騎虎 難 下 ─ 鄉 村 無 糧 ,130城 市 ( 包 括 縣 城 , 下 同 ) 也 糧 荒 。 例 如 : 田東縣自 1959 年 4 月 16 日起,全縣庫存商品糧僅能維持 2 天;5 月 中旬起,開始出現水腫病人等不正常現象;6 月起,機關職工、城 鎮居民中的成年人,口糧減至每月 7.5公斤。131廣西首府南寧 1960 年 2月春節剛過,便出現市場供應緊張形勢,市面食品奇缺,物價 隨之高漲,糧食供應定量減少,不得不用瓜菜代部分主食,以致 128 〈插上思想紅旗,杜絕瞞產私分〉,《廣西日報》(南寧),1958年11月9日,2版。 129 該 概 念 與 相 關 論 述 , 參 見 宋 永 毅 , 〈 糧 食 戰 爭 : 統 購 統 銷 、 合 作 化 運 動 與 大 饑 荒〉,《二十一世紀》,136(香港,2013.4),頁68-84。 130 這種「騎虎難下」的窘境,跟 1959 年 8 月廬山會議決議反右傾關係亦甚大。第二次 反瞞產就是在這種情形下於1959年秋後發動的。基於篇幅有限及論述聚焦考量,本 文對此不展開論述。 131 田東縣志編纂委員會編,《田東縣志》,頁105。

(27)

出現浮腫病情。132桂林市 1960 年 11 月初糧食及副食品供應緊張, 引起市民普遍營養不良,浮腫病開始蔓延;1961 年 1 月 17 日,227 個單位共 6,768 人在大搞代食品運動中吃野山薯中毒,其中較嚴重 的 1,211人,928人住院治療,5人死亡。133 陷於如此困境,當局只好持續加強反瞞產運動來蒐集糧食, 以施行「捨農村保城市」的策略。134上述城市糧荒現象於1958年底 即 出 現 , 以 致 1959 年 初 廣 西 反 瞞 產 運 動 期 間 即 有 如 此 報 導 : 為 「支援國家建設和滿足城市、工礦區需要」,從 1959 年 1 月 21 日至 27 日 , 馬 山 、 寧 明 、 邕 寧 、 都 安 等 7 個 縣 投 入 勞 動 力 共 達 11 萬 5,000 多人,集運糧食 2,300 多萬斤到交通點上,其中有 546 萬多斤 糧食已裝包待運。135恭城縣由 1959年 1月 15日至 21日 7天內,報出 糧食 775 萬多斤,並已外調 60 多萬斤糧食支援桂林市。136百色地 委第一書記尚持( 1913-1996)在各縣委電話會議上要求「克服本位 主義思想,堅決完成糧食外調任務」,尤其「對增產多的縣要求超 額 完 成 」。137靖 西 縣 樹 立 「 全 國 一 盤 棋 、 全 區 一 盤 棋 」 的 整 體 思 132 南 寧 市 地 方 志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 《 南 寧 市 志 . 綜 合 卷 》 ( 南 寧 : 廣 西 人 民 出 版 社 , 1998),頁74。 133 桂林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桂林市志》(北京:中華書局,1997),頁86 134 「 捨 農 村 保 城 市 」 的 策 略 被 認 為 是 造 成 大 饑 荒 的 主 要 因 素 , 如 林 毅 夫 和 楊 濤 便 將 大 饑 荒 死 亡 率 高 的 主 要 原 因 , 歸 咎 於 「 城 市 偏 向 」 的 糧 食 分 配 政 策 。 參 見Justin

Yifu Lin (林毅夫) and Dennis Tao Yang (楊濤), “Food Availability, Entitlements and

Chinese Famine of 1959-1961,” The Economic Journal, 110:460 (Jan., 2000), pp. 136-158. Berstein也認為,政府過高徵購糧食調往城市,是導致大饑荒出現的主要原因 之 一 。 參 見 Thomas P. Bernstein, “Stalinism, Famine, and Chinese Peasants: Grain

Procurement during the Great Leap Forward,” Theory and Society, 13:3 (May, 1984), pp. 339-377.古 學斌 則分 析, 政府 當局 為了 更多 徵購 糧食 ,脫 離現 實情 況, 按鄉 村 可耕地面積決定農民出售餘糧的配額,以致造成了農民的饑荒。參見Hok Bun Ku

(古學斌), Moral Politics in a South Chinese Village-Responsibility, Reciprocity, and

Resistance (Lanham, Md.: Rowman and Littlefield, 2003), p. 63.

135 〈 根 據 流 轉 方 向 , 合 理 擺 佈 糧 源 , 保 證 城 鄉 需 要 , 南 寧 區 掀 起 糧 食 集 運 群 眾 運 動〉,《廣西日報》(南寧),1959年2月1日,2版。 136 〈 依 靠 群 眾 , 摸 清 底 細 , 靖 西 清 理 出 糧 食 一 千 二 百 多 萬 斤 , 恭 城 報 出 大 量 糧 食〉,《廣西日報》(南寧),1959年1月31日,1版。 137 〈 地 委 召 開 電 話 會 議 , 對 當 前 糧 食 和 生 產 作 了 重 要 指 示 〉 , 《 右 江 日 報 》 ( 百 色),1959年2月22日,1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