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絡資訊選粹服務之使用者遊歷行為初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網絡資訊選粹服務之使用者遊歷行為初探"

Copied!
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網路資訊選粹服務之使用者遊歷行為

初探

A Preliminary Study of Users’ Navigation

Behaviors on the Selective Dissemination

of Web Information Services

卜小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

Hsiao-Tieh Pu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wan(R.O.C.)

E-mail: htpu@ntnu.edu.tw

翁怡葳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生

Yi-Wei Wong

Master Student,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wan(R.O.C.)

E-mail: damawong@gmail.com

關鍵詞(

Keywords): 網路資訊選粹服務(Selective Dissemination of Web Information

Service)

;簡易資訊聚合服務(

RSS,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網路遊歷行為(

Web Navigation Behavior)

;網路使用者研究(

Web

User Studies)

【摘要】

本 文 提 出 網 路 資 訊 選 粹 服 務 (

Selective

Dissemination of Web Information, SDWI)是

一種新型態的資訊傳遞方式,相較傳統資訊搜

尋經驗,其促發另一種使用者與資訊的互動經

驗。究竟使用者如何遊歷

SDWI 所提供的大量

資訊,值得深入探討。本文介紹

SDWI 相關概

念及發展,並以

RSS 為範疇進行小型實證。

研究採用電腦側錄、訪談及觀察等方法。主要

研究發現:受試者所呈現之訂閱需求既廣且

深,同時重視廣泛吸取新知及符合個人興趣;

受試者每日以不到

4%的上網時間即能獲取

RSS 匯進的大量資訊,若能善用 RSS,不失

為一省時有效率的新知獲取模式;受試者平均

7 成時間、近 9 成移動與過濾及瀏覽閱讀器

中之內容有關,僅

3 成時間及 1 成移動與來源

(2)

網頁有關,其遊歷行為呈現快速略讀為主、全

文內容閱讀為輔的特性。本文最後建議,不論

就圖書資訊服務或網路資訊服務角度,為提供

更完整具深度的資訊服務,

SDWI 都將受到更

多重視。

Abstract】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Selective

Dissemination of Web Information (SDWI) is a

new way of information delivery, and it also

triggers user experience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raditional search environment. How a user

navigates information offered by SDWI is

worthy of study. This paper provides related

concepts and development of SDWI, and also

conducts an empirical study on RSS

navigation behavior. The methods include

navigation screen logging,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 Major preliminary results

include: the participants show both a wide

range and personal-focused feeds

subscription interests, and this reveals they

put attention to obtaining new information as

well as meeting personal interests; the

participants spent less than 4% online time a

day to sift through huge information offered by

RSS, and this somehow demonstrates RSS is

an efficient way of obtaining new information;

the participants show quick screening reading

style, since near 70% time and 90% moving

were related to filtering and browsing contents

in RSS readers, while only 30% time and 10%

moving were concerned with reading source

page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SDWI will

receive more attention i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either in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or web information service arena.

前言

網路已成為重要的資訊獲取管道,而上網搜尋 資訊也成為網路使用者最常進行的活動之一。但 面 對 龐 大 多 元 的 網 路 資 源 , 依 賴 關 鍵 字 搜 尋 引 擎,就有如大海撈針,十分困難;同時,由於現 行搜尋引擎多提供一般性的搜尋結果,並未針對 使用者個人需求提供服務,不僅無法滿足多元的 查詢需求,加上動輒數千萬筆的檢索結果,經常 造成使用者過濾資訊的負擔;此外,由於使用者 個人的時間與心力有限,不易時刻上網查詢所需 的新資訊。上述現象為現今資訊搜尋環境中,使 用者經常遭遇的困擾。 關鍵字搜尋服務之外,強調客製化或個人化的資 訊服務模式,一直以來也受到相當關注。例如在圖 書 資 訊 服 務 中 , 專 題 選 粹 服 務 (Selectiv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SDI)或新知通報服務 (Current Awareness Services, CAS),即是針對使用 者感興趣的主題,主動定期提供最新資訊,以協助 使 用 者 掌 握 新 知 , 並 節 省 搜 尋 時 間 (Hamilton, 1995)。自從網際網路蓬勃發展,類似服務推陳出 新 , 例 如 早 在 1986 年 , 即 有 所 謂 的 群 研 伺 服 (LISTSERV)服務[1],這類服務是利用電子郵件 來傳遞使用者訂閱的特定論壇資訊;或是1996 年推 出的PointCast 服務,使用者經註冊及安裝特定桌面 軟體後,即可隨時接收到各類多媒體新聞資訊[2]; 或是目前盛行的簡易資訊聚合(RSS,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服務[3],則是一種匯集及傳遞網頁內 容機制,使用者只需訂閱感興趣的RSS Feed,即可 隨時獲取新聞、Blog、書訊等新知,而無須費時查 詢每筆網頁資訊。 上述兩種資訊搜尋及傳遞模式,反映了資訊檢索 中的兩種重要任務:隨意型任務(Ad Hoc Task)及過 濾型任務(Filtering Task)(Baeza-Yates & Ribeiro-Neto, 1999)。就前者,使用者的資訊需求相對固定,系統 中的文件或資訊則持續更新。當使用者需要資訊 時,需主動查詢系統,如輸入適當關鍵字以取得資 訊,這種方式即所謂的拉取式(Pull)資訊服務模式。 例如一般的圖書資訊檢索系統或網路搜尋引擎多以 Pull 服務為主。針對後者,則是由系統定期主動提 供過濾資訊,使用者無須時時查詢,僅須被動接收 資訊,這種方式即所謂的推播式(Push)資訊服務 模式。例如前述的RSS 服務機制,即是由使用者訂 閱感興趣的RSS 內容,之後隨時可透過各類閱讀軟

(3)

體接收及瀏覽所訂閱的更新內容。換言之,Pull 模 式是使用者主動搜尋資訊,而Push 模式則是資訊自 動上門來。 近年來,隨著網路資源大量成長,加上 Web 2.0 的推波助瀾,生產更大量多元的資源,使用者在此 資訊超載的環境中,亟需更有效的資訊搜尋及傳遞 機制,以避免淹没在資訊洪流之中。依研究者淺見, 前述以分眾或個人資訊需求為主、並主動提供過濾 資訊的Push 服務模式,對降低資訊超載及掌握新知 頗有助益。這類Push 服務具有過濾不相關資訊、及 傳遞相關資訊的選粹(Selective)特性,因此本研究 將這類以分眾或個人資訊需求為主、並主動提供相 關 資 訊 的 Push 服 務 稱 為 網 路 資 訊 選 粹 服 務 (Selective Dissemination of Web Information Service, SDWI)。這類服務不限軟硬體平台(電腦或手機、 email 或閱讀軟體),也不拘泥於內容格式(文字或 多媒體、摘要或全文),只要其精神符合使用者被動 接收、資訊主動傳遞的特質,其實皆可視為 SDWI 的應用範疇。展望未來,由一般性、被動地提供資 訊檢索服務,到個人化、主動式提供資訊選粹服務 已是重要趨勢。不論就圖書資訊服務或網路資訊服 務角度,為提供更完整及更具深度的資訊服務,並 節省使用者獲取資訊的時間與心力,網路資訊選粹 服務都將受到更多重視。 成功的網路資訊選粹服務有賴對使用者需求及行 為特性的瞭解與掌握。過去對於網路資訊選粹服務 的相關研究,多以技術改善為焦點,例如資訊過濾 (Information Filtering)及智慧代理人(Intelligent Agent)等,有關使用者行為的研究逐漸受到重視。 由於網路資訊選粹服務多以Web 平台為主,且具節 點(Node)及連結(Link)的超文本(Hypertext) 特性,與傳統文本的線性式(Linear)瀏覽或閱讀方 式有很大不同。例如根據Rada & Murphy(1992) 看法,在閱讀傳統文本時,使用者通常是以閱讀 (Reading)、瀏覽(Browsing)、搜尋(Searching) 等三種方式來理解一篇文章;但對於超文本,使用 者並非以閱讀為主,而是以瀏覽及搜尋方式來遊歷 (Navigating)超文本資源(Rich, 1999)。而所謂的 遊歷是指使用者在超文本中的移動過程,其不僅止 於瀏覽及搜尋,還包含了模式化、詮釋及形成策略 等活動(Spence, 1999)。根據一些超文本的遊歷行 為相關研究(Conklin, 1987;Dias & Sousa, 1997; McDonalda & Stevensonb, 1998),使用者在超文本的 環境中,主要遭遇的問題為迷失(Disorientation) 及認知超載(Cognitive Overhead)。究竟使用者是如 何遊歷網路資訊選粹服務所提供的資訊?其是否也 遭遇到上述類似問題?如何因應或解決?皆須進一 步瞭解。 網路資訊選粹服務所提供的不僅是一種資訊傳遞 方式,其也促發了一種新的資訊互動經驗,已非傳 統搜尋經驗可以說明與詮釋。本研究嘗試以網路資 訊選粹服務中,目前最為普遍的RSS 服務為範疇, 分析探討訂閱RSS 服務的使用者,其訂閱及遊歷行 為的特性,包括其訂閱動機及需求、遊歷RSS 內容 的過程等。研究結果有助發展網路資訊選粹服務及 後續相關研究參考。

相關研究

網路資訊選粹服務

本文所指網路資訊選粹服務,是以分眾或個人資 訊需求為範疇、並主動提供個人所需相關資訊的服 務。這類服務並不限軟硬體平台,也不拘泥於內容 格式,只要其精神符合使用者被動接收、資訊主動 傳遞的特質,皆可視為網路資訊選粹服務的範疇。 圖書資訊服務中的SDI 與 CAS 等服務即是重要的應 用典範。同時,究其本質,網路資訊選粹服務與網 路資訊過濾技術應用及個人化資訊服務息息相關。 此外,網路上曾經及目前流行的重要應用,包括推 播服務及RSS 服務皆為關注焦點。以下分別簡介其 相關研究及應用實例。

(一) 專題選粹服務(SDI)及新知通報服務

CAS)

圖書館很早就以人工方式提供新知通報的相關服 務,例如1920 年代,紐約公共圖書館就已建立讀者 的興趣檔案;當圖書館一有新的資料進館時,圖書 館就會依此興趣檔案寄發相關資料。而最早以電腦 自動進行專題選粹服務的構想是由Luhn(1958)所 提出,其發展了一套系統,能根據公司成員的興趣 主題,以自動化方式傳遞最新相關訊息。

(4)

SDI 或 CAS 皆是主動根據使用者感興趣的主題來 提供最新資訊,其服務型式隨著資訊媒體及電腦技 術的演進,有相當大的改變。例如在紙本時代,常 見所謂的現期期刊目次或新書通報服務,即是針對 特定主題蒐集最新出版品資源,再影印寄送給有興 趣的讀者參考。傳統圖書館所提供的新知通報服 務 , 主 要 是 用 來 提 示 讀 者 新 到 期 刊 或 圖 書 訊 息 (Schlembach, 2001)。之後CD-ROM 與資料庫的盛 行,帶動了自動化CAS 服務,圖書館可由資料庫檢 索特定相關主題期刊目次,再定期 email 與該主題 相關之期刊資訊給有興趣的讀者。 隨著網路及電子全文的普及,讀者很容易就能獲 取新知,這對圖書館發展相關服務產生重大影響。 包括在服務類型、傳遞方式、傳遞內容、中介角色 都面臨了轉變的挑戰(林雯瑤,2004;黃明居、簡 燕華,2007)。例如服務類型由圖書資訊新訊擴展到 特殊類型資訊新知、傳遞方式由 email 增加了 RSS 取用途徑、傳遞內容由提供相關資源位址到提供全 文、中介角色由須圖書館員服務到使用者自行取用 等。在在突顯圖書館在發展相關服務時,亟需重新 思考SDI 與 CAS 的定位。而這也是本研究所欲探究 的議題之一,為圖書資訊服務思考下一代的SDI 與 CAS 方向。

(二) 網路資訊過濾與個人化資訊服務

網路資訊過濾技術是一種能從網路即時產生的大 量資訊中,針對特定主題過濾出重要訊息的資訊檢 索科技(卜小蝶,1996)。資訊過濾技術強調的是讓 網路資源檢索系統具備更主動、長期及個人化的資 訊服務能力,藉以反應出傳統資訊檢索系統中的被 動、短期及一般化等資訊服務缺失,而這之中又以 個人化為最主要的差異來源。因為在搜尋引擎的使 用環境中,除了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會有差異,相同 的使用者也常會有相近的檢索需求。因此具備資訊 過濾能力的資訊系統多會建立使用者個人興趣檔案 (Profile),以針對不同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服務內容 (即個人化);而這樣的服務若能持續進行,凡是系 統收錄到最新資訊都會再次處理(即長期);每當有 符合的資訊被檢出時,系統就會利用 email 或其它 傳遞方式主動通知使用者(即主動)。 網路選粹服務有賴網路資訊過濾技術的應用。一般 可區分為兩種技術:內容式資訊過濾(Content-based Filtering ) 及 協 力 式 資 訊 過 濾 ( Collaborative Filtering)。內容式資訊過濾主要是以需過濾的文件 內 容 做 為 分 析 比 較 對 象 (Shardanand & Maes, 1995)。其所使用的比較技術,類似現行資訊檢索技 術所使用的各種統計法為基礎的文件相似度比較技 術。這類技術相當適合個人化新聞服務的使用,例 如使用者登錄個人感興趣的主題或關鍵字,新聞提 供者即可藉此來瞭解使用者偏好,以進一步提供個 人化的新聞資訊。協力式資訊過濾則多是利用User Modeling 技術,將查詢者的 Profile 與現有系統中所 有曾經出現者的Profile 比對相似性與查詢相關性, 最後再將有類似背景的使用者在類似查詢主題的檢 索結果,依相似性給予加權,再提供使用者參考 (Goldberg, et al., 1992)。有關個人化推薦,如電影、 圖書、產品介紹等,或希望對檢索資源的品質、風 格、觀點等有所分析的資訊檢索行為,都是這類技 術合適的應用範圍。

(三) 網路資訊推播服務

除上述圖書資訊服務與網路資訊過濾服務外,網 路 上 所 謂 的 推 播 服 務 也 曾 相 當 盛 行 (Gerwig, 1997)。早在Push 概念流行之前,其實 email 可視為 是最早也最普遍的推播工具,例如網路業者透過 email 傳遞其產品資訊。90 年代曾興起一股網路推 播(Webcasting 或 Netcasting)風潮。其運作方式是 由使用者在個人電腦上安裝推播工具,並進行個人 化推播內容及接收頻道的設定,之後資訊提供者就 會透過網路,定期直接推播資訊到使用者端(黃敬 群,2005)。例如 1996 年曾被喻為下一代網路媒體 主流的PointCast 服務,即是使用者在註冊與設定喜 好後,系統即自動將新聞、產業、娛樂等多樣化的 資訊傳送到使用者的電腦桌面。即使使用者的電腦 閒置,系統仍會將頭條新聞或廣告當作螢幕保護程 式般顯示於電腦螢幕。後因頻寬限制、過多商業化 內容、缺乏推播格式共同標準、使用者的選擇有限 等種種因素(Pflug, 1997),此項服務在1998 年就已 停止運作。 值得注意的是,Push 的價值並不僅止於提供媒介 服務,而是在傳遞一種新的網路經驗(Steadman,

(5)

1997)。其具有高度個人化服務的特質,也有助使用 者過濾大量無關資訊,這種互動經驗異於傳統資訊 檢索經驗,也是使用者避免資訊超載及獲取新知的 重要資訊取得方式。也因此具備Push 概念的相關服 務不斷推陳出新。例如個人化廣播媒介Podcasting, 是由廣播及iPod 所衍生而來的一種服務概念,其是 指以iPod 或類似的多媒體檔案播放器,來接收以類 似廣播模式所發佈的多媒體內容[4]。其具有多元化 的應用,例如 Podcasting 在教育上的應用就頗受矚 目,教師可將上課內容錄製成音訊檔,學生再以iPod 或MP3 播放器接收音訊,Podcasting 儼然成為課程 資訊的重要傳遞管道(Campbell, 2005)。而近年來 最熱門的Push 服務就以 RSS 為主(Kendall, 2006), 也將在下一小節做更深入的介紹。

(四) RSS 服務

RSS 全名為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中文譯名 十分多元,包括簡易資訊聚合、簡易聚合信息服務、 簡易供稿系統、簡易供稿機制等等。簡而言之,RSS 是一種消息來源的格式規範,主要用來發佈經常更 新資料的網站,例如Blog 的文章、新聞、音訊或視 訊網摘等。其主要組成元素包括: - RSS Feed:是指一份結構良好(Well-formed) 的XML 檔案,資料內容可以是一則新聞、Blog 文章、或一本新書資訊等。 - RSS Reader:是指能剖析、接收 RSS Feed 檔案, 並提供使用者閱讀RSS Feed 的軟體。有各種平 台及軟體可供選擇,例如在電腦中安裝專屬閱 讀軟體、利用Web 介面(例如 Google Reader)、 瀏覽器外掛、瀏覽器直接閱覽、email 等。由於 Web 介面不必安裝特殊軟體,且可保持閱讀狀 態及儲存感興趣的文章,因此目前已成為最普 遍的RSS 閱讀方式。 - RSS Aggregator:是指將網路上的各種 RSS Feed 收集在同一介面,提供使用者訂閱及搜尋 RSS Feed 來源。 就技術面來看,RSS 的版本持續更新,包括以下三 種規格其實都是指RSS 這類聯合供稿(Syndication) 技術: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RSS 2.0)、RDF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Site Summary (RSS 0.91, RSS 1.0)、Rich Site Summary(RSS 0.9 and 1.0)。由於愈來愈多網路資訊是透過 RSS 機制 傳遞,RSS 可以算是目前相當成功的 XML 應用。 而就服務面來看,RSS 提供了人人可用的網路資訊 傳播平台,讓每個人都能成為資訊的提供者,而同 時也是隨選訂閱的使用者。隨著RSS Feed 的成長及 使用者的增加,RSS 對資訊提供者而言,已成為出 版及行銷的重要管道;而對使用者而言,RSS 也成 為掌握新知的重要利器。

超文本遊歷行為

超文本是一種非線性式的文字資料組織與呈現方 式 。 其 主 要 透 過 節 點 與 鏈 結 的 結 構 來 呈 現 知 識 (Nielsen, 1990)。隨著資訊媒體的多樣化,多媒體 資訊大量成長,所謂超媒體(Hypermedia)的概念 也應運而生。究其本質,仍以節點與鏈結的結構為 主;然與超文本不同處,在於鏈結的內容並不侷限 於文字文本,影音、圖片等多媒體都可成為鏈結對 象。90 年代興起的全球資訊網(WWW 或 Web)目 前已是最主要的資訊傳播平台,其也是以超文本形 式來組織與呈現內容。所謂的遊歷行為,則是指使 用者在超文本資訊環境中的移動,使用者自由點選 節點及依循連結,依個人的閱讀路徑來探索文件或 資訊(Nielsen, 1995)。這種瀏覽或閱讀方式與傳統 的線性閱讀形式有相當差異,也因此瞭解使用者如 何在超文本中遊歷,也就成為人機互動及超媒體等 相關研究的重要研究議題。 有關遊歷行為的研究,最常探討的議題為使用者 在超文本遊歷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問題,包括迷失方 向及認知超載等。首先是當移動的選擇性增加時, 使用者很容易產生迷惑與失去方向。Conklin(1987) 指出,這種迷失方向是指使用者在超文本的文件 中,失去對其所在位置與方向概念的一種傾向。造 成迷失方向的原因主要是超文本提供使用者更多資 訊的控制權,但在呈現許多吸引注意的資訊同時, 系統卻未給予使用者任何資訊結構的建議;使得使 用者受到其他節點的吸引,造成目標的模糊,最終 在 過 程 中 迷 失 方 向 。 而 有 關 認 知 超 載 的 問 題 , Conklin(1987)認為所謂的認知超載是指使用者必 須同時維持數項任務(Tasks)或行徑(Trails)所需

(6)

額外負擔的心力。在超文本遊歷過程中,使用者除 了必須理解所擷取的資訊外,尚須對選擇節點做出 判斷,因而增加了認知的負擔。 除了討論超文本遊歷過程中的困擾,以下將針 對 與 本 研 究 有 關 的 幾 項 重 要 研 究 主 題 做 簡 要 介 紹,包括遊歷策略、使用者遊歷型態、遊歷行為 模式等。

(一) 遊歷策略

許多研究嘗試分析使用者遊歷行為中所呈現的 型態或使用的策略。Canter, River & Storrs(1985) 針對使用者瀏覽策略進行分析,發現有四種瀏覽 類型:路徑式(Paths)、尖釘式(Spikes)、迴圈 式(Loops)與環形式(Rings)。採路徑式的使用 者,其在節點間的移動是以線性式行進;採尖釘 式的使用者,則由起始的路徑開始,偶爾會脫離 以瀏覽相關資訊,再由同一路徑回歸起始路徑; 採迴圈式的使用者,是由起始的節點,再串連拜 訪其他節點,最後再回到起始節點;採環形式的 使用者,其實類似迴圈式,不同的是,使用者會 重複拜訪先前已遊歷過的節點。透過上述四種類 型概念,Canter 等人認為學習者在遊歷資料庫的 行 為 上 , 可 區 分 為 五 種 瀏 覽 策 略 : 掃 瞄 (Scanning)、瀏覽(Browsing)、搜尋(Searching)、 探索(Exploring)、漫遊(Wandering)。Horney & Anderson-Inman(1992)針對中學生進行研究, 要求受測者閱讀兩篇短篇超文本文章,歸納了六 種 超 文 本 閱 讀 策 略 : 略 讀 (Skimming )、 檢 視 ( Checking )、 閱 讀 ( Reading )、 回 應 (Responding )、 學 習 ( Studying )、 複 習 (Reviewing)。後續Horney(1993)以 HyperCard 為基礎設計了一套超媒體系統,並對使用者瀏覽 行為進行分析。其歸納了六種遊歷模式:線性遊 歷方式(Linear Traversal)、單邊遊歷方式(Side Trip)、星狀遊歷方式(Star)、延伸星狀遊歷方式 (Extended Star)、無秩序型遊歷方式(Chaotic)。 Horney 同時指出,使用者的遊歷方式很難歸類於 單一類型,同一使用者可能依其使用目的而採用 不同的遊歷方式。此外,Rada & Murphy(1992) 指出學習者在進行超媒體環境的遊歷時,包含了 「先廣」(Breadth-first)與「先深」(Depth-first) 兩種遊歷策略。先深型的學習者在樹狀結構中, 會循著一個節點接著一個節點延伸探索;而先廣 型的學習者,則是在遊歷同一階層後,再跳到下 一階層繼續探索。

(二) 使用者遊歷型態

一些研究進一步將使用者遊歷記錄予以群集分 析,嘗試描繪不同類型的使用者。Cleave, Edelson, & Beckwith(1993)收集分析學生使用 Creanimate 超媒體系統之遊歷記錄,將使用者區分為以下五 種類型:典型使用者(Model Users)、藝術型使用 者 (Artists )、 支 配 者 ( Dominators )、 寫 作 者 (Writers)、影片喜好者(Video Hoppers)。Lawless & Kulikowich(1996)則以一介紹基礎心理學課程 的超媒體系統為範疇,分析42 位大學生的遊歷行 為 , 並 歸 納 出 三 種 使 用 者 類 型 : 特 徵 探 索 者 (Feature Explorers)、 知 識 尋 求 者 (Knowledge Seekers )、 冷 漠 使 用 者 ( Apathetic Hypertext Users)。Lawless & Kulikowich 進一步將上述三類 群集做為自變項,並以學生的主題知識(Domain Knowledge)、個人興趣(Individual Interest)、情 境喜好(Situational Interest)及回憶度(Recall) 做為依變項,進行分析比對。結果發現「知識尋 求者」的主題知識最高、所測得的回憶度也最高。 其 認 為 這 類 使 用 者 會 運 用 系 統 尋 求 主 題 相 關 知 識,其瀏覽目的在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傾向以系 統性、策略性方式進行遊歷。而「冷漠使用者」 在主題知識及回憶度上得分最低,其遊歷並無邏 輯次序,一方面可能是其迷失在複雜的超文本環 境中,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其不在意而隨興點選。 後續Lawless & Kulikowich(1998)進一步探討 主題知識與個人興趣對個人遊歷行為的影響。其 發現,當使用者的主題知識非常高或非常低時, 其較不會對系統提供的相關資訊感興趣;若使用 者的主題知識屬於中等,則對系統所提供的相關 資訊會較有興趣。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使用者想 確認個人所擁有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希望豐富原 有的主題知識。而在個人興趣方面,若使用者對 特定內容的喜好程度愈高,則會愈積極或有目的 性地探索系統中的知識內容。而若個人情境喜好 程 度 愈 高 , 則 愈 容 易 被 系 統 的 特 徵 如 影 片 所 吸

(7)

引,且可能忽略系統所提供的資訊內容。Barab, Bowdish, & Lawless(1997)也利用群集分析法, 依使用者遊歷表現(Navigational Performance)區 分以下四種集群:典型使用者(Model Users)、漫 不在乎的志願者(Disenchanted Volunteers)、特徵 的探索者(Feature Explorer)、網路的繪圖者(Cyber Cartographer)。

(三) 遊歷行為模式

少 數 研 究 嘗 試 建 構 使 用 者 遊 歷 行 為 模 式 。 Downs & Stea(1973)曾簡略描繪遊歷過程為(1) 在環境中定向 、(2)選擇正確路線、(3)監控該路 線、(4)確保到達目的地。Wickens & Holland(1999) 則提出了認知地圖(Cognitive Map)的概念,強 調遊歷過程中地標(Landmark)與路線(Route) 的重要性。Darken(1997)所提出的遊歷行為模 式 則 屬 於 一 種 語 意 模 型 , 從 一 開 始 的 任 務 (Task ), 到 形 成 策 略 ( Strategy )、 進 行 移 動 (Movement)、進展評估(Progress Evaluation), 其中也包含了循環的概念。 Spence(1999)則認為遊歷是個人心智模式的 創 造 與 詮 釋 , 包 含 了 四 種 認 知 活 動 : 瀏 覽 (Browse)、模式化(Model)、詮釋(Interpret)、 形成策略(Formulate a Browsing Strategy)。每一 種活動各有相關資源,包括內容(Content)、心智 模式(Internal Model)、詮釋結果(Interpretation)、 瀏覽策略(Browsing Strategy)。所謂的瀏覽是指 使 用 者 藉 由 內 容 評 估 , 來 瞭 解 遊 歷 目 標 的 大 概 (What’s There), 雖 然 瀏 覽 並 不 一 定 需 要 有 目 標,但仍有比重,例如在決定是否詳讀一份報紙 內容前,可透過瀏覽方式,先快速瀏覽報紙來瞭 解內容大要;之後這些瀏覽的內容再透過模式化 活動,與個人的心智模式結合,成為所謂的心智 地圖,這些心智地圖其實與實體世界的地圖有異 曲 同 工 的 意 義 ; 接 下 來 心 智 模 式 與 外 部 資 料 結 合,透過詮釋活動,才能決定是否形成策略,做 進一步的瀏覽或決定放棄。整個遊歷過程也是一 循環的過程。

研究設計

本研究主要採用遊歷行為記錄分析、訪談與觀 察等方法。為使研究樣本之篩選有所依據,研究 者首先進行網路問卷前置調查,主要為瞭解 RSS 之一般使用情形,包括接觸RSS 時間、訂閱數量、 瀏覽RSS 的頻率及最常使用之 RSS 閱讀器。本問 卷為利用網路問卷平台,研究者主要透過周遭親 友發佈填寫邀請,問卷填寫對象並未設限。總計 回收有效問卷 54 份,分析結果:平均接觸 RSS 的時間為1-2 年、訂閱數量為 35 種、以每週瀏覽 2-3 次居多、最常使用 Google Reader。本研究希 望能由較具RSS 使用經驗之受試者為對象,主要 考量是基於RSS 屬於新興網路資訊服務型態,受 試者若具有一定之使用經驗,且具有吸取新知的 需求,較有助提供具體的遊歷行為觀察來源。對 於 RSS 初期使用者或無相對資訊需求的研究對 象,並不易獲得其遊歷行為資料。因此本研究根 據54 份問卷中,前 10%較具使用經驗填寫者之數 據為基礎,訂定研究對象之選擇以接觸時間超過2 年以上、訂閱超過100 種 RSS Feed、每日至少瀏 覽RSS 1 次以上為依據;此外,為避免不同 RSS 閱讀器或使用平台之影響,研究對象皆以Google Reader 之使用者為主。圖 1 為 Google Reader 介面 示意圖。本研究採滾雪球抽樣,徵求身邊符合條 件者進行觀察,並請其轉介,直到樣本達到飽和 為止。過程中共徵求到 12 位 RSS 重度使用者擔 任本研究受試者。

(8)

1 Google Reader 介面示意圖 研究者首先請受試者於其個人日常使用之筆電中 安裝電腦螢幕側錄軟體LogSquare,每次受試者瀏覽 所訂閱RSS 之內容時,即自行啟動側錄軟體,記錄 其遊歷過程。同時,研究者也嘗試不定期進行非介 入式之觀察,確保受試者之操作能順利進行。正式 施測期間自2009/09/27 至 10/23,共收集受試者 154 次、總計近25 小時之遊歷記錄。所得記錄,再進行 遊歷行為記錄之編碼與內容分析。分析內容項目主 要參考Barab, Bowdish, & Lawless(1997)及 Lawless & Kulikowich(1996)所訂定之遊歷變項,再針對 受試者操作RSS 閱讀器及瀏覽內容之過程特性,將 側錄內容分為「遊歷時間」、「遊歷操作」及「功能 操作」等三大部分進行分析(如表1 所示)。 表1 受試者遊歷記錄分析項目 類別 分析項目 說明 遊歷時間 閱讀器遊歷時間 受試者於RSS 閱讀器內遊歷的時間總計 內容遊歷時間 受試者瀏覽來源網頁的時間總計 遊歷操作 標題開啟 受試者點選RSS 類別標題之次數 來源開啟 受試者點選文章標題後開啟來源網頁視窗之次數 內容開啟 受試者進入來源網頁之次數 功能操作 基本功能 受試者利用閱讀器提供之基本功能,如設定、移動、標記星號等之次數 特殊功能 受試者利用閱讀器提供之特殊功能,如轉寄、分享、評論等之次數

(9)

除進行上述遊歷行為統計分析外,本研究進一步 分析受試者訂閱之Feed 主題類別。主題類別架構主 要參考國內重要入口網站及一些熱門Web 2.0 網站 之主題分類架構,再根據本研究所收集之資料特性 予以修改。共區分為 12 項類別:3C 通訊、生活情 報、休閒趣味、社會人文、商業管理、視聽娛樂、 進修學習、新聞傳播、運動體能、圖書出版、醫療 保健及藝術文化等。本研究採單一分類,若無法歸 類之項目則歸至其它類別。 訪談部分主要希望瞭解受試者對於RSS 閱讀器之 使用及瀏覽RSS 內容之心得與建議。包括使用 RSS 之動機、訂閱行為、遊歷行為及使用心得等。訪談 時除詢問受試者對上述項目之想法外,研究者也提 供受試者之側錄記錄結果,提供其回憶參考,並據 以提出相關問題。 本研究僅是初步,研究過程仍有諸多限制。首先 本研究屬小型實證,樣本數量及代表性有限,因此 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全體RSS 使用者。再者,由於 受試者使用之 RSS 閱讀器非全部集中在 Google Reader,尚有 Firefox 瀏覽器;而二種閱讀器之運作 模式不同,前者所瀏覽 Feed 皆儲存於主機伺服器 中,而後者則是下載至使用者終端設備,為避免所 收集遊歷記錄不一致,本研究僅採用Google Reader 之側錄資料。此外,遊歷行為牽涉層面甚廣,本研 究初步僅針對受試者與系統之互動操作層面為主要 分析範圍,受試者心理層面及系統功能細節探討有 限。最後,本研究採用七天的遊歷記錄,主要是基 於使用者的生活型態,通常在一週的週期內多少能 反映出每天的行為特性;此外,25 小時、154 次遊 歷記錄對初步觀察仍有參考價值,後續相關研究若 能收集更長期資料,將有助更完整深入觀察使用者 之遊歷行為。

研究結果

本研究依據電腦側錄、訪談及研究者觀察記錄, 以下首先提供受試者之背景分析,再根據本研究訂 定之主題分類架構,提供受試者訂閱內容分析結 果。接下來依據本研究所訂定之各項遊歷指標,針 對受試者之RSS 遊歷行為特性加以描述。最後則是 以相關文獻對於超文本之遊歷型態描述架構為基 礎,輔以本研究之實證資料,進一步綜合歸納出受 試者之重要遊歷型態及其所呈現的特質。

受試者背景分析

如表2 所示,本研究受試者主要為學生族群,包 括9 名研究生(8 名碩士生、1 名博士生),另有 2 名替代役及1 名上班族。年齡區間屬青壯年。男女 比例為7:5。學科背景則因研究取樣方式,多與資 訊與管理領域有關,而這些領域背景的使用者一般 較注意及關心新資訊科技之應用。 有關受試者之網路使用經驗,平均每人每天上網 時間約為 9.5 小時,此與受試者身份多需上網處理 學業及工作有關。受試者接觸RSS 的時間平均為二 年以上,而每位受試者皆擁有1 種以上之載體進行 上網及瀏覽RSS,包括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及手 機等。整體而言,本研究受試者上網頻率高、且上 網時間相當長。受試者除與一般使用者相同,經常 利用搜尋引擎查詢資訊外,也樂於嘗試各種新興網路 服務,更重視主動掌握及管理所收集到的網路資訊。 對於RSS 的需求及使用也較一般網路使用者高。 表2 受試者背景分析 身份 性別 年齡 學科背景 男 女 19~25 歲 26~30 歲 31~35 歲 圖書 資訊 企業 管理 資訊 工程 研究生(9) 4 5 8 - 1 5 2 2 替代役(2) 2 - - 2 - - 2 - 上班族(1) 1 - - 1 - - - 1 總計(12) 7 5 8 3 1 5 4 3

(10)

RSS 訂閱內容分析

本研究受試者之 RSS Feed 訂閱總數量共 3,647 種,平均每位訂閱量約為304 種,訂閱最多者達 849 種、最少為120 種。而訂閱 849 種的受試者 M06 主 要是因為下載了RSS 的「懶人包」服務,該功能提 供使用者一次訂閱所有網路熱門訂閱項目,因此造 成訂閱數量偏高現象。若扣除M06,11 位受試者之 訂閱總數量共2,798 種,平均每位訂閱量約 254 種。 基本上受試者訂閱數量以 100-200 種居多,共有 6 位;其次300-400、400-500 各有 2 位;200-300 則 有1 位。 本研究進一步將受試者所訂閱的Feed 內容進行主 題類別分析。由於M06 訂閱懶人包,未能反映其個 人訂閱興趣,此部分僅列出11 位受試者之分類統計 結果。如表3 所示,「3C 通訊」、「社會人文」、「視 聽娛樂」為前三大主要訂閱類別。而除「健康醫療」、 「運動體育」、「進修學習」等3 類外,其它 9 類每 位受試者多少都訂閱了一些RSS Feed,顯示每位受 試者的訂閱範圍十分廣泛。 表3 受試者訂閱 RSS Feed 之主題類別分析(依訂閱類別總種數排序) 訂閱類別 F01 F02 F03 F04 F05 M01 M02 M03 M04 M05 M07 總計 平均訂閱數 3C 通訊 10 55 12 4 52 18 266 49 30 22 146 664 60.36 社會人文 50 92 48 5 33 42 34 12 1 38 38 393 35.73 視聽娛樂 3 35 44 48 128 32 10 8 19 1 16 344 31.27 圖書出版 42 69 115 6 12 4 11 2 3 31 21 316 28.73 休閒趣味 27 77 17 26 31 6 24 18 16 4 16 262 23.82 藝術文化 41 75 37 7 28 17 8 8 5 4 16 246 22.36 生活情報 4 34 13 8 19 5 38 17 7 5 27 177 16.09 新聞傳播 3 18 11 1 16 16 9 13 27 5 27 146 13.27 商業管理 2 3 6 6 21 4 3 1 18 4 48 116 10.55 進修學習 3 13 7 5 15 2 5 0 0 2 14 66 6.00 其他 0 1 6 4 4 5 7 2 2 4 4 39 3.55 運動體能 0 0 0 0 1 14 1 0 3 2 1 22 2.00 醫療保健 0 3 0 0 1 0 0 0 2 0 1 7 0.64 總計 185 475 316 120 361 165 416 130 133 122 375 2798 254.36 但若以訂閱種數比例來看,每位受試者仍有其偏 好。如表4 所示,以個人角度分析,如以訂閱種數 超過個人平均值做為主要訂閱類別的依據,每人主 要訂閱類別約4 類,而這些主要類別佔個人訂閱總 種數的平均比例也高達75.56%,顯示每位受試者的 訂閱類別仍有集中現象。以整體角度分析,如以每 人訂閱種數比例超過整體平均值比例做為依據,其 結果與個人分析略有差異。其中4 位受試者的個人 及整體主要訂閱類別是一致的,但有7 位則呈現增 加或減少一些類別,顯示大部份受試者之個人訂閱 偏好與整體比較是有些落差。 就重覆訂閱部分,超過2 位受試者重複訂閱有 210 種,重複率為 7.51%。就重覆訂閱的內容,多集中 在3C 通訊(32.63%);同時,由於本研究有 5 位受 試者為圖書資訊背景之研究生,圖書出版(13.54%) 與社會人文(10.07%)類亦是其訂閱項目中重覆率 較高的類別,而其中大多為目前網路上較知名之部 落格。簡言之,受試者所訂閱的RSS 內容重複率低, 顯示每位受試者的訂閱對象多不相同,具有相當個 人化色彩。 就語言類型分析,受試者之訂閱內容仍以中文 RSS 居多,約佔九成,其次為英文(6.88 %)及日 文(3.66 %)。其中研究生的訂閱內容語言涵蓋範圍 較廣。一方面可能是學生有較多時間吸收不同語言 資訊;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其它身份受試者數量有 限,未能看出差異。但整體而言,受試者訂閱的語 言種類並不多元。

(11)

表4 受試者主要訂閱類別分析 受試者 代碼 主要訂閱類別-- 以個人角度分析 佔個人整體 訂閱種數% 主要訂閱類別-- 以全體受試者角度分析 未訂閱類別 F01 社會人文、圖書出版、藝術 文化、休閒趣味 86.49% 相同 運 動 體 能 、 醫 療 保 健、其它 F02 社會人文、休閒趣味、藝術 文化、圖書出版、3C 通訊 77.47% +生活情報 -3C 通訊 運動體能 F03 圖書出版、社會人文、視聽 娛樂、藝術文化 77.22% 相同 運動體能、醫療保健 F04 視聽娛樂、休閒趣味 61.67% +生活情報、商業管理 運動體能、醫療保健 F05 視聽娛樂、3C 通訊、社會 人文、休閒趣味 67.59% -3C 通訊、休閒趣味、社會人文 +商業管理 無 M01 社會人文、視聽娛樂、3C 通訊、藝術文化、新聞傳 播、運動體能 84.24% -3C 通訊 醫療保健 M02 3C 通訊、生活情報 73.08% 相同 醫療保健 M03 3C 通訊、運動體能、生活 情報、新聞傳播、社會人文 83.85% -社會人文 醫療保健、進修學習 M04 新聞傳播、3C 通訊、視聽 娛樂、商業管理、運動體能 82.71% 相同 進修學習 M05 社會人文、圖書出版、3C 通訊 74.59% -3C 通訊 醫療保健 M07 3C 通訊、商業管理、社會 人文 61.87% +新聞傳播、生活情報 -社會人文 無 註: 受試者代碼項目,”F”表女性、”M”表男性;主要訂閱類別--以全體受試者角度分析項目,”+”表增加之 類別、”-”表減少之類別。 進一步觀察男女異同,其平均訂閱類別數量差異 不大(男4 類:女 3.8 類),但平均訂閱種數女性受 試者則高於男性(男224 種:女 291 種);這與 5 位 女性圖書資訊背景受試者較一般受試者,習慣收集 大量新知有關。值得注意的是,如前述表 4,男性 受試者明顯偏好「3C 通訊」,即 6 位男性受試者之 主要訂閱類別皆出現「3C 通訊」,且有 3 位是將其 列為排名第一的訂閱類別;反之,5 位女性受試者 僅有1 位將「3C 通訊」列為主要訂閱類別。女性受 試者之主要訂閱類別較偏向社會人文及休閒娛樂。 此外,在未訂閱類別中,受試者較少訂閱「運動體 能」、「醫療保健」、「進修學習」等三類,其中「醫 療保健」並無男女差異,可能因受試者多為青壯年, 暫時較無需求;而女性受試者較少訂閱「運動體 能」,男性則較少訂閱「進修學習」,顯示男女之訂 閱興趣仍有一些差異。 綜而言之,每位受試者的訂閱範圍十分廣泛,幾 乎每一類RSS Feed 皆有訂閱,其中「3C 通訊」、「社 會人文」、「視聽娛樂」為前三大主要訂閱類別。然 受試者所訂閱的內容項目重複率低,顯示每位受試 者所訂閱內容具有相當個人化色彩。同時,每位受 試者雖然訂閱數百種RSS Feed,但訂閱類別並不算 太分散,即受試者之訂閱興趣相當集中。此外,受 試者訂閱的語言種類並不多元,集中在中文的 RSS Feed。最後,男女在訂閱數量及一些訂閱類別仍有 一些差異,例如女性訂閱較大量的RSS Feed,而男 性則較女性對「3C 通訊」及「運動體能」類別的 RSS Feed 更感興趣。

RSS 遊歷行為特性

本文所指遊歷行為是指受試者在RSS 閱讀器及來 源網頁之遊歷情形,包括「遊歷時間」、「遊歷操作」、 及「功能操作」等三部分。分析來源主要為電腦側

(12)

錄及訪談資料。由於12 位受試者中,F03 所花費時 間與其它受試者相差數倍,為避免極端值之干擾, 以下僅以其它11 位受試者記錄分析為主。

(一) 遊歷時間

在本研究中,遊歷時間為受試者打開RSS 閱讀器 Google Reader 至關閉為止。主要區分為二種時間, 一是在Google Reader 瀏覽類別標題、文章標題、摘 要及部分全文等;另一則是跳離Google Reader,瀏 覽RSS Feed 來源網頁全文。如表 5 所示,11 位受試 者在七天中共進行146 次、近 19 小時側錄。平均每 人每天進行約1.90 次遊歷、每次約 10.97 分鐘,即 每天約花21 分鐘使用 RSS 相關服務。進一步比較 受試者每天在 Google Reader 與來源網頁的遊歷時 間比例,約為14.69 分鐘:6.10 分鐘。換言之,約 7 成時間是在Google Reader 遊歷,3 成時間用來閱讀 來源網頁之內容全文。若針對個別受試者差異,多 數受試者(9 位)之閱讀器遊歷時間多於來源網頁 遊歷時間,其中有 2 位受試者完全未離開 Google Reader,僅在閱讀器中瀏覽 RSS Feed。簡言之,受 試者之遊歷仍以在閱讀器中之瀏覽行為為主,閱讀 來源網頁全文則為輔助。 表5 受試者遊歷時間分析 受試者代碼 遊歷 次數 閱讀器遊歷時間 來源網頁遊歷時間 整體遊歷時間 (秒) 平均(分) 閱讀器遊歷時間 (秒) 平均(分) 來源網頁遊歷時間 (秒) 平均(分) F01 9 4,322 8.00 4695 8.69 9,017 16.70 F02 11 5,991 9.08 2818 5.22 8,809 13.35 F04 25 3,306 2.20 1202 2.23 4,508 3.01 F05 10 9,896 16.49 4025 7.45 13,921 23.20 M01 21 4,011 3.18 0 0.00 4,011 3.18 M02 9 6,047 11.20 505 0.94 6,552 12.13 M03 10 7,765 12.94 2290 4.24 10,055 16.76 M04 7 5,751 13.69 1334 2.47 7,085 16.87 M05 7 8,803 20.96 7225 13.38 16,028 38.16 M06 11 9,209 13.95 4096 7.59 13,305 20.16 M07 26 2,788 1.79 0 0.00 2,788 1.79 總計 146 67,889 113.49 28,190 3.22 96,079 10.97 每人每日 平均 1.90 881.68 14.69 366.10 6.10 1,247.78 20.80

(二) 遊歷操作

受試者之遊歷操作,主要包含三種開啟動作:主 題類別、文章標題、來源網頁。由於其它項目之點 選頻率極低(如點選訂閱來源),因此未予計算。主 題類別開啟是指受試者在訂閱項目視窗(即圖1 左 半邊之類別標題列表)點選欲展開的文章標題列 表;文章標題開啟是受試者在文章標題視窗點選欲 瀏覽的來源網頁全文(即圖1 右半邊之文章標題列 表);而來源網頁開啟則是指受試者離開 Google Reader、實際瀏覽來源網頁視窗中之內容。如表 6 所示,受試者每次使用RSS 之平均開啟類別 18.25 次,較開啟標題6.36 次及內容 2.36 次的頻率高。換 言之,受試者近7 成之開啟動作與過濾或篩選欲瀏 覽的RSS 內容有關,而其它近 3 成次數則與閱讀 RSS 內容有關。根據訪談,受試者使用開啟主題類別之 目的有二:減少非該主題類別之文章標題數量、略 讀該類別內文章標題及部分內容,以便進一步決定 是否閱讀全文資訊。

(13)

表6 受試者遊歷操作分析 使用者代碼 側錄 次數 主題類別 開啟次數 平均 文章標題 開啟次數 平均 來源網頁 開啟次數 平均 F01 9 96 10.67 33 3.67 11 1.22 F02 11 346 31.45 111 10.09 41 3.73 F04 25 117 4.68 63 2.52 40 1.60 F05 10 279 27.90 54 5.40 66 6.60 M01 21 324 15.43 259 12.33 0 0.00 M02 9 234 26.00 29 3.22 8 0.89 M03 10 280 28.00 119 11.90 63 6.30 M04 7 339 48.43 55 7.86 46 6.57 M05 7 137 19.57 86 12.29 11 1.57 M06 11 332 30.18 53 4.82 55 5.00 M07 26 181 6.96 66 2.54 3 0.12 總計 146 2665 18.25 928 6.36 344 2.36 平均 242.27 84.36 31.27 進一步分析,當受試者開啟文章標題時,意味有 興趣閱讀全文,但實際發生比例約 1/3(6.36 vs. 2.36)。觀察前述遊歷時間與此部分遊歷操作分析結 果,由於閱讀器中已有部分全文或全文資訊,對受 試者而言,瀏覽閱讀器中的文章標題及全文資訊已 能滿足其大部分需求,不一定會再連結至來源網頁 全文。根據訪談,受試者表示在以下狀況較有可能 至來源網頁閱讀全文:閱讀器未提供全文;部分文 章提供延伸閱讀,至來源網頁較方便閱讀相關資 訊;有些網頁之編排方式較不易於閱讀器中瀏覽, 如圖像為主的網頁等。

(三) 功能操作

針對受試者在 Google Reader 中的功能操作情 形,以下分為一般及特殊功能分別說明。前者如設 定、展開、分類、移動等,這些功能主要方便使用 者於RSS 閱讀器中之訂閱、分類、閱讀及標記重要 資訊,較屬於個人常用之資訊管理功能;而後者則 強調社會性功能,例如分享、轉寄、評論、追蹤等, 主要目的為提高使用者進行分享及加值。如表7 所 示,受試者在基本功能的使用(平均每次遊歷使用 6.86 次)遠高於特殊功能(平均每次遊歷使用不到 1 次)。同時,特殊功能的使用主要來自2 位受試者, 顯示受試者多依賴基本功能之使用。進一步分析, 基本功能中以「標記星號」之使用率最高。根據訪 談,受試者表示此功能有助避免遺忘及重返重要內 容。而特殊功能部分,主要是使用分享與轉寄,並 未使用其它較複雜的功能。根據訪談,多數受試者 未使用特殊功能的主要原因為RSS 閱讀器之分享非 立即性,且無法得知分享者的回饋。相較其它社群 網路服務如FACEBOOK、MSN、PLURK 等,RSS 的互動性相當有限。

RSS 遊歷類型

就受試者之遊歷行為特性,除上述以遊歷操作之功 能面探討外,本研究參考一些超媒體使用者遊歷行為 之相關定義及描述(Lawless & Kulikowich, 1996, 1998;Barab, Bowdish, & Lawless, 1997),再結合本研 究實證結果,進一步嘗試歸納受試者之重要遊歷類 型。根據觀察及訪談,本研究發現閱讀器提供之系統 功能與來源網頁內容閱讀為影響受試者遊歷行為變 化的二個重要面向。相關研究對於受試者類型之判定 (Lawless & Kulikowich, 1996, 1998;Barab, Bowdish & Lawless, 1997),也是以使用者於系統遊歷過程中 所產生之「獲取知識情形」與「特徵(即功能)使用 情形」兩項變項為基礎。因此本研究依受試者遊歷操 作程度及內容閱讀深度,分為任務、寫作、系統、知 識與隨意等五種遊歷類型。遊歷操作程度是指受試者 使用閱讀器功能之頻率高低,而內容閱讀深度則指受 試者於來源網頁的遊歷時間。

(14)

表7 受試者功能操作分析 使用者代碼 側錄次數 基本功能使用次數 平均 特殊功能使用次數 平均 F01 9 52 5.78 0 0.00 F02 11 166 15.09 0 0.00 F04 25 34 1.36 0 0.00 F05 10 56 5.60 10 1.00 M01 21 59 2.81 0 0.00 M02 9 244 27.11 0 0.00 M03 10 101 10.10 0 0.00 M04 7 123 17.57 50 7.14 M05 7 31 4.43 0 0.00 M06 11 98 8.91 3 0.27 M07 26 38 1.46 0 0.00 總計 146 1002 6.86 63 0.43 平均 91.09 5.73 如圖2 所示,「任務型」受試者在遊歷過程中,各 項遊歷操作指標皆接近於平均值,其所反應出的行 為特性包括如選擇主題類別不多、內容閱讀時間較 為 固 定 、 且 遊 歷 功 能 之 操 作 適 度 。 根 據 Barab, Bowdish, & Lawless(1997)的研究,此類受試者為 目的性地操作系統,一旦達成目的便不再逗留於系 統中。換言之,這類遊歷類型偏向快速完成獲取新 知的任務,不致過度使用遊歷功能或花費大量時間 閱讀內容。 相較上述遊歷型態,其它四種類型受試者則較重 視功能操作或內容閱讀,某些遊歷操作指標有偏高 情形。「寫作型」受試者同時注重閱讀器功能的使用 與 資 訊 內 容 的 獲 取 。 一 如 Cleave, Edelson, & Beckwith(1993)所描述,這類超媒體系統的使用 者,善於與系統互動,並樂於配合系統程序。本研 究中這類受試者背景,不僅為一般網路使用者,同 時也多經營網站或部落格,習慣或需要閱讀大量資 訊以充實內容編輯及撰寫。「系統型」受試者較重視 閱讀器之操作,其於閱讀器中遊歷的時間最長、系 統功能使用次數也最多。根據Lawless & Kuilkowich (1996),這類受試者不僅對內容感興趣,其對於系 統環境及各項功能也樂於嘗試。在本研究中,這類 受試者操作RSS 閱讀器不僅是為了吸收資訊,也有 極高意願學習新科技之操作,因此對於閱讀器中的 各項進階功能也十分感興趣。「知識型」受試者所遊 歷主題雖不多,但內容閱讀時間最長,他們對於來 源網頁所提供的內容非常重視,整體遊歷過程大部 分集中在閱讀來源網頁資訊,也樂於進行延伸閱 讀,頗符合Lawless & Kuilkowich(1998)所形容之 「知識尋求者」特質。「隨意型」受試者則較易隨興 地漫遊。在本研究中,這類受試者之各項遊歷指標 平均值並不穩定,相較其它類型受試者多「有跡可 尋」,其較無法歸類。頗符合Lawless & Kuilkowich (1996)所形容之「冷淡型使用者」特質,即使用 者並不在意是否能夠利用系統獲取知識,其遊歷路 徑亦無固定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各受試者呈現不同偏好之遊 歷型態,但此五類型態之界限其實並非絶對。各受 試者多擁有數種遊歷型態,無法以單一特質來限制 受試者類型,因此本文未嘗試將受試者歸類,而是 以其所呈現的行為特性做為分類依據。此外,如前 述,本文主要參考相關文獻及實証研究結果,初步 主觀歸納出上述分類架構,主要目的為呈現重要的 遊歷行為特質,未來需要更多實証進行驗証及修正。

(15)

圖2 受試者之遊歷類型

結論

網路資訊選粹服務所提供的不僅是一種資訊傳 遞方式,其也促發另一種使用者與資訊的互動經 驗,與傳統資訊搜尋經驗相當不同。本文介紹了相 關概念及發展,並以目前相當普遍的 RSS 網路資 訊選粹服務為範疇,選擇邀請 12 位熟悉網路應 用、具備豐富網路使用經驗、及訂閱大量RSS Feed 之受試者,進行小型實證研究。透過電腦側錄、訪 談及觀察等方法收集相關資料,分析探討 RSS 使 用者之訂閱內容及遊歷行為特性,並進一步歸納其 遊歷特質。以下簡述幾項重要結論及相關之未來研 究建議:

個人化及多元化之訂閱需求並重

在本研究中,每位受試者的訂閱主題類別十分 多元,除了熱門類別外,幾乎每一類RSS Feed 皆 有訂閱。然而受試者所訂閱的內容項目重複率頗 低(7.51%),由於12 位受試者訂閱內容項目數量 頗多,重複率低是可以預期;但值得注意的是, 就背景相似的五位圖資領域受試者,其訂閱重複 率也頗低,顯示每位受試者所訂閱內容頗具個人 化色彩。此外,每位受試者雖然訂閱數百種 RSS Feed,但訂閱類別頗為集中,顯示各有偏好。簡 言之,受試者所呈現之訂閱需求既廣且深,同時 重視廣泛吸取資訊及符合個人興趣。網路資訊選 粹服務以分眾或個人資訊需求為主、並主動提供 過濾資訊的Push 服務模式,不僅希望同時滿足個 人之特殊及多元化需求,也對節省搜尋時間、降 低瀏覽負荷及掌握大量新知頗有助益。但值得注 意的是,受試者期望的是個人化及多元化並重, 然而Push 模式常過度強調個人化需求,可能造成 所謂的「資訊偏食」現象(簡立峰,2005)。如何 有效整合 Pull 及 Push 模式,兼顧個人及多元需 求,是一重要也值得研究的議題。

省時、有效的新知獲取模式

本研究中之受試者平均每天上網時間約9 小時, 僅花費21 分鐘(3.89%)使用 RSS 服務,相較其它 網路服務如搜尋引擎、社群網站等,受試者分配給 RSS 的時間頗少;但由另一種觀點,每天能在短短 21 分鐘內吸收 RSS 匯進的大量資訊,若能善用 RSS,其實不失為一省時、且有效率的新知獲取模 式。對於在超文本的環境中,經常遭遇的迷失及認 知超載問題,本研究之受試者並不明顯。可能由於 受試者已具豐富、長期之RSS 使用經驗,系統操作 十分熟悉;且對所訂閱的內容已有適當分類,因此 不致於遊歷過程中迷失或被大量資訊所淹沒。對於

(16)

受試者訂閱新內容時或是初期使用者,是否仍會產 生迷失及超載現象,值得進一步觀察。

淺讀、速讀的遊歷行為特性

整體而言,受試者平均約花費7 成時間在閱讀器 中遊歷,3 成時間才是用來閱讀來源網頁之內容全 文。閱讀器中之內容主要包括主題類別、文章標題 及部分全文,內容的完整性及延伸性不若來源網 頁。同時,受試者近6 成之開啟動作與過濾及瀏覽 標題有關、3 成瀏覽部分內容、1 成才是至來源網 頁閱讀全文。上述行為多少反映受試者之遊歷行為 以快速略讀為主、全文內容閱讀為輔的特性。此種 遊歷特性與新聞報紙的閱讀方式頗為相似,但RSS 所包含的內容範疇與數量遠遠超過一般新聞媒體 所能提供。受試者如何在極短時間內有效吸取龐 大資訊,特別是未來各種載具如智慧型手機及各 類影音資訊的蓬勃發展,其遊歷行為模式值得深 入探究。 本文提出SDWI 此新型態資訊傳遞模式之概念, 展望未來,由一般性、被動式提供資訊檢索服務, 到個人化、主動式提供資訊選粹服務已是重要趨 勢。不論就圖書資訊服務或網路資訊服務角度,為 提供更完整具深度的資訊服務,SDWI 都將受到更 多重視。此外,本文也提供RSS 遊歷行為小型實証, 研究結果有助發展網路資訊選粹服務之參考。除上 述重要研究結果說明及相關研究建議外,後續尚有 許多研究方向。針對本研究後續,增加研究樣本數 量及多元性、分析使用者訂閱內容與遊歷行為之關 聯、及收集更長時間側錄資料等,皆是努力方向。 而就相關研究,包括如:以資訊技術角度開發及提 升各種Push 功能及不同載體之使用、以資訊服務角 度評估及規劃網路資訊選粹服務模式、及以使用者 角度分析遊歷過程中之認知及心理變化等,皆值得 進一步探究。

致謝

感 謝 國 科 會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之 補 助 ( 計 畫 編 號 NSC99-2410-H-003-117-MY2)。

附註

[1] LISTSERV.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 wiki/LISTSERV

[2] PointCast (dotcom). Wikipedia. http://en. wikipedia.org/wiki/PointCast_(dotcom)

[3] RSS.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 RSS

[4] PODCASTING.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 org/wiki/PODCASTING

參考文獻

Baeza-Yates, R., & Ribeiro-Neto, B. (1999). Modern information retrieval. Boston, MA: Addison Wesley. Barab, S.A., Bowdish, B.E., & Lawless, K.A. (1997).

Hypermedia navigation: Profiles of hypermedia us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5(3), 23-41.

Campbell, G. (2005). There’s something in the air: Podcasting in education. EDUCAUSE Review, 40(6), 32-47.

Canter, D., Rivers, R., & Storrs, G. (1985). Characterizing user navigation through complex data structures. Behaviou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4(2), 93-102.

Cleave, J.B, Edelson, D., & Beckwith, R. (1993). A matter of style: An analysis of student interaction with a computer-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ERA) Annual Meeting, Atlanta, GA.

Conklin, J. (1987). Hypertext: An introduction and survey. Computer, 20(9), 17-41.

Darken, R.P. (1997). A simple model of navigation in large-scale virtual spaces. CHI 97: Workshop on Navigation in Electronic Worlds.

Dias, P., & Sousa, A.P. (1997). Understanding navigation and disorientation in hypermedia learning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6(2), 173-185.

(17)

Downs, R., & Stea, D. (1973). Image and environment: Cognitive mapping and spatial behaviour. London: Edward Arnold.

Gerwig, K. (1997). The push technology rage……so what’s next? netWorker, 1(2), 13-17.

Goldberg, E., et al. (1992). Using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to weave an information tapestry.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35(12), 61-70.

Hamilton, F. (1995). Current Awareness, Current Techniques. Aldershot: Gower.

Horney, M.A. (1993). Case studies of navigational patterns in constructive hypertext. Computers and Education, 20(3), 257-270.

Horney, M.A., & Anderson-Inman, L. (1992). The electrotext project: Hypertext reading pattern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3(1), 71-91.

Kendall, K.E. (2006). RSS readers: Push technologies rise again. Decision Line, 2006, 4-6.

Lawless, K.A., & Kulikowich, J.M. (1996). Understanding hypertext navigation through cluster analysi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4(4), 385-399.

Lawless, K.A., & Kulikowich, J.M. (1998). Domain knowledge, interest, and hypertext navigation: A study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7(1), 51-69.

Luhn, H.P. (1958). A business intelligent system. IBM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 314-419. McDonalda, S., & Stevensonb, R.J. (1998). Navigation

in hyperspace: An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navigational tools and subject matter expertise on browsing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in hypertext. Interacting with Computers, 10, 129-142.

Nielsen, J. (1990). Hypertext and hypermedia. Boston: Academic Press.

Nielsen, J. (1995). Multimedia and hypertext: The Internet and beyond. Boston: Academic Press. Pflug, O. (1997). ‘Push’ technology: Dead on arrival.

Computerworld, 31(4), 37.

Rada, R., & Murphy, C. (1992). Searching versus browsing in hypertext. Hypermedia, 4(1), 125-134. Rich, C. (1999). Creating online media: A guide to

research, writing and design on the internet Boston: McGraw-Hill.

Schlembach, M.C. (2001). Trends in current awareness services. Science & Technology Libraries, 20(2/3), 121-132.

Shardanand, U., & Maes, P. (1995). Social information filtering: Algorithms for automating “Word of Mouth”. ACM CHI ‘95.

Spence, R. (1999). A framework for navig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Computer Studies, 51(5), 919-45.

Steadman, C. (1997). Publishers on push. Retrieved from http://www.theobvious.com/archive/1997/04/22. html

Wickens, C.D., & Holland, J.G. (1999). Engineering psychology and human performance (3r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卜小蝶(1996)。網路資訊過濾技術與個人化資訊服務。 21 世紀資訊科學與技術國際學術研討會( 頁 339-350)。台北市: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圖書資訊學系。 林雯瑤(2004)。電子資源時代的新知通報服務。佛 教圖書館館訊,39,44-50。 黃明居、簡燕華(2007)。RSS 應用於數位化圖書館 專題選粹服務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4(3),275-291。 黃敬群(2005)。推播、推敲 ─ 電腦網路技術之回 顧與挑戰。檢自:http://jserv.sayya.org/writing/push- technology.pdf 簡立峰(2005)。網路時代一些資訊檢索議題探討。 檔案季刊,4(4),36-45。

數據

圖 1  Google Reader 介面示意圖  研究者首先請受試者於其個人日常使用之筆電中 安裝電腦螢幕側錄軟體 LogSquare,每次受試者瀏覽 所訂閱 RSS 之內容時,即自行啟動側錄軟體,記錄 其遊歷過程。同時,研究者也嘗試不定期進行非介 入式之觀察,確保受試者之操作能順利進行。正式 施測期間自 2009/09/27 至 10/23,共收集受試者 154 次、總計近 25 小時之遊歷記錄。所得記錄,再進行 遊歷行為記錄之編碼與內容分析。分析內容項目主要參考 Barab, Bowdish, &am
表 4  受試者主要訂閱類別分析  受試者 代碼  主要訂閱類別--  以個人角度分析  佔個人整體訂閱種數% 主要訂閱類別--  以全體受試者角度分析  未訂閱類別  F01  社會人文、圖書出版、藝術 文化、休閒趣味  86.49%  相同  運 動 體 能 、 醫 療 保健、其它  F02  社會人文、休閒趣味、藝術 文化、圖書出版、3C 通訊  77.47%  +生活情報 -3C 通訊  運動體能  F03  圖書出版、社會人文、視聽 娛樂、藝術文化  77.22%  相同  運動體能、醫療保健
表 6  受試者遊歷操作分析  使用者代碼  側錄  次數  主題類別 開啟次數  平均  文章標題 開啟次數  平均  來源網頁 開啟次數  平均  F01   9  96   10.67   33   3.67    11   1.22  F02   11   346   31.45  111   10.09    41   3.73  F04   25   117   4.68   63   2.52    40   1.60  F05   10   279   27.90   54   5.40
表 7  受試者功能操作分析  使用者代碼  側錄次數  基本功能使用次數 平均  特殊功能使用次數  平均  F01   9   52    5.78   0    0.00  F02   11  166    15.09   0    0.00  F04   25   34    1.36   0    0.00  F05   10   56    5.60  10    1.00  M01   21   59    2.81   0    0.00  M02   9   244    27.11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se strategies include hands-on and minds-on exploratory activities that allow students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sustain their interests in science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These strategies include hands-on and minds-on exploratory activities that allow students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sustain their interests in science

This project aims to cover a range of learning targets and objectives in the Knowledge, Interpersonal and Experience Strands/Dimensions, languag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These include new curriculum and standards frameworks, a rang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s, autonomy for schools to select and manage staff, flexibility in the use

A derivative free algorithm based on the new NCP- function and the new merit function for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was discussed, and some preliminary numerical results for

To make friends, people need to spend time together so they can discover their common interests and have a.. comfortable rapport with

ƒ Visit the following page and select video #3 (How warrant works) to show students a video introducing derivative warrant, then discuss with them the difference of a call an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