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年報 (105年)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年報 (105年)"

Copied!
15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105 TARI ANNUAL REPORT 2016 一 五年 中華民國一 六年八月 中華民國一 六年八月.

(2) 封 面 說 明 2016 年初,台灣地區持續 10℃以下的低溫,造成農業損 失高達 42 億元。對於農業生產而言,氣候變遷下所衍生的極 端天氣變化,使得糧食生產環境變得更為挑戰,進而影響糧食 供應的不確定性,牽動著國內外糧食供應政策與應變機制。作 物防災技術研發及災損評估需要一可模擬多重氣象環境之試驗 場域,才能提供精準及可重複之試驗數據,並驗證防災技術成 效。而目前較缺乏一個可以專門提供研究極端氣候試驗、建立 災害預警系統與防治技術的平台。農試所已完成建置作物災害 模擬試驗平台,提供各試驗場所和國內研究單位進行作物災害 相關研究。.

(3) 民 國一 ○五 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發行 中華民國一○六年六月. 台灣. 台中市. 霧峰區.

(4)

(5) 2016. TARI Annual Report. I. 序 新世紀的農業發展,面臨經貿自由化競爭、極端氣候變遷考驗及全球糧食危機威脅, 如何提升農業科技研發技術,開發符合農民生產經濟化、消費者需求生活化、農業環境 生態化之農業技術,為本所努力方向。遵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政策,本所致力發展 節能減碳與開發安全農業導向之農業研究,兼顧糧食安全、 經濟發展、人文建設及自然 保育,維護本土農業永續發展,打造一個紮根現在、關懷未來、佈局全球的現代化農業。 經 105 年不斷的研發與努力,目前已有相當成果。茲將本所 105 年重要研究成果擇要列 述如下: 一、農藝作物 稻作:水稻優良性狀選育已篩選出 4 個耐鹽秈稉稻品系、6 個抗稻熱病品系及 8 個 多親本雜交族群。混系栽培系統對稻熱病及穩定產量有顯著效果。IRRI 引進之 50 個近 同源系已完成稻熱病檢定,並完成 409 個稉稻-MAGIC 族群繁殖及評估。利用稻桿接菌 法完成 67 個國內栽培品種抗性檢定。台農 67 號誘變種原已建立耐寒性篩選平台。運用 分子輔助回交策略選育低鎘累積之秈稻品種。以 GGE 交感模式分析方法可提昇育種選 拔效率。 雜糧與特作:已育成台農育 7 號硬質玉米新品系。甘藷品種改良以多向雜交共獲得 3 個雜交組合,實生系選拔已篩選出 280 個秋裡作及春夏作食用甘藷。以熱壓處理及處 理後冷藏可提升甘藷抗性澱粉的含量。落花生篩選出 8 組高油酸雜交組合及 2 個品系。 以抑草蓆加人工除草及有機肥料處理可提高仙草產量。膜莢黃耆以混合法進行集團選育, 已獲得 F5 450 單株,F6 正進行株行試驗。 作物生理與逆境:長期農業生態系共有 10 科 22 種雜草分布。以人工光源提高光照 強度可促進觀葉植物對室內二氧化碳的固定消耗。 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作物病蟲害資訊系統可提供農民查詢使用與徵狀比對。農藥 商品整合資訊查詢系統結合農藥商品及應用方式等相關資訊,可依實際需求挑選並採取 正確用藥方法。 二、園藝作物 引進紅皮梨高接試種,除早酥紅已在屏東恆春及彰化埔心試種成功外,紐西蘭紅皮 梨亦有少量開花結實,並開發極早熟梨生產技術;枇杷新品種已在南投信義羅娜及望美.

(6) II. 2016. TARI Annual Report. 村試種;甜柿:不同時期噴灑勃激素、克美素及艾維激素可增加甜柿與牛心柿之著果率; 柑橘:早熟型品系在寒害影響下仍舊有高度的產量表現,Nepolitan 品種,久儲可維持品 質;完成 kinnow、selectra、安可柑和佛利蒙等嫁接工作。小果番茄 ‘玉女’ 及 ‘橙蜜香’ 以低溫處理 1 至 5 天,葉綠素螢光潛在產量或光合作用速率明顯下降;建立胡瓜分子標 誌輔助育種平台,篩選出兩個 SSR 分子標誌,對抗 ZYMV 之特性極具潛力;甜瓜建立 以 SSR 分子標誌之遺傳連鎖圖譜,並建立重組自交系(RILs)族群。印度棗以 1-MCP 相關處理可抑制後熟黃化,使用壓差預冷降溫速率增加 12–15 倍;紅龍果使用特殊處理 之蜂膠可抑制採後病害;建立葵花籽之採收條件與乾燥技術,藉以確保原料素材之良率 及其高機能性;設計鳳梨包裝場採後作業流程,配合保鮮技術與採後作業流程,可維持 鳳梨貯運品質;進行文心蘭植株帶介質外銷美國(模擬空運與海運)之處理與裝運技術 之研發;追蹤蝴蝶蘭海運輸美品質變化,研發一項可延長白雪文心蘭切花壽命之配方。 菇類研究:研究食藥用菇類菌種特性及製作應用。建立菇類植物工場栽培體系。辦 理菇類移動式植物工場示範說明活動及設計「共生栽培養分循環利用系統模式」參展。 藉由液體菌種技術、節能裝置及智慧化環控策略調整能建構菇類栽培過程中的穩定生產 模式並以菇類萃取物製成「能量胺基酸飲品」及經乾燥程序製成口服胺基酸粉末。以香 菇、猴頭菇和桑黃為材料,研究開發具延緩衰老及增強學習記憶能力之菇類及其複方功 能性保健食品。研究白靈菇的標準化栽培技術,大幅縮短出菇時間與提高產量。對具有 抗憂鬱潛力之菇類,包含北蟲草、茯苓、靈芝及蜜環菌,進行最適化栽培模式建立與機 能性成分萃取分析技術。對香菇與新興菇類如雲芝與白靈菇等進行立體化周年生產技術 開發,提高出菇整齊度,具商業生產的工藝水平。 三、生物技術 組織培養:在輔助育種方面,建立甘藍類蔬菜小孢子培養技術,生產同質雙單倍體; 完成 2 個藍紫色蝴蝶蘭雜交組合,並同時建立蝴蝶蘭多倍體誘導方法。在種苗繁殖方面, 建立孤挺花小鱗莖繁殖系統及文心蘭台農 4 號-白雪之分生繁殖系統;並建立小花蕙蘭 組培系統及其配合之病毒檢測模式。 分子遺傳:已篩選出高抗性澱粉及高生產力品系,供機能性及高產品種開發用。並 完成 5 組白葉枯病抗性標誌驗證,同時將 SA0423 抗性導入 TCS10,得到 BC1F1 的抗性 品系。另完成 H228 粒型基因定位,供粒型分子育種用,並建立 12 組彩色番椒的雜交組 合,發展 4 個果色及辣味分子標誌,供基因型選拔用。.

(7) 2016. TARI Annual Report. III. 生物安全:完成溫度逆境模擬試驗之平台建置,期提供精準試驗數據並驗證防災技 術成效。香蕉假莖褐化部位病原之定性定量分析,可為耐病程度之量化評估。平板計數 法與微生物群級生理譜法評估試驗結果顯示,轉殖系與對照組之根圈微生物相無顯著差 異,亦不影響微生物群落多樣性與均勻度。 作物機能:開發國產大豆高價值利用,分析國產、市售及種原庫收集之大豆共約 125 個品種或品系,結果顯示高雄 2 號、高雄 3 號及種原庫 5 個品系的異黃酮含量較高。開 發本土青草藥作為調節尿酸產品或新藥原料,結果顯示大南薑 (Alpinia galanga) 及小南 薑 (A. officinarum) 具有最佳 XO 抑制活性,顯示具有開發潛力。 四、作物種原 種原蒐集及保育:國家作物種原中心本年度保存作物種子種原 87,726 份,另自國外 引進 625 份材料,分贈國內 35 件、721 份材料;高海拔種原保存園保存蘋果等種原;中 海拔保存園保存桃等 160 品種;萬豐低海拔保存園設置無性繁殖作物保存區及引進作物 檢疫觀察區;新育成早熟、低需冷性水蜜桃-桃台農 7 號 (紅鈴)。定期更新維護作物種 原資料庫 91,129 筆基本資料、31,615 筆特性資料及 17,306 筆影像資料;提供作物種原 資訊查詢服務 21 件;完成 2,322 份綠豆種原種子活力檢測,並繼代培養甘藷、台灣蒲公 英等種原 5,500 份以上。農試所、桃園場等機關完成 2,247 份重要作物種原之繁殖與性 狀調查,並收集 1,973 份影像資料與 9,865 張圖檔;編輯出版大豆、萵苣、吉豆與爪哇 大豆種原圖說。嘉義分所進行甘藷 1,442 個、山藥 60 個、馬鈴薯 160 個及樹薯 20 個品 種 (系) 組培苗保存;完成北部甘藷種苗越冬繁殖研究;進行荔枝、龍眼種原特性調查; 持續保存香蕉 140 個和咖啡 60 個品種 (系);再引入咖啡、酪梨及澳洲胡桃等種原,分 贈 21 品種 (系) 939 份。鳳山分所進行荔枝和鳳梨供試品種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等 質量分析;鑑別番荔枝屬核心種原親緣;熱帶果樹種原標本園區己收集楊桃、芒果、蓮 霧等 258 個品種 (系),同時進行荔枝與楊桃特性調查。關西工作站正評估早熟型江本和 Nepolitan 等溫州蜜柑品系。 五、農業化學 農業化學研究範疇包括:資源調查與利用規劃、化學分析與資訊服務、土壤管理與 作物營養肥培、應用微生物、農業環境保護、農產化學與加工、原住民農業等,基於政 策執行與產業發展,工作項目與成果概述如後:.

(8) IV. 2016. TARI Annual Report. 土壤資源調查及環境監測:國土資訊建置計畫下,續進行高雄南部、屏東北部等地 區土壤資源調查,建置近 100,000 筆土壤物理、化學與生物性質之資料庫;應用航照立 體影像、立體繪圖軟體及地理資訊系統軟體完成平地、坡地、原住民保留地等地區之 1/25,000 土壤地文圖 18 幅繪製。辦理「土壤資源資訊與農地土地覆蓋圖資推廣與教育訓 練」活動,提供各界國土管理、產業策略等多面向的應用服務。 化學分析與資訊服務:提供農民對於栽培介質之成分分析服務,累計共 3,489 件, 產出診斷報告 2,288 份,提供樣本分析值、適宜範圍及管理建議。辦理土壤、植體與肥 料能力試驗,促使各試驗單位分析方法及數據品質一致。試行田間農藝管理方法,降低 鎘潛在危害農地鎘米產生之風險;進行農田土壤重金屬含量調查,探討其對作物累積之 影響,加強農產品安全之把關。 土壤管理與作物營養肥培:研發高品質栗子南瓜設施養液栽培技術。設施網室內番 石榴栽培體系之建置。建立區域環境水稻氮肥管理技術,依氣候生態環境訂定目標產量 下區域性合理的氮肥施用量,提升氮肥利用效率,增加農民的收益。控釋型肥料之技術 開發及雞糞乾燥造粒之自動化設備研發與產品評估。 應用微生物與有機農業:生物性肥料肥 (功) 效評估及驗證的進行。開發含螢光假 單孢菌有機液肥,評估對胡瓜生長與苗立枯病害防治之效益。進行乳酸菌應用於稻草青 貯飼料之研究。 農業環境保護:評估肥料種類、用量及耕作制度對溫室氣體排放量之影響;模式推 估氣候變遷下作物產量、氧化亞氮、甲烷年排放量;及農業操作對生態環境之影響。 農產化學與加工:調查蔬菜及其生產環境污染重要食媒性病原的發生率,以作為協 助建立安全生產栽培管理方式之依據;進行餘甘子果實特性、機能成分和抗氧化特性等 研究,建立高機能生產規範體系。評估不同稻米碾米程度對其理化性質的影響及產品的 膨發率、酥脆性,以建立最適生產流程。 原住民農業研究:依據部落農產品需求設計生產客製化課程,改善小米栽培管理模 式與其加值利用。成立原住民部落輔導專家群,輔導原鄉特色作物產業的發展。 六、植物病理 探討矮南瓜黃化嵌紋病毒 (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 經種子傳播的特性以及從 沙漠玫瑰分離出來的 tobamovirus 之特性。分析玉米褪綠斑駁病毒 (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 之基因體及病害調查。建立粉蝨傳播的瓜類褪綠黃化病毒病圃以供甜瓜抗病篩選。.

(9) 2016. TARI Annual Report. V. 建立類病毒檢測系統,設計感染番茄 6 種類病毒之簡併式引子對與 6 組專一性引子對, 進行 RT-PCR 檢測。成功研發東亞百香果病毒 (East asian passiflora virus) 免疫快篩試 紙條,具有快易準特性及提升現場即時之檢測能力。在木瓜病蟲害整合性管理上,利用 網室栽培、種植健康種苗、清園、監測及適時使用非化學合成防治資材可有效防病蟲害。 在實驗室利用非農藥植保製劑對造成番石榴常見病害之病原菌,抑制效果良好。利用 CF 快萃液建立植物真菌病原核酸快速檢測技術。對紅龍果濕腐病進行生態調查與病害 防治技術開發。對葡萄病害進行調查及研究整合性管理技術。以亞磷酸二氫鉀防治胡瓜 疫病並調查青蔥疫病發生情形。研究稻熱病菌生理小種與水稻抗性的關係。研究荔枝炭 疽病害管理方式以及室內藥劑篩選。研究台灣白葉枯病菌病原型變遷及其防治技術。青 枯病菌/第二演化型 (PhylotypeⅡ) 感染番茄的研究。探討淹水與乾燥處理對根瘤線蟲存 活的影響。以有益微生物菌株防治胡瓜炭疽病與白粉病,具降低病級數效果。 七、應用動物 昆蟲分類鑑定與監測:以形態特徵鑑定危害葫蘆科植物的偽瓢螢金花蟲屬害蟲;設 施甜椒關鍵害蟲調查與鑑定;持續監測輸美蘭園檢疫有害生物並建置蘭園害蟲預警、蟲 相分析及查詢系統;設施花胡瓜南黃薊馬與甜瓜黃斑病毒之相關性研究,據以掌握害蟲 生態與防治時機。 生物防治:研發生物天敵之飼育技術及探討其防治效果;利用粉源及蜜源植物提升 食蚜蠅效能;調查台灣地區介殼蟲 12 種及其寄生蜂 6 種;篩選南方小黑花椿象的藥劑 感受性,提高其應用性。 資材開發:測試不同防治資材對害蟲(蟎)與天敵的致死率,及茶姬捲葉蛾及番茄夜 蛾性費洛蒙的誘引效果;評估果實保護資材於氣象逆境之田間應用;評估非農藥資材在 印度棗、甜椒病蟲害整合管理之策略應用,減少農藥殘留風險。 昆蟲生態與防治:執行荔枝細蛾、水稻白背飛蝨生物小種、柑橘銹蟎、木瓜神澤氏 葉蟎之田間族群監測、藥劑感受性及防治策略測試;研訂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蟲整合性 防治策略;測試雄性誘引物質添加藥劑對三種果實蠅之誘殺力;比較不同品系水稻稻穀 破損率對積穀害蟲發生之影響。 農藥研究:針對常檢出農藥持續開發免疫檢測技術與檢測試劑,累計完成 9 種農藥 檢測技術,並著手開發檢測套組;透過已建置之農藥殘留生化檢驗資訊系統的功能加值, 提供檢驗技術、報表建置稽核及預警服務;進行蔬菜產區小菜蛾抗藥性監測及防治策略 研究,供擬定合理用藥策略參酌。.

(10) VI. 2016. TARI Annual Report. 八、農業工程 農業機械:農業機械研究主要分成新型農機研究與性能測定、農業機械研發以及農 業設施升級與產業加值化計畫等三個。新型農機研究與性能測定於 105 年度受理 2 項暫 行基準修訂案與 9 件新型農機性能測定並出版報告及 1 件英文測定報告出版。農業機械 研發計畫則有開發自走式剪草機、適用於作物行間自走式剪草機之研製及提昇甘藷產業 田間機械效能之研究與開發等研究計畫。 農業設施升級與產業加值化計畫則分成三個:(1)微控器 MCU 驗證試驗與示範;(2) 為農業設施試驗研究平台之建置;(3)耐風簡易溫室結構分析及資材標準化研究。 農業氣象:加強氣象資訊服務及『農業氣象諮詢系統』推廣,尤其針對氣象災害發 生機率分析,防災技術資訊收集,以提供農民使用,目前農業氣象諮詢系統由民國 100 年成立至今,瀏覽人數已達 30 萬人次。 農業數位化:本計畫目標為透過模擬技術進行防風網特性分析,利用計算流體力學 (CFD) 評估最適化防風網架設條件,作為提供農作物防風技術之參考依據。 九、農業經濟 農業人才培育課程規劃:在設施農業人才培育方面,進行產業關鍵分析,選定「菇 類設施生產經理人員」為產業關鍵人才,經與菇類相關專家研商後,將該關鍵人才之能 力分為初、中、高三級,並發展能力鑑定之項目與規劃,後續將針對能力鑑定課程與評 鑑操作等方面加以規劃。在農業專業訓練方面,針對農民學院菇類初階班標準化課程之 共同課程,進行課綱檢討及教學重點展開,產出共同課程教案共 15 門課,以做為菇類 初階班開課之基礎,並提供給農民學院其他訓練班課程教案建置之參考。 市場及產業研究:利用顯示性比較利益指標 (RCA) 分析台灣甘藷出口新加坡競爭 情況,顯示越南、印尼與澳洲出口鮮藷至新加坡具競爭優勢,而我國競爭力較弱。新加 坡人對於臺灣農產品印象以「農產品風味佳」占比最高。另研究顯示高達 80.5%受訪者 認為台農 10 號木瓜好吃,接受度高,但超過 3/4 受訪者的願付價格不高。針對馬來西亞 設施農戶研究顯示其主要的問題為病蟲害管理、人工不足等,設備需求主要為灌溉相關 設備、塑膠膜。馬國農戶對於我國農業技術相當感興趣及信任,但對於我國農業設施認 知度低,且當地設施價格與結構強度需求均低於我國,為主要購買之障礙。 十、農業技術服務 農業推廣與公關:105 年外賓蒞所參訪計 66 件,舉辦所內學術專題演講共 125 場,.

(11) 2016. TARI Annual Report. VII. 召開國內外學術研討(習)會計 12 場。推廣本所研發品種與技術,辦理 84 場農業技術講 習及示範觀摩會。為提升農民技術,辦理各類農藝、園藝、菇類入門班、初階及進階訓 練班共計 21 班次,計有 630 人次完成訓練。為充實研究人員專業知識,蒐藏世界各國 農業研究書刊,總計現有館藏圖書 36,138 冊,期刊 915 種,購置 SDOL、Springer Link、 Annual Reviews、CNKI、CABI、WOKACSESS、天下雜誌群等 8 種資料庫,館際合作 計所內對外單位申請 33 篇,外單位對本所申請 43 篇,出版暨發行台灣農業研究第 65 卷、技術服務季刊第 27 卷(105–108 期)、特刊 9 本。免費提供作物栽培管理與施肥技 術及病蟲害診斷鑑定與防治對策服務,計受理土壤樣本 2,493 件、植體樣本 34 件、灌溉 水體 737 件、固體有機質肥料樣本 101 件,有機液肥 95 件,栽培介質 29 件,出具診斷 報告 2,288 份。病害樣本診斷共 813 件,蟲害樣本診斷共 1,075 件。 科技管理資訊服務:創新育成中心計 5 家業者進駐、3 家業者離駐及 2 家展延進駐 1 年;辦理 1 場次聯合招商說明會、農業育成系列講座 2 場次。辦理 248 項自辦計畫、 接受委託補助計畫 10 項及產學合作計畫 6 項。計有火鶴花、紅龍果、桃等作物取得 3 項品種權。農業資訊服務方面,建置農業試驗所網站,網站點閱率已達 7,822,817 人次、 建置各類農作物資料庫並免費贈送 790 位農友農業技術光碟,此外辦理 3 件農業研究成 果取得專利,33 件農業技術移轉,及取得 7 件 NCBI 基因註冊。 上述各項試驗研究成果,為全體研究同仁盡心盡力發揮專業所長與行政同仁鼎力協 助配合之結果,謹對全所同仁一年來之辛勞努力表示謝忱,並希望繼續打拼以創造更輝 煌之成就。. 所長. 陳. 駿. 季. 謹識. 一○六年八月.

(12) VIII. 2016. TARI Annual Report.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一○五年年報. 目. 次. 農藝作物 .................................................... 1. 原住民農業 .......................................... 69. 稻作 ...................................................... 1. 植物病理 ................................................ 70. 雜糧與特作 .......................................... 4. 病毒病害 .............................................. 70. 作物生理與逆境研究........................... 7. 真菌病害 .............................................. 72. 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 7. 細菌病害 .............................................. 76. 園藝作物 ................................................ 9. 線蟲病害 .............................................. 77. 果樹 ...................................................... 9. 生物防治 .............................................. 77. 蔬菜 ...................................................... 14. 應用動物 ................................................ 78. 食用菇類 .............................................. 21. 昆蟲分類鑑定與監測 .......................... 78. 花卉及觀賞植物................................... 25. 生物防治 .............................................. 79. 採後處理 .............................................. 30. 資材開發 .............................................. 81. 生物技術 ................................................ 34. 昆蟲生態與防治 .................................. 82. 組織培養 .............................................. 34. 農藥研究 .............................................. 84. 分子遺傳 .............................................. 39. 農業工程 ................................................ 87. 生物安全 .............................................. 44. 農業機械 .............................................. 87. 作物機能 .............................................. 46. 設施農業升級與產業加值 .................. 87. 作物種原 ................................................ 48. 農業數位化 .......................................... 89. 種原蒐集及保育................................... 48. 農業氣象 .............................................. 90. 農業化學 ................................................ 52. 農業經濟 ................................................ 91. 土壤資源調查及環境監測................... 52. 農業技術服務 ........................................ 93. 化學分析與資訊服務........................... 55. 農業推廣與公關 .................................. 93. 土壤管理與作物營養肥培 ................... 58. 科技管理資訊服務 .............................. 129. 應用微生物 .......................................... 62. 農場經營與管理 .................................... 133. 農業環境保護 ...................................... 63. 行政部門 ................................................ 134. 農產化學與加工................................... 67.

(13) 2016. TARI Annual Report. 1. 農藝作物 稻作. 農藝作物. 水稻耐鹽品系於鹽分逆境下對產量表現之影 響 土壤鹽化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嚴重問題之 一,近年來因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加劇,選育耐鹽水 稻品種已為一值得重視之課題。本研究先期已進行 水稻突變品系成株期的鹽分逆境篩選試驗,篩選出 CNY1031130、CWY981126、ST2 及 ST15 等秈稉 稻耐鹽品系,為進一步確認這些品系在鹽分逆境田 區下產量表現的穩定性,105 年於水稻最高分蘗期 至齊穗期期間以 EC8 dS m-1 的鹽水灌溉模擬鹽分 逆境進行產量試驗。經一、二期作試驗結果發現, 灌溉鹽水後田間土壤電導度值達 EC1-4.5 dS m-1, 稉稻耐鹽品系產量表現第一期作各品系產量介於 2628-3244 kg ha-1 之間,其中又以 CNY1031130 品 系顯著高於其他品種 (系);秈稻品系的產量表現 則以 ST15 的稻穀產量顯著高於其他品種 (系)。第 二期作的產量試驗結果發現,稉稻品系以 CNY1031130 與 CWY981126 表現較佳,秈稻品系 的產量表現仍以 ST15 的稻穀產量顯著高於其他品 種 (系)。因此,由試驗結果顯示稉稻 CNY1031130 與 CWY981126 以及秈稻 ST15,皆可在鹽化田地 下具較佳的產量表現,顯示這些品系可供水稻產業 因應未來氣候變遷衝擊時之選擇。 水稻抗稻熱病突變系之選育、評估及分子標幟 輔助抗病品種之選殖 本研究以水稻台農 82 號抗 病突變系為材料,與感病親本台農 82 號以不同比 例混合設計成五個混系栽培系統。在 105 年第 1 期 作不同混系栽培處理對於葉及穗稻熱病之罹病反 應及罹病度、單位面積產量與農藝性狀株高穗數等 均有顯著影響,且一致以對照組的表現為最差,而 稻熱病罹病反應及罹病度則有隨著抗病突變系混合 量的增加而遞減之趨勢;混系栽培處理之單位面積產 量較對照組增產約 1 倍。以上結果顯示由不同抗病突 變系組成之混系栽培系統對於抗 (耐) 稻熱病及穩 定產量確有明顯的效果,亦與前人研究結論相一致。 105 年第 2 期作對照組與混系處理組在稻熱病之罹病 程度與農藝性狀株高穗數等均無顯著差異,可能係與 該期作傳統上為稻熱病非好發季節有關。 台農 82 號導入抗病基因,105 年第 2 期作已 獲得帶有 Pi-5t 基因之 BC3F1 異質結合種子,將於. 106 年第 1 期作進行分子標誌前景及背景選拔,以 確保抗病基因存在且篩選背景恢復率較高植株,並 於 106 年第 2 期作可望選獲帶有抗病基因且背景恢 復率高之同質結合植株,進而獲得抗病且性狀優良 品系。另台農 82 號與 IR64 (帶 Pi-33 基因) 雜交之 F1 世代已完成回交並獲得 BC1F1 世代,將進行分 子標誌輔助前景選拔帶有 Pi-33 基因之異質結合植 株。台農 82 號抗病突變系 WM1370 基因圖譜定位 F2 族群之葉及穗稻熱病之罹病反應調查結果,以 卡方測驗 (chi-squared test) 進行遺傳分離比 1:3 之 適 合 度 檢 定 (goodness of fit) 統 計 分 析 , 計 算 chi-squared value =4.741,未達 5.99 顯著臨界值, 顯示遺傳行為符合 1:3 的分離比,亦即該突變系 WM1370 可能帶有一對顯性抗病基因。 良質、耐逆境水稻之開發與研究 本研究 105 年完成 191 個 F1 雜交組合之建立,培育 F2 組合 47 個,F3 組合 50 個,F4 組合 33 個,觀察試驗品 系 302 個,初級產量比較試驗培育品系 95 個,高 級產量試驗則為 19 個品系,即嘉農育 1041050、 嘉 農 育 1041012 、 嘉 農 育 1041042 、 嘉 農 育 1051006、嘉農育 1051008、嘉農育 1051013、嘉農 育 1051014、嘉農育 1051016 、嘉農育 1051020、 嘉 農 育 1051027 、 嘉 農 育 1051029 、 嘉 農 育 1051049、嘉農育 1051054、嘉農育 1051064、嘉農 育 1051067、嘉農育 1042077、嘉農育 1051074、 嘉農育 1051089、嘉農育 1051122 等 19 個品系, 而從高級試驗選出 6 個具有抗稻熱病,品質優良及 高產之品系,未來具發展潛力。 在稻熱病及褐褐飛蝨檢定上已完成一期作 195 個統一病圃檢定工作,第 1 期作水田式病圃檢定結 果,抗葉稻熱病者有 130 個,占參試品種 (系) 之 71.43%;其中稉稻 103 個,為參試稉稻之 66.88%; 秈稻 27 個,為參試秈稻之 96.43%。抗穗稻熱病者 有 79 個,占參試品種 (系) 之 43.40%,其中稉稻 55 個,為參試稉稻之 35.71%;秈稻 24 個,為參試 秈稻之 85.71%。第 1 期作旱田式病圃檢定結果, 抗 葉 稻 熱 病 者 有 78 個 , 占 參 試 品 種 ( 系 ) 之 42.86%;其中稉稻 51 個,為參試稉稻之 33.12%; 秈稻有 27 個,為參試秈稻之 96.43%。第 2 期作旱 田式病圃檢定結果,抗葉稻熱病者有 75 個,占參 試品種 (系) 之 41.21 %;其中稉稻 51 個,為參試稉 稻之 33.12%;秈稻有 24 個,為參試秈稻之 85.71%。.

(14) 2. 2016. TARI Annual Report. 農藝作物. 第 2 期作旱田式病圃檢定各場所新育成品系 829 個, 抗葉稻熱病者有 506 個,占參試品系之 61.04%。 褐飛蝨檢定統一病圃的 182 個品種 (系) 中, 檢定水稻高級品系 (統一病圃) 秧苗期對褐飛蝨 第一型生物小種具抗性者有 61 品種 (系) 占參試 品種 (系) 之 33.52%;抗白背飛蝨者有 50 品種 (系) 占參試品種 (系) 之 27.47%;抗斑飛蝨者有 61 品種 (系) 占參試品種 (系) 之 33.52%。同時對 三種飛蝨均具抗性者有 11 品種 (系) 占參試品種 (系) 之 6.04%。褐飛蝨第一型生物小種成株檢定中 具抗性者有 64 品種 (系),占參試品種 (系) 之 35.16%;其餘 118 個品種 (系) 則為感性品種。 耐鹽及耐旱雜交組合之建立巳完成 10 個耐鹽 雜交組合建立及選拔。並完成耐旱等 8 品種之多親 本雜交族群第三輪雜交組合之建立。至於新品系 DT3 今年分別於嘉義縣六腳鄉、太保市、溪口鄉、彰化縣 二水鄉、宜蘭縣三星鄉等地試種,結果表現良好,口 感極佳,未來將進行新品種命名等相關工作。 水稻抗稻熱病 pi-ta 基因中間親本之育成 稻 熱病是台灣水稻栽培常見的主要病害之一,其抗性 為一複雜的特性,生理小種之變異也非常迅速,台 灣對於稻熱病的基礎研究較為缺乏,缺少台灣本地 發展出的適合遺傳、病理分析的材料,有必要積極 藉由分子生物技術輔助建立一套屬於台灣栽培品 種的近同源系,希望能夠用來監測台灣稻熱病菌流 行菌株與栽培品種間的關係,以改善台灣的稻熱病 防治方式;進一歩探討台灣稻熱病菌株與抗病基因 間的關係,以有效改良台灣栽培品種的抗病能力。 本年度持續以自 IRRI 引進 CO39 稻熱病抗性基因 近同源系 20 個與 LTH 稻熱病抗性基因近同源系 30 個及其親本為材料,於農試所總所 (霧峰) 自設 旱田病圃進行稻熱病檢定,結果顯示以帶有 Pib、 Pik、Pik-m、Piz、Piz-5、Pi7(t)、Pi9(t)、Pi12(t)、 Pi-ta2 等基因之單基因系在本年度抗性表現較佳。 同時本年度不同 Pi-ta 基因供源所選育之近同源系 IRBLta-Ya(Co) 、 IRBLta-Me(Co) 與 單 基 因 系 IRBLta-K1、 IRBLta-CP1、IRBLta-CT2 的旱田病 圃抗病性表現,亦顯示不同抗性來源回交育成之品 系,對稻熱病之抗性表現亦有所不同。在導入抗稻 熱病基因至台灣栽培稻部份,本年度已完成水稻稻 熱 病 Pi-ta 基 因 親 本 IRBLta-Ya(CO) 、 IRBLtaMe(CO)、IRBLta-CT2、IRBLta-CP1、TKW1 與台 稉 9 號及台南 11 號等 10 個回交推進至 BC3F1 世代, 同時亦完成水稻抗稻熱病 Pi-ta 功能性分子標誌前景 篩選,以育成不同抗性基因供源的近同源系。. 水稻紋枯病抗性之評估 由立枯絲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Kuhn) 所引起的紋枯病為水稻 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尤其在適合機械化栽培半矮 性高產品種推出後及高投入集約栽培的條件下,危 害更為嚴重,透過栽培管理並選育持久性抗紋枯病 品種為最經濟有效且對環境友善的防治策略。為建 立有效篩選模式,利用不同接種介質或不同栽培條 件探討紋枯病發生之情形,並評估野生稻導入系對 紋枯病菌株 (RS-YL) 之抗性表現。結果顯示在最 高分蘗期以稻稈養菌之接種發病情形最為理想。利 用稻桿接菌法,評估 167 個國內栽培品種及常用種 原紋枯病抗性,各品種 (系) 均有病徵產生,病斑 長度最短為 36 cm,最長為 123 cm,又以病斑長度 與桿長之比例估算其危害比例,最低為 26%,最高 達 100%。參試材料中,紋枯病病斑長度短於 40cm 僅 3 個品系,危害率低 40%則有 4 個品系,兩者均 以南特 1 號最低;文獻上曾作為紋枯病檢定時抗、 感分界的對照品種 Jasmine 85 ,在本次試驗中的 危害率則達 100%。於高肥區 (N:48kg/ha) 與低肥 區 (N:174kg/ha) 兩種處裡下,以稻桿接菌法評估 148 個 台 農 67 號 與 野 生 稻 O. officinalis 、 O. australiensis 建立的導入系 (BC2F8),計有 31 個 品系在高肥與低肥的病斑長度及危害程度均低於 輪迴親本台農 67 號 (TNG67),顯示野生稻可能帶 有抗性基因,將進一步探討基因型與紋枯病抗性之 相關性。綜合各類材料之紋枯病檢定結果,並未發 現完全抗性的品種 (系)。文獻上所獲得之抗性品 系也都以相對於對照品種的抗性為主,將繼續評估 更多栽培稻及野生稻種原,以聚合育種方法,結合 不同抗性來源以提升水稻紋枯病抗性為未來進行 之目標。 稉稻多交族群之評估與分子標誌開發應用 稉 稻 多 親 本 多 世 代 互 交 品 系 (Japonica Multi-parent advanced generation intercross; Japonica-MAGIC) 為國際稻米研究所在 2009 年以 8 個稉型親本經多次互交所產生之後裔族群,各親 本具有不同抗耐逆境、高產、高品質等特性,將 8 個親本之基因型均衡的重組在同一個族群中,再以 單粒後裔法加以固定,作為遺傳研究及育種利用之 材料,打破以往水稻遺傳及育種材料建置時無法一 步到位的情形,IRRI 目前已建立多種 MAGIC,引 進其中整組的稉稻-MAGIC 族群 (400 個 S4:7) 於 國內進行繁殖及評估,含親本及國內對照品種台農 67、台中秈 10 號,計有 409 份品種 (系)參試。已 完成多項農藝性狀調查及白葉枯病、稻熱病、褐飛.

(15) 2016. 3. Ѡձ࣐ࠣᆎ‫ً׾‬ਣન़෉ट൲‫ܓ‬ϟ२्ᒒҐȂ‫ໍٯ‬ Κؐ௥ଇ‫ܓ׫ڐ‬ᐡ‫ښ‬Ȅ ођ૖‫ܒ‬Ϸυ኿ᇬሄօӱҺ๊౱ᒵ‫ڎى‬ճᚍ ಣᑖ૖ΨϞީግཱིࠢ‫ !ف‬Ґः‫ف‬஡ၽңϸφህֆ Ӳһ‫׭‬೛Ȃ஡䦱ጎ‫ڏ‬ԥ७մᚎತᑗ໕‫ޠ‬ᒹ༉ಣԚဋ ඳՎުጎࠣᆎϜȂᙥԫ‫ުً׾‬ጎࠣᆎ‫ޠ‬ᒹ༉ಣԚȄ Յः‫๋ف‬౲ࠍӒၽңѓ૗‫ܓ‬ዀᇭᑣᔯ୾ϲ਼ஊࠣ ᆎᄈܼᚎ֝Ԟ‫ޠ‬ᒹ༉੬‫ܓ‬Ȃӕւңϸφህֆᒶᆎ‫׭‬ ೛ᒶ‫ ي‬1 ঐ‫ڏ‬ԥմತᑗ‫ުޠܓ‬ጎུࠣ‫ق‬Ȃഷࡤ‫ޣ‬௦ Ӷାॴᓏୣໍ՘౫ӵຠզᇅࠣ‫ق‬ᡜᜍၑᡜȄॷӒȂ ࡛Ҵ਴֝Ԟ (OsNRAMP1) лਞஆӱ৵‫ ޠ‬ѓ૗‫ܓ‬ ዀᇭȂጃᇰ୾ϲ௱ᙩުጎࠣᆎְழԥᚎܿ֝Ԟஆӱ ࠯Ȃᇅႇџϑ‫ުޤ‬ጎၷ䦱ጎࠣᆎ‫֝ܿ؂‬Ԟᙾၽρ᝕ Ϝᚎ‫ޑ‬፵ϟ౫ຬࣻಓȄᓎϟȂւңϸφህֆӲһ‫ي‬ ᆎ‫ݳ‬Ȃ௄ࠊ෉ः‫( ف‬Җ୾ 95–100) ‫ܛ‬ᒶ‫ي‬ȶѯϜު 10 ဵȷӓ࢘Քᡞဋඳ‫ق‬ϜȂࢆяᎍ࿌ࠣ‫ق‬ҦҖ୾ 103 Ԓ (2014) ಒ 1 ෉ձ໡ۗȂᒶ‫ي‬яழԥմᚎತ ᑗ੬‫ުޠܓ‬ጎུࠣ‫( ق‬შ 1-1)ȂҖ୾ 104 Ԓ (2015) ಒ 1 ෉ձӶӮ٩ၑᡜୣໍ՘౫ӵຠզȂѠ‫ުޤ‬ጎུ ࠣ‫ق‬ѯϜު 10 ဵ qCdT7 ழԥմತᑗஆӱ࠯Ȃᇅȶѯ Ϝު 10 ဵȷԥା࡚ࣻծੂ࠯Ȃկτൾί७ᚎತᑗ โ࡚ႁ 42.2%Ȃ૗ԥਞ७մުጎࠣᆎܿึҢᚎԾॴ ᓏ‫֩ޠ‬ᘚ (ߓ 1-1)Ȅᖃ๗ȂҐၑᡜၽңϸφህֆӲ һ๋౲‫୾ً׾‬ϲުጎ਼ஊࠣᆎࡤȂ‫ܼٯ‬౫ӵ਼ஊᕘ ძίໍ՘ߒؐѠ՘‫ܓ‬ຠզȂᏖగུࠣ‫ق‬ᒶ‫ي‬૗চ‫ڏ‬ ӶጎձҢ౱ᇅॶࠣԋӓαණ‫ٽ‬Κ໷ጦ၍௪ࢋȄ. ყ 1-1 ၼҢϷυሄօӱҺᒵ‫ى‬஠ȶѮ䦱 2 ဴȷ಑ 7 ဴࢗՓ ᡝΰ‫ ޟ‬qCdT7 аࢲᏲΣȶѮϛީ 10 ဴȷϛϞᒵ‫ࢺى‬ แყȄ. 農藝作物. ፋ‫ܓ׫‬ᔯۢȄᖆ෦ϟ؆ਠଷۢੂ‫ڦ‬ኻໍ՘ DNA ๶ ‫ڦ‬Ȃ‫ٯ‬Ԟᛧ᝸៊ᖆ෦Ȃ‫ٽ‬ґ‫ٿ‬ө໷੬‫ܓ‬ᔯۢϟւ ңȂ‫ٯ‬ᇅѯᢋτᏱӬձп Genotyping by Sequencing (GBS) ୉࣐ӼᒒҐϤһାзхࠣ‫ق‬ஆӱ࠯ᠧۢ҂ ѯȂໍ՘ҭዀ‫ޒܓ‬ϟ኶໕‫ޒܓ‬ஆӱ৵ۢ՞Ȅ400 ঐ 䦱ጎ MAGIC пІ 8 ঐᒒҐ‫זۢޠ‬შਫ৳ (Ӕ 5 ঐ, 5x96 ঐ MAGIC lines) ϑᄻᑟ‫׈‬Ԛ‫ٯ‬೾ႇ QC пጃ ߴ‫ࠣڐ‬፵Ѡαۢ‫ז‬቉ȄIllumina HiSeq 2500 ൑ᆓۢ ‫ ޠࡤז‬8 Լ࿳์฼᠟‫ז‬ӗၦਠȂစҦ TASSEL-GBS SNP calling ࢻโȂп Nipponbare IRGSP-1.0 ‫ޏ‬Ґ ࣐୥Մ‫ז‬ӗЩᄈ฼᠟‫ז‬ӗ, ߒؐ౱Ң 31,000 ାࠣ ፵‫ ޠ‬SNPs ᇅੂାȃҪဩ࢞੿ (BB) ‫ໍޒܓ‬՘኶໕ ‫ޒܓ‬ஆӱ৵ۢ՞Ȅ୾ርጎԾः‫࡛ܛف‬Ҵ‫ ޠ‬MAGIC ఋထଷණ‫يٽ‬ᆎᒶ‫ܧ‬ѵȂη࢑௥ଇஆӱһདІึ౫ ུஆӱ࠯‫ޠ‬ԥւ؆ਠȄjaponica-MAGIC ໲Ӭྤழ ࠯䦱ጎȃዦழ࠯䦱ጎȃbasmati ᜹࠯ॸԾІழԥߩ ࢹጎᒒጣ‫ޠ‬ା࡚ᒹ༉ᡑ౵؆ਠȂ୾ϲᙥҦ MAGIC лᚡϑ‫୾ڸ‬ርጎԾः‫ܛف‬Іᗻ୾ः‫ف‬൑՞࡛Ҵߒ ؐӬձᜱ߾Ȃґ‫ٿ‬஡‫܅‬ԫϸ‫ ٵ‬MAGIC ؆ਠः‫ف‬ϟ ๗‫ݏ‬Ȅҭࠊϑ‫׈‬ԚӼ໷੬‫ܓ‬ᔯۢȂ࡛Ҵөࠣ‫ق‬ஆӱ ࠯ၦਠȂ‫ٯ‬ᇅპဏϸ‫ܛ‬ȃၼཿၑᡜෛ੿ಣȃၼϾಣ ಣԚः‫ف‬ყ໦ଭᄈ੿ᙬড়І२ߝ឵֝ߤ‫ໍܓ‬՘ MAGIC-japonica ᐍᡞ‫ޠ‬ຠզȄ࡛Ҵϟ MAGIC ஆӱ ࠯ϸ‫ݚ‬҂ѯȂ஡Ѡණ‫ٽ‬ө໷੬‫ۢܓ‬՞ः‫ف‬ȂໍՅໍ ՘ϸφዀቿህֆ‫ي‬ᆎϟւңȄ ഺཱིЫግᆍ፴৲Ϟ࡚ညᇄցҢ:Ѯၻ 67 ဴᇶᡐ ࠢ‫ف‬ધऻञ൱‫ܒ‬Ϟᑢᒵ! ࣐࡛ҴᛨۢЬጎट൲‫ܓ‬ ϟᑣᒶ҂ѯȂւңෛ‫ޑ‬Ңߞጒձ࣐ट൲‫ܓ‬ᑣᒶϟൠ ‫ܛ‬Ȃпન़෉࣐л्ᔯۢਣ෉ (ङҐဩ࣐ 3 ဩਣ)Ȃ Ҧન़ϟԚࣁ౦ȃဩՔȃҢߞ༗ցրट൲‫઼๊ܓ‬Ȃ п‫ڏ‬ट൲‫( ܓ‬ѯၼ 67 ဵ) Іఄདࠣᆎ (ѯၼު 17 ဵ) ࣐ᄈྲȂဋܼҢߞጒп 5ʨ೏౪ 7 ЉࡤȂӕဋ ܼ 20ʨᕘძ࡯ඉҢߞ 10 ЉȂ୥ଫ୾ርጎԾः‫ܛف‬ ϟЬጎ़෉ट൲‫ࡿܓ‬ዀ࣐ᔯ઼๊ۢۢዀྦȂ஡઼๊ ୣϸ࣐Ȉဩ֖ᆧՔȂณ௣ᕼІᡑ༂Ք౫ຬ࣐‫( ׫‬R) ઼ȇಒΚဩЗဩ (ဩԍ) ഌϸ֖༂Ք௣ᕼ࣐Ϝ‫׫‬ (MR) ઼ȇಒΚဩӓഌ֖༂Ք࣐Ϝད(MS)઼ȇӓੂ ֖༂ՔȂဩ௣ᕼȂෛੂ࢞ຉȂկೂ֖ۧᆧՔ࣐ད (S) ઼ȇӓੂ࢞ຉ྄࣐ད (HS) ઼ȂစҦմྤ೏౪ࡤᔯ ۢп࡛Ҵન़෉ट൲‫ܓ‬ᑣᒶРԓȄӶԫዂԓίᑣᒶ 150 ঐѯၼ 67 ဵᇷᡑࠣ‫ق‬Ȃ‫ڐ‬ट൲‫઼๊ܓ‬ϟᡑ஀ Ҧ 1 ઼Վ 9 ઼Ȃ҂ְ 6.9 ઼ȂߗΚљ‫( ޠ‬71 ঐ) ࠣ ‫ق‬ट൲‫ܓ‬ᓻܼ঩ѯၼ 67 ဵᒒҐȄ‫ڏ‬ԥା࡚‫ܓ׫‬І ‫قࠣޠܓ׫‬ॏԥ 14 ঐȂҦܼҐᑣᒶ‫ق‬ಜ‫ڏ‬ၷା‫ޠ‬ ट൲‫ܓ‬ᑣᒶ஽࡚Ȃӱԫၑᡜ‫ܛ‬ூ‫ڏ‬ԥ‫قࠣޠܓ׫‬Ȃ. TARI Annual Report.

(16) 4. 2016 TARI Annual Report. 表 1-1. 台中秈 10 號 qCdT7 品系與親本與其他品種在各植體部位上鎘生物濃縮係數的統計分析,資料收集自 2015 年第 1 期作。. Variety. Husk 0.0969 a 0.0738 ab 0.0721 ab 0.0913 a 0.0562 b 0.0282. Values are expressed as the mean of six plants and means within each column followed by the same letter(s)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5% level by Fisher's protected LSD test.. 雜糧與特作 硬質玉米品種選育 在春作完成早熟 GEM 玉 米自交系以臺灣 GX1M-10 和美國 B73 (stiff stalk) 優良自交 系做為檢定親,共完成 230 個玉米測交 種種子生產,以及在秋作再以美國 GEMS0067、 LH185 (Non stiff stalk) 與 LH198 (stiff stalk) 自交 系做為檢定親所生產 162 個測交種種子,有助於瞭 解國內外玉米種原之雜種優勢關係與導入改良玉 米澱粉特性之基因,以建立早熟、耐密植、抗生物 性與非生物性逆境及高抗性澱粉之基礎玉米育種 材料。GX1M 與 Hi31 種原間存在籽粒產量之最高 雜種優勢,乃將 GX1M 種原進行自交 5 代培育自交 系,然後將自交分離培育的自交系再與 Hi31 雜交 生產 25 個雜交種,進行田間組合力評估及新品系. -0.6. -0.4. Environment PC2 (16.74%) -0.2 0.0. 0.2. 0.4. (A). -0.6. -0.4. -0.2. 0.0. 0.2. 0.4. 0.6. 0.8. 0.4. 0.6. 0.8. Environment PC1 (57.46%). 0.2. 0.4. (B). Genotype PC2 (16.74%) -0.2 0.0. 水稻產量區域試驗之 GGE 分析法雙軸圖例釋 選育新品種時,所有的候選品系需經過區域試驗進 行產量評估,若區域試驗結果顯示基因與環境間的 交感效應顯著時,不同品種試驗材料產量表現的排 序會隨著試驗地區不同而有所改變。當基因與環境 交感效應顯著時,得運用基因主效應加上基因與環 境 交 感 效 應 (Genotype effect +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GGE) 模式進一步闡釋區 域試驗資料 (表 1-2)。本研究將採用 GGE 雙軸圖解 析臺灣水稻區域試驗結果,期能更有效的了解品系 產量在各地區間變化趨勢。分析結果除了探討各品 系的穩定性與各地區適應性,亦將區域試驗中的栽培 環境劃分為分屬熱帶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兩大生 態群。分期作討論時,第一期作生態群劃分基準為北 回歸線,第二期作則以中央山脈為劃分基準。由此可 見 GGE 交感模式的分析方法將區域試驗的大量資 料轉化成圖說,有助於闡釋基因與環境交感效應,以 提昇育種選拔與推廣策略發展的效率 (圖 1-2)。. -0.4. z. indica japonica japonica indica indica. Bio concentration factor Shoot Brown rice 0.9215 a 0.3706 a 0.3637 d 0.1251 c 0.3931 d 0.1124 c 0.6212 bc 0.2667 b 0.4667 cd 0.1540 c 0.1548 0.0488. Root 4.0478 az 2.9924 b 2.6685 bc 4.0234 a 2.2242 c 0.7116. -0.6. 農藝作物. Habataki TNG71 TK2 TCS10 TCS10–qCdT7 LSD 0.05. Subspecies. -0.6. -0.4. -0.2. 0.0. 0.2. Genotype PC1 (57.46%). 圖 1-2 (A) 圖解各試驗品系 (G 編號) 產量表現排序可利 用各基因型在特定栽培環境向量 (L6b1) 的投影位 點,(B) 各品系 (G 編號)所圈選出的多邊形,再透 過通過原點並垂直邊線的紅線劃分多種品種生態 群,本圖可將 12 種栽培地區歸納為 2 種生態群, 其中 G4 與 G6 品種分別係上述生態群中表現最佳的 品種。.

(17) 2016. 表 1-2. TARI Annual Report. 本試驗 2012-2013 水稻區域試驗之綜合變方分析結果. 1. SOV. DF1. SS1. Block. 3. 3,337,107. Genotype (G). MS1 1,112,369. F. p-value. 3.8713. 209,433,947. 23,270,439. 80.03. < 0.001. 2,333,041,671. 101,436,594. 348.85. < 0.001. GE. 207. 219,721,416. 1,061,456. 3.65. < 0.001. Error. 717. 206,021,272. 287,338. Total. 959. 2,971,555,412. SOV: source of variation; DF: degrees of freedom; SS: sum of squares; MS: mean squares.. 產量比較試驗,而 GX1M-10 × Hi31 與 GX1M-15 × Hi31 與對照種所進行 5 次新品系產量比較試驗之 結果顯示,台農育 7 號 (1M10 × Hi31)硬質玉米新 品系之農藝特性,符合中早熟、抗銹病、抗倒伏及 適合機械採收之育種目標,其產量也顯著較對照品 種台農 1 號高,平均增產 27.9%,適合雲嘉南地區 秋裡作栽培之耕作制度,可讓春作接續種植水稻輪 作,以增加農民收益。 甘藷品種改良 (一)雜交育種及實生系選 拔:本年度多向雜交種子共採收種子約 20 萬粒, 人工雜交計有台農 66 號 × 台農 73 號等 3 組合, 採收種子 5,088 粒。實生系選拔得秋裡作食用甘藷 220 品系,春夏作食用甘藷 60 品系。食用甘藷其 單株塊根鮮重在 0.50‒2, 90 公斤之間,乾物率 25 %以上,且其中乾物率 35%以上 65 品系,其餘均 在 25-35%之間,符合食用品系選拔標準,且選出 品系中其塊根產量等一般性狀均較對照種為佳。 (二)塊根產量比較試驗:1.春夏作品系試驗:(1) 第 一年組:供試 163 個品系中,以 CYY104-S28、 CYY104-S139 及 CYY104-S147 較佳,其塊根產量 分別較對照種台農 66 號增產 30.7.0%、50.8%及 30.7% 。 (2) 第 二 年 組 : 參 試 12 品 系 中 以 CYY103-S08、CYY103-S102 及 CYY103-S143 較 佳,其塊根產量分別較對照種台農 66 號增產 27.3 %、36.4%及 63.6%。2.秋作品系:(1) 第一年一組: 供 試 121 品 系 中 塊 根 產 量 在 水 源 地 農 場 試 驗 結 果,其中以 CYY104-27、CYY104-50、CYY104-123 等表現較佳,其塊根產量較對照種台農 57 號增產 45.3%、35.6%及 30.7%。(2) 第一年二組:供試 100 品系中塊根產量在水源地農場試驗結果,其中以 CYY104-137、CYY104-193 及 CYY104-205 表現最 佳,其塊根產量較對照種台農 57 號增產 28.0%、 34.1%及 19.5%。(3)第二年一組:供試 23 品系中, 以 CYY103-17、CYY103-51、CYY103-59 塊根產 量最高,較對照種台農 57 號增產 107.7%、93.9% 及 79.4%。(4)第二年二組:供試 23 品系中,以. CYY103-60 、 CYY103-119 、 CYY103-200 及 CYY103-220 塊根產量最高,較對照種台農 57 號 增產 80.8%、83.9%、78.6%及 78.6%。 甘藷抗性澱粉之研究 抗性澱粉是評估膳食 纖維含量的指標成分之一,本試驗之目的擬藉由探 討不同熱壓及冷藏處理對甘藷抗性澱粉含量的影 響,期望藉由物理方式提升甘藷澱粉中抗性澱粉的 含量。本試驗結果發現熱壓處理及處理後冷藏都能 有效提升抗性澱粉的含量,台農 57 號澱粉熱壓處 理後之抗性澱粉含量較台農 66 號高。澱粉溶液濃 度 30 及 45%的處理,增加抗性澱粉的效果有限, 以 15%濃度有較佳的利用效率。台農 57 號澱粉最 適當的熱壓處理為熱壓溫度 105℃,熱壓時間 30 min,處理後 4℃冷藏 12 hr,可得到約 4.52%的抗 性澱粉含量,為較佳的抗性澱粉產出效率。台農 66 號澱粉最適當的處理為熱壓溫度 105℃,熱壓時 間 60 min,處理後 4℃冷藏 48 hr,可得到約 2.07% 的抗性澱粉含量。 落花生品種選育 本年度完成以高油酸為主 之雜交組合共 8 組;春作選拔 98 單株、秋作選拔 206 單株進入次期試驗;春秋作第一年品系產量比 較試驗春及秋作根據產量各選拔 18 品系進入次期 中級試驗;春作第二年品系產量比較試驗中 2011S-PE 產量顯著大於兩對照品種且百莢重與台 農 7 號相當,具大莢、豐產性狀,其銹病及葉斑病 等級雖與對照品種雖無顯著差異,但在參試品系中 仍屬感病較嚴重品系;春作第三年品系產量比較試 驗中 2009S-PA-1 及 2009S-PA-2 產量及百莢重皆顯 著高於兩對照品種,對於提升農民莢果品質及收益 具正面效益,且銹病及葉斑病抗性亦優於整體平 均;根據文獻開發高油酸基因型 SNP 分子標幟, 成功用於鑑別分離族群中高油酸個體。 提升仙草產業之品種與栽培改良及利用 為 在仙草生育周期減少農藥施用,其中藥劑防治最為 大宗為草害,因此進行舖設抑草蓆試驗,試驗共分 為舖設且除草、舖設不除草和不舖設不除草三個處. 農藝作物. 9 23. Environment (E). 1. 5.

(18) 6. 2016. TARI Annual Report. 農藝作物. 理,試驗結果顯示舖設抑草蓆並進行人工拔草之田 區,仙草產量顯著高於其他兩種處理,而其中鋪設 但不除草的處理可能受限於是否被雜草完全覆蓋 而使仙草單株間呈現甚大差異,總體結果可作為農 民雜草防治推薦參考用,並排除掉抑草蓆可能導致 過熱而使仙草受損等疑慮。收集之仙草品種採用網 室放蜂混合雜交法進行雜交育種,目前篩選出的品 系以半直立、產量與凝膠強度三個性狀進行篩選, 今年度初選出 20 單株,預計明年進行品系觀察試 驗;肥培試驗以福壽的佳園肥、生機 426 和台肥 5 號進行處理,供試品種有台農 1 號、桃園 1 號、 NV-1 和 NV-2,試驗結果顯示採用有機肥培處理的 仙草產量明顯高於化學肥培,而呈現顯著性差異表 現,有機肥培的單株平均產量約為 850-873g 乾物 重,而化肥的平均產量為 528.83g,今年肥培試驗, 各品種間的產量表現沒有顯著差異,但跟先前試驗 結果相同,地方品種 NV-2 對比其他品種具有較高 的產量表現。小型仙草收穫機目前完成第二年測 試,試驗結果顯示仙草機械採收後的損耗率估算約 為 10%,將持續進行機件改良設計,以降低損耗 率,並符合農民需求。 黃耆的選育及栽培 膜莢黃耆的選系如下,雜 交育種集團選育品系,雜交親本為中國山西 PI200183 (母本) 與中國陝西 PI223463 (父本),98 年秋季進行人工雜交,雜交組合代號 98-29-463 膜 莢黃耆,母本特性是產量高,父本特性是 2 種黃耆 表 1-3 品系 Lines. 皂苷含量高。雜交成功率:23%,雜交後代 F2‒F5 (100‒104 年 ) 分 離 族 群 係 以 混 合 法 進 行 集 團 選 育,由 F5 世代集團選出 450 單株,區分為 3 群, 每群 150 單株,F6 進行初級品系株行試驗,以母本 中國山西 PI200183 作為對照品種,每群列出 4 個 代表品系如下:(1)產量高的品系,有 1041028‒ 1041390 其中 4 個,1041213 與 1041390 產量較高, 分別為 2,880 與 2,902 kg/ha;其中,黃耆皂苷 1 (Astragaloside 1) 活性成分高的品系,有 1041213 與 1041390,含量分別為 0.51 及 0.53 mg/g,這兩 個品系是產量高且黃耆皂苷 1 活性成分也高的; 另外,黃耆皂苷 2 (Astragaloside 2) 活性成分高的 品系,有 1041213 與 1041390,含量分別為 0.13 及 0.14 mg/g。本節結論:1041213 與 1041390 兼具產 量高、單株根重大 (0.305、0.302 kg/plant) 與黃耆 皂苷 1 和 2 均含量高的特性 (表 1-3)。(2)為採種田 需要,選育對光周期不敏感的品系,有 1042074‒ 1042401 其中 4 個,1042074 與 1042299 產量較高, 分別為 2,713 與 2,687 kg/ha;其中,黃耆皂苷 1 (Astragaloside 1) 活性成分高的品系,有 1042074 與 1042299,含量分別為 0.47 及 0.46 mg/g;其中, 黃耆皂苷 2 (Astragaloside 2) 活性成分高的品系, 有 1042299、1042318 與 1042401,含量均為 0.08 mg/g。本節結論:1042074 與 1042299 兼具產量高 與黃耆皂苷 1 含量高的特性,1042299 且兼具黃耆 皂甘 2 含量高特性 (表 1-4),1042074 與 1042299. 膜莢黃耆產量高群不同品系的農藝性狀與活性成分比較. 0.230c. 黃耆皂苷 1 含量 (mg/g) 0.31c. 黃耆皂苷 2 含量 (mg/g) 0.02c. 0.270b. 0.30c. 0.08b. 29.7b. 0.305a. 0.51a. 46a. 25.0c. 0.302a. 35b. 34.1a. 0.234c. 主根直徑 (cm). 株高 (m). 根長 (cm). 分枝重 (g/plant). 1041028. 0.51c. 54a. 33b. 34.6a. 1041197. 0.61b. 55a. 36b. 30.1b. 1041213. 0.73a. 55a. 45a. 1041390. 0.70a. 51b. PI200183. 0.60b. 50b. 根重 (kg/plant). 莖葉重 (kg/plant). 根產量 (kg/ha). 0.301b. 2778b. 0.333a. 2600c. 0.13a. 0.237c. 2880a. 0.53a. 0.14a. 0.228c. 2902a. 0.41b. 0.07b. 0.341a. 2741b. 莖葉重 (kg/plant). 根產量 (kg/ha). 0.244c. 2713a. 同一行英文字母相同者表示在 LSD (0.05%) 顯著性測驗為不顯著。 表 1-4 品系 Lines. 採種田用之膜莢黃耆群對光周期不敏感群不同品系的農藝性狀與活性成分比較. 0.310a. 黃耆皂苷 1 含量 (mg/g) 0.47a. 黃耆皂苷 2 含量 (mg/g) 0.05b. 0.313a. 0.46a. 0.08a. 0.251c. 2687a. 31.3a. 0.277b. 0.36b. 0.08a. 0.301b. 2321b. 33b. 30.9a. 0.282b. 0.35b. 0.08a. 0.318a. 2100c. 32b. 27.2b. 0.279b. 0.35b. 0.05b. 0.320a. 2700a. 主根直徑 (cm). 株高 (m). 根長 (cm). 分枝重 (g/plant). 根重 (kg/plant). 1042074. 0.69a. 44b. 40a. 21.7c. 1042299. 0.68a. 39c. 43a. 21.0c. 1042318. 0.62b. 52a. 33b. 1042401. 0.60b. 51a. PI200183. 0.68a. 45b.

(19) 2016. 表 1-5. TARI Annual Report. 7. 膜莢黃耆活性成分高不同品系的農藝性狀與活性成分比較 黃耆皂苷 2. 含量. 含量. (mg/g). (mg/g). 0.261b. 0.60b. 0.258b. 0.58b. 25.3b. 0.290a. 42a. 24.6b. 36b. 30.8a. 主根直徑. 株高. 根長. 分枝重. 根重. Lines. (cm). (m). (cm). (g/plant). (kg/plant). 1043072. 0.47b. 39c. 36b. 29.8a. 1043288. 0.44b. 40c. 31c. 30.2a. 1043398. 0.54a. 51a. 41a. 1043416. 0.56a. 50a. PI200183. 0.58a. 45b. 單株根重大 (0.310、0.313 kg/plant)。(3)活性成分 高的品系,有 1043072‒1043416 其中 4 個,1043398 與 1043416 產量較高,為 2,621 與 2,268 kg/ha;其 中,黃耆皂苷 1 (Astragaloside 1) 活性成分高的品 系,有 1043398、與 1043416,含量分別為 0.67 與 0.68 mg/g;其中,黃耆皂苷 2 (Astragaloside2) 活性 成分高的品系,有 1043398 與 1043416,含量為 0.20 與 0.19 mg/g。本節結論:1043398 與 1043416 兼具 產量高、單株根重大 (0.290 與 0.294 kg/plant) 與 黃耆皂苷 1 和 2 均含量高的特性 (表 1-5)。. 作物生理與逆境研究 農業長期生態系之雜草相消長趨勢 本研究 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溪口農 場之 長 期農 業 生態 系 研究 (long-term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research; LTER) 試驗場址進行,該場址 設 有 雙 期 作 水 田 農 耕 生 態 系 (lowland-lowland cropping system; LL) 與 水 旱 輪 作 農 耕 生 態 系 (lowland-upland rotation cropping system; LU),各生 態 系 分 別 包 括 慣 行 農 耕 (conventional agro-ecosystem; CA) 及 永 續 農 耕 (sustainable agro-ecosystem; SA)兩種處理系統,為主要的試驗 區 。 場 址 內 亦 包 含 未 作 任 何 資 源 投 入 之 LL-CK 區、LU-CK 區及無種植作物之未耕種區,場址外 則有依當地農民耕作方式之外區 LL 及外區 LU, 此次調查共計 9 種試驗處理組合,據以進行雜草相 覆蓋度之比較,探討雜草多樣性於不同耕作制度下 的變動情形。試驗結果初步發現,共有 10 科 22 種 雜草分布,以尖葉類雜草分布最多,其中以水旱輪 作生態系之雜草種類及相對覆蓋率高於雙期作水 田生態系。永續農耕操作對雜草管理的介入較慣行 農耕少,因此雜草相對覆蓋率較高,且水旱輪作生 態系有水田雜草及旱生雜草交互生長,有助雜草多 樣性的提升。. 莖葉重. 根產量. (kg/plant). (kg/ha). 0.16b. 0.322a. 2567b. 0.16b. 0.330a. 2530b. 0.67a. 0.20a. 0.257c. 2621a. 0.294a. 0.68a. 0.19a. 0.246c. 2668a. 0.265b. 0.40c. 0.08c. 0.337a. 2737a. 淨化室內空氣品質有妙招-善用室內觀葉植物 現代人每天約有 80–90%的時間處於室內環境,若 長時間置身於密閉性較高的建築物或空間內,由於 各人體質上的差異,部分人可能會出現諸如頭痛、 眼、鼻或喉嚨的過敏、嗜睡、無法專注、容易疲勞 及對氣味敏感等種種生理不適症狀,統稱為「病態 建築症候群」,此一症候群已成為現代人的新隱 憂,值得吾人重視而謀求解決之道。一般常見淨化 室內空氣品質的方式可歸納為三種,包含:(1) 控 制汙染源、(2) 利用通氣系統來排放汙染氣體及 (3) 淨化空氣污染物等,後者可以利用植物來達成 減少空氣污染物的效果。 由於不同的室內觀葉植物對於光強度的需求 有所不同,因此在不等的光照下將會出現淨光合作 用速率及生長表現上的差異。在選購室內觀葉植物 時,首先應當同時考量室內光強度及觀葉植物特 性,接著需要搭配其他適當的生長環境條件及合理 的栽培管理,以維持其正常的生長及賞心悅目的外 觀。如欲提高觀葉植物對室內二氧化碳的固定消 耗,則可增設適合的特定光波段人工光源來提高光 照強度,以促使該觀葉植物發揮其光合作用表現, 藉由消耗二氧化碳濃度達到類似淨化室內空氣品 質的效果與目的。. 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 作物病蟲害圖像數位化與診斷資訊系統簡介 傳統上作物病蟲害診斷都藉由植物保護專家鑑 定,此項複雜的專業工作是負擔也需與時間賽跑, 才能及時獲得正確資訊進行防治以減少損失。現今 利用資訊系統建立各種作物病蟲危害之資料與徵 狀相片,透過無所不在的網際網路提供農民使用, 除了將農業研究成果進一步推廣外,亦協助農民在 作物栽培管理上一個更好的利器。本研究以徵狀診 斷模型為基礎,功能架構涵蓋「病蟲害診斷」及「病. 農藝作物. 黃耆皂苷 1. 品系.

(20) 8. 2016. TARI Annual Report. 農藝作物. 蟲害資訊與防治」兩個功能,透過病蟲害診斷服 務,使用者可依據作物別、發生時期、發生部位、 徵狀特性及其照片的診斷流程,對受危害之作物植 體進行比對,以辨認病蟲害種類,藉此獲取病蟲害 基本知識、病徵及防治策略等資訊,進行有效防治 作為並減少損害。本系統置於「作物優質生產整合 資 訊 平 台 」 下 , 網 址 為 http://kiscrop.tari.gov.tw/ KISCROP/,目前已建置 7 種作物之病蟲害資料。 農藥商品整合資訊查詢簡介 農作物生長期 間普遍會受到病蟲的危害,以農藥進行預防與防治 是目前最主要的策略之一,為提供農民購買農藥 前,對於農藥之使用方法與殘留等訊息有更清楚的 認識,農業試驗所在原開發的作物優質生產整合資 訊平台下,新增加防檢局農藥商品查詢 (桌機版). 與行動版之作物病蟲害與農藥資訊查詢。本農藥商 品整合資訊查詢系統自動介接植物防疫檢疫局之 農藥資訊服網的農藥商品資訊,並結合農業藥物毒 物試驗所之農藥作用機制及衛生福利部農藥殘留 容許量標準資訊,以簡單易操作的條件式導引查詢 畫面,提供農藥商品查詢服務與結果表單 EXCEL 下載功能及多筆農藥基本資料比較表格功能。本查 詢系統期能使農藥商品資訊透明化,透過友善操作 介面規劃,讓農民運用本系統之農藥商品比較表格 了解各農藥商品之農藥基本資訊,依據實際需求挑 選適宜之農藥商品並採取正確用藥方法,以免造成 不必要的損失或農藥殘留情形。本查詢系統無需申 請帳號或加入會員之程序,完全對外公開免費使用 以服務更多農民。.

(21) 2016. TARI Annual Report. 9. 園藝作物 果樹. 園藝作物. 梨及枇杷與早熟梨生產技術試驗成果簡報 梨:引進紅皮梨在農試所高接試種,除早酥紅已在 屏東恆春及彰化埔心試種成功外,紐西蘭紅皮梨去 年在農試所有少量開花結實,性狀及特性調查評估 中。枇杷:枇杷新品種在南投信義羅娜及望美村試 種今年開始開花結果,表現佳但有少數植株枯死。 開發極早熟梨生產技術:以綠皮梨如意為主,以早 產、省工並避颱風生產北半球最早熟的梨,目前成 熟期提前於國曆 4 月底 5 月初,並開發紅皮梨品種 如早酥紅梨在農試所產穗並在屏東恆春高接成 功,果重約 300 公克,產期 5 月中旬起。去年高接 梨寒害嚴重,全國災損申請近億元,本所恆春極早 熟梨試區一如往年無任何災損,而且產量倍增。顯見 新興產區規劃避災技術極為重要。 以植物生長調節劑減緩柿樹生理落果 為減 少霪雨導致柿樹大量落果造成果園災損,於嘉義縣 番路鄉(牛心柿果園)與苗栗縣南庄鄉(富有甜柿果 園 ) 進 行 試 驗 , 以 克 美 素 (CCC) 、 艾 維 激 素 (AVG)、勃激素 (GA3) 在盛花期與幼果期進行噴 施,探討對減緩生理落果的影響。牛心柿盛花期為 4 月中旬,果實於 10 月上旬採收,富有甜柿盛花 期為 4 月下旬,果實於 10 月下旬採收。富有甜柿 與牛心柿對照組著果率分別為 9.4%與 53.2%。滿花 後 10 天全樹噴勃激素 100 ppm 可以增加富有甜柿 著果率 5.9%,在牛心柿可增加 2.2%。開花期全樹 噴克美素 500 倍可以增加富有甜柿著果率 4.0%, 在牛心柿可增加 8.1%。滿花後 10 天全樹噴艾維激 素 1000 倍可以增加牛心柿著果率 8.6%,但價格較 高,不推薦農友使用。 採收前水分管理對椪柑果實貯藏中品質變化 之影響 為探討採收前斷水處理對椪柑貯藏期間 果實品質指標值變化之影響,供試植株分別於採收 前 56 日、28 日、14 日、7 日及 3 日施行斷水處理。 採前 7 日才斷水者,其果實於貯藏 1 個月後即開始 顯現果肉乾粒化,較其他斷水期限者早。從癒傷結 束至貯藏 1 個月時,取樣自採收前 56 日即斷水植 株之果實,其果汁率高於其他斷水期限。2005 年 供試植株不論斷水期限為何,其果實貯藏 1 個月 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較癒傷結束時略增,之後. 再逐漸降低,但 2006 年則無先增後降之情形。果 實貯藏期間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植株斷水越遲 者下降越快的趨勢。2 供試年期之果實,貯藏至採 收後 3 個月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介於 5.8°Brix 至 7.5°Brix 之間,而可滴定酸含量均在 0.22%以下, 食用味道已偏淡薄。 酪梨品種選育 酪梨品種選育由實生選拔園 中選獲‘SV4’、‘NWS1G1’、 ‘NWS1G4’品系,初步 調查結果,果重分別為 346 公克、338 公克、468 公克,果肉率 69.1%、74.3%、80.2%,粗脂肪含量 為 12.8%、14.3%、13.8%,採收期在 8 月初至 10 月初,為中晚生品種,果型屬小型果,粗脂肪含量 均達 8%以上,口感佳,為有潛力之品系,持續觀 察中。 種植前種苗處理對生產有機早春果鳳梨果實 品質之影響 將有機模式栽培之臺農 17 號鳳梨種 苗進行切苗、未切苗束葉及切苗束葉等處理,並以 農友慣用種苗為對照,待果實成熟後取樣進行品質 分析,各處理間之冠芽介於 10.7‒11.1 cm 之間,不 含冠芽之果實重量約在 1 公斤左右,唯未經過前處 理的種苗果實較大,而進行切苗者果實較小,此亦顯 示在果實長度上,未處理者為 13.5 cm,然經過切苗 則使果實縮小為 11.9 cm (表 2-1)。 柑橘品種之砧木試驗 柑橘栽培普遍採用根 砧,不同砧木種類在土壤病害、病毒病害之感病性 有相當差異,在環境適應性及穗砧親和性亦有所不 同,本年度主要調查 16 年生桶柑嫁接於 7 種砧木 之果實品質與產量。桶柑產量各年度間相比,以 101 年產量較高、104 年次之、100 年、103 年與 105 年產量持平、102 年產量較低,顯示 101 年與 102 年間有明顯之隔年結果問題發生 (表 2-2)。本 年產量以粗皮檸檬 107.3 kg 較高,Swingle 枳柚 80.8 kg 較低,可能是與 102 年 3 株枳柚植株出現黃化 徵狀有關,已以強剪方式使其恢復生長勢。桶柑嫁 接於 Troyer 枳橙果實 260.3 g 較大、風味濃郁,嫁 接於美女橘或酸橘果實糖酸比 17.2 或 17.0 較高, 不建議嫁接於粗皮檸檬上,其果實風味較淡、果汁 率 45.3%較低 (表 2-3)。 荔枝與龍眼育種 本年度為選育產期分散、性 狀穩定且多元價值之荔枝與龍眼品種。故人工雜交 授 粉 以 ‘Early Big’ × ‘Ziniangxi’ 及 ‘Ziniangxi’ × ‘Early Big’正反交之授粉組合,‘Early Big’屬早熟大.

(22) 10. 2016. 表 2-1. TARI Annual Report. 種植前種苗處理對生產早春果鳳梨果實品質之影響 冠芽長. 種植前處理. 果實重量. (mm). (g). 果實長度 中果徑 (cm). (cm). 小果數 (目). 轉色程度. 果心粗. 果實. (cm). 反射音. (%). 可溶性 可滴定酸 固形物. 含量(%). 切苗. 11.0± 1.8 831.9± 226.2 11.9± 1.1 9.7±0.9 101.4±18.7 43.3±11.3 23.1± 4.5 1.0± 0.0 17.9±1.3 0.54±0.03. 未切苗, 束 葉. 10.7± 0.9 1057.4± 143.8 13.9± 0.6 10.8±0.5 112.1± 9.1 33.3±10.0 27.0± 3.1 1.0± 0.0 17.6±1.0 0.57±0.03. 未切苗, 未束葉. 11.0± 2.4 1009.0± 190.7 13.2± 1.3 10.7±0.8 127.2±13.9 26.7± 6.7 27.7± 4.1 1.0± 0.0 17.8±1.5 0.62±0.04. CK. 11.1± 0.8 1137.7± 108.4 13.5± 0.5 11.3±0.3 118.9± 8.9 21.9± 2.5 30.4± 1.9 1.0± 0.0 16.3±0.5 0.59±0.02. y. 園藝作物. 表中各數據為 15 果之平均。. 表 2-2 砧木對桶柑產量之影響 Table 2. Effects of rootstocks on yield of Tankan tangor Rootstock Cleopatra. No. of. Yield in 2011. Yield in 2012. Yield in 2013. Yield in 2014. Yield in 2015. Yield in 2016. trees z. (kg/tree). (kg/tree). (kg/tree). (kg/tree). (kg/tree). (kg/tree). 13/13. Swigle Citrumelo 16/16 Rough Lemon. 85.0±12.8 ab C. 130.8±8.0 bcd A. 36.5± 9.7 ab D. 102.3±11.3 a B. 150.3±7.7 ab A. 35.4±13.7 ab C. 75.8±8.1 ab C. 160.6±7.4 a A. 27.4± 5.6 b D. 14/14. Sunki. 8/8. 60.1±15.3 b BC 119.7±5.2 cd A. 57.0±16.4 ab C. Sour Orange. 15/8. 61.6±14.3 b CD 143.0±9.4 abc A. 36.5±15.7 ab D. Troyer Citrange. 16/16. Pummelo. 18/13. z y. 105.9±11.3 a B. 149.6±8.5 ab A. 64.8±13.6 b CD 114.6±6.8 d A. 89.6±16.5 a BC 123.3±15.5 ab AB 98.6±7.9 ab ABC 101.4±19.4 a B. 74.2±16.8 c B. 80.8±9.9 b B. 86.4±10.0 a BC 101.1±5.5 bc B. 107.3±7.0 a B. 91.7±13.2 a AB 120.9±5.3 ab A. 84.9±11.6 ab BC. 100.6±17.6 a BC 118.1±16.1 ab AB 98.6±10.2 ab BC. 64.0±12.4 a C. 95.6±12.3 a B. 37.8±12.1 ab D. 77.4±11.1 a BC 108.3±13 abc A. 139.1±11.9 a A. 106.3±7.2 a B 101.4±7.1 ab AB. No. of trees: planted/investigated. Trees were planted in 2000 and declined trees were excluded from calculation. Data presented are means±standard error. Means within a column (in small letter) and within a row (in capital letter) followed by the same letter(s) are not different at 5% significant level by LSD test.. 表 2-3 砧木對桶柑果實品質之影響 z Table 3. Effects of rootstocks on fruit quality of Tankan tangor.. Cleopatra. 245.1±10.2 ab 81.3±1.4 ab 69.7±1.2 a. Rind Juice No. of thickness content seed (mm) (%) 10.2±0.1 a 4.3±0.1 b 1.8±0.3 bc 48.3±0.5 a. Swigle Citrumelo Rough Lemon. 241.6± 6.1 ab 81.2±0.7 ab 69.4±0.9 a. 10.2±0.1 a 4.4±0.1 b. 223.5± 4.9 b. 10.1±0.1 a 4.5±0.1 ab 3.0±0.4 a. Sunki. 249.1± 7.0 ab 82.2±0.9 ab 69.7±0.9 a. 10.2±0.1 a 4.4±0.1 ab 2.0±0.2 bc 46.9±0.4 ab 9.5±0.2 a 0.56±0.01 bc 17.0±0.5 a. Sour Orange. 244.9± 9.5 ab 82.6±1.3 ab 69.0±1.1 a. 10.1±0.1 a 4.5±0.1 ab 1.4±0.2 c. Rootstock. Fruit weight (g). Diameter (mm) y trans.. longi.. 79.5±0.6 b 68.6±0.5 a. No. of segment. 2.4±0.3 ab 48.3±0.6 a 45.3±1.2 b 45.3±1.2 b. TSS (°Brix). Acidity (%). TSS/Acidity. 9.7±0.2 a 0.56±0.01 abc 17.2±0.5 a 9.5±0.2 a 0.60±0.01 a. 15.7±0.4 bc. 8.4±0.2 b 0.54±0.02 c. 15.6±0.5 bc. 9.3±0.3 a 0.56±0.02 bc 16.8±0.6 ab. Troyer Citrange 260.3±13.8 a. 83.6±1.6 a. 71.0±1.3 a. 10.1±0.1 a 4.6±0.1 a. 1.8±0.2 bc 47.6±1.0 ab 9.1±0.1 a 0.61±0.01 a. Pummelo. 251.9± 9.1 a. 82.9±1.0 a. 70.3±0.9 a. 10.1±0.1 a 4.6±0.1 a. 2.1±0.2 bc 45.7±0.5 b. 14.9±0.4 c. Flying Dragon. 260.6±15.9 a. 83.7±2.1 a. 71.5±1.6 a. 10.0±0.1 a 4.5±0.1 ab 2.6±0.2 ab 47.4±2.3 ab 9.7±0.5 a 0.60±0.03 ab 16.1±0.4 abc. 9.4±0.1 a 0.58±0.01 abc 16.3±0.3 ab. z. Trees were palnted in 2000. Fruits were harvested on Jan. 2016. (n=6). Trans.: transversal; longi: longitudinal. x Data presented are means±standard error. Means in the same column followed by the same letter are not different at 5% significant level by LSD test. y. 果品種,‘Ziniangxi’屬晚中熟大果品種,希望藉此 選育出兼具大果及豐產特性之早、晚熟品種。另蒐 集 Kaimana、無核荔、新球蜜荔及大丁香等四新興 品種之開放性授粉取得實生苗來源,共計獲得 62 顆開放性授粉種子。上述四品種除無核荔外皆為大 果品種,果肉率以焦核品種大丁香之 78.53%為最 高。新球蜜荔則具有特殊香氣,此香氣與玫瑰紅之. 玫瑰香不同。這些特殊的種原將可進一步提供做為 後續育種之相關材料。本年度龍眼優良實生品系選 拔標準為果實重 10 克以上,可溶性固形物 20°Brix 以上,果肉率 60%以上。完成龍眼實生苗 50 品系 之分析與調查,優選岀 4 個品系種。其中以 ‘99-CC-05’表現較為優異。‘99-CC-05’是 102 年度 選拔所獲兼俱早熟及大果特性之優良單株,從 102.

(23) 2016. 11. 間。已達成產期分散之初期目標,惟品質方面仍有 提升潛力,本計畫持續進行雜交育種,以提升焦 核、低酸與高產等特性,將會更具競爭力。本計畫 以高焦核率品種 (系) 與極早生品種之雜交組合 進行正反交,期望在後代中篩選出優質、極早熟取 高焦核率 (或無核) 品系,提升荔枝優質化果品, 提高市場競爭力。利用極早熟特性親本台農 6 號及 92K(W)2,焦核 (或無核) 親本南島無核、廣東無 核及 NMC-2 進行雜交獲得 6 個雜交組合。另進行 新品種特性調查,調查玉荷包、台農 2 號與台農 6 號之園藝性狀,進行果實生育過程之園藝性狀調 查。包括果實重量、長度、寬度、可滴定酸與可溶 性固型物與種子重量、長度、寬度及果皮葉綠素與 花青素含量之連續性調查,以了解果實生育過程之 園藝性狀變化情形 ,做為未來育種之參考資料。 本年度調查四年生之實生苗,調查開花時間、著果 情形與果實特性。總共調查 118 株,初選 8 個較優 良品系於明年進行高接評估以及品質調查。 芒果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改進 為改善芒果 現有栽培品種的缺點,並增加品種的多樣性,由優 良品種 (系) 的自然雜交授粉實生後代中進行選 育,選育目標為鮮紅或橙紅色果皮,纖維量少,果 實不易劣變,可提早採收催熟及耐貯運之優良品 系。本年度從優良品種 (系) 混合種植使其自然授 粉,採得種子 140 顆並播種培育芒果實生苗,並持 續調查分析 99 及 100 年度台農 1 號芒果之實生後 代 4 個優良品系。本年度完成建立‘愛文’、‘台農 1 號’、‘卓安南’芒果等 3 個品種之設施容器栽培試驗 體系,並建立芒果植株水分處理及全年水分控管模 式。在調節花期試驗方面,完成卓安南芒果第 1 期 花 (5‒7 月份) 調節及開花率和用水率調查,試驗 結果顯示若同時考慮開花率及用水量因素,卓安南 芒果 7 月份灌溉起始點以 40KPa 為最佳。 耐貯運番荔枝品種選育 將多個不同品系與 紅皮番荔枝雜交,欲篩選較美觀大果的紅色果皮番 荔枝。今年總共 37 個單株結果,29 果實中 8 個是 紅果。唯因植株仍小,所以並未進行果實特性調 查。另調查 102 年雜交 10 個實生優良品系果皮顏 色、果肉相連程度、果實大小、香氣、軟熟速度、 冬季落果率。另為瞭解所收集核心種原之親源性, 做為未來品種選育之參考,進行 50 組 RAPD 引子 進行篩選。種原有包含越南、泰國、印度、馬來西 亞、波利維亞、台灣、瓜德羅普、美國、以色列、 西 班 牙 等 。 實 驗 結 果 呈 現 Annona squamosal, Annona x atemoya, Annona cherimola, Annona. 園藝作物. 年至 104 年連續 4 年觀察皆能保持優異生長特性且 豐產,'99-CC-05'之果實仍大於目前我國主要商業 品種'粉殼'今年的表現。另品質整體表現亦較今年 其 他 大 果 品 種 ‘大 粉 殼 ’、 ‘金 剛 ’與 ‘水 貢 ’優 異 。 ‘99-CC-05’經過連續 4 年的評估,顯示早熟且豐產 的性狀穩定,故繁殖材料準備進行下一階段的品系 比較試驗。 金柑品種選育 金柑品種選育工作於 105 年 度繼續培育 225 株實生苗,其中有 198 株已達可連 續開花結果階段,初步分析培養圃中已結果之單株 果實,顯示有 15 個品系具有進一步複選之潛力, 入選者果重介於 12‒16 g、可溶性固形物介於 13‒ 16.5°Brix 之間,可滴定酸含量介於 0.40‒0.62%之 間,果實成熟期介於 1 月底至 3 月上旬,為中晚生 品種。 鳳梨育種 利用雜交育種及株系選拔方法進 行鳳梨品種選育工作,目標在選育植株小,葉緣無 刺,果實適中,糖酸比高,品質佳,適於鮮食的品 種。本年度 105 年共雜交 15 個組合,156 株(果), 收穫得種子 17,310 粒。歷年來雜交實生苗經培育 選拔,104 年度收穫 35,990 粒種子,發芽數為 19,442 株,其平均發芽率為 52.3%;103 年度收穫 107,739 粒 種 子 , 發 芽 數為 63,393 株 , 其 平 均 發 芽 率 為 51.3%,本年度初選 101 年優良個體共 55 株系。 本年度初選 101 年優良個體共 55 株系。另選有優 良 株 系 C83-1-517 、 C89-7-79 、 C89-8-150 、 C91-2-350 和 C91-2-1136 等品系,進行品質比較試 驗。結果顯示 C91-2-1136 之可溶性固形物最高, 介於 18.1‒19.2°Brix,其次為 C83-1-517 為 16.8‒ 18.7°Brix 高於台農 17 號的 15.2‒17.0°Brix 及開英 種的 13.4‒14.3°Brix,C91-2-350 之可溶性固形物較 低為 14.0‒17.9°Brix。可滴定酸含量方面,供試品 系皆高於對照品種,以 C83-1-517、C89-7-79 和 C89-8-150 較高,分別為 0.78%、0.79%、0.71%; 其次是 C91-2-350 的 0.61%,而 C91-2-1136 與台農 17 號相近,分別為 0.55%和 0.5%;而開英種最低 為 0.47%。糖酸比最高的是 C91-2-1136 為 34.9, 但略低於台農 17 號的 35.2;其次為開英種的 29.0 與 C91-2-350 的 27.6,其餘的品系介於 21.4‒24.3 之 間 。 綜 合 外 觀 與 品 質 結 果 顯 示 C83-1-517 、 C91-2-350 及 C91-2-1136 具優良特性,將進一步進 行栽培試驗評估。 早熟優質荔枝育種 在荔枝前期育種計畫 中,已育成極早熟荔枝台農 2 號、台農 4 號以及台 農 6 號,於台灣不同產地種植產期可分散於 4‒8 月. TARI Annual Report.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Plant, Roger (2012), Draft Report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Legal Instruments of Human Trafficking and Forced Labour: A Case of Taiwan,

Teachers may encourage students to approach the poem as an unseen text to practise the steps of analysis and annotation, instead of relying on secondary

Monopolies in synchronous distributed systems (Peleg 1998; Peleg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

Financial Reporting),及英國研究企業管治財務範 疇的委員會(Committee on the Financial Asp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又稱「坎特伯里委員

Hofmann,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via Gaussian probabilistic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Proceedings of the 26th Annual International ACM SIGIR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ry Large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