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修復百年紅樓再現日新風華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修復百年紅樓再現日新風華"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77 

修復百年紅樓再現日新風華

胡彥君(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碩士班研究生) 陳木金(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兼師培中心主任) 邱馨儀(臺北市大同區日新國民小學校長)

摘要

學校建築是校園中最大的教具,是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的空間,是親師生融浸濡化的文化氛 圍,也是生命共同經歷、互動成長的時空記憶。 台北市日新國小的紅樓,位於學校大門口第一幢主建築體,是創校以來僅存的校舍。紅樓自 1917 年創校興建,整棟建築採用紅磚為主要建材,建築外觀以紅色調為主。經過近百年的時代 的更迭,經歷不同時期教育思潮與政策的洗禮下,百年的學校建築可能因年久失修崩壞、部分修 補建材破壞全貌、線路佈線紛亂、天災人為等因素,在校園中消失原有風貌或局部改變功能,對 於校園文化、教育價值傳承,都是相當可惜、難以回復的現象。 百年校園建築,在學校發展的脈絡、教育文化史、共同記憶的情感,亟具意義、價值與重要 性。因此,本文從「修復百年紅樓再現日新風華」為主題,探討台北市日新國小百年紅樓成功修 復的歷程與教育風華再現的內涵。本文從以三個層面析述,包括:日新國小的歷史與傳承、百年 紅樓建築的修復,以及紅樓再現教育風華。 本文以日新國小為案例,闡述該校校名為核心價值,體現日新又新精神,匯集校友力量,修 復紅樓校舍,並賦予學校老建築、新空間價值。透過學校建築空間修復、學校課程發展與教學活 動的結合,彰顯百年紅樓建築的教育新意,作為效能活化行政空間、校園古蹟導覽教學、圖書館 利用教育、藝術與人文教學、藝文展覽演出與校園建築文化之傳承結合,激盪出校本特色的教育 價值定位。百年紅樓的校園建築中,再現教育風華,期許為更新老舊學校建築,提供校園建築保 存與規畫、轉型與活化的參考。 關鍵詞:日新國小、學校建築、百年紅樓、教育風華

Repair Centennial Red Buildingto ReproduceRixin Primary School Elegance

Hu, Yan-Jyun(Graduated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Chen, Mu-Jin(Professor of College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Chiu, Shin-Yi(Principal ofRixin Primary School,Taipei City)

Abstract

School building is the largest school aids, it related to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schools. School buildingsare the most important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instruction implement. School buildings also hold an important position to make student learning successfully.

The Red Building of Rixin Primary Schoolis located at the entrance which is the first building to see. The Red Building is the only architecture left behind during the Japanese Governance. It build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red bricks, so the appearance is red.Nevertheless, after hundred years of erosion, theCentennial building may be torn downwithout repair which to be regretted. Centennial schools usually have meanings of cultural education and continued tradition.It is important because that they stand for sequen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ideas in education.

This article was reappearance the elegance and talent of education by Rixin Primary School RedBuilding in three aspects: 1. The history of Rixin Primary School; 2. The repair of Rixin Red Building; 3. Reappearance the education elegance of the Red Building. To sum up this article, Rixin Primary School holds the spirit of their own---letting themselves continuous progress---and gives the school building a new value.Through implement the educationactivities in schoolstructures space, reappearance the new functions of Centennial Red Building.To be the activation administration spaces, instruction of historic tour,utilization oflibrary, music education activities, art education activities, cultural and artistic activities performance, and combination with historic cultural.To find out the value of Rixin Primary School, and let the Centennial Red Building show the education elegance again.It was a model of school renews the outmoded buildings and shows the value of education spaces.

(2)

壹、 緒論

學校建築是學校的最大型教具,關係著學校的教育發展,是學校最重要的課 程設計與教學實施的空間,也肩負化育莘莘學子在此求真、求善、求美的成功學 習任務。教育經營為百年基業,春風化雨的陶冶在於長期樹立的教育作為中,教 育不只是課程、教學、領導上有其專業研究範圍。例如,Benninga 和 Jacques 引用自 Benninga(2003)等人研究表示學校的建築體考慮到生理及心理上的安 全,教師在應用學校建築時也具有性格上的模範。如果老師接受適當的培訓,適 當的教室環境是可以提高兒童積極性格。有些學校善於解決學生的道德發展並不 是偶然的。一所好的學校會為學生的德行所計畫。因此學校建築在經營上不只是 要求外觀新穎,跟上時代腳步求新求變,更要發揮建築對學生的影響力,讓校園 處處可以因為良好的建築設計,帶給學生更多的教育意義及創意激發,教育本身 即是在校園各個角落發生,發揮教育建築的最大功用。 湯志民(1986)指出「學校建築」是一門專業知識,也是教育行政學術研究 中的一重要課題,在從事學校建築的實際工作上,要能夠使學校建築在社會變遷 急遽和知識爆發的時代裏因應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同儕互動、學校行政運作及 社區民眾之需要,規劃與設計出理想實用的學校建築,以促進教學效率、發揮教 育功能、達成教育目標。根據教育部(2013)統計資料,目前臺灣國民小學校齡 達一百年以上的校舍共有 271 所,其中新北市地區最多數達 27 所,臺北市則有 15 所,這些百年老校廣布臺灣地區各地,皆具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及校史特色, 在學校與當地社區人文民情結合的過程中,每所學校都形成無可替代的教育場域。 例如,百年老校之一,台南市鹽水國小便將台南當地歷史風貌及民情特色與校舍 作結合,校內具有神社色彩、孔廟意象的校內社。在既有建築配置下更有新校舍 「奎壁樓」應運而生,以港、故事、煙火、文學等四大元素融合當地鹽水老街意 象及在地的紅磚古意,成為古今融合具有教育價值之建築(郭又綺,2011)。 日新國小的紅樓位於大門口第一樓建築,是目前日新國民小學創校以來唯一 留下來的日據時代興建建築物,整棟建築採用紅磚作為主要建材,建築外觀以紅 色色調為主。但是,經過近百年的歷史,日新國小的紅樓在時間的洗禮下,百年 的老舊學校建築可能因為年久失修全面拆除,進而在校園中消失,對於校園文化 與教育價值的傳承,是一件相當可惜的事情。百年校園的學校建築通常具有文化 教育上的歷史意義和傳承價值,它代表著教育百年事業的社會發展脈絡,相當值 得重視。例如,陳木金(1999)指出學校建築是學校的最大型教具,校園規劃、 校舍建築是永久性的教育投資,除了關係著學校未來的發展,也肩負化育莘莘學 子在此求真、求善、求美的任務,是國家紮根的百年大計。

(3)

179  綜合前面的觀點,本文將延續百年校園建築教育創新的觀點,以課程教學與 教育空間運用的角度,來探討臺北市日新國小的百年紅樓,從「日新又新:修復 百年紅樓・再現教育風華」的主題,分析日新國小百年紅樓建築的修復與再現教 育風華,並從三個層面:1.日新又新--日新國小的歷史與傳承;2.日新百年紅樓 建築的修復;3.百年紅樓建築再現教育風華進行分析,找出日新又新特色的教育 價值,作為學校更新老舊建築展現教育空間價值定位的參考。

貳、 日新又新--日新國小的歷史與傳承

日新國小創於 1917 年,日本政府將當地水田和池沼填平,設立「大稻埕第 二公學校」,1920 年,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太原路現址的紅樓,當時名為大稻埕第 二公學校正式遷入。1922 年,大稻埕第二公學校改稱日新公學校,即是現在日 新國民小學的前身,改名為日新,最主要期許全校師生能發揮<尚書・湯之盤銘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如同每天都要清洗臉上的汙垢,時時 反省缺失,日日求新求進步。以下分別從日新國小的發展歷史、文化傳統與教育 傳承等三方面來加以說明。 一、 日新國小的發展歷史 臺灣自 1895 年中日甲午戰爭後,便由日本政府接管。日本明治維新治理之 後的臺灣教育走向義務教育,當時先在台灣設置「國語學校」及「國語傳習所」, 普遍積極實施臺灣兒童的日語訓練(臺灣省文獻會,1993)。台灣第一所國語傳 習所位於現址台北芝山巖(今台北市士林國小);1897 年又於台灣各地增設了 14 所國語傳習所,自此時期開始,日本將新式西化教育正式引進臺灣。1898 年開 始,國語傳習所改名為「公學校」,功能取代國語傳習所。 日新國小順著公學校成立的時潮,創建於 1917 年,日本政府將當地水田和 池沼填平,設立「大稻埕第二公學校」,創建初期只招收男生,並且借用大稻埕 女子公學校校址(即是今日永樂國小)上課(臺北市日新國民小學,2013)。1922 年,大稻埕第二公學校改稱日新公學校,即是現在日新國民小學的前身,改名為 日新,最主要期許全校師生能發揮<尚書・湯之盤銘>「茍日新,日日新,又日 新。」的精神,如同每天都要清洗臉上的汙垢,時時反省缺失,日日求新求進步。 民國 34 年台灣光復後,學校改稱「臺北市日新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配 合實施九年國教,更名為「臺北市建成區日新國民小學」。民國 79 年,配合臺北 市行政區域調整,倂入大同區,又改稱「臺北市大同區日新國民小學」,是本校 今日的全名。因為政府治理的更迭與教育政策的轉變,日新國民小學歷經不同時

(4)

期的名稱,以下表格整理如表 1 所示,進一步說明日新國小的歷史發展與校名的 演變。 表 1 日新國民小學校名歷史演變一覽表 時間 事件與校名 民國 6 年(1917) 設立「大稻埕第二公學校」,建校初期借用大稻埕女 子公學校校址(即是今日永樂國小)上課。 民國 9 年(1920) 古色古香的紅樓啟用,學校正式遷入太原路現址。 民國 11 年(1922) 大稻埕第二公學校改稱日新公學校,即是現在日新國小的 前身。 民國 34 年(1945) 臺灣光復後,改稱「臺北市日新國民學校」。 民國 35 年(1946) 改校名為「臺北市建成區日新國民學校」。 民國 57 年(1968) 配合實施九年國教,更名為「臺北市建成區日新國民小 學」。 民國 74 年(1985) 成立日新附設幼稚園。 民國 79 年(1990) 配合臺北市行政區域調整,倂入大同區,又改稱「臺北市 大同區日新國民小學」,為今日全名。 資料來源:臺北市日新國小資源網(2013)。 二、 日新國小的文化傳統 臺灣自 1895 年中日甲午戰爭後,便由日本政府接管。日本明治維新治理之 後的臺灣教育走向義務教育。日本當時派伊澤修二為臺灣總督府第一任學務部長, 專管臺灣教育事項,1895 年至 1898 年為當時臺灣教育實施之過渡期(曾素秋, 2006)伊澤修二依「國家教育的觀點」主張政府有義務,必須負擔公立學校之經 費(林茂生,2000),當時先在台灣設置「國語學校」及「國語傳習所」,普遍積 極實施臺灣兒童的日語訓練(臺灣省文獻會,1993)。台灣第一所國語傳習所位 於現址台北芝山巖(今台北市士林國小);1897 年又於台灣各地增設了 14 所國 語傳習所,自此時期開始,日本將新式西化教育正式引進臺灣。 1898 年開始,國語傳習所改名為「公學校」,功能取代國語傳習所,相較過 去以日語教學為主的課程方針,公學校目的要使臺灣人民不僅熟悉日語,更養成 日本的公民性格,此一時期公學校成為日治時期重要的同化機關(台灣省文獻會, 1993),公學校也是今日 12 年國民基本教育中的國民小學。 日新國小的文化傳統沿續著自日治時期開始所建立之公學校(今日之國民 小學),時至今日,許多國民小學皆已歷經百年歷史,雖然教育方針與政策已不 再是日治時期以同化教育為主,在經過歷任主政者的教育政策領導之下,這些學

(5)

181  校皆孕育出許多國家當代棟樑,經歷過歷史風霜的學校,才能夠孕育出傑出的智 慧人才。因此要如何將擁有數十年或百年歷史的學校建築重新恢復過去的教育風 華是現代教育領導者所面臨的課題之一。使教育歷久彌新,不因建物老舊而被逐 漸淘汰。 舊時日新國小 1955 年校門紅樓西外側 圖片來源:日新國小資訊網(2013) 圖片來源:翻拍自臺北市日新國小歷 史建築紅樓復舊整修與仕招樓演藝 廳新建手冊(2012) 三、日新國小的教育傳承 日新國小自 1917 年創校以來,便培育無數才武兼具的學生。民國五十、六 十年代是日新體育運動的全盛期,尤其是足球與籃球隊更是全國首屈一指的隊伍 (臺北市日新國小,2013)。除了體育活動興盛外,日新國小在藝術人文方面也 有成效卓著。台灣知名音樂人鄧雨賢先生曾擔任日新國民小學教師,周添旺先生 則是校友,兩人曾合作譜出許多充滿感情、膾炙人口的歌曲,最扣人心弦的有: 《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春宵吟》……等(臺北市日新國 小,2013)。 承續孕育音樂才子的環境,日新國小的學生在藝文氣息的環境薰陶下,潛移 默化受益良多。日新國小延續濃厚的音樂風氣,先後設立跳鼓陣、管樂隊、弦樂 隊、直笛隊、合唱團、十鼓等社團活動,致使音樂教學更加蓬勃發展。近年日新 國民小學仍然保有臺灣傳統樂器北管的教授,使學生更加了解台灣傳統樂器的迷 人風貌。 日新國小在時間的推移下,從體育、音樂專長見長的學校,逐漸演變為培養 學生五育均衡發展的卓越國民小學。紅樓被列為歷史古蹟後,以及得天獨厚的藝 文環境,更加深日新紅樓修復建完成後在校園中的定位。紅樓不只作為一般行政 辦公室用途,音樂及美術教室設置於紅樓建築中,使過去只用來當作普通一般教 室的紅樓,轉變為擁有承接過去日新歷史教育光華的獨特價值。

(6)

日新國小過去以體育見長著稱 鄧雨賢執教的學校 圖片來源:日新國小資訊網 (2013) 圖片來源:日新國小資訊網 (2013) 圖片來源:作者攝於臺北 市日新國小

參、 百年紅樓建築的修復

日新國小的紅樓位於大門口第一樓建築,是目前日新國民小學創校以來唯一 留下來的日據時代興建建築物,整棟建築採用紅磚作為主要建材,建築外觀以紅 色色調為主。但是,經過近百年的歷史,日新國小的紅樓在時間的洗禮下,百年 的老舊學校建築可能因為年久失修全面拆除,進而在校園中消失,對於校園文化 與教育價值的傳承,是一件相當可惜的事情。日新國的紅樓建築在創建之初僅作 為普通教室使用,經修復之後的歷史古蹟紅樓建築,教育價值與教育功能也跟著 提昇及轉變。以下從日新國小的紅樓的歷史足跡、日新國小的紅樓的建設與修復、 日新國小的重現紅樓建築的新特色,以及整復重建紅樓,再現昔日光彩,最後簡 單介紹日新紅樓具有的日式建築特色。 一、日新國小的紅樓的歷史足跡 紅樓位於日新國小大門口入口處,是目前日新國民小學創校以來唯一留下來 的日據時代興建建築物。整棟建築採用臺灣煉瓦株式會社生產的 TR 紅磚作為主 要建材,建築外觀以紅色色調為主。民國 6 年日治政府便將現址當地水田及部分 沼澤地開發為學校用途,初期日新國小稱為「大稻埕第二公學校」。由於校舍當 時分階段建設,期初暫時借用永樂國小上課,民國 9 年第一期校舍紅樓完工,紅 樓整棟建築使用來招收臺籍學生,使當地臺籍學生受日政府教育。 舊建築規模與氣勢,在當時紅樓雖比不上招收日籍學生為主的建成國小(現 臺北市政府舊廈),但具日式建築特色的質樸紅磚、拱型長廊,讓學校充滿人文 與古典的氣息。

(7)

183  日新國小紅樓正門舊貌 日新國小紅樓建築修復素描圖 圖片來源:翻拍自臺北市日新國小歷史建築紅樓復舊整修與仕招樓演藝廳新 建手冊 二、日新國小的紅樓的建設與修復 經過近百年的歷史,日新國小的紅樓在時間的洗禮下,除了天然氣後所帶來 的外觀損害,在現代化的進步的腳步中,因為原有歷史建築在設備管路配線尚未 保有適當空間,電氣設備的增加與更新,使得紅樓舊有的管線和新管線線路銜接 交錯,導致所有管線皆曝露在廊道與天花板下,影響觀瞻與安全。在民國 99 年, 經財團法人旺台環境文化基金會細心完整地認養重建修復後,無償捐贈給臺北市 政府,使紅樓原本歷史面貌再現,重拾過去教育風華。紅樓近百年的教育風貌, 歷經朝代變遷,仍屹立不搖矗立於當地,在翻新重整恢復後,又帶給學生、社區 不同的全新面貌。以下表格(表 2)列出紅樓本體建築的歷史沿革。 表 2 日新紅樓歷史沿革 時間 歷史事件 民國 9 年 第一期校舍(部分為現存紅樓)新建工程竣工。 民國 10 年 第二期校舍(為現存紅樓一部份)新建工程開工。 民國 11 年 第二期校舍(為現存紅樓一部份)新建工程竣工。 大稻埕第二公學校改稱為「臺北市日新公學校」。 民國 12 年 第三期校舍(為現存紅樓一部份)新建工程開工。校地整併竣工。 民國 13 年 第三期校舍(為現存紅樓一部份)新建工程竣工。 民國 14 年 第四期校舍(為現存紅樓一部份)新建工程竣工。 民國 53 年 紅樓南側校友蔡阿仕先生捐贈興建二層文道紀念圖書館。 民國 56 年 紅樓北側火災、屋頂損毀。 民國 57 年 紅樓南側原有人字形屋頂整修改為 RC 樓板,原有部分二樓木地板整修 改為 RC 樓板。 民國 88 年 紅樓屋頂防漏整修,於平頂上加蓋紅色鋼瓦斜屋頂。 民國 99 年 「財團法人旺台環境文化基金會」整修紅樓本體建築物 後,無償捐贈給臺北市政府。 民國 101 年 臺北市文化局將「紅樓」列為歷史建築物。 資料來源:臺北市日新國小資源網(2013)。

(8)

三、日新國小的重現紅樓建築的新特色 日新紅樓經過近百年時間的歷史洗禮,又經過校友捐獻經費翻新重建,恢復 日據時期教育光榮盛世,作為當地居民社區指標意義,所具有的文雅氣息,是無 價的有形文化資產。接近紅樓,就能體會到教育百年樹人宏偉的氣息,在日光照 射下,穿過紅樓廊道,便能感受到光線隨著建築體的角度變化,而帶來的不同景 象。隨著光影穿插其中,學生及教師在建築體來回穿梭,歷來莘莘學子成長的腳 步也能窺探重現,日新紅樓作為時代洪流的一小部分,仍然能娓娓訴說歷任學校 教育領導者經營的歷史光華。 稱之為紅樓其因為,當時以石灰、砂石、紅磚等為主要建材材料,以紅磚為 主體的建築大體呈現紅色風采。紅樓建築的特色之一,在於當時科技初發達下, 砌磚及建築設計都反應了當代對於建築工法精緻並展現建築力學的美感。紅樓主 要是一個拱形的長廊結構,一個接一個拱型的廊,充分發揮結構傳遞支撐的作用。 在這拱型廊的設計下,從中走過就如同走進時光隧道般,讓學生在其中感受日據 時代的風華。 除了拱型廊道外,拱邊還設置了立面磚,當被陽光照耀到時,就會產生陰影, 讓人身在其中可以感受到陽光與建物相互連動的關係,光影走動變化的過程中, 學子在校園傳出的清脆讀書聲,便能產生互相呼應的效果,散發出紅樓獨有的教 育生命力。 在民國 99 年所修復使用的建材,因為考量到須使用當年相同的原建材才會 真正呈現紅樓原有古風,因此在「財團法人旺台環境文化基金會」的規劃下,修 復使用基隆港西岸六號碼頭,蔡合源基隆冷凍廠(原建於 1917 年日本水產株式 會社基隆分社)的建築紅磚,完整取用 36,500 塊同期生產的 TR 紅磚為主要建材 來修復紅樓,忠於呈現紅樓原有的風貌。 紅樓正門現貌 建築體為紅磚色 圓拱形設計窗廊 圖片來源:作者攝於臺北市日新國小

(9)

185 

肆、 百年紅樓再現教育風華

百年校園的學校建築通常具有文化教育上的歷史意義和傳承價值,它代表著 教育百年事業的社會發展脈絡,相當值得重視。百年教育建築重新修復,不僅為 了恢復建築本體原有的風貌,教育領導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藉著修繕、重建、 保存百年老校的校舍,來賦予教育建築的新生命,再創下一個百年學校新巔峰。 例如,黃世孟(1996)提到「空間無間」的理念,並認為「學校建築」在教育改 革中,應該視為學校中最大型的「教具」。湯志民(2006)指出:學校是實施教育 的場所,其設施與環境自應具有教育意味,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的環境布置, 都該具有教育價值,以負起勳育木化的教育作用,反映教育的理念,使學生在此 環境中感染春風化雨的氣息,深受潛移默化的力量勤奮向學,變化氣質,實現自 我。因此,在規劃百年校舍的功能再利用時,必須考慮到校園整體環境、校本課 程規劃,以及教育價值的再提升。 日新國小的百年紅樓經整修後,代表的不僅是重現過去日治時期建築的風光, 而在於將煥然一新的紅樓賦予新的教育意義,使教育現場注入一股新舊交融的氣 氛,讓師生在這棟建築中得到教育的真諦。經過前任校長統籌整修,與現任校長 的規劃使用,目前將百年紅樓定位成一棟充滿藝文氣息的建築物,希望全校師生, 或是社區居民,在想到紅樓時都可以聯想到各類具有文化產出的活動。整體而言, 歸納本文分析日新國小案例,該校以日新又新精神,修復百年紅樓建築,並賦予 教育建築空間新價值,透過學校建築空間的教育活動的實施,再現百年紅樓建築 教育新功能,做為學校教育的活化行政空間、古蹟導覽教學、圖書利用教育、音 樂教育活動、美勞教學活動,藝文展覽演出及如何與文化歷史傳承結合,找出日 新又新特色的教育價值定位,讓百年紅樓校園建築,再度展現教育風華,作為學 校更新老舊建築展現教育空間價值的參考。以下分別以說明: 一、運用百年紅樓建築推動活化行政辦公空間 紅樓位於日新國小入門處,因此一進到日新國民小學觸目可及即是一整片帶 有古風的紅磚建築,紅樓因而成為日新形象的表徵。 身為校內進門第一棟建築物,紅樓具有凝聚人群的作用,因為與師生生互動 最多,日新國小的行政處室就設於紅樓中,校長室、教務處、學務處、總務處、 輔導室、人事室、會計室及家長會等行政辦公室。日新行政處室以舊瓶裝新酒的 方式,外部是古色古香的紅磚建築,內部行政空間採用 OA 夾板重新設計行政人 員辦公場所,配合建築體環境配置,新舊交融卻不衝突。 行政人員集中於同棟建築物中,教師們在帶有優雅古風的建築體內辦公,加 上內部重新活化運用的行政辦公空間,讓行政人員有共同的行政意象,行政人員 之間擁有無形的向心力。

(10)

行政辦公室採用 OA 夾板,創造新的行政空間 圖片來源:作者攝於臺北市日新國小 二、運用百年紅樓建築做為古蹟教學導覽 紅樓為北臺灣碩果僅存的公學校紅樓建築,在文化上具有歷史功能性,教育 的目的在以文化意識與傳統價值來影響學生,使學生的精神與文化相結合。 因此在課程上,日新與臺北市政府計畫案結合發展出「趣遊學」的課程規劃, 藉由課程與紅樓建築的融合,使學生了解當地社區過去的文化價值,校園中現有 的古蹟建築,更能加深學生對於課程內容的理解。除了在校園中探尋歷史的痕跡, 課程也結合校外課程學習,帶領學生實地走訪臺北市其他歷史古蹟建築,以比較、 利用、應用的方式,更廣泛多元達成課程教學的目的。 在校園中以紅樓為主體,教師不僅在課堂中向學生介紹紅樓的歷史文化,並 且讓學生以主動的方式探索紅樓特色,在高年級課程中,課程更帶出學校社區範 圍外,至三峽老街舊式建築群觀察比較,使學生更加了解歷史建築文化。 日新國小紅樓被臺北市文 化局列為歷史建築物 新建「仕招樓」、整修「紅 樓」碑記 結合社區歷史 圖片來源:作者攝於臺北市日新國小 三、運用百年紅樓建築推動圖書館利用教育 日新圖書館位於紅樓二樓,挑高的設計,利用拱型窗戶設計,大面積吸收外 部陽光,增加採光與通風,明亮舒適的環境吸引學生進入館內閱讀。因為紅樓環 境優美,位居校園顯眼處,入校觀察可以發現,學生會經常性地利用圖書館,下 課時間總是有大群學生入內借閱書籍。館內空間設計適合教師帶班入內進行課程, 在打通紅樓雙走廊的設計中,座位擺設也適合學生獨立思考閱讀。

(11)

187  日新圖書館也與臺北市立當代美術館合作,參與了藝術家駐校計畫,由於藝 術家的駐校與學校的課程緊密結合,藉此學生可以更加瞭解社區中當代美術館的 利用價值,更可以與藝術家共同發想藝術創作,由藝術家帶領學生創造主題,實 際執行校園佈展計畫,使學生探索藝術從討論、發想,到完成作品這一連串不設 限的歷程。 日新國小圖書館 打通雙走廊設計 最上層擺設為學生共同設 計製作 圖片來源:作者攝於臺北市日新國小 四、運用百年紅樓建築做為音樂教學活動空間 音樂教室被規劃在紅樓二樓南側,音樂教室在經過重新翻修整建後,呈現不 同的樣貌,教室內部鋪設木質地板,使學生在上課時可以更輕鬆的方式接觸音樂。 教室更有小型舞台設計,在音樂教學上能夠讓學生有表現的機會。 臺灣第一代音樂家鄧雨賢、楊三郎、周添旺曾任職於日新,或為日新國小的 校友,因此這些音樂大師的故事更形成日新國小歷史指標,音樂老師會在課程中 強調大師級音樂作品,例如『望春風』,更是學生在學期間必學的歌曲之一。使 學生在紅樓建築中遙想過去音樂界經典人物,更別有一番風味。 校方也與家長會共同合作,成立青青合唱團,重拾過去金黃年代的歌謠,走 過望春風的年代,使校內師生與家長因為音樂的凝聚,共創美好的校園組織氣 氛。 音樂教室鋪設木質地板 教學配合多種教具 青青合唱團 圖片來源:作者攝於臺北市日新國小

(12)

五、運用百年紅樓建築做為美勞教學活動空間 美勞教室則被規劃於紅樓二樓北側,教室設計成大型畫室,讓學生在美勞課 可以盡情創作。教室外面的櫥窗也設計作為展示學生作品用途,每學期定期展示 各學生在課堂中的作品,另外在教室後方也設有大面積作品展出區,由學生的作 品來裝飾美勞教室。 日新美術課程融合學校景觀,秉持校園建築物即是學校的最大型教具理念, 要求學生觀察紅樓建築設計,特別是紅磚堆砌方式,讓學生以色紙拼貼的方式, 構築出一幅幅學生心目中的紅樓圖像,在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更了解校園特色 建築。 美勞教室空間成為大畫室 由學生創作紅樓意象的美勞品展示 圖片來源:作者攝於臺北市日新國小 六、運用百年紅樓建築做為藝文展覽活動及演出空間 除了紅樓本體建築修復重建外,為美化都市景觀、提升學校環境,財團法人 旺台環境文化基金會更新建了仕招樓演藝廳,無償捐給臺北市政府,成為日新國 小藝文展演廳,並與基金會共同維護,推廣應用。 仕招樓演藝廳與紅樓建築相呼輝映,紅磚砌成古風的演藝廳,帶給紅樓另一 個新生命,課程中所展現出的靜態文藝,在演藝廳裡呈現動態的實體展演。使學 生在校內也能夠擁有國際水準的展演廳,對校內藝文活動提升更有價值。 仕招樓演藝廳內觀及藝文展覽空間 圖片來源:作者攝於臺北市日新國小

(13)

189 

伍、結語

歸納探討「修復百年紅樓・再現日新風華」的主題,首先,本文從百年學校 建築談到對於教育的意義,過去百年老校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老舊不堪的舊式建築, 在風雨飄緲之際可能面臨拆遷的狀況,但是百年老校也擁有其具獨特的歷史風韻。 面對現今百變多元的社會,教育必須跟著求新求變,才能符合教育目前的方向與 精神。因為學校建築是學校的最大型教具,關係著學校的教育發展,是學校最重 要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的空間,也肩負化育莘莘學子在此求真、求善、求美的 成功學習任務。 其次,日新國小的紅樓位於大門口第一樓建築,是目前日新國民小學創校以 來唯一留下來的日據時代興建建築物,整棟建築採用紅磚作為主要建材,建築外 觀以紅色色調為主。但是,經過近百年的歷史,日新國小的紅樓在時間的洗禮下, 百年的老舊學校建築可能因為年久失修全面拆除,進而在校園中消失,對於校園 文化與教育價值的傳承,是一件相當可惜的事情。因此,本文以日新國小紅樓作 為百年老校建築創造新教育價值的典範,日新國小擁有優秀的校史特色,運動及 音樂兼具的人文色彩。在百年時光中,日新國小歷經不同時代的教育政策變遷, 仍然教育風華百代。 第三,百年校園的學校建築通常具有文化教育上的歷史意義和傳承價值,它 代表著教育百年事業的社會發展脈絡,相當值得重視。因此,本文從「修復百年 紅樓・再現日新風華」三個層面:1.日新又新--日新國小的歷史與傳承;2.日新百 年紅樓建築的修復;3.百年紅樓建築再現教育風華進行分析。看到日新國小將紅 樓打造成為一棟獨具特色的校園建築,成為日新人的驕傲,不僅是古蹟精神指標, 還是實現教育理想的最佳場所。學校建築整復重建再現教育價值意義,百年學校 特殊的歷史意義與文化精神,結合學校傳承特色,形塑師生的「認同感」與「歸 屬感」,學校應該主動找尋其存在的教育意義與發展教育特色,結合校本課程, 展現學校建築最大的功能,擁有獨特專屬的學校意象,才能在教育百年洪流中重 新自我定位,既以開創新的教育方向。 最後,歸納本文分析日新國小案例,該校以日新又新精神,修復百年紅樓建 築,並賦予教育建築空間新價值,透過學校建築空間的教育活動的實施,再現百 年紅樓建築教育新功能,做為學校教育的活化行政空間、古蹟導覽教學、圖書利 用教育、音樂教育活動、美勞教學活動,藝文展覽演出及如何與文化歷史傳承結 合,找出日新又新特色的教育價值定位。整體而言,本文透過日新國民小學紅樓 的再現百年教育新風華,透過以重新面貌再生的紅樓建築,賦予教育建築多功能 面向,與文化歷史做結合,積極找出日新獨特的教育價值,讓校園建築成為學校 的最大型教具,使學生時時可學習,處處是教室,幫助學生成功學習、學習成功, 正符合日新國小「日新又新」的精神標語,日新國小的修復百年紅樓建築再現教 育風華案例,值得作為我國各級學校在更新老舊建築展現教育空間價值的參考。

(14)

陸、參考文獻

Benninga, J. S. B., M.W.; Kuehn, P.; & Smith, K. . (2003). The

relationship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elementary school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aracter Education, 1(1), 17-30. 林茂生(2000)。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臺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 教育部(2013)。102-6 國小百年老校學生數-按性別與學校所在縣市別分。教育 部統計處。臺北市:作者。 郭又綺(2011)。百年風華,再現新生命-以臺南市鹽水國小為例。載於詹志禹 等人(主編), 2011學校建築研究:百年校園建築創新裝。(101-116 頁)。 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陳木金(1999)。從美感教育談-九二一大地震之後的校園重建規劃與設計。學 校行政雙月刊, 4(11),32-45。 曾素秋(2006)。日治時期臺灣國家認同教育政策之發展。朝陽學報, 11, 265-292。 湯志民( 2006 )。 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第三版) 。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1986)。國民中學學校建築研究 。臺北市:五南。 黃世孟(1996)。空間無間學習環境之開放教育。教師天地, 81,36-40。 臺北市日新國小(2013)。日新校史。2013 年 10 月 23 日取自日新國小資源網 http://www.zhps.tp.edu.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 icle&id=144&Itemid=6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重修臺灣省通志-文教志(學校教育篇)。臺灣南投: 如作者。 蔡衍榮(2012)。臺北市日新國小歷史建築紅樓復舊整修與仕招樓演藝廳新建。 臺北市:財團法人旺台環境文化基金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language use in English texts (e.g. text structures and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Based on the suggestions collected from the Principal Questionnaire and this questionnaire, feedback collected from various stakeholders through meetings and

How Can Parents Help Their Children Adapt to School Life Home-School Co-operation for Nurturing the New Generation Develop Children’s Potential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d

• Examples of items NOT recognised for fee calculation*: staff gathering/ welfare/ meal allowances, expenses related to event celebrations without student participation,

 After a school term ends, schools should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work plans and all aspects of their work over the past year (Evaluation) before setting up

This is to inform kindergartens and primary schools of the “Library Cards for All School Children” scheme and the arrangement of bulk application for library cards of the

In order to facilitate school personnel of DSS schools in operating their schools smoothly and effectively and to provide new DSS schools a quick reference on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