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論《埤雅》及其在宋代《詩經》專著中的傳播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論《埤雅》及其在宋代《詩經》專著中的傳播"

Copied!
3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論《埤雅》及其在宋代《詩經》專著中的傳播

楊晉龍

∗ (收稿日期:101 年 9 月 30 日;接受刊登日期:102 年 1 月 3 日)

提要

本文旨在探討宋代陸佃(1042-1102)《埤雅》與《詩經》的關係及其在宋代《詩經》 學專著傳播的實際狀況。經由《埤雅》內容的歸納分析,以及宋代《詩經》專著引錄的狀 況,進而分析探討《埤雅》被引述進入《詩經》專著的可能緣由,還有宋代《詩經》專著 引錄《埤雅》的實際表現及其在詩經學史上的意義。研究進行的程序,首先分析《埤雅》 內容與《詩經》文本的關係;其次分別統計《詩經》學著作引錄的實況,歸納了解引述的 情形;然後分析這些引錄在《詩經》學上的意義與價值。研究成果除有助於對《埤雅》內 容的了解外,或當有助於對宋代《詩經》學整體發展實況的了解,同時更提供比較確實有 效的資料,對傳統《詩經》學的相關研究者,當有部分有益的協助功能。 關鍵詞:埤雅、詩經、宋代、陸佃、官學、傳播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所合聘教授。

(2)

一、前言

傳統中國經學研究的範圍,就如同《四庫全書總目》在〈經部總敘〉所說「經稟聖 裁,垂型萬世,刪定之旨,如日中天,無所容其贊述。所論次者,詁經之說而已。」1「經」 的本身「無所容其贊述」,因此不是研究的對象,「詁經之說」纔是經學研究的對象。傳統 學者研究經學的終極目的,就在於明晰「經」內含蘊的聖人的義理,並將之表現在實際的 行為上,因而達到改善社會不良現況,促使社會成為安詳和樂的世界。就是由「通經」而 要求「致用」,最終以追求達到「經世」的終極目的。筆者就在這個「通經」、「致用」而 以「經世」為理想目標的基本認知前提下,根據傳統中國歷史上實際表現的實況,在經學 整體的研究項下,再區分為三類在終極目標上一致,但在單一目的與企圖稍有不同的研 究:(一)探討以傳授初學為企圖的傳經活動的研究,如以啟蒙為目的而寫的書籍之探討, 或探討師承關係的「傳經研究」。(二)探討以解說經書義理為企圖的解經活動的研究,例 如分析一般詮解經書專著的表現、特色與影響的「解經研究」。(三)探討經書致用表現的 用經活動的研究,例如:諭旨、奏章、公告、「高頭講章」或一般非經學論著中引述使用 經書等等實際呈現及其影響的「用經研究」。根據筆者粗淺的觀察,民國以來涉及經學研 究的論著,在「解經研究」上的表現最豐富,其次是「傳經研究」,至於「用經研究」則 似乎都被當成配角地位,因而未見有學者以此為主題進行專門研究者。如果筆者前述有關 「經學」以致用為理想目標的認知無誤,則就可知「傳經」和「解經」在經學範圍內,都 是為了達成「用經」目的而存在,因此民國以來的經學研究,就經學的終極目的而言,不 免令人有未能完全到位的遺憾。就是經學研究本該是「傳經」、「解經」和「用經」等三足 鼎立,但現在的研究表現卻是「解經」這一腳特別長,「傳經」這一腳短了一截,「用經」 這一腳只長出一點點,這樣的情況當然不利於經學整體研究,基於完滿經學研究的內涵, ★ 本文為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 93- 2411- H- 001- 071-」的研究成果,感謝國科會在經 費及人力上提供的協助。本文曾在 2012 年 10 月 20 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主辨的 「儒道國際學術研討會——(五)宋元」會議中發表,渥蒙蔣秋華、楊松年、陳廖安等教 授及不具名審查學者,深入而有益的指正,謹此致謝。 1 清‧永瑢等編,王伯祥斷句:《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總敘》(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 上冊,卷 1,頁 1。

(3)

筆者因而除了注意「傳經」、「解經」的研究外,更將研究重心轉向「用經」的研究上,「引 述」的應用及其「影響」狀況的考實及其意義與價值的研究,就是隸屬於「用經研究」範 圍內的議題。筆者的學術專業在於《詩經》,尤其是《詩經》歷史的研究,於是將前述整 體經學研究的概念,應用到《詩經》歷史的研究上,然後就有以「解經研究」為主體,探 討《詩經》詮解專著表現與特色的「《詩經》學研究」,以及統合「傳經」、「解經」和「用 經」等,以了解《詩經》被接受、應用及影響等狀況為主體的「詩經學研究」,由於接受、 應用與影響多與傳播相關,因此筆者將此種研究的方式稱之為「整體情境傳播研究法」, 此文就是立基於前述觀點下的研究議題。 傳統中國的經學,如果依照編著者的身分屬性區分,大致可以區分為以官方機構或 皇帝名義編著,以及個人名義著作等兩類,個人類著作身分屬性當然複雜,不過若從「理 想性」的純然角度區分,則大致可以有「官僚學者」、「普通學者」與「出版商人」等的類 別。不同的身分屬性對同一文本、同一事件的解讀,由於立場與企圖的不同,不免會存在 有某些解說上或判斷上的差異。觀察民國以來的研究狀況,研究者大致上並沒有特別意識 到「官方」和「民間」兩者存在目的與判斷差異的事實,在研究之際幾乎都將「官書」和 「民書」等同看待,「學者」與「商人」也未加必要判別。筆者因而在有意識區分的前提 下,進行明代官書《詩傳大全》和清代官書《詩經傳說彙纂》相關的系列研究,2 並建議 學生研究清代官書《詩經傳說彙纂》。3 不過就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詩經》類官書,除 明清兩本官書外,還有唐代《毛詩正義》、宋代《詩經新義》。比較遺憾的是《詩經新義》 已經佚失,經由學者們的努力蒐集,雖然恢復部分篇章的內容,但即使最精當的輯佚,依 然僅能得其部分而已,終難獲得全貌。4 同時至今為止的研究,似乎也只是理所當然將《詩 經新義》當作王安石(1021-1086)的私人著作,並未見到有特別凸顯《詩經新義》官學 2 筆者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下列四文:〈論《詩傳大全》與《詩傳通釋》的差異〉,《中國 文哲研究集刊》第 8 期(1996 年 3 月),頁 105-146。〈《詩傳大全》來源問題探究〉,林慶 彰、蔣秋華主編:《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 處,1996 年),頁 317-346。〈《詩傳大全》與《詩傳通釋》關係再探——試析元代《詩經》 學之延續〉,楊晉龍編:《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籌備處,2000 年),頁 489-538。〈從《詩經傳說彙纂》到《詩義折中》——清代兩部官訂 《詩經》注本詮釋形式之比較〉,黃沛榮主編:《王叔岷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論文集》(臺 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01 年),頁 367-392。 3 伍純嫺:《《詩傳大全》與《詩經傳說彙纂》比較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0 年)。 4 《詩經新義》的輯佚成果,可參考邱漢生輯校:《詩義鈎沉》(北京:中華書局,1982 年); 程元敏師:《三經新義輯考彙評(二)—詩經》(臺北:國立編譯館,1986 年)等二書。

(4)

屬性者,這未免也是個值得再商榷的遺憾。集體編纂的「官書」,固然有負主要責任的官 員,但終極指導者並非這些被皇帝任命負責編纂的官員,反而是那位沒有參與編纂的「隱 而不見」的皇帝,無論是唐朝的孔穎達(547-648)、明朝的胡廣(1369-1418)、清朝的王 鴻緒(1645-1723)等,都不會是官書的終極指導者,終極指導者必然是下令編輯的皇帝。 理由是若在觀點上發生爭議,最後的裁決者必然是皇帝,不會是主持編纂的某位官員說了 就成定論。如果再更進一步的進行實質性的分析,就會發現即使皇帝是終極的裁決者,但 也不可能完全不受負責編纂官員的影響;主持負責編纂的高階官員固然影響力較大,但也 不可能完全不受其他編纂者的影響,因為初稿可都是這些低階官員草擬而成。參與官書編 纂的人員,官階有高低,影響力也有大小,主持編纂者的觀點固然重要,但官書絕對不能 完全等同於編纂者或主持者的個人著作,更不可能只是表現某位主持編纂者個人的思想觀 點,官書內容事實上是混合著所有實際參與編纂者及指導者的思想觀點而成。無論是最糊 塗或最獨立的官員,都很清楚「編官書」和「自著書」之間的差別,絕不至於把編輯官書 等同於自己著書,可知官書無論是在編輯者的認知上或實際內容的表現上,必然都是「集 體」的性質,不可能僅是某位學者個人獨特思想觀點的呈現。5 「官學屬性」指的就是此 種「編纂者集體參與」、「個人觀點被收編」和「最終裁決在皇帝」等基本的內涵,在這個 基本的認知下,每位官書編纂者的思想觀點,都應該是官書觀點的一部份。換言之,官書 表現的觀點,實際上是在下令編纂的皇帝「不反對」前提下的「編輯者的集體觀點」,呈 現的是一種「集團式的觀點」。雖然居於比較重要位置的主導者,或者較能呈現自己的某 些獨特觀點,但絕對不會全部都是他一個人的觀點,王安石既然是《詩經新義》的主持者, 《詩經新義》必有其思想觀點,王安石之外的編纂者:陸佃(1042-1102)、王雱 (1044-1076)、蔡卞(1048-1117)等人,同樣也是《詩經新義》觀點的提供者。6《詩經 新義》既然是宋代的官書,對宋代《詩經》學必然產生影響,官書既然表現的是集團性的 5 詩經學研究上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許多研究者會把《毛詩正義》當成呈現孔穎達個人 思想觀點的著作,把《詩經新義》當成王安石的私人著作。但卻沒有人把《詩傳大全》當 成胡廣個人思想觀點的著作,也沒有人認為《詩經傳說彙纂》是王鴻緒表現私人觀點的作 品,更沒有人認定《詩義折中》是表現傅恆思想觀點的作品。但這些官書的性質屬性其實 都一樣,但學者卻有如此不同的認知,恐怕有重新商榷的必要。 6 宋‧王安石:《臨川文集.詩義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本):「《詩》三百十一篇,其義具存,其辭亡者六篇而已。上既使臣雱訓其辭,又命 臣某等訓其義,書成以賜太學,布之天下。又使臣某為之〈序〉。」第 1105 冊,卷 84,頁 3。從「使臣雱訓其辭」、「命臣某等訓其義」和「使臣某為之〈序〉」的敘述,可知《詩經 新義》非王安石一人之書,否則就不至於出現「臣雱」「臣某等」「臣某」之類的敘述了!

(5)

觀點,故而想比較全面性了解《詩經》官書對宋代《詩經》學的影響,則集團內參與編纂 者的影響狀況,自也應該納入探討考慮的範圍,因此探討參與《詩經新義》編纂的陸佃, 表現其《詩經》學觀的《埤雅》在宋代《詩經》學傳播影響的狀況,當然也就具備了解《埤 雅》及宋代官書編纂集團觀點傳播影響狀況的雙重意義與價值了。 研究探討《埤雅》影響狀況的構思,起因於筆者研究《詩傳大全》及閱讀《詩經傳 說彙纂》的過程中,發現兩書引述有不少陸佃《埤雅》的資料為說,7 並且觀察歷來研究 《埤雅》的學者,對此實存現象並未加以注意。8 但此種引述現象透過贊成或反對的表述, 可以大致了解引述者的學術認同傾向之外,此種不自覺的學術傾向還能對某一時期學術風 潮接受的典籍或學術觀點的了解有所幫助,當然這更表現了某一典籍在該學科實際的影響 力。9 因此提出計畫向國科會申請進行研究,以便可以更全面性了解《埤雅》進入《詩經》 專著詮解系統中的狀況,希望透過引述接受應用實情的歸納分析,以探討《埤雅》在《詩 經》學史中作用與地位,這也就是本文研究探討的方式。這個計畫的申請倖獲國科會的通 過支持,10 但由於時間與篇幅的限制,本文先探討《埤雅》在宋代《詩經》學專著中呈 現的影響狀況,至於元、明、清等三代的引述運用狀況,暫時不列入討論範圍。 探討《埤雅》在詩經學史中作用與地位的研究,乃是筆者探討「非經學著作在《詩 經》詮釋中應用與價值問題」的系列研究之一,希望從影響與接受的雙重視野,探討引述 現象的出現與《詩經》學發展的關聯性。筆者先前雖曾比較《埤雅》與蔡卞《毛詩名物解》 文本內容的異同,證實《毛詩名物解》引述《埤雅》甚多的文本內容,間接證明《埤雅》 7 根據筆者:〈詩傳大全來源問題探究〉與陳恆嵩:《五經大全纂修研究》(臺北: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 年),頁 161-167 的統計,《詩傳大全》引述陸佃《埤雅》 之文 48 條。根據伍純嫺:《詩傳大全與詩經傳說彙纂比較研究》,頁 103-124 的統計,《詩 經傳說彙纂》則引述陸佃之文有 70 條之多。 8 截至 2012 年 7 月為止,專文研究《埤雅》的有 10 人,包括 18 篇期刊論文和 1 篇碩士論 文。即:夏廣興(1992、1994)、李文澤(1998)、趙誠(1999)、加納喜光(2001、2005、 2005)、康素娟(2004)、范春媛(2004、2005、2006、2009、2009、2010、2010)、楊薇 (2006)、王敏紅(2007)、黃旦玲(2008)、黃新強(2010)等。研究的重點都在訓詁, 並未觸及與《詩經》相關的議題。 9 這個觀點可以參考下列三書的相關論述:程元敏師:《三經新義輯考彙評(一) ——尚書.自 序》(臺北:國立編譯館,1986 年),頁 3。(蘇)唐納德.奧斯特洛夫斯基著,喬亞譯:〈論 史學理論的類型〉,施友漁編選:《哲學家和他的假面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9年),頁 302。(美)托馬斯.庫恩著,金吾倫、胡新和譯:《科學革命的結構.序》(北 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年),頁 5。 10 這個計畫分兩次向國科會申請,均倖獲通過補助,即:〈埤雅與明代詩經學〉(NSC 92- 2411- H- 001- 082-)及〈埤雅與宋元詩經學〉(NSC 93- 2411- H- 001- 071-)等兩個專題研究計畫。

(6)

確實與《詩經》學關係密切,但並沒有實際的說明論證。11 本文就是在前賢及前述研究 成果的基礎上,從實證角度更進一步的歸納說明。研究進行的程序:首先說明《埤雅》在 內容上與《詩經》的實際關聯;其次透過文本閱讀篩選歸納宋代《詩經》詮解專著,在詮 解文本之際引述《埤雅》為說的實際狀況;接著再從詩經學史的立場,分析引述呈現的現 象及其意義,結論則根據所得結果說明本研究可能的學術意義與價值。由於《埤雅》諸本 的內容,並未有太大差異,甚至像明代牛衷(1450 前後)的《增修埤雅廣要》一書,不 過是將《埤雅》原文抄入,部分條目顛倒次序而已,12 因此本文研究使用的基本文獻, 遂取其方便而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主,13 《叢書集成初編》本和明代嘉靖刊本,14 則僅在文句有疑義時,提供校正參考之用。至於用以比對的《詩經》學專著,同樣也以文 淵閣《四庫全書》為主,其他如《叢書集成新編》、15《續修四庫全書》、16《四庫全書存 目叢書》、《詩經要籍集成》,17 這四種大型叢書收錄的相關著作,則做為校正比對的輔助 11 見拙著:〈陸佃與蔡卞《詩經》相關解說比較研究〉,蔣秋華、馮曉庭主編:《宋代經學國 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6 年),頁 273-309。 12 按照《四庫全書總目》的觀點,明代牛衷《增修埤雅廣要》(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7 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的內容「蕪雜已甚」,故而將之「退之小說家」類。牛 衷此書除將《埤雅》原文抄入,並顛倒部分條目次序外,還從《埤雅》卷 18〈芍藥〉中, 再分出〈牡丹〉一目,牛衷把「〈華釋名〉曰:『牡丹之名,或以姓,……』」以下另出〈牡 丹〉一目。按:〈花釋名〉是歐陽修《洛陽牡丹記》中的一篇,《埤雅》此段全抄〈花釋名〉 原文,甚至連歐陽修自謂「予嘗從思公(錢思公即錢惟演:962-1034)至福嚴院」的話也 照抄,實在奇怪。見宋‧歐陽修《文忠集.外集.花釋名》(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 1102 册,卷 72,頁 6-10。因為都是照抄〈花釋名〉原文,所以內容與字句上並無差異。 整體而言,此書並無太大的參考價值。「蕪雜已甚」之批評,見清‧永瑢等編,王伯祥斷 句:《四庫全書總目.經部.小學類.訓詁.後語》,上冊,卷 41,頁 344。 13 宋‧陸佃《埤雅》二十卷另附「音釋」,收在《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臺北:臺灣商務 印書館,1983 年),第 222 冊,頁 59-237。以下引文及引述的文獻,除非另有註明,否則 皆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中文學界因為《四庫》本某些書籍涉及政治意識的文字 被刪改,因而普遍認定《四庫全書》本不佳。但根據筆者長期使用的經驗,《四庫》本對 於宋代以後涉及政治意識者確實有刪改的狀況,並不是每一本皆如此,尤其筆者此文使用 之書籍,並無此類問題存在,因此統一用《四庫》本呈現,不再繁引各種不同版本,以免 徒增篇幅。 14 陸佃《埤雅》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第 1171 冊-第 1173 冊; 另有明‧成化 15 年(1479)劉廷吉刻嘉靖 2 年(1523)王俸重修本,收入北京圖書館古 籍出版編輯組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經部》(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年影 印本),第 5 冊,總頁 263-399。 15 《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年)。 16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 17 《詩經要籍集成》(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 年)。

(7)

書籍。在實際的操作上,先利用網路版的《文淵閣四庫全書》和《中國基本古籍庫》進行 基本搜尋,若有缺漏狀況或字句的問題,則再查對紙本校訂。

二、《埤雅》與《詩經》關係述

《埤雅》在書名上雖沒有「詩」、「詩經」或「毛詩」等涉及《詩經》的詞彙,更由於 陸宰「為《爾雅》之輔」的定調之說,18 故而長期以來均被歸入「經部《爾雅》類」。但 就傳統中國經學家的認知而論,原就有不少學者認定《爾雅》與《詩經》的詮釋關係密切, 19 陸佃本人也有「《爾雅》主《詩》言之」的基本認知。20 同時根據陸宰〈埤雅序〉及相 關的討論,《埤雅》的內容實際上是陸佃《詩講義》的擴充版,21 現存《埤雅》雖是殘本, 但二十卷討論的 297 個名物類目中,就有 213 個類目出現涉及《詩經》文本、《詩序》、《毛 傳》、鄭玄(127-200)《毛詩箋》及孔穎達《毛詩正義》等相關的內容。或者正由於《埤 雅》包含有甚多與《詩經》相關的內容,故而受到後代《詩經》學者的引述肯定或批駁。 為方便觀察,謹將《埤雅》引述《詩經》相關資料狀況表列於下: 18 宋‧陸宰:〈序〉,陸佃:《埤雅》,《叢書集成初編》,第 1171 冊,頁 2。 19 如宋朝范處義有「《爾雅》因毛氏之說」的說法;戴侗有「《說文》本《爾雅》,《爾雅》因…… 《詩》而為說」的觀點。見宋‧范處義:《詩補傳.秦風.車鄰》(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第 72 冊,卷 11,頁 4。宋‧戴侗:《六書故.坻》(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 226 冊,卷 4,頁 28。 20 《埤雅.桑扈》,卷 9,頁 6。 21 見拙著:〈陸佃與蔡卞《詩經》相關解說比較研究〉,頁 282-283 所論。

(8)

《埤雅》引述《詩經》實況表22 卷一釋魚 《埤雅》 篇卷 引述的 《詩經》 篇章 小雅‧ 賓之初筵 小雅‧ 魚麗(序) 大雅‧ 韓奕 陳風‧ 衡門 周南‧ 汝墳 ★ 小雅‧魚麗 陳風‧衡門 小雅‧ 魚麗 豳風‧九罭 周頌‧ 潛(序) 周頌‧潛 衛風‧碩人 卷一釋魚 卷二釋魚 鯋 鰷 鮒 鱮 鮫 鰌 蛟 龜 蠏 烏鰂 鼉 鼈 黿 蟾蜍 蚌 蝸 小雅‧ 魚麗 周頌‧ 潛 ★ 齊風‧ 敝笱 ★ 陳風‧ 衡門 ★ 衛風‧ 氓 ★ ★ 大雅‧ 靈臺 大雅‧ 韓奕 小雅‧ 六月 ★ 邶風‧ 谷風 ★ ★ 卷二釋魚 卷三釋獸 蜃 貝 鰻 鱟 嘉魚 麐 兔 鹿 麝 犀 麈 虎 麕 ★ 小雅‧ 菁菁者莪 小雅‧ 巷伯 ★ ★ 小雅‧ 南有嘉魚 周南‧ 麟之趾(序) 周南‧ 兔罝 小雅‧ 鹿鳴 大雅‧ 靈臺 豳風‧ 東山 ★ ★ ★ 邶風‧簡兮 大雅‧常武 小雅‧ 何草不黃 召南‧ 野有死 (序) 麕 22 案:〈《埤雅》實際引述《詩經》實況表〉中:「★」表示「未引述」《詩經》的相關資料; 「某某(序)」表示除引述《詩經》該篇章的文本外,同時還引述該篇章的《詩序》為說, 未加括弧「()」的「某某序」,如「召南.騶虞序」則指僅引述《詩序》為說,「某某(傳)」 與「某某傳」的狀況相同,討論中除文本外還引述《毛傳》為說的用「某某(傳)」,僅引 述《毛傳》為說的用「某某傳」,不過《埤雅》中的「傳」並不專指《毛傳》,大多數都用 來指《左傳》。「說者:傳、箋、正義」,表示《埤雅》文本中出現的「說者」,或來自《毛 傳》、或來自鄭《箋》、或來自《毛詩正義》。「某誤」表示《埤雅》不認同該引述資料的答 案,並判斷該說不正確,陸佃在《埤雅》內,曾指出部分《毛傳》、鄭《箋》及《毛詩正 義》的說法有誤。

(9)

卷三釋獸 卷四釋獸 兕 豺 獺 熊 豹 羊 牛 象 貉 貍 小雅‧ 吉日 小雅‧ 桑扈 小雅‧ 巷伯 ★ ★ 唐風‧羔裘 鄭風‧羔裘(傳) 小雅‧無羊 王風‧ 君子于役 小雅‧ 無羊 周頌‧ 良耜 魏風‧ 葛屨 豳風‧七月 魏風‧伐檀 豳風‧七月 卷四釋獸 卷五釋獸 狼 蝟 狐 貙 貓 駝 麋 狨 猴 貘 羆 貂 猨 羜 羝 羔 豳風‧ 狼跋 齊風‧還 小雅‧ 六月 ★ 秦風‧ 終南(序) 齊風‧南山 衛風‧有狐 小雅‧吉日 ★ 大雅‧韓奕 ★ ★ 小雅‧角弓 ★ ★ 小雅‧斯干 ★ ★ 小雅‧伐木大雅‧韓奕 ★ 檜風‧ 羔裘 卷五釋獸 卷六釋鳥 羚羊 羱羊 狗 豝 豕 䨳 豚 騶虞 犬 豻 鵲 雞 ★ ★ 魏風‧伐檀 秦風‧駟驖(序) 召南‧野有死 麕 齊風‧盧令 召南‧ 騶虞 小雅‧ 漸漸之石 ★ ★ 召南‧ 騶虞序 ★ 小雅‧ 賓之初筵(傳) 齊風‧猗嗟 召南‧ 鵲巢序 陳風‧ 防有鵲巢 鄭風‧風雨 王風‧ 君子于役 卷六釋鳥 鸛 鵞 雉 鷂雉 鳶 烏 鸇 鵰 鴈 豳風‧ 東山(序) ★ 邶風‧匏有苦葉(序) 邶風‧雄雉(序) 邶風‧簡兮 陳風‧宛丘 鄘風‧ 君子偕老(傳) 周南‧ 葛覃(傳) 大雅‧ 旱麓 大雅‧ 瞻卬 邶風‧ 北風 小雅‧ 正月 大雅‧抑 秦風‧ 晨風 秦風‧ 黃鳥(序) 小雅‧ 四月(序) 豳風‧九罭 邶風‧ 匏有苦葉 卷六釋鳥 卷七釋鳥 鷹 鵁鶄 鶴 鷀 鷖 鳧 雎鳩 鳲鳩 鶌鳩 鵻 大雅‧ 大明 ★ 《詩》 ★ 大雅‧ 鳧鷖 鄭風‧ 女曰雞鳴 周南‧關雎 召南‧鵲巢(序) 召南‧ 鵲巢 小雅‧小宛 衛風‧ 氓(序) 小雅‧ 南有嘉魚 小雅‧ 四牡(傳)

(10)

卷七釋鳥 卷八釋鳥 孔雀 鵜 鴟鵂 鷓鴣 鴟鴞 鶃 鴛鴦 鶡 鷺 燕 翬雉 鷮雉 ★ 曹風‧ 候人 ★ ★ 豳風‧ 鴟鴞 小雅‧ 黃鳥 詩大序 小雅‧ 鴛鴦 ★ 周頌‧振鷺 魯頌‧有駜 大雅‧靈臺 大雅‧ 鳧鷖(序) 商頌‧玄鳥 邶風‧燕燕 小雅‧ 斯干 小雅‧ 車舝 卷八釋鳥 黃鳥 鶖 斲木 鸒 鴳 鶻 隼 鶩 桃蟲 鶉 燕鳥 鸞 鳳 豳 風 ‧ 東 山 (序) 小雅‧緜蠻 豳風‧七月 小雅‧ 白華 ★ 小雅‧ 小弁 ★ ★ 小雅‧ 沔水 ★ 周頌‧ 小毖 鄘風‧ 鶉之奔奔 魏風‧ 伐檀 ★ 毛詩正義序 小雅‧庭燎 大雅‧ 卷阿 卷九釋鳥 溪鶒 鵙 梟 鴞 脊令 桑扈 鷩雉 鵠 杜鵑 雀 鸚鵡 鴇 戴勝 鷸 ★ 豳風‧ 七月 ★ 魯頌‧ 泮水 陳風‧ 墓門 小雅‧ 常棣 小雅‧ 小宛 小雅‧小宛 小雅‧桑扈(序) 小雅‧無羊 周頌‧良耜 ★ ★ ★ 召南‧ 行露 陳風‧ 防有鵲巢 唐風‧ 鴇羽 豳風‧ 七月 ★ 卷十釋蟲 螘 蠅 蠨蛸 蠋 蜂 螽 螣蛇 蛇 虺 蚺蛇 蝍蛆 豳風‧ 東山 小雅‧ 青蠅 齊風‧ 雞鳴 豳風‧ 東山 大雅‧ 韓奕 豳風‧ 東山(序) 周頌‧ 小毖 周南‧螽斯(序) 召南‧鵲巢序 大雅‧思齊 豳風‧七月 ★ 召南‧ 羔羊 大雅‧ 正月 ★ ★ 卷十釋蟲 卷十一釋蟲 螢 蟋蟀 蛣蜣 阜螽 蟦蠐 蛾 蠁 蝶 莎雞 蠶 蜘蛛 蚇蠖 螳螂 豳風‧ 東山 (傳) 曹風‧蜉蝣 唐風‧蟋蟀(序) 豳風‧七月 ★ 召南‧ 草蟲 小雅‧ 杕杜 小雅‧ 出車 ★ 衛風‧ 碩人 ★ ★ 豳風‧ 七月 召南‧ 羔羊 ★ 小雅‧ 斯干 ★ 卷十一釋蟲 蜉蝣 蝤蠐 蠓 螟 螗 寒蜩 蟪蛄 蜮 蛜蝛 蚯蚓 果臝 螻蛄 蜻蜓 蚊 曹風‧ 蜉蝣 衛風‧ 碩人 ★ 小雅‧無羊 (說者:傳) 小雅‧大田 大雅‧蕩 小雅‧ 小弁(序) 衛風‧ 碩人 ★ 小雅‧ 何人斯 豳風‧ 東山 ★ ★ ★ ★ ★

(11)

卷十一釋蟲 卷十二釋馬 鼠 易 馬 駂 騏 馵 駱 白顛 召南‧行露(序) 鄘風‧相鼠 魏風‧碩鼠序 ★ 小雅‧ 白駒 鄭風‧ 大叔于田 唐風‧揚之水 王風‧大車 小雅‧皇皇者華(傳) 見魯頌‧駉(《正義》引) 曹風‧鳲鳩、秦風‧小戎 小雅‧六月、小雅‧采芑 小雅‧白駒 秦風‧小戎 小雅‧采菽 小雅‧四牡 秦風‧小戎 小雅‧ 裳裳者華 秦風‧ 車鄰 卷十二釋馬 驖 騵 黃 駽 駰 駁 騋 駒 駥 秦風‧ 駟驖 大雅‧大明 小雅‧ 采芑(序) 魯頌‧駉 魯頌‧ 有駜 小雅‧ 車攻 魯頌‧有駜 小雅‧鹿鳴 小雅‧六月序 小雅‧ 皇皇者華 魯頌‧駉 豳風‧東山 秦風‧晨風 鄘風‧ 定之方中 魯頌‧駉 小雅‧皇皇者華 小雅‧白駒 鄭風‧清人(序) ★ 卷十三釋木 桃 甘棠 梅 李 楓 槐 棗 棘 木瓜 周南 周南‧桃夭(序) 魏風‧園有桃 召南‧ 甘棠 召南‧摽有梅 周南、召南 陳風‧墓門 秦風‧終南 衛風‧ 木瓜 王風‧ 丘中有麻 ★ 大雅‧ 大明(傳) 豳風‧ 七月 邶風‧凱風(序) 小雅‧小弁 魏風‧園有桃 衛風‧ 木瓜 卷十三釋木 卷十四釋木 穀 楊 柚 橘 唐棣 常棣 栗 柳 楸 櫻桃 柏 小雅‧ 鶴鳴 陳風‧ 衡門 陳風‧ 東門之楊 小雅‧ 皇皇者華 秦風‧ 終南 周頌‧ 小毖 ★ 秦風‧ 晨風 召南‧ 何彼襛矣 小雅‧ 采薇 小雅‧ 常棣(序) 豳風‧ 鴟鴞 唐風‧ 山有樞 秦風‧ 車鄰 大雅‧ 桑柔 小雅‧ 小弁 小雅‧ 菀柳 ★ ★ 鄘風‧ 柏舟(傳誤) 卷十四釋木 梧 桐 柘 椒 梓 榛 椔 檖 桂 枌 椇 大雅‧ 卷阿 大雅‧卷阿傳 小雅‧湛露 大雅‧ 皇矣 唐風‧ 椒聊 鄘風‧ 定之方中 小雅‧小弁 小雅‧ 青蠅 曹風‧ 鳲鳩 大雅‧ 皇矣 秦風‧ 晨風 ★ 陳風‧ 東門之枌 ★

(12)

卷十五釋草 竹 蓬 蒿 蘩 荇 蘋 藻 海藻 蕭 蔆 衛風‧淇澳 小雅‧ 斯干(序) 衛風‧ 伯兮 召南‧ 騶虞 小雅‧ 小旻 小雅‧ 蓼莪 召南‧ 采蘩(傳、箋) 豳風‧七月(傳) 召南‧采蘋 周南‧ 關雎 召南‧ 采蘩(傳) 召南‧ 采蘋 召南‧ 采蘋(傳) 召南‧ 采蘩 小雅‧ 采菽 小雅‧ 魚藻 ★ 大雅‧ 生民 曹風‧ 下泉 小雅‧ 蓼蕭(箋) ★ 卷十五釋草 卷十六釋草 虞蓼 卷耳 雈 芥 芡 韭 䪥 菘 壺 瓠 周頌‧ 良耜 周頌‧ 小毖 周南‧ 卷耳 以意逆志 王風‧ 中谷有蓷(序) ★ ★ 豳風‧ 七月 小雅‧ 采芑 ★ 豳風‧七月 小雅‧ 信南山(箋誤) 小雅‧南有嘉魚 小雅‧六月序 小雅‧瓠葉(傳) 衛風‧碩人 卷十六釋草 匏 蒲盧 瓜 蘢 長楚 蔏蔞 蘪蕪 苹 邶風‧ 匏有苦葉(傳誤) 大雅‧公劉 王風‧ 揚之水 大雅‧緜 小雅‧ 信南山 鄭風‧ 山有扶蘇(傳) 檜風‧ 隰有萇楚 周南‧漢廣(序) 周南‧關雎 周南‧兔罝 周南‧汝墳 ★ 小雅‧ 鹿鳴(序) 卷十六釋草 卷十七釋草 芣苢 蓍 葦 菼 荷 菡萏 藕 荼 葵 藍 周南‧ 芣苢(序) 周南‧卷耳 ★ 豳風‧七月 秦風‧ 蒹葭(序) 召南‧行露 衛風‧ 碩人 王風‧ 大車 豳風‧ 鴟鴞 鄭風‧ 山有扶蘇(傳) 陳風‧澤陂 陳風‧ 澤陂 ★ 鄭風‧ 出其東門 大雅‧緜 邶風‧谷風 豳風‧ 七月 小雅‧ 采綠 卷十七釋草 莪 芹 蘜 蒺藜 木槿 莧 茹藘 臺 小雅‧青青者莪(序) 小雅‧何草不黃 小雅‧南有嘉魚序 小雅‧南山有臺序 小雅‧蓼莪 小雅‧采菽 魯頌‧ 泮水(泮宮) 鄭風‧ 君子偕老傳 鄘風‧ 牆有茨(序) 鄭風‧ 有女同車 ★ 鄭風‧ 東門之墠 鄭風‧ 出其東門 小雅‧都人士 小雅‧南山有臺 小雅‧南有嘉魚序

(13)

卷十七釋草 卷十八釋草 艾 虉 薇 蕨 菟絲 蕙 茅 苓 莫 蘭 王風‧ 采葛 陳風‧ 防有鵲巢 小雅‧采薇(傳) 小雅‧四月(序) 召南‧草蟲序 召南‧ 草蟲 召南‧ 采蘋 小雅‧ 頍弁 鄘風‧ 桑中(序) ★ 豳風‧ 七月 衛風‧ 碩人 邶風‧ 靜女 邶風‧簡兮 晉(唐)風‧ 采苓(序) 魏風‧ 汾沮洳 秦風‧ 溱洧(序) 卷十八釋草 鬱 鬯 蒲 葛 諼草 芻 白華 芍藥 小雅‧ 蓼莪 大雅‧ 江 漢 傳 (小毛) 王風‧揚之水 唐風‧ 綢繆(《正義》誤) 小雅‧魚藻 周南‧葛覃(序) 邶風‧旄丘(傳) 王風‧采葛(傳) 王風‧葛藟(序) 唐風‧葛生(序) 衛風‧ 伯兮 《詩》 唐風‧綢繆 小雅‧白駒 小雅‧白華序(佚詩) 小雅‧南 序 郂 小雅‧白華(傳) 陳風‧東門之池 唐風‧綢繆 鄭風‧ 溱洧 卷十九釋天 天 雨 雲 雪 雹 王風‧黍離傳、大雅‧泂酌、小雅‧巷伯 秦風‧黃鳥、大雅‧桑柔、小雅‧雨無正 大雅‧召旻序、小雅‧小旻、小雅‧小明 小雅‧巧言 小雅‧大田、鄘風‧定之方中 豳風‧東山、小雅‧雨無正 小雅‧漸漸之石 小雅‧信南山、小雅‧黍苗 小雅‧正月 曹風‧候人 小雅‧ 信南山 小雅‧角弓 小雅‧ 信南山 小雅‧頍弁 ★ 卷十九釋天 卷二十釋天 風 雷 電 月 大雅‧桑柔、邶風‧谷風、小雅‧谷風(序傳) 邶風‧凱風、邶風‧北風、邶風‧終風、 小雅‧蓼莪、檜風‧匪風(傳)、周南‧關雎序 大雅‧雲漢(說者:《箋》) 召南‧殷其雷 周南‧卷耳 小雅‧ 十月之交 齊風‧ 東方之日(序) 小雅‧天保 卷二十釋天 星 斗 漢 虹 小雅‧漸漸之石(序) 召南‧小星 鄘風‧定之方中(傳) 大雅‧行葦 大雅‧雲漢 小雅‧大東(序) 鄘風‧蝃蝀(傳) 曹風‧候人 根據前述整理的觀察統計,則《埤雅》在「魚、獸、鳥、蟲、馬、木、草、天」等八大類 涉及的 297 目名物中,僅有 84 目未曾引述《詩經》篇章為說,其他佔絕對多數的 213 目 中,陸佃總共引述了《詩經》全數 311 首(包括佚詩)中 205 首的相關內容進入討論。引

(14)

述的大致狀況如下表: 《埤雅》各類引述《詩經》單獨篇章統計表 類 魚 獸 鳥 蟲 馬 木 草 天 總數 目數 30目 44目 60目 40目 15目 31目 64目 13目 297目 未引述 12 目 19目 18目 17目 01目 06目 10目 01目 84目 引述《詩 經》篇數 國風:9 小雅:9 大雅:3 周頌:3 國風:25 小雅:14 大雅:4 周頌:1 國風:34 小雅:19 大雅:8 三頌:6 國風:23 小雅:8 大雅:4 周頌:1 國風:13 小雅:15 大雅:1 魯頌:5 國風:27 小雅:10 大雅:5 周頌:1 國風:70 小雅:32 大雅:5 三頌:4 國風:18 小雅:20 大雅:7 三頌:0 國風:219 小雅:127 大雅:37 三頌:21 每一類目引述的數量,從 1 首到 10 首不等,扣除重複,總共引述了 404 次涉及 205 首詩。 其中〈鶴〉(卷 6)總論《詩》、〈 〉(卷 7)引述〈詩大序〉、〈鸞〉(卷 8)引述鶃 有孔穎達〈毛詩正義序〉。另外〈騏〉(卷 12)引述「《毛詩傳》曰:『青 曰騏。』」黒 但此說實見於《毛詩正義》,並非《毛傳》之文,23 這是比較特別之處。至於各類目引 述《詩經》篇章的數量狀況如下表: 《埤雅》各類目引述《詩經》篇章數量狀況表 引《詩》 的數量 一 首 二 首 三 首 首 四 五 首 七 首 九 首 十 首 引述 類目 98目 60 目 36 目 8 目: 狐、狗、雉、桑扈、螽、梅、 瓠、蔏蔞 4目: 騏、莪、葛、 白華 1目:雨 1 目:風 1 目:天 各類引述《詩經》篇章數量及同一篇章出現次數的多寡,正足以表示這些類目內容與《詩 經》文本及陸佃詮釋《詩經》聯想之間關係度的高低。引述越多的類目,表示該類目的名 物與《詩經》文本關係度較高。例如引述《詩經》篇數較高的前三名:「天」出現在《詩 23 「《正義》曰:『色之青黒者名為綦,馬名為騏。』」見《毛詩注疏.秦風.小戎》(影印《文 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69 冊,卷 11,頁 12。又曰:「《正義》曰:『馬之青黒色者謂之騏。』」 「〈顧命〉云:『四人騏弁執戈。』《注》云:『青黒曰騏。』」見《毛詩注疏.曹風.鳲鳩》, 卷 14,頁 9、頁 10。又云:「騏者,黒色之名。倉騏曰騏,謂青而微黑,今之驄馬也。〈顧 命〉曰『四人騏弁。』《注》云:『青黑曰騏。』引《詩》云『我馬維騏』,是騏為青黒色。」 見《毛詩注疏.魯頌.駉》,卷 29,頁 7。

(15)

經》70 首內,「風」出現在 33 首內,「雨」出現在 23 首內。另外「馬」出現在 29 首內, 而且《詩經》內還有許多與「馬」相關的詞彙,故而《埤雅》遂有一卷(卷 12)專論「馬」, 其中除「駥」無引述外,其他 14 類目共引述了 34 首《詩經》討論。這類《詩經》文本中 較常見的名物,在《詩經》篇章內出現的狀況較為普遍,故而有較多的引述。還有一種情 況是《詩經》同一篇章出現在不同類目中次數的多寡,這與陸佃詮釋之際的聯想相關性高 低有關,這很可能是陸佃詮解之際,自覺或不自覺表現出自己比較熟悉的《詩經》篇章。 24《埤雅》引述《詩經》同一篇章出現次數超過四次者的情況如下表: 《埤雅》引述《詩經》篇章重複出現狀況表(超過 4 次者) 出現 次數 四 次 五 次 七 次 九 次 十六 次 引 述 篇章 周南‧關雎。召南‧鵲巢、采頻。鄘風‧定之方中。秦風‧晨風。陳風‧衡門。小雅‧ 皇皇者華、魚麗、白駒、斯干、無羊、蓼莪: 12首。 小雅‧南有嘉魚、六月、 小弁、信南山。 大雅‧韓奕。 周頌‧小毖:6 首。 衛風‧ 碩人。 豳風‧ 東山。 豳風‧ 七月。 引述四次即出現在 4 目中者,這有 12 首,五次者 6 首;七次、九次、十六次者各一首, 這 21 首詩是《埤雅》引述較為頻繁出現的《詩經》篇章,很可能就是陸佃平常較為熟悉 或關懷的詩篇。雖然詳情還有待進一步探索,但若就陸佃接受《詩序》、《毛傳》、鄭《箋》 的《詩經》觀而言,這些篇章陳述及其隱含的義理內容,則或者正是陸佃最關心的問題, 其中尤以〈豳風〉的〈七月〉和〈東山〉最值得注意。至於未引述到的 106 首(包括佚詩) 佔《詩經》篇章的百分之三十四,或者因為文本中並沒有與這些名物相關的詞句,或者陸 佃確實沒有引述,由於今存《埤雅》係殘本,因此僅能做這樣的推測。統括而言:《埤雅》 引述的篇章數量:〈國風〉引述者 59 首(56%)、未引述 47 首(44%);〈小雅〉引述 者 63 首(79%)、未引述 17 首(21%);〈大雅〉引述者 21 首(68%)、未引述 10 首 (32%)、〈三頌〉引述者 8 首(20%)、未引述 32 首(80%)。其中〈曹風〉4 首全引, 24 同一篇章引述次數較高者,還可以有另一種功能,就是透過陸佃對這些篇章的解釋、說明、 評論,可以大致看出陸佃對前賢有關《詩經》解說的接受、深化或質疑、不認同的批評等 等實際狀態。另外像卷 14〈柏〉下引〈鄘風.柏舟〉而指出「《傳》誤」,說的正是「《毛 傳》」;卷 15〈蕭〉下引〈小雅.蓼蕭〉之文,而有「故《詩》亦以況四海之諸侯」的說法, 其實是來自鄭《箋》;卷 18〈蒲〉下引〈王風.揚之水〉指出「說者誤」,所謂「說者」實 際上就是「《毛詩正義》」等等,這些也有助於了解陸佃詮釋《詩經》的淵源與觀點,不過 這並不是本文預圖討論的內容,故而暫時不加申論。

(16)

〈周南〉(〈樛木〉未引述)、〈召南〉(〈江有汜〉未引述)、〈檜風〉(〈素冠〉未 引述)等,僅有一首未被引述。未引述的篇章中:〈國風〉以〈鄭風〉11 首(52%)、〈邶 風〉9 首(47%)最多;〈三頌〉以〈周頌〉27 首(87%)、〈商頌〉4 首(80%)為最 多。今本《埤雅》引述《詩經》篇章數目多寡的次序是:〈小雅〉、〈國風〉、〈大雅〉、 〈三頌〉。引述比例多寡的前後次序是:〈小雅〉、〈大雅〉、〈國風〉、〈三頌〉。統 計現存《埤雅》引述《詩經》文本狀況如上。 再者《埤雅》除引述 1 次《詩大序》外,同時還引述有 56 次《詩經》篇章的〈小序〉, 並且這 57 次的引述都是從正面角度接受,沒有任何質疑的語言出現,可見《埤雅》擁護 《詩序》的立場,這種全然相信再發揮的態度,引來王質的不滿,因此遂有《埤雅》過分 「欲附合于《序》」的負面批評。25 但也有由此可知《埤雅》「崇《序》」的基本立場。 經由上述的歸納分析討論,可知《埤雅》尊崇《詩序》的立場,以及佔《埤雅》百 分之七十二的篇章,在討論中引述《詩經》(包括佚詩)百分之六十六的內容,可見《埤 雅》確實與《詩經》關係密切,這應該就是《埤雅》受到歷代《詩經》學者注意,因而引 入《詩經》學論著中的重要緣由。以下即歸納分析宋代《詩經》專著引述《埤雅》文本的 實狀及其意義。

三、《詩經》專著引述考實

宋代《詩經》學論著的數量,除類似清代朱彝尊(1629-1709)《經義考》等一類傳 統目錄學著作外,現代學者最早專門探討宋代《詩經》學文獻者,就筆者所知當該是臺灣 的陳文采(1973-),陳文采考得兩宋《詩經》相關著作 207 種,現存者包括輯本有 48 種。26 其後大陸學者劉毓慶(1954-)亦有相關成果,根據〈目次〉則宋代《詩經》的專著與篇 章共有 304 種,現存論著有 86 種。27 郝桂敏(1966-)的著錄為 188 種。28 其後李冬梅 25 王質:《詩總聞.小雅.常棣》(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72 冊,卷 9,頁 16。 26 陳文采:《兩宋《詩經》著述考》(臺北: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年)(新北: 花木蘭文化工作坊,2005 年)。 27 劉毓慶:《歷代詩經著述考(先秦——元代)》(北京:中華書局,2002 年),頁 129-342。 頁 342 有「以上共二百九十九種」的記數,但根據〈目次〉則有 304 種。 28 郝桂敏:〈宋代《詩經》著述目錄〉,《宋代《詩經》文獻硏究.附錄》(北京: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2006 年),頁 226-234。

(17)

(1977-)吸收前述成果,重新統計得 324 種,其中 258 種佚失,包括輯本在內現存 66 種。 這 66 種著作從出版時間先後來看,有可能引述《埤雅》者,自蔡卞《毛詩名物解》至佚 名的《毛詩舉要圖》等,共得 44 位作者的 60 種專著。29 這 60 種專著就其內容而言,除 去那類朝廷講義、解說部分篇章、辯說義理或《詩序》、音韻、圖說、目錄和後人抄錄整 理等著作外,最有可能引述《埤雅》者有 18 種:蔡卞《毛詩名物解》、李樗(?-1155) 及黃櫄(1187 進士)《毛詩李黃集解》、30 王質(1127-1189)《詩總聞》、范處義(1130-1196 前後)《詩補傳》、朱熹(1130-1200)《詩經集傳》、呂祖謙(1137-1181)《呂氏家塾讀詩記》、 楊簡(1141-1226)《慈湖詩傳》、戴溪(1178 舉人)《續呂氏家塾讀詩記》、段昌武(1175-1240 前後)《毛詩集解》、魏了翁(1178-1237)《毛詩要義》、林岊(1180-1220 前後)《毛詩講 義》、輔廣(1194 前後)《詩童子問》、劉克(1200 前後)《詩說》、嚴粲(1200-1260 前後) 《詩緝》、王應麟(1223-1296)《詩地理攷》、謝枋得(1226-1289)《詩傳注疏》、李公凱 《直音傍訓纂集東萊毛詩句解》等。這 18 種專著引述《埤雅》文本的實際表現如下。 就《詩經》學史的角度來看,依其時代先後觀之,現在所知最早引述《埤雅》者, 當是與陸佃同時代蔡卞的《毛詩名物解》,該書以不具名方式,引述《埤雅》文本 107 例, 其中 92 例和《詩經》相關。31 其次則是李樗之引述,這當是《毛詩詳解》(或作《毛詩 集解》)的引述,實際的引述狀況是:32 29 李冬梅:《宋代《詩經》學專題研究》(成都:四川大學古籍所博士論文,2007 年),頁 19-23、 頁 204-230。唯其中《魯詩世學》係明朝豐坊之作,不應列入。 30 此合李樗《毛詩詳解》與黃櫄《詩解》為一書,依照實際應作兩書計算。 31 參考拙著:〈陸佃與蔡卞《詩經》相關解說比較研究〉一文的討論,以 1 目為 1 例計算。 32 宋‧李樗、宋‧黃櫄:《毛詩李黃集解》(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71 冊。見:卷 2,頁 49;卷 3,頁 23;卷 5,頁 5;卷 6,頁 23;卷 6,頁 33-34;卷 7,頁 34;卷 8,頁 21;卷 9,頁 14;卷 11,頁 30;卷 13,頁 2;卷 13,頁 33;卷 15,頁 14;卷 15,頁 21-22; 卷 17,頁 2;卷 17,頁 12;卷 17,頁 17;卷 17 頁 22;卷 18,頁 2-3;卷 18,頁 14;卷 19,頁 12;卷 20,頁 25;卷 20,頁 30;卷 20,頁 31;卷 21,頁 30;卷 23,頁 10;卷 23,頁 11;卷 24,頁 24;卷 25,頁 4;卷 27,頁 10;卷 27,頁 21;卷 27,頁 29;卷 28,頁 2;卷 28,頁 5;卷 30,頁 26;卷 32,頁 42;卷 40,頁 21;卷 40,頁 25 等處。

(18)

風雅頌 周南 邶風 鄘風 衛風 王風 齊風 唐風 引述篇章 汝墳 行露 匏有苦葉 鶉之奔奔 碩人 木瓜 大車 敝笱 椒聊 采苓 引述數量 1 1 1 2 2 1 1 1 1 1 引述來源 魴 133 鼠 11 匏 1 鵲 6 鶉 8 瓠 16 寒蜩 11 木瓜 13 菼 16 鱮 1 椒 14 采苓 18 是否同意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陳風 曹風 豳風 小雅 衡門 東門之楊 下泉 七月 鴟鴞 東山 四牡 魚麗 南有嘉魚 1 1 1 4 1 1 2 4 2 魴 1 楊 1334 蕭 15 黃鳥 8 螗 11 貉 4 壺 16 鴟鴞 7 鸛 6 駱 12 鯉 1 鱧 1 鰋 1 1 嘉魚 2 臺 17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小雅 大雅 魯頌 采芑 無羊 小宛 小弁 信南山 大田 桑扈 鴛鴦 頍弁 綿 鳧鷖 有駜 泮水 1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隼 835 牛 3 羊 3 羊 3 果蠃 11 梓 14 雪 19 雨 19 桑扈 9 鴛鴦 7 雪 19 瓜 16 鳧鷖 7 駽 12 芹 17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李樗在 31 首詩中,稱「陸農師」或「陸氏」(2 例)或不具名(1 例)引述,總共引述 44例,來自《埤雅》39 目:〈國風〉16 篇引述 21 例,反對者 4 例;〈小雅〉12 篇引述 19例,反對者 1 例;〈大雅〉2 篇引述 2 例,反對者 1 例:〈魯頌〉2 例,全數反對。全 書引述同意《埤雅》意見者 36 例;不同意《埤雅》者 8 例。 黃櫄在〈大雅‧鳧鷖〉,稱「陸農師」引述《埤雅》卷七〈鷖〉的內容,批評陸佃「可 謂用心於詩矣!然用心愈勤,而詩人之意愈遠,則亦未免為曲說也。詩人之意,烏有若 是紛紛哉?」36 黃櫄引述《埤雅》內容,現存文字僅此一例。 王質《詩總聞》的體例較特殊,除總說 章大義外,另有:音、訓、章、句、字、毎 33 「魴 1」表示「《埤雅》卷一〈魴〉」,下文的表示方式皆同。再者此例不具名引述《養生經》 曰「魚勞則尾赤,人勞則髪白」。然考「魚勞則尾赤」,固已出現在杜預《春秋左傳注.哀 十七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144 冊,卷 60,頁 14-15。然加上「《養生經》」 和「人勞則髮白」,就現在所見文獻,最早乃出現在《埤雅》,卷 1,頁 5。可知此條文句, 引自《埤雅》。 34 此例稱「陸氏」(卷 15,頁 22),非用「陸農師」,然文字實來自《埤雅》,卷 13,頁 13。 35 此例稱「陸氏」(卷 21,頁 30),非用「陸農師」,文字來自《埤雅》,卷 8,頁 10。 36 宋‧李樗、宋‧黃櫄:《毛詩李黃集解》,卷 32,頁 44。此自當是黃櫄《詩解》之文。

(19)

物、用、跡、事、人等「十聞」外,最後則有「總聞」;並將〈二南〉另列「聞南」,〈邶 風〉以下纔歸入「聞風」,另有「聞雅」、「聞頌」等,其引述《埤雅》的實況如下:37 風雅頌 周南 秦風 豳風 小雅 引述篇章 關雎 汝墳 終南 東山 常棣 魚麗 南有嘉魚 蓼蕭 引述數量 1 1 1 1 1 1 1 1 引述來源 雎鳩 7 魴 138 梅 13 果臝 11 常棣 13 鰋 1 嘉魚 2 桐 14 是否同意 是 是 否 是 否 否 否 否 王質在 8 首詩中,除 1 例不具名外,其他皆稱「陸氏」,總共引述 8 例,來自《埤雅》8 目。〈國風〉4 首引述 4 例,反對者 1 例;〈小雅〉4 首引述 4 例,全數反對。全書同意 《埤雅》意見者 3 例,不同意《埤雅》者 5 例。 范處義《詩補傳》引述的狀況是:首先〈陳風‧衡門〉引述「先儒」所謂「洛鯉河魴, 貴於牛羊」之文,此段文字出於《埤雅》卷一〈魴〉。39 考「洛鯉伊魴,貴於牛羊」,最 先雖出現在楊衒之(574 前後)《洛陽伽藍記》內,40 然就今日所見文獻,最早將此語引 入《詩經》詮釋者係《埤雅》,故范處義所謂「先儒」當指陸佃。其次〈小雅‧四牡〉引 述「駱馬最耐勞苦」之說,41 此說見《埤雅》卷十二〈駱〉。觀察范處義此書體例,引述 唐代以後文獻,均不標作者名諱或書名,這 2 例循例也不具名,也未見反對的意思。 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的引述實況是:42 37 宋‧王質:《詩總聞》,見:卷 1,頁 2〈聞物〉;卷 1,頁 15〈聞物〉;卷 6,頁 25〈總聞〉; 卷 8,頁 13〈聞物〉;卷 9,頁 16〈總聞〉;卷 9,頁 30〈總聞〉;卷 10,頁 1(缺名目); 卷 10,頁 8〈聞物〉等處。 38 此例為不具名引述,然有「《養生經》」和「人勞則髮白」之文,可知出自《埤雅》,卷 1, 頁 5。 39 宋‧范處義:《詩補傳.陳風.衡門》,卷 12,頁 5。 40 後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城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587 冊,卷 3,頁 10。同樣的文句:「伊魴」或改成「河魴」,李樗、段昌武、呂祖謙、嚴粲等,都直接歸給 陸佃。 41 宋‧范處義:《詩補傳.小雅.四牡》,卷 16,頁 6。此例也是不具名的引述,然「今之駱 馬最耐勞苦」之說,實出自《埤雅》,李樗、呂祖謙、輔廣、嚴粲等,均直接歸入陸佃名 下。 42 宋‧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73 冊。見:卷 3,頁 10;卷 5,頁 16-17;卷 13,頁 5;卷 15,頁 9;卷 16,頁 6;卷 16,頁 19;卷 17,頁 8; 卷 18,頁 3;卷 18,頁 4;卷 20,頁 18;卷 20,頁 20;卷 22,頁 23;卷 23,頁 1 等處。

(20)

風雅頌 召南 鄘風 陳風 曹風 豳風 小雅 引述篇章 行露 相鼠 衡門 下泉 七月 鴟鴞 四牡 南有嘉魚 無羊 信南山 桑扈 引述數量 1 1 1 1 1 1 1 2 2 1 轉引李 引述來源 鼠 11 鼠 11 魴 1 蕭 15 蘩 15 鴟鴞 7 駱 12 嘉魚 2 嘉魚 2 羊 3 牛 3 雪 19 桑扈 9 是否同意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呂祖謙在 11 首詩中,除轉引自李樗 1 例外,皆以「山陰陸氏」之稱引述,全書總共引述 13例,來自《埤雅》11 目。〈國風〉6 首引述 6 例;〈小雅〉5 首引述 7 例,全都同意《埤 雅》的意見。 楊簡《慈湖詩傳》僅在〈豳風‧七月〉引述「山陰陸氏曰:『今洗蠶種尚用蒿。』」此 文出自《埤雅》卷十五〈蘩〉,43 楊簡同意《埤雅》之論,故而引以為證。 段昌武《毛詩集解》引述的情況是:44 風雅頌 召南 鄘風 陳風 曹風 豳風 小雅 引述篇章 行露 相鼠 衡門 下泉 七月 鴟鴞 四牡 南有嘉魚 信南山 桑扈 引述數量 1 1 1 1 1 轉引李 1 1 2 1 轉引李 引述來源 鼠 11 鼠 11 魴 1 蕭 15 蘩 15 壺 16 鴟鴞 7 駱 12 嘉魚 2 雪 19 桑扈 9 是否同意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段昌武在 10 首詩中,除轉引自李樗 2 例外,或以「山陰陸」、或以「陸」之稱引述,45 全 書總共引述 12 例,來自《埤雅》10 目。〈國風〉6 首引述 6 例;〈小雅〉4 首引述 5 例, 全都同意《埤雅》之論。段昌武這 10 首詩的引述,和呂祖謙的引述完全相同,甚至連轉 引李樗的例證也相同,毋怪《四庫全書總目》有「大致倣呂祖謙《讀詩記》,而詞義較為 43 宋‧楊簡:《慈湖詩傳.豳風.七月》(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73 冊,卷 10,頁 10。引文來自《埤雅》,卷 15,頁 6。 44 宋‧段昌武:《毛詩集解》(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74 冊。見:卷 2,頁 15;卷 4,頁 21;卷 12,頁 5;卷 14,頁 9;卷 15,頁 7;卷 15,頁 23;卷 16,頁 9;卷 17, 頁 2;卷 17,頁 3;卷 20,頁 42;卷 21,頁 19 等處。 45 段昌武《毛詩集解》引述的「陸曰」,或指「陸璣」、或指「陸佃」,體例不一,故而造成 判斷上的困難。例如〈曹風.下泉〉有「陸曰:『即白蒿……有香氣,故祭祀以脂爇之。』」 一段(卷 14,頁 9),陸璣和陸佃均有相近的文句,因此難以判斷歸屬。本文雖暫時將其 歸入陸佃,但也不排除是來自陸璣。

(21)

淺顯」之論。46 輔廣《詩童子問》在〈小雅‧四牡〉引述「毛氏以『嘽嘽』為『馬勞而喘息之貌』。 陸氏又謂『今之駱馬最耐勞苦。』」47 此文出自《埤雅》卷十二〈駱〉,輔廣顯然同意陸 佃意見,其引述也僅此一例。 嚴粲《詩緝》引述的狀況如下:48 風雅頌 周南 召南 引述篇章 關雎 芣苡 鵲巢 采蘩 草蟲 采蘋 甘棠 野有死 何彼襛矣 麕 引述數量 2 1 1 1 2 1 1 1 1 引述來源 雎鳩 7 鵰 6 芣 16 鵲 6 蘩 15 阜螽 10 薇 18 藻 15 甘棠 13 苢 麕3 唐棣 13 是否同意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召南 邶風 鄘風 衛風 騶虞 凱風 匏有苦葉 簡兮 鶉之奔奔 定之方中 碩人 2 2 1 2 2 3 2 騶虞 5 蓬 15 棘 13 棘 13 匏 16 榛 14 苓 18 鶉 8 鵲 6 桐 14 桐 14 梓 14 蟦蠐 10 鱣 1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鄭風 魏風 秦風 陳風 曹風 有女同車 汾沮洳 園有桃 車鄰 蒹葭 晨風 衡門 墓門 澤陂 候人 鳲鳩 1 1 1 1 1 2 1 1 1 1 1 木槿 17 莫 18 棘 13 楊 13 葦 16 鸇 6 檖 14 魴 1 鴞 9 蒲 18 鵜 749 鳲鳩 7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46 清‧永瑢等編,王伯祥斷句:《四庫全書總目.毛詩集解提要》,上册,卷 15,頁 125。 47 宋‧輔廣:《詩童子問.小雅.四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74 冊,卷 4,頁 3。文字來自《埤雅》,卷 12,頁 7。 48 宋‧嚴粲《詩緝》(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75 冊。見:卷 1,頁 14、15、30; 卷 2,頁 2、3、5、6、7、9-10、12、19、22、24、25;卷 3,頁 18、19、22;卷 4,頁 12; 卷 5,頁 11、12、13、14;卷 6,頁 8、10;卷 8,頁 23;卷 10,頁 4、7;卷 11,頁 16; 卷 12,頁 3-4、12、20、21;卷 13,頁 6、10、15;卷 15,頁 4、5;卷 16,頁 6、7、12、 13、18;卷 17,頁 5、6、11、37、38;卷 18,頁 2、3、8、26;卷 19,頁 22、25;卷 21, 頁 5、7、9、10;卷 22,頁 3、4、16;卷 23,頁 21、24;卷 24,頁 4、23;卷 25,頁 36; 卷 28,頁 16;卷 33,頁 10;卷 34,頁 6 等處。 49 嚴粲《詩緝》此段引文作「山陰陸氏曰:『魚不畏鵜鶘』」,見卷 15,頁 4。但《埤雅》 原文實作「魚不畏網而畏鵜鶘」,見卷 7,頁 9。意思正相反。

(22)

豳風 小雅 七月 鴟鴞 四牡 常棣 魚麗 5 1 引《詩記》 2 1 8 蘩 15 葦 16 螽 10 莎雞 10 葵 17 鴟鴞 7 鴟鴞 7 駱 12 鵻 7 脊令 9 鱨 1 鯋1 鱧 1 鱧 1 鯉 1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小雅 魚麗 南有嘉魚 蓼蕭 采芑 斯干 無羊 小宛 小弁 1 轉引李 1 1 1 1 3 1 鱧 1 鰋 1 鯋1 嘉魚 2 嘉魚 2 蒿 15 隼 8 虺 10 牛 3 鶌鳩 7 果蠃 11 桑扈 9 鸒 8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小雅 大雅 周頌 蓼莪 四月 頍弁 車舝 采菽 白華 旱麓 卷阿 潛 小毖 3 1 1 1 1 1 2 1 1 1 莪 17 蒿 15 蒿 15 鵰 6 菟絲 18 鷮雉 8 芹 17 鶖 8 鳶 6 鳶 6 梧 14 鰷 1 桃蟲 8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嚴粲在 50 首詩中,除轉引自李樗 1 例外,均以「山陰陸氏」引述,50 全書共引述 78 例, 來自《埤雅》63 目。〈國風〉29 首引述 44 例,全數同意《埤雅》意見;〈小雅〉16 首 引述 29 例,1 例不同意;〈大雅〉2 首引述 3 例;〈周頌〉2 首引述 2 例。全書 77 例同 意,1 例不同意。 王應麟《詩地理攷》卷三〈南有嘉魚〉有云:「陸氏曰:『丙穴在漢中沔陽縣北,穴口 向丙,故曰丙。』」51 「丙穴」之解說,固然出自酈道元《水經注》,52 但引入《詩經》詮 釋〈小雅‧南有嘉魚〉,最早自陸佃《埤雅》卷二〈嘉魚〉開始,王應麟既然註明來自「陸 氏」,且段昌武、嚴粲等均直接將此段文字歸給陸佃,可知王應麟所指「陸氏」自是指陸 佃,此例王應麟抱持正面肯定的引述。 50 嚴粲《詩緝‧唐風‧杕杜》引述有「山陰陸氏曰:『赤棠木理堅韌,亦可作弓弩榦』」之文。依 《詩緝》體例稱「山陰陸氏」即指陸佃《埤雅》之文。唯此文實出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 疏‧蔽芾甘棠》(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70 冊,卷上,頁 18。故暫時不列入計算。 51 宋‧王應麟:《詩地理攷.南有嘉魚》(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75 冊,卷 3,頁 5。 52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573 冊,卷 27,頁 5-6。見《埤 雅》,卷 2,頁 14。

(23)

宋代現存 18 種《詩經》專著中,確實引述《埤雅》文本為說者有:蔡卞《毛詩名物 解》、李樗及黃櫄《毛詩李黃集解》、王質《詩總聞》、范處義《詩補傳》、呂祖謙《呂氏家 塾讀詩記》、楊簡《慈湖詩傳》、段昌武《毛詩集解》、輔廣《詩童子問》、嚴粲《詩緝》、 王應麟《詩地理攷》等 11 位作者 11 種專著,總共出現 268 例引述,除蔡卞《毛詩名物解》 和王應麟《詩地理攷》,沒有篇章歸屬外,其他 9 書共有 160 例引述:〈國風〉41 首引述 84例;〈小雅〉19 首引述 66 例;〈大雅〉3 首引述 6 例;〈周頌〉2 首引述 2 例;〈魯頌〉2 首引述 2 例,〈商頌〉與〈檜風〉未見引述。綜合宋代現存 11 本《詩經》專著引述《埤雅》 的狀況,則 305 首中引述《埤雅》者共有 67 首,佔 22%。反對或批判《埤雅》觀點者 15 例,佔全數引述數量的 5.6%。這是現存宋代《詩經》專著引述《埤雅》的狀況。 宋代 11 家《詩經》專著,實際引述《埤雅》文本的狀況,謹列表於下以明之: 宋代諸家詮解《詩經》引述《埤雅》文本狀況表 周南 召南 邶風 詩經 篇章 關雎 芣苡 汝墳 鵲巢 采蘩 草蟲 采蘋 甘棠 行露 野有死 何彼襛矣 騶虞 凱風 麕 引述者 王質 嚴粲 嚴粲 李樗 王質 嚴粲 嚴粲 嚴粲 嚴粲 嚴粲 李樗 呂祖謙 段昌武 嚴粲 嚴粲 嚴粲 嚴粲 邶風 鄘風 衛風 王風 鄭風 齊風 魏風 匏有苦葉 簡兮 鶉之奔奔 定之方中 相鼠 碩人 木瓜 大車 有女同車 敝笱 汾沮洳 園有桃 李樗 嚴粲 嚴粲 李樗 嚴粲 嚴粲 呂祖謙 段昌武 李樗 嚴粲 李樗 李樗 嚴粲 李樗 嚴粲 嚴粲 唐風 秦風 陳風 曹風 豳風 椒聊 采苓 車鄰 蒹葭 終南 晨風 衡門 東門之楊 墓門 澤陂 候人 鳲鳩 下泉 七月 李樗 李樗 嚴粲 嚴粲 王質 嚴粲 李樗 呂祖謙 范處義 段昌武 嚴粲 李樗 嚴粲 嚴粲 嚴粲 嚴粲 李樗 呂祖謙 段昌武 李樗 呂祖謙 楊簡 段昌武 嚴粲 豳風 小雅 鴟鴞 東山 四牡 常棣 南有嘉魚 蓼蕭 采芑 斯干 無羊 小宛 小弁 蓼莪 四月 信南山 李樗 呂祖謙 段昌武 嚴粲 李樗 王質 李樗 范處義 呂祖謙 段昌武 輔廣 嚴粲 王質 嚴粲 李樗 王質 呂祖謙 段昌武 嚴粲 王質 嚴粲 李樗 嚴粲 嚴粲 李樗 呂祖謙 嚴粲 李樗 嚴粲 李樗 嚴粲 嚴粲 嚴粲 李樗 呂祖謙 段昌武

(24)

小雅 大雅 周頌 魯頌 大田 桑扈 鴛鴦 頍弁 車舝 采菽 白華 綿 鳧鷖 卷阿 潛 小毖 有駜 泮水 李樗 李樗 呂祖謙 段昌武 李樗 李樗 嚴粲 嚴粲 嚴粲 嚴粲 李樗 李樗 黄櫄 嚴粲 嚴粲 嚴粲 李樗 李樗 宋代《詩經》學者所以引述《埤雅》,自是認定《埤雅》對其詮解《詩經》有所助益。引 述應用的狀況,在積極上是做為正面的證據或根據,消極上則做為襯托己說成立的反面證 據,這就是出現 15 例反對或批判的原因。其中以〈召南‧行露〉;〈陳風‧衡門〉;〈曹 風‧下泉〉;〈豳風‧七月〉、〈鴟鴞〉;〈小雅‧四牡〉、〈南有嘉魚〉、〈無羊〉、 〈信南山〉、〈桑扈〉等 10 首詩,較多人引述《埤雅》為證,或者也可證明這 10 首詩的 內容和《埤雅》的關係較為密切。從諸家引述《埤雅》運用在《詩經》相同篇章的數量很 少,反而「各取所需」獨立引述狀況特別多的實情觀之,則就可以了解在這些學者眼中, 《埤雅》確實具備與《詩經》關係密切的地位,因為除段昌武之外,其他諸家的引述都是 直接取自《埤雅》,並非「循例抄襲」前人之舊文,即使像嚴粲有 16 例與李樗雷同,但 嚴粲同樣有 32 例不同於他家的獨有案例,王質也有 1 例是他家所無的取證。由此可證諸 家引述《埤雅》為說,並不是缺乏考慮的轉引,而是經過考慮後的直接引述。以下即分析 這些引述呈現的內容及其意義。

四、引述狀況與意義的分析

宋代的《詩經》學論著,包括輯本在內現存 66 種。根據〈埤雅序〉則現存《埤雅》 約出版於陸佃死後 23 年的宣和 7 年(1125),但死於 1117 年蔡卞的《毛詩名物解》既然 已經引述有《埤雅》的文本,可見《埤雅》初稿至少在 12 世紀初就已經傳世。蔡卞之後 則是李樗《毛詩集解》的引述。蔡卞之後出版而現存的《詩經》學專著共有 60 種,其中 包括蔡卞在內,總共有 11 位作者的專著,引述 268 例現存《埤雅》文本的內容,各家引 述的情況如下表:

(25)

宋代諸家《詩經》專著引述《埤雅》文本數量狀況表 作者 蔡卞 李樗 黃櫄 王質 范處義 呂祖謙 楊簡 書名 毛詩名物解 毛詩李黃集解 詩總聞 詩補傳 呂氏家塾讀詩記 慈湖詩傳 數量 107 44 1 8 2 13 1 稱謂 未具名 陸農師 陸農師 陸氏 未具名 山陰陸氏 山陰陸氏 同意 107 36 0 3 2 13 1 反對 0 8 1 5 0 0 0 作者 段昌武 輔廣 嚴粲 王應麟 書名 毛詩集解 詩童子問 詩緝 詩地理攷 數量 12 1 78 1 稱謂 山陰陸 陸氏 山陰陸氏 陸氏 贊成 12 1 77 1 反對 0 0 1 0 觀察宋代《詩經》學專著引述《埤雅》的整體性表現,就可以大略了解《埤雅》在宋代《詩 經》學界被接受及傳播的狀況,因而可以更進一步證實《埤雅》和《詩經》確實關係密切, 同時也能更了解《埤雅》和宋代《詩經》學的實質性關係。以下即透過「引述稱謂」、「引 述運用」和「引述判斷」等三方面表現的實證性觀察歸納,用以探討《埤雅》在宋代《詩 經》學界被接受與傳播的實況。 首先從「稱謂」上觀察,歸納一般經學詮釋專著引述之際使用的稱謂,大致有「稱 姓名並稱書」者(如:陸佃《埤雅》或陸農師《埤雅》)、「僅稱書名」者(如:《埤雅》)、 「稱姓名不稱書」者(如:陸佃或陸農師)、「稱姓不稱名」者(如:陸氏)、「稱姓加籍貫 不稱名」者(如:山陰陸氏)、「轉引他人引述」者(如:某氏曰如何如何)、「不具名抄錄」 者等七種狀況。宋代學者引述《埤雅》的狀況,歸納起來包括有:「稱姓名不稱書」、「稱 姓不稱名」、「稱姓加籍貫不稱名」等三種「稱人不稱書」的狀況,以及「轉引他人引述」、 「不具名抄錄」等五種類型。「稱人不稱書」的好處是不受單一書籍的限制,只要是作者 創作的文本,均可引述使用,這種方式固然可以增加作者引述的自由度,卻也造成讀者查 證的困難。例如根據《宋史》記載,陸佃有《埤雅》、《禮象》、《春秋後傳》等書「皆傳於 世」。53 陸佃今存著作則有《埤雅》、《爾雅新義》、《鶡冠子注》、《陶山集》等,這些「稱 53 元‧脫脫等編:《宋史.陸佃傳》(臺北:鼎文書局,1994 年),第 13 冊,卷 343,頁 10920。

(26)

人不稱書」的引述,到底來自何書?不免會讓讀者產生疑惑!雖然經由筆者實質性的查 證,確認宋代這些《詩經》學專著引述的文本,的確都來自《埤雅》,並沒有參雜其他書 籍,但對一般非經學專業的讀者,還是容易造成困擾。不過由此亦可以證明《埤雅》在宋 代《詩經》學者心目中,確實和《詩經》關係密切,甚至有重要的地位,引述者可能如此 而認為不必說明,讀者也盡皆知引文來自《埤雅》。再者「稱姓不稱名」的「陸氏」,很容 易和同姓的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及陸德明(550?-630?)《經典釋文》混淆,這也 是不爭的事實。宋代的這些引述者當然不會不知道存在這類的問題,這些《詩經》學者既 然已經知道會產生混淆,卻依然沒有提供較詳實的訊息,以便有效區別防患,最有可能的 狀況就是預設讀者必然知道「陸氏」指的是陸佃,不會是陸璣或陸德明,若是如此,則顯 示陸佃在宋代學界被普遍認同與《詩經》密切相關的實際地位。再加上前述不稱書而引述, 並不擔心造成文獻來源混淆的狀況,則可推知陸佃《埤雅》在宋代《詩經》學界,當該受 到認同並受到部分學者重視的實況。 至於「不具名」的抄錄,從今天學術要求的角度來看,不免會有陷入「抄襲」的疑慮, 同時也容易造成辨別文獻來源的困擾,不過這在傳統中國學術界應該不是問題。這種不具 名引述呈現的隱藏性功能,實際上正可以用來證實《埤雅》中某些說法,在《詩經》學環 境內的傳播普遍深入的狀況。例如《埤雅》「今之駱馬最耐勞苦」之說,李樗、呂祖謙、 段昌武、嚴粲、輔廣等,都指明來自「山陰陸氏」,范處義則「不具名」引述,可知在范 氏心目中,此說已超越陸佃個人獨創性的意義,變成擁有《詩經》學普遍性意義的共識性 質的解說了。還有第一次出現在《埤雅》的「《養生經》『魚勞則尾赤,人勞則 白。』」髪 也是《詩經》學界未具名引述的對象,這也顯示引述者認為陸佃此說,已非個人獨佔性質 的答案,而是已經具備有普遍化意義的公共性答案,已經由陸佃私人的發明創新,變成為 一般共識性的答案,這當然也可用以證明《埤雅》在宋代《詩經》學的實際影響狀況。至 於作者在可見《埤雅》的前提下,某些《詩經》詮釋者卻要轉引他人引述的《埤雅》文本, 這除了表現引述者注意到前人的《詩經》學表現與成就的傳承關係外,同時也表示《埤雅》 在某些《詩經》學者眼中,已經和某些《詩經》的詮釋連成一氣,因此纔沒將其切割分開。 例如:段昌武引呂祖謙的話說:「東萊曰:『鸋鴂,鴟鴞之别名也,郭景純、陸農師所解皆 得之。』」54 又呂祖謙和段昌武同引李樗的話說:「李曰桑扈有二種……此則陸農師之説 也」之文。55 嚴粲《詩緝》也引述引述《詩記》(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說「郭景 54 段昌武:《毛詩集解.豳風.鴟鴞》,卷 15,頁 23。 55 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小雅.桑扈》,卷 23,頁 1。段昌武:《毛詩集解.小雅.桑

(27)

純、陸農師得之」;又引述李樗的意見說:「李氏曰:『山陰陸氏云:「上籠之如罩,下撩 之如汕,至誠之道也。《淮南子》云:『罩者抑之,罾者舉之,為之雖異,得魚一也。』 觀此,則知詩人先言罩,後言汕者,以見其求賢無方也。」』」56 這都表現了引述者將 《埤雅》與《詩經》詮釋著作連成一氣的隱藏性觀點。 其次觀察「運用」的狀況,包括「文句」及「內容」兩種使用狀況。「文句」使用狀 況,主要指引述文本實際的表現,歸納一般引述文句運用的狀況,大致可以有:「照抄完 整文句」、「截取部分文句」、「改寫原本文句」、「納編為自己行文」等四種模式。宋代《詩 經》學專著引述《埤雅》的「文句使用」狀況,大致上這四種模式都曾出現。(一)「照抄 完整文句」指整段文句完全抄襲《埤雅》的情況,引述者沒有加工也沒有加入其他人的意 見。如:呂祖謙、段昌武在〈鄘風‧相鼠〉下引述「今一種鼠,見人則交其前兩足而拱, 謂之禮鼠,亦或謂之拱鼠」一段,57 這一小段全抄自《埤雅》,這是小範圍抄錄的實例。 再如嚴粲在〈小雅‧小宛》「交交桑扈」下,引述有「山陰陸氏曰」的一大段文句,可以 分「《淮南子》云……皆鶯然而有文章者是也」和「所謂『交交桑扈,率場啄粟』者…… 故《爾雅》亦兩解也」等兩大段,都是一字不漏的抄自《埤雅》,58 這是比較大範圍照抄 完整文句的實例。(二)「截取部分文句」指僅取《埤雅》文本中一兩句的引述。如:李樗、 呂祖謙等在〈召南‧行露〉下引述「雀有咮而無角,鼠有齒而無牙」兩句;59 或如段昌 武甚至只引述「鼠有齒而無牙」一句;60 或如呂祖謙、楊簡、段昌武、嚴粲等在〈豳風‧ 七月〉引述「今洗蠶種尚用蒿」之類。61 這些都是截取部分文句的實例。(三)「改寫原 扈》,卷 21,頁 19。 56 嚴粲:《詩緝.豳風.鴟鴞》,卷 16,頁 18;〈小雅.南有嘉魚〉,卷 18,頁 3。 57 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鄘風.相鼠》,卷 5,頁 16-17。段昌武:《毛詩集解.鄘風. 相鼠》,卷 4,頁 21。引文見《埤雅》卷 11〈鼠〉。 58 嚴粲:《詩緝.小雅.小宛》,卷 21,頁 9。此兩段文字均來自《埤雅》卷 9〈桑扈〉。 59 李樗、黃櫄:《毛詩李黃集解.召南.行露》,卷 3,頁 23。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 召南.行露》,卷 3,頁 10。引文見《埤雅》卷 11〈鼠〉。 60 段昌武:《毛詩集解.召南.行露》,卷 2,頁 15。 61 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豳風.七月》,卷 16,頁 6;楊簡:《慈湖詩傳.豳風.七月》, 卷 10,頁 13;段昌武:《毛詩集解.豳風.七月》,卷 15,頁 7;嚴粲:《詩緝.豳風.七 月》,卷 16,頁 6。此句來自《埤雅》卷 15〈蘩〉,唯今本《埤雅》作「今覆蠶種尚用蒿」, 「洗」字作「覆」,與諸家引文不同。另外李樗、黃櫄:《毛詩李黃集解.豳風.七月》, 卷 17,頁 12-13 引作「農功有早晚,蠶食有先後,故言求柔桑於前,以養蠶之早者,采蘩 葉於後,以養蠶之晚者,今洗蠶種尚用蒿。』」則當歸入「照抄完整文句」之列,其中兩 「養」字,《埤雅》皆作「箸」。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ubstance) is matter that has distinct properties and a composition that does not vary from sample

- Informants: Principal, Vice-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 English teachers,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 12 cases could be categorised into 3 types, based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