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走訪國立 臺灣 博 物 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走訪國立 臺灣 博 物 館"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博館位處於二二八和平公園內,希臘復古樣式的主體建築,見證首都百 年歷史變遷。

2014年四月十日,臺北博愛特區,

二二八和平公園旁。人群魚貫的從捷 運站出口冒出,午後的城市有尋常的陽 光,空氣中卻漾著微微不尋常的氛圍。

沿著襄陽路行走,幾個街廓外的立法院 正盛大醞釀著一場舉國關注的行動。只 有國立臺灣博物館,走入館中,時光恍 若是凍結的,仍舊靜靜展示著臺灣百年 來的自然人文史痕跡;而希臘復古樣式 的主體建築,則在初春暖暖的陽光下,

低調卻沉穩的佇立首都一隅……。已屆 百年風華的她,經歷過政權更迭、戰火 襲擊與歷史變遷,此刻也彷彿正凝視著 島嶼的風起雲湧。

任何一場運動再喧囂沸騰一時,經 過時光沉澱後,歷史自其有論斷。一 如臺灣百年來的種種風雲,最終都成為

◎文/曾琦惠

(《明道文藝》編輯)

◎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提供

百年博物館,

交織臺灣的自然與人文風景

——走訪國立 臺灣 博 物 館

史料,默默納入不同的博物館中。這座 位於首都核心的「國立臺灣博物館」,

即是臺灣的第一座博物館,成立於1908 年,從日據時期開始,典藏臺灣百年 來自然與人文的重要文物,並呈現了這 塊土地上的生活方式與生命物種。近百

(2)

年的時光,她訴說著屬於臺灣在地的故 事,展演了一部臺灣近代史,更成為外 國人認識臺灣的重要櫥窗。

對現任臺灣博物館館長陳濟民來 說,臺博館不僅典藏的文物深具價值,

其存在與建築物本身,就是重要的歷史 瑰寶。作為臺灣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博物 館,臺博館莊嚴典雅的面容即將迎向屬 於她的一百年,盼在文化發展軌跡中,

展現臺灣獨有的、且具代表性的丰采。

殖民時期的「在地博物館」

回溯臺博館的身世,其誕生緣起,

與臺灣的殖民背景有很大關聯。1908 年,日本總督府在臺灣打造的縱貫鐵路 竣工,為慶祝縱貫鐵路南北全線開通,

便成立「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 屬博物館」,作為通車儀式盛大活動之 一,盼透過展覽大力宣傳介紹臺灣的建 設。當時博物館隸屬於殖產局,蒐羅調 查臺灣動物、植物、礦物及產業等各項 標本及文物,展出供來賓認識臺灣;

1908年博物館正式開館,初期便有一萬 多件典藏品。臺灣第一座現代化博物館 於焉誕生。

而總督府博物館成立時,實非位於 現址,而是在當時臺北城內書院街的

「彩票局大樓」(約於今總統府後方的 國防部博愛大樓),迄1915年,才遷移

至新館,亦即今時臺博館的所在建築。

而該建築主體,為當時日本政府為紀念 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 平,而設計打造一座足以代表殖民成績 的紀念館。

可以說,臺博館的誕生從動機到建 築本體,初時都帶有濃厚的殖民意涵,

宣示殖民帝國用以展示「殖民地臺灣」

的一個場域。然而,博物館的內容典 藏,卻未以殖民者的視角觀看,反而展 現了純粹的在地思維。對此,陳濟民館 長解釋:「當時博物館的組織與建築物 雖意在展示統治者政績,但其典藏物 品,卻是蒐集全臺自然標本與人文物 件,並進行有系統的調查、整理、分 類,殖民的意識不但不明顯,反而呈現 了臺灣的在地景觀,成為一個描繪在地 面貌的博物館。」

此博物館,在當時成為臺灣現代知 識的啟蒙,並隨著組織發展與沿革,逐 漸健全了現代化「博物館」的概念、空 間和體制。國民政府來臺後,總督府博 物館更名「臺灣省立博物館」,隸屬臺 灣省教育廳;1999年改隸中央,再更名

「國立臺灣博物館」至今。該館縱橫百 年歷史,是臺灣唯一從日據時期歷經戰 火、政權更迭,至今仍在原址開放營運 的博物館,建築物更是國定古蹟;其本 身的存在,光是歷史意義,便有彌足珍 貴之價值。

(3)

臺灣博物館系統,     

打造認識臺灣的重要櫥窗

在臺博館本館中,中央大廳是其 建築精華所在。在三十二根高聳的柯 林斯式柱列環繞下,抬頭仰望,日光 穿透彩色鑲嵌玻璃天窗,在大廳地上投 射出流光,恍如博物館中歲月的光影流 動著。走上二樓,「臺灣的生物」與

「臺灣的原住民族」兩個常設展,交織 出自然與人文的兩個星芒。

近百年的博物館發展,臺博館不僅 展示臺灣本土的自然演化史,囊括了 人類學、地質學、動物學、植物學等範 疇,更在歷史的軌跡中,保存了許多臺 灣現已絕跡的動植物標本、特有礦物化 石,以及日據時期起蒐羅典藏的原住民 文物、南洋文物、史前文物與漢人文 物,為臺灣的自然人文史留下了珍貴的 印記。

對於臺博館的典藏,陳濟民館長指 出,臺博館典藏文物在國內各博物館中 堪稱一流,目前典藏品總數已達十一萬 五千件,類型豐富且歷史悠遠,涵蓋了 臺灣百年來的精華。然而,臺博館因建 物年代久遠,缺乏更多的展示與收藏空 間,加以地處寸土寸金的首都核心區,

空間拓展不易,是以如何有足夠的空間 展開這些典藏物,便成為歷任館長的一 項挑戰。

陳濟民館長表示,為解決此一問 題,臺博館近年排除萬難,在文化部指 導下,規劃執行「臺灣博物館系統」計 畫,透過古蹟以及歷史建築、空間場域 的串聯整合,以博物館系統化的思維,

打造首都文化園區的藍圖。2010年,

「臺博館土銀展示館」率先啟用,延續 本館以「臺灣自然史」為主題,且是北 臺灣最大單一古生物展示空間;2013年 底,「臺博館南門園區」接著開館,定 位為「地方產業史」。另更整合「國定 古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古蹟群(臺灣 鐵路局舊址),於臺北車站旁規劃「臺 博館鐵道部園區」,呈現「臺灣知識現 代性與交通現代化」的過程,預定三年 後竣工。

陳館長強調,「臺灣博物館系統」

跳脫純粹的博物館想像,以「臺灣」為 主題,串連首都核心區的古蹟建築群,

成就類型各殊的主題館,讓古蹟與典藏 綰合、加值,透過系統化的方式,不僅 厚植了臺灣的文化價值,並讓古蹟建築 物更富生命力!

本館中央大廳的柱列及彩色鑲嵌玻璃天窗,是臺博館特色之一。

(4)

賦予典藏品生命,     

厚植博物館價值

臺博館擁有十一萬五千多件典藏 品,這些經歷歲月淘洗沉澱的文物史 料,成為國家的歷史瑰寶。而要賦予這 些典藏更大的價值,要解決的不僅是空 間問題,更有文物彙整與研究保存的深 度課題。對此,陳濟民館長認為:「典 藏是博物館的心臟,是博物館的價值;

研究則是博物館的靈魂,透過研究找出 文物的故事,讓典藏品延續生命,才是 偉大博物館的任務。」

因此,深化典藏研究,便是臺博館 長年來努力經營的目標。研究人員以調 查研究臺灣自然史資源為首要工作,並 經常與國科會、國內外博物館及相關研 究單位合作,目前研究人員發現的臺灣 特有種和新紀錄達百種以上,發表的研 究論述亦達一千六百多篇,創始自1948 年的學術期刊更是超過一甲子不曾間 斷,延續創館以來「臺灣現代知識的啟 蒙地」基礎,臺博館以研究能量,為臺

灣的自然與歷史研究建構更紮實的學術 根基。

除了研究外,臺博館對典藏的維護 也耗費許多功夫,近年積極推動「文物 保存維護」與「數位化」工作,目前已 建立典藏管理資訊系統,不僅完成全面 性盤點,並逐步進行典藏品的數位化,

更有效管理標本與文物,並將豐富典藏 與社會大眾分享,讓因展示空間不足、

或展覽檔期太短的藏品,能透過網路在 國人面前亮相,展現其風采。

陳館長進一步指出,臺博館超越百 年的歷史能量,成就豐富的文史珍寶,

這些典藏品不僅是臺博館的優勢與特 色,也是臺灣的重要文化資產。透過維 護與典藏,將藏品從百寶箱中取出展示 分享,並以研究詮釋其價值、發揚其故 事,才能重新賦予典藏品生命,發揮博 物館更深厚的文化價值。

百年老字號,走出臺灣代表性

作為臺灣第一座博物館,在國內各

臺博館土銀展示館(左)、臺博館南門園區(右),健全了「臺灣博物館系統」計畫,串聯古蹟建築,厚植文化價值。

(5)

公私立博物館林立的今日,臺博館亦不 可避免曾面臨競爭與自我定位的問題。

陳濟民館長表示,臺灣大小博物館已有 七百多所,近年更有許多大型的、跨主 題的新型博物館相繼開張,開展出博物 館不同的面向;在此挑戰下,百年老字 號的臺博館,如何持續突顯特色、展現 優勢,成為臺灣極具代表性的博物館,

成為臺博館人近年不斷自我扣問與努力 的課題。

首先,是「臺灣博物館」的名稱如 何展現定位的問題,在國家相繼出現許 多以主題為名的國立博物館(如臺灣歷 史博物館、海洋科技博物館、海洋生物 博物館)後,「臺灣博物館」直接以臺

灣為名,應何以聚焦、定位?陳館長不 諱言,過去臺博館曾思考是否以「臺灣 自然史博物館」為名,達到望文生義的 目的,然而環視所有藏品,又覺得此名 窄化、縮小了人文的範疇,「幾經討論 後,我們認為『臺灣博物館』五字最能 表現臺灣第一所博物館的代表性,這個 名字有格局與氣勢,遵循歷史脈落,能 夠彰顯價值、區隔特色。我們的目標,

就是要做到最能代表臺灣性、臺灣文化 的博物館。」館長如此強調。

以如此企圖心,配合「臺灣博物館 系統」的開展,臺博館將在明年重新 規劃本館全新的常設展,二樓展示區不 再是「臺灣的生物」與「臺灣的原住民 族」兩個分隔區域,而是相互融合,以 新的觀點詮釋臺灣自然與人文的故事。

陳濟民館長認為,常設展代表館的屬 性與定位;搭配特展、巡迴展,分享臺 博館透過研究衍生出來的成果,傳遞故 事與知識,並盼持續與國際交流合作,

引介各國文化或展覽,拓展博物館的視 野。

儘管博物館受限館內空間,每年參 觀人數目前約四十萬上下,交通上也因 無法容納大型遊覽車進出,而無大量觀 光客、團體客衝出流量。陳館長表示,

臺灣走大眾化的大型博物館已有不少,

臺博館空間不大,展覽但求小而精緻,

重質不重量,推廣上也講求細水長流,

臺博館有超過十一萬五千多件典藏品,館方投注研究能量,找出文物的 故事,延續典藏品的價值。

文化長廊

(6)

透過家庭親子、學校團體等逐漸累積,

將博物館結合教育活動,並建立「博物 館生活化」的文化型態與民眾共享。

歷史長廊中,交織臺灣風景

展望未來,陳濟民館長明確指出,

臺博館將持續在臺灣的「生物多樣性」

與「文化多樣性」上努力,而這兩個面 向交織出臺灣的自然與人文風景,也體 現出島嶼珍貴的多元價值。逢文化部升 格成立,「臺灣博物館系統」逐漸健 全,臺博館勢必在文化認同與城市意象 上,扮演更重要角色,並以首都博物館 的姿態,成為呈現國家文明發展的重要 櫥窗。

走過百年歷史,在博物館內,每樣 文物、標本與史料,各司其職依據屬 性、類型,在展示櫃中安靜的訴說著 臺灣的故事;被認為是臺博館「鎮館三 寶」的「康熙臺灣輿圖」、「鄭成功畫 像」與「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也 兀自在歷史的長流中熠熠發光……。走 出時光的長廊,回到臺北城,時代再喧 騰,而陽光正明亮……

在教育推廣上,臺博館講求細水長流,將博物館結合教育活動,建 立「博物館生活化」的文化型態。

國立臺灣博物館 小檔案

臺博館成立於1908年,是臺灣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博物 館,百年來,臺博館負責蒐藏、研究、展示、推廣臺灣自然 與人文知識的使命,是典藏臺灣本土物件最精華的博物館,

並呈現了這塊土地上的生活方式與生命物種。目前除臺博館 本館外,已在文化部指導下,結合「臺博館土銀展示館」、

「臺博館南門園區」,以及臺北車站旁的「臺博館鐵道部園 區」,打造「臺灣博物館系統」計畫,透過古蹟以及歷史建 築、空間場域的串連整合,以博物館系統化的思維,呈現首 都文化園區的藍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所設立的博物館與藝廊研究中心,曾於 2001 年接受英 國博物館、圖書館與檔案館委員會(The Museums, Libraries and Archives Council,

此次本會能與國家歷史博物館合作,展出一場不同於以往型態的弘一大師展

各位老師,您聽過「臺灣文史教學研習」嗎?國立臺灣圖書館(以

正本:文化部、客家委員會、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圖書館、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公

二、 承辦單位:技術型高中一般科目暨藝術群科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三、

協辦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

接下來,便是第一次來到地震博物館,第一次來到日月潭(某人:話說,你到臺灣哪一

「臺灣 OCLC 管理成員館聯盟」迄2021年已成立15年,現由本館擔任召集館。為使成員館瞭解 OCLC 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