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目次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目次"

Copied!
14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目次

館長的話……6

第一篇 中心價值……8

第二篇 館員心事……22

醫圖二三事之館員很有事……24

非我族類——社會科學資源服務組……28 特藏組的暖心時刻……30

幸福的蝸牛——接力傳承的交贈館員……34 念茲在茲使命必達的第一線……38

那些年——風雨同舟的編目時光……42 非典型圖書館館員@ 校史館……46 我們的系統工程師同仁們……54

第三篇 讀者迴響……58

辜柏耘 館員是圖書館現場的GOOGLE……60 陳淑珣 我所知所見的臺大圖書館……62 許妝莊 經驗與知識相遇的美好……64 黃薰儀 圖書館被期待的角色……65

董夢杭 一位圖書館重度使用者的日常……66 劉雅詩 圖書館就像家一樣的存在……68 張郁蔚 網網相連的臺大圖書館……70 高嘉謙 人與書之間的情感聯繫……72 畢恆達 知識交流與辯論的場域……74 鄭素芳 見證醫圖服務演進的歷史軌跡……76 蘇國賢 沈澱心靈的最佳場所……78

柯慶明 守護文明燈火的圖書館員……80 陳偉智 串起過去與現代的珍藏特展……82 城地茂 重現百年特藏的研究價值……84

林琇梨 番藷毋驚落塗爛,只求枝葉代代湠……86 王富民 有志者「校史館特展廳」竟成……88 黃東明、黃愛倫、許瓊蓮、盧瑞芬 合譜空間與展覽 的優美協奏曲……90

李嗣涔 為時代做見證的圖書館……92

楊泮池 椰林大道底端的學術複合式空間……94 郭大維 期待未來圖書館的多元樣貌……96

(3)

第四篇 館藏加值……98

文山書海——坐擁豐富館藏……100 無所不至——全方位利用指導……104 推陳出新——創意資源推廣……109 精益求精——展現師生研究力……113 與時俱進——增加資源可及性……114 走向世界——提高館藏能見度……118

第五篇 願景展望……122

總圖書館空間與服務的改變與重塑……124 全臺灣第一座自動化書庫的建置與啟用……129 校園最美麗的風景——校史館……131

舊總圖書館建築的美麗與哀愁……134 臺大博物館發展願景……136

臺大圖書館的未來與展望……138

臺北帝國大學時期圖書館藏書票

(4)

1928 年台北帝國大學成立,1945 年改制為國立臺灣大學,

在今年(2018)國立臺灣大學已然走過 90 個年頭;臺灣大學 圖書館的前身亦於1928 年成立,在 1998 年遷入目前的總圖書 館,今年則是20 週年。在這個 90-20 雙重意義的一年,圖書館 將邁入重要的服務新階段,新一代雲端圖書館資訊系統(NTU SLIM)、自動化高密度書庫(NTU ASRS)、新一代臺大學術典 藏系統(NTU Scholars)都在今年啟用,新的資訊系統伴隨新的 服務模式,圖書館亦將面臨新的變革與挑戰。

臺灣大學圖書館自第一任圖書館館長田中長三郎教授就任以 來,在歷任館長帶領之下,每一位同仁都是兢兢業業、積極投入,

努力開創圖書館事業。90 年來,在每一個重要的時刻,每一個新 思維的發想,一直是臺灣學術圖書館界的典範,臺大圖書館亦將 持續地引領臺灣圖書資訊學術界與實務界的研究與發展。

館長的話

開 創 更 好 的 下 一 個

100 年

(5)

在這深具意義的一年,臺大圖書館特別發行20 週年專刊,

從價值面、館員面、讀者面、館藏面、技術面分別闡述圖書館的 過去、現在、未來,讓關心臺大圖書館的校友、師長、同學、同 仁都能夠由時間的縱深與空間的寬廣,更深入地認識臺灣大學圖 書館。

最後,我要感謝歷任校長的高瞻遠矚、全校教職員生與校友 的熱情支持、歷任館長的卓越領導、圖書館全體同仁的服務貢獻、

所有使用者的建議指教。讓我們共同努力,迎向100 週年,並開 創更好的下一個100 年。

(6)

圖書館是大學的心臟,以支援師生教學研究及文化保存為目的。

但我們不只是臺灣大學的圖書館,

我們是臺灣最重要的圖書館。

打造華人頂尖、世界一流的知識與學習服務中心,

提供卓越的圖書資訊服務與優質的學習研究環境,

是我們持續努力的目標。

01 中心價值

(7)
(8)

臺大圖書館創設於1928 年 3 月,前身為日本殖民統治下成立的 臺北帝國大學附屬圖書館,臺灣的第一所大學教育機構從臺北帝大 肇始,到今(2018)年國立臺灣大學創校 90 年,臺大培育出各個領 域傑出人才,累積豐富的學術研究能量,臺大圖書館不僅讓莘莘學 子於拱窗前埋首苦讀、求知青年於書架間翻閱浩翰典籍,在構建館 藏發展、保存珍貴知識的同時,一直支援著師生教學與研究的需要。

我們目前所熟知的大學圖書館基本的任務,肩負著支援教學 研究所需要的資料,將知識以各種媒體儲存與交流,提供大學教 育與研究之養分,保存研究過程的紀錄,歷史悠久的大學圖書館 更累積許多文化寶藏的價值。圖書館所扮演的角色,Leupp 早在 1924 年述及「圖書館是大學的心臟」(The library as the heart of the university)1,Allan M. Cartter 擔任美國教育委員會副主席期間主持 高等教育調查,在1966 年完成的報告書中再度提到這個論述2,定 調大學圖書館的重要度。

回顧本校前身臺北帝大時期創立之際,係仿效德國採取講座制 授課的方式,為當時日本的帝國大學採用。具有近代意義的大學制 度在歐洲發展近九百多年,從最早與宗教濟世哲學的知識養成目標,

到十九世紀廣泛以自由的精神探究真理的價值,到了十九世紀末傳 至東亞,分別由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或洋務運動下的滿清政府仿效。

以臺北帝國大學系出同門的日本本土各帝國大學為例,這是用國家 的力量構建高等教育的頂峰,以近代化國家建設、發展為目標,培 養上位指導人材,以「有國家才有大學」為優先的觀念督辦大學的 設立3,提供當年頂尖的菁英有足夠的儀器實驗及充實的書刊雜誌,

甚至制定帝國大學特別會計法(1907 年)讓學術研究年度經費獲得 充份保障,支給核銷更具彈性,以示尊重。以講座制開課研究做為 主力的背景下,該講座的專門性質圖書期刊由學院或各講座教授主 導採購,因此院、系(講座)圖書室的分散型營運管理模式,成為 日本舊制帝國大學圖書館營運常見的情況。東京帝國大學附屬圖書 館長姉崎正治教授曾在美國哈佛、芝加哥大學講學,一度構想仿美 國大學圖書館集中管理思維提議從西文期刊統一採購著手,然而講 座課程教授的權力影響院系圖書館(室),尤其總圖書館與校內較 大規模院系圖書館之間的圖書管理責任複雜,德國式的大學教學制 度確實佔了優勢4。臺大圖書館從成立以來有很長的期間維持龐大數 量的院系圖書館(室)的營運,與前身臺北帝大的教學運作依循日 本本土的慣例,確實是有因果關聯。

1.Leupp, H. (1924). THE LIBRARY THE HEART OF THE UNIVERSITY.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8, 193-197. Retrieved from http://

www.jstor.org/stable/25686302 2.Cartter, Allan M. (1966). An assessment of quality in graduate education. P114

3. 新谷恭明 , 折田悅郎(2002). 大学とは なにか , 頁 33

4. 河村俊太郎(2016), 東京帝国大学図 書館:図書館システムと蔵書・部局・教員 , 頁 281

(9)

1950 年代總圖書館閱覽廳(康有德教授提供)

(10)

舊總圖書館建築,自1929 年開始起造,第 一期前棟中央舊棟於1930 年竣工,為樓高兩層 建築,主要做為辦公室使用。1931 年完成第二 期後棟中央舊棟,亦為兩層樓建築,上層為閱覽 室,下層為書庫區,同時完成中央及左右穿廊。

舊總圖書館入口門廊的三個拱門及柱式,使用 本地石材雕飾而成,山牆及氣派的圓拱形大窗,

使得該建築成為大學學術殿堂的意象,1988 年 被指定成為臺北市定古蹟。

隨著科技發展、校內學術研究的蓬勃,館 藏量持續擴增,總圖書館的設計配置已不符合 現代化大學圖書館管理作業的需求;另一方面 散布在校園的院系分館圖書室同樣面臨典藏空 間不足,或是所在的院系學術單位亦有空間擴 展受限壓力,規劃一座新的總圖書館勢在必行。

圖書館自1985 年成立「籌建圖書館規劃小 組」研擬興建新館草案,新總圖書館選址的考 量上也納入臺大校園規劃小組意見,施工基地 位於椰林大道端點,佔地規模宏大,約座落於 校總區的幾何中心,為當時校總區最大之建設 工程,興建之初即受孫震校長期許,新總圖具 有三重意義:

一、其內部空間為圖書作業重建新的工作場所,

為讀者提供新的閱讀環境;

二、其外觀造型為校園塑立新的形象,甚至可 能成為校園精神的新指標;

三、其周邊佈局將融匯既有景觀,使校園展現 向心整合與柔和親切感。

舊總圖書館1930-1998.10.15(洪培元拍攝)

(11)

希望藉著此建設硬體之完成及管理服務水 準之提昇,使臺大賦予社會大眾的觀感將不只 是聯招第一或學術第一的刻板印象,而是一個 充滿溫馨的學園。

規劃小組在完成建築需求等準備作業後,

1989 會計年度起逐年編列預算開始興建新總圖 書館,至1998 年 11 月 14 日正式落成啟用。自 此,臺大圖書館服務邁入新里程,新館除了擁 有完備的空間規畫,並集中校總區原有34 所院 系單位圖書館室分散式的服務,讓新總圖書館 能提供集中典藏空間,又解決讀者以往費時奔 波各館室間查詢資料之辛勞,有效紓解過去分 散式人力配置的窘困,並進而提供多元化、專 業化與效率化之服務。

在各界殷殷期盼下誕生的新總圖,未讓任 何人失望。新館以對稱、穩重的造型,矗立於 校區的幾何中心、椰林大道的端點,因對樓層 高度的堅持,在椰林大道猶可見及拇指山頭、

從辛亥路側門亦可望至蟾蜍山頭,新館現其偉 大卻未顯突兀,知識殿堂的意涵油然而生,一 躍成為臺大校園的地標。再論其外觀,延續建 校以來臺大建築的特色:山牆、拱窗、迴廊與 十三溝面磚,寓意圖書館對傳統的尊重;其內 部空間設計兼顧館藏/ 讀者 / 館員三方的需求,

遍佈各樓層的網路、影音具備的資訊檢索系統,

是圖書館與新科技的結合。傳統與現代,在新 總圖書館裡融合交集,為臺大、為臺灣的學術 發展與知識保存,提供嶄新的服務。

新總圖書館1998.11.14 -

(12)
(13)
(14)

自 1998 年迄今,新總圖書館營運已有 20 年,目 前臺大圖書館包括校總區內之總圖書館、2014 年 9 月 15 日啟用的社會科學院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6 個系 所院圖書室,以及醫學院校區的醫學圖書館。此外,

自 2005 年起開始承擔校史館營運、統籌與協調博物館 群運作之重任,2006 年受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規畫設 立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已成為國內大學圖書館 的典範。20 年間,主要服務對象臺大教職員生人數由 30,559 人增為 42,748 人,館藏量亦由 187 萬冊 / 件(含 圖書與多媒體資料等)、期刊近 24,000 種,成長至目 前已近 800 萬冊 / 件(包含新增電子書 314 萬種 / 冊)、

期刊逾 44,000 種,為國內館藏量最多的大學圖書館。

臺大圖書館的館藏不只表現在所徵集入藏的數字,

資料的內涵及廣度,也跨入文化保存及常民記憶,特別 在特藏資源方面,涵蓋中外文古籍珍善本圖書、普通本 線裝書、地方檔案文書、日治舊籍圖書,以及名家手稿 等特色館藏,例如本館創立時第一批入藏的資料,即是 臺灣人類學與歷史學研究先驅者伊能嘉矩在臺灣各地採 集的口述歷史、記錄風俗、採集語言等資料,特別是在 總圖完成遷館後的 20 年間,特藏庫房的環境已能達到 文物典藏的標準,除了整理早年所徵集的資料,歷任館 長均將特藏資源徵集視為使命,用當代為下一代留下文 化資產的視野,陸續建立收藏品及數位化機制,成為國 內第一的臺灣研究資源重鎮,保存重要文化,臺大圖書 館也成為臺灣最重要的圖書館之一。

圖書館遷館後即積極推動各項數位典藏計畫,

將館藏珍貴臺灣研究資料及早期各載體影音資料等 數位化,透過網路供大眾使用。且為因應原生數位

(born digital)資源的興起,近年來積極蒐集具學術 價值的網路資源,建置臺大學術資源網、電子書系 統、臺大機構典藏系統及臺灣網站典藏庫,提供大 眾利用。

在服務方面,除以各學科領域豐富的 紙本、影音與電子館藏為根基,提供教學、

學習與研究所需之借閱服務外,因應資訊 環境變遷,持續改善圖書館自動化整合系 統,推出圖書館行動版館藏目錄及APP 等 服務,並改善分散式電子資源多站入口,

建 置 資 源 探 索 服 務(discovery service)

整合式查詢平台,提供一站式檢索;建 置臺大學術庫(NTU Academic Hub, 簡稱 AH),匯聚全校學者個人研究、學術發表 和團隊研究成果於學術集成平台,展現臺 大整體學術能量。此外,更以專業、高素 質的館員為後盾,提供圖書館及校史館導 覽與參觀、資源利用指導、學習研究諮詢、

教材製作、主題展覽、專題研討、研究力 分析等多項服務。

此外,秉持資源共享原則,與國內外 圖書館及資料單位就館藏、服務及人員培 訓方面,積極進行交流合作,以收截長補 短之效,倍增學校有形及無形資源;同時 亦與國內外百餘所大學圖書館及博物館等 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延伸館藏資源服務,

加強公共關係與學術交流。

2014 年啟用之社會科學院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

(15)

在空間配置上,配合讀者需求與多元任務,除了原規劃的多媒體服 務中心與國際會議廳,新館陸續新設置了樂牙彎、臺大人文庫、學習開 放中心、E-Corner、多功能展覽廳(日然廳)等,並因應館藏成長,自 2014 年開始籌備 ASRS 高密度自動化書庫,此為全國第一套自動化書 庫設備,今年10 月已正式啟用,收納逾百萬冊圖書的自動化書庫讓總 圖空間獲得紓解,開啟總圖空間重塑的契機。

為強化圖書館營運效益,因應學校教學研究趨勢,遷館後先後於 2010 年及 2018 年進行組織調整與辦公空間轉換作業,在組織總人力不 變條件下,整併單位職掌任務,目前為11 組 1 分館,並依新業務職掌 進行編制員額調整及人員輪調,達到創造組織效能、精簡人力及提升服 務品質目標。

臺大圖書館向來以優質服務、館藏質量豐富成為國內學界的標竿,

從徵集、典藏、資訊加值服務運用等環節緊密相扣,以讀者為中心提供 研究、構建嶄新的學習及利用環境,也跨出圖書館傳統領域延伸營運校 史館、博物館群,多元業務組成臺大圖書館龐大的運作體系,這些歸納 略以「收存取用」四字,我們的專業讓看似簡單的四字,化作對臺大師 生的貢獻及強化本館存在價值,成為學校學術資源能量的後盾。

總圖遷館20 年,圖書館團隊在良好的建築環境下與臺大學術表現 共同成長,圖書館不只是在校園地理位置的表徵,也驗證「圖書館是大 學的心臟」最能貼近師生需求心聲的實質意義,圖書館與學校各單位分 工合作下,將學術資源的養分源源不絕地供應給教育及研究所需,迎接 海內外學術競爭的各種挑戰。

2007 年設置之臺大人文庫

(16)

圖書館曾於2014 年配合校方擬訂中程發展計畫書,其中明白揭示 館方未來發展總體目標為:「打造華人頂尖、世界一流的知識與學習服 務中心,提供卓越的圖書資訊服務與優質的學習研究環境」。為達此目 標,圖書館將持續致力於「館藏資源、多元服務、資訊技術、人力資源、

建築空間、館際合作」六項建設,以體現臺大圖書館應肩負的角色、應 實踐的價值:

1. 人類知識的保存者

人類的知識是每個時代知識的累積,屬於研究型大學的臺大圖書 館,深知負有保存人類知識的功能與任務,因此在能力範圍內儘可能廣 泛而深入地蒐集保存各主題研究資源,不拘限於學校既有的研究主題,

或是當時的使用需求,因為研究型大學的圖書館必須建立豐富的館藏,

以為學校未來可能投入的研究預做準備。

2. 臺大教學研究資源的蒐集與提供者

身為學校知識資源的供應中心,負責為因應學校的教學研究活動,

蒐集與各學科主題相關之圖書、期刊、電子資源及視聽資料等各類型圖 書資訊服務資源,並加以組織、建檔、庋藏,以提供師生讀者便捷且適 切的利用;未在本館館藏內之文獻,亦能利用館際合作途徑向國內外各 類型圖書館取得。並應用網路及新科技,提供資訊檢索及參考諮詢等推 廣服務。

3. 臺大教學研究成果的整理與保存者

圖書館是大學教學研究成果的展示中心,負責蒐集、整理,並陳列 教員及研究人員的研究報告及著作、本校出版品、社團刊物、博碩士論 文等代表學校學術成就軌跡的見證資料,圖書館架構教職員著作維護系 統置於網頁供教職員個別即時更新著作資訊,近年來亦積極徵集臺大近 代名家手稿計畫,整理典藏名家手稿,並舉辦展覽,為保存及展現本校 教學研究成果盡一份心力。

總圖書館閱覽區

(17)

4. 讀者自我學習的供應與協助者

除了課堂教室的授課與研究室的實驗操作外,圖書館提供讀者自 我學習與終身學習的場所,並且提供各式查檢資料的指導課程與個別協 助,使讀者可依自我個別需求,在館舍內或在遠端透過網路連線查得所 需資料或觀看課程,完成其自我學習的目的。

5. 館藏資源特色的維護與推廣者

基於歷史淵源,圖書館館藏臺灣地區資料、東南亞資料、漢學資料 等特殊資料是國內外各大學圖書館中最具特色之重要資源,多年來本館 冀以此等庋藏為基礎繼續發展「地區研究」(area study)特色,並逐步 予以數位化,且配合資料特色建置主題網頁以供檢索利用,進一步發展 成為具特色之數位圖書館。

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閱覽區

(18)

歷經12 年規劃興建的新總圖書館在 1998 年終於落成啟用,當 年接下建館重擔的林光美副館長相當自豪地說到:「美好的仗已經 打過!新館象徵新世紀的來臨,我們將這未來的歲月寄以無限的希 望」。20 年來,我們珍惜著新館的一切,從館藏徵集、特藏資源、

資訊化程度、服務質量到館際合作,竭盡能力為讀者服務、為保存 知識努力,獲得校內外讀者一致的肯定、國內外圖書館同道的讚許,

但相較於國外一流大學圖書館,本館仍有成長空間。

今年正逢總圖書館遷館20 年,新館啟用之初,藉著空間特色、

集中後的組織調整,實現當年營造大學圖書館具備學術殿堂的規劃,

在此場域內展現最大限度的營運能量。經過長時間使用後,面對館 舍維護週期、資源及學習方式的變化,不得不重新檢視資料與使用 者之間的關係與定位。本館自2016 年即已先後成立圖書館營運規劃 工作委員會、空間重塑先期規劃標案工作小組,參考同仁過去赴國 內外新圖書館空間考察心得,討論空間如何滿足未來大學研究競爭 所需的各種服務與組織發展,在2017 年底完成總圖空間重塑相關的 委託技術服務規劃。

今年2 月,本館進行遷館後的第二次組織重整與輪調,新成立 之「研究支援組」,將藉由數據分析、書目探勘等方法,提供研究 發展領域決策支援及引文資料研究領域分析等創新資訊加值服務,

以因應國際間大學圖書館服務的新趨勢;10 月底,自動化書庫正式 啟用營運,其百萬冊藏書的收納量,意謂總圖書館將因此釋出許多 空間,也因應新世代學習方式的趨勢,將投入新館落成啟用20 年後 的空間重塑、優化。檢視過去、放眼未來,下一階段願景已經勾勒 大綱,朝向揭示的空間優化主軸及目標循序完成,提供全校師生典 範變遷的優質服務。

每一個面臨變革的階段,在臺大圖書館服務過的前輩們都秉持 一貫的熱忱與捨我其誰的使命感參與其中,藉著遷館20 週年專刊的 編輯,讓現今仍在團隊服務的館員能知道臺大圖書館存在的價值、

成就及來自校園內外的迴響,邁向下一個20 年,我們接棒後將更具 信心,努力達成。

(19)
(20)

當我們介紹工作時說:我是圖書館員,我在圖書館工作。總是會收到——「啊! 你工作很輕鬆!」或是「好幸福喔 ! 終日與書為伍。」或是「整天看書不累嗎 ?」

這樣的回應。我想此時同仁們一定有一種從何說起的困境,因為要說的事情太 多,所以乾脆就不說了。

藉由館員篇,同仁們或是寫自己、或是寫同伴,實地描述工作內容和彼此互動 樣態,雖然無法全貌呈現,但仍能從這些館員的日常,一窺圖書館員的工作真 相,進而與讀者們更為貼近。

02 館員心事

(21)
(22)

醫圖二三事之館員很有事

張慧蓉

只見多位讀者急奔而下,幾乎把醫學圖書館(以下簡稱醫圖)的樓 梯踩破了,不是地震火災,只因剛才館內廣播有位讀者身體不適,正巧 在醫圖的醫護人員當然義不容辭,緊急前來救護。醫圖的主要服務對象 之一,正是這群跟時間、生命賽跑的讀者,所提供的資訊服務也就更注 重即時性與正確性。而醫圖館員的日常又是如何?

由於醫圖的館藏豐富加上所處地點交通便利,成為國內醫學院師生 以及各級醫院、藥廠相關醫事從業人員最常使用的圖書館。在電子期刊 還沒盛行時,為了讓館藏資料排列整齊、易於讀者尋找,館員及工讀生 每天有5 個時段將資料歸回架上及整架,並於每月月底進行閉館讀架。

同仁經常戲稱自己是在「陶侃搬磚」,因為今天歸回架上排列整齊的資 料,明天又會有讀者拿下來使用;而我們還是每天認真盡責地歸架,以 免讀者找不到需要的資料。

當時的醫院麻醉部醫師王明鉅老師,對於醫圖的館藏資源與服務時 常批評指導。在一次美國見習後對醫圖的努力大為改觀,他直爽的對館 員表示,參訪了Stanford、Duke、Emory、UC San Francisco 四所大學的 醫學圖書館,最大的感想是「我們的醫圖在這十年來的進步實在非常迅 速,臺大醫圖資訊化、電腦化的腳步,比起國外毫不遜色」。且由於在 臺大醫圖的訓練,也讓他在利用這些圖書館的資源時,幾乎從來不需要 他們的協助就遊刃有餘。

王明鉅老師所說「十年來的進步」,指的是醫圖遷至現址後的發 展,這要歸功於當時的張慧銖主任及麾下兩員大將蔡玲吟編審和王瑞媛 編審的帶領。張主任擔任醫圖主任18 年期間注入許多的心力,於總圖 書館遷館後更積極配合總館推展業務,使醫圖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醫學 圖書館。張主任極重視館員養成教育,安排新進館員到各部門進行職前 訓練,一個月後與主任面談,背誦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分類法大類的類 目並詢問館務建言;成立跨股任務編組,讓同仁得以接觸專職業務之外 的工作內容。為凝聚同仁的向心力,鼓勵同仁攜家帶眷參加館內員工自 強旅遊,並舉辦令同仁念念不忘的耶誕茶會;也邀請校區圖書委員共同 參與館內活動,與校區讀者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醫圖二三事之館員很有事

(23)

在人人聞「煞」色變的2003 年,由於緊鄰防治重鎮臺大 醫院,醫圖雖然也採取一連串因應「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的防疫措施,但 是同仁除了要支援校區大門耳溫測量篩檢作業,還有一位同 仁每兩天就要到洗腎室報到,大家內心難免忐忑不安。甚至 為了建立遭隔離時的持續服務人力,全體館員強制分批輪休,

以保持基本的開館運作能力。同仁雖然以醫圖不在臺大醫院 裡面,上班不會有事的藉口,強自鎮定安撫家人,但其實已 經在辦公室偷偷備妥遭隔離時的隨身物品。雖然每天提心吊 膽地上班,依然堅守工作崗位,毫無鬆懈倦怠。

2008 年 12 月臺大醫院於晚間發生火災,起火點的四樓手 術房正好就和醫圖四樓閉架圖書室相鄰,確認醫院發生火警 時,館內排氣孔也開始噴出大量煙霧,當晚輪班的同仁隨即 以館內廣播系統籲請讀者離館,多數讀者卻依然淡定如常不 動如山,完全沒有意識到危險性。兩位同仁只得逐一勸導每 位讀者,讀者才依依不捨地悠哉離開圖書館。殊不知圖書館 內都是易燃的書籍,醫圖又剛好位於醫院與醫學院之間,如 果火警範圍擴及醫圖,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學術網路工作小組曾於1995 年至 2005 年間委由醫圖負 責,有位技術員為了帶女兒到臺大醫院門診,答應可以來看 看爸爸的辦公室和館員大姊姊們。此後,醫圖變成小女孩願 意看醫生的附帶條件,後來小女孩在學校寫「我的志願」是 長大以後要當圖書館員。同仁聽聞莫不覺得是個極大的鼓舞,

心想雖然小時候的志願難免會一變再變,不過以「圖書館員」

為志願的小孩應該不多吧。而小女孩的理由令人莞爾,爸媽 要她乖乖聽醫生伯伯和護士阿姨的話,可是她看醫生伯伯和 護士阿姨都很聽館員大姊姊大哥哥的話,所以她覺得「圖書 館員」應該是最大的。要知道,想贏得這群天資聰穎讀者的 信賴,還真得有兩把刷子呢。

醫圖館員除了平日在專業工作上獲得醫學校區讀者的肯定 與認同,也積極融入校區的各項活動,不論是醫學院二號館重 新開幕、院慶活動或是望年會的表演身影,館員都意在爭取讓 讀者看見醫圖的機會,醫圖粉專的主編們更是絞盡腦汁吸引 讀者目光,「醫圖未生漫畫系列」即為其一。

「醫圖未生之叫我殺價女王」勤儉持家了得 啊,正可謂娶到賺到!(鍾蕙璘繪)

「醫圖未生之死命必達」今天一定要完成這位 老師,我才要下班!(鍾蕙璘繪)

(24)

一份工作的成就感來自於成長的機會、價 值的肯定以及富有挑戰性等,這是在醫圖常能 領略到的滿足。在繁忙的工作中,常有很窩心體 己的訊息傳達著,同仁之間的情誼是最令人感動 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的滋味,大夥一起嚐。

在長官支持下醫圖正在進行空間重塑,期待的 心情,總是充實可貴,期盼重塑後的新空間!

醫圖館員小小福利

張稜雪

剛到醫圖工作時,對醫學校區的大P(大教 授)總是心存敬畏,覺得要為這群聰明絕頂的 老師與醫師提供服務壓力頗大,深怕無法勝任。

也正因為醫療是一項非常專業又需要分工合作 的團隊工作,所以他們對其他專業也很尊重,

醫圖的館員也受到相對的尊重。

印象中當時的莊哲彥副院長來館查詢資料,

剛好有幸幫他服務,順利幫他找到所需要文獻 時,他對我微笑比出讚的手勢,對於我的專業 非常地肯定,也讓我放下一顆忐忑的心。這次 的經驗讓我更深刻了解術業有專攻,也深深地 影響我日後的讀者服務,唯有不斷精進自己的 專業,才能針對讀者需求提供最合適的服務。

因為我們的讀者是一群每天站在醫療前線,

且隨時與時間拔河搶救生命的醫護人員,所以 時間的分秒對他們很重要;而他們無時無刻在 精進自己的專業,館員也就需要更努力尋找好 用又省時的資源來協助他們。印象較深刻的是 接到老師來自國外的求援,當我努力幫老師獲 取他所需的資訊時,總會得到老師深深地感謝。

雖然必須及時提供協助壓力很大,但完成任務

獲得老師感謝回饋時的成就感,就是讓我持續 奮戰不懈的最大動力。

另外,與這群頭腦頂尖的醫師們共事也有 意想不到的好處。當我們為了一些繁雜難處理 的事傷腦筋時,醫師們總是三兩下就為我們理出 頭緒並指出一條明確可行的康莊大道,讓我們 能順利執行。還有就是當身體有一些小病痛時,

可以隨時請教來館的讀者,總能適時指出一條 明確的就醫之道,算是醫圖館員的小小福利。

推廣研究資源與舉辦活動有感

邱馨平

為支援醫學校區的教學研究與醫療服務,

醫圖每學期皆安排資料庫講習課程,亦接受各 單位預約客製化資源講習,以滿足每位讀者獨 具之需求。在讀者研究過程中,亦就圖書館能 夠觸及的層面,透過學期講習及學科館員提供 相關資訊,期望能對讀者有所助益。無論是講 習課程的備課,或者各種講座的籌辦,過程之 中同仁雖然花費不少時間和心力,但除了能更 加熟悉醫學資源的特性及提升相關知識,亦能 將豐富的館藏內容透過各種方式傳遞給需要的 讀者。

在參考諮詢時,不論是書目管理軟體、資 料庫的檢索技巧或新藥資訊,讀者會找上門的 疑難雜症,經常是不容易查找的資源,但同仁 總能發揮柯南辦案的精神,讓讀者得到所需的 資訊。同仁最大的成就感,莫過於感受到讀者 對圖書館服務的滿意與肯定,進而建立起對圖 書館的友誼。

(25)

而與讀者的互動過程中,得到的許多回饋 及 建 議, 不 論 好 壞, 都 能 讓 我 們 藉 此 調 整 心 情、態度與工作方法,皆是工作上最大的收穫 與成長。

Librarians are Innovators

鄭英鳳

最初負責英文導覽服務時,由於不了解外 國參訪者的需求,準備很多文字稿,希望可以 充份介紹醫圖的特色,但參訪者的反應卻相當 冷淡,起初並不明白是哪裡出問題,後來看到 別人的導覽方式,才明瞭是自己的表達方式太 過於一板一眼,導致氣氛過於嚴肅。而參訪者 多半是帶著比較放鬆的心情來參觀圖書館,期 待的是一場輕鬆的導覽。於是,試著在導覽過 程中適時增加一些輕快的議題,果然參訪者多 了笑容,氣氛也愉快不少。參訪者的回應,是 我學習與進步的動力,尤其看到參訪者最後帶 著愉快的心情離開,就會覺得花時間準備導覽 內容是值得的。

導覽過程中,最溫馨又令人印象深刻的,

莫過於參訪者所給予的正向回饋。記得為幾位 日本的醫學大學老師導覽,一開始他們表情相當 嚴肅,直到介紹師長推薦圖書區,說明醫學校 區老師們協助主題書展等事項,他們總算展現 笑容並微笑點頭,心中頓時鬆了口氣。有次為 菲律賓的醫學大學老師導覽,發現他們很喜歡 醫圖的視聽館藏,大家在視聽架前面忍不住討 論起「實習醫生」(Grey's Anatomy)影集裡的 角色,雖然這不在原先的預期中,但在視聽館 藏的短暫停留,卻為整場導覽帶來歡樂的氣氛。

最令人意外的參訪者反應,是位英國籍駐日本 的報紙專欄作家,那次臨時為同仁擔任翻譯,

介紹館內的空間規劃與未來意念時,該作家突 然若有所思地說「So you are the innovator」,一 開始我還有點反應不過來,以為自己聽錯了。

有的人會以為圖書館員的工作只有借還書,有 的 人 會 說 圖 書 館 是 教 育 業, 卻 是 首 次 聽 到 以

「innovator」一詞來形容圖書館員,原來從不同 的視角來看待圖書館業務,是如此多元化。

原本以為英文導覽是個「介紹」的過程,

但慢慢發現,其實更像是「互動」的過程,在 導覽中學習、觀察並且帶來些許「人的溫度」,

期待能給參訪者一趟愉快的醫圖小旅程。

英文導覽,與外賓合照 望年會表演

(26)

習慣自稱是雲嘉平野的「洪雅」(Hoanya)族裔、在社科學院圖書 館眾工作夥伴口中的「大哥」,其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非我族類」,

同時也是臺大圖書館近20 年來,唯二實際參與過「院級分館」(含)

以上規模之遷館任務達兩次者。他大學唸的是「銀行學系」(時下普遍 稱為「財務金融學系」),研究所兩個階段,則先後專攻「歐洲研究」

(1989 - 1991 年)與「臺灣研究」(1997–2006 年)。1996 年 10 月底,

從學務處課外活動組調往管理學院圖書室服務前,既未修習過任何圖資 相關課程,也毫無圖書館實務經驗,似乎堪稱圖書館「素人」。

2010 年 3 月臺大圖書館開館以來首次進行的大輪調被調至徐州路 的法社分館,以及2014 年 8 月因應社科學院遷院搬入校總區辛亥路一 側「168 大樓」1 樓正中央的圖書館棟(新館),這兩次邂逅偏偏都正 逢大哥的「思鄉症」大發作、渴望「解甲歸田」而極度厭戰的低潮期。

因此,他斬釘截鐵地說,兩次都沒有類似〈有楽町で逢いましょう〉、

〈思慕的人〉等歌曲中所描繪的那種心動和企盼的感覺。孰料,朝夕相 處,日久生情,竟至發酵出像「指腹為婚」般倒吃甘蔗的情愫來!

陳微麗

非我族類 ── 社會科學資源服務組

邦值班

(27)

從1998 年 3 月初因故再次轉調進入圖書館特藏組(即舊有「研究 圖書館」之所在),正式成為臺大圖書館的一員以來,大哥對於2006 年整個上半年在實務上協助他(電腦的統計圖表製作、論文排版、電子 檔上傳等等)、在精神上支持他勉力完成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 究所論文取得博士學位的「小小學姊」兼流通股同事楊雅惠小姐,最是 難以忘懷而永銘在心。

2003 年 5 月,「 嚴 重 急 性 呼 吸 道 症 候 群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肆虐臺灣期間,當時的大哥仍然專職總圖 流通股的夜間櫃檯。某夜,有1 對男女讀者要進館,但女讀者所持用的 校友證已經過期(失效),適值「抗煞」期間,非同小可,大哥基於「防 疫視同作戰」之原則乃斷然拒絕該女讀者進館。此舉引發男讀者(疑似 仍在校的研究生)的高度不滿與「嚴詞」責備,因內容涉及人格攻擊,

大哥要求對方收回其羞辱人的言語,男讀者竟然惱羞成怒,最終演變為 雙方(該男讀者vs. 在 check point 值勤的學生)血腥的肢體衝突。事後,

館方乃至於校方也提不出可行、有效的因應對策,大哥則多次憂心地表 示同仁值勤時的人身安危問題應該獲得更多的關注。

十分重視團隊精神與家族感情的大哥,本身不僅熱愛運動也非常 喜歡唱歌,甚至於視唱歌為一項中強度的運動,與社科學院圖書館內小 豪、漢祥、祥鈺、祥薪、冠達、筱芸、佳育、元瑞、采蓉等多位頗具歌 唱天賦的學生工作夥伴惺惺相惜且互動極為融洽。自社科學院圖書館在 辛亥路畔開張以來,不時會自我解嘲是「老芋仔」(老士官長)的他每 年至少都會策動安排一次「歌謠祭」,吆喝辦公室內男女老少作夥去唱 KTV,藉由飆歌聯誼,來增進同僚情誼,強化夥伴默契。

在臺大校園內大小圖書館(室)來去、打滾已經超過20 年的葉大 哥,目睹這些年來臺大圖書館的蛻變,問他有何感受?有何看法?他左 手托著下巴,同時大拇指撥撩著鬍子,不疾不徐地說著:「不予置評」。

然而,熟識他的人大概都知道,他對於時下大學圖書館爭相追逐的「K 書中心化」、「觀光景點化」、「大賣場化」、「書店化」等流行走向,

其實是相當冷感的。

(28)

臺大圖書館特藏組,可說是圖書館貴重珍藏的所在。為了讓這些 珍藏保存在最佳狀態,存放於恆溫恆溼控制的環境中,讀者必須申請調 閱,由館員取出。除了圖書目錄可參考外,因為無法提供架上瀏覽,難 免給外界一種神秘又有距離的感覺。然而這些特藏資料的原蒐藏者或是 內容,蘊涵著世代累積的知識和記憶,有待被發掘。

2014 年 7 月 22 日,來自美國的 Richard Scheerer,因為在網路上查 到臺大圖書館「伊能文庫」數位典藏中有其祖父Otto Scheerer 致伊能嘉 矩之信件,藉著到臺灣採集祖父著作中的泰雅族語料,來到特藏組想進 一步查詢相關資料。在館員協助下,得知祖父的藏書就收藏於臺大圖書 館五樓的「東南亞資料」中。臺北帝國大學於1941 年購入德籍語言學 家Otto Scheerer 藏書,內容多與菲律賓各種方言、菲律賓史地及民俗學 相關。見到祖父的藏書,Richard Scheerer 開心感動之餘,與館員們分享 了許多祖父生平逸事,並日後對祖父的藏書目錄做進一步的研究,其後 每年都至特藏組分享他的研究結果。

2016 年 1 月 5 日,常居美國的高淳先生來臺出差,離開前特地來 到特藏組,尋找曾祖父高凌霨的藏書。高凌霨是清光緒甲午年舉人,

民國時期曾擔任國務院內務總長兼代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圖書館在 1949 年底至 1950 年初購得高氏藏書,全部 2,000 餘冊,當時有 108 部 列為善本書。資料負責同仁蔡碧芳,特在藏書中找出《高氏續修宗譜》,

第一次見到家譜的高淳先生十分感動。隔年4 月,已確認高凌霨藏書在 臺大的高淳先生,再帶其父高恭佑先生到圖書館,年紀已88 歲但精神 抖擻的高先生,對於這些年少時看過的書仍印象深刻,還記得書籍放在 大木箱中以及晒書的情景。能夠再次撫摸到先人藏書,高先生十分欣 慰,也感謝圖書館提供良好的保存環境,讓這些文化瑰寶永留於世。這 是在特藏組發生的許多暖心時刻之一。

除了尋找先人的藏書,還有希望由特藏組代為尋找家人的資料。

2016 年 3 月 15 日,來自日本的伊勢貞俊老先生和其家人,帶著一張印 有父親名字「伊勢貞二」的名錄,及父親是臺北帝大醫學部畢業生的印 象,來到臺大圖書館特藏組。校史資料負責同仁宋志華,先逐本翻閱《臺 北帝國大學一覽》,再往前推,尋找醫學部的前身「臺灣總督府臺北醫 學專門學校」,果然發現「伊勢貞二」是專門學校第10 屆畢業生,於 1931 年畢業。確定了身份及畢業年代,志華還進一步請醫學院教務分 處協助找到伊勢貞二的學籍簿。當老先生看到學籍簿,上面記載有父親 的生日、本籍、當時在臺灣的住址及成績等資料,激動心情溢於言表!

阮紹薇

特藏組的暖心時刻

(29)

「霧峰林家贈書」中一封甘文芳致林獻堂的書信,讓塩川真愛遠從 東京來到臺灣,在2016 年 6 月 27 日為研究高祖父甘文芳,至臺大圖書 館尋求幫助。在特藏組,真愛拿出家族在彰化地區的戶籍資料為證明,

並非常認真地用英文表達其家族在遷日後,期待能回到臺灣尋找甘文芳 的記錄。身為「霧峰林家贈書」也是臺灣資料的負責同仁阮紹薇,除提 供甘文芳書信的影本,及甘文芳1921 年發表在《臺灣青年》的〈實社 會の文學〉,並協助查詢「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專門學校」22 屆前後 期學生的相關資料。其中,第23 屆丁瑞魚與甘文芳都是蔣渭水成立臺 灣文化協會前,常常在醫學院一起商量,後來一起創會的有志之士,因 此也居中介紹真愛去訪談丁瑞魚的女兒丁貞婉老師。真愛回去後來信說 到,在她到臺大前,未曾期望有這麼快速的幫助,而且還獲得許多意想 不到的資料,心裡感覺十分溫暖。

1998 年新館成立後,五樓的特藏組設置開架空間,展示臺灣研究 資料和重要專藏文庫。其中臺灣研究文庫區中之「黃昭堂文庫」,為臺 獨聯盟主席黃昭堂教授一生珍藏,是研究臺灣歷史及民主運動發展的重 要史料。黃昭堂教授於 1956 年畢業於本校經濟系,服完兵役後隨即赴 日留學,沒有時間回母校領取畢業證書,1992 年回到臺灣後雖曾託人 代尋卻未果,甚感遺憾。為了感謝黃昭堂教授將畢生珍藏的圖書研究資 料贈送給母校圖書館庋藏,時任採訪組的周利玲,特別動員尋找這張遺 落在時空裏的畢業證書,終於在2006 年 11 月 27 日的贈書儀式上,讓 黃教授親手拿到這張遲領了50 年的大學畢業證書,一圓夢想。

高凌霨後人在特藏組蔡碧芳的 安排下見到家族的宗譜

(30)

此外,戰後留用學者國分直一與金關丈夫的珍藏,也是特藏組開 架區中重要的專藏文庫。國分直一延續臺北帝國大學時代卑南文化的研 究,被臺灣大學聘用至1948 年回日本,陳奇祿教授、宋文薰教授為其 得意門生。2005 年過世後,山口縣立大學安溪遊地教授為老師整理藏 書時,發現其藏書與手稿與臺灣有重要關連,因此透過訪臺學者向臺灣 大學圖書館洽詢承接意願。長期關心此事的特藏組同仁洪淑芬,會同交 贈業務同仁阮紹薇,於2010 年 3 月出差至山口縣,拜訪國分直一家屬 及安溪老師並了解藏書現況。國分直一老師在96 高齡過世前,在山口 縣自宅的木造房舍中,圖書、期刊、地圖、手稿分門別類,幾乎是一個 圖書館的規制。因為藏書量龐大使用二個貨櫃運到臺大,動員館內許多 人力,費時整理上架,最後終於能妥善安置於特藏組。

2011 年 9 月,二位同仁不但籌辦國分直一老師贈藏儀式和學術研 討會,還將安溪遊地教授整理國分老師最後遺著《日本民俗文化誌》編 輯出版,再與人類學系合作出版中譯本,完成國分老師的遺願。其後,

洪淑芬持續聯絡並再度赴日洽談,在2012 年,又為臺大圖書館爭取到 同為戰後留用學者的金關丈夫教授畢生珍藏。

1998 年新館啟用,圖書館曾舉辦「伊能嘉矩與臺灣研究特展」,

2018 年 3 月 8 日再舉辦伊能特展,為有別於 20 年前,名稱定為「重返 田野:伊能嘉矩與臺灣文化再發現」。特藏組同仁阮紹薇就其所負責「伊 能文庫」,在前人辛勤地整理與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文本與地理資 訊做今昔對照的地圖展示。將文獻資料帶回當時田野設計,讓觀眾驚喜 發現120 年前的伊能嘉矩經過的地方,原來如此靠近自己,伊能所訪談 的原來就是自己的族人,頓時拉近了文獻與人們生活的距離。

回顧「伊能文庫」中Otto Scheerer 寫給伊能嘉矩的書信,他謙卑地 請求協助補正原住民語料,數度表達不忍語言文化消失的情況。近來風 行文物「重返」,不只是時間和空間上往來,而是把學術資訊,貼近人 們的生活,尋回原屬於自己的記憶。特藏組同仁面對其負責的資料群,

不但要投入專業,更要在這些有年代的資料、原蒐藏者和使用者三者 間,建立起連結,讓書與人之間產生有溫度的對話。這樣跨資料群的、

由個別至族群,一個接著一個的暖心時刻,持續在特藏組發生中。

(31)

國史館吳密察館長和文化部文資司陳登欽司長參觀 伊能嘉矩「全臺灣實查地圖」展示

專門修復中文善本書的陳美換小姐

邱婉容組長仔細介紹本館特藏出版品

(32)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交贈館員,你的答案是什麼?「吃苦當吃補的 蝸牛,揹著重重的書慢慢往前爬。」秀卿這樣說。

臺大圖書館豐厚的館藏,許多是因教學研究需要採購來的,但也有 不少是透過交換贈送徵集而來。多年來幸而有交贈館員這個橋樑,默默 處理大量的贈書,共同為建構質量均優的館藏而做出貢獻。

紹薇、呈祥、逸蓓、秀卿是負責交贈業務的前後任同仁,見證了 遷館以來交贈業務的成長,憶起當年的點點滴滴,不知不覺談得忘記時 間,只因故事說也說不完。

由於本館是政府出版品的完整寄存單位,紹薇回憶當年每天上班第 一件事就是拆信及包裹,能夠第一時間看到各單位寄來的新書,這可是 身為交贈館員才有的小確幸。但如今隨著交贈業務愈來愈多,可能同時 間湧入電話洽詢、郵寄贈書、現場贈書、貴賓贈書及老師贈書,教人應 接不暇,卻又怠慢不得。才接手半年的交贈館員秀卿,從摸索及經驗中 學習,現在已有深刻體認,「每一批贈書都是一顆熱切的心,需要妥善 地照顧及回應。」尤其有些贈書者很重視謝函,就需優先處理。拿捏人 事物的輕重緩急,成為這項工作養成過程的一環。

劉雅姿

幸福的蝸牛 —— 接力傳承的交贈館員

秀卿、逸蓓、紹微、呈祥是負責交贈業務的前後任同仁

(33)

交贈館員的日常,盡是細微而繁瑣的事務,

製作謝函、篩選贈書、複本查核、指導工讀生 及志工、聯繫贈書運送事宜、索贈及轉贈等,

經常要在辦公室及交贈書庫間奔走來回。

雖說是贈書,仍然要花時間先行過濾複本、

評估是否入藏;確定入藏者,還需投入人力及 時間進行加工、分類、編目乃至典藏,因此秀 卿直說:「沒有一本書是免費的。」

談起印象深刻的案例,交贈同仁娓娓道來 一次又一次的奇特經驗,讓人不禁佩服他們「能 者多勞」。例如紹薇任內因緣際會處理多批捐 贈畫作,最難忘是連續一個月鎮日待在贈畫者 家中,逐一擦拭畫作,丈量尺寸,記錄畫作資 料。由此可知圖書館獲贈資料,不只是圖書,

還有型式不一的文化產出。呈祥則提到數量最 驚人的案例,是來自日本的國分直一教授遺贈,

4 萬 5 千件圖書、研究資料、手稿、考古器物等,

計600 多箱,後續整理即花了整整半年時光。

多年來本館有幸獲得一些特色贈藏,在整理、

消化及爬梳相關資料後,會後續舉辦展覽活動,

讓世人認識這些珍貴資源,而透過這樣的宣傳,

可能觸發下一個有心人的贈書。

交贈同仁從贈書人身上常獲得啟發,例如 有老師會自主篩選館藏複本、編製清單,當場 逐本清點,過程嚴謹態度慎重,呈祥在老師身 上學到,如果你希望別人重視一件事,那麼自 己也應慎重看待它。

秀卿提到的是已故楊飛燕教授贈書,他是 臺大醫院首位臺籍眼科學教授,一生作育英才,

身後不但將自身大體捐贈做為教學研究,其畢 生收藏書刊亦贈送本館作完整收藏,嘉惠後世 學子,對交贈館員來說,不由得感佩,哲人日 已遠,典型在夙昔。

再如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遺贈,多達 8 千多冊書刊,其門生親友瞭解本館沒有足夠人 力即時處理,自主動員30 人排班,到館協助建 檔及加工,只花66 個工作天即完成,學生緬懷 師恩,如此義不容辭地回饋,值得傳頌。

隨著贈書愈來愈多,負責同仁不免也有無 奈的時刻。例如贈書人急於清出空間,要求立 即去搬書;抑或是退休老師贈書,好不容易搬 回卻有九成複本;人力不足,日趨倚賴工讀生 及志工協助。最大的挑戰則是空間不足,包括 贈書回館暫存的空間,以及日後的典藏空間。

交贈同仁必須設法節流與開源,一方面堅守本 館 處 理 贈 書 的 選 書 原 則, 減 少 複 本 及 本 校 不 需要的圖書入藏;另一方面則是增加和其他圖 書館的交換贈送機會,盡量將不擬入藏的書轉 贈給合適的單位典藏。逸蓓認為讓書找到第二 春,有好歸宿,能夠再度被閱讀,也是對贈書 者負責。

見證歷史的贈書章

(34)

交贈館員們深感贈書者是愛書人,滿懷熱忱,只是有些人更為體 貼,能主動為圖書館著想。秀卿指出,贈書本身是利他行為,「給別人 他想要的,其餘,留給自己。」若能在贈書前先行聯繫,確認贈書細節,

預先查核複本、建立清單,對圖書館來說,就是貼心的贈書。

然而,贈書案件總是不盡如人意,有些贈書人已是高齡,無力自行 整理;有些是後人代為捐贈;或是趕著清空房舍。因此逸蓓深感交贈工 作是另類的客服,第一時間要表達善意,雖然希望盡量滿足贈書者的需 求,但有館藏發展及空間限制,需耐心地婉轉說明,必要時適度拒絕。

對於急於出清藏書空間者,交贈館員必須進行另類的參考服務,指引贈 書可以轉送的管道及去處。因此交贈館員平日會關注哪些單位缺書或願 意接受複本,抑或是募集送書到海外或偏鄉的資訊。由此看來,交贈同 仁們真的身負多重角色,前端的洽談像是參考諮詢服務,後端的整理則 像是典藏服務。

撇開空間問題不談,同仁們回顧一路走來的交贈歲月,還是覺得 做得很開心。無論是提供了讓對方滿意的服務,還是漫長聯繫的跨國 贈書克服萬難終於入藏等,那些難忘的幸褔瞬間,充滿了無以言喻的 成就感。

對呈祥而言,交贈館員是一群在沙礫中努力尋找金子的人,如同淘 金一般,反覆篩選收到的贈書。也許過濾之後符合本館典藏需要的書不 多,但也常有驚喜,若因此找到可以填補館藏的拼圖,辛勞就值得了。

想到秀卿為自己下的註腳「吃苦當吃補的蝸牛」,不禁想起周杰倫

〈蝸牛〉中的歌詞「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雖然我們背負著越來 越重的書,但也承載了許多贈書人的肯定,未來仍會朝著一流知識服務 中心的夢想奮力前進。

(35)

上:現任交贈館員王秀卿 下:難得一見的交贈書庫

(36)

楔子

2018 年 7 月 10 日晚,瑪莉亞颱風侵襲北臺灣,隔天是否停班停課,

罕見地,雙北首次不同調,臺北市要上班,新北市不上班。本校位於臺 北市,本館自是要開館,尤其是各櫃台絕對不能開天窗。然而同仁很多 住新北市,我們住臺北市的已做好8 點前到班,隨時上場支援的心理準 備。誰想一早7:50 到了辦公室,竟看到住在新店、永和的 2 位同仁已 經到了。我說新北市停班呀,他們說:「想到到班的人會很少,人力不 夠,還是來。」剎那間我好感動,也好驕傲,這就是我們的閱覽同仁,

永遠永遠把讀者擺在第一位的閱覽同仁。

全臺之最

臺大圖書館可說是全臺大學圖書館之最,它有著數百萬的館藏,由 專業服務人員,為最多的讀者,提供最多元化的服務;而扛起服務讀者 的重責大任,即是幾乎全年無休的閱覽團隊。

海量館藏的守護者

20 年前,新總圖興建完成,除了舊總圖館藏外,還納入文圖、工 圖及理學院部分、生農學院全部系圖的館藏。這麼多院系圖的館藏要合 併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事前要詳細縝密調查各單位各類書刊所需的空 間,以規劃新總圖各類書刊的書架位置外,實際搬遷前的準備工作如書 刊插籤、裝箱、定位標示等亦是一大工程,最後整理館藏的階段,更是 投入了所有人的心力,閱覽同仁們汗如雨下上上下下整理著館藏,是大 家共同難忘的回憶。

新總圖初期合併多個院系圖館藏,當時全館圖書已將近200 萬冊。

這20 年來,本館又更積極爭取或支援各項計畫如邁向頂尖大學計畫、

人文處計畫……等,得以挹注經費以購置師生教學研究所需資源,至 2017 年圖書冊數已達 420 萬冊,20 年增加了 200 萬冊。館藏激增,也 需要有空間典藏,新總圖雖有預留成長空間,但因積極徵集館藏,10 多年就將近飽和,我們原利用外圍如研圖、舊總圖、水源校區書庫等空 間置放複本及罕用圖書,但後來館內書架也一再面臨爆架情況,同仁們 平日維護這數百萬館藏已相當辛苦,遇到爆架更是令人頭大,要思考轉 置的空間,還要進行移架。那真不是一般人辦得到的,但,閱覽同仁使 命必達。

郭美玲

念茲在茲使命必達的第一線

(37)

讀者涵蓋校內外

除了豐富的館藏,本館服務的讀者亦是全臺大學圖書館之最。據統 計,2017 年本校師生及研究人員即有將近 4 萬人,另還有國際交換生、

語文班學員、訪問學人、三校一卡通申請者……等,更不用說眾多的校 友及校外讀者。這一年總圖的進館人次即達180 萬人,借還書有 50 萬 餘冊,而館際合作外來複印借書量亦有3 萬件之多,服務對象涵蓋了校 內外。

讀者多不打緊,最難的是讀者身份類型有60 多種,系所單位有 250 多個,每次要建讀者檔時,找讀者的類型代碼及單位代碼都看得 我眼花瞭亂。不但如此,還要知道每種類型讀者使用圖書館的權益,

包括可借冊數、借期,可不可預約續借、可不可申請館際合作、校內 圖書代借,可不可使用研究小間、討論室、自習室等。坦白講,我們 怎麼可能全部記住?所以除了常見的類型外,大部分還是要乖乖拿出 一覽表來回答。

總圖的流通服務櫃檯

(38)

閱覽櫃台--圖書館最前線

閱覽櫃台是圖書館服務的最前線,其中尤 以「門禁櫃台」及「流通櫃台」為最。號稱天 下第一關的「門禁櫃台」常被問到圖書館以外 的問題,「1:30思亮館有個演講,請問在哪?」、

「請問哪裏有賣臺大紀念品?」、「請問這附近 穗花棋盤腳在哪」……搞得門禁櫃台好像是萬 事通。這不打緊,最怕遇到不理性的讀者,「之 前有讀者潑飲料到門禁工讀生身上、還有一位 工讀生被違規的讀者罵到哭、還有我懷孕初期 被違規讀者叫到圖書館門外罵……這些讀者都 是自己違規,但還大聲咄咄逼人」同仁辛酸回 憶道。

至於「流通櫃台」業務更是龐雜,每日服 務人數與例行服務項目已不少,還要處理各式 各樣的問題,包括一般的借還預續問題,還有 問如何查書、找書的,找不到書的,上網有問 題的,找不到東西、撿到東西的,反應空調太 冷太熱的,反應旁邊讀者太吵、太髒、躺著睡 覺的……不勝枚舉,更要處理各種緊急狀況,

包括讀者身體不適,廁所警鈴響,漏水、淹水、

跳電等消安狀況。

此外,雖說「找書」是我們的專業,身為 一個館員要具備有「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 腳找東西」的精神。但讀者常憑自己的記憶告 知訊息,「我找不到索書號xxx 的書?」(原 來他在參考書區找),「這本書我還了呀,為 何系統沒消掉?」(後來他自己發現書在同學 那),「我放在三樓閱覽桌的袋子不見了」(後 來發現他其實是坐在四樓)……諸如此類,每天 在櫃台都在進行柯南Live 版,每個人一上櫃台 都必須化身為柯南,一有問題要立刻分析,判 斷該如何查找。以破案為最大職志的櫃台生活,

真是十分緊湊刺激。

服務不分晝與夜

總圖除了國定假日外幾乎全年無休,除了 一般閱覽區開到晚上10:30,還有 24 小時自習 室讓同學可以挑燈夜戰。開館時間這麼長,面 對這麼多的讀者,白天同仁們還可彼此支援,

但晚班同仁就辛苦了,全館晚上就這麼一位館 員,除了要辦理櫃台業務,還要處理各種大大 小小狀況。我平常下了櫃台就覺得去了半條命,

值晚班就更不用說了。而且雖說晚上10:30 閉 館下班,但實際上要確認讀者離館、關燈等,

下班時間又更晚了。「圖書館一關燈,整個校 園黑漆漆,我連圖書館前面台階都看不清楚,

還要摸黑回家,又冷又蕭瑟……」一位已調離 閱覽組的同仁說道。

但你以為閱覽同仁下班後就不管公事了嗎? 錯,拜網路之賜,很多業務都可遠端處理,有同 仁為了協助系所申請研究計畫,查圖書複本查 到半夜;還有同仁在畢業論文繳交旺季時,常 常晚上自動在家審論文到晚上11、12 點,甚至 到繳交截止日前一週數百件待審時,還審到半 夜2、3 點,就為了我們承諾 2 個工作天回覆審 核結果。聽說同仁長期審核電子論文耗損眼力,

近視度數驟增3、4 百度,這算不算職業傷害呢 ?!

閱覽組同仁許月雲被書車包夾是常態

(39)

貼心便捷的服務

新總圖雖然讓師生免於奔波各系圖之苦,且服務時間更長,人力更 集中,但對習慣系圖近在咫尺的師生來說,還是覺得有點不便,為此,

圖書館特別規劃書刊代借代印服務,另對未併入新總圖的院系圖,也提 供代還服務。儘管近年因人力不足,代借僅限跨校區,但每天代還代借 的量仍很大,在學期末還書量爆增時,更高達5、6 百冊,看著同仁費 力提著一袋袋沈重書袋的背影,我有時在想,提供便捷服務背後的辛 勞,讀者知道嗎?

圖書館貼心的服務還不只此,同仁在影印館合複印件時會特別修掉 黑邊,對借閱率高的書籍會特別包上書套以減少破損,本館找不到的館 藏會積極幫讀者尋找其他圖書館是否有典藏……館員們暖心的服務您感 受到了嗎?

念茲在茲

閱覽單位雖繁雜辛苦,卻是能讓讀者直接感受到圖書館「溫度」的 地方,希望我們的用心讀者能感受到,讓圖書館成為您心靈之家,陪伴 您每一時每一刻。

典藏組同仁張若琳辛苦地為圖書分類上架 行政組同仁陳進賢一早忙著運送一袋袋代借代還圖書

(40)

許多人對編目工作的想像,是歲月靜好的太平日子,編目館員只 需專注凝神地編目。但這樣的和平景象,不是必然,而是努力過後的 理想狀態及目標。真正身在其中工作,才明白編目工作並非全然地安 靜無聲。那看似風平浪靜的海,經常也有不測風雲帶來的浪濤,至於 該如何順利渡過風雨,化險為夷,重新再回到萬里無雲,一帆風順,

其中過程都實實在在地考驗著掌舵者及全體編目館員發揮同舟共濟的 智慧及毅力。

編目是什麼?

曾有編目館員回答:編目就是open book 的考試,既要小心作答,

又有時間限制,不容過久的思考即要交卷。

實際上編目流程大約是這樣的:取一本書,首先,檢查書名頁,看 看封面、目次和版權頁,再翻看最後一頁,翻閱檢查有沒有圖片?找找 作者介紹,瀏覽序言或後記,最後檢查參考書目及索引……「叮!時間 到!請作答!」

陳逸蓓

那些年 —— 風雨同舟的編目時光

採編組美女同仁們

(41)

編目館員將相關資料填入各編目欄位,腦 袋快速運作,查詢編目工具決定主題詞、分類 號、作者號,複查索書號以避免重號……。一 冊又一冊,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這就是 編目館員工作的日常。

也許有些人會感覺編目工作太無聊沒變化,

但是對於喜歡這份工作的編目館員而言,實有 不同的感受。有一位編目館員是這樣描述的:

愛上編目就像迷上打game,就是想要一關一關 地打下去,過關斬將,欲罷不能。她很享受這 樣的闖關遊戲,並且樂此不疲!

我們因為喜歡書而進入圖書館這一行,在 圖書館作業流程中,編目就是以檢視記錄書(及 各類型資料)為主的工作。非常幸運地,編目 館員得以明正言順地優先翻閱剛入館的新書;

可惜的是,當你才剛認識這本書,略讀的程度 恰好足以準確地記錄及分類時,便是你必須結 束這一段的瀏覽、冷靜地放下書之時!時間上 不允許過多的投入或流連。這恰恰好的拿捏,

對於愛書又愛閱讀的人而言,常常是很困難的 割捨。

一位退休編目館員說:編目工作是依靠大 家的團體作業。大家努力產出的是標準一致、

品質控制的書目紀錄, 不是任性創作的藝術品。

因此可以說,現在的我們,是走在前輩們努力開 拓之平穩道路上,前輩們對各類型資料的處理,

早有規則可循,同時在館藏目錄中也早已提供 各式實例可以參考仿作。

最慘澹經營的時光

回首當年初進編目組時,正當多位元老級 編目館員先後退休之際。那時的編目組,全然 不同於過去平靜穩定的景象,相反地,比較接 近人力不足又運載過重貨物的大船。在失去將 近半個組的編目熟手之後,全組的編書量銳減;

而且缺少顧問級前輩可諮詢,造成編目經驗及 知識的大斷層,對作業標準管控不一,編目品 質堪憂;補位的新進人員,編目經驗全無,正 待培訓養成,在這段時期,真可說是編目組史 上最慘澹經營的時光。

風雨飄搖中,要如何重建紀律秩序並培養 隊伍實力?當時的主任和編審們經過多次討論,

確定幾個的方向: 重新調整分配工作,建立新 流程及秩序,定期開會討論,編製編目工作手 冊……。因此我們開始進行編目組史上最關鍵 的十三次編目會議、因而整理編輯出史上首見 的中、西文編目工作手冊。

經過這一番整頓訓練,新進人員的我們,

漸漸地因為有所依循而加快編書速度,全組又 步上軌道,培養出團隊默契,大夥兒努力加速作 業,提升出書量,這艘編目大船再度揚帆出發。

最快樂的時光

之後,我們遇到一位史上EQ 最好的主任,

那是全組工作氣氛極融洽的好時光,每天來上 班都好開心!其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主任和 我們一起有過快樂的下午咖啡時間,在平凡無 奇的公務員工作生涯,這是不可能重現的快樂 時光!

(42)

每天午后,主任招呼大家享受一杯咖啡。有時是悠閒聊天;有時是 聊著聊著自然地上演「三娘教子」的畫面。腦海中還記得三位編審姐姐 砲火猛烈地圍攻主任。一位是館務經驗老到,一位是編目資歷久遠,而 另一位則是口才犀利,即使貴為主任也難逃變成砲灰的下場!

幸好這位EQ 最好的主任,能屈能忍,大家才得以各抒己見,並在

「烽火連天」中腦力激盪出最佳的因應策略。

當時的館長最重視的是拼外交、拼經濟!在他任內,購書量日增,

同時又爭取到多位名人贈送的大批藏書。有一位館員回憶那時,她印象 最深的是,在同一天裏前前後後送進編目組的圖書,數量竟高達三千多 冊。這樣的爆量進書,原本編制的編目人力根本不堪處理消化。

一位資深館員回憶當年的景象說:「那時進到辦公室的感覺,像是 天天被送進來的新書追著跑,每個人恨不得自己能多生出一雙手,再多 編些書,最好是能變成千手觀音。」

採編組同仁黃怡華細心翻閱古籍

(43)

當時的股長回憶起那時也說:每天早上下 午總是不停地點收新書、搬書上架、移動書車。

但是上百台的書車,挪來挪去,還是那麼多的 書車!放眼看去,整個辦公室滿滿都是書車。

一直到計畫人員補齊才解除警報,全體編 目館員各就各位,編目戰力全發,全組發揮「吃 下一頭大象」的能力,排定目標,依序地消化 待編書,漸入佳境後,還可以加開作業線,協 助回溯編目各館藏單位整理之舊有館藏。

在主任的指示下,每個人除了要會編目圖 書之外,還需身兼「第二專長」,分配大家各 自研究特殊類型資料(如線裝書、地圖、樂譜 等資料)的編目作法,並要求整理出各類型資 料之編目工作手冊,以便大家互相學習。回想 那時候,我們一群編目新鮮人,興致勃勃地絞 盡腦汁鑽研,雖然辛苦,也很有成就感。完成 之後,各種特殊類型資料都有專人能處理,不 再堆放「疑難雜症區」無人聞問。

最嚴厲管理的時光

接著來到編目組最嚴厲管理的時光,掌舵 者勵精圖治,對編目員期許甚深,又逢邁頂經費 之助,編目人力充裕,進書量大增,此時期編目 工作效率完全發揮到極限。編目館員不只編書,

同時期更完成許多時代性的任務:為符合電腦 業界標準,全館數百萬筆的書目紀錄,全部轉 換成Unicode 字碼;為接軌國際,將使用多年的 機讀編目規則由中國機讀編目格式(CMARC)

轉 換 並 採 用 世 界 通 行 的MARC21; 積極 參 與 OCLC 管理成員館計畫,持續辦理全國多場教育 訓練,並奮力衝刺OCLC 上傳之原編書目數量,

以此增加臺灣出版品的國際能見度,並增加臺灣 圖書館之國際影響力。隨著時代及科技的浪潮,

與時俱進的編目館員接下一個又一個艱難的挑

戰,那些努力絕不簡單輕鬆。如同一位退休編 目館員說:在編目工作最重要的不是個人英雄,

唯有團隊合作才能解決危機!上述的各項任務 也是編目館員發揮團隊精神,分工研究,專注 每一個任務,終於有了輝煌美好的成果。

有位編目主任說:目錄雖為圖書館服務的 的核心,但編目工作不易表現,而編目館員則 是在幕後默默耕耘的無名英雄。編目館員本著 圖書館專業及對編目工作的熱情,並隨著新科 技及新潮流,不斷地學習日新月異的編目專業,

同時也致力於編目流程及作業模式的創新,希 望達成在編目效率與書目品質取得平衡的工作 目標。唯有如此,那些年,我們才能渡過各種 困境,展現傲人的編目績效及專業研究的成果。

總而言之,編目領域中無法成就個人英雄,唯 有依賴團隊合作,才能達成任務。未來仍是充 滿艱難,我們要面對的是人力精簡、系統更新 及作業流程改變等挑戰,一切都要依賴所有館 員持續地付出及努力,才能重塑豐碩成果。

採編組辦公室一隅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各位老師,您聽過「臺灣文史教學研習」嗎?國立臺灣圖書館(以

2017 年 1 月份未准入的 403 批次食品、化妝品中,有 175 批次來自臺灣,包括 167 批 食品和 8 批化妝品,占 43%以上。而 2016 年有

永別了,齊柏林 ◎陳厚誠 齊柏林,謝謝您. 您讓我看見了美麗的臺灣

「臺灣 OCLC 管理成員館聯盟」迄2021年已成立15年,現由本館擔任召集館。為使成員館瞭解 OCLC 與

典藏服務組張端桂編審及系統資訊組蔡玉紋組員參加土耳其柯克大學(Koç University)舉辦之 Istanbul International Library Staff Week

夏俊雄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王偉仲 召集人.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巡迴於全國各縣市公共圖書館展示,巡展內容包括書展、海報等,從豐富的展品 及展書中呈現各國文化內涵,至今已巡展全臺超過 100 所公共圖書館,廣受各巡 展館好評,並於

明天啟四年至永曆十五年之間(1624─1661)荷蘭以其政治及經濟力量 在臺灣南部先住民之間傳播基督教。4 西元 1636 年開始引進中國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