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教師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之研究---國中教師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教師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之研究---國中教師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之研究"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國中教師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之研究:以英文教師為例(I)

計畫類別: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1-2413-H-003-044-FB 執行期間: 91 年 08 月 01 日至 92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所) 計畫主持人: 黃純敏 共同主持人: 林秀珍,程玉秀 計畫參與人員: 梁瑞芸,陳紫屏,柯宗明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2 年 10 月 30 日

(2)

壹、中文摘要 本研究為兩年期計畫之第一年,旨在探究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國中英語教 師的課程意識及其教學實踐。主要探討的問題有三項: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國 中英語教師的課程意識為何?國中英語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接受度和因 應策略為何?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對國中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上,有何衝擊與挑戰? 為了回答探究問題,本研究主要採問卷調查與訪談調查法進行,並以文獻探討與 學校訪視資料作為討論的輔助說明。研究結果發現:(一)、國中英語教師對九年 一貫英語課程,在課程理想與教學實踐層面的意識上存有落差;(二)國中英語 教師對九年一貫英語課程具有選擇性的接受;(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對國中英 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上的衝擊,主要包括授課時間不足、學生程度差異大、中小學 教材銜接困難、以及補習與城鄉差異等問題;(四)國中英語教師在課程理想與 實際夾縫間的因應策略,包括教學方法的改變、補救教學的利用、銜接教材的使 用、銜接座談會的舉行、英語入學測驗的採用、以及自我專業能力的提升等。 關鍵詞:九年一貫課程、課程意識、英語教學實踐 Abstract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iculum consciousness and pedagogical practices of junior-high English teacher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for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aiwan. Data derived from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depth individual interview provided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to answer the research questions. There are four main research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First, there is a gap between ideal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ractices of English teachers’ curriculum consciousness. Second, English teachers tend to selectively accep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ird, the impacts on teachers’ English teaching include the shortage of teaching time, the diversity of students’ English ability and motivation, the continuity of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for 1-9, the problem of English cram school, as well as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rural area and city. Finally, the feedback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ers toward the new English curriculum include the change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the usage of English supplementary teaching, the adoption of English continuity materials, and the upgrade of English professional ability.

Key words: curriculum reform for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ciousness; English pedagogical practices

(3)

貳、緣由與目的 教育部自民國 87 年正式公布了「國民教育階段課程總綱綱要」,宣告我國國 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從 90 年 9 月開始,分四年逐步推動實施。這一波課 程改革的幅度前所未有,包括學習領域的劃分、「一綱多本」的教材政策、課程 統整以及協同教學等新措施,不但社會各界關注,基層教師也感到憂心忡忡。其 中有關英語科的學習年齡屢有爭議,原先教育部規劃從國小五年級開始的英語教 學,也在民意的壓力下,決定提前至國小三年級實施。教育部三申五令希望各縣 市統一英語學習的年限,不過由於國民教育屬於地方權限,有些縣市的主管教育 行政機關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不惜背離教育部的規劃,提前從國小一年級 就開始英語的學習。這些爭議除了反映英語課程規劃的共識亟待建立之外,也突 顯了台灣社會對於英語能力的重視。 台灣是以國際貿易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軸,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國人英語能力 的良窳不僅攸關經貿拓展的競爭力,也關乎國際視野的提昇以及文化的學習與瞭 解,所以英語教學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在形式上延長英語的學習年限或有助於英 語能力的提昇,不過英語教學如果要有實質上的成效,教師實為關鍵因素,因為 教師是將課程改革化為實踐力量的行動體現者。唯有教師瞭解課程改革的源由、 精神與方向,透過教學現場的問題發現,並嘗試尋求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案,課程 改革的成效才可能逐步彰顯。是以,九年一貫英語新課程的理想能否落實,學生 的英語程度能否隨著學習年限延長而提昇,教師實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至今已邁入第三學年,國中則正式進入第二學年,包括國 一(七年級)、國二(八年級)的部分。有關其初期實施的情形,以及現場教師 對其回應的看法,亟待探究,以便謀求未來實施的改進參考。特別是國中、小英 語教學的銜接問題,更是較前複雜許多,因此急需在九年一貫英語新課程實施之 際,著手進行研究,以便逐年累積對實施現況之瞭解,提升國中英語教學成效。 惟,國內外切近九年一貫新課程實施的相關文獻並不多,完全針對國中英語教師 課程意識與其教學實踐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職是之故,本研究旨在探討九年 一貫新課程實施後,國中英語教師的課程意識及其教學實踐的情形。具體言之, 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有三項:(一)、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國中英語教師的課 程意識為何?(二)、國中英語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接受度和因應策略為何? 以及(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對國中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上,有何衝擊與挑戰? 參、研究方法 為了瞭達成研究目的,回答研究問題,本研究主要採問卷調查法以及訪談調 查法進行,並輔以文獻與學校訪問資料。問卷調查對象為台北縣市國中英語教 師,歷經問卷編製、抽樣、施測以及問卷回收與處理後,共得有效樣本數 328, 逐一編碼,並逐一鍵入填答資料(「國中英語教師課程意識問卷」含背景資料 15 題,問卷題目 60 題),核對無誤後,接著進行基本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而後統計 各題的次數分配,並將重要的背景變項逐題進行 t-test 或 ANOVA 分析。至於訪

(4)

談調查的對象,則包括台北縣市 9 個學校 19 位國中英語教師,歷經訪談提綱編 擬以及訪談實施與資料處理,訪談的內容要點或是逐字稿,都經過初次閱讀,校 正錯字、調整語詞、回歸原意後,再分別進行三級登錄與編碼,逐一找出各次訪 談資料的主題、類別與組型,而後加以統整。所有訪談資料均以時間碼、學校碼 與人次碼加以標記,以方便資料的管理與引註,例如訪 920507A1,代表民國 92 年 5 月 7 日訪談 A 校的第一位英語教師,依此類推。 肆、研究結果 有關國中英語教師問卷調查與訪談結果,分析歸納為課程、教材、內容知識、 教學知識、教學信念、自我、學生、以及環境等八項要點說明如下。 一、課程知識覺知層面 國中英語教師對英語新課程有關年級分段能力指標、溝通式教材、溝通式教 學活動、多元評量、與校本課程統整、彈性課程補救教學、中小學銜接、以及區 域聯盟等議題的同意度均達 50%以上。其中,對採多元化的英語評量模式,以及 利用彈性課程進行英語補救教學的需要最高,達 80%以上,可見多數英語教師對 多元評量多表歡迎,而補救教學的需求性高,可能顯示出英語教學時數不足、學 生程度落差大以及教材份量拿捏的問題,這些也都反應在部分訪談教師的陳述 中。而對溝通式的教學觀與活動設計,以及依年級列出分段能力指標的需要性也 很高,有 70%以上,其中年級分段能力指標是課程綱要缺乏的,而老師反應的需 求卻相當高,顯示老師大多需要更精細之課程規劃。雖然訪談老師大多支持九年 一貫課程的精神,但是對能力指標的達成、領域合科教學、教師自編教材等均有 所質疑。這突顯出,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的配套措施,有待加強。英語老師對校本 課程與區域聯盟的需求同意度,雖不若前幾項高,但從教師訪談得知,有些學校 的確會利用彈性課程,將英語統整於校本課程之中,可見這兩項議題是未來可以 繼續推廣的。同意中小學英語教師彼此觀摩教學,有助於中小學銜接的老師有 68.6%,這似乎也透露出國中小銜接上的問題,所以才有高於一半以上的國中英 語老師覺得需要彼此觀摩。除了觀摩教學以外,訪談老師指出民間出版社所提供 的銜接教材,以及小六升國一的入學英語測驗,也有助於老師進行教學上的銜接。 二、教材覺知層面 超過 50%以上的國中英語教師同意需要課外補充教材的提供、需要結合各類 教學資源、需要編撰「國編本」教科書、目前教材難以符應學生英語程度參差不 齊、國中小英語教材缺乏連貫性、以及大部分老師了解民間編輯各英語教科書版 本的優缺點。尤其,有 80.8%的英語教師認為英語教材的選取難以因應學生英語 程度參差不齊的問題。訪談老師也指出,學生程度落差大,沒有任何教材版本可 以滿足所有學生需求,最後多以難易適中、適合大多數學生為首要考量。從另一 方面來說,英語教師對學校選定的英語教科書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求、民間編 輯的英語教科書比過去的「國編本」更符合時代需要,以及「一綱多本」的教材 多元化政策是必要的,其同意人數均低於 50%以下。特別是支持「一綱多本」的

(5)

只有 32.7%,這從訪談中,有些英語教師緬懷國編版教材,對其循序漸進的優點 念念不忘中,可見一斑。 另外,任教學校是否曾為九年一貫試學校的考驗結果顯示,「曾經是九年一 貫試辦學校」 的國中英語教師認為「國編本」教科書仍有存在必要的得分,高 於「不是九年一貫試辦學校」的國中英語教師,且達.01 顯著差異。可見,英語 教師任教的學校是否曾為九年一貫試辦學校,會影響英語教師對部分教材覺知的 不同看法。 三、內容知識覺知層面 國中英語教師對國中英語內容知識各層面的議題,同意度均高於 60%以上。 特別是對國中英語的知識內容需要涵蓋基本句型結構的認識與應用、簡易的生活 對話、以及英美人士之基本言談禮儀的同意度均高達 90%以上。贊成需要涵蓋正 確的發音規則、基本語音的辨識以及一千個基本字彙的認識與應用的同意度,也 高於 80%以上。贊成需要涵蓋字母印刷體與連續體的辨識以及主要文體的認識, 其同意度也達 70%以上。但是只有 25.7%的老師贊成國中英語的知識內容需要包 括英美文化介紹,不同意的則有 60.6%。由於這些題項多由國中英文能力指標轉 化而得,可見國中英語教師大致認可課程綱要所隱含的學科內容知識。比較特別 的是,有 60.6%的老師不同意在國中時期含括英美文化的介紹。英語教師訪談結 果也與此頗為符合,有的老師認為九年一貫課程的知識內容,對大部分學生已經 足夠,聽說讀寫的比率還算恰當,一千個單字的列出,對老師教學較有依歸,關 於加入英美文化的介紹,雖表贊成,但認為不宜太多。 四、教學知識覺知層面 國中英語教師對國中英語教學需要盡量以英語進行、以學生為中心、雙向互 動學習、多採情境化或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以及提供學生不同的學習策略等的同意 人數,均高達 50%以上。其中,雙向互動以及情境化教學則高達 80%以上。訪 談結果也有相似的發現,英語教師對新式教學法如溝通式教學法、多元智慧英語 教學與評量、全英語的方式以及 TPR,多表歡迎,但也常在學生快樂學習與考試 壓力下,出現兩難抉擇。對於國中英語教學是否需要採聽說讀寫並重,64.9%的 英文老師不這麼認為。訪談教師也表示,若聽說讀寫並重,一來基測不考,學生 不會重視;但基測若考,則又增加學生學習的壓力。雖然訪談中,大多數英語教 師對新式教學法、溝通式活動頗能接受,但是仍有 48.8%接受問卷調查的英語教 師認為學生背誦課文對話是必要的,認為不需要的只佔 29.6%,可見讀寫以及基 測筆試對教學的影響相當大。 五、教學信念覺知層面 關於國中英語教師的教學信念,對課前事先分析學生的起點行為和背景條 件、英語教師群之間的協同教學、學生的回饋以及在學期初擬定統整的教學主題 各項上,有 60%以上的老師表示同意。其中,84.2%的英語老師認為學生回饋是 修正英語教學的重要參考。訪談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新課程所持的教學信念,包 括教人重於教書、英語教學的成就感、以及師生的情感互動等,這些都直接或間

(6)

接跟學生回饋有關,可見學生在英語教師的教學或教學信念上扮演關鍵的角色。 六、自我覺知層面 國中英語教師對自我的覺知方面,有 70%以上同意自己具有強烈的動機增進 自己的專業能力、會藉由在職進修或參加各類研習來增進專業能力。認為自己對 英語課程的課程目標有相當瞭解以及能適應英語課程改革的達 50%以上。認為自 己大學期間的求學經驗有助於英語新課程實施的佔 48.8%,不到 50%。但是有 67.1%的英語老師對其英語能力充滿信心,並且有 77.2%自認具有高教學熱忱。 訪談結果也有相似發現,國中英語老師認為憑藉以往大學期間學理、能力的培養 與教學經驗,自己對新課程的實施,沒什麼太大的問題,只是教學應變或轉換的 能力需要加強。此外,訪談英語教師指出,資訊能力、英語口語能力、英語教材 教法實踐能力、活動設計與帶動能力、多元智能運用、班級經營的經驗分享、以 及青少年文化的相關知識等,皆有助其專業的成長。至於專業能力的提升方式, 訪談老師提及的包括:校內外研習、講座、閱讀英文報紙/雜誌、自我進修、學 校教學研究會的交流、老師私下的讀書討論團體等。但是校外研習,因老師需自 理課務,會降低參加的意願。 另外,教師學歷別的考驗結果,碩士學位英語老師對能適應英語課程改革以 及會藉由在職進修來增進專業能力的得分,均高於師範院校畢業者,且達.01 顯 著差異。可見,英語教師的不同學歷會影響英語教師對部分自我覺知的不同看法。 七、學生覺知層面 國中英語教師對學生的覺知方面,有 90.9%的老師認為國中一年級的學生英 語程度差異很大。雖然 51.2%老師認為學生都瞭解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但只有 36.9%的老師認為學生都可以學會國中英語課程所涵蓋的內容。訪談英語教師也 表示,提早至國小學習英語,學生落差也提早至國一出現,而學生英語程度參差 不齊所呈現的雙峰現象,是英語教師教學上最棘手的問題。是以,在實際教學上, 雖然有 48.2%的英語教師認為英語能力分組會標籤化學生,但是卻有 79.9%的老 師認為英語能力分組,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關於補習,有 76.5%的老師 認為大多數的學生有參加校外英語補習,而且 64.3%的老師認為大部分學生重視 校外英語補習甚於校內的學習。對於這兩項議題,位於台北市、台北縣轄市以及 鄉鎮學校老師的得分,分別都高於偏遠地區,且均達.01 顯著差異,這顯示出學 生英語補習的情形有城鄉差異的現象存在。根據教師訪談結果,也與此相呼應, 位居偏遠地方者,無處可補習,家境不佳者,也無力可補習。 八、環境覺知層面 國中英語教師對環境的覺知方面,有關影響英語教學的因素中,81.7%的老 師認為基本學力測驗的影響很大,其次是同儕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佔 53.3%,接 著是家長的期許佔 52.2%,校長的辦學理念則佔 45.7%。這跟訪談結果相去不遠, 基本學力測驗與家長期許帶給英語教師壓力較多,同儕影響、學校環境以及校長 的領導,則多為正向的助力。關於學校環境方面,有 73.4%的老師認為學校需要 設置英語專科教室,78.6%的老師認為學校需要營造有利的英語學習環境。對於

(7)

學校行政支持方面,有 51.5%的老師認為學校非常鼓勵英語教師校外進修,有 31.1%的老師認為英語教學能得到學校充分的行政資源,但是也有 28.6%不這麼 認為。在教師訪談中,有關學校環境與行政資源支持的反應,也是正反意見都有。 可見,雖然影響英語教學的因素,各校大致相同,但是在學校整體環境、資源或 行政支持等方面,則各校情形不一。 另外,教師學歷別的考驗結果,一般大學畢業的英語老師對學校需要設置英 語專科教室以幫助學生英語學習,以及學校需要營造有利的英語學習環境的得 分,都高於師範院校畢業的英語老師,且達.01 顯著差異。可見,英語教師的不 同學歷會影響英語教師對部分環境覺知的不同看法。 伍、問題與討論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茲提出英語課程改革的三項重要議題加以討論如後。 一、理想課程與運作課程的落差 一般而言,國中英語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是採接受的態度,特別是對課 程整體改革的精神與方向更表讚許,但是也有反對質疑的聲浪。就課程政策面而 言,對課程「標準」變「綱要」的鬆綁精神、課程架構的重整、以及國中小銜接 的精神都持肯定的看法,但是對能力指標的達成、領域合科教學、教師自編教材 以及課程政策的配套措施則持質疑的態度。就「一綱多本」與「國編本」的評價 而言,教師對民間版本教材內容的生動、活潑、生活化多所稱許,不過對國編本 教材的循序漸進,亦念念不忘。學校一般較常採用的英語教材版本包括:康軒、 南一、佳音、朗文以及何嘉仁,教師也擔心出版商壟斷市場而無從約束之。 為何國中英語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接受度具有選擇性的反應,亦即肯 定改革的精神與方向,卻質疑課程政策的落實面,這顯示了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在 理想課程與運作課程的落差。落差的產生,一部份源於課程發展歷程中的必然, 一部份出自於課程政策宣導的不夠完備,另外一部份則由於現場教師的準備度不 足。發展歷程中的必然落差,只要課程不斷修訂回饋,是不必過度擔心;但政策 宣導的不夠完備以及現場教師準備不足所造成的落差,則有待極力挽救與彌補。 二、衝擊、挑戰與回應的不夠平衡 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對國中英語教師所造成的衝擊與挑戰,主要包括授課時間 不足、學生程度落差、中小學銜接不易、以及補習與城鄉差異等四個問題。首先, 國一英語每週授課時數大多為三或四節,教師普遍反應時間不足,多數學校增加 1-2 節彈性時間,有的學校則以第八節輔導課彌補之。其次,由於英語提早至國 小學習,學生落差也提早至國一出現,大多數老師反應學生英語程度參差不齊, 呈現雙峰現象,大概有三分之一程度較差,約三分之一到一半則程度不錯,面對 如此兩極差異,老師難以取捨教材或教學重點。第三,面對各國小英語教學起始 年級不一,以及學區內各國小採用的英語教材版本並不相同,因此國中小在英語 銜接上容易產生問題。雖然老師對有些出版社提供的銜接教材表示歡迎,但是這 並非全面性的現象。另外,由於學生接受英語的立足點、年限不一,市區學校的

(8)

學生參加校外英語補習的情形不少,偏遠學校的學生則無處也/或無力可補習。 這種由於學生家境與城鄉差異所形成補習風氣之不一,更加遽了國中學生英語程 度的落差。 對於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所造成的衝擊與挑戰,不管是授課時間、學生程度落 差、中小學銜接,或是補習與城鄉差異等問題,都屬於課程政策、制度以及社會 結構的問題,國中英語教師對此恐無力改變。但是在教學活動設計與教法上,是 可以加以突破或嘗試改變的。回應英語新課程,國中英語教師對新式教學法如溝 通式教學法、多元智慧英語教學與評量、全英語的方式以及 TPR,多表歡迎,也 會根據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如英文歌唱、看漫畫造句子、看圖說故事、情境 對話、小組合作學習以及角色扮演等,不過老師在學生快樂學習與考試壓力下, 出現兩難抉擇。基本學力測驗如同前述四個問題一般,也是制度層面的問題。設 若政策、制度以及結構上的問題無法加以疏通,那麼期望國中英語教師在教學與 課程設計上有大幅度的改變與回應,是相當困難的。 三、教師實踐知識的開展與導引 如前所述,多數國中英語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精神與方向是肯定、讚 許的,但是在實際現場的落實層面上,則顯得問題重重、步步難行。有關課程政 策、制度以及社會結構的問題,雖非一時之間可以排解,仍有賴政府與相關單位 妥善規劃,思謀長遠改革之計。惟,現場教師仍是課程理想能否落實的關鍵核心。 國中英語教師在訪談時表示,面對九年一貫新課程的自我期許與專業能力提昇包 括:資訊能力、英語口語會話能力、英語教材教法實踐能力、活動設計與帶動能 力、多元智能運用、班級經營的經驗分享、以及青少年文化的相關知識等。提升 的方式,則可以透過校內外研習、講座、閱讀英文報紙/雜誌、自我進修、學校 教學研究會的交流、老師私下的讀書討論團體等來逐步加強。對於校外研習,有 的老師指出,由於課務需自理,因而影響參加的意願。 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有助於教師發揮實踐知識的力量,教師實踐知識的開展 則有賴於教師在個別的教學現場,分析教學現況、發現潛藏問題、擬定課程方案、 預備教學情境、執行教學行動、評估教學成效、以及分享與傳播成果,如此不斷 循環,當然其間各階段的反省與討論更是必要的,而學者專家的參與導引,也是 不可或缺。英語教師在各個教學現場所凝結出來的實踐知識(林慧麗,2003;陳 雅雯,2003;陳錦珊,2003;曾月紅,2003;詹麗馨,2003),不管是來自或適 用於國小、國中、高中、五專或大學院校,其嘗試努力的切入點,不管是童書繪 本的利用、課程銜接的策略、創意的字彙教學、網站資料的檢索、或全語文的應 用,其在教學現場透過行動實踐的所產生的教學成果,具有拋磚引玉之效,在個 別特殊脈絡教學現場,發展出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行動方案。另外,受訪國中教 師表示,影響英語教師實施英語新課程與教學的因素包括:基本學力測驗、家長 期許、同儕影響、學校環境、以及校長的領導等,前二者帶給英語教師壓力較多, 後三者則多為正向的助力。阻力有待化解或緩和,助力則有待加強與鼓勵,如此 才能逐步提升英語教師的專業能力,並開展其實踐知識的力量來。

(9)

陸、結論與建議 根據問卷、訪談結果分析與相關文獻探討所得,歸納研究結論與建議如下。 一、結論 本研究發現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國中英語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所反應的 課程意識;第二是國中英語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接受度和因應策略;第三 則是是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對國中英語教師教學實踐的衝擊與挑戰,分述如下。 (一)、國中英語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所反應的課程意識 經由問卷反映出的英語教師課程意識,凸顯了課程理想與教學實踐的落差。 1、課程理想的認同 在理念、精神上,國中英語教師普遍對下列英語課程政策或措施表示認同: 英語的多元評量模式、溝通式教學觀、英語內容的知識(如發音、字彙、字體、 句型結構、生活對話、英美言談禮儀)、新式教學法、以及專業能力的增強等。 2、教學實踐上的需求配合 如欲將課程理想付諸實踐,國中英語教師有如下教學實踐上的需求配合:彈 性時間的英語補救教學、分年分段能力指標的需要、中小學教材的銜接、學生程 度落差的補救、學生回饋增強其教學信念、參加研習的支持、能力分組教學的效 力、基本學力測驗壓力的抒解、學校英語專科教室的設置以及英語學習環境的營 造等。 (二)、國中英語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接受度和因應策略 有關國中英語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接受度和因應策略方面,歸結為選 擇性的接受,以及教學方法的革新、學生程度落差的補救措施、教師的自我期許 與專業成長等相關的因應策略。 1、選擇性的接受 國中英語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接受度具有選擇性的反應。多數教師都 肯定整體課程改革的精神與方向,認為課程架構重新調整比較符合時代需求,課 程綱要具有課程鬆綁的精神,整體課程設計具全面且多元的視野,以及能夠銜接 國中小學基本能力的培養。不過對於能力指標的達成、領域合科教學、教師自編 教材與課程政策的配套措施,則持質疑的態度。 2、因應策略 面對英語新課程的衝擊,教師和學校主要有三項的回應策略。首先,新課程 的教材比較生動活潑,大多數的老師會根據教材內容的設計來改變教法,如英文 歌唱、看漫畫造句、看圖說故事、情境對話、小組合作學習、角色扮演等。對於 新式教學法如溝通式教學法、多元智慧英語教學與評量、全英語的方式以及 TPR 多數老師也表示歡迎。不過在現實基本學力測驗的壓力下,老師在改變教學方法 的同時,仍不免憂慮學生的「成績」表現。 其次,為了解決國中小教材銜接與學生程度參差的問題,有的學校(私立)利 用小六升國一的暑期基礎班,進行補救教學,有的國中則與學區內的小學舉辦銜 接座談會,藉以了解國小教學情形,也有的國中根據教育部設計的 80 個單字,

(10)

在新生入學時進行拼寫測驗,以掌握學生入學時英語程度的狀況。另外有部分老 師會使用出版社提供的銜接教材,把國小應該學會的部分,重新再複習一次,以 確保學生程度達到一定的水平。 第三,國中英語教師面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自我期許與專業成長包括:資 訊能力、英語口語會話能力、英語教材教法實踐能力、活動設計與帶動能力、多 元智能運用、班級經營的經驗分享,以及青少年文化的相關知識等。至於提昇英 語專業能力的方式,老師們會透過校內外研習、講座、閱讀英文報章雜誌、自我 進修、學校教學研究會的交流、讀書討論團體等來逐步加強。不過校外研習部分, 因為代課事宜須自理,所以教師參與的意願也受到影響。 (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對國中英語教師教學實踐的衝擊與挑戰 有關新課程對國中英語教師教學實踐的衝擊與挑戰,包括授課時間不足、學 生程度差異大、中小學英語課程的銜接困難、以及補習與城鄉差異等四方面。 1、授課時間不足 新課程的語文領域涵蓋英語和國文共八節課,多數學校安排國語文五節、英 語三節,或有排四節者,三到四節的授課時數,受訪教師表示並不足夠。雖然學 校多利用彈性時間進行英語補救教學,以增加英語的時數,不過限於教師授課時 數的規定,同一班級的英語課和彈性課程的英語教學師資可能不同,教學內容的 統整也成為問題。 2、學生程度差異大 新課程規劃國小開始學習英語,各國小使用教材不一,小學生的英語程度已 經存有差異了,甚至有些學生早在小學時就放棄英文了。這些學生升上國中之 後,老師面對這種程度差異的雙峰現象,常在教材選取與教法上感到顧此失彼。 3、中小學英語課程的銜接困難 目前各國小英語教學起始年級並不一致,在「一綱多本」的教材政策下,各 國小的教材版本也呈現多元化,使得國中小英語課程在銜接上產生問題。 4、補習與城鄉差異 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和學生補習之間不必然存在因果關係,但是「一綱多本」 的教材政策與升學考試的存在,確實可能強化學生補習的動機。學生補習之後, 在學校課堂中的學習動機相對減弱,學生間的程度差異加大,形成教師在教學上 的困擾。至於偏遠地區的學校,學生無處也無力補習,對英語的需求不高,學習 動機也不強,很難引起學習興趣,這是偏遠地區英語教師的難題。城鄉差異不僅 反映在學生的補習風氣上,更反映出國中學生英語程度的落差。 二、建議 針對上述研究結論,茲分別對英語新課程的改革、英語教師、以及相關研究 提出參考建議如下。 (一)、針對新課程英語教學的問題檢討改進 本研究的結果突顯出理想課程與運作課程的落差。國中英語教師雖然認同課 程改革的精神和方向,不過對於政策的落實,則持保留的看法。其中有關基本能

(11)

力指標的含混模糊、分級能力指標的建立、國中小教材銜接、學生程度差異、國 編版教科書的存廢、城鄉差距、英語教學時數不足、以及教師參加研習的現實限 制等等,都亟待檢討改進。教育部雖然針對九年一貫課程的繼續推動,提出四個 加強處理的方向,包括課程綱要採漸進式修訂模式、視學習性質實施協同教學、 妥善處理教科書問題、以及加強教師專業成長等。不過為求「對症下藥」,有關 英語教學的相關問題,應該及早與基層教師建立對話的機制,讓英語教師在參與 對話的過程中,凝聚改革的認同與共識,改革的力量才可能發揮實現。 (二)、教師的反省自覺是教育改革的基礎 教學現場的問題錯綜複雜、經緯萬端,任何政策的改革都很難面面俱到,只 有把改革的力量回歸基層教師身上,教育的理想才可能真正落實。教師是教學的 主體,也是課程實踐的行動者,只有基層教師自主、自覺的批判反省,時時檢視 個人的教學知識與教學過程,革新的動力才能源源不絕。而教師反省自覺的動力 除了來自個人內在的批判意識,也包括外部環境的動因,例如同儕間教育哲學與 教學經驗的交流、家長與學生的回饋、行政的支援、以及研習進修的成長等。 (三)、加強教師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的相關研究 課程意識和教學實踐是一個交互作用的動態歷程,課程意識固然影響教學轉 化,教學實踐的結果也提供回饋機制,來修正課程意識。在進行英語課程與教學 革新時,有必要對教師教學行動背後的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加以深入探究瞭解, 藉以喚醒教師對課程意識的覺知與反省,並強化其專業成長的動力。此外,也可 以導引、鼓勵中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現場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行教學相關問題 的探究與謀思解決之道,以收教學智慧凝結與經驗分享之效。 柒、計畫成果自評 本研究為整合型研究之第二子計畫,除了參與每月一次之整合型會議,與其 他子計畫成員進行溝通、協調與經驗分享以外,也透過隔週或隔兩週之小組會 議,進行本子計畫內部研究人員與資源之整合。是以在研究內容或是研究進度執 行上,均與原計畫頗為相符,原先預定的工作項目,也都如期完成。為了廣泛並 深入瞭解國中英語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課程意識、接受度、及其所遭遇的衝擊 與挑戰,本研究兼採問卷調查與訪談調查進行。問卷調查式的量化研究有助於提 供瞭解整體實施的意見傾向與問題,質性研究的訪談分析則提供深度的解釋與多 元意見,兩者可以彼此補充呼應說明。而透過小組合作的研究方式,不同系所與 學科背景的三位(共同)主持人,可以分別對英語課程、英語學科知識以及教師 意識與信念進行貢獻;三位研究助理也藉由行政事宜的溝通與協調、相關課程知 識的累積、以及質量方法的訓練,提升其學術與實務處理的能力。綜上所述,本 研究成果對九年一貫英語課程具有學術與教育實務的應用價值,已著手投稿於 「英語教學雜誌」與「教育研究集刊」,希望早日與相關領域的同好分享研究所 得。

(12)

主要參考文獻 朱惠芳 (2000)。新學校的新課程理念實踐的歷程研究。新竹師範學院(主編), 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1657-1680。台北:教育部。 李懿芳 (1998)。新加坡中學與我國國中英語課程標準發展之比較研究。國立暨 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埔里。 林慧麗(2003)。如何利用英文童書繪本輔助九年一貫課程之兒童英語教學。英 語教學,27(4),15-30。 張雁婷 (1998)。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研究—以國中英語科為例。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碧玲 (2000)。國民中學英語教師對溝通式教學觀之信念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教育部(2003,10 月)。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推動方向與具體策略—落實全 國教育發展會議結論蓄勢待發(草案)。發表於教育部國教司主辦之「國民 中小學課程發展實踐與累積」研討會,台北。 陳雅雯(2003,9 月)。高中英文科行動研究之個案說明。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實習輔導處地方教育輔導組主辦之「教師課程實務行動研究」工作坊, 台北。 陳錦珊(2003)。英文網站資料檢索在英文閱讀教學中之應用。教育研究資訊, 11(1),75-92。 單文經、邱鴻燕、高強華(2003)。國民中學英語課程與教學革新之個案研究。 教育研究集刊,48(1),153-183。 曾月紅(2003)。讓我們的大學生不一樣:應用全語文於大學專業科目課程。教 育研究資訊,11(1),49-74。 黃政傑 (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詹麗馨(2003)。國中小英語課程銜接「同村協力」--以北市龍山國中為例。2003 年 10 月 16 日,取自敦煌英語教學電子雜誌,http://cet.cavebooks.com.tw/htm/ m0120720.htm 甄曉蘭 (2001)。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台北:元照。 甄曉蘭(2003)。教師的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教育研究集刊,49 (1),63-94。 歐用生(2000)。課程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鄭明長 (2000)。統整教學的意涵與模式。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 課程統整與教學。台北:揚智。 蘇順發(2001)。我國國中英語教學革新現況調查研究。英語教學,26 (1),28-48。 蘇順發、單文經 (2001,12 月)。教學革新的經驗與反思--以國中英語教學為例。 發表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之「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13)

台北。

Brock, M. (1994). Reflections on change: Implementing the process approach in Hong Kong. RELC Journal, 25(2), 51-70.

Colombo, M. D. (2000). How teacher understand curriculum policy: The meaning of a state English language arts curriculum framework.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 Mass.

Crookes, G. (1997). What influences what and how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teach?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1, 67-79.

Fenstermacher, G. D. (1994). The knower and the known: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in research on teaching. Review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20, 3-56.

Golombek, P. (1998). A study of language teachers’ personal practical knowledge.TESOL Quarterly, 32 (3), 447-464.

Kronberg, R. M. (1996). Teacher efficacy in heterogeneous classroom: Weaving teacher’s practices and perspectiv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eijer, P., Verloop, N., & Beijaard, D. (1999). Exploring language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about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5, 59-84.

Nicholson, E. W., & Tracy, S. J. (1982). Principal's influence on teacher's attitude and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ar change. Education, 103 (1), 68-73.

Noll, E. (1993). Teachers' theoretical beliefs and practices: A case study of literacy and biliteracy in a bilingual classroom. Abstract from: ERIC#: ED364862. Pajares, M. F. (1992). Teachers’ belief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Cleaning up a messy

construct.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2 (3), 307-332.

Pennington, M. (1995). The teacher change cycle. TESOL Quarterly, 29 (4), 705-731. Reynolds, T. L. (1999). Transforming teacher practice: A sociocultural process of

change and learn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Virginia, Charlottesville, VA.

Richards, J. C., Tung, P., & Ng, P. (1992). The cultur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 A Hong Kong example. RELC Journal, 23 (1), 81-102.

Woods, D. (1991). Teachers’ interpretations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curricula. RELC Journal, 22 (2), 1-1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e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English teachers in identifying quality English multimodal resources for their teaching and students’ self-learning, and these episodes on Culture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learning

To provide suggestions on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strategies and resources for incorporating the major updates in the school English language

• helps teachers collect learning evidence to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 refine teaching strategies.. AaL • engages students in reflecting on & monitoring their progress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think purposefully about what they want, and how they’re getting there, is a great way to make creative writing assessable.. One more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I) Read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Re-run) 2 30 3 hr 2 Workshop on the Language Arts Modules: 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Popular Culture (Re-run) 2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