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連續整數冪次和公式的另類思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連續整數冪次和公式的另類思考"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連續整數冪次和公式的另類思考

李政豐

一、 緣起

當我們看到高中數學第一冊課本的平方 和、 立方和公式:

X

n

k=1

k2= n(n + 1)(2n + 1) 6

= 1

3n3+1

2n2 +1 6n

X

n

k=1

k3= n2(n + 1)2 4

= 1

4n4+1

2n3 +1 4n2

我們聯想到有沒有 n 項 t 方和的一般化公 式? 它有沒有比較容易的計算方法? 進一步 瞭解, 它要用到 ZETA 函數、 伯努力數、 伯 努力數的生成函數, 我們感覺到有相當的困 難度, 計算也不簡單。 我們也看到天津大學趙 建林教授、 王惠敏教授的書 「自然數的組合積 的和及其應用」, 在討論同一個問題時, 用到 高階行列式, 而且是相當高的複雜度, 計算也 困難。 於是我們嘗試導出 「連續整數冪次和公 式」 的另一個方法, 經由一段時候的努力, 我 們得到一些結果。

例如: 求

P

n

k=1

k10 = 110+ 210+ 310+

· · ·+ n10 的連續整數冪次和公式?

解: 令

P

n

k=1

k10 = a11n11+ a10n10 + a9n9 + · · · + a2n2 + a1n

我們可藉由下文所討論的演算法則導 出: 當冪次 10 是偶數時

(1) 它的偶次項係數是有規則的, a10 = 12, 其他偶次項係數皆為 0。

(2) 奇次項係數公式, 是藉由以下所討論的聯 立方程組的解所導出的: 在求

P

nk=1ks

=

P

s+1i=1 aini 中, ni 的係數 ai 的一般化 公式為:

as+1 = 1

s+ 1, as−1 = 1 4· P1s

P13, as−3 = −1

12 · P3s

P35, as−5 = 1 12 · P5s

P57, as−7 = −3

20 · P7s

P79, as−9 = 5 12 · P9s

P911 其中 Pmn 是代表 n 中取 m 的排列數, 把 s= 10 代入, 得到

a11 = 1

11, a9 = 5

6, a7 = −1, a5 = 1, a3 = −1

2 , a1 = 5 66 由此得到:

X

n

k=1

k10= 1

11n11+1

2n10+5

6n9−n7

73

(2)

+n5− 1

2n3+ 5 66n

二、 探討過程

(甲) 我們先由一個圖解公式的遞迴關 係式談起

在高中數學課程中, 對平方、 立方和公 式, 大部份都是利用數學歸納法證明它, 至於 如何得到公式的結果? 則幾乎都是用消去法 與集項法導出來。 四方和的公式因為要用到

((k +1)5−k5) 的展開式來消去與集項, 並且 要利用到一次方和、 平方和、 立方和公式導出 來, 因此在過度繁雜的情況下, 課本就不去推 導了。 至於五次方以上, 那就更為困難。 於是 我們一直在想, 在高中生可以瞭解的範圍內, 是不是有其他更簡便的方法可用? 我們先把 平方和, 用圖解公式表示出來, 這個圖形所隱 含的遞迴關係式, 立刻被交大應數系黃大原 教授看出來, 於是我們用它來導出八方和以 下的公式, 下面是推導的過程:

公式導引:

12+ 22+ · · · + n2 = n(n + 1)(2n + 1) 6

1 + 2 + 3 + 4 + 5

1 + 2 + 3 + 4

1 + 2 + 3

1 + 2 (5 + 1)

1

| {z }

1+2+3+4+5

在上圖中, 利用矩形的面積來看 : 大矩形的 長是 (1 + 2 + 3 + 4 + 5) 寬是 (5 + 1)。 則 5 個正方形面積和等於大矩形面積減掉五個長 條形的面積:

(12+ 22+ 32+ 42+ 52)

= (1+2+3+4+5)(5+1)−[(1)+(1+2) +(1+2+3)+(1+2+3+4)+(1+2+3 +4+5)]

如果把大矩形長的度量, 由5個數的和增加到 n 個數的和, 把寬變為 (n + 1), 這種一般化 的結果可得到:

令 Sn =

X

n

k=1

k2 = (12 + 22+ 32+ · · · + n2) 則

Sn= (1 + 2 + 3 · · · + n)(n + 1) − [(1)

(3)

+(1 + 2) + (1 + 2 + 3) + · · ·

+(1 + 2 + 3 + · · · + n)]

= n(n + 1)

2 ·(n + 1) −

X

n

k=1

k(k + 1) 2

= n(n+1)

2 ·(n+1)−1 2

 X

n

k=1

k2+

X

n

k=1

k



Sn= n(n + 1)

2 ·(n + 1) − 1 2Sn

−1 2



n(n + 1) 2



移項得 3

2Sn=n(n + 1) 2

h

n+ 1 − 1 2

i

=n(n + 1)(2n + 1) 4

化簡得

Sn= n(n + 1)(2n + 1) 6

如果我把大矩形長的度量改成 (1t+2t+3t+ 4t), 把寬變為 (4 + 1), 這時候圖形的結果如 下:

5

1t+ 2t+ 3t+ 4t 1

4

1t+ 2t+ 3t 4

3

1t+ 2t 4t+1

2

1t 3t+1

1 2t+1

1t+1

1t 2t 3t 4t

在上圖中用矩形面積來看:

(1t+1+ 2t+1+ 3t+1+ 4t+1)

= (4 + 1)(1t+ 2t+ 3t+ 4t) − [((1t) +(1t+ 2t) + (1t+ 2t+ 3t)

+(1t+ 2t+ 3t+ 4t)]

如果讓 t 固定, 把大矩形之長的度量, 由 4 個 數的和增加到 n 個數的和, 把寬變為 (n+1),

這種一般化的結果可得到

(1t+1+ 2t+1+ 3t+1+ · · · + nt+1)

= (n + 1)(1t+ 2t+ · · · + nt) − [(1t) +(1t+ 2t) + (1t+ 2t+ 3t) + · · · +(1t+ 2t+ · · · + nt)] (A) (A) 式是重要的遞迴關係式: 當 t 是自然 數時, 它可以幫我們一步一步的導出, 級數

P

n

k=1kt = 1t+ 2t+ 3t+ · · · + nt, t ∈ N

(4)

的 t 方和公式, 並且能夠簡化許多計算。

例如當 t = 3 時:

14+ 24+ 34 + · · · + n4

= (n + 1)(13+ 23+ · · · + n3)

−[(13)+(13+23)+(13+23+33) + · · · + (13 + 23+ · · · + n3)]

X

n

k=1

k4= (n+1)

"

n

X

k=1

k3

#

"

n

X

k=1

k2(k+1)2 4

#

X

n

k=1

k4= (n + 1)

"

n

X

k=1

k3

#

"

1 4

 X

n

k=1

k4



+1 2

 X

n

k=1

k3



+1 4

 X

n

k=1

k2



#

移項得 5 4

"

n

X

k=1

k4

#

=



n+1 2



·

"

n

X

k=1

k3

#

−1 4

 X

n

k=1

k2



"

n

X

k=1

k4

#

=4 5



n+ 1 2



·

"

n

X

k=1

k3

#

−1 5

 X

n

k=1

k2



X

n

k=1

k4=4 5



n+1 2



·



1 4n4+1

2n3+1 4n2



−1 5



1

3n3+ 1

2n2+1 6n



X

n

k=1

k4=6n5+ 15n4+ 10n3−n 30

=1

5n5+ 1

2n4+1

3n3− 1 30n 為了方便瞭解它的規律性, 我們把利用這個 遞迴關係式, 所導出來的, 四方和到六方和公

式整理如下:

X

n

k=1

k4=4 5



n+1 2



·

"

n

X

k=1

k3

#

−1 5

 X

n

k=1

k2



=6n5+ 15n4+ 10n3−n 30

=1

5n5+ 1

2n4+1

3n3− 1 30n

X

n

k=1

k5=5 6



n+1 2



·

"

n

X

k=1

k4

#

− 5 18

 X

n

k=1

k3



+ 1 36

 X

n

k=1

k



=2n6+ 6n5+ 5n4−n2 12

=1

6n6+ 1

2n5+ 5

12n4− 1 12n2

X

n

k=1

k6=6 7



n+1 2



·

"

n

X

k=1

k5

#

− 5 14

 X

n

k=1

k4



+ 1 14

 X

n

k=1

k2



=6n7+ 21n6+ 21n5−7n3+ n 42

=1

7n7+ 1

2n6+1

2n5− 1

6n3+ 1 42n

(乙) 一般化公式的證明與求解

我們想將它一般化, 推導出

P

nk=1ks (s ∈ N) 通用公式的演算法則。 設

0s+ 1s+ 2s+ 3s+ · · · + ns

= as+1ns+1+ asns+ · · · + a1n+ a0, 把上式兩邊的 n 用 0 代入, 得 a0 = 0。 故假 設

X

n

k=1

ks= 1s+ 2s+ 3s+ · · · + ns

= as+1ns+1+ asns+ · · · + a1n

(5)

=

s+1

X

i=1

aini

f(x) =

s+1

X

i=1

aixi 是一個多項式, 使得

f(n) =

s+1

X

i=1

aini =

X

n

k=1

ks, 其中 n 是任意一個正整數, 設多項式

g(x) = f (x) − f (x − 1)

=

s+1

X

i=1

ai(xi −(x − 1)i), 則

g(n) = f (n) − f (n − 1)

=

s+1

X

i=1

ai(ni−(n − 1)i) 但是 g(n) = f (n) − f (n − 1) = (1s+ 2s+ 3s+ · · · + ns) − (1s+ 2s+ 3s+ · · · + (n − 1)s) = ns, 故 g(x) =

P

s+1i=1 ai(xi −(x − 1)i) = xs, 它是一個變數為 x 的多項式恆等 式。

對一個比 s 小的自然數 j, 則令 g(x) 的第 j 次導函數是 g(j)(x), 並且

g(j)(x)=

s+1

X

i=j+1

i!

(i−j)!ai(xi−j−(x−1)i−j)

= s!

(s − j)!xs−j 所以

 

 

 

 

g(j)(1) = s+1

P

i=j+1 i!

(i−j)!ai = (s−j)!s!

g(j)(0) = s+1

P

i=j+1 i!

(i−j)!(−1)i−j+1ai = 0

由此可推得

g(j)(1) + g(j)(0)

=

s+1

X

i=j+1

i!

(i − j)!(1 + (−1)i−j+1)ai

= s!

(s − j)!

g(j)(1) − g(j)(0)

=

s+1

X

i=j+1

i!

(i − j)!(1 − (−1)i−j+1)ai

= s! (s − j)!

=

s+1

X

i=j+1

i!

(i − j)!(1 + (−1)i−j)ai

= s!

(s − j)!

則 1 2



g(j)(1) + g(j)(0)



=

s+1

X

i=j+1

i!

(i − j)!



1 2



(1 + (−1)i−j+1)ai

=1 2

s!

(s − j)! (1)

1 2



g(j)(1) − g(j)(0)



=

s+1

X

i=j+1

i!

(i − j)!



1 2



(1 + (−1)i−j)ai

=1 2

s!

(s − j)! (2)

在求

P

nk=1ks的公式中, 為簡化求係數 ai 的 聯立方程組, 把 s 分開討論。

(一) 若 s 為奇數: 由 (2) 式

s+1

X

i=j+1

"

1 + (−1)i−j 2

#"

i!

(i − j)!

#

ai

(6)

=1 2

h

gj(1) − gj(0)

i

= 1

2 · s!

(s − j)!

(i) 取微分次數 j = s−2, s−4, s−6, . . ., 1, 搭配 g(1)+g(0)2 = 12 的方程式, 可解 得 as = 12, as−2 = as−4 = as−6 =

as−8· · ·= 0。

(ii) 取微分次數 j = s−1, s−3, s−5, . . ., 2, 搭配 g(1)−g(0)2 = 12 的方程式, 可解 得 as+1 = s+11 , 及 as−1, as−3, . . ., a2

的值。

例如: 求

P

n

k=1

k7 = a8n8+ a7n7+ a6n6+ a5n5+ a4n4+ a3n3+ a2n2+ a1n1

由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5) 7!

(7 − 5)!a7+ 0 + 0 + 0 = 1

2· 7!

(7 − 5)!

(j = 3) 7!

(7 − 3)!a7+ 5!

(5 − 3)!a5 + 0 + 0 = 1

2· 7!

(7 − 3)!

(j = 1) 7!

(7 − 1)!a7+ 5!

(5 − 1)!a5 + 3!

(3 − 1)!a3+ 0 = 1

2 · 7!

(7 − 1)!

g(1) + g(0)

2 a7+ a5+ a3+ a1 = 1 2 解得 a7 = 12, a5 = 0, a3 = 0, a1 = 0。

由 (i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6) 8!

(8 − 6)!a8 + 0 + 0 + 0 = 1

2 · 7!

(7 − 6)!

(j = 4) 8!

(8 − 4)!a8 + 6!

(6 − 4)!a6+ 0 + 0 = 1

2 · 7!

(7 − 4)!

(j = 2) 8!

(8 − 2)!a8 + 6!

(6 − 2)!a6+ 4!

(4 − 2)!a4 + 0 = 1

2 · 7!

(7 − 2)!

g(1) − g(0)

2 a8+ a6+ a4+ a2 = 1 2 解得 a8 = 18, a6 = 127, a4 = −724, a2 = 121

(二) 若 s 為偶數: 由 (2) 式

s+1

X

i=j+1

"

1 + (−1)i−j 2

#"

i!

(i − j)!

#

ai

=1 2

h

g(i)(1) − g(i)(0)

i

= 1

2 · s! (s − j)!

(iii) 取 j = s − 2, s − 4, s − 6, . . ., 2,

搭配 g(1)−g(0)

2 = 12 的方程式, 可解得 as = 12, as−2 = as−4 = as−6 = · · · = a2 = 0。

(iv) 取 j = s − 1, s − 3, s − 5, . . ., 1, 搭配 g(1)+g(0)

2 = 12 的方程式, 可解得 as+1 = s+11 , 及 as−1, as−3, as−5, . . ., a1 的值。

(7)

例如: 求

P

n

k=1

k8 = a9n9+ a8n8 + a7n7+ a6n6+ a5n5+ a4n4+ a3n3+ a2n2+ a1n1

由 (ii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6) 8!

(8 − 6)!a8+ 0 + 0 + 0 = 1

2· 8!

(8 − 6)!

(j = 4) 8!

(8 − 4)!a8+ 6!

(6 − 4)!a6+ 0 + 0 = 1

2· 8!

(8 − 4)!

(j = 2) 8!

(8 − 2)!a8+ 6!

(6 − 2)!a6+ 4!

(4 − 2)!a4+ 0 = 1

2· 8!

(8 − 2)!

g(1) − g(0)

2 a8+ a6+ a4+ a2 = 1 2 解得 a8 = 12, a6 = 0, a4 = 0, a2 = 0。

由 (i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7) 9!

(9 − 7)!a9+ 0 + 0 + 0 + 0 = 1

2· 8!

(8 − 7)!

(j = 5) 9!

(9 − 5)!a9+ 7!

(7 − 5)!a7+ 0 + 0 + 0 = 1

2· 8!

(8 − 5)!

(j = 3) 9!

(9 − 3)!a9+ 7!

(7 − 3)!a7+ 5!

(5 − 3)!a5 + 0 + 0 = 1

2· 8!

(8 − 3)!

(j = 1) 9!

(9 − 1)!a9+ 7!

(7 − 1)!a7+ 5!

(5 − 1)!a5 + 3!

(3 − 1)!a3+ 0

= 1

2 · 8!

(8 − 1)!

g(1) + g(0)

2 a9 + a7 + a5 + a3+ a1 = 1 2 解得 a9 = 19, a7 = 23, a5 = −715, a3 = 29, a1 = −130

綜合起來, 不論 s 是奇數或偶數, 考慮方程組 (i) (iii) 解答的一般化結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

2!as+ 0 + 0 + 0 + 0 + 0 + · · · = 1 2

s!

2!

2!

4!as+(s − 2)!

2! as−2+ 0 + 0 + 0 + 0 + · · · = 1 2

s!

4!

s!

6!as+(s − 2)!

4! as−2+ (s − 4)!

2! as−4+ 0 + 0 + 0 + · · · = 1 2

s!

6!

s!

8!as+(s − 2)!

6! as−2+ (s − 4)!

4! as−4+ (s − 6)!

2! as−6+ 0 + 0 + · · · = 1 2

s!

8!

· · · ·

解得 as = 12, 且 as−2 = as−4 = as−6= as−8 = · · · = 0。

(8)

再考慮方程組 (ii) (iv) 解答的一般化結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 + 1)!

2! as+1+ 0 + 0 + 0 + 0 + 0 + 0 · · · = 1 2· s!

1! (1)

(s + 1)!

4! as+1+(s − 1)!

2! as−1+ 0 + 0 + 0 + 0 + 0 · · · = 1 2 · s!

3! (2)

(s + 1)!

6! as+1+(s − 1)!

4! as−1+(s − 3)!

2! as−3+ 0 + 0 + 0 + 0 · · · = 1 2· s!

5! (3) (s + 1)!

8! as+1+(s − 1)!

6! as−1+(s − 3)!

4! as−3+(s − 5)!

2! as−5+ 0 + 0 + 0 · · ·

= 1 2 · s!

7! (4)

(s + 1)!

10! as+1+(s − 1)!

8! as−1+(s − 3)!

6! as−3+(s − 5)!

4! as−5+ (s − 7)!

2! as−7 +0 + 0 · · · = 1

2 · s!

9! (5)

(s + 1)!

12! as+1+(s − 1)!

10! as−1+(s − 3)!

8! as−3+(s − 5)!

6! as−5+ (s − 7)!

4! as−7 +(s − 9)!

2! as−9+ 0 · · · = 1 2 · s!

11! (6)

· · · ·

由方程式(1) 可得到 as+1 = s+11 , 把 as+1 = s+11 代入方程式 (2)

s!

4! +(s − 1)!

2! ·as−1= 1 2· s!

3!, 移項得

(s − 1)!

2! ·as−1 = 1 2 · s!

3!− s! 4! = 1

4· s! 3!

化簡得 as−1=1

4 · s!

3!· 2!

(s − 1)!

=1 4 ·

s!

(s−1)!

3!

2!

= 1 4· P1s

P13 = 1 12 ·s 把 as+1 = s+11 , as−1 = 121s 代入方程式 (3),

s!

6!+(s − 1)!

4! ·( 1

12s) + (s − 3)!

2! as−3

=1 2 · s!

5!

移項得 (s − 3)!

2! as−3=1 2 · s!

5! − s!

6!− 1 12 · 4! ·s!

=1 2 · s!

5! − 1 6· s!

5!− 5 12· s!

5!

=−1 12 ·s!

5!

化簡得

as−3= (− 1 12) · s!

5!· 2!

(s − 3)!

= (− 1 12)

s!

(s−3)!

5!

2!

= −1 12 · P3s

P35 把 as+1 = s+11 , as−1 = 12s, as−3 = −112 · P

s 3

P35

(9)

代入方程式 (4) s!

8! + s!

12 · 6! +(s − 3)!

4! ·

−1 12 · P3s

P35 +(s − 5)!

2! ·as−5 = 1 2 · s!

7!

1 8 · s!

7! + 7 12 · s!

7! + (−7 24) ·s!

7!

+(s − 5)!

2! ·as−5 = 1 2 · s!

7!

移項得 (s − 5)!

2! as−5 = (1 2− 1

8 − 7 12 + 7

24)s!

7!

化簡 as−5= (1

2 −1 8 − 7

12+ 7 24)s!

7! · 2!

(s − 5)!

= 1 12 ·

s!

(s−5)!

7!

2!

= 1 12· P5s

P57

把 as+1 = s+11 , as−1 = 12s, as−3 = −112 ·P

s 3

P35, as−5 = 121 · P

s 5

P57, 代入方程式 (5) s!

10!+(s−1)!

8! · s

12+(s−3)!

6! ·

−1 12 · P3s

P35 +(s − 5)!

4! · 1 12· P5s

P57 + (s − 7)!

2! ·as−7

= 1 2· s!

9!

⇒ 1 10· s!

9!+ 9 12· s!

9!+1 6!·

−1

12· s!

5 × 4 × 3 +1

4!· 1

12· s!

7 × 6 × 5 × 4 × 3 +(s − 7)!

2! as−7 = 1 2 · s!

9!

⇒ 1 10· s!

9!+ 9 12· s!

9!− 7 10· s!

9!

+1 2· s!

9!+ (s − 7)!

2! as−7 = 1 2 · s!

9!

移項得 (s−7)!

2! as−7= (1 2− 1

10− 9 12+ 7

10−1 2)·s!

9!

化簡

as−7=−3 20 · s!

9! · 2!

(s − 7)!

=−3 20 ·

s!

(s−7)!

9!

2!

= −3 20 · P7s

P79 把 as+1 = s+11 , as−1 = 12s, as−3= −112·P

s 3

P35, as−5 = 121 ·P

s 5

P57, as−7= −320 ·P

s 7

P79 代入方程式 (6),

s!

12!+(s−1)!

10! · s

12+(s−3)!

8! ·

−1 12· P3s

P35 +(s−5)!

6! · 1 12 · P5s

P57+(s−7)!

4! ·

−3 20 · P7s

P79 +(s − 9)!

2! as−9= 1 2 · s!

11!

推得 1 12 · s!

11! +11 12· s!

11!− 11 8 · s!

11!

+11 6 · s!

11!− 11 8 · s!

11!+ (s − 9)!

2! as−9

=1 2 · s!

11!

移項得 (s − 9)!

2! as−9

= (1 2 − 1

12 −11 12 +11

8 −11 6 +11

8 ) s!

11!

= 5 12· s!

11! · 2!

(s − 9)!

化簡得

as−9 = 5 12 ·

s!

(s−9)!

11!

2!

= 5 12· P9s

P911

(10)

同理, 可解得:

as−11 = −691 420 · P11s

P1113, as−13 = 35

4 · P13s P1315, as−15 = −3617

60 · P15s P1517, as−17 = 43867

48 · P17s P1719, as−19 = −1222277

220 · P19s P1921 於是我們得到所有係數一般化的解答如下:

as+1 = 1

s+ 1, as−1 = 1 4 · P1s

P13, as−3 = −1

12 · P3s

P35, as−5 = 1 12· P5s

P57 as−7 = −3

20 · P7s

P79, as−9 = 5 12· P9s

P911 as−11 = −691

420 · P11s P1113, as−13 = 35

4 · P13s P1315, as−15 = −3617

60 · P15s P1517, as−17 = 43867

48 · P17s P1719, as−19 = −1222277

220 · P19s

P1921· · · (1)

as=1 2

 

 

 

 

 

 

若 s 為奇數, 其他奇次 項係數皆為0,

若 s 為偶數, 其他偶次 項係數皆為0。

(2)

如此, 即能夠解出

P

nk=1ks 的公式, s

可算到 20 次方和以下之所有係數。

三、 結語:

求 「連續整數冪次和公式」, 本來就是一 件困難的事, 但是用伯努力數的生成函數去 計算伯努力數, 再求得連續整數冪次和公式 的係數, 對學生來說已經是一件困難的事。 只 用高階行列式, 來計算冪次和公式的係數, 當 次方變高了, 同樣是非常繁雜。

如果用課本裏的集項法與消去法, 去求 冪次和公式的係數, 只要超過 5 次方、6 次方, 幾乎算不下去了。 本文中用到導函數、 列簡化 矩陣, 把係數公式導出來。 當然係數公式前面 的常數, 一定與伯努力數有倍數關係, 是不爭 的事實。 不懂伯努力數的同學, 或許也能看得 懂。 可以得到冪次和公式的一般化結果, 是令 我們高興的一件事。 最感謝的是交通大學應 數系黃大原老師, 一路以來熱忱的指導。

參考文獻

1. 自然數的組合積的和及其應用, 趙建林、 王慧 敏著, 天津大學出版社。

2. 級數求和法, 中正大學余文卿教授在西松高 中演講稿。

3. 一些發散級數的求和法, 中正大學余文卿教 授在建國中學演講稿。

—本文作者任教於國立竹南高中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內容提要 : 簡要介紹清代蒙古族科學家明安圖在天文、 地理測繪和數學方面的 貢獻。 重新表述明安圖在他的遺著 hh割圓密率捷法ii 中的三角函數冪級數公式, 特 別 是係數中含卡塔蘭數 (Catalan

現在國內外組合分析家所發表的一些論文和著作中, 當涉及對兩組合的乘積求和或 “卷積 型” 粧等式時, 時常提到 “the Chu-Vandermonde formula” (下文簡稱 “朱—范公式”)。 這 裡的 “Chu” 即朱世傑

Riordan 矩陣的應用方面, Sprugnoli [5] 利用 Riordan 矩陣找出多種組合和式的生成 函數, 由生成函數就能得到組合和式的封閉表達式或漸進值; Sprugnoli 和 Merlini [3] 也利用 Riordan 矩陣給出了

由上述引理 I 和它的推廣及其應用, 我們自然會聯想到對數函數是否也有類似的結果呢. 無獨有偶, 我們先看下面的引理

[r]

[r]

節名 指數函數 對數函數 弧度量 三角函數的圖形 平面向量表示法 平面向量的內積 行列式與一次方程組

由於 A 為方陣, 其 row 的個數和 column 的個數皆為 n, 此時很自然地可以將 Theorem 3.4.2 和 Theorem 3.4.6 相連結得到 invert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