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非小細胞肺癌手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非小細胞肺癌手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聯絡人:陳育民 通訊處:112台北市石牌路二段201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

非小細胞肺癌手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

施穎銘1

陳育民2

1彰化基督教醫院

胸腔內科

2台北榮民總醫院

胸腔部

前言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率的第一名1。而在 國內,最近幾年衛生署公佈的男女十大癌症死 因排名,肺癌也一直名列前矛,其中非小細胞 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病人佔了80%

以上。大多數病人在確定診斷時都已經是末期,

只能靠化學治療或合併放射治療來延長病人壽 命。但仍有三分之一的病人確診時為早期非小 細胞肺癌,可以接受手術切除治療2,而手術治 療相較於化學治療,是肺癌可能治癒的機會。

不過儘管接受了完整的腫瘤切除手術,第1A期 的病人仍有33%會在五年內死亡,第3A期的病 人有77%會在五年內死亡3。遠端復發(distant recurrence)是手術後的病人常見的復發表現。

因此在這些早期可以接受手術病人的術後,加 作 數 個 療 程 的 輔 助 性 化 學 治 療 (a d j u v a n t chemothrapy),合理相信可以減少病人的遠端 復發4。而肺癌的化學藥物從一開始發展以來,

已經過了三個世代的演進,甚至進入了標靶治 療的第四代藥物5,結果各有不同。本文就針對

摘 要

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標準治療是手術切除,手術後化療主要目的是想降低開刀後常見的 遠端轉移。傳統的化學治療第二代藥物組合副作用較大,病人通常無法完成預定的療程,又 不能有效延長存活期,一度被認為是不必要的治療。第三代的肺癌化療藥物如vinorelbine搭 配cisplatin為主的雙效療法(doublet),不僅副作用減少,病人的耐受性增加,而且有效的延長 病人的存活期五年達5%,建議作為第2期及第3A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手術後常規實行的 輔助性治療。這些病人如果腫瘤細胞ERCC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表現陰 性,手術後接受cisplatin為主的化療才能延長生命;若腫瘤細胞ERCC1表現陽性,術後接受 cisplatin為主的化療無效。而第1A期的病人手術後不需要接受化療,第1B期的病人有數篇日 本人的研究支持肺腺癌每天口服UFT持續治療兩年有好處,但歐美國家同樣病人使用cisplatin 為主的雙效療法則沒有正面效果,因此第1B期的病人還有爭議。

關鍵詞:非小細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輔助性化學治療 (Adjuvant chemotherapy)

(2)

這些早期可以接受手術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病 人 , 輔 助 性 的 化 學 治 療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加 以 探 討。

早期的化療藥物

肺癌的化學藥物治療,從1970年開始的的第 一代藥物,如Methotrexate、cyclophosphamide、

vincristine和doxorubicin,他們的毒性較強,病人 常無法忍受副作用,主要應用在小細胞肺癌的 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有限。1980年代末 期,第二代的藥物,如Cisplatin、ifosfamide、

mitomycin、vindesine、vinblastine 及etoposide進 入市場,第一次有化療藥物在非小細胞肺癌的 治療獲得客觀的療效,但對病人的毒性仍大5。 非小細胞肺癌合作組織(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ollaborative Group,NSCLCCG)在 1995年收集了非小細胞肺癌病人手術後接受化 學治療,共14個臨床研究4357人的整合分析 (meta-analysis)4;其中五個研究共2145個病人使 用第一代烷化劑(alkylating agents)藥物,主要 是cyclophosphamide和nitrourea。跟單純接受手 術的病人比較起來,使用烷化劑藥物病人的風 險比(hazard ratio)是1.15(p < 0.005),增加了15%

的死亡風險,因此手術後的病人不建議使用烷 化劑藥物。另外八個研究共1394個病人使用以 鉑製劑cisplatin為主的第二代化療藥物合併治療,

它的風險比是0.87(p = 0.08),減少了13%的 死亡風險,儘管p值沒有達到統計學的意義,但 卻促成了後續許多大型研究探討非小細胞肺癌 手術後化療的效益。還有三個研究共818個病人 使用口服tegafur或UFT(tegafur加uracil、友復膠 囊),它的風險比是0.89(p = 0.3),減少了 11%的死亡風險,但p值沒有達到統計學的意 義。

因此義大利及歐洲的研究人員從1994年到 1999年,收集1209個早期接受完整開刀治療的 的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其中包含39%第一期、

33%第二期、28%第三A期的病人,手術後隨機 分 配 成 兩 組 : 治 療 組 接 受 化 學 治 療M V P : mitomycin C (8 mg/m2,第一天),vindesine (3 mg/m2,第一天及第八天),cisplatin (100 mg/m2

第一天),每三個星期一個循環共三個循環有606 個病人,控制組的病人有603個,沒有接受任何 治療,簡稱ALPI6(the Adjuvant Lung Project Italy trial)。這是第一個大規模前瞻性臨床研究,評 估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術後化療的效益。經 過64.5個月的追蹤,結果兩組病人在整體存活率 (overall survival)(風險比是0.96,信賴區間 0.81-1.13; P = 0.589)或無惡化存活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風險比是0.89,信賴區間0.76-1.03;

P = 0.128)並無不同。這些第二代的藥物毒性仍 大,只有69%的病人可以完成三個循環的化學治 療,其中又有近一半的病人需要調低劑量或延 後治療的時間,有16%及12%的病人產生第三級 及第四級的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neutropenia)。

因此這個臨床研究告訴我們,手術切除的早期非 小細胞肺癌病人,接受術後化學治療沒有好處;

這 可 能 和 化 療 的 毒 性 太 強 , 病 人 化 療 順 從 度 (compliance)不高有關。

另外從1995年到2001年,英國也收集了381 個 接 受 完 整 手 術 的 第 一 期 (27%)、第二期 (38%)、第三A期(26%)病人,然後隨機分配;

189個病人沒有接受後續化學治療,192個病人 接受術後化學治療。化學治療有四種英國常用 的選擇,主要以cisplatin(50-80 mg/m2,第一天) 為主再加上:

一、mitomycin(6 mg/m2),ifosfamide(3 g/m2)簡稱 MIC,占33%。

二、mitomycin(6 mg/m2),vinblastine (6 mg/m2) 簡稱MVP,占42%。

三、vindesine(3 mg/m2),第一天及第八天,

簡稱CV,占3%。

四、vinorelbine(30 mg/m2),第一天及第八天,

簡稱NP,占22%。

每三個星期為一個循環,共打三個循環,

簡稱BLT (Big Lung Trial)。結果34.6個月追蹤 下來,兩組病人在整體存活率(風險比是1.02,

信賴區間0.77-1.35; P = 0.9)或無惡化存活率(風 險比是0.97,信賴區間0.74-1.26; P = 0.81)並無不 同。化學治療這一組因藥物毒性的關係,只有 64%的病人可以耐受完成三個循環的治療,有 30%的病人有第三級或第四級的藥物不適,主

7

(3)

要是噁心、嘔吐、血液的併發症及嗜中性白血 球減少引起的發燒(neutropenic fever),有六 個病人因化療而造成死亡。因此,以ciasplatin為 主,主要合併其他兩項第二代化療藥物的三合 一治療,對手術後的肺癌病人沒有好處。

三合一藥物的副作用使病人無法忍受,那 第二代藥物二合一的效果又如何?另一組的研 究人員從1995年到2000年,收集了1867個接受 完整手術的第一期(36.5%)、第二期(24.2%)、

第三期(39.3%)病人,然後隨機分配,一組觀 察一組接受化學治療;化療的組合有四種,以 cisplatin(80-120 mg/m2,第一天)為主的二合 一療法,21天或28天為一循環:

一、vindesine (3 mg/m2,第1到29天每週打,之 後每兩週打一次),占5.7%。

二、vinblastine (4 mg/m2,第1到29天每週打,之 後每兩週打一次),占11%。

三、vinorelbine (30 mg/m2,每週打),占26.7%。

四、etoposide (100 mg/m2,每一循環的第1到第3 天),占56.4%。

總共打三到四個循環,簡稱IALT (Interna- tional Adjuvant Lung Cancer Collaborative Group trial)。56個月追蹤下來,治療組及控制組病人 五年存活率是44.5%比40.4%(風險比是0.86,

信賴區間0.76-0.98; P < 0.03),五年無惡化存 活率是39.4%比34.3%(風險比是0.83,信賴區 間0.74-0.94; P < 0.003)。73.8%的病人接受了 cisplatin,至少每體表面積240 mg的劑量,七個 病人(0.8%)因化療的副作用死亡。在IALT發 表以前,過去的認知是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

手術後不需要接受輔助性化學治療,因為不僅 沒有好處還增加病人的痛苦。IALT推翻了傳統 的觀念,這是第一篇發現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病 人手術後,輔助性化療有正面療效的文章。

病人在接受肺葉切除的大手術後,又要接 受化療帶來的身心不適,到底有什麼因素可以 在化療前就告訴我們,手術後輔助性化療會有 好處呢?cisplatin的抗癌作用是和去氧核醣核酸 (DNA)形成加合物(adducts),然後抑制去氧 核醣核酸複製。去氧核醣核酸的修復機轉(DNA repair mechanisms)是cisplatin產生抗藥性的重要

關鍵,而核甘酸切除修復(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扮演其中重要的角色9,ERCC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這個酵素是核 甘酸切除修復的速率決定(rate-limiting)酵素10。研 究人員將IALT中可獲得檢體的761人拿來檢測 ERCC1;ERCC1表現陰性的病人,手術後接受 輔助性化療比手術後觀察的控制組明顯延長生 命(風險比是0.65,信賴區間0.5-0.86; P = 0.002),

但ERCC1表現陽性的病人,手術後接受輔助性 化 療 和 手 術 後 觀 察 比 較 起 來 , 並 不 能 延 長 生 命。甚至在沒有接受化療的控制組,ERCC1表 現陽性的病人比ERCC1表現陰性的病人活的 久11。因此,早期接受完整手術切除的非小細胞 肺癌病人,如果他的腫瘤細胞ERCC1表現陰性,

手術後接受cisplatin為主的化療是有好處;但 ERCC1表現陽性的病人,不適合接受術後 cisplatin為主的化療。

第三代化療藥物

1995年之後,第三代的化療藥物如健擇 (gemcitabine)或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或歐 洲紫杉醇(docetaxel)或滅癌平(vinorelbine)

搭配cisplatin的雙效療法(doublets),已經成為 晚期或遠端轉移的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標準療 法12。它們的毒性較低,病人耐受度高,治療的 效果比前一代的藥物相同或更好,新的非小細 胞肺癌手術後化療研究也都以新一代的藥物為 主。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f Canada Clinical Trials Group br.10 trial(簡稱BR10)13收集了482個 接受完整手術的第1B期(45%)、第二期(55%) 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其中第二期排除了T3N0的 病人,隨機分配一組觀察一組化療。術後化療 病人接受四個循環的:

一、cisplatin(50 mg/m2,第一天及第八天,每四 個星期一個循環)加上;

二、vinorelbine (25 mg/m2,每週打共16週)。

主要的副作用是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佔 了88%,因而發燒的病人佔了7%,兩個病人因 化療的副作用死亡(0.8%),85%的病人可以 接受至少三個循環以上的化學治療,第三級以 上嚴重的非血液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疲

8

(4)

倦、食慾不振等少於10%。化療病人的平均存活 期是94個月,比術後觀察的病人73個月(風險 比是0.69, P = 0.04)明顯延長,五年整體存活 率是69%比54%(P = 0.009),有15%的改善,

五年無惡化存活率是61%比49%(P = 0.08),

有12%的改善,都是顯示術後化療對病人有好 處。進一步的次族群分析(subgroup analysis)

發現,化療對第二期的非小細胞肺癌病人才有 好處,第1B期的病人並沒有這樣的好處。另外,

傳統上認為肺癌細胞若有ras基因的突變,手術 後的預後比沒有ras基因突變的病人不好14,15, BR10的研究中有450個病人(93%)可以檢測ras 基因的突變,結果發現在化療的這組病人,有 無ras基因的突變,存活期沒有差別。以生物標 記來預測那些病人適合在手術後接受化療,許 多研究仍在進行中,表一8,13,16,17整理目前已經有 發表的結果。

另一個大型的前瞻性研究,Adjuvant Navel- bine International Trialist Association trial(簡稱 ANITA)18收集了840個來自14個國家101所不同 醫院的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其中腫瘤分期包括 第1B期(36%)、第二期(24%)、第三A期 (39%),病人在接受完整手術切除後隨機分配一 組觀察,另一組接受四個循環的化學治療,化 療的組合如下:

一、cisplatin(100 mg/m2,第一天,每四個星期 一個循環)加上;

二、vinorelbine (30 mg/m2,每週打共16週)。

化療的病人有92%發生嗜中性白血球減少 症,7%的病人因此而發燒,七個病人(2%)因 藥物的毒性死亡。經過76個月的追蹤,化療病 人的平均存活期是65.7個月,比術後觀察的病人 43.7個月(風險比是0.8,信賴區間0.66-0.96,

P = 0.017)明顯延長;化療病人的五年整體存 活率改善了8.6%,甚至七年的整體存活率仍有 8.4%的改善。平均疾病無惡化存活期是36.3個月 比20.7個月(P = 0.002),也是化療這一組病人 較好。進一步的次族群分析發現,手術後輔助 性化療只能對第二期及第三A期的非小細胞肺癌 病人延長生命,第1B期的病人手術後輔助性化 療並不能延長生命。

Cancer and leukemia group b 9633 trial(簡 稱CALGB 9633)19以第1B期的非小細胞肺癌病 人術後化療為主的研究,收集了接受完整手術切 除的第1B期(T2N0)344個病人,術後四到八 個禮拜內,隨機分配一組觀察,一組接受四個 循環的化學治療,化療藥物是以腎毒性較少的 carboplatin(AUC = 6)加上paclitaxel(200 mg/

m2),三個禮拜打一次為一個循環。平均追蹤 的時間是74個月,最大的副作用是第三級或第 四級的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約佔化療病人的 35%,沒有病人因化療的副作用而死亡。最後的 結果是兩組的存活期沒有差別(風險比是0.83,

信賴區間0.64-1.08,P = 0.12),次族群的分析 發現腫瘤直徑大於或等於四公分的病人,接受 化療後才有延長存活期。(風險比是0.69,信賴 區間0.48-0.99,P = 0.043)。幾個大型的研究下 來發現,第1B期的非小細胞肺癌病人,手術後 接受cisplatin為主的輔助性化療似乎不能延長生 命。我們將前面這幾個大型臨床研究的結果整 理如表二。

自從1995年NSCLCCG發表肺癌術後化療的 整合性分析以來,又過了一個十年,化療的用 藥 和 十 年 前 已 經 完 全 不 同 。 整 合ALPI、Big Lung、IALT、Br 10及ANITA共五個以cisplatin 為主的大型臨床研究的新整合性分析,Lung Adjuvant Cisplatin Evaluation(簡稱LACE)20有了 更明確的看法。這五個大型的研究共有4584個 病人,平均5.2年追蹤下來,化療病人的整體存 活率明顯有意義的增加(風險比是0.89,信賴區 間0.82-0.96,P = 0.005),死亡的風險降低了 11%,對應下來病人五年多了5.4%的好處。疾 病無惡化存活率也是化療病人有意義的增加。

再根據病人的癌症分期來細看,第1A期及第1B 期的病人術後化療並不能延長存活期,第2期及 表一:生物標記預測病人接受手術後化療的效益

研究簡稱 生物標記 術後化療效益

IALT (-) ERCC1 有好處

(-) p27 有好處

Br 10 Ras 無差別

(+) class III β-tubulin (bTubIII) 有好處

(5)

第3A期的病人術後化療才能延長生命。因此,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建議,第2A、2B期及第3A期非小細 胞肺癌病人,手術後要常規實行(routine use)

輔助性以cisplatin為主的化學治療21。至於國內 健保局對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術後輔助性化療 尚未開放給付,要自費使用。

其他化療藥物

除了以cisplatin為主的化療藥物外,1995年 NSCLCCG的整合性分析也發現,術後使用UFT 的病人,減少了11%的死亡風險,但p值沒有達 到統計學的意義。Tegafur是fluorouracil(5-FU)的 前驅藥,它會在肝臟經P-450酵素代謝成5-FU。

而UFT是uracil和tegafur以四比一的比例製造而 成的口服藥,uracil可以抑制代謝5-FU的酵素,

使得5-FU的血中濃度提高增加抗癌效果。日本 的 研 究 者 收 集 了979個第一期(T1N0M0或 T2N0M0)的肺腺癌病人,手術後隨機分配一組 觀察,一組接受口服UFT藥物(250mg/m2/day)持 續兩年22。結果平均73個月追蹤下來,口服UFT 病人的整體存活率比只有觀察的病人來的高(p = 0.04)。再詳細分析發現只有第1B期(T2N0M0)的 病 人 , 口 服UFT才有延長生命。這是目前唯 一一篇非小細胞肺癌第1B期的病人,手術後化 療有正面療效的大規模研究,其他研究都沒有 證據支持第1B期的病人術後需要接受化療。因 為正面的療效有限,因此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建

議,第1A、1B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手術後不 建議常規接受化學治療。

2000年之後標靶藥物的出現,提供了肺癌 患者的另一線希望,但目前並沒有臨床隨機證 據顯示,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病人,手術後服 用標靶藥物可以延長生命23,這部分的疑問仍待 未來大型的臨床研究告訴我們答案。

結論

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但一半以上的病人開刀後五年內會復發。手術 後接受化學治療是為了降低復發的機會並延長 生命。早期的化學治療因藥物的毒性較大,病人 常因藥物的副作用影響,無法完成整個療程,

造成治療效果不彰。新一代藥物如vinorelbine搭 配cisplatin的雙效療法,病人的副作用降低,平 均在五年內可以增加5%的存活率,有效延長病 人的生命。研究並發現,如果腫瘤細胞ERCC1 表現陰性,手術後接受cisplatin為主的化療才有 幫助;而ERCC1表現陽性的病人,不適合術後 接受cisplatin為主的化療。另外,在這些接受手 術切除的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只有第2A、

2B期及第3A期病人,有足夠的臨床證據證實手 術後要常規實行輔助性以cisplatin為主的化學治 療。第1期的病人術後接受化療不能延長生命;

唯有日本人第1B期肺腺癌手術後接受UFR兩年 可以延長生命的文章,但因只侷限在日本肺腺 癌病人,其他國家沒有類似的經驗,因此需要 表二: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手術後化療大型隨機研究

研究簡稱 病人數 癌症分期 化療藥物 存活率風險比(95%信賴區間) p 值

ALPI 1209 I-IIIA Mitomycin C + vindesine + 0.96 (0.86-1.13) 0.589 cisplatin(MVP)

BLT 381 I-III Cisplatin為主加上第二代 1.02 (0.77-1.35) 0.98

化療藥物

IALT 1867 I-IIIA Cisplatin+ 0.86 (0.76-0.98) <0.03

vindesine/vinblastine/

vinorelbine /etoposide

Br 10 482 IB-II Cisplatin + vinorelbine 0.69 (0.52-0.91) 0.012 ANITA 840 I-IIIA Cisplatin + vinorelbine 0.8 (0.66-0.96) 0.0131

CALGB 344 IB Carboplatin + paclitaxel 0.8 (0.6-1.07) 0.32

9633

(6)

後續更多研究來釐清其效果。

參考文獻

1. Jemal A, Siegel R, Ward E,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08. CA Cancer J Clin 2008; 58: 71-96.

2. Spira A, Ettinger DS. Multidisciplinary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04; 350: 379-92.

3. Mountain CF. Revis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staging lung cancer. Chest 1997; 111: 1710-7.

4.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ollaborative Group. Chemo- therap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meta- analysis using updated data on individual patients from 52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 BMJ 1995; 311: 899-909.

5. M Cullen. Lung cancer: Chemo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Thorax 2003; 58:

352-6.

6. Scagliotti GV, Fossati R, Torri V, et al. Randomized study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completely resected stage I, II, or IIIA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Natl Cancer Inst 2003; 95:

1453-61.

7. Waller D, Peake MD, Stephens RJ, et al.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he surgical setting of the Big Lung Trial. Eur J CardioThorc Surg 2004; 26:

173-82.

8. The International Adjuvant Lung Cancer Trial Collaborative Group. Cisplatin based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ly resec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04; 350: 351-60.

9. Reed E. Platinum-DNA adduct,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and platinum based anti-cancer chemotherapy. Cancer Treat Rev 1998; 24: 331-44.

10.Sancar A. Mechanisms of DNA excision repair. Science 1994; 266: 1954-6.

11.Olaussen K, Dunant A, Fouret P, et al. DNA repair by ERCC1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cisplatin based adjuvant chemotherapy. N Engl J Med 2006; 355: 983-91.

12.Bunn PA Jr.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ho, what, when, why? J Clin Oncol 2002; 20:

23s-33s.

13.Winton TL, Livingston R, Johnson D, et al. Vinorelbine plus cisplatin vs. observation in resec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05; 352: 2589-97.

14.Sugio K, Ishida T, Yokoyama H, Inoue T, Sugimachi K, Sasazuki T. Ras gene mutations as a prognostic marker in adenocarcinoma of the human lung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 Cancer Res 1992; 52: 2903-6.

15.Rosell R, Li S, Skacel Z, et al. Prognostic impact of mutated K-ras gene in surgically resec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Oncogene 1993; 8: 2407-12.

16.Sève P, Lai R, Ding K, et al. Class III beta-tubulin expression and benefit from adjuvant cisplatin/vinorelbine chemotherapy in operabl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alysis of NCIC JBR. 10. Clin Cancer Res 2007; 13: 994-9.

17.Pirker R, Filipits M, Dunant A, et al. IALT-Bio: a challenging research to improve 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completely resected NSCLC. J Thorac Oncol 2007; 2: S397-8.

18.Douillard JY, Rosell R, De Lena M, et al. Adjuvant vinorelbine plus cisplatin versus observ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ly resected stage IB-IIIA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Lancet Oncol 2006; 7: 719-27.

19.Strauss GM, Herndon JE II, Maddaus MA, et al. Adjuvant paclitaxel plus carboplatin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 in stage IB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ALGB 9633 with the Cancer and Leukemia Group B, 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and North Central Cancer Treatment Group Study Groups. J Clin Oncol 2008; 26: 5043-51.

20.Pignon JP, Tribodet H, Scagliotti GV, et al. Lung adjuvant cisplatin evaluation: a pooled analysis by the LACE Collaborative Group. J Clin Oncol 2008; 26: 3552-9.

21.Pisters KM, Evans WK, Azzoli CG, et al. Cancer Care Ontario and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adjuvant radiation therapy for stages I-IIIA respectabl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guideline. J Clin Oncol 2007; 25: 5506-18.

22.Kato H, Ichinose Y, Ohta M,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uracil-tegafur for ade- nocarcinoma of the lung. N Engl J Med 2004; 350: 1713-21.

23.Tsuboi M, Kato H, Nagai K, et al. Gefitinib in the adjuvant

setting: safety results from a phase III study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ly resec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ti-Cancer

Drugs 2005; 16: 1123-8.

(7)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Ying-Ming Shih

1

, and Yuh-Min Chen

2

1

Division of Chest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Changhua Christian Hospital;

2

Chest Department,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Surgery is the standard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djuvant chemotherapy is thought to be rational for these patients because distant metastasis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recurrences despite complete surgical resection. However, there are high toxicities

and low compliance by former chemotherapeutic regimens. They fail to provide survival benefit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 Cisplatin combined with vinorelbine is well tolerated third generation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They

demonstrates 5% improved survival over 5 years and is recommended for routine use in post-operative NSCLC

patients with stages IIA, IIB, IIIA diseases. Furthermore, adjuvant cisplatin-based chemotherapy prolongs survival

significantly in patients with ERCC1-negative tumors, but not in those with ERCC1-positive tumors. Adjuvant

chemotherapy is not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IA NSCLC but controversial among stage IB. Oral UFT

has been reported to obtain survival benefit among Japanese patients with stage IB disease but these results

have not been confirmed outside Japan.(J Intern Med Taiwan 2009; 20 490-49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原文題目(出處):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a prognostic marker for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 Head &amp; Neck

 Breast cancer in females and lung cancer in males are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metastasizing to the oral mucosa..  Metastatic lesion was the first sign of the

High pre-treatment serum level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 in small-cell lung cancer. Telomerase as tumor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disease but not in those with stage III disease.43 A high serum level of VEGF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small cell lung

Loss of vascular content, increase of fat in the bone marrow cavity, and fibrosis showed a linear relation with time after radiation and were considered the end stage of

To evalu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prognostic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in the North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

Specific deleterious gene mutation profiles were converted into a computational format and annotated into the HNSCC cancer network, simulated to induce the cell line - specific

Abu-Ghanem S, Yehuda M, Carmel NN, et al: Elective neck dissection vs observation in early-stage squamous cell carci- noma of the oral tongue with N0 clinically apparent lym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