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價格:包括蔬果價格和個人經濟能力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2.價格:包括蔬果價格和個人經濟能力"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壹、第一階段研究:焦點團體訪談

影響大學生蔬果攝取行為的因素有:

一、個人因素影響力:包括飲食習慣、飲食信念、口味喜好、生理需 求或線索、生活作息或時間、情緒心理因素。

二、人際社會影響力:分為家庭和同儕兩部分。

1.家庭影響力:包括供應功能、行為模範、規範控制、訊息提供及 形塑經驗。

2.同儕影響力:包括供應功能、行為模範及友伴功能。

三、物質環境影響力:分為產品、價格、通路、促銷四項概念。

1.產品:包括蔬果品質、食用便利性及儲存問題。

2.價格:包括蔬果價格和個人經濟能力。

3.通路:包括購買便利性、餐食中的蔬果量、外食或在家用餐、蔬 果可獲取性及特殊情境因素。

4.促銷:包括大眾媒體、食品廣告及商品打折或特價等促銷活動。

貳、第二階段研究:量性問卷調查

一、研究對象的蔬菜攝取頻率為平均2.17次/日,水果為0.94次/日。蔬 菜攝取改變階段的分佈,42.9%屬於無意圖期,其次為準備期

(2)

(41.9%),行動期及維持期的人數只佔6.6%。水果部分,40.6%屬 於準備期,其次為無意圖期(37.3%),行動期加維持期的人數只有 11.1%。蔬果攝取改變階段不同,蔬果攝取頻率呈顯著差異,處於 較高行為改變階段者,蔬果攝取頻率有較高的趨勢。

二、女性水果攝取頻率較男性為高。住家裏或親戚家、在家用餐頻率 較高、過去一個月無便秘狀況、自覺整體健康狀態較佳、較常吃 素以及認為蔬菜/水果建議攝取量太少或適中者,其蔬菜/水果攝取 頻率較高。各基本變項與蔬果攝取頻率僅為微弱至低度的相關。

三、女性、過去一個月曾經減肥、有便秘狀況者,有較低比例處於水 果攝取改變階段的無意圖期,而有較高比例處於準備期。年級較 低、較常素食、對蔬菜/水果建議攝取量認為不夠者,其所處的蔬 菜/水果攝取改變階段較高。有減肥經驗者,在水果攝取改變階段 的分佈也有如上的差異性。各基本變項與蔬果攝取改變階段僅為 微弱至低度的相關。

四、蔬果攝取結果期望萃取出的三項因素為:生理益處、減重利益、

生理壞處。蔬果攝取自我效能的因素為時間及情緒、物質環境、

餐食變換。家庭及朋友社會支持的因素為:供應功能、行為模 範、規範養成、鼓勵提醒及友伴功能。自覺蔬果攝取障礙的三項 因素為:價格通路、蔬果品質、食用便利。

五、經過模式修正後,整體模式與觀測資料的適配度達可接受水準,

且套用至效度樣本的嚴謹複核效度可成立。對於蔬果攝取行為相

(3)

對影響力最大的為蔬果可獲性,其次為蔬果攝取自我效能,再其 次為自覺蔬果攝取障礙、蔬果攝取結果期望以及蔬果攝取社會支 持。所有自變項對蔬果攝取行為的解釋力達75%。

六、「蔬果攝取自我效能」在「蔬果攝取社會支持」影響「蔬果攝取 行為」的關係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蔬果攝取社會支持」對 於「蔬果攝取行為」的影響總效果為.27,其中經由「蔬果攝取自 我效能」影響「蔬果攝取行為」的間接效果為.12。

七、「蔬果可獲性」在「蔬果口味喜好」、「蔬果攝取自我效能」影 響「蔬果攝取行為」的關係中,具有調節作用。在高蔬果可獲性 情形下,「蔬果攝取口味喜好」、「蔬果攝取自我效能」對於

「蔬果攝取行為」的影響力比低可獲性的情形為強。

第二節 建議

壹、促進大學生蔬果攝取行為的建議

一、台灣地區大學生的蔬果攝取行為略低於理想狀況。蔬果攝取行為 較不佳的高危險群特質有:高年級、男性、住學校宿舍或在外租 屋、較少在家用餐、過去一個月有便秘狀況、自覺健康狀態不 佳、過去一個月未曾減肥,很少吃素以及對於蔬果建議攝取量認 知不適當者。這些群體應為教育介入的優先目標群。

(4)

二、個人層面的介入重點:

1.建立不挑食、三餐規律、每餐食物能適當搭配各類食物的飲食習 慣,並加強對於蔬果攝取量的正確認知。

2.強化蔬果攝取的結果期望,包括攝取蔬果所可能帶來的生理好 處、減重利益等。而對於攝取蔬果所可能帶來的負向作用,如傳 統食療原則中常有的一些食物宜忌的觀念,可在進一步瞭解後,

協助找出替代性的解決方案。

3.提昇蔬果攝取自我效能,對於因忙碌、情緒因素、餐食口味變換 以及物質環境不利的情境,應教導在克服方法和行動技巧,並強 化自我肯定的信心。

4.提高克服蔬果攝取障礙的能力,可協助對象找出環境中可能存在的 不利條件,並建立克服的行動技巧。包括如何挑選品質較佳的蔬 果、如何辨別蔬果的新鮮衛生狀況、如何處理蔬果中的農藥、寄 生蟲的問題、儲存水果的方法、簡單便利食用蔬果的方法等。此 外,也可引導目標對象認識住處和學校附近的飲食供應環境,找 出便利的購買地點、便宜的購買管道及合適的商店。

5.在設計介入方案時,對於蔬菜和水果在食用習慣、儲存條件、價 格、購買通路等條件的差異,應一併考慮。

三、人際社會層面的介入重點:

(5)

1.在家庭部分,子女在家用餐時,能準備足量的蔬果類食物以供食 用。父母親自己要實行攝取足量蔬果的行為,以作為子女的模 範。自幼即應注意養成子女攝取蔬果的習慣,並塑造愉快的攝取 蔬果的經驗。對於子女攝取蔬果的行為,父母可適時給予鼓勵提 醒,必要時也可給予適當的規範。

2.在同儕影響力的部分,在進行教育介入時,可教導目標對象運用同 儕的友伴力量來幫助自己。例如邀請朋友一起去購買蔬果,相互 幫忙購買蔬果,或利用共同購買來減少購買的時間及價格成本。

四、物質環境層面的介入重點:

1.優先提高目標對象所處環境的蔬果可獲性。學校本身的供餐環境 (如餐廳及福利社)應提供一個有利於學生獲取蔬果的環境,包括良 好品質的蔬果、合理的價格、便利的購買管道和適當的宣傳促 銷。學校也應檢視周邊環境中學生購買餐點及蔬果店家的數量、

距離遠近及所販售餐食的內容、品質及價格。如發現校外獲取蔬 果的環境條件不佳,學校應在校內的供餐系統中補其不足,或協 調周邊商店調整其銷售方式,以提供學生一個對於蔬果攝取具支 持性的學校環境。

2.以大學生為消費群的蔬果產品,應符合新鮮、衛生、品質良好的 條件。在包裝或產品的型態上,可處理成便利食用的形式,如打 成汁或切成塊的水果。在價格上,應儘量以學生消費能力可負擔

(6)

的水準為主。由於許多外宿學生沒有冰箱可以儲存蔬果,因此在 產品的份量上,以一日(或一次)能食用完畢的份量較為適宜。學校 宿舍若能適當提供住宿學生使用冰箱,將有助於住宿學生降低水 果儲存的障礙問題。

貳、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繼續深入發掘蔬果攝取相關概念的關連性

本研究在焦點團體訪談所收集到的資料中,雖然發現若干概念間 的關聯,但數量並不多,且較為零散,無法形成有系統的歸納。未來 研究在設計訪談題綱時,可加入能引發概念相關性討論的問題,以進 一步深入發掘概念間的關連和作用機轉。

二、探討傳統食療觀念對飲食行為的影響

擴大研究傳統食療觀念對各種飲食行為的影響力,瞭解這種中國 社會文化特有的觀念,其作用的普及性和深入性。進一步探討西方營 養學與中醫飲食觀念這兩套飲食原則在民眾飲食行為中所扮演的角 色。如此將有助於正確理解本土場域中常民的飲食行為,對於建立本 土性的衛生教育理論模式有一定程度的助益。

三、發展適合本土的飲食評估測量工具

(7)

正確的飲食評估是飲食行為研究的首要工作。研究者發現國內有 關發展飲食評估工具的研究並不多,而國外發展良好的工具,往往因 為飲食內容及習慣的差異,無法適用於本土的研究場域。未來研究應 針對本土性的對象和環境,進行適合各年齡層、適用各種研究方法(如 訪問、自填問卷、電話調查)的測量工具。如此將可對於國內的飲食行 為研究有相當大的助益。

四、進行環境層次的客觀性測量及研究

近年來有關蔬果攝取行為的研究已愈來愈重視環境層次的影響 力,本研究結果也發現到環境層面因素的重要。本研究在環境層次的 變項,如蔬果攝取障礙、蔬果可獲性等變項的測量,是採受試者自評 的方式,所測量到的仍屬個人層級的覺知,而非真實的客觀環境。未 來研究可針對環境層次的影響力進行客觀的測量,或針對不同層級的 變項收集不同來源的資料,並可運用多層次分析的方法來釐清個人及 環境因素的作用力。未來介入實驗研究的重點也應朝向環境層面的改 變,以檢驗改變環境因素所帶來的成效。

五、利用質量整合的方法,有助於提高研究成果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協助量性概念架構及研究工具的發展。在分析 量性研究結果時,質性研究的資料也提供許多解釋的線索。本研究在 這種質量整合方式的經驗上,是成功的。未來從事飲食行為研究時,

(8)

可適當使用質量整合的研究方法,將有助於提高研究成果,提高本土 的適合性。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有效:指當月新登記人次外,尚包括有效期間內已辦理登記,延至當月

有效:指當月新登記人次外,尚包括有效期間內已辦理登記,延至當月

有效:指當月新登記人次外,尚包括有效期間內已辦理登記,延至當月

有效:指當月新登記人次外,尚包括有效期間內已辦理登記,延至當月

有效:指當月新登記人次外,尚包括有效期間內已辦理登記,延至當月

有效:指當月新登記人次外,尚包括有效期間內已辦理登記,延至當月

有效:指當月新登記人次外,尚包括有效期間內已辦理登記,延至當月

有效:指當月新登記人次外,尚包括有效期間內已辦理登記,延至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