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楊岐方會生平及禪學探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楊岐方會生平及禪學探究"

Copied!
5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DOI: 10.6727/TJBS.201806_(35).0002

楊岐方會生平及禪學探究

張國一

摘 要

楊岐方會為「楊岐宗」之開宗者,在中國禪門,名聲顯赫地 位崇高。不過,現代的相關研究,有二不足:一、重要性的了解 不足。是以至今尚無方會研究之專書,亦無關於他的碩、博士論 文研究。但見寥寥數篇期刊論文,簡說略談而已。若干禪宗史專 書,雖有相關介紹,然亦多簡說,不夠詳備、深入。二、研究者 對方會歷來文獻掌握之完整性不足。這難免可能造成研究成果的 侷限與偏頗,甚至可能出現錯誤。筆者對古今方會文獻進行較全 面的調查,共獲得 27 種:2 種「一手文獻」、25 種「後代禪典 燈史」。本文以此文獻為基礎,進行分析,希望能得到較完備、

客觀的理解。方會生平,關於他出家前、出家、參學、悟道、開 法、付法、圓寂時間等,我們終於可得較清晰的脈絡;其禪學思 想,也約略歸納得 8 點要義。此外,本文也進行了文獻校勘的工 作,發現「後代禪典燈史」中,關於方會的紀錄的若干錯誤,很 有可能為根據一手文獻的改寫所致。這些資料應勘誤、簡別,避 免誤用,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收穫。

關鍵詞:楊岐方會、臨濟宗、即心是佛、即物顯道、五家七宗

2017.09.08 收稿,2018.06.27 通過刊登。

* 作者係真理大學通識中心人文社會學科專任副教授。

(2)

壹、前言

禪,盛於唐、五代,有所謂「五家」:溈仰、臨濟、曹洞、

法眼、雲門。入宋,以臨濟宗為最盛,1風穴延沼(887-973)、2 首山省念(925-993)、汾陽善昭(947-1024)、慈明楚圓(986- 1040),次第傳法演教!楚圓下出兩大士:楊岐 3方會(996- 1049)4、黃龍慧南(1002-1069),開楊岐、黃龍二宗,「五家七 宗」建立起來了!

方會,為楊岐宗之開宗者,其地位極為重要!5不過,現代 學界對他看重欠足,大略,無關於方會之專書,亦無關於他的 碩、博士論文研究。期刊論文,寥寥三兩篇,簡說略談而已。若 干禪宗史專書,有關於他的介紹,然亦多簡說爾,較詳備、深入 的探究,尚欠足夠。

一個頗為重要的研究基礎問題—古今方會文獻共有多少?

1 宋初,禪門之盛者,僅臨濟、雲門而已,尤以臨濟為最盛。曹洞宗,要遲至 北宋中期與南宋,才發展起來。法眼宗,僅永明延壽一法匠,後繼乏人,

溈仰宗則已無傳人。參阿部肇一,《中國禪宗史》(臺北:東大,1991 年),頁 747。

2 根據〈風穴寺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延沼,本名「匡沼」,後代稱「延 沼」,應為入宋後,避太祖「趙匡胤」的名諱,改「匡」為「延」。可參溫 玉成、楊順興,〈讀風穴寺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碑後〉,《中原文物》1984 年第 1 期(1984 年 2 月),頁 35-38、41;與溫玉成,〈碑刻資料對佛教 史的幾點重要補正〉,《中原文物》1985 年特刊(1985 年 3 月),頁 206- 215。

3 根據筆者所採用 27 種禪史資料,《白雲守端禪師廣錄》、《宗門統要續 集》、《聯燈會要》、《五燈會元》、《釋氏稽古略》、《五燈嚴統》、

《五燈全書》等 7 種資料,作「歧」,其餘 20 種作「岐」。本文依「一手 文獻」《楊岐方會和尚語錄》,做「岐」。

4 方會生卒年,本文暫以 996-1049 來展示,詳後討論與註 119。

5 今中國之臨濟宗,僅存楊岐,而無黃龍,這是楊岐宗重要的另一原因。黃龍 宗盛於北宋,約四、五傳,竟告衰微。方會,再傳得五祖法演,其下出圓悟 克勤等「三佛」,再傳虎丘、大慧宗杲等人,興盛不已,迄於今日。

(3)

學者的留意,亦欠足夠。6楊曾文先生之《宋元禪宗史》與阿部肇 一的《中國禪宗史》,對方會禪史資料,較留意做了考察,然亦 分別僅採用八種、六種而已,7這尚不是較完備的方會史料。

古今方會禪史資料,共有多少?此一基礎研究,不容跳過,

否則,研究成果難免有侷限、偏頗,也可能出現錯誤。8本文較費 心做了考察,略共得 27 種,擬以此為基礎,進行一文獻分析之 探究,希望藉此,能得到關於方會生平、禪學思想,一較完備、

客觀之理解、解析。

貳、楊岐方會之文獻 一、方會文獻共有多少

古今方會文獻,共有多少?本文主要參考三種現代禪宗書 目提要作品:會性法師之《大藏會閱》、李淼之《中國禪宗大 全》,與佛光山《禪藏》之《附錄》,9對他們進行地毯式之閱

6 如褚柏思之《中國禪宗史話》、孤峰智璨之《中印禪宗史》,介紹方會思 想,無史料說明;劉果宗之《禪宗思想史概說》,僅採 3 種方會資料;杜繼 文、魏道儒之《中國禪宗通史》,僅採 4 種資料;潘桂明之《中國禪宗思想 歷程》、忽滑谷快天之《中國禪學思想史》,僅採 5 種資料。

7 楊曾文先生之《宋元禪宗史》,共採用《楊岐方會和尚語錄》、《楊岐方會 和尚後錄》、《禪林僧寶傳》、《建中靖國續燈錄》、《聯燈會要》、《嘉 泰普燈錄》、《古尊宿語錄》、《五燈會元》等 8 書。阿部肇一之《中國禪 宗史》,則採用《林間錄》、《五燈會元》、《叢林盛事》、《釋氏稽古 略》、《居士分燈錄》、《畫墁集》、《佛祖歷代通載》等 7 書。

8 如依「一手文獻」《楊岐方會和尚語錄》,方會「俗齡五十四」。然劉果宗 之《禪宗想史概說》(臺北:文津,2001 年),頁 201,僅參考《嘉泰普燈 錄》等 3 書,說成「壽五十八」了。

9 據筆者所見,現代出版之禪宗書目提要工具書,成績特別顯著者為以下三 書:會性法師之《大藏會閱》(臺北:天華,1978-1979 年)、李淼之《中 國禪宗大全》(高雄:麗文出版社,1994 年),與佛光山之《禪藏》(高 雄:佛光,1994 年),分別收禪典五百五十九部、五百八十二部、六百二 十三部。唐以來浩瀚之禪文獻,三書做了較為完整之全面搜查、說明、簡 介。本文對楊岐方會文獻進行調查,即以此三書為基礎。現代關於禪文獻調

(4)

讀、調查,共獲得收錄有方會資料之古今文獻,共三大類 27 種,可展示如下表:

表一:三類 27 種古今方會文獻

一、燈錄史傳類 建中靖國續燈錄(北宋,1101)

林間錄(北宋,1107)

禪林僧寶傳(北宋,1119-1125)

宗門統要續集(南宋,1133)

聯燈會要(南宋,1183)

叢林盛事(南宋,1197)

嘉泰普燈錄(南宋,1202)

大光明藏(南宋,1216)

五燈會元(南宋,1252)

五家正宗贊(南宋,1254)

佛祖歷代通載(元,1341)

釋氏稽古略(元,1354)

續傳燈錄(明,1371-1391)

指月錄(明,1599)

教外別傳(明,1631)

居士分燈錄(明,1632)

五燈嚴統(清,1650)

南嶽單傳記(清,1605-1672)

宗統編年(清,1690)

五燈全書(清,1693)

二、語錄類 楊岐方會和尚語錄(北宋,993-1046)

白雲守端禪師廣錄(北宋,1025-1072)

古尊宿語錄(南宋,1131-1162)

續古尊宿語要(南宋,1238)

楊歧方會和尚後錄(南宋,1238 後)

御選語錄(清,1733)

三、宗論類 禪林寶訓(南宋,1174-1189)

查研究情況,亦可參張國一,《唐代禪宗心性思想》(臺北:法鼓文化,

2004 年)之「第四節,完整禪宗文獻之理解與掌握」,頁 27-40。

(5)

27 種文獻,《楊岐方會和尚語錄》與《白雲守端禪師廣 錄》中一則資料,為關於方會之「一手文獻」,這是我們今天進 行方會研究,最重要、可信的材料。其餘 25 種文獻,為「後代 禪典燈史」,他們對於增補說明較完備方會生平、禪學思想面 貌,還要發揮重大的貢獻。

二、方會文獻之集成與演進

方會留有珍貴「一手文獻」《楊岐方會和尚語錄》傳世!

(以下或簡稱《語錄》)根據楊傑之〈題楊岐會老語錄〉,編成 的時間,在「元祐三年」(1088),10這是方會過世後 42 年了。

《語錄》分兩部分:《袁州楊岐山普通禪院會和尚語錄》、

《後住潭州雲蓋山海會寺語錄》,這是方會先後住「袁州楊岐 山」、「潭州雲蓋山」,二時、二地開法,由弟子「仁勇」、

「守端」所作之實錄。11

根據「苾芻12文政」之〈潭州雲蓋山會和尚語錄序〉,《後 住潭州雲蓋山海會寺語錄》,在「皇祐二年」(1050)曾獨立 出版,這是方會過世後第 4 年。13《袁州楊岐山普通禪院會和尚語 錄》呢?或者,在方會生前,亦已獨立出版了吧!?

10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大正藏》冊 47,第 1994 號,

頁 646 上。

11 《袁州楊岐山普通禪院會和尚語錄》標題下,作「江寧府保寧禪院嗣法小師 仁勇編」;《後住潭州雲蓋山海會寺語錄》標題下,作「舒州白雲峯嗣法小 師守端編」。參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0 上 -641 上。

12 苾芻,音ㄅㄧˋㄔㄨˊ,即「比丘」也。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網 站: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PKO3wv&o

=e0&sec=sec1&index=1,檢索日期:2018 年 5 月 12 日。(以下皆同,不再 重複列出網址)

13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5 下 -646 上。

(6)

《楊岐方會和尚語錄》,收方會資料共 80 則,極為珍貴!

應加注意的是,其中雜入了「潭州道吾真禪師」之「語要」、

「勘辨」、「偈頌」,應簡別剔除之。14

而後,方會得法弟子白雲守端之「一手文獻」《白雲守端禪 師廣錄》中(以下或簡稱《白雲廣錄》),15記有一則方會與其 師楚圓的對話,或可做為守端編《後住潭州雲蓋山海會寺語錄》

一則補遺,本文亦將他作為方會「一手文獻」來運用了。

而後,「後代禪典燈史」:

北 宋 年 間 , 《 建 中 靖 國 續 燈 錄 》 ( 以 下 或 簡 稱 《 建 中 錄》),在方會過世 55 年後,搜其文獻,新增 3 則資料。16惠洪 之《林間錄》、《禪林僧寶傳》(以下或簡稱《禪寶傳》),搜 方會生平故事為主,分別再新增資料共 4 則、10 則。17

南宋年間,《宗門統要續集》、《古尊宿語錄》、《聯燈 會要》,繼承《語錄》爾,無新資料。18《禪林寶訓》、《叢林盛 事》,再新增方會資料,共 3 則、1 則。19《嘉泰普燈錄》(以下

14 南宋.守頤,《古尊宿語錄目錄》亦已指出這個問題了:「第十九卷,楊岐 會語錄,序二首,誤安卷末道吾語之後。」(《卍續藏經》冊 119,第 1314 號,頁 195)

15 根據「太原王孜」序文,《白雲廣錄》乃守端「門弟子處凝者,編而為帙,

分上、中、下」,大略,為門人寫錄關於他的一手資料。其中「頌古一百十 則」,守端「自題」做於「嘉祐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

很清楚,為生前一手之作。(北宋.白雲守端,《白雲守端禪師廣錄》,

《卍續藏經》冊 69,第 1352 號,頁 400 上 - 449 上)

16 《建中錄》收方會資料共 24 則,21 則出《語錄》,新增共 3 則。

17 惠洪為黃龍宗(惠南再傳)弟子,亦勤收方會資料。《林間錄》4 則資料全 新;《禪寶傳》收資料共 15 則,5 則出《語錄》,新資料 10 則。

18 《宗門統要續集》搜方會資料 1 則,出《語錄》;《古尊宿語錄》,繼承

《語錄》全文爾;《聯燈會要》收方會資料 23 則,全出《語錄》。

19 《禪林寶訓》、《叢林盛事》蒐方會資料 3 則、1 則,資料全新。

(7)

或簡稱《嘉泰錄》),對匯搜方會資料,再給予了較大的看重,

新增資料共 10 則。20《大光明藏》,則無新資料。21

真正較用心專志,希將「前錄收不盡」之方會文獻,做一 較大規模匯搜者,為《續古尊宿語要》(以下或簡稱《續古尊 要》),這在方會過世 192 年後了!22新增資料共 18 條,成果 頗為豐碩!23

一部新的方會語錄—《楊岐方會和尚後錄》(以下或簡稱

《後錄》),緊接著,亦集結出現了!他選取若干前禪典資料,

吸收《續古尊要》新成果,再新蒐 14 則資料,試圖展示出一冊 有別於《語錄》的新方會語錄,稱之為《後錄》了!24

《後錄》,今被編收在《大正藏》第 47 冊 1994 經,置於

《語錄》後,作:「A《楊岐方會和尚語錄》、B《楊岐方會和 尚後錄》」,這樣的編收,並不恰當。

《語錄》,為方會「一手文獻」;《後錄》,則後代一篇新 匯集作品,將前、後代不同文獻,編列同屬一經,並不恰當。比 較好的作法,還是將兩篇作品,做獨立編收吧!25

20 《嘉泰錄》收方會資料 29 則,13 則出《語錄》,1 則出《建中錄》,5 則 出《禪寶傳》,新增 10 則。

21 《大光明藏》收方會資料 10 則,全出《禪寶傳》。

22 《續古尊要》在《楊岐會禪師語》標題後有「前錄收不盡者」數字,此為其 用心之所在也。(南宋.晦堂師明,《續古尊宿語要》,《卍續藏經》冊 118,第 1318 號,頁 939 下)

23 《續古尊要》收方會資料 24 則,2 則出《語錄》,1 則出《建中錄》,3 則 出《嘉泰錄》,新增 18 則。

24 《後錄》共收方會資料 49 則,11 則出《語錄》;1 則出《建中錄》;1 則 出《禪寶傳》;4 則出《嘉泰錄》;《續古尊要》18 則新資料,全加吸收;

再新增資料 14 則。

25 《大正藏》第 47 冊 1993 經,亦將《黃龍慧南禪師語錄》(1127-1130)、

《黃龍慧南禪師語錄續補》(1252 後集成)兩篇前後代作品,編列同屬一

(8)

而後,《五燈會元》,新增 1 則方會資料;26《五家正宗 贊》,無新資料。27南宋情況,大略如上。

元、明、清時代:

元代,《佛祖歷代通載》、《釋氏稽古略》,新增方會資 料,共 1 則、2 則。28

明代,《續傳燈錄》、《指月錄》、《教外別傳》、《居士 分燈錄》四書,除《指月錄》新增 3 則資料,餘皆無增新。29

清代,《五燈嚴統》、《南嶽單傳記》、《宗統編年》、

《五燈全書》、《御選語錄》等五書,《宗統編年》增有新資料 9 則,30餘皆無增新了。31

經,也有同樣的問題,應獨立編收之。

26 《五燈會元》收方會資料 43 則,29 則出《語錄》,1 則出《建中錄》,12 則出《嘉泰錄》,新增 1 則。

27 《五家正宗贊》收方會資料 7 則,4 則出《語錄》,1 則出《白雲廣錄》,2 則出《禪寶傳》,無新資料。

28 《佛祖歷代通載》收方會資料 10 則,9 則出《禪寶傳》,新增 1 則。《釋 氏稽古略》收方會資料 7 則,3 則出《禪寶傳》,2 則出《嘉泰錄》,新增 2 則。

29 《指月錄》收方會資料 27 則,17 則出《語錄》,1 則出《禪寶傳》,6 則 出《嘉泰錄》,新增 3 則。《續傳燈錄》,全抄自《禪寶傳》爾;《教外別 傳》收方會資料 20 則,12 則出《語錄》,8 則出《嘉泰錄》,無新資料;

《居士分燈錄》收方會資料 2 則,1 則出《語錄》,1 則出《續古尊要》,

無新資料。

30 《宗統編年》收方會資料 17 則,1 則出《白雲廣錄》,3 則出《禪寶傳》,

1 則出《林間錄》,1 則出《禪林寶訓》,2 則出《嘉泰錄》,新增 9 則。

31 《五燈嚴統》,承《五燈會元》全文爾;《南嶽單傳記》收方會資料 11 則,1 則出《語錄》,7 則出《禪寶傳》,3 則出《嘉泰錄》,無新資料;

《五燈全書》收方會資料 37 則,23 則出《語錄》,13 則出《五燈會元》,

1 則出《釋氏稽古略》,無新資料;《御選語錄》收方會資料 12 則,9 則出

《語錄》,1 則出《白雲廣錄》,1 則出《嘉泰錄》,1 則出《指月錄》,

無新資料。

(9)

27 種方會文獻:2 種「一手文獻」、25 種「後代禪典燈 史」,其集成、演進情況,略說如上。可再展示如下簡表,以便 一覽:

表二:27 種方會文獻集成、演進簡表

一、一手文獻(992-1049) 1 楊岐方會和尚語錄

(北宋,993-1046)

80 則資料

2 白雲守端禪師廣錄

(北宋,1025-1072)

1 則資料

二、後代禪 典燈史

(一)北宋文獻

(960-1127)

3 建中靖國續燈錄

(北宋,1101)

新增 3 則資料

4 林間錄

(北宋,1107)

新增 4 則資料

5 禪林僧寶傳

(北宋,1119-1125)

新增 10 則資料

(二)南宋文獻

(1127-1279)

6 宗門統要續集

(南宋,1133)

無新資料

7 古尊宿語錄

(南宋,1131-1162)

無新資料

8 聯燈會要

(南宋,1183)

無新資料

9 禪林寶訓

(南宋,1174-1189)

新增 3 則資料

10 叢林盛事

(南宋,1197)

新增 1 則資料

11 嘉泰普燈錄

(南宋,1202)

新增 10 則資料

12 大光明藏

(南宋,1216)

無新資料

13 續古尊宿語要

(南宋,1238)

新增 18 則資料

14 楊歧方會和尚後錄

(南宋,1238 後)

新增 14 則資料

(10)

15 五燈會元

(南宋,1252)

新增 1 則資料

16 五家正宗贊

(南宋,1254)

無新資料

(三)元明清文 獻(1279 以後)

17 佛祖歷代通載

(元,1341)

新增 1 則資料

18 釋氏稽古略

(元,1354)

新增 2 則資料

19 續傳燈錄

(明,1371-1391)

無新資料

20 指月錄(明,1599) 新增 3 則資料 21 教外別傳

(明,1631)

無新資料

22 居士分燈錄

(明,1632)

無新資料

23 五燈嚴統

(清,1650)

無新資料

24 南嶽單傳記

(清,1605-1672)

無新資料

25 宗統編年

(清,1690)

新增 9 則資料

26 五燈全書

(清,1693)

無新資料

27 御選語錄

(清,1733)

無新資料

本文,即擬以此為研究基礎,進行文獻分析之探究,以期對 方會之生平、禪學思想,可得一較完備、客觀的理解、掌握。

參、楊岐方會之生平

以下,探究方會生平歷史,先根據「一手文獻」中相關資 料,進行文獻分析,可先得到較可靠之方會信史。其次,再根據

(11)

「後代禪典燈史」中相關資料,進行文獻分析,方會生平歷史,

可再得到一補充之理解、掌握了。

一、「一手文獻」中之楊岐方會生平

首先,2 種方會「一手文獻」《語錄》、《白雲廣錄》,其 中關於方會生平之資料,約共 21 則。32根據他們,我們可得到方 會人生約三階段之信史。

(一)出家、參學於慈明楚圓

根據文政之〈潭州雲蓋山會和尚語錄序〉,方會是「袁州宜 春人(今江西宜春市)33」,俗姓「冷」,西遊,在「潭州瀏陽道 吾山(今湖南瀏陽縣北)34」落髮出家。35

後參學於慈明楚圓,曾有一次法戰:

師問慈明:「幽鳥語喃喃,辭雲入亂峰時,如何?」明 云:「我行荒艸裏,汝又入深村!」歧云:「官不容針,

再借一問。」明便喝。歧云:「好喝!」明又喝,歧亦 喝,明連喝兩喝,歧便禮拜。36

師徒互「喝」!大略,為「性在作用」禪法之展示!37方會在慈

32 《語錄》中有 20 則,《白雲廣錄》中有 1 則,共 21 則。

33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中國歷史地名辭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 社,1986 年),頁 702。

34 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長沙市;瀏陽,治所在今湖南瀏陽縣;潭州瀏陽,應指 瀏陽,即今天湖南瀏陽縣。道吾山,在今湖南瀏陽縣北。參復旦大學歷史地 理研究所,《中國歷史地名辭典》,頁 971、671、885。

35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6 上。

36 北宋.白雲守端,《白雲守端禪師廣錄》,頁 437 下 -438 上。

37 即藉舉手投足等身心作用,以顯示佛性的禪法,首創於馬祖道一,如馬祖 說:「著衣吃飯,言談衹對,六根運用,一切施為,盡是法性。」(北宋.

(12)

明會下,頗能展示禪悟之機用!不過,慈明尚不肯認之,批評 他:我「行」在如「荒艸」的妄思中,你則落「入」世俗「深 村」中了呀!

方會參學於慈明,可信的一手故事,竟僅此一則爾!

(二)初開法於袁州楊岐山之普通禪院

方會第一期的駐錫、傳禪,地點在他家鄉(宜春)西南方,

「袁州楊岐山(今江西萍鄉市)38」之「普通禪院」39

不過,接「受」朝廷住持任命「疏」,「披法衣」,「陞 座」開法的就任典禮,在楊岐山東北方之「筠州九峯山(今江西 高安縣)40」,這是他另一處傳禪的道場吧。41

典禮結束,方會擬下座,忽出來一個「九峯勤和尚」,抓住 方會說:「今日喜遇同參!」方會反問:「同參底事作麼生?」

九峯勤說:我來「牽犁」,你去「拽42杷」!方會問:誰走「在 前」呢?九峯勤擬議,方會推開之,說:還以為你是個「同 參」,「原來不是」!43初試啼聲,即展示猛烈禪風!

李遵勖,《天聖廣燈錄》,《卍續藏經》冊 135,第 1553 號,頁 326)

38 韓溥說,楊岐山在萍鄉,即今江西萍鄉市(同註 33,頁 777),「地處贛 西,毗鄰湘東」。(韓溥,〈楊岐宗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古今藝文》第 29 卷第 2 期﹝2003 年 2 月﹞,頁 74-78)

39 「普通禪院」前身為「廣利寺」,「唐開元年間」,「神會門徒,乘廣禪 師」創建之,繼有「馬祖道一門徒甄叔禪師」住持之。後方會「改廣利寺為 普通禪寺」,創楊岐宗,興盛迄今。民國時,「有佛寺 65 所、院 25 所、

庵 45 所,共 136 所」,文革遭毀。改革開放後,「普通禪寺」等「51 所寺 庵」得修復,「現有僧尼數十名,居士數百名,信眾上萬名,佛教活動已恢 復正常。」(韓溥,〈楊岐宗在佛教史上的地位〉,頁 74-78)

40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中國歷史地名辭典》,頁 909。

41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0 上。

42 ㄓㄨㄞˋ,拖拉也。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

43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0 中。

(13)

住在普通禪院,大略,因陋就簡,很清苦。一次冬季上 堂,他說:「楊岐乍住屋壁疏,滿床皆布雪真珠,縮却項,暗嗟 吁!」禪院的瓦「壁」,破蔽「疏」漏,冬季,「雪」花竟落

「滿」了「床」,只能「縮」著脖子,「暗」自嘆息!過了一 會兒,他又說:「翻憶古人樹下居!」44「古」代的修行「人」,

「居」住在「樹下」,不是更辛苦嘛,還是安禪辦道吧!他頗能 自我解嘲、開解。45

此期開法,「嗣法」弟子「仁勇」,記錄編成《袁州楊岐山 普通禪院會和尚語錄》,約共 24 則,即今《語錄》的第一部分。

(三)次開法於潭州雲蓋山之海會寺與過世

而後,方會再西遊,駐錫、開法於「潭州雲蓋山(今湖南長 沙市)46」之「海會寺」。

住持任命典禮,地點在「興化寺」。47「府主龍圖」(潭州知 府兼龍圖閣學士)48將任命疏交給方會,49方會請潭州「僧正」50

44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1 上。

45 忽滑谷快天也說,此期方會「頗守枯淡家風」。(《中國禪學思想史》﹝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年﹞,頁 423)楊岐山,地處贛西,毗鄰湘東,

離贛、湘之大城市,比較遙遠。方會駐錫於此,能得到的重視、資源,大 略,比較有限了。

46 潭州,治所今湖南長沙市。參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中國歷史地名辭 典》,頁 971。

47 興化寺為就任地點,海會寺則為方會常住寺院吧。

48 龍圖,宋代龍圖閣直學士簡稱。府主,應即潭州知府。楊曾文根據《續資治 通鑑長編》卷 157 資料,主張這位「龍圖府主」為「劉夔」。(楊曾文,

《宋元禪宗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年﹞,頁 347)

49 宋代禪宗寺院,住持人選,多由十方叢林公推其優者,稱「十方制」。然

「公推、官決、官派」,最後任命,「由官府做最終裁決。」(劉長東,

《宋代佛教政策論稿》﹝成都:巴蜀書社,2005 年﹞,頁 179-252)方會任 住持,遂有此潭州知府任命、官派之典禮、儀節了。

50 宋代,管理「僧尼帳籍、僧官補授」等事,各州設有「僧正司」,其長官稱

(14)

將疏文交給「表白」者51「宣讀」。讀畢,方會略「敷演」數 語,「陞座拈香」,先祝「今上皇帝聖壽無窮」,次祝「知府龍 圖、駕部52諸官常居祿位」,末明應報「石霜山慈明禪師法乳之 恩」。而後,「白槌」師53擊槌,說:「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 義」,方會遂開法。54

法會最末,方會恭敬地說:「伏遇知府龍圖、通判、55駕 部,洎諸官僚,請住雲蓋道場,可謂諸官願弘深廣,為國忠臣,

建立法幢,上嚴帝祚!然願諸官:壽齊山岳,永佐明君,作大股 肱,為佛施主。」56

此一任命儀式,大略,為真宗(998-1022)新制之佛門 儀軌。57方會師弟慧南,稍早,在同安就任住持,也是這樣做

僧正、副僧正、僧判等。在溫州、杭州等佛教興盛之州,僧正上另設有「都 僧正」。(劉長東,《宋代佛教政策論稿》,頁 89-90)

51 表白,法會及修法之際,於佛前申訴其願望與目的,乞請三寶照鑑,稱為表 白。(參佛光大字典網站:https://www.fgs.org.tw/fgs_book/fgs_drser.aspx,

檢索日期:2018 年 5 月 12 日)(以下皆同,不再重複列出網址)

52 駕部,當為駕部司,隸屬於兵部之下,大略掌車輿、牛馬廄牧之事。(顧 俊,《中國文化史工具書》﹝臺北:木鐸,1987 年﹞,頁 23)

53 白槌,又作白椎,指打椎告事。禪林於開堂或祝國(新住持入寺之儀式)時 打槌,稱白槌。白槌師先鳴槌一下,息靜群喧,次白於眾,謂:「法筵龍象 眾,當觀第一義」,稱「白槌」。其次,長老說法終結時,白槌師更槌一 下,說:「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稱「結槌」。白椎師,多以知法尊 宿任之。(參佛光大字典網站)

54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1 上。

55 宋初,為制衡權勢過大的藩鎮,乃派朝臣,通判府州軍事,和地方主官共管 政事或兵民獄訟,亦負有考察知府或知州忠貞程度的任務。

56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1 上 - 中。

57 此一儀軌,北宋臨濟宗祖師:風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陽善昭,未見有實行 的紀錄。楊曾文說:最早見於省念弟子葉縣歸省、潭州神鼎洪諲語錄中;在 楚圓、慧南、方會、克文語錄中也有。(《宋元禪宗史》,頁 316-317)大 略,就是在省念(925-993)以後—宋真宗(998-1022)時期,新制定的 儀軌。真宗為宋代最崇奉佛教的帝王,改良中央僧官選拔制度,改「次補」

(派任)制,為「考試制」,令選拔較公正客觀。真宗年間,「全國大小

(15)

的,58他們是新儀軌的第一批奉行者。59

有學者主張,這是禪門「臣服於君主專制制度的必然產 物」!60面對宋代對佛教的中央極權管理,61方會、慧南,大略,

順從以對!無論如何,六朝以來,「沙門不敬王者」的超然姿 態,已不復可見了!62

寺院有近四萬所」,僧尼共 45 萬餘人,「此數是自唐代至元代數百年間的 最高峰」。(參劉長東,《宋代佛教政策論稿》,頁 96-166;與顧吉辰,

《宋代佛教史稿》﹝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9-19)真宗崇 奉並革新佛教,影響至鉅,新儀軌即產生於此時吧!

58 方會任雲蓋山住持,在慶曆六年(1046);根據《禪寶傳》與《黃龍慧南禪 師語錄》,約 8 年前,慧南任同安住持(1038),其就任儀軌為:宣讀任命 疏、捻香、先祝「皇帝聖壽無窮」、次祝「知軍、郎中、文武寀僚,資延福 壽」、次祝「國界安寧,法輪常轉」、次明己嗣「湖南慈明禪師」。而後,

維那擊椎言:「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惠南遂開法。兩人開堂就任儀 式,大抵相同的。

59 新儀軌,北宋.睦庵善卿《祖庭事苑》(1108)已記錄之,如說「拈香」:

「今開堂長老必親拈香者,以所得之法,必有所自,所行之道,其外衛者,

必藉乎王臣,俾福慧雙資,必圖報於此日,豈偶然乎?」(《卍續藏經》冊 113,第 1261 號,頁 235 上 - 下)南宋《叢林校定清規總要》(1274),正 式納成禪門儀軌了,如說:「或開堂祝聖,則官員自度疏,然後指法座,

(有法語)登座。先拈香祝聖,次官僚,次明法嗣,就座。如係開堂,諸 山一人,或上首一人,就法座前右邊,白槌云:『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 義』,住持方垂語。」「如開堂,又白槌云:『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 是』,住持下座。」(《卍續藏經》冊 112,第 1249 號,頁 10 上 -13 下)

元代《敕修百丈清規》亦繼承之,住持任命程序:先由「一位或幾位禪師」

向「地方官—知州或知軍推薦」,「地方官簽發請疏(相當聘書)」,迎 請,「寫請疏請他開堂」,地方僧官宣讀請疏,「禪師捻香祝聖、說法」。

(參楊曾文,《宋元禪宗史》,頁 317)

60 黃鑒齋,〈論黃龍慧南〉,收入賴永海、薛正興主編,《禪學研究》第三輯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年),頁 60-61。

61 宋代對於僧官選拔、寺院數量管控、住持任命、僧門運作方式(如受戒、住 持、行遊),都有嚴明之管理、規範。「宋政府有將佛教置於國家行政控制 之下的施政意圖」,「總體上是扶持的」,「又伴隨著對佛教內部事務和教 內榮譽價值觀干預和改造」,「其程度超過前代」。(劉長東,《宋代佛教 政策論稿》,頁 80-378)

62 《沙門不敬王者論》,為東晉僧人慧遠的作品,被收錄於《弘明集》卷 5。

(16)

方會有政治上的交遊,曾「參」訪「駕部」;63另對一位

「提刑」官64「楊畋」65,頗為欣賞,說他:「示作王臣,佛祖罔 措,為指迷源,殺人無數!」更認同他「是我家裏人」!66楊 畋,為一有道居士吧!

與教界往來,亦頗多,楊岐詮、萬壽先馳、龍興孜老、武泉 常老、道吾67等禪者,曾「馳書」或「來」訪,乃至與方會展開 機鋒法戰!68

一日,傳來慈明遷化的消息,方會集合大眾:

挂真69舉哀,師至真前,提起坐具70云:「大眾會麼?」

遂指真云:「我昔日行腳時,被者老和尚將一百二十斤 擔子,放在我身上,如今且得天下太平!」却顧視大眾,

云:「會麼?」眾無語。師搥胸云:「嗚呼哀哉,伏惟尚 饗!」71

老師過世了,方會致「哀」的做法,竟是:「提起坐具」,面對

63 《語錄》說,方會曾「參駕部,歸寺上堂。」(頁 641)駕部,參註 52。

64 提刑,主管所屬各州司法、刑獄和監察,兼管農桑。(顧俊,《中國文化史 工具書》,頁 40)

65 畋,音ㄊㄧㄢˊ

66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2 上。

67 道吾,亦慈明之高弟,方會同門師兄弟也。《林間錄》說:「道吾真禪師」

與「楊岐會禪師」,「俱有重名於禪林」,為慈明會中「二大士」、「龍 象 」。( 北 宋. 覺 範 惠 洪,《 林 間 錄 》,《 卍 續 藏 經 》 冊 148, 第 1624 號,頁 625 下)

68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2 上 -643 上。

69 「挂真」,懸掛慈明的寫真畫像。「挂」,懸吊。「真」,寫真畫像。參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

70 「坐具」,即坐臥時,敷於地上或臥具上之長方形布,有護身、護衣、護眾 人床席臥具之作用。參佛光大字典網站。

71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2 中。

(17)

「大眾」,問他們:「會麼」?事實上,明年,慈明忌日,方會 再一次展示了此一奇特作風:

眾集,師至真前,以兩手揑拳安頭上,以坐具劃一劃,打 一圓相,便燒香。退身三步,作女人拜。首座云:「休 揑怪72。」師云:「首座作麼生?」首座云:「和尚休揑 怪!」師云:「兔子喫牛嬭73。」第二座近前,打一圓 相,便燒香,亦退身三步,作女人拜。師近前,作聽勢。

第二座擬議,師打一掌云:「者漆桶也亂做!」74

在老師畫像前,「揑拳」、「劃一劃」、畫「圓相」、「作女人 拜」、作「怪」,這就是方會的致「哀」!大略,這都是「性在 作用」禪法之教示吧!接生不輟,機用自由,藉此方式來敬禮恩 師,比起世俗悲泣,更有意義吧。

文政〈潭州雲蓋山會和尚語錄序〉說:「百丈」懷「海」,

「得」「馬」祖道一「大師」之「大機」;「黃檗」希「運」,

「得」道一之「大用」;方「會」,則「兼而得」之!75方會 禪,具大機、大用,活潑極了,竟成為洪洲宗最優異、圓滿的弟 子了。

方會終「卒於雲蓋山」,年「五十四」歲,弟子為他建立了 石「塔」,「存」放其舍利。76

72 「揑怪」,或即作怪也。「揑」,虛構、牽強附會、構作也。《教育部重編 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

73 「嬭」,音ㄋㄞˇ,乳房,通「奶」。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 站。

74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2 中。

75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5 下 -646 上。

76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6 上。

(18)

此期開法,「嗣法」弟子「守端」,記錄編成《後住潭州雲 蓋山海會寺語錄》,約共 48 則,即今《語錄》的第二部分。77

二、「後代禪典燈史」中之楊岐方會生平

9 種「後代禪典燈史」:《林間錄》、《禪寶傳》、《禪林 寶訓》、《嘉泰錄》、《續古尊要》、《佛祖歷代通載》、《釋 氏稽古略》、《指月錄》、《宗統編年》中,尚有關於方會生平 資料,約共 33 則,78據此,我們還可對方會生平,得到重要的增 補理解。

(一)出家前

《禪寶傳》增說方會出家前故事:他從小是個「警敏滑 稽」,「談劇有味」的人。「及冠」,「不喜從事筆硯」,擔任 徵收「商稅」辦事員,然因犯錯,「當罸」,半夜遂逃走了!79

(二)出家

關於方會之出家,《禪寶傳》說:方會遊「筠州九峯」

山(今江西高安縣),忽覺此地乃「昔」時(過去生)「經行 處」,「眷」戀「不忍」離「去」,「遂」於此「落髮為大 僧」。80

77 《語錄》共 80 則:《袁州楊岐山普通禪院會和尚語錄》,佔 24 則;《後住 潭州雲蓋山海會寺語錄》,佔 48 則;文政〈潭州雲蓋山會和尚語錄序〉,

佔 7 則;楊傑〈題楊岐會老語錄〉佔 1 則。

78 方會生平史料,在《林間錄》有 4 則、《禪寶傳》8 則、《禪林寶訓》3 則、《嘉泰錄》4 則、《續古尊要》2 則、《佛祖歷代通載》2 則、《釋氏 稽古略》2 則、《指月錄》2 則、《宗統編年》6 則,共 33 則。

79 北宋.覺範惠洪,《禪林僧寶傳》,《卍續藏經》冊 137,第 1560 號,頁 552 下。

80 北宋.覺範惠洪,《禪林僧寶傳》,頁 552 下。

(19)

這一則資料,與「一手文獻」《語錄》說方會在「潭州瀏陽 道吾山(今湖南瀏陽縣北)」出家,說法不同,當以《語錄》為 正。

《禪寶傳》,或誤把方會受任住持所在(筠州九峯山),當 作他出家的地點,並增些故事,增加他出家之神秘性了!

(三)參學於慈明楚圓

參學於慈明,故事逐漸增多起來了。

《林間錄》說:方會跟「從」在「慈明」身邊,時間很

「久」,慈明開建「叢林」道場,必請方會擔任「寺主」。81大 略,方會很有幹才!

《禪寶傳》說:始於「慈明」初開法「南原」寺,方「會」

即「輔佐之」,能「安樂」於「勤苦」。後慈明「遷道吾」

山(今湖南瀏陽縣北)、82「石霜」山,83方會皆「自請」為「監 院」84。他必需「典」當「楮衾(被褥) 85」,以換取「金」錢、

「穀」糧,並常說些「憃語(傻話)86」,「拂」逆「慈明」,然

「諸方」仍「以」方會「為」允「當」!87

81 北宋.覺範惠洪,《林間錄》,頁 640 上。

82 《 宗 統 編 年 》 說, 慈 明 遷 道 吾 山, 在「 仁 宗 甲 子 天 聖 二 年(1024)」。

(清.紀蔭,《宗統編年》,《卍續藏經》冊 147,第 1600 號,頁 291 上 - 下)

83 《宗統編年》說,慈明遷石霜山,在「壬申明道元年(1032)」。(清.紀 蔭,《宗統編年》,頁 293 上)

84 監院,即總領眾僧之職稱,為一寺之監督,古稱院主、監寺,一般俗稱為當 家,禪宗六知事之一,位置次於都寺。

85 「楮衾」,或即被褥。 楮,ㄔㄨˇ,紙也。衾,ㄑㄧㄣ,大被子。參《教育 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

86 「憃」,ㄔㄨㄥ,愚痴的。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

87 北宋.覺範惠洪,《禪林僧寶傳》,頁 552 下。

(20)

《禪林寶訓》說:「慈明」「作事忽略」,方會遂「忘身 事之」,惟「恐不」夠「周」善,雖「衝寒冒暑」,不曾有「惰 容」。慈明初開法「南源」寺,88終于「興化」禪院,89共「三十」

年,方會為他「總」持「綱」要、紀「律」,一直到「慈明」過

「世」!90

《林間錄》也是說,方會事奉「慈明」,一直到他「化 去」。91不過,《林間錄》作者惠洪,另一部作品《禪寶傳》,

卻說「慈明遷興化」禪院時,方會已經離開他了。92

根據一手文獻《語錄》,方會傳禪第二期,在雲蓋山海會 寺,曾接獲慈明過世的消息,集眾哀悼之。這可知,方會早已離 開慈明,獨立傳禪。《禪林寶訓》、《林間錄》的說法,應加修 正。他們分手的時間,或就是《禪寶傳》說,慈明遷興化禪院時 吧!

(四)開悟

方會在慈明會下開悟的故事,也流傳起來了!《嘉泰錄》

說:

有一老嫗,近寺而居,人莫之測,所謂慈明婆也。93明乘 間,必至彼。一日,雨作,知明將往,師偵94之小徑。既

88 「源」,《禪寶傳》作「原」。

89 《宗統編年》說,慈明遷興化禪院,在「丁丑四年(1037)」。(清.紀 蔭,《宗統編年》,頁 295 下 - 296 上)

90 南宋.淨善,《禪林寶訓》,《大正藏》冊 48,第 2022 號,頁 1032 中。

91 北宋.覺範惠洪,《林間錄》,頁 640 上。

92 北宋.覺範惠洪,《禪林僧寶傳》,頁 553 上。

93 「慈明婆」,或即慈明楚圓的母親。

94 「偵」,暗中察看、伺探。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

(21)

見,遂搊95住云:「這老漢,今日須與我說,不說,打你 去!」明曰:「監寺知是般事便休!」語未卒,師大悟,

即於泥途拜之。起問:「狹路相逢時如何?」明曰:「你 且嚲96避,我要去那裏去。」師歸來日,具威儀,詣方丈 禮謝。明呵曰:「未在!」一日,當參,粥罷,久之,

不聞撾97鼓。師問行者:「今日當參,何不擊鼓?」云:

「和尚出未歸。」師徑往婆處,見明執爨98,婆➇粥。師 曰:「和尚,今日當參,大眾久待,何以不歸?」明曰:

「你下得一轉語,即歸;下不得,各自東西。」師以笠子 蓋頭上,行數步,明大喜,遂與同歸。99

方會先候於「小徑」上,逼迫慈明為他「說」法,慈明「語未 卒」,方會忽「大悟」!不過,慈明「呵」說:「未在」!並不 首肯。另「一日」,在慈明婆處,方會「以笠子蓋頭上,行數 步」,大略,展示「性在作用」禪悟,100慈明「大喜」,認可他 悟道了!

這一年,根據《宗統編年》,是「癸酉二年」(宋仁宗明道 二年,1033),101連開悟的年代,都很清楚了!

《嘉泰錄》說:此後,慈明若晚歸,方會必「擊鼓集眾」,

慈明匆匆趕回,怒言:很「少」有禪宗「叢林」夜間「陞座」開

95 「搊」,ㄔㄡ,攙扶。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

96 「嚲」,ㄉㄨㄛˇ,下垂的樣子。或為「躲」之誤寫。參《教育部重編國語 辭典修訂本》網站。

97 「撾」,ㄓㄨㄚ,鞭打、敲擊。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

98 「爨」,ㄘㄨㄢˋ,爐灶。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

99 南宋.雷庵正,《嘉泰普燈錄》,《卍續藏經》冊 137,第 1559 號,頁 68 下 -69 上。

100 「性在作用」,參註 37。

101 清.紀蔭,《宗統編年》,頁 293 上。

(22)

法,豈有「此」一「規繩」律則呢?方會說:師祖「汾陽」善 昭,必有「晚參」,豈不算「規繩」律則?後來禪門在「三八念 誦」後,102仍需施行小參,「原」由即出於「此」呢!103

(五)第一期開法楊岐山

而後,方會離開慈明,獨立傳禪,《林間錄》、《禪寶傳》

都說,他先到「九峯」山,再到「楊岐」山住持的。當時有個

「九峯長老勤公」,質疑方會:「會監寺,亦能禪乎?」104以為 他不堪住持之任,「萬一受之,恐失州郡之望。」105

根據一手文獻《語錄》,方會第一期傳禪於楊岐山普通禪 院,住持任命典禮,在九峯山舉辦,典禮後,確曾與一位勤和尚 鬥法!《林間錄》、《禪寶傳》,根據《語錄》故事,略作改寫 吧!

住楊岐山,《禪林寶訓》說:

初住楊岐,老屋敗椽,僅蔽風雨,適臨冬莫,雪霰滿床,

居不遑處。衲子投誠,願充修造。師翁却之曰:「我佛有 言,時當減劫106,高岸深谷,遷變不常,安得圓滿如意,

自求稱足?汝等出家學道,做手腳未穩,已是四、五十 歲,詎有閒工夫,事豐屋耶?」竟不從。翌日,上堂曰:

102 三八念誦,指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等三日,禪家於佛殿之念誦。

103 這則故事,原被記載在《禪寶傳》卷 28,然不明是悟前或悟後的故事,

《嘉泰錄》卷 3,把他作為悟後的故事來展示了。

104 北宋.覺範惠洪,《禪林僧寶傳》,頁 553 上。

105 北宋.覺範惠洪,《林間錄》,頁 640 上。

106 佛教之世界觀,以人間世界有成、住、壞、空四大劫,各大劫由二十中劫所 成。依小乘之說,住劫二十中劫之第一劫,人積惡業之故,人壽每百年減一 歲,由八萬歲減至十歲,稱為減劫。

(23)

「楊岐乍住屋壁疎,滿床盡撒雪珍珠,縮却項,暗嗟吁,

翻憶古人樹下居。」107

這則故事,「上堂」內容,完全抄自《語錄》(詳上)。「衲 子」希「修」陋寺,方會「不從」新故事呢?或者,根據《語 錄》舊說,《禪林寶訓》,新造添加起來了吧。

(六)第二期開法雲蓋山

傳禪第二期,方會遷住雲蓋山,時間呢?《禪寶傳》說,在

「慶歷六年」(1046),《佛祖歷代通載》、《宗統編年》,都 繼承此一說法。108

此期,得一重要弟子白雲守端。《林間錄》說:

白雲端禪師,有逸氣,少游湘中。時會禪師,新自楊岐來 居雲盖,一見,心奇之。與語每終夕,會忽問曰:「上人 落髮師為誰?」對曰:「茶陵郁和尚。」會曰:「吾聞 其過溪有省,作偈甚奇,能記之否?」端即誦曰:「我 有神珠一顆,久被塵勞關䧱,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 朵。」會大笑而去!端愕然,左右視,通夕不寐。明日,

求入室咨詢其事,時方歲旦109,會曰:「汝見昨日作夜狐 者乎?」對曰:「見之。」會曰:「汝一籌不及渠!」

端又大駭曰:「何謂也?」會曰:「渠愛人笑,汝怕人 笑。」端因大悟於言下。110

107 南宋.淨善,《禪林寶訓》,頁 1018 下。

108 參《禪寶傳》卷 28(《卍續藏經》冊 137,第 1560 號,頁 553 下)、《佛 祖歷代通載》卷 18(《大正藏》冊 49,第 2036 號,頁 664 中) ,與《宗 統編年》卷 20(《卍續藏經》冊 147,第 1600 號,頁 297 上)。

109 「歲旦」,應即農曆一月一日。

110 北宋.覺範惠洪,《林間錄》,頁 586 上。

(24)

守端,依著名「茶陵郁和尚」出家,大略是個拘謹、謹慎的人。

方會嘲笑他,比起除夕「夜」間,扮鬼「狐」被追趕者,111尚遜

「一籌」,守端「大駭」!方會說:他喜「愛人笑」,你卻「怕 人笑」呀,守端竟「因」而「大悟」!

《禪寶傳》說,方會遂「以臨濟正脉付守端」了!112

《宗統編年》說:這是「甲申四年」的事(宋仁宗慶曆四 年,1044),方會尚在「楊岐」山;「雲蓋山」期(1046 後)

悟道弟子為保寧「仁勇」,時間在「己丑皇祐元年」(宋仁宗,

1049)。113

不過,根據一手文獻《語錄》,仁勇為方會第一期傳禪楊岐 山之弟子,守端為第二期傳禪雲蓋山之弟子(詳上),《宗統編 年》恰巧說顛倒了!

《宗統編年》之說,為錯誤的吧!或者,他的原意,想說:

仁勇,在楊岐山期「甲申四年」悟道(1044);守端,在雲蓋山 期「己丑皇祐元年」悟道(1049),卻不小心筆誤錯置了呢!

(七)過世

根據一手文獻《語錄》,方會五十四歲,過世於雲蓋山,建 有石塔。

《佛祖歷代通載》說,圓「寂」的時間,在「丙戌」年(慶

111 楊曾文說:「當地民間風俗,在新年到來之際舉行驅逐疫鬼的賽會,有人化 裝成鬼狐被人追趕。」(《宋元禪宗史》,頁 354)

112 北宋.覺範惠洪,《禪林僧寶傳》,頁 553 下。

113 清.紀蔭,《宗統編年》,頁 297 上 - 下。

(25)

歷六年,1046),114即遷雲蓋山的同一年。《釋氏稽古略》繼承 此一說法,並增說:3 年後,「皇祐元年」(1049),「建塔于 本山」,115造塔的時間也清楚了!

不 過 , 《 指 月 錄 》 說 , 方 會 是 在 「 皇 祐 元 年 示 寂 」 的

(1049),116《宗統編年》亦繼承此一說法。117

方會過世的時間,有兩種說法了,孰為正確?在欠缺一手文 獻可供考訂的情況下,暫存兩說,以待來者可做更精確的考察。

方會可能留有寫真畫像,根據《續古尊要》〈自贊〉詩:

「口似乞兒席袋,鼻似園頭屎杓,勞君神筆寫成,一任天下卜 度。」118這或是題寫在自己寫真畫像上的一首詩,「口似」「席 袋」,「鼻似」「屎杓」,方會的長相,為大口、大鼻那個樣子 吧!

三、楊岐方會生平簡表

以下,綜合「一手文獻」與「後代禪典燈史」資料,將方會 生平歷史做一較完整之展示,略可以下表展示之:

114 元.念常,《佛祖歷代通載》,頁 664 中。

115 元.寶洲岸公,《釋氏稽古略》,《大正藏》冊 49,第 2037 號,頁 867 上。

116 明.瞿汝稷,《指月錄》,《卍續藏經》冊 143,第 1578 號,頁 567 下。

117 清.紀蔭,《宗統編年》,頁 297 下 298 上。

118 南宋.晦堂師明,《續古尊宿語要》,頁 942 上。

(26)

表三:楊岐方會生平簡表(996-1049)119

人生階段 大事記 年紀 年代 文獻出處

1. 出生 袁 州 宜 春 人 ( 今 江 西 宜 春 市),俗姓冷。

1 歲 996 《 語 錄 》 、

《佛祖歷代通 載》

2. 出家前 自幼警敏滑稽,談劇有味,及 冠,不喜從事筆硯,任商稅辦 事員,犯錯當罸,半夜逃走。

《禪寶傳》

3. 出家 於潭州瀏陽道吾山(今湖南瀏 陽縣北)出家。

《語錄》

4. 參學 參學於慈明楚圓。 《語錄》

慈明初開法於南原寺,方會佐 之,安樂勤苦,任寺主。

《林間錄》、

《禪寶傳》

仁宗甲子天聖二年,慈明遷道 吾山(今湖南瀏陽縣北),方 會自請為監院。

29 歲 1024 《禪寶傳》、

《宗統編年》

壬 申 明 道 元 年 , 慈 明 遷 石 霜 山,方會亦為監院。

37 歲 1032

5. 開悟 於慈明婆處,方會以笠子蓋頭 上,行數步,慈明大喜,認可 他悟道了!

38 歲 1033 《嘉泰錄》、

《宗統編年》

6. 離開慈 明

慈 明 遷 興 化 禪 院 , 方 會 離 開 他,獨立傳禪。

《禪寶傳》

7. 第一期 開法楊岐 山

在 筠 州 九 峯 山 ( 今 江 西 高 安 縣),受住持任命,遇「九峯 勤和尚」,而後開法於袁州楊 岐山普通禪院,生活清苦。

《語錄》

嗣法弟子仁勇,記錄編成《袁 州 楊 岐 山 普 通 禪 院 會 和 尚 語 錄》。

《語錄》

119 方 會 生 卒 年, 有 兩 說: 根 據《 佛 祖 歷 代 通 載 》, 方 會 生 卒 年 應 為 993- 1046; 根 據《 指 月 錄 》, 方 會 生 卒 年 則 為 996-1049。 然 另 據《 宗 統 編 年》,或主張:方會在雲蓋山期,得法子守端,他在「己丑皇祐元年」悟道

(1049)。那麼,方會應活到了「皇祐元年」(1049)。《指月錄》的說 法,較可吻合,故暫採其說,以方會生卒年為 996-1049。

(27)

8. 第二期 開法雲蓋 山

慶歷六年,在興化寺受住持任 命,而後開法於潭州雲蓋山海 會 寺 , 政 界 、 教 界 , 交 遊 頗 廣。

51 歲 1046 《 語 錄 》 、

《禪寶傳》、

《佛祖歷代通 載》、《宗統 編年》

慈明過世,方會提起坐具,搞 怪,向老師致哀!

《語錄》

法 子 守 端 在 己 丑 皇 祐 元 年 悟 道。

54 歲 1049 《宗統編年》

9. 過世 皇 祐 元 年 , 卒 於 雲 蓋 山 , 年 五十四,弟子造石塔,存放其 舍利。

54 歲 1049 《 語 錄 》 、

《指月錄》

留 有 大 口 、 大 鼻 寫 真 畫 像 一 張。

《續古尊要》

嗣法弟子守端,記錄編成《後 住潭州雲蓋山海會寺語錄》。

《語錄》

肆、楊岐方會之禪學思想

以下,探究方會禪學思想,120先根據「一手文獻」《語錄》

中相關資料,進行文獻分析,可得到關於楊岐禪學,較可信賴之 理解、掌握。其次,再根據 6 種「後代禪典燈史」相關資料,進 行分析、探究,楊岐禪,可再得到一個增補的理解、掌握了。

一、「一手文獻」中之楊岐禪學思想

「一手文獻」《語錄》中,與方會禪學相關之資料,約共 70 則,121根據此,可知楊岐禪學,略具以下幾點內涵。

120 方會禪學思想,為對方會自悟、接生一切相關言說、實踐、教學施為之總 稱。大略,包含其禪悟理論(如他說「心法雙忘空性」與「即心是佛」如來 藏理)、指示佛道的方(禪)法(如他藉「舉手投足」、「物」、「矛盾 語」、「無義語」指示佛道),與教學特色禪風(如他不重「直說」,特別 看重「破執顯道」)等相關內涵。

121 方會之「一手文獻」《語錄》、《白雲廣錄》,約共 81 則資料。與生平相關

(28)

(一)不重「直說」的禪風

根據《語錄》中,約共 70 則資料,可知方會傳禪,略分三 種型式:(1)極簡略說理,相關資料約共 37 則;122(2)機鋒棒 喝,相關資料約共 28 則;123(3)要求學人自說悟境並勘驗之,

相關資料約共 5 則。124

這可見,方會不看重惠能或師祖汾陽善昭,那樣明說、詳說 禪理的「直說」方便。125

方會說:

若據祖宗令下,祖佛潛蹤,天下黯黑,豈容諸人在者裏立 地?更待山僧開兩片皮?126

者,約共 21 則;其餘與禪學思想相關者,約共 60 則。然 21 則生平資料中,

約有 10 則,亦具禪理內涵,一併列計之,與思想相關之資料,共 70 則。

122 僅舉一例,如《語錄》卷 1:「上堂:楊岐一言,隨方就圓,若也擬議,十 萬八千,下座。」(頁 640 中)

123 僅舉一例,如《語錄》卷 1:「師云:不涉程途一句,作麼生道?僧云:兩 重公案。師云:謝上座答話,僧便喝。師云:那裏學得者虛頭來?僧云:明 眼尊宿難謾。師云:與麼則楊岐隨上座去也,僧擬議。師云:念爾鄉人在 此,放爾三十棒!」(頁 642 下)

124 僅舉一例,如《語錄》卷 1:「爾道金不博金一句,作麼生道?還有人道得 麼?試出來踣跳看!如無,山僧今日失利。」(頁 641 中)

125 明說、詳說禪理,一般稱為「直說」之方便。如印順法師說:「惠能當時的 問答機緣,也還是重在說明—『直說』的。」(印順,《中國禪宗史》

﹝臺北:正聞,1992 年﹞,頁 327)惠能傳禪,直說、明說「定慧一體」、

「一行三昧」、「無念、無相、無住」、「摩訶般若波羅密」、「自性起 用」等禪悟法理的。(敦煌本《壇經》,《大正藏》冊 48,第 2007 號)方 會師祖汾陽善昭,也是明說、詳說禪理的,如說「空體起用」:「眼耳鼻舌 身兼意,六用皆同一法智,百千巧妙應機緣,物物俱圓離塵翳。眼色空耳聲 離,香味觸法俱無滯,和融自在號圓通。這箇圓通絕真偽,要分明須審細,

六道神光常不閉,心隨萬境境唯心。心境元空總周備,重重帝網六門開,鏡 象圓真明一切。」(北宋.善昭,《汾陽無德禪師語錄》(以下或簡稱《汾 陽語錄》),《大正藏》冊 47,第 1992 號,頁 625 下)

126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1 中。

(29)

「若」根「據」禪門「祖」師之律「令」,悟道,破「祖佛」、

「天下」等一切法執,深契無分別之般若法性!這是不可言說之 理境,「豈容」大眾「立」於此「地」,等「待」我動「兩片」

嘴「皮」,為你們說法呢!

般若、佛性、道法,本不可說!那麼,佛陀、古來許多祖 師,何故「直說」許多佛理?方會說:

釋迦老子說夢,三世諸佛說夢,天下老和尚說夢!127 又:

達磨縱有真消息,也落諸人第二機。128 又:

直饒道得,也是梁山頌子。129

「釋迦老子」、「三世諸佛」、「天下老和尚」、「達磨」,雖

「說」「道」佛理,也只是方便說法,如「夢」如幻,不可執 實,否則落入「第二機」中了!

「直說」,詳闡義理,講成了「文字禪」(如汾陽善昭那 樣),130,可為引導學人悟道一種方便。只是,一般人,難免執文 失禪,方會,並不欣賞這樣的禪法吧!

127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0 下。

128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1 下。

129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1 中。

130 方會師祖汾陽善昭,特重「直說」,乃至創造三部「禪悟教課書」:「頌 古」101 則、「代別—自問自答」98 則、「代別—古公案代答、別答」

111 則。其中,有故事、有問題、有解說、有答案,內容完善,令學人閱 讀、思維、修學之,以啟悟,創造出一種「文字禪」新禪風了。這樣的新方 便,對文人儒士,乃至(識字的)一般人而言,極容易接受的,北宋以來,

成為中國最盛大的禪法主流之一了。

(30)

他也講說禪理的,但是,為極簡略之說理,否則,便是機鋒 棒喝!這是楊岐宗門的特色。

(二)說「即心是佛」的如來藏禪

方會有直示「即心是佛」的如來藏禪方便,如說:

上堂,拍禪床一下云:只箇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 物。131

又:

師云:若是最上上乘,千聖側立,佛祖潛蹤,何故如此?

為諸人盡同古佛。還信得及麼?若信得及,大家散去。132 即「心是佛」,「諸人盡同古佛」,這是很清晰的如來藏理宣 說!達摩以來,惠能、馬祖道一、臨濟義玄,乃至方會的師祖汾 陽善昭,都有此一禪風!133

不過,一般人的心,為執實的妄心,何故即「是佛」?《楞 伽經》說:

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令離不實我見妄想,入三 解脫門境界,悕望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如來、

131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0 下。

132 北宋.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和尚語錄》,頁 641 上。

133 如達摩說:「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菩提 達磨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卷上,《卍續藏經》冊 110,第 1217 號,

頁 807 上)。惠能說:「何不從於自心,頓現真如本姓(性)。」(敦煌 本《壇經》,頁 340 下)馬祖說:「在纏名如來藏,出纏名大法身。」(北 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大正藏》冊 51,第 2076 號,頁 440 中)善 昭說:「一切眾生本源佛性,譬如朗月當空,只為淨(按,應為浮)雲遮障 不得顯現。」(《汾陽語錄》卷上,頁 600 下)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

5.1.1 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views of businesses collected from the business survey, 12 including on the number of staff currently recruited or relocated or planned to recruit

Teacher then briefly explains the answers on Teachers’ Reference: Appendix 1 [Suggested Answers for Worksheet 1 (Understanding of Happy Life among Different Jewish Sects in

Forming the initial ideas as the base of the composition activity, as well as the fundamental

The share of India & Taiwan in the World economy and discussed how world export-import market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data shows us that the business between these

This study proposed the Minimum Risk Neural Network (MRNN), which is based on back-propagation network (BPN) and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of maximization of classification margin

From literature review, the study obtains some capability indicators in four functional areas of marketing,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manufacturing, and human

Zhang, “A flexible new technique for camera calibration,” IEEE Tran- sca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