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科技應用

30  Download (0)

Full text

(1)

多媒體科技應用

Multimedia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授課老師: 羅崇銘

時間: Thursday 7, 8

(2)

色 彩

色彩的形成 光源

色彩重製

視覺特性

色彩空間

色彩管理

(3)

什 麼 是 色 彩

?

 色彩是一個物體的特性

 紅色的蘋果

 綠色的樹

 藍色的貓

 色彩是光的特性

 光的不同波長:紅、橙、黃、綠、藍、靛、紫

 凌晨/白天/黃昏/黑夜

 色彩是被人看到的

 不同人種看到的色彩不盡相同

 睜眼/閉眼

(4)

什 麼 是 色 彩

?

 色彩是一個三者合併的事件

 光源(物理性質),物體(化學成份),觀察者(生理構造)

=

 三者有一個改變的話,就會有不同的色彩

 醫學影像

 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

 灰階個數256~2048

(5)

光 源

 光源

 可見光在380nm ~ 700nm

 紫外線

臭氧層吸收

X光, 1nm, 波長短、能量強

UV glasses

 紅外線

影響數位相機感光,可以濾光片去除

微波: 10000nm

雷達: 1000000nm

無線電: 1000000000nm = 1m

(6)

太陽能面板的大 突破:透明面板

(2015/03, IThome)

想像全世界的透明玻璃窗,不論是大樓窗戶、公寓落地窗、汽車 擋風玻璃、甚至是眼鏡上的玻璃都可以蒐集太陽能,那麼,太 陽能就有機會徹底取代石油,成為新時 代的能源。戴著智慧眼鏡的 人們,只要到戶外曬一下太陽,就可以有足夠的電力持續使用。

傳統的太陽能板很難做到高度透明,而侷限了用途,只能裝設在不 影響視線的地方,例如頂樓屋頂。但要供應一棟大樓所需電力,需 要相當大面積的太陽能板,往往遠超過了大樓屋頂的面積。若有 透明太陽能板,就能利用整棟大樓的窗戶來提供更多 電力。Ubiquitous Energy研發的透明太陽能板不一樣,只利用可見 光譜中的紫外線和紅外線波段來發電,而讓可見光穿透,讓面板 看起來像是透明的。

Ubiquitous Energy成員大多來自MIT和哈佛,2011年,擔任執行長的 Miles Barr剛從MIT化工所畢業,就和他的指導教授之一Vladimir Bulovic一起創立了Ubiquitous Energy公司,致力將MIT研究成果 商品化

(7)

光 源

 折射後的光有不同波長

彩虹、鑽石

主色:紅、橙、黃、綠、藍、靛、紫

連續色調的色彩總數已超越人辨識力

 不同顏色也就是不同的波長光譜

白色,全反射,包含所有波長的光譜

綠色(555nm)、洋紅色(紅+藍)

(8)

光 源

 光源的色溫

 黑體輻射(Blackbody Radiation)實驗

標準黑體加熱

深紅→淺紅→橙黃→白→藍白→藍

內燄紅(能量低),外燄藍(能量高)

以絕對溫度K值來形容色彩

 對應陽光的折射

白天(5000K), 黃昏黃/紅(2500K)

白平衡修正陽光的色偏

 室內光源

鎢絲燈(2800K)、蠟燭(1850K)

白平衡修正光源色偏

 標準光源

接近白色

D50(5000K), D65(6500K)

攝影、出版業

(9)

螢光(Fluorescence)

 光致螢光

把不可見光的光子激發為可見光

例如:紫外線(Ultraviolet, UV)波長短、能量強

以UV檢驗鈔票或證件上的防偽油墨

 陰極射線螢光

CRT(陰極射線管螢幕)

以高能量電子束流打到螢光劑-螢光幕

 化學螢光

螢光棒

兩種化學液體混合後發生化學反應發光

(10)

螢 光

 生物螢光

螢火蟲

自身發光細胞的生化反應

 螢光劑添加

光變多了,比白色還要亮

以藍色補黃色,看起來更白

日光燈、白紙、洗潔劑、牙膏

好賣相

(11)

視 覺

 眼睛

 水晶體((crystalline)Lens)

以睫狀肌調節屈光度

過度收縮凸度大近視(看不清遠處)

吸收紫外線保護視網膜

隨著年齡增長,水晶體會變黃

較無法察覺藍或綠色的細微改變

觀察紅和洋紅不會變

辨識黃色總是相當弱

 視網膜(Retina)

感光細胞將光轉化為神經信號

桿狀細胞(1.2億個)

低光源視覺,讓我們看清楚物體輪廓

錐狀細胞(6百萬個)

在明亮環境下,讓我們看清楚物體色彩

Apple Retina Display (2010年, iPhone4~)

高像素密度使人眼無法分辨出單一像素點

326ppi, 每英吋326個像素

(12)

視 覺

 感光細胞

 一種桿狀細胞

 三種錐狀細胞

光波長的反應範圍

紅錐, 負責長波光譜反應

綠錐, 負責中波光譜反應

藍錐, 負責短波光譜反應

三原色, RGB

對綠色最敏感,感覺最明亮(因為桿狀細胞)

缺乏紅、藍或綠錐細胞,導致不同的色盲

狗和大部分哺乳動物缺乏紅錐

無色盲(RGBW) 紅色盲(RGBW) 綠色盲(RGBW) 藍色盲(RGBW)

全色盲只剩桿狀細胞,只有灰階分布

(13)

當色盲患者戴上矯 色眼鏡後,看他們 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的感動

(2015/04,TechNews)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ea_x OqNvntA

視盲者的成因大約是吸收紅光的視錐細胞吸收過多綠光;或吸收 綠光的視錐細胞吸收過多紅光,導致光譜信號重疊,而引起辨 色困難的視覺缺陷。Enchroma 矯色眼鏡在眼鏡上覆蓋不同的光 學塗層,以校正眼睛所能辨識的顏色。

目前只能協助紅綠色盲患者,也無法協助色盲患者辨識電腦裡面的 顏色─畢竟這個世界的顏色是因為太陽光帶來的不同波長。

目前世界上約有三億人口為色盲所苦,色盲患者無法在美術 設計、醫學等需要辨色能力的工作,同時在許多國家也無 法考駕照,其中也包括台灣(台灣是以能辨別紅、黃、綠才能考取 駕照)。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色盲患者可重新融入不同的產業與生活、更能 發揮所長。你可以看看下面這支影片,了解你所認知再自然不過的

「顏色」,對於他們來說有多麼珍貴。

(14)

色 彩 重 製

 色彩重製

 人類開始做實驗來重製色彩

 以RGB三種色光來模擬其他色彩

 實驗結果

三原色的組合可以模擬任何顏色

只有兩種是不夠的,四種是不必要的

 光的加法性

黑色(無任何波長的感光)

白色(所有波長均有感光)

Ex: 螢幕的色彩顯示

 染料的減法性

黑色(所有染料均有,接近黑)

白色(無任何染料)

Cyan(靛青),Magenta(洋紅),Yellow(黃)

與RGB互補

要減少藍(B)就加黃(Y),或減少靛青及洋紅(C,M)

CMYK印表機

(15)

色 彩 重 製

 條件等色(Metamerism)

 是人類視覺系統的缺陷?

 還是讓色彩重製成為可能的特色?

 兩個不同色彩(光譜分佈)的物體看起來有一樣的色彩

 色彩是一個事件

 觀察者+光源+物體=色彩

 某些光源下,兩個不同色彩的物體可以看起來有一樣 的色彩

 真正完全一樣色彩的兩個物體,在所有光源下看起來

都一樣

(16)

色 彩 重 製

 條件等色(Metamerism)

 光源造成物體反射出的光譜不同,而色彩感受大部 份來自於三原色

 不需完全一樣光譜,只需三原色反應相同

 比如室內和室外的光源環境不同

 Ex 1:(室內)在賣場買顏色一樣的包包和鞋子

(室外)出門要穿時,發現在日光下它們不太一樣

 Ex 2:(室內)有一雙一樣白的襪子

(室外)某隻比較藍,可能用不同的螢光洗潔劑洗

(17)

視 覺 特 性

 色彩對比

 觀看色彩時,會受到周圍色彩影響而產生不同觀感

 色相(Hue)、飽和度(Saturation)、亮度(Brightness)

 左邊的X看起來比較黃、比較飽和、比較亮

 其實左右兩邊的X是一樣的色彩,只是背景不同

 視覺暫留與視覺疲勞

 光對視網膜產生視覺刺激後,大腦視覺不會馬上消失

 連續對某個色彩刺激後,對該色彩靈敏度會降低

 轉視白色時,互補色轉強

 看白色十字10秒後再看黑十字

 看到像右方的國旗了嗎?

(18)

視 覺 特 性

 幻覺

 眼睛盯著中間黑點, 然後將頭前後移動

 輪子也在轉動

 靜止的圖片看起 來卻在轉

 上下兩條線,那條 比較長?

 A,B兩方塊,哪個淺

哪個深?

(19)

視 覺 特 性

 幻覺

一模一樣的黑白格子,下圖只是加上圓點,看起來就變 扭曲

虛擬實境不需要複製「真實世界」

只要滿足人類的感官需求,便可模擬大腦去重構

(20)

Jaguar Land Rover 集團最新安全科技 把A柱變透明了!

(2014/12)

360度虛擬城市擋風玻璃系統以嵌入在A柱、B柱與C柱的螢幕 為基礎,並透過環車的攝影機擷取畫面,將原先A柱、

B柱與C柱所造成的盲點直接顯示於A柱、 B柱與C柱的顯 示螢幕,彌補行車時被A柱、B柱與C柱所形成的視覺死 角。當駕駛想要進行轉向,並因此而轉動頭部時,系統也會自動判別 所要轉向的方向,顯示 於該側的A柱,以消弭行車時的視線死角。

將建議行車路線、車輛狀態等資訊投影於擋風玻璃,創造猶如科 幻電影一般的虛擬檔風玻璃系統所整合。在以液晶螢幕彌補視覺死角 的同時,也可依靠圖形辨識系統,判別接近的車輛、行人 與自行車等物品,以提形駕駛注意周遭的狀況。並且能將附近的 店家、景點、加油站或是停車場的導航資訊 直接投影於 建築物上方,讓駕駛的視線可以不需離開擋風玻璃便可 接收各種所需資訊。

(21)

視 覺 特 性

 人類感官系統的非線性(Non-linear)

 光的強度和眼睛所感覺到的亮度,不是成等比例

 當光的強度大於9倍的時候,我們才感覺兩倍亮

 各感官同樣屬於非線性,只是程度不同

 Ex:加2顆糖不會感覺到2倍甜

 這樣的感官系統讓我們可以感受大範圍的刺激

 Ex:噪音,以log倍數計算人的感受-分貝(dB)

 亮度的重製

 很多量測設備是線性的,需要做非線性的轉換

 相機,螢幕,印表機的明暗設計

 Gamma曲線

(22)

色 彩 空 間

 色彩空間(Color Space)

 為了表示不同原色建構出的色彩總數

3色:RGB, ex:螢幕

4色:CMYK, ex:印表機

 以座標軸刻度作為各原色飽和程度

 1931, 國際照明協會CIE

CIE 1931 XYZ色彩空間

以數位化的座標表示色彩(2D平面化易於觀察)

曲線邊界是光譜波長

表達人類視覺所能見到的所有色彩

所有設備所能表達的色彩範圍皆在內

 1996, 惠普與微軟制定標準RGB空間

sRGB, 以D65作為純白

通用於網際網路瀏覽的影像色彩

A網頁在B電腦和C電腦上顯示相同色彩?

如果所有設備顯示皆遵循sRGB

 看起來就可以都一樣了

(23)

色 彩 空 間

 Adobe RGB色彩空間

 1998, Adobe研發出Adobe RGB

 為了印刷出版業

使用螢幕編輯  使用印刷輸出 sRGB  CMYK

sRGB太小無法對應至CMYK色彩空間

Ex: JMPA(Japan Magazine Publishers Association) 日本雜誌協會標準

螢幕廠商研發可顯示Adobe RGB的色域

過去CRT能顯示更豔麗更多色彩

隨著技術進步已經不是問題

CRT  LCD  LED

Adobe RGB/sRGB是虛擬色彩空間

每個螢幕有自己不同形狀的實體RGB色域

每個印表機有自己不同形狀的實體CMYK色域

(24)

色 彩 空 間

 色彩的數位化

 數位影像的像素值(Pixel Value)

 以R、G、B,3個頻道組成一個色彩

 每個頻道用8個bits(2

8

)表示值的範圍(0~255)

 紅色(255,0,0)、綠色(255,0,0)、藍色(255,0,0)

 白色(255,255,255)、黑色(0,0,0)

 中性灰(128,128,128)、亮灰(228,228,228)

 總共可表示的色彩數為2

24

=16777216

 24bits全彩, 32bits(多了透明度), 32bits(CMYK)

24bits 8bits

(25)

色 彩 空 間

 HSV色彩空間

 三原色數值適合設備(三色光)數位化

 描述色彩並不直觀

 色相(Hue)

紅是色相、粉紅不是

 飽和度(Saturation)

純度,是否夾雜其他色彩

 亮度(Value, Brightness)

 RGB已是色彩數值標準,HSV非設備空間

 轉換色彩空間的公式

http://www.rapidtables.com/convert/color/rgb-to-hsv.htm

RGB HSV Color

(104, 6, 17) (353 0 ,94%,40%)

(164, 79, 89) (353 0 ,52%,64%)

(121, 164, 79) (90 0 ,52%,64%)

(26)

色 彩 空 間

 Lab色彩空間

 亮度(Luminance) 、 紅-綠(a) 、 黃-藍(b)

灰色的(a,b)=(0,0)

 色彩感知等距(Perceptually Uniform)空間

 色彩空間數據差等同視覺感受差

方便預測及計算

 非設備空間

大到包含所有真實設備

方便比較不同設備

 轉換色彩空間的公式

http://colormine.org/convert/rgb-to-lab

RGB Lab Color

(104, 6, 17) (20, 40, 23)

(164, 79, 89) (44, 36, 10)

(27)

 印表機

 紙的種類(螢光劑含量)

 染料種類及數目(墨水、色帶)

 白: 紙白

 黑: C+M+Y (混黑) or K(純黑)

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越深越好

 灰: C+M+Y的組合從白到黑(混黑)中間的亮度變化

人眼感知為曲線變化

 其他色彩調整,Ex: 藍綠色

 Lab

數據差異等同視覺差異

非設備空間

 分光光譜儀

A紙 B紙

(28)

色 彩 管 理

 色彩描述檔(ICC Profile)

 照片分享,但

每個人的螢幕都不同

小明的螢幕RGB vs. 小玲的螢幕RGB

小明的(20,20,20)和小玲的(20,20,20)看起來不同

小明的(20,20,20)看起來可能是小玲的(25,20,19)

各自對應至標準色彩空間-sRGB

 印刷出版或列印照片

傳統色票

螢幕對印表機(RGB vs. CMYK)

數位Lab值(色彩描述檔)

 螢幕

符合sRGB或Adobe RGB

可自行利用螢幕校正工具

 相機

高階相機會有自己的ICC Profile

專業攝影師比較著重原色呈現

 印表機

很少,可自行製作

(29)

熱 鍵 操 作

Windows快速鍵 - 左手使用鍵盤+右手使用滑鼠

打開檔案總管 Window+E

關閉程式Alt+f4

選取多個檔案/全選 Ctrl+滑鼠左鍵/Ctrl+A

連續選取Shift+方向鍵

剪下Ctrl+X

拷貝Ctrl+C

貼上 Ctrl+V

UndoCtrl+Z

RedoCtrl+Y

存檔Ctrl+S

顯示桌面Window+D

切換已打開的應用程式Alt+Tab

切換應用程式內的文件Ctrl+Tab

擷取螢幕畫面Prt sc小畫家或Photoshop貼上

關閉無回應程式Ctrl+Alt+Delete

選檔案後拖曳至應用程式可開檔

利用記事本去除文字格式後貼入Word

(30)

富士通展示虹膜辨 識技術:看一眼就 能解鎖手機或登入 銀行

(2015/03, iThome)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idCNq3Yq7w

日本富士通(Fujitsu)於MWC 2015上展示虹膜辨識認證技術,

使用者只要看著螢幕就能將手機解鎖,不必動用到手指輸 入密碼或執行指紋辨識,帶來更方便的解鎖途徑。

與指紋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虹膜紋路,因此得以用來辨 識個人身份,而且虹膜的紋路不太會改變,也不容易受傷,也很難 偽造。利用虹膜辨識,使用者只要用眼睛看著手機就能解鎖,或登 入銀行帳號、執行網路或行動購物。

虹膜辨識系統包括紅外線LED、紅外線攝影機、攝影機控 制技術與生物辨識技術,當使用者看著手機螢幕時,手機上 的紅外線LED燈便會閃爍, 再由紅外線攝影機拍下虹膜紋路,據此 辨識使用者身份。不同於既有虹膜辨識系統需於10公分內才能運作,

該系統適用於一般的智慧型手機可視距離,此外,富士 通強調此一

紅外線LED的光線對眼睛相當安全

Figure

Updating...

References

Related subjec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