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蓮生敘事:比較宗教象徵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蓮生敘事:比較宗教象徵研究"

Copied!
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蓮生敘事:比較宗教象徵研究

吳有能

**

摘 要

本文運用比較宗教的手法,考究埃及與中國佛道二教傳統有 關的蓮生神話敘事,試圖指出蓮花生是橫跨亞洲許多不同宗教文 化所共享的宗教象徵。其次,本文嘗試提出蓮在宗教象徵方面,

特別跟生命有關;常表現為神聖生命的創生或生命的轉化。而蓮 一開一合的生長特點,很容易被想像為生死循環、生死二元的象 徵。此外,蓮出污泥而不染的離垢清淨特性,也形成染淨與迷覺 的二元結構想像,甚至成為凡俗世界到終極世界的宗教象徵。就 因這種種關聯性,不同古代宗教文化都曾以蓮花為宗教象徵。

但本文也指出需要注意不同種類的蓮花,影響不同地區的宗 教想像,這些物質基礎,影響其上層的宗教建築。是以埃及的蓮 花生,僅涉及花朵,而佛教與中土民間神魔敘事的蓮花化身,就 常涉及蓮花的葉子與蓮藕,至於淨土的蓮胎說法,就顯出其如來 藏的傳統了。

總之,蓮花確實是古代宗教的重要象徵,其植物特性,譬如

2016.12.1 收稿,2017.6.14 通過刊登。

作者感謝諸位審稿人的寶貴意見與善意指正,讓文章得以改善;埃及學專家 特別就太陽神的理解,提出很好的批評意見,助益良多,謹致上誠摯的謝 意。在寫作過程中,有關德文資料的解讀,感謝海德堡大學博士伍偉亨教授 協助翻譯;而埃及文獻方面及解釋方面,感謝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講座教授 蒲慕州先生的協助及提供寶貴意見。此外,翁若陽先生協助查閱安大略省博 物館埃及文獻,李建德先生提供太乙真人的意見,寫作三年中,不同時期的 學生助理如丘惠媚、陳洪明及麥嘉俊同學等都提供很多協助,作者表示由衷 感謝。

** 作者係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兼副系主任。

(2)

開闔運動,發散香氣,以及蓮花的不同部位,都影響其在宗教傳 說的地位。但無論差別何在,其共通之處,就在於蓮與創生生命 及再生生命有關,而此又涉及通過蓮花的跨界想像,無論是跨越 凡俗到神聖,跨過污染到清淨,還是跨越死亡到再生,再再顯示 蓮在比較宗教象徵方面的特殊意義。

關鍵字:蓮生、哪吒、轉化再生、象徵、宗教現象學

(3)

一、導言

漢語保留了不少跟「蓮生」相關的日常用語,譬如連生貴 子;「蓮」因為跟「連」發音相同,所以常被用為「連」的代用 字;因而在圖像表達上,也用蓮花去表示連綿的意思;譬如在連 生貴子的年畫中,通常會有蓮花、小孩、笙及魚等元素,以表示

「連年」生貴子。至於「笙」這一樂器,也就是表達「生」的意 思。在民俗工藝品方面,「蓮生」是常見題材,玉雕、衣飾甚至 房子的裝飾品都會出現蓮生的象徵,可見「蓮」實為中華文明中 最常用的植物象徵之一。至於蓮與宗教的關係也相當的顯然易 見。1

在宗教方面,華人提到蓮花,很自然地便會想起佛教。2 藏傳佛教的蓮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 or Guru Rinpoche)更 直接跟蓮花化生的傳說相關。早年伊利亞德教授(M. Eliade)

已經指出佛教傳統中的蓮花象徵隨時代而有變化與發展,近年 印度加爾閣達大學(University of Calcutta)及泰國卜拉帕大學

(Burapha)帕蘇赤茶拿教授(S. Prasopchigchana)也同意伊利 亞德之見,並認為佛教象徵不斷發展,並吸收及融合了不少印度 傳統的宗教觀念與儀式。3所以要研究佛教的蓮生概念,不宜停留

1 唐湖湘,〈中國蓮文化研究〉,《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學報》第 17 卷 第 2 期(2006 年 11 月 ), 頁 29-32。 蔣 賞,〈 蓮 花 紋 飾 的 象 徵 意 義 探 析〉,《大舞臺》2010 年 07 期(2010 年),頁 121-123。陸曉雲,〈蓮花 符號的審美樣式與文化意涵〉,《藝術評論》2010 年 12 期(2010 年),頁 94-97。

2 在華人文化圈內,佛教寺廟中常見蓮花座上的諸佛菩薩,而描繪往生西方極 樂世界的圖畫,常有盛開蓮花的七寶池,至於阿彌陀佛持蓮來迎,站在蓮花 上的觀音造像也很普遍。有關蓮花做為佛教象徵的簡明介紹,參考 Sarunya Prasopchigchana,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in Buddhi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Humanistic Ideology 4, no. 2 (Autumn, 2011): 101-111, esp. 103-104.

3 Sarunya Prasopchigchana,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in Buddhism,”

(4)

在佛教之內部研究,而應該從廣闊的視野,觀察佛教蓮花生的意 思。

其實,蓮花本來就不是佛教獨有的宗教象徵,4威廉.瓦德

(William E. Ward)在研究蓮花在佛教藝術及哲學的意義時,也 曾概括的說:對西方人士來說,蓮花的意義就差不多僅止於賞 心悅目的審美意義而已,但對東方人來說,蓮花卻是神聖的,

而蓮花綻開,也含意甚豐。5依據瓦德教授的看法,對東方民族來 說,蓮花常常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筆者認同這一觀察。而且學 界已經注意到蓮花是橫跨東方世界的重要宗教象徵,6甚至影響部 分的基督教支派。7既然蓮花象徵廣泛且存在於不同宗教,我們就 有理由用比較宗教的進路,以彰顯此一宗教象徵之諸種面向及性 格。何況,現有研究成果,多數停留在蓮花的一般探索上;本文 為了聚焦起見,嘗試從比較宗教學的進路,研究作為宗教象徵的

「蓮生」意涵;本文所謂「蓮生」,簡單來說就是蓮花生出的意 思,但細分下來,也有在蓮花中生出(in a lotus),通過蓮花這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Humanistic Ideology 4, no. 2 (Autumn, 2011): 101-111, esp. 103-104.

4 See J. C. Cooper, An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Traditional Symbols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78), 100-102. Moe, “Symbol of the Lotus,” Gnostic Warrior, Mar 6, 2013, accessed July 7, 2017, http://gnosticwarrior.com/symbol- of-the-lotus.html. Rikel Kandeler and Wolfram R. Ullrich, “Symbolism of Plants:

Examples from European-Mediterranean Culture Presented with Biology and History of Ar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60 (2009): 2461-2464.

5 William E. Ward, “The Lotus Symbol: Its Meaning in Buddhist Art and Philosophy,”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11, no. 2 (Dec. 1952):

135-146.

6 See J. C. Cooper, An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Traditional Symbols (N.Y.:

Thames and Hudson, 1978), 100-102. Pedram Rezania, “Symbol of Lotus in Ancient World,” Life Science Journal 8, no. 3 (2011): 309-312.

7 Kim-kwong Chan, “Lotus and Swastika in Assyrian Church in China: Buddhist Legacy for Aryan Heritage?” Ching Feng, N.S., 10, no. 1-2 (2010-2011): 27-43.

(5)

一中介而往生(through a lotus),以及運用蓮花本身而生出(by means of a lotus)等不同意義,通過本研究,本文嘗試完成以下 論點。

1. 勾勒在不同宗教中,「蓮生」的宗教象徵。

2. 通過圖像研究,結合神話傳說與宗教敘事以探索這一宗教 象徵。

3. 通過不同宗教敘事(religious narratives)的觀察,整理出 不同型態。

由於篇幅限制,本文將聚焦在埃及、道教及中國佛教的顯 教。因為佛道二教相關材料不少,牽涉廣泛,所以本文在佛道部 分,將以哪吒的化生敘事為例,以管窺這兩傳統中的蓮花化身的 特徵。

二、埃及宗教中的蓮花

坎培爾(Joseph Campell)指出中國神話與中亞,特別是蘇 美人的關係,8坎培爾的論述,提醒我們注意從近東到遠東整個歐 亞內陸從古代起就是一個互動區,談中國文化,也不宜只看到我 們中土資料而已,特別是佛教本來就在歐亞區內發展,佛教不但 發展到東亞及東南亞,也發展到今日俄國,兩伊以及土耳其等 地。所以要認真談蓮花生,其實,不能忽視從歐亞宏觀的視點。9 蓮花從古至今都是一非常普遍的植物,正因為它十分普遍,

8 Joseph Campell, “Chinese Mythology,” in his The Masks of God: Oriental Mythology (N.Y.: Penguin Books, 1976), 371-460; quotation in 402.

9 作者明白蓮花也可以在亞述及印度宗教中找到,是以將在下一波研究中進行 不同地域的研究。

(6)

不少古代民族在生活中都會使用蓮花作其表述的象徵。在近東宗 教研究,尤其是對埃及的宗教研究中,不難發現蓮花是一個很重 要的宗教象徵。阿摩爾(Robert A. Armour)教授雖然並非埃及 學專家,但他收集了不少埃及神話並用現代英語流暢的呈現出 來;他的《古埃及諸神與神話》一書,開宗明義說:「蓮花神話 是從古代到現代埃及的重要象徵……而蓮花神話的主題,在埃及 神話主要議題中均佔有位置,譬如創世、每日更新以及靈魂及政 治的復興。」10

其實,我們只要稍加注意,很容易發現蓮花在埃及神話中所 占的顯著位置;那麼,蓮花在古埃及神話的相關敘事,到底是怎 樣的呢?這就是下一節要交代的。

從植物而言,古代上埃及以蓮花作象徵,而下埃及則以紙草 為代表。這兩種植物顯然都與尼羅河有關;埃及古文明隨尼羅河 而生,當地人就地取材,用為宗教象徵。克拉克(R. T. Rundle Clark)教授的《古代埃及的神話與象徵》提到神靈從蓮花之上 出現的神話,克拉克的說法,涵蓋了蓮生神話的大致情況;11不 過,我們知道,埃及宗教非常複雜,變化也大,神靈之間的關 係、重要性等在不同王朝,就不盡相同。12筆者無意進行細緻的 考察;而只勾勒出蓮生神話在埃及宗教中所含有的幾種主要意 義。

10 Robert A. Armour, Gods and Myths of Ancient Egypt (Cairo and N.Y.: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2001), 1-2.

11 R. T. Rundle Clark, Myth and Symbol in Ancient Egypt (1959; repr., N.Y.:

Thames and Hudson Ltd., 1991), 239. 

12 賀爾能認為埃及諸神在歷史中發展,彷彿過著不斷改變的生命!所以諸神的 性質與外貌也抗拒任何封閉的、最後的或單一的定義。參考 Erik Hornung, Conceptions of God in Ancient Egypt: The One and the Many, trans. John Baines (Ithaca,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2), 258.

(7)

第一, 從創造世界而言,其中一個傳說是,古埃及有宇宙 蓮花(cosmic lotus)之說。依據這一傳說,世界本 來是一片無邊的黑海(Dark Sea);後來從黑海中,

長出蓮花苞,帶來光明與香氣;蓮花綻開,也就為世 界帶來光明,以及芬芳的早晨空氣;13這就是古埃及 人解釋生命來源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傳說 中,蓮花雖然跟創造萬物有關,但並沒有足夠證據說 Nefertum 是造物神。14

第二, 從神的由來而言,流行的說法主張蓮花代表着太陽 神。15蓮花每天從黑水中綻開,就好像太陽每天衝破 黑夜而光照大地一樣。現有資料顯示,從舊王朝起,

不少埃及人相信蓮花就是太陽神 Ra(或 Re)的靈 魂,而這朵蓮花也被奉神靈,稱為 Nefertum。16嚴格 來說,就算將蓮花關聯到太陽神,這蓮花自身也並非 必然就是太陽神,而或可以為太陽神示現的階段或 不同化身。古埃及人相信,太陽神每天都乘坐小舟早 出晚歸;在不同時段,也有不同化身;所以不但有青 年,中年與暮年的形象,晚上又變為公羊,然後,第

13 R. T. Rundle Clark, Myth and Symbol in Ancient Egypt, 66-67.

14 Wolfgang Helck und Eberhard Otto, Lexikon der Ägyptologie, Band IV, (Wiesbaden: Otto Harrassowitz, 1980), 378-379.

15 但必須注意的是在古埃及文化中,蓮花與不同神祇有關,而不限於是太陽神 而已。參考 Wolfgang Helck und Eberhard Otto, Lexikon der Ägyptologie, 378- 379.

16 George Hart, Egyptian Myths: The Legendary Past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0), 16; 此 外, 有 關 Nefertum 的 簡 述 可 以 參 考 Donald Redford, 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Ancient Egyp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nline edition, 2005), accessed July 7, 2017, http://doi.org/10.1093/

acref/9780195102345.001.0001. 該百科全書有獨立的「Nefertum」辭條。

(8)

二天早上又乘船出去。17有關這方面的圖像,最有代 表性應該就是新王國十八王朝的圖坦卡門(前 1334- 前 1325 或前 1323)考古遺產。身為新王國的國君,

圖坦卡門就是太陽神 Re。18

第三, 此 外 , N e f e r t u m 從 太 初 時 期 就 從 蓮 花 中 生 出 的 小 男 童 有 關 , 這 位 蓮 花 生 的 男 童 , 就 稱 為 阿 頓

( A t u m ) 。 這 男 童 的 眼 淚 , 就 是 人 類 的 由 來 。1 9 Nefertum 是從蓮花所生,是以此蓮花本來就具備神 聖性;而就藝術形象而言,Nefertum 的頭就頂著蓮 花。20而其在宗教工匠手中的藝術呈現,就經常表現 為神祇頭上戴上一朵蓮花,或兩根蓮花花瓣。而又由 於跟原初創生相關,所以該神又被繪畫為坐在蓮花上 沒有穿衣的嬰兒,或者是從蓮花上冒出一個人頭,後 者就是圖坦卡門的重要考古發現之一。21

第四, 從生死變化言,埃及的蓮花是水蓮(Water Lily),

17 Rose-Marie and Rainer Hagen 對 Re 的周而復始的生命歷程,有簡要的描 述, 參 考 Rose-Marie Hagen, Egypt: People, Gods, Pharaohs, trans. Penelope Hesleden and Ingrid Taylor (Kö ln: Taschen, 2002), 175.

18 參考 Nicholas Reeves, The Complete Tutankhamun: The King, the Tomb, the Royal Treasure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90), 66.

19 有關人類或生命來源的神話,不只一個;有一神話說天神自慰,並將精液 放入口中,因而生出人類。另外,也有陶土造人的神化,這神話說的是身 為太陽神的另一化身的 Khnum,祂使用陶泥在轉盤中創造人類。前者參 考 J. Zandee, “The Birth-Giving Creator God in Ancient Egypt,” in Studies in Pharaonic Religion and Society in Honor of J. Gwyn Griffi ths, ed. Alan B. Lloyd (London: Egypt Exploration Society, 1992), 179。 後 者 參 考 Ian Shaw, The Oxford History of Ancient Egyp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20 George Hart, Egyptian Myths: The Legendary Past, 16.

21 See Nicholas Reeves, The Complete Tutankhamun: The King, the Tomb, the Royal Treasure, 66, fi gure 8. See also Richard Wilkinson, The Complete Gods and Goddesses of Ancient Egypt (Thames and Hudson, 2003), 134-135.

(9)

水蓮的特性是晚間收合起來,到了白天就突出水面,

整朵蓮花的綻放,一開一合,不但呼應晝夜的更替,

而蓮花跟太陽關聯起來,22同時也象徵着由死亡到復 活的過程,當然太陽的重要性就明顯不過了。所以蓮 生神話,也具備死後復活的意思。23

第五, 從能量的取得而言,蓮花是人們奉獻神靈的禮物,

也同是人從神取得力量的工具,聞嗅蓮花的動作其 實是取得蓮花(太陽神)力量的一種儀式或手段。事 實上,由於香氣的重要性,不但在古代埃及藝術上,

經常出現這種圖像,學者更認為 Nefertum 就是鼻神

(Lord of Nose)。24當然,取得太陽神的力量就是得 到重生,也就是分享了太陽神的力量。

以上簡略提出了蓮生在埃及宗教的意義,在此作小總結:蓮 在埃及是一種十分普遍的植物,而這種植物常呈現在埃及的神話 敘事中,蓮花生出神明,同時也跟人類的創生有關。而由於蓮花 晝夜開闔的現象,它也象徵生命的創生與重生;此外,蓮也是一 種傳遞靈能的工具,其花香能帶來某種對治痛苦的力量。

三、神魔小說中的蓮生傳說

中國古代也有相當豐富的蓮花意象,譬如在先秦文獻中,

詩經有「彼澤之陂,有蒲與荷」(《詩經 · 澤陂》)25及「山有扶

22 Robert A. Armour 認為水蓮晝夜循環開合的現象,讓古埃及人將此花關聯到 太陽去,參考氏著,Gods and Myths of Ancient Egypt, 1.

23 蓮花是復活再生的象徵,參考 Robert A. Armour, Gods and Myths of Ancient Egypt, 1.

24 Rose-Marie Hagen, Egypt: People, Gods, Pharaohs, 175.

25 參考公木、趙雨,《詩經全解》(長春:長春出版社,2006 年),頁 164-

(10)

蘇,隰有荷華」(《詩經 · 山有扶蘇》)26都提到荷花,除非專門 用美刺的道德角度去解釋,荷花大致是情詩中起興的對象;27南 方的《離騷》也提到「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28,這是 以荷花為衣服,或比喻進言不納。29這些提到蓮花的古代韻文,

除了是指植物之外,就算是隱喻,大概不離道德上美刺或政治上 的進言;但似乎並無宗教象徵意義。其後,隨佛教與道教的普 及,蓮花在中國文獻中,就多了道教及佛教的重要宗教象徵。而 其中跟蓮花象徵特別相關的宗教神話之一,就是哪吒的神話。30

從道家的氣化論到民間的道教敘事,當中產生了極大的變 化。這種敘事部分表現為神魔小說;譬如民間道教哪吒三太子

(Nuo Zha)的蓮花化身就是這方面最廣為人知的神話敘事。在 哪吒故事中,其生死變化的生命歷程中,是與蓮花有極大的關 係。

據說哪吒是因殺龍宮太子而伏法,削骨還父,削肉還母,魂 魄飄盪,後得太乙真人的協助,用蓮花、蓮葉及蓮藕以及金丹,

讓哪吒起死回生。而在民間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有如下形象

165。其實該詩第二段提到的蕑,也有可能是蓮花。鄭箋作蓮。至於第三段 提及的菡萏,也是蓮花。參考黃忠慎編著,《詩經選注》(臺北:五南圖書 出版公司,2002 年),頁 288-290。

26 黃忠慎編著,《詩經選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 年),頁 201-202。公木、趙雨,《詩經全解》(長春:長春出版社,2006 年),頁 101。

27 深圳一石著,劉軍攝影,《詩經裡的植物》(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年),頁 120-124。又潘富俊著,田勝由攝影,《詩經植物圖鑑》(臺北:

貓頭鷹出版社,2001 年),頁 138-139。

28 吳福助,《楚辭註繹》上冊(臺北:里仁出版社,2007 年),頁 44。

29 黃 靈 庚,《 楚 辭 章 句 疏 證 》 冊 1( 臺 北: 中 華 書 局,2007 年 ), 頁 231- 233。

30 李祥林,〈哪吒神話和蓮花母題〉,《民族藝術》,2008 年 01 期(2008 年),頁 70-77。

(11)

化的表述:31

叫 金 霞 童 兒 : 「 把 五 蓮 池 中 蓮 花 摘 二 枝 , 荷 葉 摘 三 個 來。」童子忙忙取了荷葉、蓮花,放於地下。真人將花勒 下瓣兒,鋪成三才,又將荷葉梗兒折成三百骨節,三個荷 葉,按上、中、下,按天、地、人。真人將一粒金丹放於 居中,法用先天,氣運九轉,分離龍、坎虎,綽住哪吒魂 魄,望荷、蓮裏一推,喝聲:「哪吒不成人形,更待何 時!」只聽得韾一聲,跳起一個人來,面如傅粉,唇似塗 硃,眼運精光,身長一丈六尺,此乃哪吒蓮花化身,見師 父拜倒在地。

近似的說法,也出現在《西遊記》。但小說中的哪吒,到底是源 於甚麼宗教呢?既然是神魔小說,就有可能出於道教。而依據明 代續道藏中所收錄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32

那吒本是玉皇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 眼八臂,口吐青雲,足踏盤石,手持法律,大噉一聲,雲 降雨從,乾坤爍動。因世間多魔王,玉帝命降凡,以故 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長子軍吒,次木 吒,師〔筆者註:師應為帥〕三胎那吒。生五日化身浴於 東海,腳踏水晶殿,翻身直上寶塔宮。龍王以踏殿故,怒 而索戰。師〔筆者註:師應為帥〕時七日,即能戰,殺九 龍。老龍無奈何而哀帝,帥知之,截戰於天門之下而龍死

31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四回:〈哪吒現蓮花化身〉(香港:中華書 局,1990 年),頁 130。

32 無名氏輯,《三教源流聖帝佛祖搜神大全》明西天竺藏版七卷本,收入王秋 桂、李豐楙主編,《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 年),頁 325-327。

(12)

焉。不意時上帝壇,手搭如來弓箭,射死石記娘娘之子,

而石記興兵。帥取父壇降魔杵西戰而戮之。父以石記為諸 魔之領袖,怒其殺之以惹諸魔之兵也。帥遂割肉刻骨還 父,而抱真靈求全於世尊之側。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 折荷菱為骨、藕為肉、系為脛、葉為衣而生之。

從這一道藏文獻的記載看來,明代有將哪吒視為道教大仙的紀 錄;而且是玉帝的下屬。也就是說蓮生敘事在明代已經出現在官 方編訂的道教文獻之中,而並非僅為民間神魔小說的內容而已。

但是出現於道藏也未必就能證明哪吒就是道教的神祇,因為 這本書是講三教神靈的,並非專言道教。更應注意的是,削骨還 父,削肉還母的作法,並不符合儒家身體髮膚,受諸父母,不敢 毀傷的孝道精神;而運用蓮花的物質材料而達成的某種生命再造 的做法,也可能跟道教傳統無關。

譬如道德經說生化,是由大道所生的歷程,一般說它有辯 證性的氣化運動,所謂一氣轉生應該是主流。而在修練成仙的說 法中,多數強調服食藥物的外丹,或者練氣的內丹。這兩方面都 跟蓮花化身沒有太大關係,是以,筆者認為需要再考察哪吒的身 分,以確定其與道教的關係。現在讓我們再細部看看哪吒的化身 過程。

現在關於哪吒的蓮花化身的研究,重點放在哪吒身上,但這 蓮花化身的過程,至少涉及三個成分,受救者哪吒,施救者太乙 真人及救度材料—蓮花。下文從太乙真人以及蓮花化身儀式兩 方面分析:

太乙真人是誰?太乙又稱太乙天尊,或太乙救苦天尊,從道

(13)

教的神像造型看,蓮花與九頭獅子是常常相隨同現的元素。譬如 山西永樂宮的元朝天尊像中,天尊左邊有大蓮花;明清絹紙畫的 天尊右足踏在蓮花上,至於塑像則有天尊坐在九頭獅子上,其下 則為蓮花座。33然而天尊的藝術造型,不足以解釋哪吒的蓮花化 身。

又宋代靈寶派甯全真、王契真編《上清靈寶大法》卷十記 載:34

太一救苦天尊,乃始青一炁,元始分形,九聖九真九仙之 師,掌普度生炁之元,曰東極青宮長樂世界青玄上帝太乙 元皇救苦天尊是也。次政十方,億劫應化,天尊非修證品 位,真人蓋元始上帝之苗裔,玄炁神化之分形也,治青玄 左府。

依照這一文獻,太乙救苦天尊、太乙真人,並非經由後天

「修證品位」,而是先天本在的神,具體的說,祂就是元始祖炁 的分形。但《太一救苦護身妙經》云:35

此東方長樂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一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 數,物隨聲應,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或攝 群邪,或為仙童玉女,或為帝君聖人,或為天尊真人,或 為金剛神王,或為魔王力士,或為天師道士,或為皇人老 君,或為天醫功曹,或為文武官宰,或為都天元帥,或為 教師禪師,或為風師雨師,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

33 太乙真人此一藝術造型,跟道經彷彿。參考《太一救苦護身妙經》,見《正 統道藏》冊 10(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年),頁 514。

34 見《正統道藏》冊 51(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年),頁 741。

35 參考《太一救苦護身妙經》,見《正統道藏》冊 10(臺北:新文豐出版 社,1985 年),頁 513。

(14)

苦,應物隨機。

此經則強調太乙真人的化身。但是無論用應化身,或分形 說,都只表示太乙真人是原初神的分身變現;而所謂應化金身,

又跟蓮花毫無關聯。所以太乙本身的來源,跟蓮生毫無關係;最 多只是「離玉座,躡蓮花」而已。36從藝術表現而言,我們觀察 太乙天尊在宗教工藝家心目中的造型,雖充分呼應道經中的太乙 真人的紀載,但並無蓮花化身的造型;其實,道經提到太乙坐在 蓮花上的形象,所以也有坐在蓮臺上的塑像,但太乙神祇本身,

則既無蓮生的紀載,也無蓮生的造型。37

筆者要進一步考察的是,雖然太乙此道教神祇的來源,跟蓮 生無關,但太乙拯救哪吒的道術,又是否與蓮生有關?我認為現 有文獻證據沒有積極支持相干性。

有關太乙天尊的專書,做得最詳細的是蕭登福教授的研究,

依據蕭教授的研究,太乙天尊主要有三種工作:「一是天上東方 長樂淨土的接引者,一是人間苦難的救渡者,一是地獄亡魂的薦 拔者。」38六朝道經所述太乙真人救苦方式,包含度亡與預修,

其實,多是用柳枝灑水以去除疾病;至於救度亡靈,則有豎幡,

立壇,燃燈燒香,誦經行道。唐宋以後科儀更加繁雜,《靈寶無 量度人上品妙經》所載:39

36 參考《太一救苦護身妙經》,見《正統道藏》冊 10(臺北:新文豐出版 社,1985 年),頁 513。

37 劉科,〈太乙救苦天尊圖像研究〉,《宗教學研究》2014 年 01 期(2014 年),頁 39-46。

38 蕭登福編著,《道教地獄教主:太乙救苦天尊》(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 限公司,2006 年),頁 7。

39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版本不少,迄今為止,以蕭登福先生整校版最 優;參蕭登福,《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今註今譯》(臺北:文津出版社,

2008 年),頁 137-143。

(15)

元始符命,時刻昇遷。北都寒池,部衛形魂。制魔保舉,

度品南宮。死魂受鍊,仙化成人。生身受度,劫劫長存。

隨劫輪轉,與天齊年。永度三途五苦八難,超凌三界,逍 遙上清。

至於去地獄救亡靈,則為破地獄、立壇行道、燃燈、豎幡、

誦經,對於橫死及久病的,還用天醫治療身心,然後進行煉度。

這包含用黃花之水蕩屍形,用流火之膏鍊鬼質,再由太一,司命 等神生神具形,然後引昇天界。40但這一道教「水火交煉,仙化 登真」的宗教想像,跟蓮花化身之間差別極大:

太乙救哪吒:取荷葉蓮花放地下,鋪成三才→將荷葉梗折 成三百骨節→三個荷葉,按上、中、下,按天、地、人→將金丹 居中→法用先天,氣運九轉,分離龍、坎虎,綽住哪吒魂魄→望 荷、蓮裏一推,喝聲。

太乙救亡靈:豎幡→立壇→燃燈燒香,誦經行道→用黃花之 水蕩屍形,用流火之膏鍊鬼質→由太一、司命等神生神具形,然 後引昇天界。

從上述兩個過程看來,二者差距極大,不應混為一談。

此外,道教重點在歸根復命,這句話出自莊子,歷來有不同 解釋,但放在道教的儀式上,其實是表示回歸根源,恢復生命。

這就涉及煉度,所謂煉度就是鍛鍊與超渡,也就是說死者必須經 歷一個鍛鍊的過程然後才可以超度。道教儀式經常出現所謂水火 煉度,這裡的水,就是「太乙之炁,坎位之精」的九龍水,就

40 這裡有關靈寶傳統的度亡過程與儀式,參考蕭登福,《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 經今註今譯》(臺北:文津出版社,2008 年),頁 9-17。

(16)

是替亡靈洗澡,這象徵洗去一切罪惡,當然也常跟隨所謂散花解 結,就是用打開綁了銅錢的紐結,象徵所謂解除一切恩怨罪衍。

當然,水火可以是用存想方式,以意造境,用元氣(水)與元神

(火)做;在施食時,道士也有用丹田的火,配上腎水,進行準 備;而在道門儀式,也有「水池火沼」的表現形式,就是用一碗 水及燒符,將離散的魂魄集中,並且洗滌罪惡,以準備投胎往 生。41

總之,看來道經所記載太乙拯救亡靈的流程,並未有採用蓮 花化身以資救渡的說法。而且,對比上述兩種救度,其實差別很 大。不過,哪吒並非普通亡靈,祂是天神,故而或需使用不同的 拯救方法;但從僅有的資料,我們或可以暫時推論說,蓮花生的 說法,應該在道教以外尋找淵源。

四、漢傳佛教的蓮生神話

依據《西遊記》的紀載,讓哪吒得以轉化得救的並非道教的 太乙真人,而是佛教的世尊。第八十三回說:42

〔哪吒〕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淨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 住蛟龍要抽筋為子。天王知道,恐生後患,欲殺之,哪吒 憤怒,將刀在手,便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 血。一點魂魄,徑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佛慧眼一看,

知是哪吒知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唸動起死回生

41 有關煉度之簡述,參考李豐楙,〈道教與中國人的生命禮俗〉,收入靈鷲山 般若文教基金會國際佛學研究中心主編,《宗教與生命禮俗》(臺北:靈 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國際佛學研究中心,1994 年),頁 181-242,特別是頁 218-222。

42 明.吳承恩,《西遊記(下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年),

頁 1060。

(17)

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

依照這一版本的敘事,則哪吒的起死回生,並非由太乙所 為,而為佛陀所救。細考哪吒的淵源,其實可以追溯到佛教。43 考察哪吒跟佛教有關的資料,倒有不少。

蘇轍(1039-1112)《欒城集》有詩詠哪吒:44

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難教語,寶 塔令父左手舉。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

北方天王是佛教護法天王,所以蘇轍的詩顯示他本人知道哪吒的 佛教淵源;我們看其他唐宋文獻,也記載哪吒為佛教護法神的身 分。

宋代贊寧(919-1001)編撰的《宋高僧傳》有如下記載:45 貞觀中……〔宣律〕於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階有物扶 持,履空無害,熟顧視之,乃少年也。宣遽問:「何人中 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毘沙門天王之子那吒 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之久矣。」

類似的記錄也同見於晚唐鄭棨(861-874)的記載:46

宣律精苦之甚,常夜行道,臨階墜墮,忽覺有人奉承其

43 柳存仁,〈沙門天王父子與中國小說之關係〉,《和風堂文集》(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頁 1061。

44 宋.蘇轍,〈那吒〉,見蘇轍,《欒城集》,冊 3,卷一(臺北:臺灣中華 書局,1965 年),頁 10。

45 宋.贊寧,《宋高僧傳》,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 1052(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頁 185。

46 唐.鄭棨,《開天傳信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頁 8。

(18)

足,宣律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遽問:「弟子何人,中 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王之子,那吒太 子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久矣。」

宣律是否有此神奇遭遇,自然無從判斷,但自唐末到宋朝,有人 將哪吒視為佛教的護法,這是無可置疑的。

而且,從這些宗教故事,可以知道這年輕的神祇,在這些敘 事中是跟毘沙門天王有關。不過,在不同敘事中,天王跟哪吒的 關係也有不同講法,有主張哪吒為天王之子,也有稱之為天王之 孫。譬如《毘沙門儀軌》記載:47

奉佛教勅。令第三子那吒捧塔隨天王……每月一日,天王 與諸天鬼神集會,十一日第二子獨健辭父王巡界日,十五 日與四天王集會日,二十一日那吒與父王交塔日。……

天王第二子獨健,常領天兵護其國界,天王第三子那吒太 子,捧塔常隨天王。

這是將那吒視為天王的第三子。但是也有主其為天王之孫;唐 朝三藏不空大師所譯的《北方毘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記 載:48

爾時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 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 我那吒同共每日三度,白佛言:我護持佛法。欲攝縛惡 人或起不善之心。我晝夜守護國王大臣及百官僚,相與殺

47 唐.不空譯,《毘沙門儀軌》卷 1,《大正新脩大藏經》冊 21(臺北:新文 豐,1973 年),頁 228。

48 唐. 不 空 譯,《 北 方 毘 沙 門 天 王 隨 軍 護 法 儀 軌 》 卷 1,CBETA, T21, no.

1247, p. 224, c12-p. 225, a3。

(19)

害打陵,如是之輩者,我等那吒以金剛杖刺其眼及其心。

若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起不善心及殺害心 者,亦以金剛棒打其頭。

這一文獻就將天王與哪吒視為祖孫的關係。但無論哪吒是天王之 兒子還是孫子,此一神祇來自印度,似無疑問;因為上述關於哪 吒的記載並非出於中國文人之創造,而是翻譯佛典的依據。而從 文獻考察,其梵名就是 Nalakuvara 或 Nalakubala,中文翻譯表 其音,稱為那拏天、那羅鳩婆、那吒矩伐囉、那羅鳩伐羅、那吒 鳩跋羅、那吒俱伐羅等,哪吒自然是簡稱。祂是護持佛法,守護 國王百官的善神。走筆至此,哪吒源於佛教信仰,應該是可信 的。

蓮花在佛教經典非常繁富,印度的蓮花有不同品種,其碩 大者,的確可以當船使用;而蓮花自然可以視為從此岸到彼岸的 渡過生死大海的象徵。而蓮生正可以指坐蓮往生,這在淨土信仰 中,是很普遍的說法。可見蓮花可以是一種交通工具,它讓往生 者得以到達一個死後新世界。但是蓮生有更深層意義,它就是一 種心身靈的轉變,而不僅是坐蓮往生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蓮花生跟一般的生產方式是絕對不同的,傳統 佛教認為有四種生產方式。佛教有「六道輪迴說」,即眾生因前 世與今生的造作,產生業力,業力驅使六道眾生,往生三善道或 三惡道。而在六道的生長的模態,又分為四類,稱為「胎、卵、

濕、化」四生。據《增壹阿含經》: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四生。云何為四?所謂卵生、

胎生、濕生、化生。彼云何名為卵生?所謂卵生者,鷄、

雀、烏、鵲、孔雀、蛇、魚、蟻子之屬,皆是卵生。是謂

(20)

名為卵生。彼云何名為胎生?所謂人及畜生,至二足蟲,

是謂名為胎生。彼云何名為因緣生?所謂腐肉中虫、廁中 虫、如尸中虫。如是之屬,皆名為因緣生。彼云何名為化 生?所謂諸天、大地獄、餓鬼、若人、若畜生,是謂名為 化生。是謂,比丘!有此四生。諸比丘捨離此四生,當求 方便,成四諦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49

其中「化生」是不需要父母外緣,無涉及精血,更不及淫 慾,所以可以是最清淨無垢的,例如,彌勒菩薩於兜率天宮寶座 中化生,就是無垢的化生。

對比四種不同的出生方式,我們可以知道蓮花化身是非常特 別的。讓我們想像在子宮內的炎熱、潮濕,以及生產前後母子都 要經歷的痛苦,流淚甚至流血,就足以理解生產並不只有值得慶 幸的一面,至少也包含污穢與痛苦。是以傳統佛弟子,紀念生辰 之時,更多一分感念母親的苦痛,並稱生日為母難日。

但是化身既不涉及淫慾,也不涉及流血,它是獨特的生命由 來形式,它是淨而無染,而且甚至充滿祝福。而蓮花化身正象徵 這一種神聖的轉生(transformative)特徵,這是因為蓮花出於汙 泥而不染,離開汙泥而盛開的蓮花,就象徵離垢得淨,擺脫汙染 的凡塵俗世,而到達清淨的淨土世間。

蓮花方式的化生已經包含超越界的,而並非僅僅是人類的轉 化新生的特殊形式。無論如何,蓮花化身實質上是一脫離凡胎而 徹底轉變的特殊轉化再生型態,如果用來理解哪吒的傳說,似乎 很容易理解哪吒特殊生命歷程,所要經歷的徹底變化。其實哪吒

49 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增壹阿含經》卷 17,《大正新脩大藏經》冊 2

(臺北:新文豐,1973 年),頁 632。

(21)

的生命,也經歷一徹底變化;他出生就活潑,甚至有點野性,脾 氣不好,又愛闖禍,甚至忤逆父親,本身就有點異常;後來竟然 要變為幫助消滅邪魔的正義力量,甚至統領中軍的元帥,又是降 妖伏魔的佛教護法神,這幾乎就是神仙版的馴獸經歷。所以哪吒 的蓮花化身,其實也充滿佛教降魔的象徵。

佛教的降魔,並不只收服外道的神祇,更重要是收服內心的 心魔,而完成一個轉迷成覺的成佛過程;依照淨土經典的記載,

這蓮花化身,就是一成佛的環節。甚至主張九品往生,以劃分不 同的程度,進行持續修行。50

阿彌陀佛將死者接引到西天,要憑藉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

其實就是他力救度。眾生程度不同,於是參照大家的成績(業 力),分開九個級別,安排這些往生者。這是依據他們的業報來 進行高低不同的分發,然後再求努力學習修行;總之,依靠阿彌 陀佛的他力雖然得以帶業往生淨土,但還是要在淨土中修行才 行。

這種蓮花化生到極樂世界可說是淨土的重要教義,在敦煌 淨土壁畫中,我們看到蓮生童子,就有不同的蓮花化身的安排,

有些還在蓮花裡面繼續修行,整個身體藏在蓮花中;有些修行久 了,已經在蓮花中冒出頭來,有些更高級別了,就從蓮花中爬 出,到了八功德水中暢泳。更有修行更高的,就爬上水榭,去 拜菩薩了。這些藝術手法,其實是表現蓮花轉生到的淨土,仍然 需要努力修行,而各階段的修行,就用不同小孩在型態去呈現出 來。51

50 有關淨土的九品往生說,可以參考吳有能,〈佛教的神聖空間〉,《臺灣宗 教研究》第 13 卷第 1 期(2014 年 6 月),頁 63-98。

51 參 考 吳 有 能,〈 佛 教 的 神 聖 空 間 〉,《 臺 灣 宗 教 研 究 》 第 13 卷 第 1 期

(22)

五、對比反思

對比的反思蓮花的宗教意義,最可注意的自然是榮格及其 後學所發展的思論;實際上,榮格的著作,不但廣泛的涉及許 多不同植物,其原形研究更是影響深遠的心理學取向與原型研 究;52在這方面繼承榮格進路的最重要代表作首推紐曼(Erich Neumann)的「大母神」解釋53;大母神常是土地與肥沃的神 祇,或者是天空與雨水的神祇;她掌握植物,所以也常是農業之 神;這類神衹常提供地上的食物,以養育人類,因此大地神也是 大母神,因為他如母親一樣養育子女;而大地生長植物,所以依 照紐曼的理解,大地神常跟某種植物象徵關聯起來,54譬如印度 與埃及的蓮花就是例子。紐曼認為蓮花與百合花等提供神聖誕生 的原型。然而,近年考古學者對於古代是否有大母神,也有不同 意見,引起不少爭議。55除了像榮格及紐曼這樣從心理以及原型 研究的分析外,筆者認為就比較宗教現象而言,未必需要從宗教

(2014 年 6 月),頁 63-98。

52 榮格從心理(psyche)去解釋如蓮花、荷花、玫瑰等花,放在心理、靈性的 發展。有關這一種將心理與象徵配合起來的心理學進路,可以參考 Richard Wilhelm translated and explained with a European commentary by C. G. Jung, 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 A Chinese Book of Life (London: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 Co. Ltd., 1945), especially 136-137.

53 Erich Neumann, The Great Mother: An Analysis of the Archetype, trans. Ralph Manheim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1963), 240-267, 281-338.

54 參 考 Marija Gimbutas, The Language of the Goddess: Unearthing the Hidden Symbol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1989), chap. 13, 240-266.

55 現代考古學者一般並不認為遠古時代有大母神的信仰,而認為祂不過是 十九到二十世紀,歷經榮格等人的學術建構而已。參考 Martin Liebscher’s

“Preface” to Erich Neumann’s The Great Mother: An Analysis of the Archetype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2015), vii-x. Marija Gimbutas, The Language of the Goddess: Unearthing the Hidden Symbol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see especially chap. 9 and chap. 15, 94-110 & 281-337.

(23)

以外的心理分析去看,反而可以回頭注意該現象在宗教自身的解 釋。在比較宗教學方面,筆者提出下列四點比較。

第一,我們觀察到蓮花這種植物出現在近東乃至遠東不同地 區的宗教,而共通點之一是,它是跟生命有關的象徵。本研究認 為在這些東方宗教的敘事中,蓮花與生命是密切相關的,有些側 重生命的再生,有些強調生命的創生。創生是從沒有創造出新生 命,而所謂再生即是死而復生,不論在漢傳佛教、道教或埃及宗 教中都看到蓮花的再生象徵,這是第一個重點。

第二,蓮生創生與蓮花再生的分別何在?在埃及宗教創世的 敘事當中,有一說法是認為神是從蓮花生出的。然而,佛道都沒 有類似的創生或創世說。但是佛教有坐蓮往生極樂淨土的信仰,

在淨土宗,更有蓮花化身之說。而道教文獻雖沒有相似的傳說,

但哪吒重生的敘事,顯示以蓮花作為物質條件的重生想像。所以 三宗教的蓮生敘事分別顯示創生與再生的元素。

蓮本有不同品種,而品類的不同,而又在埃及與佛道二教 的敘事中頗有差異;倘從蓮的品類之殊,或可以解釋蓮花在不同 宗教中的差異。譬如從朝夕開合的敘事,我們可以判斷古代埃及 信仰中提到的蓮花,應是睡蓮;而遠東地區的敘事中,則兼及荷 蓮。睡蓮葉子貼在水面,沒有蓮蓬,不長蓮子與蓮藕,是四季開 花的植物。而荷蓮的葉子則挺出水面,有蓮蓬,會長蓮子,也 有蓮藕,但只是夏季開花。是以在以睡蓮為主的埃及宗教敘事 中,自然不會出現蓮子與蓮藕的想像;而印度中國多長荷蓮,很 容易將荷花的不同成分,結合到宗教想像去。是以淨土有「蓮胎 伏惑」之說,這是說業力尚未清淨的死者,將納入蓮子之中,繼 續修行,這一宗教敘事運用的就是睡蓮所沒有的蓮子作為宗教象

(24)

徵;而反映出蓮花象徵跟淨土的如來藏關聯,56至於道教神魔小 說的哪吒就提到用荷葉與蓮藕,就更清楚,作者所運用的創作對 象就是荷花!本研究從蓮的品類之殊,來解釋埃及與佛道宗教敘 事中所指涉的蓮,其實不同。而蓮既然關聯到生死的想像,而傳 統的生死觀,又多與靈肉關係相關,是以我們應進而思考蓮花的 再生想像在靈肉關係上的論述。

第三,在靈肉關係上,在佛教敘事中,蓮花就是一個純粹靈 體離開肉體的轉化方式,即是以靈體而非肉體的身份來轉化。例 如,佛教論述中關於往生極樂世界過程,其實是人離開身軀往生 到淨土世界,而整個過程,並沒有帶同肉身轉生極樂世界;因此 這是靈而非肉的方式完成轉化,而這種想像是跟道教蓮花的化身 想像不同。

在道教敘事中,蓮花化身明顯重視物質材料。所以在哪吒的 敘事之中,蓮花的不同部位就成了哪吒再生的物質性元素。而植 物的不同部位,如荷葉、蓮藕等等,就呼應着人的肉體的不同部 分。通過蓮花所提供的物質性的材料再加上一種咒語和儀式才完 成了生命轉化的歷程。因此,道教的蓮花化身的敘事並不是靈而 非肉的,反而是靈肉結合的。

至於在古埃及宗教之中,也有人主張太陽神從蓮花產出;

同時,蓮花每天的開闔,又象徵太陽神每天往返冥陽兩界。但當 蓮花放在亡靈的復活的象徵上,蓮花就是一種取得靈能的手段,

聞嗅蓮花的香氣,就是得到靈力的方式之一。所以埃及人既以蓮

56 淨土宗屬於如來藏的系統,而如來藏梵文是 Tathāgatagarbha,其中字尾

“garbha” 就有胎藏的意思;而蓮蓬也用相同的一字;淨土宗從蓮胎伏惑到花 開見佛,就是慢慢修行而得到成就的過程,這就好比蓮蓬中的蓮胎(子),

慢慢通過培育而得以開悟,所以兩者是頗有因緣的。

(25)

花供養諸神,也手持蓮花以取得能力。所以蓮花是重要的物質依 據,讓人們的宗教生命得以純潔化。不過,跟道教不同,此中的 蓮花並非用以替代肉體而完成轉生的工具,埃及人還是相信必須 保有形體,死後才能復活。從上述這種說法來看,如果佛教的蓮 花轉化是靈而非肉的,而道教是靈肉結合的,則埃及宗教可謂於 兩者之間。

第四,從蓮花做為載體而言,我們也可以觀察到其在不同宗 教的差別所在。

西方神學家田立克的象徵研究中提及到,象徵是表述一些 我們不能表達的最後真實,同時也分享了最後的關懷的某一種力 量。例如他舉出的國旗一例,國旗便是分享了國家的榮辱及力 量。57在以蓮花作為宗教符號的研究之中,我們可對田立克的觀 察作一些回應。其一,在象徵說明的蓮花化身之中,蓮花自身並 沒有靈力,只是作為一個象徵來說明一種神話性的敘事。但是,

在埃及的宗教敘事之中,蓮花因其香氣代表着神的力量,因此聞 蓮花即是吸收了神的力量,蓮花不但象徵着力量,同時也是力 量或是力量的載體(container of power)。而在道教的神話傳說 中,蓮花也是一種載體,而這個載體是經過道士的咒語及儀式得 到了一種靈力的轉變。

而在佛教中,往生是藉着坐蓮花去到極樂世界,而蓮花就是 一種盛載靈命的載體。死者再生即是靈命坐着蓮花這交通工具到 達極樂世界,所以蓮花即象徵着最後世界,同時也引領着人到最 後世界的一個重要載體,甚至它有一種靈能,坐蓮到極樂世界即

57 Paul Tillich, “Symbols of Faith,” in his Dynamic of Faith (N.Y.: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58), 41-54. 及 Paul Tillich, “The Nature of Religious Language,”

in his Theology of Culture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53-67.

(26)

蓮花是一讓人渡過彼岸的載體。58就此而言,蓮花就不只是一種 跨越生死的工具,更是由此岸到彼岸的載體。了脫生死海,就是 跨越六道輪迴的界限,所以蓮花自然也表達宗教上的跨界想像。

六、結論

本文運用比較宗教的手法,考究埃及與中國佛道二教傳統有 關的蓮生神話敘事,試圖指出蓮花生是橫跨亞洲許多不同宗教文 化所共享的宗教象徵。

本文提出蓮花這一宗教象徵跟生命有關,認為在關於蓮花的 宗教敘事中,有些側重生命的再生,有些強調生命的創生。創生 是從沒有創造出新生命,而所謂再生即是死而復生。埃及有太陽 神從蓮花創生的敘事,而不論在漢傳佛教、道教或埃及宗教都看 到蓮花的再生象徵。

筆者也試圖從植物的物質上差異,解釋上層的宗教建築。

譬如蓮花有不同品類,而不同品類,確實影響不同地區的宗教想 像。是以埃及宗教敘事中的水蓮,僅涉及花朵,而佛教與中土民 間神魔敘事的蓮花化身,就常涉及蓮花的葉子與蓮藕,於是也反 映在靈肉關係上的不同看法。

而就蓮花的宗教象徵及想像而言,本文認為由於水蓮的生 長特點,呈現為朝開夕合,很容易被想像為生死循環的象徵。此 外,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形成染淨與迷覺的「二元結構想 像」;而蓮花又成為凡俗世界到終極世界,由此岸到彼岸的宗教 方面的跨界想像。當然,蓮花相關的二元世界是相關而不相同

58 作者感謝評審者提出印度的蓮花體型碩大,可以想像該地蓮花能載人渡河。

事實上,淨土就常有坐蓮往生的觀念,此當然反映從此岸到彼岸的想像。

(27)

的,隔離而不隔絕的,所以無論是離垢清淨的特性,或凡聖二元 性的思想,也都包含跨越界限,並產生神聖性的敘事;無論是花 盡神出的埃及太陽神59,「花開見佛」的淨土世界,還是用蓮花不 同部位去讓哪吒再生,都涉及從凡塵到神聖的跨越與轉生。

此外,蓮花被關聯到某種靈能,甚至被視為化生或往生的載 體;其實,這全都建立在古代對蓮花的宗教想像,而這是常常跟 生命相關的。特別是神聖生命的創生或再生方面,埃及「蓮生日 神」,佛教的「花開見佛」都可以視為神聖生命從蓮花中創生出 來;至於哪吒傳說方面,道教與佛教的敘事中,都有通過蓮花的 媒介,讓死者得以再生的故事;至於在埃及傳說中,則蓮花的開 闔,也象徵死亡(黑夜)到再生復活(白天)的歷程,是以無論 古代埃及與佛道三教,在死後復活的宗教想像方面,都分享相同 的象徵結構。

綜上所述,蓮花確實是古代宗教的重要象徵,其植物特性,

譬如開闔運動,散發香氣,以及蓮花的不同部位,都影響其在宗 教傳說的地位。但無論差別何在,它們也有共通之處,最明顯的 就是蓮與創生生命及再生生命有關;而這又涉及通過蓮花而有的 種種「跨界想像」,譬如跨越凡俗到神聖,跨過污染到清淨,或 跨越死亡到再生等等,所以筆者主張,蓮在比較宗教象徵方面具 有跨界想像的意義。

59 George Hart, Egyptian Myths: The Legendary Past, 16.

(28)

引用書目

一、原典 佚名

1985-1988  《太一救苦護身妙經》,《正統道藏》冊 10,

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

1973 《增壹阿含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 2,臺北:

新文豐出版社。

唐.不空譯

《北方毘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CBETA, T21, no. 1247.

唐.不空譯

1973 《 毘 沙 門 儀 軌 》,《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 冊 21, 臺 北:新文豐出版社。

唐.鄭棨

1985 《開天傳信記》,北京:中華書局。

宋.贊寧

1986 《宋高僧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 1052,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宋.蘇轍

1965 〈那吒〉,見蘇轍,《欒城集》,冊 3,卷一,臺 北:臺灣中華書局。

宋.甯全真、王契真編

1985-1988  《上清靈寶大法》,《正統道藏》冊 51,臺 北:新文豐出版社。

(29)

明.吳承恩

1980 《西遊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明.許仲琳

1990 《封神演義》,香港:中華書局。

二、專書 公木、趙雨

2006 《詩經全解》,長春:長春出版社。

王秋桂與李豐楙編

1989 《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李豐楙

1994 〈道教與中國人的生命禮俗〉,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 會國際佛學研究中心主編,《宗教與生命禮俗》,臺 北: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國際佛學研究中心,頁 181-242。

吳福助

2007 《楚辭註繹》上冊,臺北:里仁出版社。

柳存仁

1991 《和風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深圳一石著,劉軍攝影

2007 《詩經裡的植物》,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黃忠慎編著

2002 《詩經選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靈庚

2007 《楚辭章句疏證》冊 1,臺北:中華書局。

潘富俊著,田勝由攝影

2001 《詩經植物圖鑑》,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30)

蕭登福

2006 《道教地獄教主:太乙救苦天尊》,臺北:新文豐出 版股份有限公司。

蕭登福

2008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今註今譯》,臺北:文津出 版社。

三、期刊論文 李祥林

2008 〈哪吒神話和蓮花母題〉,《民族藝術》第 1 期,頁 70-77。

吳有能

2014 〈佛教的神聖空間〉,《臺灣宗教研究》第 13 卷第 1 期,頁 63-98。

唐湖湘

2006 〈中國蓮文化研究〉,《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 學報》第 17 卷第 2 期,頁 29-32。

陸曉雲

2010 〈蓮花符號的審美樣式與文化意涵〉,《藝術評論》

第 12 期,頁 94-97。

劉科

2014 〈太乙救苦天尊圖像研究〉,《宗教學研究》第 1 期,頁 39-46。

蔣賞

2010 〈蓮花紋飾的象徵意義探析〉,《大舞臺》第 7 期,

頁 121-123。

(31)

四、外文專書 Armour, Robert A.

2001 Gods and Myths of Ancient Egypt. Cairo and N.Y.: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Campell, Joseph

1976 “Chinese Mythology,” in his The Masks of God:

Oriental Mythology, 371-460. N.Y.: Penguin Books.

Clark, R. T. Rundle

1959 Myth and Symbol in Ancient Egypt. Reprint, N.Y.:

Thames and Hudson Ltd., 1991.

Cooper, J. C.

1978 An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Traditional Symbols.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Gimbutas, Marija

1989 The Language of the Goddess: Unearthing the Hidden Symbol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Hagen, Rose-Marie

2002 Egypt: People, Gods, Pharaohs. Translated by Penelope Hesleden and Ingrid Taylor. Kö ln: Taschen.

Hart, George

1990 Egyptian Myths: The Legendary Past.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Helck, Wolfgang und Eberhard Otto

1980 Lexikon der Ägyptologie, Band IV. Wiesbaden: Otto Harrassowitz.

(32)

Hornung, Erik

1982 Conceptions of God in Ancient Egypt: The One and the Many. Translated by John Baines. Ithaca,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Liebscher, Martin

2015 Preface to The Great Mother: An Analysis of the Archetype, by Erich Neumann.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Neumann, Erich

1963 The Great Mother: An Analysis of the Archetype.

Translated by Ralph Manheim.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Redford, Donald

2005 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Ancient Egyp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nline edition. Accessed July 7, 2017.

http://doi.org/10.1093/acref/9780195102345.001.0001.

Reeves, Nicholas

1990 The Complete Tutankhamun: The King, the Tomb, the Royal Treasure.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Shaw, Ian

2000 The Oxford History of Ancient Egyp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illich, Paul

1958 “Symbols of Faith,” in his Dynamic of Faith, 41-54.

N.Y.: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64 “The Nature of Religious Language,” in his Theology of Culture, 53-67.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3)

Wilhelm, Richard, trans.

1945 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 A Chinese Book of Life. London: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 Co. Ltd.

Wilkinson, Richard

2003 The Complete Gods and Goddesses of Ancient Egypt.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Zandee, J.

1992 “The Birth-Giving Creator God in Ancient Egypt.” In Studies in Pharaonic Religion and Society in Honor of J. Gwyn Griffiths, edited by Alan B. Lloyd. London:

Egypt Exploration Society.

五、英文期刊論文 Chan, Kim-kwong

2010-2011  “Lotus and Swastika in Assyrian Church in China:

Buddhist Legacy for Aryan Heritage?” Ching Feng, N.S., 10, no. 1-2: 27-43.

Kandeler, Rikel and Wolfram R. Ullrich

2009 “Symbolism of Plants: Examples from European- Mediterranean Culture Presented with Biology and History of Ar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60:

2461-2464.

Prasopchigchana, Sarunya

2011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in Buddhi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Humanistic Ideology 4, no. 2: 101-111, esp.

103-104.

(34)

Rezania, Pedram

2011 “Symbol of Lotus in Ancient World,” Life Science Journal 8, no. 3: 309-312.

Ward, William E.

1952 “The Lotus Symbol: Its Meaning in Buddhist Art and Philosophy,”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11, no. 2: 135-146.

六、網路資料 Moe

2013 “Symbol of the Lotus,” Gnostic Warrior, Mar 6, 2013.

Accessed July 7, 2017. http://gnosticwarrior.com/

symbol-of-the-lotus.html.

(35)

The Religious Narratives of Lotus-birt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ligious Symbol

Ng, Yau-nang William

Abstract

This paper employs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religious study to examine the mythological narratives concerning the lotus-birth in Egypt and Chinese Buddhism and Daoism. It has attempted to put forward the idea that the lotus is an important religious symbol shared across different Asian cultures, as witnessed in the cases of ancient Egypt, Chinese Buddhism and Daoism. It is especially related to the idea of life. It signifi es the idea of creation of sacred life 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fe. The paper has also shown that som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 such as its being open in the morning and closed at night, have made the plant an easy metaphor for the cycle of life and death, a symbol of the duality of life and death. In addition, since the lotus is not contaminated even though it grows in a mud pond and the fl owers have a unique fragrance, this dualistic structure can easily be used to express an idea of moving from the profane world to the sacred world, or leaving the world of the dead and gaining resurrection. This type of duality can easily acquire symbolic correlation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tus. On account of this correlation, the lotus symbol is used across different

* Associate Head and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36)

religions.

But this paper has also shown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lotus bear influence upon the narratives of religious symbol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s. The water- lily has neither seed pod nor lotus root and, naturally, in the ancient Egyptian narratives, these two parts of the plant are never mentioned.

However, different parts of the lotus are used in Buddhist and Daoist narratives. The mentioning of lotus seed/embryo in Pure Land Buddhist tradition is a refl ection of their belief in tathāgatagarbha.

Keywords: Lotus-birth, Nuozha, transformative rebirth, Symbol,

Phenomenology of Religion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t has been well-known that, if △ABC is a plane triangle, then there exists a unique point P (known as the Fermat point of the triangle △ABC) in the same plane such that it

The underlying idea was to use the power of sampling, in a fashion similar to the way it is used in empirical samples from large universes of data, in order to approximate the

Teachers may consider the school’s aims and conditions or even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approach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 and ability; or develop

If the bootstrap distribution of a statistic shows a normal shape and small bias, we can get a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the parameter by using the boot- strap standard error and

Master Taixu has always thought of Buddhist arts as important, the need to protect Buddhist arts, and using different forms of method to propagate the Buddha's teachings.. However,

It clarifies that Upāyakauśalya,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has been accepted in Confucian culture, and is an important practice of wisdom in Mahāyāna Buddhism which

- to minimise the problems of adjusting to the new medium of instruction and to learn the subject content

 The IEC endeavours to ensure that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presentation is accurate as of the date of its presentation, but the information is provided on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