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十二輯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第三十二輯"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十二輯

汪 娟

馬 小 鶴 霞浦文書《摩尼光佛》科冊的儀文復原 周 西 波 白澤信仰及其形像轉變之考察

林 仁 昱 敦煌本〈大乘淨土讚〉抄錄狀況與運用探究

林 雪 鈴 敦煌講唱文辭〈秋吟一本〉之文學意象與說服敘事 洪 藝 芳 敦煌收養文書的內容及其文化內涵

張 家 豪 敦煌佛傳文學之特色析論

梁 麗 玲 敦煌「小兒夜啼方」中的咒語流變

黃 青 萍 關於北宗禪的研究──五方便門寫本及其禪法 楊 明 璋 文人入聖域

──白居易及其詩文的神聖化想像與中、日寺院 劉 惠 萍 敦煌寫本所見「孫元覺」故事考

──兼論中國「棄老」故事的來源與類型 蔡 忠 霖 從便捷視角審視俗字的書寫心理

簡 佩 琦 敦煌披帽地藏之文本與圖像

釋 大 參 《光世音經》在中原與敦煌的傳播

南華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

2016 年 8 月

(2)

封面題字 臺靜農先生

創 刊 人 潘重規先生

編輯委員 王三慶 朱鳳玉 李玉珉 柴劍虹 高田時雄 陳懷宇 榮新江 鄭炳林 鄭阿財

主 編 鄭阿財 汪 娟

《敦煌學》稿約

一、本刊為敦煌學專業之刊物,園地公開,歡迎海內外學者賜稿。

二、來稿以未曾發表之中文稿為限。所有稿件經審查通過後始予刊登。

三、論著稿件以二萬字為原則;書評稿以六千字為度。特約稿件不在此限。請儘 量提供與 Microsoft Word 相容之完稿磁片或電子檔。

四、來稿請標明中、英文篇名,並附個人簡歷(含工作單位、職稱)及通訊資料。

五、來稿一經刊登,即致贈作者該刊物一冊及電子檔一份。

六、如需《敦煌學》論文撰寫格式或投稿,請逕寄:621 嘉義縣民雄鄉中正大學 郵局 56 號信箱。或寄電子郵件至:nhdh5770@gmail.com

(3)

目 次

霞浦文書《摩尼光佛》科冊的儀文復原--- 汪娟、馬小鶴 1 白澤信仰及其形像轉變之考察--- 周西波 45 敦煌本〈大乘淨土讚〉抄錄狀況與運用探究--- 林仁昱 59 敦煌講唱文辭〈秋吟一本〉之文學意象與說服敘事--- 林雪鈴 85 敦煌收養文書的內容及其文化內涵--- 洪藝芳 103 敦煌佛傳文學之特色析論--- 張家豪 137 敦煌「小兒夜啼方」中的咒語流變--- 梁麗玲 155 關於北宗禪的研究──五方便門寫本及其禪法--- 黃青萍 171 文人入聖域──白居易及其詩文的神聖化想像與中、日寺院--- 楊明璋 197 敦煌寫本所見「孫元覺」故事考

──兼論中國「棄老」故事的來源與類型--- 劉惠萍 215 從便捷視角審視俗字的書寫心理--- 蔡忠霖 237 敦煌披帽地藏之文本與圖像--- 簡佩琦 261

《光世音經》在中原與敦煌的傳播--- 釋大參 299

(4)

Restored Text of Xiapu Manuscript Mani the Buddha of Light---

---Wang Chuan and Ma Xiaohe --- 1 The Baize Cult and Its Changing Images---Chou Hsipo ---- 45 A Study on Miscellaneous Copi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Eulogy of

Mahayana Pure Land" in Dunhuang Manuscripts---Lin Jenyu ---- 59 A Study on the Literary Images and Narrative Persuasion in Dunhuang

Telling and Singing Literature "Qiu Yin Yi Ben" ---Lin Xueling ---- 85 The Content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unhuang Manuscripts on

Adoption --- Hung Ifang ----103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Features of the Buddha's Biographies in

Dunhuang Literature --- Chang Chiahao ----137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ells in the Dunhuang Manuscript "Method for

Healing the Night Crying of Children"--- Liang Liling ----155 A Study on the Northern School Chan: The Manuscripts of Five Skillful

Means and its Dharma Method --- Huang Chingping ----171 Literati entering the Sacred Realm: the Sacred Imgagination in Bai Juyi's

Writings and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Temples---Yang Mingchang ----197 The research of "Sun Yuan jue" story in Dunhuang Manuscripts: Also on the

source and classifications of China "abandon the old" stories---

--- Liu Huiping ----215 An Examination on the Writing Psychology of the Vulgar Characters: A

Convenient Perspective --- Tsai Chunglin ----237 The Texts and Images of Hooded Ksitigarbha in Dunhuang---

---Chien Peichi ----261 The Spread of the Guangshiyin Scripture in the Central Plain and Dunhuang

--- Shi Dacan ----299

(5)

《敦 煌 學》 第三十二輯 2016 年 8 月 頁 45 – 58

白澤信仰及其形像轉變之考察

**

周 西 波

一、前言

「白澤」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主要具有辟邪的象徵意義,故其名稱或 圖像在中國曾經廣為流傳,所及包括信仰民俗、姓名、宗教、文學、藝術等等範 疇,伴隨其傳說並衍生出《白澤圖》或《白澤精怪圖》的圖書,亦為古人藉以辨 識並防止精邪災異的重要依據之一。關於「白澤獸」本身的研究,據何凌霞〈「白 澤」考論〉一文曾整理近人說法主要有:孫機所持之「貘」說、聞一多之「虎」

說、曾志鞏之「海豚」說三種,另亦提及朱熹引用楊泉《物理論》之獅子說法。

1除此之外,史樹青則提出白澤即熊猫的主張2,日本學者原田淑人在 1941 年亦 已提出「白澤」為貘的看法3。有關白澤究為何物,亦可謂眾說紛紜,本文並不 擬考證所謂「原型」的問題,無意將白澤完全落實於現實環境中的某一生物,而 是想從文獻上探討古人心目中的白澤是呈現何種樣貌及其民俗、信仰乃至文學方 面之象徵意義等。筆者多年前曾撰文討論白澤及《白澤圖》的相關內容4,本文 乃以舊文為基礎加以增刪,主要針對「白澤獸」內容部份,補充資料,參考現有 研究成果,加以改寫而成,囿於學識,難免疏漏,還望 方家不吝賜正。

二、白澤獸神話的主要文獻記載

有關白澤獸的神話內容,歷代文獻載錄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仍可看出增

** 本文初稿於南華大學文學系主辦「2016『民俗與文學』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2016 年 5 月 13-14 日)中宣讀,會後修訂。會議中蒙楊明璋教授惠賜寶貴意見,特致謝忱。

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1 詳參何凌霞〈「白澤」考論〉,《雲夢學刊》第 34 卷第 6 期,2013 年 11 月,頁 50-53。

2 見史樹青〈讀石鼓文新解兼論白澤〉,《收藏家》第 8 期,2003 年,頁 35。

3 詳參原田淑人〈瑞獸白澤及び角端に就いて〉,《說林》第 4 卷,頁 413-422。

4 參見拙文〈《白澤圖》研究〉,《中國俗文化研究》第一輯,成都:巴蜀書社,2003 年 5 月,

頁 166-175。

(6)

飾的情形,茲先取主要載籍,略按時代順序列之如下,以對照之:

《山海經》

(《通志》卷 一百八十引)

《山海經》

(《淵鑑類函》

卷四三二〈白 澤〉條)

《春秋合誠圖》

(清‧殷元正編

《集緯》)

《黃帝內傳》

5(《淵鑑類函》

卷四三二〈白 澤〉條)

梁.孫柔之

《瑞應圖》

(《開元占經》

卷一一六)

《軒轅本紀》6

(《雲笈七籤》

卷一百引)

《宋書‧

符瑞志》

白 澤 能 言 語 , 出 東 望 山 , 有 德 明 照 幽 遠 則 至 。7

東望山有獸 名曰白澤,

能言語,王 者有德明照 幽遠則至。

於海濱得白澤 神獸,能言,

而 達 萬 物 之 情。因問天下 鬼神事,自古 精氣為物、游 魂為變者,凡 萬一千五百二 十種。白澤言 之 , 帝 令 圖 寫,示天下,

乃作辟邪之文 以祝焉。」8

帝 巡 狩 東 至 海,登恒山,

于 海 濱 得 白 澤 神 獸 , 能 言,達於萬物 之情,因問天 下 鬼 神 之 事 , 自 古 及 今 , 精 氣 為 物,游魂為變 者,凡萬一千 五 百 二 十 種 , 白 澤 言 之,帝令以圖 寫之,以示天 下,乃作辟邪 之文以記之。

黃帝巡於東 海 , 白 澤 出 , 能 言 語,達知萬 物之精,以 戒於民,為 除災害。賢 君德及幽遐 則出。」9

帝 巡 狩 東 至 海,登桓山,

於 海 濱 得 白 澤 神 獸 , 能 言,達於萬物 之情。因問天 下 鬼 神 之 事,自古精氣 為物,遊魂為 變者,凡萬一 千 五 百 二 十 種 , 白 澤 言 之,帝令以圖 寫 之 以 示 天 下 , 帝 乃 作

《祝邪之文》

以祝之。

澤 獸 , 黃 帝 時 巡 狩 , 至 於 東 濱 , 澤 獸 出 , 能 言 , 達 知 萬 物 之 情 , 以 戒 於 民 , 為 時 除 害 。 賢 君 明 德 幽 遠 則 來。

《通志》與《淵鑑類函》所引《山海經》關於「白澤」的記載大致相同,卻相當 簡略,其內容大致表述三項特點,一是居於東望山,二是此獸能言語,三是王者 有德才會出現的神獸。其中看不出與「辟邪」功能的聯繫,突顯的則是「有德明

5《黃帝內傳》一卷見載於《宋史.藝文志》,云:「籛鏗得於石室。」今佚。《郡齋讀書志》

云:「昔籛鏗得之於衡山石室中,劉向於東觀校書見之,遂傳於世。」《四部正訛》據陳振孫 說「誕妄不經,方士輩依託也」,以為秦漢人書。

6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王瓘《廣軒轅本紀》三卷,本草綱目卷一題作者王瓘《軒轅本傳》。

7 見清.王仁俊輯《經籍佚文.山海經佚文》,《玉函山房輯佚書補遺》第六冊,京都:中文出 版社,1990 年 3 月,頁 370。

8 見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輯《緯書集成》中冊,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年 12 月,頁 778。

9 見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第四冊,京都:中文出版社,1990 年 3 月,頁 2979。

(7)

白澤信仰及其形像轉變之考察

47

照幽遠則至」的祥瑞意義,被賦予政治清明、天意嘉許的意涵,這個特點使「白 澤」具有與「麒麟」類似的性質。至於「白澤」講述天下物變之事,黃帝令人圖 寫,並作祝邪之文等內容,目前所見最早的記載大概是《春秋合誠圖》與《黃帝 內傳》,地點由東望山轉移至海濱,或與「澤」字有關,故「白澤」又有稱之為

「澤獸」者(《宋書.符瑞志》),而所載內容明顯偏向強調辨識精怪的詳情與功能,

也是「白澤」信仰在後世影響更大的部份,其內容、性質之擴增或在於漢代左右 緯書之流傳與方士之依託。10故而關於「白澤獸」本身之流傳記載,除了上舉各 書之外,在石鼓文中亦僅見其名,如「亞獻白澤,我執而勿射」云云11,並未見 有較多的描述,自漢以降,至於唐前,主要有晉代葛洪在《抱朴子內篇》中強調

《白澤圖》辟除精怪的神秘力量與方法。12干寶《搜神記》卷十二載三國吳諸葛 恪之事亦曾徵引《白澤圖》,13可知由白澤神話衍生而出、詳載精怪之典籍已為 讀書人熟知的相關情況。至於《魏書》卷二十四載〈張白澤傳〉:「白澤本字鍾 葵,顯祖賜名白澤,納其女為嬪。」14又《北史》卷二十一亦載:「白澤本字鍾 葵,獻文賜名白澤,納其女為嬪。」15可見北魏時期已有以「白澤」命名的情形,

其與「鍾葵」聯繫,顯然是基於「驅邪」的類似性質。

三、唐以後「白澤獸」的流傳與變化

有關「白澤獸」信仰及其形象的記載,在唐宋時期的文獻中呈現較多樣的面 貌,也顯示其信仰的普及程度遠超過唐代之前。大致可區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舊唐書.職官志》云:「凡車駕出入,則率其屬以清遊隊,建白澤、

朱雀等旗隊先驅,如鹵簿之法。」《新唐書》卷二十三「儀衛上」亦云:「清游 隊建白澤旗二,各一人執,帶橫刀。」宮廷衛士所組織的「清游隊」擔任先導任 務,以「朱雀」和「白澤」旗為象徵,「朱雀」在傳統四象信仰中素以迅捷為前

10 參見拙文〈《白澤圖》研究〉,頁 166-175。

11 明‧楊慎輯《金石古文》卷二「丙鼓」,《石刻史料新編》第十二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 司,1982 年 12 月,頁 9377。

12 詳見晉‧葛洪著;王明校釋《抱朴子內篇校釋‧登涉》,北京:中華書局,1980 年 1 月,頁 282。

13 詳見晉‧干寶著;汪紹楹校注《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1979 年 9 月,頁 150。

14 北齊‧魏收《魏書》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74 年 6 月, 頁 615。

15 唐‧李延壽《北史》第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74 年 10 月,頁 795。

(8)

鋒之代表,而「白澤」應仍是取其蕩除不祥,掃除妖氛的意義而置於先導部隊之 中。「白澤」也是鹵簿儀服中的繡像之一,見載於唐.杜佑《通典》卷六十一、

《新唐書》卷二十四乃至《宋史》卷一百四十八等史籍中。16

(二)據《舊唐書.五行志》、《新唐書.五行志》及《朝野僉載》卷五17 俱載「韋庶人妹七姨」為「白澤枕以辟魅」,可見唐代時至少在貴族階層也將白 澤圖像施之於日常生活的用品之中,藉以避免鬼魅的侵擾。

(三)據五代.何光遠《鑒誡錄》所載羅隱與顧雲戲語云:「白澤遭釘,釘 去在門。」18清.孫濤輯《全唐詩話續編》卷上作「白澤遭釘釘在門」,並加案 語云:「偶見「白澤圖」釘在門扇,乃譏雲也。」19其所謂「白澤圖」顯然不是 詳載精怪內容的典籍《白澤圖》,而是「白澤獸」的畫像,釘在門上,可知乃取 其類似懸掛桃符護衛一家平安的作用。此一民俗,入宋後仍被沿習,如宋.紹隆 等編《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二云:「國無定亂之劍,四海宴清;門無白澤之圖,

全家吉慶。」20又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五引《皇朝歲時雜記》云:「桃符 之制,以薄木版長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畫神像狻猊、白澤之屬,下書左鬱壘,

右神荼,或寫春詞,或書祝禱之語,歲旦則更之。」21

以上記載雖可判斷唐代時期,不管是朝廷儀制還是民間信仰,都有「白澤獸」

圖像的傳播,可是關於其外表的描述卻是付之闕如。朝廷儀制中所繪的「白澤」

圖像,在元、明文獻中才有比較清楚的文字描述,如明.王圻《三才圖會.儀制 三》所述宋朝白澤旗繪製的是「龍首綠髮,戴角四足,為飛走狀」,乃結合「龍」

的形貌,元朝則是「獸虎首朱髮而有角龍身」,22與《元史》卷七十九的記載相 符,則又揉合「虎」的外形,可知官方傳播的「白澤獸」主要結合龍、虎二者的 外形。

至於民間流傳的「白澤獸」形象又與朝廷有別,自唐以後所呈現的,除了

16 詳參拙文〈《白澤圖》研究〉,頁 166-175。

17 見唐‧張鷟《朝野僉載》,北京:中華書局,1979 年 10 月,頁 117。

18 見五代.何光遠《鑒誡錄》卷八「錢塘秀」條,《知不足齋叢書》第二十二集。

19 見《清詩話》下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 年 9 月,頁 646。

20 見《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47 卷〈諸宗部 4〉,臺北:佛陀教育基金會,1990 年 3 月,頁 719。

21 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五「寫桃版」條,《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頁 58。

22 詳見《明刊三才圖會》第十八冊,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7 年 9 月,第三十九葉。

(9)

白澤信仰及其形像轉變之考察

49

「龍」、「虎」之外,又與「獅」及「牛」的結合較為密切。宋‧吳自牧《夢梁 錄》卷三敘臨安端午風俗云:「以艾與百草縛成天師,懸於門額上,或懸虎頭白 澤。」23此一造型,與「虎」能伏鬼的信仰相關聯,遠可溯及《山海經》所載神 荼、鬱壘捉鬼飼虎的神話,近則來自端午節民間懸掛張天師騎虎圖像的習俗。明‧

談遷《棗林雜俎》智集載有「白澤五毒扇十五柄」24當也是作為端午辟邪之用。

從前引《歲時廣記》中「狻猊」與「白澤」並舉的文字來看,已將二者視為 同類的神獸。把「白澤」與「狻倪」、「獅子」等同視之,大概到明代已是甚為 流行的說法,明‧黃省曾《獸經》云:「虓,獅子也,無角而喜走。…亦曰狻麑。…

亦曰白澤。」25《涌幢小品》「獅彖」條亦以白澤、狻猊「皆即獅子耳」26。明.

璩崑玉編《古今類書纂要》卷八〈走獸部.獅子〉亦云:「獅子一名狻猊,一名 白澤,能食虎豹,聲吼如雷,日行五百餘里,外國所產。」27明‧陳誠〈獅子賦〉

亦云:「抑斯獸也,古典可稽。一名白澤,是即狻倪,又謂白虓,識龍伏狸,若 麟似彪,搏象裂犀。」28以致於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第五十一卷中要特別辨明

「白澤能言語,非獅也。」29

「白澤」與「獅子」的結合,應與佛教的文殊信仰亦有關,敦煌寫卷Φ223 有〈十吉祥〉云:「第十,牛生白澤者,氣暇暇而喘月,行疾疾以風,魅怪殄除,

妖邪遠走,表文殊而出世,名妙吉祥,外道邪魔,當時消散。」又有頌云:「牛 王能墾大荒田,苗稼豐饒萬類安,白澤本來天界住,託生牛腹向人間,陰陽五運 皆知委,造化三才並總閑,妙德降於堪忍界,靈禽瑞獸悉皆歡。」30這一宗教偈 頌把「白澤」作為文殊出世的瑞應之一,對「白澤」形像的影響至少有兩方面,

一是使「白澤」造型出現了「牛」的形體特徵,二是即使其未必是「白澤」與「獅 子」結合的源頭,由於文殊以「獅子」為座騎的形像在中國廣為流傳,也很容易

23 見宋‧吳自牧《夢梁錄》卷三「五月(重午附)」條,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年 8 月,

頁 22。

24 詳見明‧談遷《棗林雜俎‧智集‧逸典》「川扇」條,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 4 月,頁 61。

25 詳見明‧黃省曾《獸經》,《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頁 5。

26 詳見明‧朱國禎《涌幢小品》卷三十一「獅彖」條,北京:中華書局,1959 年 11 月,頁 732-733。

27 明.璩崑玉編《古今類書纂要》卷八〈走獸部.獅子〉,收錄於日‧長澤規矩也編《和刻本 類書集成》第 5 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 7 月,頁 407。

28 見王繼光校注《陳誠西域資料校注》,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 年 9 月,頁 21。

29 見李經緯、李振吉主編《本草綱目校注》下冊,瀋陽:遼海出版社,2000 年 12 月,頁 1646。

30 見《俄藏敦煌文獻》第 4 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 12 月,頁 286。

(10)

加深「白澤」與「獅子」的聯想印象。清.龔煒《巢林筆談》卷六所述:「曾在 寒山證法音,偶騎白澤下珠林。」云云31,即是直接以「白澤」作為文殊菩薩座 騎的代稱。

至於「白澤」與「牛」結合的圖像,在中國古代文獻中似不多見,較早者 有來國龍〈漢晉之間劾鬼術的嬗變和鬼神畫的源流〉一文中揭示的唐代「白澤」

圖(見附圖一),此外,李雨來、李玉芳合著《明清繡品》一書,在介紹明代龍 袍提到:「此件龍袍的龍頭下面有兩個獸紋,一個是虎、另一個是白澤,無爪牛 蹄。因駙馬補子是白澤紋,很有可能是駙馬穿用的。」32又《戶縣文物志》載明 洪武 17 年創修渼陂鎮東岳廟時,門前雕刻有一對白澤石像,「龍鱗馬鬣有角,

一個牛蹄,一個虎爪。」33則都是晚至明代的文物。

另外日本流傳的〈白澤避怪圖〉所繪之「白澤」,多具有明顯的「牛蹄」特 徵,較早有《天地瑞祥志》所載(見附圖二),另有「人面獸身」的形像(見附 圖三),與中國流傳的差異頗大。日本流傳的「白澤」圖像,每見徵引《涉世錄》

文字(參見附圖三、四), 《涉世錄》是宋代的著作,故而這些圖像自然是宋 代以後的作品。據日本學者佐佐木聰所述,〈白澤避怪圖〉有各種各樣的形式,

大部份都包括有《涉世錄》引文的題款,熊澤美弓曾廣泛地網羅,但誤認為《涉 世錄》成書地點與時間不詳,板出祥伸則指出是南宋徐彭年的著作,而佐佐木聰 強調該書僅見於《宋史藝文志》著錄,〈白澤避怪圖〉的原始狀態可能是在中國 形成的。34又寒山詩第六三首云:「若人逢鬼魅,第一莫驚懅,捺硬莫采渠,呼 名自當去。燒香請佛力,禮拜求僧助。蚊子叮鐵牛,無渠下觜處。」項楚先生曾 引延享(1744-1747)年間白隱禪師《寒山詩闡提記聞》載:

世有稱《白澤圖》者,雖未詳來故,戶戶有之,故且茲記其圖曰:「黃帝 巡狩,到於東海濱時,白澤出,能言語,以足知萬物情,除民時害,賢君 明則顯,天地祥瑞也。」《涉世錄》二十一曰:「李子問曰:人家或有嘈 呼,或有金鳴,是何怪乎?對曰:昔軒轅黃帝問白澤曰:天下寧靜,見何

31 詳見清.龔煒《巢林筆談》卷六「和詠文殊雪像」條,北京:中華書局,1981 年 8 月,頁 164。

32 李雨來、李玉芳合著《明清繡品》,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2 年 6 月,頁 110。

33《户縣文物志》,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年 12 月,頁 216。

34 見佐佐木聰〈法藏《白澤精怪圖》(P.2682)考〉,《敦煌研究》2012 年第 3 期(總第 133 期),

頁 81。

(11)

白澤信仰及其形像轉變之考察

51

怪乎?白澤乃曰:若要解怪,但將《白澤圖》于堂上挂之,雖有妖怪,不 能成災。赤蛇落地,鬼名大扶。…灶前生飯菜,鬼名水淡。」35

《寒山詩闡提記聞》所述內容與前引〈白澤避怪圖〉相符,而其稱「戶戶有 之」,可知在日本的流傳之普及。在和刻本《事林廣記》卷十〈禳鎮門‧禳諸怪 法〉所載內容與〈白澤避怪圖〉所引《涉世錄》文字大體相同,而且僅見於和刻 本中,茲對照如下:

事林廣記卷十禳鎮門‧禳諸怪法

(元祿十二年(1699 年)和刻本)

白澤避怪圖 (天明乙巳年(1785 年)) 1 赤蛇落地,鬼名大扶。

2 見蛇相交,鬼名神道。

3 蛇入人家,鬼名壁孔。

4 狗上人屋,鬼名春女。

5 狗行反耳,鬼名大陽。

6 狗上床臥,鬼名神雷。

7 鼠聲唧唧,鬼名余曹。

8 鼠耕破地,鬼名金光。

9 屋上作聲,鬼名夜庭。

10 飯甑作聲,鬼名吹女。

11 夜夢不祥,鬼名臨月。

12 夜夢見鬼,鬼名天光。

13 雞生軟子,鬼名彩女。

14 夜聞雞聲,鬼名賊吏。

15 鳥屎污衣,鬼名飛遊。

16 雌作雄聲,鬼名死龍。

17 野鳥入室,鬼名石穴。

18 狐狸作聲,鬼名懷珠。

19 血污人衣,鬼名遊光。

1 赤蛇落地,鬼名大扶。(1) 2 雞生軟子,鬼名彩女。(13) 3 見蛇相交,鬼名神通。(2) 4 宵聞雞聲,鬼名賊吏。(14) 5 蛇入人家,鬼名孔禽。(3) 6 鳥屎污衣,鬼名飛遊。(15) 7 狗上人屋,鬼名春女。(4) 8 雌作雄聲,鬼名死龍。(16) 9 狗行反耳,鬼名太陽。(5) 10 野鳥入室,鬼名不穴。(17) 11 狗上屋臥,鬼名神霞。(6) 12 狐狸作聲,鬼名懷珠。(18) 13 鼠耕破地,鬼名金光。(8) 14 血污人衣,鬼名遊幾。(19) 15 飯甑作聲,鬼名歛女。(10) 16 夜夢不祥,鬼名臨月。(11) 17 鼠聲唧唧,鬼名金曹。(7) 18 灶前生菜,鬼名水淡。

35 見項楚〈讀寒山詩籀讀札記〉,《柱馬屋存稿》,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年 7 月,頁 98-99。

(12)

凡有是怪,即呼鬼名七聲,其怪 自滅,入地三尺,轉禍為福。

凡有此怪,則呼鬼名,其怪忽自滅,入 地三尺,轉禍為福。

隨著白澤信仰的流傳,佛教作品將「白澤」與文殊信仰加以聯結,道教徒也 將「白澤」納入其信仰體系之中,例如宋‧謝守灝《混元聖紀》卷九載唐代老子 的靈驗事蹟,「白澤」也成了老子的坐騎之一,其云:

十五載,帝幸蜀,玄元見於漢中郡三泉縣黑水之側,帝親禮謁。遂命刻石 像真容於所在之處,在秦望驛南六里。又於利州益昌縣嶺上見老君乘白鹿 而過,忽去其角,變為白澤,以示收祿山之兆。詔封其山為白衛嶺,於所 現之處置自然觀。36

除此之外,宋代以後盛行雷法教派,強調驅魔伏邪的功能,「白澤」以其「辟邪」

的性質著稱,也被吸收進入雷法信仰的隊伍之中,成為雷部將吏驅使的坐騎、神 獸,如《清微元降大法》卷 13「神班」所列云:

主帥金吒大聖覺皇上帝能仁智聖天君壯,即釋迦,…。節度副帥梵天郁竺 慈應天君鄔元靈,上清冠,青金雲法服,玉珮,朱履,真人相。乘白澤,

執塵拂。37

同書卷 22「帥班」則有:

西方庚辛七炁金雷使者華文通,字子安,天冠,白衣,金甲,朱履,執斧 鉞,有白澤在前。

北方壬癸五炁水雷使者雷壓,字成洪,天冠,面白,黑髮,皂衣,金甲,

朱履,執鐵鎚,有玄龜在前。38

「帥班」中的神將是按五方五行概念發展而來,此處顯然是以「白澤」取代 了傳統的「白虎」。由於雷法教派強調其興雷逐妖的神威,其使用之咒語也企圖 展現一支威靈赫赫的神界軍隊,如《道法會元》卷 94 載〈大威德火車咒〉云:

唵吽吽,三檀那韓難延乾夷敕。敕起九天都火部無邊大力神王,敕起九天 大雷火、電火、飛火、流火、擲火、欻火、天火、七星霹靂火、燄雷烈火,

36 宋‧謝守灝《混元聖紀》卷九,《道藏》第 17 冊,洞神部譜錄類與字九,北京:文物出版社、

上海:上海書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年 3 月,頁 867。

37 《清微元降大法》卷 13,《道藏》第 4 冊,洞真部方法類巨字三,頁 217。

38 《清微元降大法》卷 22,《道藏》第 4 冊,洞真部方法類巨字三,頁 259。

(13)

白澤信仰及其形像轉變之考察

53

九天都火王,嚴駕夔龍,坐騎飛虎,獅子、白澤,獬豸、麒麟,火駝、火 象,火雕萬群。五帝節鉞,四天遊行。銅頭鐵面,百萬神兵。帝鐘震響,

魔道皆驚。…。39

同樣內容的咒語,亦見於同書卷 114〈太極雷隱書〉所載〈大威德呪〉、卷 119〈太極雷隱書‧神雷咒〉、卷 190〈太乙火府五雷大法〉所載〈五雷大威德 神咒〉。又《法海遺珠》卷 17〈雷霆火獄大法〉亦載〈大威德咒〉40,元末張暉 齋撰《貫斗忠孝五雷武侯秘法》所載〈火罩呪〉41、《太上三洞神咒》卷一〈雷 霆祈禱策役諸咒‧雷霆大威德神咒〉42等名稱或同或異,而咒語內容則一致。而

《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所描述的天庭場景如:

爾時於天尊之右,忽有九斗陽芒流金火鈴大將軍,與火鈴大仙、蒼牙霹靂 大仙、…雷吏使者,領諸麒麟、虎豹、獬豸、白澤兵馬部眾,至皓庭所。…。

麒麟舞雲,白澤嘯風,大帝輦行,百辟車隨。…. 有頃,二帥還奏,百辟已 集於三省,三省已辦,都省已集,大帝昇元皇洞真總虛大雲之輩,三省五府 六部八寺百辟隨侍。白鶴歌,青鸞吟,麒麟舞雲,白澤嘯風。大帝輦行,百 辟車隨,火輸火宮,四衛左右,玉虎前翼,金龍後禦,詣三天門下。43 一如人世間帝王鹵簿儀仗,將前述史籍所載「清游隊」所持「白澤旗」的象 徵意義轉換為具體化的舖陳。而「白澤」雜列於眾多神獸之中,扮演的是襯托、

強化的效果作用。

四、「白澤獸」在文學作品中的意義及其地位之衰微

「白澤」成為「坐騎」的形像,也被文人運用於小說之中,如《封神演義》

第七十七回〈老子一氣化三清〉:

老子復與通天教主來戰,只聽得正東上一聲鐘響,來了一位道人,戴九雲 冠,穿大紅白鶴絳綃衣,騎白澤而來,手仗一口寶劍,大呼曰:李道兄!

39 《道法會元》卷 94,《道藏》第 29 冊,正一部都字二,頁 401。

40 《道藏》第 26 冊,太平部弗字六,頁 822。

41 《道藏》第 10 冊,洞玄部眾術類五字七,頁 766。

42 《道藏》第 2 冊,洞真部本文類列字一,頁 49。

43 《道藏》第 1 冊,洞真部本文類盈字八,頁 749。

(14)

吾來助你一臂之力!…道人作罷詩曰:吾乃上清道人也。

文人使用「白澤」為比喻、典故時,大抵具有「瑞應」、「威猛」、「尊崇」的 意涵,並與獅子的形象聯結為多。就瑞應而言,清‧陳夢雷《閑止書堂集鈔》收 錄〈西洋貢獅子賦〉:「良殊域之最奇,洵神物之足愕也。在昔軒轅東馭,白澤 來賓;穆滿西巡,狻猊遠屆。匪遠物之足誇,亦徵聖化之無外。」44運用黃帝遇

「白澤」的典故,寓涵「王者有德,明照幽遠則至」的意義,藉以彰顯文中「聖 化之無外」,同時利用「白澤」具備的獅子的形象,以扣合題目。前引陳誠〈獅 子賦〉也運用類似的寫作。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三十三卷〈張古老種瓜娶 文女〉中云:

蕭梁武帝有一匹白馬,名作「照殿玉獅子」:蹄如玉削,体若瓊妝。蕩胸 一片粉鋪成,擺尾万條銀縷散。能馳能載,走得千里程途;不喘不嘶,跳 過三重闊澗。渾似狻猊生世上,恰如白澤下人間。

雖然是形容馬匹,卻是因為其名有獅子延伸而來,「恰如白澤下人間」,正與敦 煌寫卷〈十吉祥〉中「白澤本來天界住,託生牛腹向人間」的手法若合符節。而 明‧何白《汲古堂集》卷六〈蜃徙謠〉45則以「志猛吞白澤」來反襯「蜃」的勇 猛無比。清‧陳忱《水滸後傳》:「聞有孟太后懿旨,臨安城中照依東京建造大 相國寺,已請武行者做國師,魯智深一派法脈著實興旺了。正是:猛虎攝威為白 澤,蠎蛇脫蛻化神龍。」46亦以「白澤」為喻,突顯其威猛的特質更甚於虎。文 學作品中也可見以「白澤」來形容佛教高僧,具有尊崇、讚嘆之意的例子,如范 仲淹〈遠祿祖師塔銘〉云:「嗚呼遠公,釋子之雄。禪林白澤,法海真龍。」47 范仲淹所謂「禪林白澤」的比喻,大概與北宋張伯端〈讀雪竇禪師《祖英集》〉

以獅王為喻的意義類似:「雪竇老師達真趣,大震雷音椎法鼓。獅王哮吼出窟來,

百獸千邪皆恐懼。」48具有洞見精微、掃除邪說的延伸意旨。

「白澤」的辟邪功能除了被運用於端午民俗之外,更為大家所熟知者即為歲

44 見清‧陳夢雷《閑止書堂集鈔》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79 年 9 月。

45 見《何白集》,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 年 4 月,頁 123。

46 見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十八回「武行者僧房敘舊 宿太尉海國封王」,北京:華夏出版 社,2013 年 1 月,頁 280。

47 見《范仲淹全集》中冊,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 年 11 月,頁 806。

48 見《悟真篇集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 年 2 月,頁 133。

(15)

白澤信仰及其形像轉變之考察

55

末大儺的習俗,敦煌寫卷 P.3552 所載「驅儺之法,自昔軒轅,鍾馗、白澤,統 領仙居。」已屢被引用,然從寫卷中所述,將驅儺之法溯及黃帝,當是源於「白 澤」的神話,「白澤」本是與「鍾馗」並列為驅儺大神,然而隨著「鍾馗」信仰 的日益興盛,反而使得「白澤」地位相對貶低,「鍾馗」的圖像不僅盛行於民間,

也成為歷代畫家創作常見的題材,「白澤」雖也曾為藝術家創作的選擇之一,如 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三〈藝語〉中「黃仲亨剋玉」條載:

東莞黃仲亨,性絕巧,所製金石竹木諸弄物,及雕刻印紐,為天人、山鬼、

螭虎、白澤、飛狐、蟲、鳥,各依石玉之色,點黃綴白,一一天成,即瓦 礫入手,亦生光怪。49

或散見於遺存古蹟,如《西湖文獻集成》記載:「白澤廟:在竹竿巷白澤廟巷口,

宋時所建。白澤,神獸也。」50然相較於「鍾馗」,其圖像在中國仍顯得較為稀 有,歷代流傳的「鍾馗」畫作,也幾乎看不到有搭配「白澤」內容,唯明代凌雲 翰詩作〈鍾馗畫〉中有「白澤在旁口且哆,馴擾不異麟之趾」51的描述,而從其 文字判斷,畫作中的「白澤」似乎也是馴服於鍾馗,供其驅使的走獸形像。「白 澤」地位的沒落乃至邪惡性質的增強,經由小說家的改造表現較為明顯,即《西 遊記》第八十九回及九十回中,白澤成了黃獅精的手下,被塑造成與孫悟空等對 抗的精怪,不僅被譏為「雜毛獅子」,也被賦予妖邪之氣。另外也較為周知者,

即清代煙霞散人《斬鬼傳》第一回〈金鑾殿求福得禍 酆都捨鬼談人〉中的改造:

鍾馗道:「…但小神無驥可乘,亦覺褻體。」閻君躊躕一會道:「這也不 難,俺陰中有個白澤,他前生原是吳國伯嚭,只因他奸邪害了伍子胥,故 將他貶入陰山中變為白澤。數百年以來,自怨自艾,頗有改邪歸正之心,

此物堪與尊神騎坐,功成之日,亦可以升天矣。」遂叫鬼卒將白澤牽來,

閻君吩咐道:「伯嚭,汝今既為人獸,頗有悔心,可與驅魔大神騎坐,建 立功業,懺悔前先罪惡!」只見白澤搖頭擺尾,有欣然欲往之狀。52

49 見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4 月,頁 369。

50 見《西湖文獻集成 第 11 冊 民國史志西湖文獻專輯 》,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年 10 月,

頁 668。

51 見《康熙御定歷代題畫詩》下冊卷六十六「神鬼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 年 9 月,

頁 62。

52 見《古本小說集成:斬鬼傳、何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年,頁 15。

(16)

把「白澤」改寫成伯嚭因罪被貶而成,從「因果輪迴」的觀念來看,「白澤」的 出現倒成了伯嚭墮入「畜生道」,受罰贖罪的暫時形體,與原來的瑞獸形像可謂 天差地遠。且綜觀整部小說,因描寫重心置於世間各種醜惡人性的譏刺,「白澤」

在這部小說中可以說根本無足輕重,故「白澤」出現於第二、三、八、九及十回 中,都僅是單純的「坐騎」而已,例如第二回:「鍾馗並不回答,催開白澤,舞 著寶劍,飛也似殺將過來。…鍾馗道:「你們不濟,待俺出去。」隨即提了寶劍,

跨了白澤,到了陣前,高聲索戰。」小說中能讓讀者對「白澤」產生較深印象者,

也就僅限於伯嚭轉化為「白澤」的部份而已。

五、結語

綜上所述,「白澤」原是神話中的瑞獸,是天意彰顯「王者有德」的象徵之 一,經緯書與方士的依託增衍,而增加了詳知天下萬物、口述變怪情狀的內容,

突出了「辟邪」的功能,傳播漸廣,於朝廷儀制作為旗幟與官服的圖案,於民間 則施之於日用器具及桃符之中,在傳統節日與端午及歲末驅儺的民俗活動結合,

以達護佑之效。其形體在早期神話並無敘及,後世附會想像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 樣貌,文獻記載所呈現者,以「龍」、「虎」、「獅」、「牛」的結合較為顯著,

其流行、變化似以唐、宋時期為關鍵,唐代時期的鍾馗信仰以及佛教的文殊信仰 影響尤大,同時遠播日本,另起變化。「白澤」信仰的流行,也成為文學與藝術 創作取材的對象,或作為比喻,或引為典故,亦成為小說之角色。劉勰《文心雕 龍‧祝盟第十》所云「至如黃帝有祝邪之文」,即以黃帝遇白澤事為典故。然「白 澤」的辟邪信仰終不及鍾馗的興盛,在小說中的塑造亦有被貶抑的傾向,或為其 發展呈現衰微的原因。常任俠〈饕餮終葵神荼鬱壘石敢當考〉一文中云:「又今 歲首,往往擊鑼鼓,一人戴獅首而舞,走入人家,以驅不祥,是亦大儺鍾馗之變 形也。」53竊疑或為「白澤」之變形。

53 詳參常任俠〈饕餮終葵神荼鬱壘石敢當考〉,《說文月刊》第 2 卷,1940 年,頁 558-650。

(17)

白澤信仰及其形像轉變之考察

57

附圖

附圖一54

附圖二55

54 唐代,〈白澤圖〉,紙畫,1907 年斯坦因發現於甘肅敦煌莫高窟,倫敦:大英博物館藏,

OA1919,0101,0.157,舊號 Ch.00150。取自 Roderick Whitfield,The Art of Central Asia: The Stein

Collection in the British Museum, (Tokyo: Kodansha International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1983), vol. 2,pl.60. 轉錄自來國龍〈漢晉之間劾鬼術的嬗變和鬼神畫的源 流〉,文見顏娟英、石守謙主編,《藝術史中的漢晉與唐宋之變》,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 限公司,2014 年 4 月,頁 63-93。

55 轉錄自高柯立選編《稀見唐代天文史料三種》下冊之《天地瑞祥志》第十九,北京:國家圖 書館出版社,2011 年 1 月,頁 501。

(18)

附圖三56

附圖四57

56 轉錄自 Harper,Donald〈'Hakutaku hi kai zu' (White Marsh Diagram to Repel Ominous Prodigies)〉,

《Asian Medicine》,2008 年,Vol.3,No.2,頁 215。

57 日本飯能市教育委員会教育部郷土館收藏之〈白澤圖〉,參見網址:

http://www.city.hanno.saitama.jp/0000008398.html

(19)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敦煌學. 第 32 輯 ╱ 南華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編輯.—

臺北市:樂學,民國 105.08 面 ; 公分

ISBN 978-986-88194-7-4(平裝)

1.敦煌學 2.文集

797.907 105015520

敦煌學 第 32 輯

ISBN 978-986-88194-7-4 編 輯 者:南華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

nhdh5770@gmail.com 執行編輯:洪藝芳

出版發行:樂學書局有限公司

台北市金山南路二段 138 號 10 樓之一 Lexis@ms6.hinet.net

電話:(02)23219033 傳真:(02)23568068 定 價:500 元

出 版 日:中華民國 105 年 8 月 2016 年 8 月

(20)

STUDIES ON DUN-HUANG

VOLUME 32

2016.08

Wang Chuan and Ma Xiaohe, Restored Text of Xiapu Manuscript Mani the

Buddha of Light

Chou Hsipo, The Baize Cult and Its Changing Images

Lin Jenyu, A Study on Miscellaneous Copi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Eulogy of Mahayana Pure Land" in Dunhuang Manuscripts

Lin Xueling, A Study on the Literary Images and Narrative Persuasion in Dunhuang Telling and Singing Literature "Qiu Yin Yi Ben"

Hung Ifang, The Content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unhuang Manuscripts on Adoption

Chang Chiahao,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Features of the Buddha's Biographies in Dunhuang Literature

Liang Lil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ells in the Dunhuang Manuscript

"Method for Healing the Night Crying of Children"

Huang Chingping, A Study on the Northern School Chan: The Manuscripts of Five Skillful Means and its Dharma Method

Yang Mingchang, Literati entering the Sacred Realm: the Sacred Imgagination in Bai Juyi's Writings and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Temples

Liu Huiping, The research of "Sun Yuan jue" story in Dunhuang Manuscripts:

Also on the source and classifications of China "abandon the old" stories

Tsai Chunglin, An Examination on the Writing Psychology of the Vulgar Characters: A Convenient Perspective

Chien Peichi, The Texts and Images of Hooded Ksitigarbha in Dunhuang

Shi Dacan, The Spread of the Guangshiyin Scripture in the Central Plain and Dunhuang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nd, the value or function of the various theories of consciousness should be judged on the basis of Hua Yen's " complete teaching " in order to ascertain the status

On the course content page, click the function module to switch to different learning activities pages for learning; you can also directly click the "learning activity" in

Monopolies in synchronous distributed systems (Peleg 1998; Peleg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

With regards to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aspects, we employed those made up by ourselves "The Questionnaire of trigonometry study present situation

敦煌 煌壁 壁畫 畫、 、變 變文 文之 之佛 佛陀 陀「 「降 降魔 魔」 」故 故事 事取 取向 向析 析論 論.. 張 張家

Nicolas Standaert, "Methodology in View of Contact Between Cultures: The China Case in the 17th Century ",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 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