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Family Social Capital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Behavior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黃莉棋、蕭揚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Family Social Capital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Behavior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黃莉棋、蕭揚基"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Family Social Capital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Behavior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黃莉棋、蕭揚基

E-mail: 359988@mail.dyu.edu.tw

ABSTRACT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family social capital (parents’ learning by

participation, norm of family, interaction of family, interaction of parents and school and interaction of parents and community)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behavior (class participation, school participation and society participation), and to explain the prediction for citizen participation behavior affected by family social capital on the studen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Participants include 720 students from 8 junior high schools in Changhua County based on the method of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680 validated questionnaires are collected and the effective response rate is 94.44%. The study is designed by quantitative research. First,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sampling. The data then are analyzed by using t-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

to test the difference of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between the family social capital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behavior. Third, the data use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o get the relationships in family social capital to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itizen participation behavior. At last, the data is analyzed by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s to control background variables to test the explanation betwee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amily social capital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behavior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amily social capital among gender, familial structure and habitation. 2. The higher socio-economical status the parents place, and the family social capital is more abundant. 3.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itizen participation behavior among gender, familial structure and habitation. 4. The higher socio-economical status the parents place, and the citizen participation is more positive. 5. Family social capital versus citizen participation behavior on the students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the results of studies show positive correlation. 6. Family social capital on the studen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 are effective in predicting the citizen participation behavior.

Keywords :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family social capital、citizen participation behavior Table of Contents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誌謝辭....................... v 內容目錄.....................

.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家庭社會資本之概念.......... 9   第二節  家庭社會資本的組成構面....

.... 18 第三節  公民參與之概念............ 25 第四節  公民參與行為...........

... 47 第五節  家庭社會資本與公民參與行為之相關研究 分析................. 5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7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72 第二節 研究 對象............... 7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6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8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8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分析...

......... 88 第二節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學生在家庭社會 資本之差異情形............ 92 第三節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學生在公民參與 行為之差異情形............ 101 第四節 分析國中學生家 庭社會背景與公民參與行 為之關係............... 107 第五節 國中學生家庭社會資本對公民參與行為 之 預測分析............... 10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1 第一節 結 論................. 112 第二節 建議................. 115 參考文獻.....

................. 119 中文部份............... 119 西文部份.........

...... 130 附錄A 問卷初稿專家效度檢核結果........ 134 附錄B 問卷初稿專家效度檢核結果.....

... 144 附錄C 預試問卷................ 154 附錄D 正式問卷................

162 表 目 錄 表 2-1 四種公民資質理論的比較.............. 39 表 2-2 家庭社會資本之相關研究....

.......... 60 表 2-3 公民參與行為之相關研究.............. 68 表 3-1 國中學生家庭社會資 本及公民參與行為調查問卷正 卷問卷回收情形表................ 75 表 3-2 家庭社經地位換算表..

(2)

............ 80 表 3-3 父母與我的互動關係量表之項目分析表...... 82 表 3-4 國中生公民參與量表 之項目分析表........ 84 表 3-5 「國中生家庭社會資本及公民參與行為調查問卷」題 數表.........

............ 86 表 4-1 樣本基本資料次數分佈情形........... 89 表 4-2 國中學生家庭社會資 本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91 表 4-3 國中學生公民參與行為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91 表 4-4 不同性別之國中 學生在家庭社會資本的差異分析摘 要表..................... 93 表 4-5 不同家庭結構之國中學 生在家庭社會資本的差異分 析摘要表................... 94 表 4-6 不同父母社經地位之國中生在 家庭社會資本的差異 分析摘要表.................. 98 表 4-7 不同居住地區之國中學生在家庭社會 資本的差異分 析摘要表................... 99 表 4-8 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在公民參與行為的差異 分析摘 要表..................... 102 表 4-9 不同家庭結構之國中學生在公民參與行為的差異分 析摘要表................... 103 表 4-10 不同父母社經地位之國中學生在公民參與行為的差 異分 析摘要表................. 105 表 4-11 不同居住地區之國中學生在公民參與行為的差異分 析摘要表

..................... 106 表 4-12 家庭社會資本與公民參與行為之相關係數表相關係 數表..

................... 108 表 4-13 家庭社會資本對公民參與行為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表.....

................. 109 表 5-1 本研究各變項之家庭社會資本差異摘要...... 113 表 5-2 本研究 各變項之公民參與行為差異摘要...... 114 圖 目 錄 圖 2-1 社群主義中公民與社群的關係...........

. 35 圖 2-2 奧斯丁的公民參與階梯............... 42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73 REFERENCES

一、中文部分 王志嫻(1999)。臺北縣雙和地區國中生民主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

臺北市。 王芳筠(2004)。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中公民參與機制之研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 所,南投縣。 王意茹(1997)。當代自由主義社會公民德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臺北市。 王錦 雀(1995)。臺灣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的政治態度與政治行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臺北市。

田秀萍(1987)。接觸大眾媒介行為與政治社會化關聯性之研究—以政大學生政治容忍度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 聞研究所,臺北市。 石元康(1995)。當代自由主義理論。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江美慧(2003)。國中生的公民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 高雄市國三學生為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余霖(1985)

。影響國中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學校因 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吳俊瑤(2003)。國民小 學教師政治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文,屏東縣。 吳英明(1993)。公私部門協力關係和「

公民參與」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2(3),1-14。 宋棋超譯(1992),加強公民參與-公民調查小組的設計、觀點和政策形成,Lyn Kathlene &John A. Martin著。立法院院聞,20(3),75-86。 巫有鎰(1997)。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臺北市和臺東縣 作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東縣。 巫有鎰(1999)。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 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教育研究集刊,43,213-242。 李美麗(2006)。公民參與理論與實務:以台北市文山區社區巡守隊組織運作為個 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新北市。 李敦仁(2007)。人力資本、財務資本、社會 資本教育成就關聯性之研究:Coleman家庭資源理論模式之驗證。教育與心理研究,30(3),111-141。 李麗霞(1987)。政策過程中民 眾參與之角色:以杜邦事件為個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臺中市。 周新富(2006)。Coleman社會 資本理論在台灣地區的驗證--家庭、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之關係。當代教育研究,14 (4),1-28。 周新富、王財印(2006)。社會資本在 家庭代際人力資本傳遞作用之探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9(2),281-306。 周新富(2003)。家庭社會資本組成構面及其 與學習結果之關係。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3(2),85-112。 林水波(1999)。公共政策新論。台北:智勝文化。 林火旺(1995)。自 由主義社會與公民道德。哲學與文化,22(12),1071-1084。 林火旺(2000)。公民議題的回顧與反省。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9-144,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林南(2004)

。教育制度宇社會資本。教育研究集刊,50(4),1-16。 林祐聖、葉欣怡譯(2005)。林南著,社會資本。台北:弘智。 林亮雯(2004

)。James S. Coleman 社會資本論及其教育應用-TEPS 之檢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清標

(1998)。原漢族別、家庭結構與學業成就之關連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文,臺東縣。 林淑芬

(2006)。台東縣國小學童家庭內社會資本、學習風格、社交技巧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 究所,臺東縣。 林暉月(2001)。居民的社區意識與社區公共事務參與 態度及方式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邱天助(2002)。布迪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桂冠出版社。 柯乃文(2006)。台東縣 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影響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臺東縣。 段盛華(1988)。臺灣地 區五專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臺北市。 洪泉湖(1998)。從政治學論公民教 育的理論與實施。載於張秀雄主編,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師大書苑。 袁頌西(1972)。家庭權威模式、教養方式與兒童之政 治功效意識:景美研究。思與言,10(4),35-55。 康瀚文(2005)。社會資本對學生教育成就影響成因之探究。2005 華人教育學術研 討會大會手冊,760-775。 張秀雄(1993)。民主法治教育的理論與內涵。台北: 師大書苑。 張秀雄(1999)。建構適合台灣社會的公 民資格觀,公民訓育學報,8,99-122。 張秀雄、李琪明(2000)。我國理想公民資質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

(3)

果報告。 張春興編(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三民。 張雪君(1995)。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臺中市。 許文傑(2000)。「公民參與」的理論論述與「公民性政府的形成」。公共行政學報,4

,65-97。 陳光輝編譯(1988)。美國的公民教育。台北:東大出版社。 陳昭郎(1984)。促進民眾與鄉村社區發展工作之途徑。社區發 展季刊,25,28-35。 陳孝庭(2004)。社會資本與公民參與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 政暨政策學系,臺北市。 陳怡伶(2003)。臺北縣高中職學生自我概念與政治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鄭燿男、陳怡靖(2000)。台灣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 ─檢證社會資本論、

文化資本 論及財務資本論在台灣的適用性。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3),416-434。 陳金貴(1992)。公民參 與的研究。行政學報,24,95-128。 陳南州(2006)。臺中市高中職學生自我概念與公民參與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陳秋燕(1994)。北、高兩市國中學生政治認知與態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臺北市。 陳現義(2002)。國小學童政治知識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陳順利(1999)。原漢青少年飲酒行為與學業成就之追蹤調查—以台東縣 關山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東縣。 陳蕙欣(2004)。社區之參與傳播研究-以宜蘭縣珍珠 社區發展文化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臺北市。 陳靜蘭(1996)。社區居民文化活動參 與及需求之研究-都市社區與鄉村社區的比較(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陳麗如(2003)。國民小 學學生家庭背景、家庭資源與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彭如婉(1997)

。從當代社群主義的公民關探究公民教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臺北市。 彭瀧森(1985)。國 中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板橋地區國三學生公民教育調查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臺北市。

曾欣儀(2001)。臺北市公立高中學生政治態度與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臺 北市。 游欣儀(2004)。臺北市社區大學學員公民意識、公民參與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 育研究所,高雄市。 黃景裕(1994)。臺北市高中職學生現代公民性及其 家庭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公民訓育研究所,臺北市。 楊志賢(2000)。臺北市國中生內外控信念、家庭溝通型態與政治參與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臺北市。 楊肅棟(1999)。原漢族別與學業成績關連性之追蹤調查研究—以臺東地區國小 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東縣。 楊錦雀(2002)。公民參與我國節約能源政策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廖添富(1993)。個人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態度與家庭社會 化變項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報,3,105-123。 廖添富、劉美慧、董秀蘭(1999)。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公民教育 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報,8,1-14。 劉阿榮、林麗菊(2000)。當前台灣公民教育的三種典範述評。公民訓育學報,9

,103-128。 劉姝言(1997)。自由主義及其公民教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臺北市。 蔡毓智

(2002)。學習資產對學業成績之影響—以台北市國三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臺北市。 蔡漢賢主編(1984)。社會工作辭典。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鄭慧蘭(2001)。高中生公民參與態度與行 為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臺北市。 蔣逸民(2008)。教育機會與 社會資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 鄭麗珍(2001)。家庭結構與青少年的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台大社工學刊,5,197-270

。 蕭揚基(2000)。台灣中部地區高中學生公民意識及相關因素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 號:NSC89-2413-H-212-003-S。 蕭新煌(1989)。社會力-台灣向前看。台北:自立晚報。 羅志豪(2007)。國中學生家庭內社會資本與 數位落差之關係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羅瑞玉(1989)。國民中小學生 政治社會化態度傾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高雄縣。 關啟文(2001)。桑德爾的公民共和主 義與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社會理論學報,24(2),373-411。 顧忠華(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發展為 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6,123-145。 二、西文部分 Arnstein, S.R.(1969).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Bourdieu, Pierre(1983), The Forms of Capital, In John G. Richardson(ed.),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N.Y.:Greenwood Press. Chandler, R. C. & Plano, J. C. (1988).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dictionary.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ABC-Clio.citizenship.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Coleman, J. S. (1990).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Coleman, J. S. (1990b). How worksite schools and other school reforms can generate social capital. American Educator, 14, 35-36、45. Dworkin, R.(1989), Liberal Community. California Law Review,1989,p.479-504 Engle, Shirley H. & Ochoa, Anna S. (1988).

Education for democratic. Galston Willian A.(1991). Liberal purpose : Good, virtues and duties in the liberal stat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lazer,N.(1995).Individual Rights Against Group Rights. In W.Kymlicka(ed.), The Rights of Minority Cultures,p.123-13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utmann, Amy(1993). Democracy & democratic education. 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12(1),p.1-9.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eld, D. (1988). Model of Democrac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Kymlicka, W. & Norman, W.(1994). Return of the citizen: Asurvey of recent work on citizenship theory. Ethics, 104, 352-379. Maria, C.&C.M.K.Peruzzo(1996).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Communication. In J. Servaes, T.L.Jacobson,&S.A.White(eds.),Participatory Communiction for Social Change,pp.162-179.New Delhi, India:Sage Publications. Oldfield, A.(1990). Citizenship and Community: Civic Republicanism and the Modern World. London: Routledge. Putnam, R.

D.(1995). Tuning in, tuning out:The strange disappearance of social capital in America.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s, 28(4),664-683.

Philips,G.Howard & Long,Randy L.(1978).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lumbus;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operative Extension Serverce, 7-11. Waldo, D. (1984). The enterpris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 summary view. New Your: Chandler&Sharp. Whitaker, G.

P. (1980). Coproduction: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service delivery.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40(3),240-246 Wrigh

(4)

White,S.(1994).Participatory Communication: Working for Change and Development. Beverly Hills, CA:Sage. Young, I.M.(1990). 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Young, I.M.(2000). Inclusion and Democrac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o enhance teachers’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grammar in context through the use of various e-learning resources in the primary

Xianggang zaji (miscellaneous notes on Hong Kong) was written by an English and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by a local Chinese literati.. Doubts can therefore be cast as to whether

vs Functional grammar (i.e. organising grammar items according to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at the discourse level2. “…a bridge between

(b) reviewing the positioning of VPE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Hong Kong, exploring the merits of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at the degree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www.edb.gov.hk>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 Notes to School Finance> References on Acceptance of Advantages and Donations by Schools

community, including the students, teachers, support staff (counsellors, social workers);.. parents and board of governors, are involved in confronting the issue

For your reference, the following shows an alternative proof that is based on a combinatorial method... For each x ∈ S, we show that x contributes the same count to each side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