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風穴延沼法名變遷 與風穴禪宗風思想論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風穴延沼法名變遷 與風穴禪宗風思想論析:"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風穴延沼法名變遷 與風穴禪宗風思想論析:

以〈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為中心的開展

黃連忠

圓光佛學研究所

摘 要

風穴延沼(AD.896-973)是北宋初年臨濟宗禪僧,南嶽懷讓禪 師第七世,臨濟宗四祖,在中國禪宗史上具有樞紐關鍵之特殊地 位。本文從37種禪宗文獻史料中,詳加比對與研究,並且參酌

〈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的碑記,考察風穴延沼生平大要與 相關問題。

在傳法世系方面,風穴延沼上承於臨濟嫡傳法系,能中繼於 臨濟宗風不輟,並且下傳至石霜楚圓後,另開楊岐、黃龍二派,

風穴延沼於五代晚期至北宋初年時期,在時代動盪與社會變遷中 傳續了禪宗的心法與宗風。

依現存於河南汝州風穴寺之〈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碑 記中,載明:「禪師法號匡沼,俗姓劉氏,浙東處州松陽縣人 也。」刻碑時間為乾祐三年(AD.950),風穴延沼原名當為風穴匡

(2)

沼,然而時代進入北宋之後,為避宋太祖趙匡胤之諱,而改名為

「延沼」或「延昭」,便為後世所襲用。

風穴延沼初見南院慧顒時「初見不禮拜」,並且說出「入門 須辨主,端的請師分」,以為禪門中真修實證者,才是真正的

「禪主」。風穴延沼展現了禪者的氣魄,並以挑戰的態度見於南 院慧顒。風穴延沼的禪學宗風思想,標舉「臨機大用」之說,拈 出「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讓師」之「以悟為則」的教學宗旨,展 現了「不立一塵」而生動活潑的禪法。

關鍵詞:風穴延沼、風穴禪、宗風思想、臨濟宗、風穴七祖千 峰白雲禪院記

(3)

The Changes of the Religious Name of Feng-Xue Yan-Zhao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Ideology of the Feng-Xue Zen Principle: Starting from the Record of the Seven Zen Master of Feng-Xue in

Qianfeng Baixue Zen Temple

Lian-zhong Huang

Yuan Kuang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Abstract

Feng-Xue Yan-Zhao (896-973) is a Zen monk in Linji in the early

Bei-Song Dynasty. He is the seventh Zen Master of Huai-Rang and the

fourth elder of the Linji Zen Domination. Feng-Xue Yan-Zha’s name holds a unique and pivotal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Zen in China. In order to scrutinize Feng-Xue Yan-Zhao’s life and major events, the research probes into 37 pieces of literature pertaining to Zen and cross-checks them; the research also makes reference to the inscription called the

Record of the Seven Zen Master of Feng-Xue in Qianfeng Baixue Zen

Temple.

(4)

With respect to preaching principles of Zen, Feng-Xue Yan-Zhao took his Zen lessons directly from the Linji Zen system and managed to preserve the Zen style in the Linji Domination. Later, the domination was passed down to Zen Master Shi-Shuang Chu-Yuan and further branched into other two dominations called Yangqi and Huanglong.

Though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the late Five Kingdoms Period and early Bei-Song Dynasty, the society was undergoing a multitude of vicissitudes and changes, Feng-Xue Yan-Zhao still endeavored to pass down the mantra and style of Zen.

It is said in the currently existing inscription called the Record of

the Seven Elders of Feng-Xue in Qianfeng Baixue Zen Temple in Feng- Xue Temple in Ru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that “the Zen Master’s

religious name is Kuang-Zhou and his secular family name is Liu.”

These words were inscribed in the third year of Qianyou (950), when

Feng-Xue Yan-Zhao was still referred to by his original religious name Feng-Xue Kuang-Zhou. In the inception of the Bei-Song Dynasty, Feng-Xue Kuang-Zhou altered part of his name “Kuang-Zhou” to “Yan- Zhao.” The alternation was made to avoid using the same word

“Kuang” as in the then emperor’s name “Kuang-Yin Zhou.” The name

Feng-Xue Yan-Zhao gained popularity among the public and replaced

his former name.

When Feng-Xue Yan-Zhao made his first acquaintance with Zen Master Nan-Yuan Hui-Yong, he “did not kowtow to him” and said that

“only the true master of Zen could determine who is the real host.” The reply revealed his persuasion that only the true practitioner of Zen could live up to the title of “the Zen host.” We can see Feng-Xue Yan-

(5)

Zhao’s boldness as a Zen practitioner with his somewhat provoking

attitude toward Nan-Yuan, Hui-Yong. Feng-Xue Yan-Zhao’s Zen school upheld the ethos of “saving your decree for critical moments,” and from this value derived the preaching goals of “showing no mercy when performing corporal punishment to someone for Zen’s sake; giving in to no master when faced with critical moments” and “comprehending Zen in the right way,” exhibiting the lively and vibrant Zen principle of

“expunging all dusts (secular thoughts and ambitions).”

Keywords: Feng-Xue Yan-Zhao, Feng-Xue’s Zen domination, styles

and ethos of Zen, the Linji Domination, the Record of the

Seven Elders of Feng-Xue in Qianfeng Baixue Zen Temple

(6)

一、前言

風穴延沼(AD.896-973)是五代末、北宋初年臨濟宗禪僧,南 嶽懷讓禪師第七世,臨濟宗四祖,生於晚唐昭宗乾寧三年,圓寂 於北宋太祖開寶六年。風穴延沼是跨越晚唐、五代與北宋初年臨 濟宗關鍵時期的禪門祖師,上承於臨濟法脈,下傳於楊岐派與黃 龍派二門宗風。因此,從傳法世系與禪門宗風思想來看,風穴延 沼在中國禪宗史上都具有樞紐關鍵之特殊地位。

風穴延沼的生平與法語開示,本文從37種禪宗文獻資料的羅 列與初步比對,並且在〈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重要碑記 中,考察風穴延沼法號之載錄,針對法名的變遷與世壽問題,本 文提出相關的討論。

風穴延沼承襲了南院慧顒(AD.860-930)的臨濟宗風,提出了

「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讓師」的「以悟為則」之禪悟教學的宗 旨,也呈現了「不立一塵」而生動活潑的禪法。研究風穴延沼之 風穴禪的宗風思想,抉擇明析臨濟宗的禪法奧妙,正是本文的研 究動機與目標。

二、風穴延沼的傳法世系與相關研究

風穴延沼為臨濟宗四祖,其傳法世系從六祖惠能(AD.638- 713)傳南嶽懷讓(AD.677-744),繼而為馬祖道一(AD.709-788)、 百丈懷海(AD.720-814)、黃檗希運(AD.?-850)、臨濟義玄(AD.?

-867)、興化存獎(AD.830-925)、南院慧顒(AD.860-930)而至風穴 延沼。風穴延沼之後,下傳首山省念(AD.926-993)、汾陽善昭

(7)

(AD.947-1024)、石霜楚圓(AD.986-1039),在石霜楚圓之下開出 二派,分別是楊岐方會(AD.996-1049)的楊岐派,以及黃龍慧南

(AD.1002-1069)的黃龍派。因此,從傳法世系來看,風穴延沼上 承於臨濟法系,又能中繼於宗風不輟而下開於楊岐、黃龍二派,

特別是保障於五代乃至北宋初年時期,在時代動盪中傳續禪宗的 心法與宗風。

在歷代的禪宗文獻中,筆者蒐集了37種相關於風穴延沼的生 平或語錄的載錄,詳見下表:

編序 資料名稱 成書時代 著錄法名 出生年代 何地人士 世壽歲數 01 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 五代_950 匡沼 處州松陽

02 景德傳燈錄(卷13) 北宋_1004 延昭 餘杭

明清刊本未 載,《大正 藏》刊本載 87 03 天聖廣燈錄(卷15) 北宋_1029 延昭 餘杭 04 傳法正宗記(卷7) 北宋_1061 延沼

05 建中靖國續燈錄

(卷1) 北宋_1101 延昭

06 祖庭事苑(卷6)

(風穴眾吼集) 北宋_1108 延昭

07 禪林僧寶傳(卷3) 北宋_1125 延沼 唐乾寧三年 餘杭 78 08 宗門統要正續集(卷10) 南宋_1133 延沼

09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2) 南宋_1135 風穴 10 佛果擊節錄(卷2) 南宋_1135 風穴 11 雪堂行拾遺錄(卷1) 南宋_1151 風穴 12 羅湖野錄(卷2) 南宋_1155 延沼

13 風穴禪師語錄

(古尊宿語錄卷7) 南宋_1162 延沼 餘杭 78

(8)

編序 資料名稱 成書時代 著錄法名 出生年代 何地人士 世壽歲數 14 聯燈會要(卷11) 南宋_1183 延沼 餘杭

15 人天眼目(卷1) 南宋_1188 風穴昭

16 禪林寶訓合註(卷1) 南宋_1189 延沼 餘杭 17 嘉泰普燈錄(卷1) 南宋_1202 延沼

18 大光明藏(卷3) 南宋_1216 延昭 19 續古尊宿語要(卷4) 南宋_1238 風穴

20 五燈會元(卷11) 南宋_1252 延沼 餘杭 21 五家正宗贊(卷2) 南宋_1254 延沼 餘杭 22 無門關(卷1) 南宋_1260 風穴

23 枯崖漫錄 南宋_1263 延沼

24 佛祖歷代通載(卷18) 元_1341 延沼 唐乾寧三年 餘杭 25 頌古聯珠通集(卷35) 元_1348 延沼

26 釋氏稽古略(卷3) 元_1354 延沼 餘杭 78 27 指月錄(卷21) 明_1599 延沼 餘杭 78 28 佛祖綱目(卷34) 明_1634 延沼

29 教外別傳(卷8) 明_1635 延沼 餘杭

30 補續高僧傳(卷6) 清_1647 延沼 餘杭 78 31 五燈嚴統(卷11) 清_1656 延沼 餘杭

32 汝州風穴延沼禪師塔銘並序

(《佛祖正傳古今捷錄》附錄) 清_1666 延沼 唐季之乾寧 餘杭 78 33 祖庭指南(卷2) 清_1672 延沼 餘杭

34 五燈全書(卷22) 清_1693 延沼 78 35 宗鑑法林(卷28) 清_1714 延沼

36 南嶽單傳記(卷1) 清_1723 延沼 唐乾寧三年 餘杭 37 御選語錄(後集中) 清_1733 延沼

(9)

首先是有關於法名的記載,在北宋以前的五代十國之後漢乾 祐三年,即公元950年,由署名為「

登仕郎、試大理司直、前守 臨汝縣令兼殿中侍御史虞希范撰

」之〈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 記〉碑,刻碑時間記為「

乾祐三年歲在庚戌八月十五日記

」,這 項石碑資料是目前可見最早也是最可信的記載。1在河南省文物 局編《河南碑志敘錄》中載有此碑的形制:「

風穴七祖千峰白雲 禪 院 記 在 汝 州 市 城 東 北 9 公 里 風 穴 寺 。 五 代 後 漢 乾 佑 二 年

(AD.950)

八月十五日刻。碑身高86厘米,寬61厘米。青石刻 制,登任郎試大理司直前守臨汝縣令兼殿中侍御史虞令范撰 文,持《妙法蓮花》僧智謙書丹,洛京李仁密鐫字。碑文正 書,28行,滿行41字。

2然而,在丁明夷釋譯之《佛教新出碑 志集粹》一書中,卻載有:「

由登仕郎、試大理司直、前守臨汝 縣令兼殿中侍御史虞希範撰文,持《妙法蓮花經》僧智謙書 寫,洛京李仁密鐫字。該碑通高一二八厘米,寬六十一厘米,

厚十五厘米,楷書。

3兩書記載雖略有差異,但亦可看出此碑 記的大概情形。4

1 有關於此碑不見著錄在歷代的金石碑錄之中,有學者提出質疑,筆者以為可 以參酌。以上引文出自於藍日昌,〈《風穴寺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讀後〉,

收於《中國禪學》第4卷(2006年9月),頁275-287。

2 見河南省文物局編,《河南碑志敘錄》(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2 月),頁228。

3 見丁明夷釋譯,《佛教新出碑志集粹》〈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台北:

佛光文化,1998年2月),頁278。《佛教新出碑志集粹》一書,收錄了〈風穴 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碑文的全文,並經校正與語譯,本文所引〈風穴七祖 千峰白雲禪院記〉內文皆以此書為憑,若此書原文有誤者,不另出校,筆者 自行校正。

4 附圖3張相片為筆者於2018年8月4日上午,親訪汝州風穴寺時,親自拍攝

〈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碑所得。

(10)

在〈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一文中,載有風穴寺的地理 位置及緣由:「

風穴禪院,汝乳之北,嵩少之南,路廣由旬,地 安窣堵。後魏,山前爲香積寺。屬當兵火,像毀寺焚。有鄉人 衛大丑,收以材石,構成佛堂於此山之西北,鎮壓風穴,即今 院基是也。

5這是說明風穴禪院成立之緣起,在內文中又說:

禪師法號匡沼,俗姓劉氏,浙東處州松陽縣人也。於護國寺

5 見丁明夷釋譯,〈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頁285。

(11)

出家,得佛心印,爲人天師。百谷來歸,上善服滄溟之量;衆 星含曜,中秋推皎月之光。自清泰初,禪師以身觀身,上德不 德,挈瓶携錫,來往林泉。謂幽棲爲匡界之基,謂宴坐作修行 之地。參禪者便息四方之志,問法者不遠千里而來。不十年 間,僧徒輻輳矣。於是改易經堂,修創佛殿,川原革故,庭宇 鼎新。

6在此文中介紹了中興風穴寺的禪師法號為「匡沼」,俗 姓為劉氏,浙東處州松陽縣人。在溫玉成的〈碑刻資料對佛教史 的幾點重要補正〉一文中即指出:「

一般禪史,都把臨濟四世寫 作風穴延沼。實際上,“延沼”乃是“匡沼”的訛誤。

7在後來的

《中原文物》特刊中,溫玉成亦作修補為:「

“延沼”乃是“匡沼”

的訛誤,以避宋太祖諱。

8在楊曾文撰之《宋元禪宗史》中指 出:「

延沼原名匡沼,是浙東處州(治今浙江麗水縣西)松陽縣 人。據此,後世通行的延沼,當是宋代爲避太祖趙匡胤之諱,

將其名匡沼中的匡改爲延而成此名的。

9因此,風穴延沼原名 當為風穴匡沼,然而時代進入北宋之後,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胤之 諱,而改名為「延沼」,便為後世所通用。在北宋真宗景德元年

(AD.1004)具表上進,並奉敕入藏的明清刊本《景德傳燈錄》卷 13中即載為「風穴延昭」,還有在其他少量禪宗文獻中記為「延 昭」者,如《天聖廣燈錄》卷15、《建中靖國續燈錄》卷1、《祖 庭事苑.風穴眾吼集》卷6、《人天眼目》卷1與《大光明藏》卷3 等,皆記為「延昭」。除此之外,《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佛果

6 見丁明夷釋譯,〈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頁286。

7 見溫玉成,〈碑刻資料對佛教史的幾點重要補正〉,《法音》 第3期(1984 年),頁39。

8 見溫玉成,〈碑刻資料對佛教史的幾點重要補正〉,《中原文物》特刊(1985 年),頁207。

9 見楊曾文,《宋元禪宗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06年10月),頁220。

(12)

擊節錄》、《雪堂拾遺錄》、《續古尊宿語要》與《無門關》皆以

「風穴」成為「風穴延沼」的代稱,筆者以為這是代表另一項意 義,風穴是汝州當地一個很小的地名,竟成為風穴延沼禪師的專 用代稱,這是突顯了風穴延沼在禪宗史上的獨特地位,也是讓河 南汝州風穴名揚天下的主要原因。

風穴延沼的世壽歲數問題,在〈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

一文中並未提及,在《景德傳燈錄》卷13中載為87歲,但從《禪 林僧寶傳》卷3以後,皆是記載為78歲,如收錄在《古尊宿語 錄》卷7的《風穴禪師語錄》、《釋氏稽古略》卷3、《指月錄》卷 21、《補續高僧傳》卷6、《五燈全書》卷22與《佛祖正傳古今捷 錄》附錄的〈汝州風穴延沼禪師塔銘並序〉。因此,筆者以為《禪 林僧寶傳》成書年代為北宋晚期,距離風穴延沼圓寂約150年,

雖然《景德傳燈錄》成書在風穴延沼圓寂後約30年,表面上看起 來是《景德傳燈錄》的記載可信度較高,但是現在傳世的《景德 傳燈錄》刊本皆是近代百年來的新刊印的版本,以《大正藏》為 代表,筆者卻在明代刊本及清代刊本中發現,《大正藏》的刊本 是修訂增補後的版本,應以明代刊本較為正確,《景德傳燈錄》

的刊本比較如下圖:

刊本

名稱 明代刊本 清代刊本 日本《大正藏》刊本

刊刻

朝代 明代萬曆1-42年間 清康熙21-26年間 日本大正、昭和年間 刊刻

年代 1573-1614 1682-1687 1922-1932

(13)

刊刻 法名

圓寂 歲數

從上表可以看出,筆者所見之《景德傳燈錄》版本有明代萬 曆年間的刊本,也有清康熙年間的刊本,皆早於現在所見日本大

(14)

正與昭和年間成立的《大正藏》刊本,其中明代刊本與清代刊本 皆記為「風穴延昭」而非《大正藏》的「風穴延沼」。另外,對 於《大正藏》刊本《景德傳燈錄》記載風穴延沼「壽八十七」,

相對於其他7種禪宗文獻載錄為「壽七十八」而言,筆者以為風 穴延沼世壽多少,目前尚無定論。10換句話說,在百年以前的明 清刊本中,並未載錄風穴延沼圓寂的年代,更沒有世壽多少的記 載。因此,筆者判斷這很可能是近代刊本刊刻之誤。然而,在未 得到更為確切的文獻紀錄之前,對於風穴延沼是何地出生人氏,

或者世壽究竟多少,仍保留最後判定的意見。筆者以為,在未發 現更為精確與可靠的證據之前,暫時將風穴延沼的生卒年訂為公 元896年至973年。11

此外,在〈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一文中,提及風穴延 沼是「浙東處州松陽縣人也」,松陽縣之縣名至今留存,轄治今

10 有關刊刻於日本大正、昭和年間(1922-1932)的《大正藏》刊本《景德傳 燈錄》中,風穴延沼「壽八十七」的載錄,筆者發現上述明代及清代刊本的

《景德傳燈錄》中並未載錄風穴延沼的世壽有多少。相對的,在筆者蒐集的 37種相關於風穴延沼世壽「七十八」的文獻,共有7處,分別為:《禪林僧寶 傳》(卷3)、《風穴禪師語錄》(古尊宿語錄卷7)、《釋氏稽古略》(卷3)、《指 月錄》(卷21)、《補續高僧傳》(卷6)、〈汝州風穴延沼禪師塔銘並序〉與

《五燈全書》(卷22)等。因此,可見《大正藏》刊本《景德傳燈錄》風穴 延沼「壽八十七」是為單一的孤據。雖然如此,筆者亦無充分證據,不能遽 下斷語就論定「壽八十七」是為誤載,因此初步以為「壽八十七」為「壽七 十八」刊刻時之倒置,這是一種可能性的推論,將來尚待更為精確的資料,

再進一步來討論。

11 關於此點,有學者提出風穴延沼生卒年為公元887年至973年,如張國一說:

「關於風穴的生卒年,《景》燈說風穴於大宋開寶六年(973)跏趺而化,世 壽八十七歲。依此推算,風穴生於唐末僖宗光啟三年(887),其生卒年代為 887-973年。」見張國一,〈風穴延沼禪師之研究〉,《臺大佛學研究》第25期

(2013年6月),頁15。張國一的研究值得參考,筆者以為風穴延沼世壽多 少,也需要更多的調查與論證。

(15)

歸為浙江省麗水巿,古代原名栝州,公元779年改為處州,以避 諱代宗,遂沿用至宋代。〈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一文撰於 五代晚期,記載風穴延沼為處州松陽縣人,甚為明確。然而,在

《景德傳燈錄》刊行後,卻登載為「餘杭」,後世禪宗傳世典籍 則一律載為「餘杭」。餘杭在晚唐五代屬於杭州,然而處州松陽 縣與餘杭兩地之間,中間相隔了兩百多公里,究竟何者為正確,

因為缺乏其他可靠資料支持,所以至今無法論定,但極可能風穴 延沼是處州松陽縣人氏,才是正確的記載。

在〈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一文中,說風穴延沼是「

於 護國寺出家,得佛心印,爲人天師

」,12 然而在《禪林僧寶傳》

卷3中說:「

從開元寺智恭律師,剃髮受具。

13在此又有不同,

〈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說的「護國寺」,可能是溫州護國 寺,此寺始建于唐朝貞觀年間(AD.627-649),後來興盛于五代後 梁乾化年間(AD.911-913)。除此之外,浙江天台縣亦有「天台山 護國寺」,但據《天台山全志.石鐘山志》卷6記載,此寺舊名

「般若寺」,後周顯德四年(AD.957)所建,天台德韶第九道場,

但是在宋大中祥符元年(AD.1008)才改名爲護國寺14。因此,由於

〈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撰於五代後漢乾佑二年(AD.950), 所以天台山的護國寺之寺名成立較遲,溫州護國寺在地緣關係上

12 見丁明夷釋譯,〈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頁286。

13 見宋.慧洪撰,《禪林僧寶傳》卷3,《卍續藏》(新文豐版)冊137,頁451 下。

14 在《天台山全志.石鐘山志》卷6中載有:「護國寺。在天台縣西北三十里,

舊名般若,周顯德四年建,僧德韶第九道場。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而)

後錢太師忱乞為香燈院加廣恩護國寺。舊有宋中書平章錢惟演撰護國寺碑 銘,今亡。」見故宮博物院編,《天台山全志.石鐘山志》卷6,收錄於《故 宮珍本叢刊》冊259(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年6月),頁38。

(16)

較為接近風穴延沼的出生地,兩座寺院就地理位置與歷史發生時 代的因緣來看,哪一座寺院為風穴延沼出家的寺院,仍要更進一 步等待更為可靠的資料為根據,方能確定,筆者也將進一步再作 深入考察了。

在〈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一文中,說風穴延沼來到風 穴寺的情況是:「

百谷來歸,上善服滄溟之量;衆星含曜,中秋 推皎月之光。自清泰初,禪師以身觀身,上德不德,挈瓶携 錫,來往林泉。謂幽棲爲匡界之基,謂宴坐作修行之地。參禪 者便息四方之志,問法者不遠千里而來。不十年間,僧徒輻輳 矣。于是改易經堂,修創佛殿,川原革故,庭宇鼎新。

15 這 是說明風穴延沼受到十方的肯定與贊服,如同深谷而能收納百海 之量,又如明月皎潔之光明,能夠彰顯佛日的光輝,在清泰初年 來到汝州風穴之地,清泰初年至三年為公元934年四月至936年,

這是後唐末帝李從珂的年號,共計三年。因此,這項資料可以初 步判斷風穴延沼來到風穴寺的時間在934年至936年間,距離撰寫

〈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一文的時間950年,大約有14至16 年的時間。〈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一文說「不十年間,僧 徒輻輳矣」,這也是說明風穴延沼的威德證量受到各方的欽服,

不到十年的時間,可能是指從934年至944年間的十年之間,僧侶 徒眾自然從十方來此學習。僧侶徒眾人數多了,又得到信眾及官 府的支持,於是修創佛殿,重興了風穴寺的莊嚴。

有關於風穴延沼依止南院慧顒六年,而來到汝州風穴寺之 事,在《禪林僧寶傳》卷3中說:

風穴(風穴延沼)依止(南院慧顒)六年,辭去。

15 見丁明夷釋譯,〈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頁286。

(17)

後唐長興二年,至汝水,見草屋數椽依山,如逃亡 人家,問田父:「此何所?」

田父曰:「古風穴寺,世以律居,僧物故,又歲饑,

眾棄之而去,餘佛像、鼓、鐘耳。」

風穴曰:「我居之可乎?」

田父曰: 「可。」

風穴入留止,日乞村落,夜燃松脂,單丁者七年,

檀信為新之成叢林。

16

後唐長興二年為公元931年,在《禪林僧寶傳》中說風穴延 沼「至汝水」,這與〈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一文說的「清 泰初」(AD.934),時間上差了3年,但若以記錄的時間準確度而 言,兩者皆有可信之處,亦有可疑之點。〈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 院記〉本應較為可信,卻記為「清泰初」,時間點不是特別精 確,但也約略可以得知為公元934年。相對的,《禪林僧寶傳》成 書在風穴延沼圓寂150年後,本應可信度較弱,卻又精確的載為 後唐長興二年。筆者對此三年左右時間的差距,因為目前缺乏其 他有力的證據,暫時存疑。

風穴延沼初來古風穴寺舊址,發現這是一座被僧人放棄的古 寺,空闊蕩然,居然在此留止修行,並且過著「日乞村落,夜燃 松脂,單丁者七年」的獨自苦行修持生涯,筆者以為這也是在禪 悟之後,風穴延沼離開了南院慧顒的指導,經過更為深刻與紮實 的修持任運,終究成為一代禪門宗師的主要背景原因了。

16 見《卍續藏》(新文豐版)冊137,頁452下。

(18)

三、風穴延沼風穴禪之宗風思想

在《景德傳燈錄》卷13中,載有南院慧顒與風穴延沼師徒之 間相見之因緣與公案:

汝州風穴延沼禪師,餘杭人也。初發迹於越州鏡清 順德大師,未臻堂奧。尋詣襄州華嚴院,遇守廊上 坐,即汝州南院侍者也。乃密探南院宗旨,後至南 院,初見不禮拜,便問曰:「入門須辨主,端的請師 分。」南院以左手拊膝,師喝;南院以右手拊膝,

師又喝。

南院舉左手曰:「遮箇即從闍梨。」又舉右手曰:

「遮箇又作麼生?」

師曰: 「瞎。」

南院擬拈拄杖次,師曰:「作什麼!奪拄杖打著老和 尚,莫言不道。」

南院曰: 「三十年住持,今日被黃面淅子上門羅織。」

師曰: 「和尚大似持鉢不得,詐道不饑。」

南院曰: 「闍梨幾時曾到南院來?」

師曰: 「是何言歟?」

曰: 「老僧端的問汝。」

師曰: 「也不得放過。」

南院曰: 「且坐喫茶。」師方叙師資之禮。自後應溈 仰之懸記,出世聚徒,南院法道由是大振諸方矣。

17

17 見《大正藏》冊51,頁302中。

(19)

風穴延沼初見南院慧顒時「後至南院,初見不禮拜」,如同 當年永嘉玄覺(AD.665-713)初見六祖惠能時並不禮拜,然後風穴 延沼說出「入門須辨主,端的請師分」,意思是禪門中要看真修 實 證 者 , 才 是 真 正 的 「 禪 主 」。 所 謂 的 「 禪 主 」 是 「 主 」 與

「賓」的相對關係,「禪主」必須是真修實證的禪師,才能稱為

「主」。風穴延沼一開始就展現了禪者的氣魄,並以挑戰的姿態 來見南院慧顒,同時說明「端的請師分」,也就是要南院慧顒對 禪法的契證,要能「究竟如何,得說明白」的意思。有趣的是,

雖然風穴延沼氣魄驚人,但是南院慧顒語帶憐惜及肯定的口氣對 風穴延沼說:「三十年住持,今日被黃面淅子上門羅織。」這是 說風穴延沼的見地並無太大問題,但是在細法及實證上仍有進步 的空間,頗有後生可畏而有相惜之感。

最後,南院慧顒以「且坐喫茶」,表明自己願意收納風穴延 沼為法子學生,這也是老師對申請入門的學生考試成績,表達初 步通過了的意思,這時風穴延沼「方叙師資之禮」,也是風穴延 沼正式向南院慧顒頂禮認師之意。在此又用了「自後應溈仰之懸 記,出世聚徒,南院法道由是大振諸方矣」的預言,說明了溈仰 宗的仰山慧寂當年的預言讖語,說明風穴延沼將成為一代禪門大 德,弘化一方的意思。此事在《禪林僧寶傳》卷3中說:

風穴每念:「大仰有讖:臨濟一宗,至風而止。」懼 當之,熟視座下,堪任法道,無如念者。

一日,陞座曰:「世尊以青蓮目顧迦葉,正當是時,

且道箇什麼?若言不說而說,又成埋沒先聖。」語 未卒,念便下去。

侍者進曰:「念法華無所言而去,何也?」

(20)

風穴曰: 「渠會也。」

18

此處的「大仰」,即是指仰山慧寂。仰山慧寂當年的預言,

也讓風穴延沼非常警懼是否會成為喪亡臨濟宗法脈的千古罪人?

因此他也在積極找尋可以傳授祖位心法的徒弟,於是「熟視座 下,堪任法道,無如念者」,風穴延沼發現首山省念是最適合的 弟子。

有關風穴延沼得到南院慧顒印證肯定的記載,在《禪林僧寶 傳》卷3中說:

南院曰: 「親見作家!」風穴於是俯尌弟子之列,從 容承稟,日聞智證。

南院曰: 「汝乘願力,來荷大法,非偶然也。」

19

南院慧顒讚美風穴延沼為「作家」,20這是古代禪師對於真參 實證者的高度肯定贊語。同時,風穴延沼也因為南院慧顒的慧眼 洞識而感到佩服,因此心甘情願的「俯就弟子之列」。不僅如 此,南院慧顒更是讚美風穴延沼為乘願再來的修行者,並且勉勵 他荷擔如來家業,將來能夠弘法利生,廣度群萌。

在《景德傳燈錄》卷13中,載有風穴延沼的禪學思想,標舉

「臨機大用」之說:

夫參學眼目,臨機直須大用現前,勿自拘於小節。

18 見《卍續藏》(新文豐版)冊137,頁453下。

19 見《卍續藏》(新文豐版)冊137,頁452上。

20 在宋.正覺頌古、元.行秀評唱,《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

卷1,第9則南泉斬猫中說:「王老師能驗正邪,利刀斬斷俱亡像,千古令人 愛作家,此道未喪,知音可嘉。」,《大正藏》冊48,頁232下。在禪門中,

經常將真參實證又兼能善巧教化徒眾的禪師,稱為「作家」。

(21)

設使言前薦得,猶是滯 迷封。縱然句下精通,未 免觸途狂見。觀汝諸人,應是向來依他作解,明昧 兩歧,與爾一時掃却。直教箇箇如獅子兒,吒呀地 哮吼一聲,壁立千仞,誰敢正眼覷著,覷著即瞎却 渠眼!

21

所謂的「參學眼目」,即是指學習禪法的見地,風穴延沼以 為「臨機直須大用現前」,這是指面對當下的機緣,要能呈現禪 悟佛性的本體及妙用,這個妙用即是「大用」,也是「全體作 用」的意思,藉此可以展現禪悟的莊嚴及殊勝。因此,大用現 前,就不必拘泥執著在小細節。風穴延沼以為禪法是真參實悟 的,不在於言語機鋒的巧妙,就算是「設使言前薦得,猶是滯㲉 迷封」,這是說雖然幾句對話或見解可以採用,但也是未開悟者 執迷未悟的幾句漂亮話語,並不能對開悟有任何具體的幫助。所 以,風穴延沼又說「縱然句下精通,未免觸途狂見」,對於言語 知見雖然能夠精通及對答如流,但是對禪悟若無真實的體證,也 是屬於「觸途狂見」,觸途是指處處為障礙,狂見是自以為是而 不究竟的錯謬見解。

風穴延沼說:「觀汝諸人,應是向來依他作解,明昧兩歧,

與爾一時掃却」,這是說明學習禪法的人,若無真實的體驗及確 切的見地,學習禪法者就容易變成「依他作解,明昧兩歧」,風 穴延沼的禪法就是稟承了臨濟宗風「與爾一時掃卻」,要學禪者 真參實證後大作獅子吼才對。

風穴延沼在《景德傳燈錄》卷13中,提到「祖師心印」之說:

師又赴郢州衙內,昇座,示眾云:「祖師心印,狀似

21 見宋.道原纂,《景德傳燈錄》卷13,《大正藏》冊51,頁302中。

(22)

鐵牛之機,去即印住,住即印破;祇如不去不住,

印即是?不印即是?還有人道得麼?」

22

所謂的「鐵牛之機」,即是引用傳說是禹王為了防止黃河泛 濫,而鑄於河南陝府城外的大鐵牛,以為黃河的守護神明,禪宗 常以「鐵牛之機」比喻佛性的本體是不生不滅的,而佛性的妙用 卻是自在變化。因此,佛性是「不變」,妙用是「隨緣」,以此比 喻禪宗祖師的傳佛心印。所以,「去即印住,住即印破」是指去 除人我的執著即能彰顯祖師心印,執著認住的即是祖師心印的破 滅。風穴延沼以為「鐵牛之機」,若能靈活妙用,即是展現禪法 大機大用的一種方式。

在《風穴禪師語錄》中,曾有一句名言說明了風穴延沼的臨 濟宗風思想,那就是「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讓師」:

(學僧)問云: 「南方一棒作麼生商量?」

師(風穴延沼)云: 「作奇特商量。」

師却問: 「和尚此間作麼生商量?」

南院拈棒云: 「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讓師。」

23

風穴延沼的「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讓師」,說明了以證悟「無 生法忍」的頓悟佛性之解脫為最高目標,24 在啟發禪悟的當下機 緣裡,眾生平等,以悟為則,也是說明在真理面前,不分師父、

22 見《大正藏》冊51,頁302中。

23 見宋.賾藏主集,《古尊宿語錄》卷7,《卍續藏》(新文豐版)冊118,頁241 上-下。

24 在此的無生法忍是象徵了開悟的現量,也代表了對佛法真實的理解及受用。

在《大智度論》卷50中說:「無生法忍者,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信受通達,

無礙不退,是名無生忍。」見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大正藏》

冊25,頁417下。

(23)

徒弟的世俗形式關係,只以禪悟與否為論證的關鍵。

風穴延沼的「以悟為則」,是以頓悟佛性得到解脫為極則目 標及關鍵之意,在其宗風思想中另有「不立一塵」的禪法,在

《禪林僧寶傳》卷3中說:

又曰:「若立一塵,家國興盛,野老顰頞

25

;不立一 塵,家國喪亡,野老安貼。於此明得,闍梨無分,

全是老僧;於此不明,老僧即是闍梨。闍梨與老 僧,亦能悟却天下人,亦能瞎却天下人。欲識闍梨 麼?」拊其左膝曰: 「這裏是。欲識老僧麼?」拊其 右膝曰: 「這裏是。」於時莫有善其機者。

26

其中提到的「若立一塵,家國興盛」,但是「野老顰蛾」中 的野老是象徵實修實證者,「顰蛾」是指皺眉的意思。相對的,「不 立一塵」卻能使實修實證者得到禪法,至於家國興盛與喪亡,則 是形式上的存在與否,風穴延沼認為禪法的外在形式是沒有意義 的。這一點與「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讓師」有異曲同工之妙。風 穴延沼說若能明白「若立一塵」與「不立一塵」的巧妙差別,就 是「闍梨無分,全是老僧」的善知識了。然而真正的「闍梨」善 知識在哪裡呢?風穴延沼非常滑稽地學習當年南院慧顒第一次初 見到延沼時,也是用撫弄左膝及右膝的動作,使用這個動作的公 案,呈示禪機的奧妙,可惜當時「於時莫有善其機者」。雖說如 此,在《禪林僧寶傳》卷3中說風穴延沼「

有得法上首住,汝州 首山念禪師

」,27這也說明禪悟心法後繼有人了。

25 編者按:《卍續藏》是「頞」字。

26 見《卍續藏》(新文豐版)冊137,頁453上。

27 見《卍續藏》(新文豐版)冊137,頁453上。

(24)

四、結論

臨濟宗四祖風穴延沼是唐宋之間,中繼宗門興盛發展的關鍵 時期大禪師,尤其是在五代時期動盪的社會氛圍中,能夠繼承從 臨濟義玄到南院慧顒以來的禪法宗風,並且在三世以後下開楊岐 派及黃龍派世系,風穴延沼是非常關鍵又重要的一代禪門高僧。

本文經過初步的研究,發現在37種相關於風穴延沼的生平或 語錄的載錄中,延沼本為匡沼,在入宋以後改為延沼,是為避宋 太祖趙匡胤之諱。由於北宋太祖建隆元年(AD.960)已為宋代開 端,風穴延沼在公元973年圓寂,因此匡沼改為延沼是風穴延沼 在世時就更名了,後世或其他文獻有作「延昭」,當為其他原因 而更名,所以應作風穴延沼無誤。此外,對於現存禪宗文獻史料 的運用上,應該注意到歷代刊本文字內容上的差異,以避免錯誤 的判斷與解讀。

風穴延沼當年初見其師南院慧顒,一開始就展現了禪者的氣 魄,並以挑戰的姿態來見南院慧顒,如同六祖惠能見到五祖弘忍 的對辯,亦呈現一代禪師的風姿。通過本文的初步研究,筆者以 為「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讓師」與「不立一塵」,正是風穴延沼 說的「臨機直須大用現前」,不擇手段,以開悟為極則目標,也 是風穴延沼彰顯臨濟棒喝宗風的主要手眼,其堪稱為一代禪門巨 擘無疑。

(收稿日期:民國107年10月8日;結審日期:民國107年11月21日)

(25)

引用文獻

一、原典文獻

1. 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大正藏》冊25。

2. 宋.正覺頌古、元.行秀評唱,《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 古從容庵錄》,《大正藏》冊48。

3. 宋.智昭集,《人天眼目》,《大正藏》冊48。

4. 宋.宗紹編,《無門關》,《大正藏》冊48。

5. 宋.重顯頌古、克勤評唱,《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大正 藏》冊48。

6. 元.念常集,《佛祖歷代通載》,《大正藏》冊49。

7. 元.覺岸編,《釋氏稽古略》,《大正藏》冊49。

8. 宋.契嵩編,《傳法正宗記》,《大正藏》冊51。

9. 宋.道原纂,《景德傳燈錄》,《大正藏》冊51。

10. 宋.善卿編正,《祖庭事苑》,《卍續藏》冊113。

11. 清.張文嘉較定、張文憲參閱,《禪林寶訓合註》,《卍續藏》

冊113。

12. 宋.法應集、元.普會續集,《頌古聯珠通集》,《卍續藏》冊 115。

13. 清.集雲堂編,《宗鑑法林》,《卍續藏》冊116。

14. 宋.重顯拈古、克勤擊節,《佛果擊節錄》,《卍續藏》冊 117。

15. 宋.賾藏主集,《古尊宿語錄》(收錄《風穴禪師語錄》),《卍 續藏》冊118。

16. 宋.師明集,《續古尊宿語要》,《卍續藏》冊118-119。

17. 清.清世宗皇帝御撰,《御選語錄》(後集中),《卍續藏》冊

(26)

119。

18. 明.明河撰,《補續高僧傳》,《卍續藏》冊134。

19. 宋.紹曇記,《五家正宗贊》,《卍續藏》冊135。

20. 宋.李遵勗敕編,《天聖廣燈錄》,《卍續藏》冊135。

21. 宋.惟白集,《建中靖國續燈錄》,《卍續藏》冊136。

22. 宋.悟明集,《聯燈會要》,《卍續藏》冊136。

23. 宋.正受編,《嘉泰普燈錄》,《卍續藏》冊137。

24. 宋.慧洪撰,《禪林僧寶傳》,《卍續藏》冊137。

25. 宋.寶曇述,《大光明藏》,《卍續藏》冊137。

26. 宋.普濟集,《五燈會元》,《卍續藏》冊138。

27. 明.通容集,《五燈嚴統》,《卍續藏》冊139。

28. 清.超永編輯,《五燈全書》,《卍續藏》冊140-142。

29. 宋.道行編,《雪堂行拾遺錄》,《卍續藏》冊142。

30. 宋.曉瑩集,《羅湖野錄》,《卍續藏》冊142。

31. 明.瞿汝稷集,《指月錄》,《卍續藏》冊143。

32. 明.黎眉等編,《教外別傳》,《卍續藏》冊144。

33. 明.朱時恩著,《佛祖綱目》,《卍續藏》冊146。

34. 清.弘儲表,《南嶽單傳記》,《卍續藏》冊146。

35. 清.果性集,《佛祖正傳古今捷錄》附錄〈汝州風穴延沼禪師 塔銘並序〉,《卍續藏》冊146。

36. 宋.圓悟錄,《枯崖漫錄》,《卍續藏》冊148。

37. 清.徐昌治編述,《祖庭指南》,《卍續藏》冊148。

38. 宋.宗永集、元代清茂續集,《宗門統要正續集》,《永樂北 藏》冊154。

二、近人論著

(27)

一)專書及論文集

1. 丁明夷釋譯,《佛教新出碑志集粹》,台北:佛光文化,1998 年2月。

2. 五代(後漢).虞希范撰,〈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收錄 於《佛教新出碑志集粹》,台北:佛光文化,1998年2月。

3. 河南省文物局編,《河南碑志敘錄》,鄭州:中州古籍出版 社,1992年2月。

4. 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冊 259,海南:海南出版 社,2001年6月。

5. 楊曾文,《宋元禪宗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06年 10月。

二)期刊論文

1. 張國一,〈風穴延沼禪師之研究〉,《臺大佛學研究》第25期,

2013年6月。

2. 溫玉成,〈碑刻資料對佛教史的幾點重要補正〉,《法音》第3 期,1984年。

3. 溫玉成,〈碑刻資料對佛教史的幾點重要補正〉,《中原文物》

特刊,1985年。

4. 藍日昌,〈《風穴寺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讀後〉,《中國禪學》

第4卷,2006年9月。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In particular, we present a linear-time algorithm for the k-tuple total domination problem for graphs in which each block is a clique, a cycle or a complete bipartite graph,

Breu and Kirk- patrick [35] (see [4]) improved this by giving O(nm 2 )-time algorithms for the domination and the total domination problems and an O(n 2.376 )-time algorithm for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