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給 水 工 程 技 術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給 水 工 程 技 術"

Copied!
7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0

給 水 工 程 技 術

環境污染防治技術

(2)

1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摘要

• 取 水

• 導水、抽水

• 淨 水

• 配 水

(3)

2

貳、給水工程技術_

給水工程之內涵

• 給水工程 又稱自來水工程。「自來水」之定義:以水管及 其他設施導引供應合於衛生的公共給水。

• 水質須合乎適飲 (potable) 及可口 (polatable) : 適飲係指水中無致病菌及對人體有毒之物質 。

可口係指水的外觀無濁度、色度及臭味,且水溫及酸鹼 適當。

• 供應充足的水量以及足夠的水壓

充足的水量係指任何時刻的供水量均能滿足未來計畫用 水量的需求。

足夠的水壓係指自來水管線末端的用戶或尖峰用水時刻,

住戶隨時均有水可用,並且供水順暢。

(4)

3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取 水

• 乃是估計給水區域在計畫目標年之給水人口及用水量,

選擇水質、水量均適當的水源,取入足夠水量,以供 淨水及配水之用。

(5)

4

貳、給水工程技術_

給水計畫取水量估計

• 設計年限 ( period of design又稱計畫目標年 ):為給 水系統各設施之使用年限,由於大部分屬於永久設 施,故儘可能考慮長期的需要。

• 給水人口:計畫給水人口可根據供水區域內之人口 成長,預估計畫目標年之長住人口 ( 即設戶籍者,不 包括旅客及晝間移動人口 ),再乘以給水普及率決定 之,其計算公式如下:

• 每人每日需水量:估計時需考慮生活水準的提高及工 商業發展情形推估。目前每人每日用水量約為100加 侖。

= ×

計畫給水人口 計畫目標年給水區域內之人口總數 給水普及率

(6)

5

貳、給水工程技術_

給水設施之設計年限

給水設施 設計年限

集水設備 地面水或水庫約25~50年,地下水井則約5~10年。

導水設備 大型幹管約25~50年,支幹管約15~25年。

淨水設備 約10~25年。

抽水設備 約10年左右。

配水設備 25~50年。

(7)

6

貳、給水工程技術_

自來水水源

• 自來水水源可分為 地面水及地下水

自來水之水源

表面水

地下水

利用廢水高級處理回收水 利用河川水

利用湖泊、水庫水 利用山澗水

利用海水淡化水

利用河底部之伏流水

利用深井水 ( 井深超過 35 公尺者 ) 利用淺井水 ( 井深在 35 公尺以內者 ) 利用泉水

(8)

7

貳、給水工程技術_

選擇自來水水源之考慮因素

• 首要條件水量必須充足。

• 水質必須良好,處理程度須在經濟上許可的 範圍內。

• 水權 (water right) 須清楚並能確保。

• 建設及維護費低廉且管理容易,供水安全可 靠。

• 擴建須容易,以因應未來的需求。

(9)

8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河川取水之安全出水量

• 河川取水量須考慮河川的

安全出水量

(safe

yield),以取得最佳的水質及使河川維持其自 淨能力。。

• 以20年發生一次枯水量 , 即一年365天中有 346.75日以上的水量不低於此流量為準。

(10)

9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河川取水地點與設備

• 須考慮河心的變化、附近有無污染源、水土 保持情況及避免會造成沖刷、沖毀的地點。

• 河川取水設備依取水地點特性而有取水門、

取水塔、取水格框及取水管渠等四種類

(11)

10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河川取水設備

(12)

11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河川取水設備-說明

• 取水門 :通常設於河川上游岸邊。

• 取水塔 :在水位變化大、水深2 m以上、或難 於岸邊取水時使用。

• 取水格框 :在低水位時離河岸甚遠、不易設 取水塔時採用。

• 取水管渠 :適合於河川下游平坦處、水源具 有相當深度、堤岸可防止浸蝕及沉積時採用。

(13)

12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湖泊水庫之取水

• 台灣河川短小且坡度相當大,常無法使河川 保持穩定的流量,同時水質與水量受天候的 影響較大,因此常須要建造水庫以儲備水量,

供枯水期使用。

• 湖泊水庫的取水地點須避免廢、污水流入地 點、附近地基穩固、不接近航路地點或漂浮 物聚集之處,同時,在背岸風時採取底層清 水,向岸風時採上層清水。

• 通常湖泊,水庫所在地常位處流域上游處,

其水質變化較河川為小,且自淨能力亦較河 川為大。

(14)

13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湖泊水庫之斷面

• 湖泊斷面如圖,可分成表水層、溫水層及深水層等,陽光 及水中溶氧隨者水越深越來越少,在沿岸表水層區陽光可 照到之處尚可長出水草行光合作用提供部分溶氧;不過岸 區易受污染,但污染物質不致傳送太遠。湖泊水庫底層的 溶氧常因有機物的分解而耗盡,底部沉泥中所含的多量鐵 錳會因缺氧而還原,再溶入水中,引起水質的惡化。

(15)

14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湖泊水庫之優養化

• 湖泊、水庫之水流緩慢,若配合日光的照射及含有氮、

磷營養劑、有機物的廢水排入,容易引起藻類的大量 繁殖,對水質及淨水將造成影響

*產生水質之臭味及色度。

*大量死亡後,增加水中生化需氧量BOD的來源。

* 輸水途中會於管壁繁殖引起鐵管腐蝕,當藻群剝落水 中影響水質。

*於淨水廠過濾池繁殖,會因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氣阻塞 濾池或破壞濾膜。

*藻類行光合作用移去 CO2,會導致水中鹼度化學物質 CO3=OH-增加。

(16)

15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湖泊水庫之春秋躍層

• 湖泊、水庫於春天及秋天時,由於表面水溫 達 時,上層水的重量變重 ( 水於 時之密度達 最大 ),會往下層池底壓擠,位於下層池底的 沉澱物因而翻滾而上,產生惡劣水質,此即 所謂的春秋躍層現象。

• 取水時應特別注意春秋兩季湖水之翻轉,將 湖底的有機物、細菌沉澱物揚升,帶入進水 口。

(17)

16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地下水取水之安全出水量

表示能夠有規則而且經常被抽取的水量,同 時不發生下列現象:

• 平均每年抽取量超過每年平均進入地下水層 之水量。

• 因抽取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降低至超過容許 的 ( 經濟的 ) 抽水成本。

• 造成嚴重的水質污染如海水入侵或擾亂地層 結構,使抽水水質濁度大增。

• 抽水形成地層淘空,造成不可容忍的地層下 沉。

• 造成其他不良的後果如對鄰近水權的損害。

(18)

17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地下水取水地點-自由與受壓含水層

• 自由含水層:於地面至不透水層間取水。

• 受壓含水層:於兩個不透水層間取水。

(19)

18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地下水取水地點-集水暗渠

• 集水暗渠:於河床礫石層埋設集水暗渠,抽 取伏流水

(20)

19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地下水取水地點之考量

• 周圍狀況,附近各項建築物及未來土地利用 狀況

• 避免附近可能的污水來源

• 最高洪水位與所選定地點高度間的關係

• 避免海水入侵的地點

• 避免影響附近既設井等。

(21)

20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導水方式

• 依導水路線之水位及地形而分 重力式導水

抽水加壓式導水

• 依水理而分 導水渠

導水管

• 依與地表面之關係而分

地下式:管路 ( 有埋設 )、暗渠及隧道等。

地上式:管路 ( 未埋設 )、明渠。

(22)

21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導水方式之考慮因素

• 地形與地勢:最好採用自然重力流導水

• 施工因難度:與用地取得,地質狀況,現有道路、土 方搬運處置、施工技術、管材取得等有密切的關連。

• 經濟性:應考慮管線儘可能縮短,以減低建設費。

• 水力性質:損失水頭必須小,水流速不損壞管件並保 持順暢、不沉澱砂土等原則

• 輸水量:至少應能滿足各項計畫給水量。

• 水管強度:應特別注意輸水過程產生的水內壓。

• 水污染防治觀點:儘可能採用暗管 ( 渠 ) 導水為宜。

(23)

22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導水流速的限制

• 最大流速限值:主要在防止水流磨損,一般 混凝土管限值為3.0 m/sec,鋼管、鑄鐵管或 PVC管限值為6.0 m/sec

• 最小流速限值:主要在防止砂粒或其他污染 物質沉澱,流速應在0.6 m/sec以上。

(24)

23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四種典型的給水系統

若以水壓均勻度為觀點作比較以 A 最佳, B 及 C 次之, D 最差。若以經 濟性為觀點作比較則以 B 最佳,然後依次為 C 、 D, A 則最差。若以供水 可靠性為觀點作比較則以 A 最佳,然後依次為 B 、 C , D 則最差。

(25)

24

貳、給水工程技術_

給水用抽水機

• 離心式抽水機 (一般抽水用 )

• 動力旋轉式抽水機 (混合反應用 )

• 推進式抽水機 (抽污泥用 )

• 特殊用途抽水機 ( 如加藥使用的隔膜式抽水機)。

(26)

25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抽水機使用情況

• 原水抽水:又稱渾水抽水或低揚程抽水,為自地處較低的 地面水源或地下水井中,抽送原水至較高處的淨水廠。

• 清水抽水:又稱高揚程抽水 ,為原水經淨水處理廠處理後,

以抽水機抽送至高處的配水池。或以抽水機直接自淨水廠 抽送至配水管內。

• 配水抽水:為維持配水系統一定且均勻水壓。

• 加壓抽水:供水區域內若遇地勢較高,用水量增加及水管 年代已久阻力增加等情況,常須進行加壓送水。

• 特殊抽水:淨水廠中加藥進入反應池中,或沉澱池之污泥 排除,常須藉助抽水機的壓送或抽除。

(27)

26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原水污染物質之分類

• 溶解物質 (dissolved matter)

• 膠體物質 (floc matter)

• 懸浮物質 (suspended matter):顆粒尺寸最大,

約 以上

(28)

27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水體分類等級

等 級 說 明

一級公共用水 指經消毒處理即可供公共給水之水源。

二級公共用水 指需經混凝、沉澱、過濾、消毒等一般通用之淨水方法處理 可供公共給水之水源。

三級公共用水 指經活性碳吸附、離子交換、逆滲透等特殊或高度處理可供 公共給水之水源。

一級水產用水 在陸域地面水體,指可供鱒魚、香魚及鱸魚培養用水之水 源;在海域水體,指可供嘉臘魚及紫菜類培養用水之水源。

二級水產用水 在陸域地面水體,指可供鰱魚、草魚及貝類培養用水之水 源;在海域水體,指虱目魚、烏魚及龍鬚菜培養用水之水 源。

一級工業用水 指可供製造用水之水源。

二級工業用水 指可供冷卻用水之水源。

(29)

28

貳、給水工程技術_

陸域地面水體分類及適用類別

水體分類 適用類別

甲類 適用於一級公共用水、游泳、乙類、丙類、丁類及戊類。

乙類 適用於二級公共用水、一級水產用水、丙類、丁類及戊類。

丙類 適用於三級公共用水、二級水產用水、一級工業用水、丁類 及戊類。

丁類 適用於灌溉用水、二級工業用水及環境保育。

戊類 適用環境保育。

(30)

29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淨水廠常用之四種淨水程序

• 加氯消毒法

• 慢濾池法

• 快濾池法

• 特殊處理法

(31)

30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加氯消毒法

原水 分水井 接觸池 清水池 配水

氯氣

地下水與伏流水若其水質經年極穩定,且不須任何淨水處理即可符合自來 水水質標準,可僅以消毒方法處理;適合此條件之原水所含之大腸菌密度 應小於 50 MPN/100 mL,總細菌數應小於 500 CFU/mL,且其他成分應符合 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之規定。

(32)

31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加氯消毒法-分水井

分水井為原水進入淨水處理廠的第1單元,其 主要的功能:

• 可避免流入之原水水位發生急劇變動,而影 響後續單元之機械攪拌的困難。

• 可調節原水水量,使加藥混凝、膠凝、沉澱、

過濾等一貫作業,操作正確而且容易。

• 便於淨水過濾處理之操作,獲得一定之濾率。

(33)

32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加氯消毒

• 主要是使配水過程仍能保持一定的有效餘氯 量,避免供水過程遭受污染,影響自來水的 安全性。

• 氯氣 (Cl2) 具備價格低廉、來源可靠、操作容 易等功能,除具有殺菌力外,亦可去除藻類、

水生植物及產生臭味之化合物,並有助於水 中鐵、錳、硫化氫的氧化分解。

• 水中有機物多時,極易產生致癌物質三氯甲 烷。

(34)

33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氯氣消毒系統

• 氯消毒通常以氯氣 (Cl2) 或次氯酸鹽 ( 如次 氯酸鈣或次氯酸鈉 ) 型式加入水中消毒,

其中以氯氣較常被使用。

• 氯氣可在5~10 atm下被液化裝載於柱型鋼 筒中,再以氯注入機注入氯接觸池中進行 消毒

(35)

34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加氯消毒法-清水池

經消毒或過濾的處理水,通常進入清水池儲存,

可做為淨水廠與配水系統間的緩衝作用,並具有 下列功用:

• 維持淨水廠接近一定出水量操作,可使操作正 常且經濟。

• 可確保加氯消毒停留時間,增加效果。

• 過濾池漏砂或有其他懸浮物時,可在清水池內 沉澱去除。

• 可補助配水系統中配水池容量之不足。

(36)

35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慢濾池法

• 原水經普通沉澱或混凝與膠凝沉澱後,以2.4~9.6 m/day之濾速 ( 處理流量除以濾床面積 ) 過濾後再 繼以加氯消毒的方法。

• 膠凝沉澱池係去除水中懸浮顆粒形成大膠羽並沉 澱去除濁度。

原水 分水井

普通沉澱池

膠凝沉澱池

污泥 慢濾池

接觸池 清水池

配水

污泥 氯氣 混凝劑

(37)

36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慢濾池法-普通沉澱池

• 淨水程序中一種固體 - 液體分離的單元

• 於過濾處理單元之前,水中比水比重較大的 懸浮固體經過較長的停留時間,會自然凝聚 而重力沉澱去除,而較水比重為小的物質形 成浮渣亦可於沉澱池中去除。

(38)

37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慢濾池法

慢濾池法 -- 普通沉澱池

• 淨水程序中一種固體 - 液體分離的單元

• 於過濾處理單元之前,水中比水比重較大的 懸浮固體經過較長的停留時間,會自然凝聚 而重力沉澱去除,而較水比重為小的物質形 成浮渣亦可於沉澱池中去除。

慢濾池法 -- 混凝與膠凝沉澱池

係於原水中加入化學藥劑,而促使難沉澱的 膠體固體 (colloidal solid) 和慢速沉澱的懸浮 固體產生較大且快速沉降的膠羽 (floc) 並去 除濁度。

(39)

38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混凝與膠凝

• 快混 (rapid mixing):於快混池中加入混凝劑

(coagulant),藉由快速攪拌,打破膠體穩定,發 揮完善的化學反應,此步驟稱之為混凝作用。

• 慢混 (slow mixing):快混池反應後的放流水,

進入慢混池中緩慢混合,以增加顆粒碰撞機會,

並結合成較粗的膠羽,此步驟稱之為膠凝作用。

• 沉澱 (precipitation):經慢混產生的粗大膠羽,

再進入沉澱池中沉澱去除之。

(40)

39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混凝(快混)與膠凝(慢混)程序

• 快混池 ( 槽內流速 1.5 m/sec以上 )

• 慢混池( 槽內流速 0.15~0.6 m/sec間 )

M

出流水 進流水

(41)

40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沉澱程序

• 沉澱池 ( 有孔整流板之孔面積約為整塊整流板 面積之10~ 20%,以減緩進流水流速,進流水 來自慢混池之出流水 )。

(42)

41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慢濾池

• 過濾池依過濾速度而分,有慢濾及快濾池 之 分。

• 慢濾池須要較大的土地空間,目前新設廠大 都採用快濾池。

• 過濾 (filtration) 和沉澱一樣,在水處理上為一 種固體 - 液體分離的單元,不同的是,沉澱用 以去除較粗大固體顆粒,而過濾則去除微小 顆粒,為創造高品質飲用水質所必須的程序,

通常接於混凝沉澱池之後的處理單元。

(43)

42

貳、給水工程技術_

慢濾池淨水機制

• 慢濾池為主的淨水方式,衛生安全度高,作 業上較快濾池無須高級的技術,尤適用於低 濁度原水,但須較大的人力刮砂作業。

• 慢濾池淨化機能乃藉砂層表面或砂層內繁殖 之藻類、細菌及真菌等微生物所聚成之黏性 濾膜,經其物理、生化作用將水中濁度、細 菌等懸浮物或氨、鐵、錳及致臭物質去除或 分解之方法。

(44)

43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快濾池法

• 為原水經膠凝沉澱處理,將濁度及膠體雜質去除後,

96~ 120 m/day之濾速通過砂層濾池,再以加氯消毒 之淨水方法。此法較慢濾法能除去更多的懸浮固體及 膠體,但不能完全去除細菌、氨、鐵、錳、臭味。

原水 分水井

膠凝沉澱池 污泥

快濾池

接觸池 清水池

配水

混凝劑 氯氣 混凝劑

前加氯

(45)

44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快濾池淨水機制

• 淨化機能主要以化學混凝沉澱為主,再配合 砂層之機械阻留作用及濾床的吸附與沉澱作 用。

• 加藥混凝沉澱為不可或缺的單元,否則將使 膠體顆粒容易阻塞濾床,甚而貫穿濾層。此 法可用較小的土地面積處理大量原水,且不 須人工刮砂,惟須較高淨水技術監控管理。

(46)

45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快濾池過濾程序

(47)

46

貳、給水工程技術_

特殊處理法之目的

• 去除傳統處理無法有效去除之溶解性有機物及 無機物。

• 減少加氯消毒產生之致癌物質三鹵甲烷 (THMs) 之危害。

• 滿足民眾對自來水在口感、味覺等適飲性之品 質要求。

• 因應未來日趨嚴格之飲用水水質標準。

(48)

47

貳、給水工程技術_

石灰蘇打灰軟化為主之高級淨水流程

• 快混池前注入石灰以降低水中鈣、鎂引起的暫時硬度並形成為 矽膠羽。

• 慢混池前注入蘇打灰降低鈣、鎂引起的永久硬度並形成大膠羽。

• 沉澱池係將前面反應的化學物質沉澱去除,減少水垢及改善口 感。

•再碳化池係為降低水的pH值,減少碳酸鈣於後續供水管中結 垢而注入 ,使碳酸鹽 轉化為氫碳酸鹽

分水井

原水 快混池 慢混池 沉澱池

氯氣 污泥

快濾池 再碳化池 配水 接觸池

Ca(OH)2 Na CO2 3

CO

(49)

48

貳、給水工程技術_

石灰蘇打灰軟化法處理程序

• 加石灰於快混池進水口去除碳酸鹽硬度後,再於慢混 池進水口處加入蘇打灰 ,使永久硬度生成碳酸鈣沉澱,

再藉污泥抽水機抽除。

(50)

49

貳、給水工程技術_

以臭氧氧化、蘇打灰軟化及活性碳吸附為

• 前臭氧接觸池之主要功能為:去除藻類、氧化有機物 並去除臭味與色度及增進沉澱效果。

• 後臭氧接觸池之主要功能為:去除溶解性的有機物及 降低加氯消毒副產物之生成。

• 活性碳吸附槽之主要功能為:去除水中生物可分解性 的有機物及減少自來水加氯量。

前臭氧

原水 接觸池 混凝沉澱 軟化池 過濾

氯氣 污泥

後臭氧 活性碳吸附槽 接觸池

接觸池 配水

O3

O3

混凝劑 Na CO2 3

CaCO3沉澱污泥

(51)

50

貳、給水工程技術_

臭氧消毒

• 臭氧 (ozonation,O3) 為氧之同素體,比次氯酸 有較強的氧化能力,在水溶液中甚不安定,

會很快和水中物質如有機物……等反應而消失 掉。

(52)

51

貳、給水工程技術_

臭氧生產設施

• 在歐洲國家,以O3做為消毒劑已廣泛被使用,

由於無法像氯氣可儲存,消毒之前必須藉由 乾燥空氣通過兩相反電極板產生。

冷卻水

誘電管

冷卻水 放電

高壓電極板

2 3

O O

2 3

O O O2

O2

(53)

52

貳、給水工程技術_

臭氧消毒設施

• O3做為消毒劑

(54)

53

貳、給水工程技術_

以臭氧氧化、薄膜處理為主

• 薄膜處理係藉由孔隙甚為細小之薄膜,在施以壓力之情形下,

將水中雜質強制分離之方法。依孔隙大小可分為MF ( 細微過濾 1~0.1

µ

m )、UF ( 超微過濾0.1~0.01

µ

m )、NF ( 極微過濾

0.01~0.001

µ

m )、RO ( 逆滲透< 0.001

µ

m ) 等多種,可適用不同 用途。

前臭氧

原水 接觸池 混凝沉澱 過濾

氯氣

污泥

配水 接觸池

O3 混凝劑

NF 薄膜 MF 薄膜

(55)

54

貳、給水工程技術_

薄膜處理

• 藉由孔隙細小之薄膜設備,以低揚程或高揚 程抽水機施予進水壓力下,將水中雜質強制 分離之方法。

• 薄膜依孔隙大小可分為MF ( 細微過濾 )、UF ( 超微過濾 )、NF ( 極微過濾 )、RO ( 逆滲透 ) 等多種,可適用去除不同顆粒大小 ( 如括弧所 示 ) 的用途。

(56)

55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各種薄膜處理所適用之顆粒大小

• NF對二價金屬離子如鈣、鎂等水中硬度成分,具有90% 以上之去除率,

近年來已發展成可供硬水軟化之技術;不過對於一價金屬離子如鈉、氯 等之去除效果不佳,仍須藉由離子交換法方能完全去除。

(57)

56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典型薄膜處理流程

• MF膜配置低揚程抽水機;RO膜配置高揚程抽 水機 。

(58)

57

貳、給水工程技術_

逆滲透 (RO) 處理設備

• 可獲得高品質的處理水。

(59)

58

貳、給水工程技術_

以臭氧氧化、結晶軟化及生物活性碳濾床為主

• 結晶軟化係使反應槽中加入矽砂使呈流體化方式,並加入鹼劑 NaOH,控制槽中pH值達8.5~10.8,使形成 結晶附著在矽砂上,達 到去除硬度之目的。

• 生物活性碳濾床係利用臭氧處理後之進流水,使活性碳床漸漸附 著生長微生物,藉由此達到濾床吸附及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機物之 功效,不但可去除水中之異臭味物質改善口感亦可去除水中溶解 性有機物如農藥等污染物。

前臭氧

原水 接觸池 快混池 膠凝沉澱 結晶

軟化

接觸池 後臭氧 快濾池

接觸池 生物活性

過濾水

氯氣 配水

污泥

O3 混凝劑 NaOH

O3

(60)

59

貳、給水工程技術_

結晶軟化法

• 利用碳酸鈣具有低溶解性的特性,在原水中 加入鹼液 ( 如NaOH ),控制槽中pH值達

8.5~10.8,以形成不溶解碳酸鈣,使其結晶附 著在軟化器的石英砂晶載體上,達到去除水 中硬度的目的。

• 結晶軟化法具有降低水中鈣、鎂硬度,減少 水垢及改善口感等功效。

3 3 2 3 2

2 3 3

Ca 2HCO 2NaOH CaCO Na CO 2H O Ca Na CO CaCO 2Na

++

++ +



+ ← + +



+ ← +

(61)

60

貳、給水工程技術_

結晶軟化法處理程序

• 進流原水向上水流造成石英砂呈現浮動床式的接觸處 理方式;鹼劑通常採用NaOH;低硬度處理水pH值因 加鹼劑而太高,須以硫酸溶液中和至6.5~8.5 。

(62)

61

貳、給水工程技術_

配水工程

• 配水工程:運用配水管、配水池及 其附屬設施,將淨水廠處理過的清 水,送到給水區域供用戶使用。

• 配水的原則須使給水區域內各點水

壓足夠且均勻,供水安全可靠。

(63)

62

貳、給水工程技術_

配水量

• 須能滿足最大日用水量、最大時用水量及消 防用水量。

• 一般在平時應能滿足計畫最大時用水量,在 火災發生時應能滿足最大日用水量加消防用 水量。

(64)

63

貳、給水工程技術_

配水壓

• 最大靜水壓不得超過管線容許使用的壓力。

• 最大時用水量之最小動水壓,約在1.0~1.5Kg/cm2,以 保證用戶有足夠的水量和水壓。

• 最大動水壓以4.0Kg/cm2為限,以免水量浪費及漏水。

• 火災發生地點的最小動水壓不得形成管線負壓,其餘 各處的水壓亦應避免過分降低。

• 局部高地或管線末端,可採用局部加壓供水,或視需 要分區供水,以維持適宜水壓在1.5~4.0Kg/cm2

(65)

64

貳、給水工程技術_

配水方式

• 重力方式配水

• 抽水機加壓方式配水

• 重力與加壓混合方式配水

配水方式應考慮之因素:

(1) 給水區域及其附近地形、地勢。

(2) 可利用之有效水頭。

(3) 保持給水區域內水壓均勻。

(4) 供水安全可靠。

(5) 建設費及操作維護費。

(6) 已有配水管線之耐壓及漏水情形。

(7) 維護操作之難易。

(66)

65

貳、給水工程技術_

自然流下重力配水

• 若能保持家庭用水及 救火栓有充分水壓、

管徑適當,且水管耐 強度佳,則此種配水 方式為最安全、最經

濟的方式。 • 自然流下重力配水

淨水

廠處理水

配水池

配水池

供水區 供水區

淨水廠處

理水

(a) 配水池位於供水區上游 (b) 配水池位於供水區下游

(67)

66

貳、給水工程技術_

配水池

• 在配水系統裡,常因抽水機抽水及用戶用水 的變化,而使得水量及水壓產生不穩定的現 象,通常必須設置配水池加以調節,以提供 充足水量及穩定的水壓 。

(68)

67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加壓後重力配水

• 此法供水穩定,由抽 水機等速將清水抽送 至配水池後,再以重

力方式給水。 • 抽水加壓後重力配水

(69)

68

貳、給水工程技術_

加壓配水

• 加壓配水

• 配水池可能位在供水 區內或下游。

• 此抽水機出水量保持 一定,在夜間用水量 低時,剩餘水量蓄存 於配水池中,當白天 用水量增加時則由配 水池補充不足水量。

(70)

69

貳、給水工程技術_

由配水池加壓直接配水

• 此法在停電或抽水機發生 故障時,就無法供水。

• 抽水機之出水量會隨著用 水量之變化而改變,操作 及管理費較多。

• 除了特殊情形外,應儘量 避免使用之;若要使用也 應有備用抽水機或備用發 電機。

• 由配水池加壓直接配水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二、民國96 年1 月3 日下水道法第21

一、 配管技術士技能檢定規範,原分甲、乙、丙三級(不分項),於民國 64 年 10 月 4 日公告實施,並經民國 68 年、72 年及 75 年 3 次修訂,. 75 年及

RiOs 是生產第三型 (Type III)純水的純水系統。Elix Essential 是生產第二型 (Type II)純水的純水系統。如果安裝有純水儲水桶,產水可儲存在純水儲水桶中。. 總而言之,Elix

‧當校園爆發流感時,漂白水的濃 度應提高可用1 比 49 稀釋家用 漂白水 (把1 份5.25%家用漂白水

《接外孫賈母惜孤女》全已 登場,但《水滸傳》大部分 的活動不在梁山泊,重要人 物宋江在第 17 回始出場。 《水

工筆山水- 蟬翼樊宣 梧桐樹庭園山水-秋景設色(局部)... 工筆山水-

污水處理 (sewage / wastewater treatment) 係 使自然或人為介入水中的污染物質重新分離出 來,以減輕水污染的負荷或將其中有害物質轉 化為無害物質。採用三原則 : 固液分離

原水 分水井 接觸池 清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