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對象與樣本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 研究對象與樣本 研究對象與樣本 研究對象與樣本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醫療院所之血液透析病患,病患 經醫師確立診斷為末期腎臟病且需接受長期血液透析治療者。

一、收案標準

(一)、經醫師診斷為末期腎臟病需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病患。

(二)、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三個月以上的病患。

(三)、意識清楚,能以國台語或文字溝通者。

二、排除標準

(一)、無法獨立行走或使用輔具(如:拐杖)等皆無法自已行走的病患。

(二)、不願意簽署研究同意書者。

三、樣本之估算

本研究樣本數的推估,係參考Polit 與 Beck(2004)檢力分析相關性 研究樣本數預估以α值為0.05;Power為0.8;使用 PASS 2008版的統計軟 體計算,設定的統計方法為邏輯斯迴歸以及參考Fried et al.(2001)文獻將機 率P1及P2分別設定為0.96及0.79,計算出本研究有效樣本數至少為118 人。考量血液透析病患因問卷題數多等因素拒絕填答,本研究預定收案人數 為170人。

四、收案時間

本研究的收案日期自101年12月20日到102年04月01日止。

第三 第三 第三

第三節 節 節 節 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

本研究計畫擬於口試審查通過後,向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 提出申請,並於通過後與收案單位行文聯繫,在徵得同意後進行研究資料之 收集。本研究將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預測(pilot study)階段,將初 步修訂之問巻進行預測。選取符合收案條件的樣本數15名,由研究者親自 說明研究目的及填答注意事項,徵得其同意後填寫同意書。本研究主要由受 訪者自填問卷,不識字者將由研究者逐字唸出問巻的題目,協助其代填;另 外研究者將進行病歷的回顧與安排受訪者接受手部握力與四公尺行走速度 測驗。研究者紀錄受訪者完成一份問卷及測驗所需花費的時間,預估研究過 程可能遭遇的問題,並瞭解受訪者是否理解問卷題目,問卷內容是否有語意 不清或作答困難之處,以作為修改問卷內容參考依據。第二階段為正式研究

(main study)階段,依預測研究問卷修正後,開始進行正式研究資料收集。

一、研究流程

研究者經收案單位同意下取得血液透析病患名單,篩選符合收案條件的 個案進行收案。本研究收案期間,凡符合收案條件之個案,依已排定的透析 日期,研究者在透析室的等候室等候個案,首先,當個案到達透析室之等候 室時,研究者向個案說明研究目的與方法,徵求個案的同意與填寫研究同意 書後,與個案約定下次填答問巻與接受手部握力測驗及四公尺行走速度測驗 的時間。

填答問巻與施測當天,當個案到達診所時,研究者請個案先在透析室的 會議室內休息約5 分鐘後,研究者親自幫個案測量手部的握力與四公尺的行 走速度,花費時間約10 分鐘,完成測驗後安排個案在會議室內休息約5 分 鐘後離開,準備接受常規性的透析治療,個案在施測的過程中如有出現任何 的不適情形,測驗立即中止;當天透析開始30 分鐘內,研究者在病床旁協 助個案填答問巻,花費時間約15 分鐘,完成問巻後,個案在病床上休息5-10 分鐘,研究者觀察個案有無不適之情形,並告知當天的責任區護理師及留下 研究者的聯絡方式追踨個案。本研究研究流程圖如圖三:

圖三 研究流程圖

1. 符合收案條件的血液透析病患到達診所時,

研究者告知研究目的與方法,徵求血液透析 病患的同意及填寫研究同意書。

2. 安排下次填答問巻及接受手部握力與四公尺 行走速度測驗的時間

本研究經口試及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查通過後,經 收案單位同意取得血液透析病患名單,篩選符合 的收案對象

1. 當天個案到診所時,研究者請個案先在會議 室內休息約 5 分鐘後,研究者親自幫個案測 量手部的握力與四公尺的行走速度,花費時 間約 10 分鐘。

2. 完成測驗後安排個案在會議室內休息約 5 分 鐘後離開,準備接受常規性的透析治療。

1. 個案在填答問巻及施測的過程中如有出現任 何的不適情形,研究立即中止。

2. 個案完成問巻與測驗後告知當天的責任區護 理師並且留下研究者的聯絡方式追踨個案。

1. 當天透析開始 30 分鐘內,研究者在病床旁協 助個案填答問巻,花費時間約 15 分鐘.

2. 完成問巻後,個案在病床上休息 5-10 分鐘,

研究者觀察個案有無不適之情形.

二、研究地點:

手部握力測驗與四公尺行走速度測驗之施測地點選在血液透析室的會 議室內,屬獨立且安全的空間,使施測的過程在儘量在不受干擾的情境下進 行資料收集;研究問巻的填寫選在個案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病床旁,在不影 響個案接受透析治療的情況下,有充足的時間協助完成問巻。

三、填寫問巻與實際施測的時間

每週三到週六安排研究問巻之填寫及進行施測,可以避免週一或週二個 案可能因為三天內體重(水份)增加較多,出現疲倦、呼吸較喘或下肢水腫等 不適之情形影響研究的結果。

(一)、手部握力與四公尺行走速度測驗

施測時間安排在透析前完成,可以減少個案可能在透析結束後因為血壓 偏低、肌肉痙攣等合併症影響響施測之數值。

(二)、研究問巻之填答

填答問巻的時間安排在透析開始30 分鐘內,期間個案生命徵象較穩定,

可以避免個案可能在透析 2 小時後,開始出現血壓下降或透析中之合併症影 響結果。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測量 研究工具與測量 研究工具與測量 研究工具與測量

本研究欲探討血液透析病患衰弱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工具有三:一、自填結 構式問卷;二、使用日本製T.T.M 100Kg 手部握力器進行握力測驗;三、使用 中國製CATIGA碼錶進行四公尺行走速度測驗。自填結構式問卷共分為五部分,

包括:「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量表」、「美國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CES-D)量表中文版」、「國際身體活動量表 (IPAQ)台灣中文版自填短版(老年版)」以及血液透析病患基本資料,有關研究工 具及其信校度檢定分別描述如下:

一、自填結構式問巻

(一)、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量表

採用 Mahoney 與 Barthel(1965)發展的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BI) 中文版來評估受訪者日常生活功能狀態,此量表為一觀察性量表,共評量十 項,其中自我照顧能力有七項,包括:進食、個人衛生、上廁所、洗澡、穿 脫衣服、大便控制、小便控制;行動能力三項,包括:轉位、平地行走與上 下樓梯,依照受訪者最近一個月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表現,由受訪者本身或家 屬填答需要的協助情況,每項有不同的評分等級(2-4 等級),分為完全依賴、

需要大量協助、需要部分協助與完全獨立,得分由0-15 分,各項有不同的 加權計分,總分為 0-100 分, 受訪者分數愈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愈獨立。

此量表經常用於研究及實務工作中,目前居家護理之健保給付、聘請外籍看 護工及居家照顧時數補助等,都是以巴氏量表作為評估的依據。

(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量表

採用Lawton 與 Brody(1969)發展的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nstru -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量表中文版,主要評估比基 本日常生活活動(ADL)更複雜、更高的生活活動能力,此量表不僅可以測試 身體活動能力,也能反應社交功能,共評量 8 項,包括:居家雜物(食物烹 調、家務維持、洗衣服)、行動能力(上街購物、、戶外交通)及認知活動(使

用電話、服用藥物及管理財物),每項有不同的評分等級(3-5 等級),總分 0-24 分,受訪者分數愈高,表示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愈好。

(三)、美國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CES-D)量表中文版

採用鄭泰安博士(1985)翻譯Radloff(1977)所設計美國流行病學研究 中心憂鬱(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CES-D)量表中 文版(Chien & Cheng,1985),此量表共有 20題關於憂鬱症狀的陳述,詢問 受訪者過去七天中是否具有憂鬱症狀,問巻採四點記分法: 0 分表示沒有 或極少(每週一天以下);1 分表示有時候(每週一到二天);2 分表示時常(每 週三到四天);3 分表示經常(每週五到七天),總分 0-60 分,分數愈高表示 憂鬱症狀愈嚴重,一般量表分數以 16 分為界,大於或等於 16 分者被視為具 有憂鬱症狀(Chien & Cheng,1985);另外,在衰弱五項指標中,費力的評估 本研究依據(Fried, et al., 2001)研究,使用美國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 (CES-D)量表中文版中的二題:「在過去七天中,您是否覺得做每件事都很 吃力」、「在過去七天中,您是否覺得提不起勁來做任何事」,任何一題回 答為 2 分以上者(一個禮拜三天或以上),在費力此項判定為衰弱。

美國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CES-D)量表的 Cronbach‘s α值為 0.85 (Radloff, 1977),黃秀蘭(2005)針對社區老人憂鬱症研究中,量表Cronbach

‘s α值為 0.87,顯示此量表內在一致性良好。

(四)、國際身體活動量表(IPAQ)台灣中文版自填短版(老年版)

採用劉影梅等人(2003)翻譯國際世界衛生組織1997 年所發展的國際身 體活動量表(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台 灣中文版(自填短版),並且加上不太費力的活動評估題項,是為國際身體活 動量表(IPAQ)台灣中文版自填短版(老年版)。本研究選用此量表的原因是由 於 Fried, et al.( 2001) 研究,使用的Minnesota Leisure Time Activity Questionnaire 在台灣並無中文版,且該問卷評估個案過去一年中等(含)以

上的身體活動量,這對有記憶力障礙或輕度體能活動的個案可能會有低估的 情形。國際身體活動量表(IPAQ)台灣中文版自填短版(老年版)共有 7題,了 解受訪者在過去七天日常生活中,持續從事十分鐘以上的身體活動時間,其 中包括工作、做家事、整理庭院/陽台、交通、休閒、運動及坐著等活動中 所花費的時間。本量表將身體活動的強度區分為費力(vigorous)、中等費力 (moderate)、走路、不太費力、坐著以及睡覺的身體活動,費力的身體活動 係指從事大於 6代謝當量(METs)的活動;中等費力的身體活動,係指從事 3- 6代謝當量(METs)的活動,可藉由了解受訪者從事身體活動的時間及其 強度,換算成消耗的能量(卡路里),其中身體活動總量消耗達 600代謝當量 (METs)以上者,表示身體活動量足夠,達 3000代謝當量(METs)以上者為高 身體活動量,身體不活動或未達高身體活動與身體活動量足夠標準者,即為 身體活動量不足(劉影梅, 2006)。

國際身體活動量表(IPAQ)台灣中文版自填短版(老年版)的信效度檢測, 在國際身體活動量表(IPAQ)中英文版的內容效度指標分數在 98%以上,語 言吻合度及意思相似度的內在等級相關在 0.72-0.93;在國際身體活動量表 (IPAQ)台灣中文版自填短版的信度部分,再測信度為 0.67,與世界各國版 本相似;同時效度為 0.63,優於世界各國(劉影梅,2009)。國際身體活動 量表(IPAQ)台灣中文版自填短版在身體活動的認知上也具有良好的區辨效 度,並且在提供足夠做答時間的情況下,國中以下程度受訪者的效標效度並 沒有降低(劉影梅、吳佳珊, 2009;Liou,Jwo,Chiang,& Huang, 2008 ),

顯示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為評估受訪者身體活動量的工具。

(五)、血液透析病患基本資料

血液透析病患基本資料之收集,可分為受訪者自填以及研究者進行病歷 回顧二種方式取得,在受訪者自填的部分,包括:年齡(出生民國年份)、性 別(男、女)、教育程度(不識字、國小、國/初中、高中/職、大學/專及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