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軼事記錄通常做為評量佐證資料,而非評量的唯一依據

在文檔中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 chc.edu.tw (頁 112-146)

具」。

2. 軼事記錄通常做為評量佐證資料,而非評量的唯一依據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適性揚才 多元進路 優質銜接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適性揚才 多元進路 優質銜接   

1.

軼事記錄乃教師觀察學生日常生活表現,詳細寫下重要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瞭解學生起點行為

作為改進教學參考

確保教學目標達成

評定學生學習成果

診斷學生的學習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改進命題的技巧

作為補救教學依據

激勵學生學習動機

幫助學生的記憶與學習遷移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協助擬定教學計畫

評定成績

診斷教學過程

選擇學生

安置學生

諮商與輔導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測驗可能的副作用

可能侵犯學生的隱私

可能帶來焦慮並干擾學習

難免分類學生,影響學生的自尊

可能對高創意或聰明的學生不公平

可能對語文能力較差的學生不公平

可能帶來自我應驗的效果

測驗的範圍只能涵蓋學習成果的一部份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測驗分析

作為改進學生學習的參考

作為實施補救教學的依據

作為修改課程建議的依據

增進教師編製測驗的經驗

增進測驗題庫運用的效能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依評量資料之解釋方式分(

1/2

標準參照評量

(criterion-referenced evaluation) :

標準

(

或效標

)

參照評量是指依教師在 教學前所訂定的標準來解釋個別評量分數 是否達成這項既定標準的一種評量 。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依評量資料之解釋方式分(

2/2

常模參照評量

(norm-referenced evaluation) :

常模參照評量是指依團體分數之平均數(即 常模)來解釋個別評量分數在團體中所處的相對 位置的一種評量。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標準參照測驗與常模參照測驗之比較

測驗名稱 標準參照測驗 常模參照測驗

主要目的 特定精熟性的考驗 學習成就的互相比較 量尺定準點 兩端,事前決定 中間,事後決定 參照點性質 理想的、絕對的 實際的、相對的 評量功能 檢定功能,找出超乎某一特定的

能力水準以上者 鑑別功能,比較團體成員間之差 異情形,尋找出最具潛能者 結果表示法 及格或不及格 百分等級或標準分數

記分方法 傳統百分制 常態等第制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教學評量基本概念

在古典測驗理論(

CTT

,又稱古典 信度測驗)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設:

χ

t + e

χ:

實得分數

,t:

真實分數

,e:

誤差分 數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測驗誤差的來源

受測者的身心狀況。

測驗內部的誤差,如語意模糊、印 刷不良等。

測驗環境的誤差,如溫度、噪音、

光線、施測者的態度等。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測驗結果的分佈

-

常態分配

34.13

13.59

2.14

0.14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正偏態的分配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負偏態的分配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要如何打分數?

50 4540 35 3025 20 1510 5

0 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中間

2/3

較低

1/6

較高

1/6

此圖假設平均分數為

55

-

分數常態分配圖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要如何打分數?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此圖假設平均分數為

75

-

負偏態分配圖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要如何打分數?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此圖假設平均分數為

85

-

負偏態分配圖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測驗分數標準化

百分等級

:PR=100-(100R-50)/N

• z

分數

: z=(Xi-X)/SD

• Z

分數

: Z=A+Bz

• T

分數

: T=50+10z(

必需先將母群常態 化

)

• : STN=5+2z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以紙筆測驗為例

某生段考國文考

80

分,數學考

60

分,

是否此生在班上國文表現比數學好?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陳順宇作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成績標準化算法

某次測驗全班都表現的不理想,

老師想給學生加分,

如何加分才算公平呢?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傳統上有三種做法

(1)

所有學生一律加

a

(2)

開根號再乘以

10

,如某生考

16

則開根號 再乘以

10

, 加分後變成

40

分。

(3)

分數乘

a

再加

b

分,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內容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參、多元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解決之道是利用標準化方式

得標準化成績後乘以

a

b y=ax+b

其中

a

表示老師想給的全班標準差,

b

表示老師想給全班的平均分數。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六、測驗分數之運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堂課

----

多元評量 多元評量

在文檔中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 chc.edu.tw (頁 1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