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知多少」
壹、設計理念
一、單元設計起源、背景、意涵與重要性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之後,人類大量焚燒化石燃料,以及交通工具排放廢 氣,使得空氣污染的程度愈漸擴大,酸雨 ( 酸性沉降 ) 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也更 加受到社會大眾的注目。
美國化學家安那史塔斯( Paul Anastas )與華納( John Warner )提出「綠 色化學 12 項原則( The twelve principles of green chemistry )」 ( 環保署, 2018) , 例如「能源效率的設計」原則強調應認識環境的能源需求及減少對經濟的衝擊,
目前有一批綠色化學家積極研究氫氣電池,是以氫氣為燃料的電池動力車,燃 燒後釋放出水蒸氣而非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氣體,加上安靜無聲的特性也能提 升環境品質。由這則訊息可以得知,若有一天替代能源取代了化石燃料時,世 界的面貌會與現在截然不同。這則訊息強調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概念與本次課 程設計理念不謀而合。
透過本課程可使學生對空氣污染、酸雨的防治有所認知,並能瞭解造成 雨水酸化的相關因素與影響,建立維護空氣品質的責任意識。此外,本課程能 夠讓學生進一步地瞭解雨水酸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能自製簡易的酸鹼指 示劑進行檢測,並在日常生活中以實際的行動降低酸害的產生。
二、學生的先備知識
( 一 ) 認識水的蒸發、凝結、凝固現象,以及不同的天氣狀況。 ( 自然 )
( 二 ) 認識台灣在戰後歷經濟重整與復甦,朝向經濟發展與轉型。 ( 社會 )
( 三 ) 覺察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並珍惜生態環境與資源。 ( 綜合 )
貳、課程架構
課程主題 總綱核心素養
酸雨知多少 (六年級)160分鐘 E-A1、E-A2、E-B1、
E-B2、E-C1
單元活動
時間
活動一 水循環中的淨化
與污染
80分鐘
活動二 經濟發展與酸雨
40分鐘
活動三 降低酸害一起來
40分鐘
融入領域 融入單元
自然 天氣的變化
社會 戰後台灣的經濟發
展
綜合 暖化警戒、綠色
生活
領綱核心素養 自-E-A1 自-E-A2 自-E-B2
社-E-A2 社-E-B1 社-E-C1
綜-E-A2 綜-E-B2 綜-E-C1
教學活動 【活動1-1】
30分鐘
自然淨化與空污 形成
【活動1-2】
10分鐘
碘液檢測廢氣 小實驗
【活動1-3】
40分鐘
自製酸鹼指示劑 進行雨水檢測
【活動2-1】
30分鐘
科普閱讀--酸雨的 現況
【活動2-2】
10分鐘
酸雨新聞觀賞
【活動3-1】
30分鐘
生活與食品中的 二氧化硫污染
【活動3-2】
10分鐘
降低危害的 綠色行動
主題名稱
酸雨知多少
設計者楊志文
實施年級
六年級
教學時間共 4 節,共 160 分鐘
課程類型
□議題融入式課程
■議題主題式課程
□議題特色課程
課程實施 時間
■配合領域/單元:
自然、社會及綜合
□校訂必修/選修
■彈性學習課程/時間
總綱 核心素養
E-A1 具備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身心健全發展,並認識個人特質,發展生命
潛能。
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
E-B1 具備理解及使用語言、文字、數理肢體及藝術等各種符號進行表達、溝
通及互動,並能瞭解與同理他人,應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上。
E-B2 具備科技與資訊應用的基本素養,並理解各類媒體內容的意義與影響。
E-C1 具備個人生活道德的知識與是非判斷的能力,理解並遵守社會道德規
範,培養公民意識,關懷生態環境。
領域/學習重點 融入綠色化學/實質內涵
核 心 素 養
自-E-A1 能運用五官,敏銳的觀察周
遭環境,保持好奇心、想像力 持續探索自然。
自-E-A2 能運用好奇心及想像能力,
從觀察、閱讀、思考所得的資 訊或數據中,提出適合科學 探究的問題或解釋資料,並 能依據已知的科學知識、科 學概念及探索科學的方法去 想像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及 理解科學事實會有不同的論 點、證據或解釋方式。
自-E-B2 能瞭解科技及媒體的運用方
式,並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 相 關 議 題 核 心 素 養
環A1 能從人類發展與環境負擔 的平衡,思考人類發展的意 義與生活品質的定義,建立 合宜的人生觀,探尋生命意 義。
環A2 能思考與分析氣候變遷…
等重大環境問題的特性與 影響,並深刻反思人類發展 的意義,採取積極行動有效 合宜處理各種環境問題。
環B2 能善用資訊、科技等各類媒 體,進行環境問題的資訊探 索,進行分析、思辨與批判。
環C1 能主動關注與環境相關的
及科技運用、自然環境、書刊 及網路媒體等,察覺問題或 獲得有助於探究的資訊。
社-E-A2 敏覺居住地方的社會、自然
與人文環境變遷,關注生活 問題及其影響,並思考解決 方法。
社-E-B1 透過語言、文字及圖像等表
徵符號,理解人類生活的豐 富面貌,並能運用多樣的表 徵符號解釋相關訊息,達成 溝通的目的,促進相互間的 理解。
社-E-C1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理解
並遵守社會規範,參與公共 事務,養成社會責任感,尊重 並維護自己和他人的人權,
關懷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的 永續發展。
綜-E-A2 探索學習方法,培養思考能
力與自律負責的態度,並透 過體驗與實踐解決日常生活 問題。
綜-E-B2 蒐集與應用資源,理解各類
媒體內容的意義與影響,用 以處理日常生活問題。
綜-E-C1 關 懷 生 態 環 境 與 周 遭 人 事 物,體驗服務歷程與樂趣,理 解並遵守道德規範,培養公 民意識。
公共議題,並積極參與相關 的社會活動,關懷自然生態 與人類永續發展。
學 習 表 現
自然領域
tr-Ⅲ-1 能將自己及他人所觀察、記 錄的自然現象與習得的知識 互相連結,察覺彼此間的關
融 入 主 題
自然領域
預防 積極預防污染產生
係,並提出自己的想法及知 道與他人的差異。
pe-Ⅲ-2 能正確安全操作適合學習階 段的物品、器材儀器、科技設 備及資源。能進行客觀的質 性觀察或數值量測並詳實記 錄。
an-Ⅲ-1 透過科學探究活動,瞭解科 學知識的基礎是來自於真實 的經驗和證據。
社會領域
1b-Ⅲ-2 理解各種事實或社會現象的 關係,並歸納出其間的關係 或規律性。
2a-Ⅲ-1 關注社會、自然、人文環境與 生活方式的互動關係。
3d-Ⅲ-2 探究社會議題發生的原因與 影響,評估與選擇合適的解 決方案。
綜合領域
3d-III-1 實踐環境友善行動,珍惜生
態資源與環境。
社會領域
預防 積極預防污染產生
綜合領域
預防 積極預防污染產生 確保 注重安全與降低風險
學 習 內 容
自然領域
INc-Ⅲ-1 生活及探究中常用的測量工 具和方法。
INd-Ⅲ-12 自然界的水循環主要由海洋 或湖泊表面水的蒸發,經凝 結降水,再透過地表水與地 下水等傳送回海洋或湖泊。
INe-Ⅲ-5 常用酸鹼物質的特性,水溶 液的酸鹼性質及其生活上的 運用。
實 質 內 涵
自然領域
預防 覺知生活中可能存在對環 境產生危害的化學物質 預防 認識生活中常見可能對環
境產生危害的化學物質
社會領域
Ab-Ⅲ-3 自然環境、自然災害及經濟 活動,和生活空間的使用有 關聯性。
Ca-Ⅲ-1 都 市 化 與 工 業 化 會 改 變 環 境,也會引發環境問題。
綜合領域
Cd-III-2 人類對環境及生態資源的影
響。
Cd-III-3 生態資源與環境保護行動的
執行。
社會領域
預防 關切生活中不當使用化學 產品對環境的影響
預防 減少生活中不當使用化學 產品的行為
綜合領域
確保 關切生活中可能對環境/健 康產生危害的化學物質 預防 減少生活中不當使用化學
產品的行為
課程目標
1. 認識酸雨形成的原因與人為產生二氧化硫的關係。
2. 以碘液還原反應檢測廢氣、免洗筷中的二氧化硫。
3. 自製酸鹼指示劑檢測居住地雨水是否酸化,以及酸化的影響。
4. 導引學童自備餐具等綠色生活及降低酸害的綠色行動。
參、教學設計與活動流程
一、活動
1:水循環中的淨化與污染
( 一 ) 教學設計
活動
1:水循環中的淨化與污染 融入領
域/單元
自然 天氣的變化
建議
教學時間 2 節, 80 分鐘 領域
/學習重點 融入綠色化學
/實質內涵
核 心 素 養
自-E-A1 能運用五官,敏銳的觀察周
遭環境,保持好奇心、想像 力持續探索自然。
自-E-A2 能運用好奇心及想像能力,
從觀察、閱讀、思考所得的 資訊或數據中,提出適合科 學探究的問題或解釋資料,
並能依據已知的科學知識、
科學概念及探索科學的方 法去想像可能發生的事情,
以及理解科學事實會有不 同的論點、證據或解釋方 式。
自-E-B2 能瞭解科技及媒體的運用
方式,並從學習活動、日常 經驗及科技運用、自然環 境、書刊及網路媒體等,察 覺問題或獲得有助於探究 的資訊。
相 關 議 題 核 心 素 養
環A1 能從人類發展與環境負擔 的平衡,思考人類發展的 意義與生活品質的定義,
建立合宜的人生觀,探尋 生命意義。
環A2 能思考與分析氣候變遷…
等重大環境問題的特性與 影響,並深刻反思人類發 展的意義,採取積極行動 有效合宜處理各種環境問 題。
環B2 能善用資訊、科技等各類 媒體,進行環境問題的資 訊探索,進行分析、思辨 與批判。
學 習 表 現
tr-Ⅲ-1 能將自己及他人所觀察、記 錄的自然現象與習得的知 識互相連結,察覺彼此間的 關係,並提出自己的想法及
融 入 學 習
預防 積極預防污染產生
活動
1:水循環中的淨化與污染
知道與他人的差異。pe-Ⅲ-2 能正確安全操作適合學習 階段的物品、器材儀器、科 技設備及資源。能進行客觀 的質性觀察或數值量測並 詳實記錄。
an-Ⅲ-1 透過科學探究活動,瞭解科 學知識的基礎是來自於真 實的經驗和證據。
主 題
學 習 內 容
INc-Ⅲ-1 生活及探究中常用的測量 工具和方法。
INd-Ⅲ-12 自然界的水循環主要由海 洋或湖泊表面水的蒸發,經 凝結降水,再透過地表水與 地下水等傳送回海洋或湖 泊。
INe-Ⅲ-5 常用酸鹼物質的特性,水溶 液的酸鹼性質及其生活上 的運用。
實 質 內 涵
預防 覺知生活中可能存在對環 境產生危害的化學物質 預防 認識生活中常見可能對環
境產生危害的化學物質
學習目標
1-1 認識酸雨形成的原因。
1-2 知道簡易檢測二氧化硫氣體的方法。
1-3 能夠自製檢測酸雨的酸鹼指示劑並實際檢測雨水是 否酸化。
( 二 ) 學習活動與流程
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
目標 學習活動 時間
(min)
評量
1-1
1-1
1-1
1-2
【活動1-1】自然淨化與空污形成
1.
雨水哪裡來:複習降水包括了固態的雪、霰、雹,以及液態的雨、過冷水等。指的是固態水、液態 水從高空落下的天氣現象。
2.
水循環的週期:生命來自於水中,水也是生態環 境的重要條件。地表水蒸發到空中,凝結或凝華 成為雲,水再降下回到地表稱為水循環。地球上 的水透過型態的改變不斷的循環,稱為水循環。3.
什麼水最乾淨:蒸餾水,水分子在蒸發過程中得 到淨化,使得億萬年來重複使用的水仍然是乾 淨的。4.
酸雨資訊網:瀏覽網站,得知水循環的過程中,在凝結(凝華)及降水的過程中後到污染,形成酸 雨。
(1) 酸雨的定義?pH<5的雨水。
(2) pH是什麼?pH值就是酸鹼值,以判斷液體
為酸性或鹼性的單位。
(3) 酸雨的組成:由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轉化而 來。
(4) 酸雨的成因:大氣中的污染物經由雨除、雨 沖作用污染雨水。
(5) 燃燒造成酸雨:二氧化硫與水反應會變成硫 酸,氮氧化物與水結合後變成硝酸。
【活動1-2】碘液檢測廢氣小實驗
1.
倒清水10ml到透明杯內,滴入碘液,呈現黃褐 色水溶液。2.
點燃線香,以第二個透明杯收集燃燒的煙。3.
將第二個透明杯蓋向第一個透明杯,搖晃水溶 35
2
20
10
能說出不同降水 的 型 態 與 其 樣 態。
能清楚知道自然 界中水循環的過 程與各階段的條 件。
能知道蒸發作用 使得水資源得到 淨化
能透過閱讀、討 論與思考,得知 酸雨的基本資訊 與重要概念。
能在老師指導下 細心操作
小組同學分工合 作
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
目標 學習活動 時間
(min)
評量
1-2
1-3
1-3
1-3
1-3
液與氣體混合,可發現黃褐色的水溶液逐漸澄 清。
4.
還原反應:黃褐色的碘液遇到二氧化硫會產生 還原反應,變成透明液體,可以用來檢測氣體中 是否含有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 主要原因之一。5.
教師小結:透過碘液的檢驗,能簡單的判斷空氣 中是否有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活動1-3】自製酸鹼指示劑進行雨水檢測
1.
教師示範自製酸鹼指示劑:以紫色高麗菜、蝶豆 花或玫瑰花瓣為材料。(1) 以酒精燈將水加熱至沸騰。
(2 以刀具將材料切細,增加與熱水接觸面積。
(3) 將材料浸泡在熱水中,直到水溶液變成紫 色。
(4) 將廚房紙巾剪成條狀,浸泡入水溶液中,再 曬乾備用,即成酸鹼指示劑。
(5) 教師說明:植物的深色部分含有花青素,遇 到不同酸鹼性質的水溶液具有敏銳性,可作 為酸鹼指示劑使用。
2.
教師將日前收集的雨水,以自製酸鹼指示劑檢 測,讓學生先預測再進行檢測:酸鹼指示劑呈現 紫紅色,代表為酸性水溶液。3.
請學生以常見的石蕊試紙複測,進行預測後操 作:紅色石蕊試紙不變色、藍色石蕊試紙變紅 色,代表為酸性水溶液。4.
酸性的雨水不代表為酸雨,請學生再以廣用試 紙檢測酸鹼度。比對試紙紙盒對照表,pH小於 5時才是真正的酸雨。5.
教師以pH筆檢測雨水,向全班宣告本地區雨水15
能小心地完成實 驗動作
能得知檢驗二氧 化硫的原理
能知曉碘液檢驗 二氧化硫的原理
能瞭解哪些深色 的蔬菜或經濟作 物能作為自製酸 鹼指示劑材料
能依步驟進行水 質檢測的預測和 觀察
能依步驟進行水 質檢測的預測和 觀察
能依步驟進行水 質檢測的預測和 觀察
能辨認本地區雨
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
目標 學習活動 時間
(min)
評量
的酸鹼度。
6.
提問:一個地區哪個季節的雨水比較不酸?雨 季時大量雨水沖淡了酸度,通常是夏季雨水酸 鹼度較高。故酸雨的酸鹼程度會受到季節與雨 量變化而呈現變異性。7.
活動總結:(1) 觀賞《酸雨的形成機制與對環境的危害》動 畫影片。
(2) 學生閱讀科學月刊《酸雨》文章,並找出酸 雨九宮格學習單上9個問題的答案,從科普 文章中更進一步的認識酸雨的相關概念。
25
水是否酸化
能知道影響酸雨 酸化程度的多項 變因
能與同學相互合 作,在科普文章 中找出學習單上 的解答
二、活動
2:經濟發展與酸雨
( 一 ) 教學設計
活動2:經濟發展與酸雨
融入領域/
單元
社會
戰後台灣的經濟發展
建議
教學時間 1節,40分鐘 領域/學習重點 融入綠色化學/實質內涵
核 心 素 養
社-E-A2 敏覺居住地方的社會、自
然與人文環境變遷,關注 生活問題及其影響,並思 考解決方法。
社-E-B1 透過語言、文字及圖像等
表徵符號,理解人類生活 的豐富面貌,並能運用多 樣的表徵符號解釋相關訊 息,達成溝通的目的,促 進相互間的理解。
社-E-C1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理
解並遵守社會規範,參與 公共事務,養成社會責任 感,尊重並維護自己和他 人的人權,關懷自然環境 與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
相 關 議 題
環A2 能思考與分析氣候變遷…
等重大環境問題的特性與 影響,並深刻反思人類發展 的意義,採取積極行動有效 合宜處理各種環境問題。
環C1 能主動關注與環境相關的 公共議題,並積極參與相關 的社會活動,關懷自然生態 與人類永續發展。
學 習 表 現
1b-Ⅲ-2 理解各種事實或社會現象 的關係,並歸納出其間的 關係或規律性。
2a-Ⅲ-1 關注社會、自然、人文環 境 與 生 活 方 式 的 互 動 關 係。
3d-Ⅲ-2 探究社會議題發生的原因 與影響,評估與選擇合適 的解決方案。
融 入 主 題
預防 積極預防污染產生
活動2:經濟發展與酸雨
學 習 內 容
Ab-Ⅲ-3 自然環境、自然災害及經 濟活動,和生活空間的使 用有關聯性。
Ca-Ⅲ-1 都市化與工業化會改變環 境,也會引發環境問題。
實 質 內 涵
預防 關切生活中不當使用化學 產品對環境的影響
預防 減少生活中不當使用化學 產品的行為
學習目標
2-1
從科普閱讀中得知台灣各地酸雨分布的區域。2-2
從圖表認識酸雨與移動污染源(交通工具廢氣)、工業污染、境外污染 等因素有關。2-3
知道減少酸雨污染的應變行為。( 二 ) 學習活動與流程
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
目標 學習活動 時間
(min) 評量
2-1
2-1
2-1
2-1
2-2
【活動2-1】科普閱讀—酸雨的現況
1. 請學生上網到環保署台灣酸雨資訊網網站,閱讀酸 雨的現況子目錄內資訊。
https://acidrain.epa.gov.tw/index.htm
2. 酸雨是跨國性環境議題:酸雨的分布與盛行風向有 關,我們也需瞭解鄰近工業國家污染物的跨國輸 送。
3. 國際的酸雨現況:由近年各國酸雨監測數值來看,
雨水酸化程度有日漸改善。請在資料庫中查詢,近 年來哪個國家曾出現酸鹼度最低的酸雨?美國。想 想看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略>
4. 亞洲的酸雨現況:請在資料庫中搜尋,亞洲有哪些 國家出現酸雨?中國、日本。想想看,為什麼台灣 酸雨發生在冬季、春季的原因為何?<略>
5. 台灣的酸雨現況:請由網頁的圖表及文字說明中,
討論下列問題。
5
5
5
5
10
能 夠 經 由 科 普 閱 讀 進 行 系 統 化 的 分 類 與 比 較與思辯
能 夠 瞭 解 酸 雨 傳 送 的 性 質 與 天氣條件有關
能 夠 運 用 資 料 庫 內 容 並 思 考 其原因
能 夠 運 用 資 料 庫 內 容 並 思 考 其原因
能 與 組 員 有 系 統 的 發 表 所 查
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
目標 學習活動 時間
(min) 評量
2-3
(1) 1990年代中,哪二個地區有酸雨?台北、高雄。
原因為何?都市發展。
(2) 2000年代,為何高雄的酸雨消失了?1995年空
污費徵收、硫排放管制,重工業的空污受到控 制了。
(3) 2004—2010 年,台灣只剩哪二個縣市發生酸
雨?台北、桃園。原因為何?<略>
(4) 為何 2011 年酸雨情況改善,2013 年之後部分 區域又有酸雨?酸雨有年際變動。
(5) 教師說明:台灣北部的酸雨比中南部嚴重、西 部比東部嚴重。
【活動2-2】酸雨新聞觀賞
1. 教師播放台視新聞影片《酸度等同番茄汁.新竹酸 雨 冠 全 台 》, 影 片 長 度 1 分 48 秒 。 https://www.youtube.com/
watch?v=1Rgefh4cU7w 2. 教師提問:
(1) 新竹酸雨有多酸?番茄汁一樣。
(2) 酸雨對人們健康有何影響?過敏、刺激性皮膚 炎、引發禿頭。
(3) 新竹酸雨嚴重的原因為何?境外污染、移動污 染源(交通工具廢氣)、工業污染等因素加乘。
(4) 個人要如何避免酸雨影響?小雨比大雨酸、降 雨初期污染較高、淋雨後盡快洗頭。
2
8
到的資料,以及 資 料 所 代 表 的 意義
能 根 據 影 片 中 的 資 料 得 知 酸 雨的危害
能 根 據 影 片 中 的 資 訊 得 知 酸 雨 的 成 因 與 適 當應對的方式
三、活動
3:降低酸害一起來
( 一 ) 教學設計
活動3:降低酸害一起來
融入領域/
單元
綜合
暖化警戒、綠色生活
建議
教學時間 1節,40分鐘 領域/學習重點 融入綠色化學/實質內涵
核 心 素 養
綜-E-A2 探索學習方法,培養思考
能力與自律負責的態度,
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解決 日常生活問題。
綜-E-B2 蒐集與應用資源,理解各
類媒體內容的意義與影 響,用以處理日常生活問 題。
綜-E-C1 關懷生態環境與周遭人
事物,體驗服務歷程與樂 趣,理解並遵守道德規 範,培養公民意識。
相 關 議 題
環A2 能思考與分析氣候變遷…
等重大環境問題的特性與 影響,並深刻反思人類發展 的意義,採取積極行動有效 合宜處理各種環境問題。
環B2 能善用資訊、科技等各類媒 體,進行環境問題的資訊探 索,進行分析、思辨與批判。
環C1 能主動關注與環境相關的 公共議題,並積極參與相關 的社會活動,關懷自然生態 與人類永續發展。
學 習 表 現
3d-III-1 實踐環境友善行動,珍惜
生態資源與環境。
融 入 主 題
確保 注重安全與降低風險 預防 積極預防污染產生
學 習 內 容
Cd-III-2 人類對環境及生態資源
的影響。
Cd-III-3 生態資源與環境保護行
動的執行。
實 質 內 涵
確保 關切不當使用化學產品對 健康的影響
預防 減少生活中不當使用化學 產品的行為
學習目標 3-1 知道生活與食品中常見的二氧化硫污染。
3-2 瞭解生活中能降低酸害的綠色行動。
( 二 ) 學習活動與流程計
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
目標 學習活動 時間
(min) 評量
3-1
3-1
3-1
3-2
3-2
【活動3-1】生活與食品中的二氧化硫污染
1.
酸雨危害建築物及雕像:教師以酸雨資訊網中大理 石雕像藝術品受侵蝕的圖片來說明碳酸鈣礦物遇 到酸性水溶液時,將化合為碳酸氫鈣,並且流走。這種化學變化對藝術品會造成難以恢復的傷害。
2.
教師播放台視新聞/科學補給站《竹筷含二氧化 硫?浸「碘液」立即辨別》1分31秒。https://www.chinatimes.com/tube/
20160908007324-261403?chdtv
3.
教師拿出三種不同品牌免洗筷,以尖嘴鉗折斷為小 段(小心纖維刺傷),浸泡入稀釋碘液中,觀察是否 產生還原反應。4.
教師說明碘液遇到二氧化硫產生還原反應,可以檢 驗生活中的食品及用具是否受到二氧化硫污染。【活動3-2】降低危害的綠色行動
1.
故事情境:年節將屆,小明跟著爸媽開心地到年貨 大街採買。但是年貨大街裡卻有一些看不見的陷 阱,請同學思考一下。教師再發下《二氧化硫:上 年貨大街前先漂白一下》學習單(1 份 3 張),3 人 一組,在文章中找出下列問題的答案。(1) 食品中的二氧化硫來自於哪種合法的食品添 加物?亞硫酸鹽。
(2) 漂白劑食品添加物也那些功效?漂白食品、
防止食物變質、防止變色、防止變味、防止腐 敗。
(3) 食品中為何會出現二氧化硫?添加物與食物 中的水分轉化為二氧化硫。
(4) 食品檢測單位如何訂出添加物使用規範?以 2
8
3
20
能 從 照 片 中 辨 別 受 到 二 氧 化 硫 污 染 的藝術品
能 從 影 片 中 辨 別 受 到 二 氧 化 硫 污 染 的用具
能 與 同 學 操 作 碘 液 還 原 反 應 的 檢 測 活動
能 知 道 碘 液 檢 驗 二 氧 化 硫 的 生 活 應 用
能 與 組 員 一 起 閱 讀 科 普 文 章 中 的 重 要概念。
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
目標 學習活動 時間
(min) 評量
3-2
食品中的二氧化碳數量回推添加劑的使用 量。
(5) 那些食物含有漂白劑食品添加物?年貨中的 瓜子、開心果、竹筍、竹笙、金針、蝦仁、香 菇、鹹菜乾等。
(6) 亞硫酸鹽類的食品添加物有何限制?不能使 用於生鮮食品。
(7) 亞硫酸鹽類的食品添加物對人體的影響為 何?會隨尿物代謝排出,但成人超過 250 毫 克時會導致急毒性反應,如呼吸困難、腹瀉、
嘔吐等症狀。
(8) 成年人每日容許攝取的亞硫酸鹽數量為何?
每日42毫克。
(9) 如何安心選擇乾貨食品?以清水浸泡;避免 購買過白的產品;避免購買有刺激性味道的 產品;選擇可靠標示、有商譽的店家。
2.
教師與學生進行討論生活中降低危害的具體方法。(1) 自備環保餐具,減少使用一次性的免洗筷。
(2) 少吃醃製及乾燥蔬菜。
(3) 知道選擇安全食品的秘訣。
5 能 共 同 討 論 生 活 中 降 低 酸 害 的 具 體 方法
肆、教學資源 一、媒材資源
1. 行政院環保署台灣酸雨資訊網 https://acidrain.epa.gov.tw/
2.
台灣網路科教館《酸雨》https://www.ntsec.edu.tw/LiveSupply-
Content.aspx?cat=6841&a=6829&fld=&key=&isd=1&icop=10&p=1&lsid=6894 3. 台視新聞/科學補給站《竹筷含二氧化硫?浸「碘液」立即辨別》1分31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9sr9QRItCc
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食安源頭管理/具食安風險之化學物質《二氧化硫:上年貨大街前先漂白一下》
https://www.tcsb.gov.tw/fp-263-2721-950cf-1.html
二、參考資料
1.
109年康軒版六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綜合課本、教學指引2.
綠色化學整合專區/綠色化學定義及原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局化學物 質局https://topic.epa.gov.tw/greenchem/cp-302-8060-e6081-1.html
3.
化學中的清流–對環境友善的綠色化學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9I2.htm
4.
科學月刊《可在客廳演示的化學遊戲—碘的氧化還原反應》http://scimonth.blogspot.com/2014/04/blog-post_204.html
附錄一、《酸雨》九宮格學習單
Q3、如何以 pH 值來表
示水溶液的酸鹼性?
Q4 、請問環保署規定的 酸雨定義為何?
Q5、請寫出至少二種人 為活動產生的空氣污染 物質?
Q2、「酸雨」是一種什麼 指標?
Q1 、此篇文章特討的主 題為何?
Q6、空氣污染物在空氣 中,經過日照作用,與 氧分子及水分子作用,
經過化學反應後會產生 那些酸性物質?
Q9 、請寫出 50 字以上
的讀後心得。
Q8 、交通工具也是造成 酸雨的另一主因。請寫 出二種交通議題防治酸 雨的行動。
Q7 、能源產生過程中,
會 形 成 許 多 酸 雨 污 染 物。請寫出二種節約能 源的方式。
酸雨九宮格參考答案:
Q1 、酸雨。
Q2、酸雨是水質在天空中受到污染程度的指標。
Q3 、酸性是 pH 值< 7 ;中性是 pH 值= 7 ;鹼性是 pH 值> 7 。 Q4、雨水的酸鹼度<5.0。
Q5 、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
Q6、硫酸、硝酸。
Q7 、隨手關閉電器;使用高效能電器;選用隔熱效果良好建材等。
Q8、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實施共乘制;購買低污染汽車;妥善保養車輛;多 徒步或騎單車等。
Q9 、舉例:酸雨的成因是空氣受到污染,影響所及不僅是我們使用的水質受到
污染,土壤、環境、生態等也會日漸惡化。我們必須從自己做起,生活
更簡樸、對環境更友善,地球才會有乾淨的空氣、水源和土壤。
綠色化學小學推廣分級教材手冊
酸雨知多少
著作權利管理資訊:本著作權屬於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所有 出 版 機 關: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
發 行 人: 謝燕儒
地 址 : 10667臺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二段132巷35弄1號
網 址 : https://www.tcsb.gov.tw/mp-1.html 電 話 : (02)2325-7399
策 劃 : 謝燕儒、陳淑玲、張文興、劉怡焜、董曉音、吳春生、蕭寶桂
作 者 : 楊志文
編 輯 : 王玉純、張育傑、林于凱、徐宏德、賴宣婷
審 稿 : 駱尚廉、邱仁杰、高翠霞、李之法、張育傑、蕭寶桂
助 理 編 輯: 江岱融、黃語婷、林佳諭、石馨秀、洪綜霙 出 版 年 月: 中華民國1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