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球科學科前言
「地球科學」是學測自然考科四學科的其中一科,近年來,此科目經常是自然考科中的關鍵 科目,因為自然科中的地球科學每年的試題都比物理、化學、生物難,且從102學測起,地球科 學上冊考10題,下冊考7題,考試的內容增加,加上有些學校地球科學下冊沒有開課,對學生 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因此高三加強復習地球科學是準備學測重要的課題。
依照99課綱實施的年度,個人分析101~105年地球科學學測試題的難易度與範圍,並提出 以下淺見,提供教師及準備106年學測的考生參考。
105 年地球科學學測成績標準
科目 頂標 前標 均標 後標 底標 地球科學 13級分 11級分 9級分 6級分 5級分 104 年地球科學學測成績標準
科目 頂標 前標 均標 後標 底標 地球科學 13級分 11級分 9級分 6級分 5級分 103 年地球科學學測成績標準
科目 頂標 前標 均標 後標 底標 地球科學 13級分 11級分 9級分 6級分 5級分 102 年地球科學學測成績標準
科目 頂標 前標 均標 後標 底標 地球科學 13級分 11級分 9級分 6級分 5級分 101 年地球科學學測成績標準
科目 頂標 前標 均標 後標 底標 地球科學 14級分 12級分 9級分 6級分 5級分
年學測 趨 勢 預 測
106 地球科學科
文/ 傅志強老師
近三年地球科學學測試題分析(103-105 年)
103~105年學測地球科學的考題都不偏重記憶,而以圖形、表格及閱讀為主。內容涵蓋了地
質、天文、氣象、海洋四大領域。考生平日研讀此科不要過度偏向哪一領域,掌握課綱內容的核 心概念,就可以輕鬆得分,切莫以為地球科學是死背的科目,要多靈活思考,抓住題目的核心,
就能輕鬆作答,得到理想的分數。
根據統計地質、天文、大氣、海洋所占的比例以及難易度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看出題目偏易
,只要有基本概念,考生拿高分並不困難。每年各大領域所占比例大同小異,若能掌握大考中心 的命題原則,就能自考試中勝出。
103 年學測地球科學試題分析: (註:星數愈少,代表愈容易。)
地質領域 天文領域
題目 概念中心 難易度 題目 概念中心 難易度 2 氣候變遷的主要因素 ☆ 5 萬有引力 ☆ 3 火山與板塊邊界 ☆ 41 天球與星系 ☆☆
26 地球系統 ☆☆ 45 光譜 ☆☆
42 海進 ☆☆
43 地震定位 ☆☆
44 地殼均衡 ☆
46 歲差 ☆☆
大氣領域 海洋領域
題目 概念中心 難易度 題目 概念中心 難易度
4 氣壓 ☆ 1 潮差與潮間帶 ☆
25 颱風結構 ☆☆ 6 副熱環流 ☆☆
37 天氣系統 ☆☆ 24 海嘯 ☆☆
47 氣象觀測 ☆☆
104 年學測地球科學試題分析: (註:星數愈少,代表愈容易。)
地質領域 天文領域
題目 概念中心 難易度 題目 概念中心 難易度 18 碳循環與四大圈的關係 ☆ 25 視星等與絕對星等 ☆☆
19 板塊邊界類型與地震 ☆☆ 62 行星的密度 ☆ 26 地質災害 ☆☆ 63 行星繞日 ☆☆
64 走向與傾斜 ☆ 66 太陽日與恆星日 ☆☆
65 間冰期與暖化關係 ☆☆
大氣領域 海洋領域
題目 概念中心 難易度 題目 概念中心 難易度 22 形成颱風的條件 ☆ 20 海洋的垂直分層與對流關係 ☆☆
23 臺灣出現的鋒面 ☆ 21 半日潮潮汐週期 ☆
3
地球科學科105 年學測地球科學試題分析: (註:星數愈少,代表愈容易。)
地質領域 天文領域
題目 概念中心 難易度 題目 概念中心 難易度 25 海洋板塊構成岩石 ☆ 24 月球性質 ☆ 26 斷層的種類 ☆ 40 恆星的物理性質 ☆☆
64 地質圖判斷地層走向與傾斜 ☆☆☆ 62 星色與光譜型 ☆ 67 地殼均衡 ☆☆
大氣領域 海洋領域
題目 概念中心 難易度 題目 概念中心 難易度 21 臺灣地區長期降水分布 ☆ 27 黑潮的流向 ☆ 22 熱收支 ☆☆ 36 湧升流的性質 ☆☆
23 溫帶氣旋與熱帶氣旋 ☆☆ 63 月相與潮汐的關係 ☆☆
28 氣溫與露點的關係 ☆ 65 海流對水溫的影響 ☆☆
66 海陸風 ☆☆
68 氣旋的一生 ☆☆
準備方向
上述分析結果是要提醒考生哪些是重要的地球科學概念,並多了解試題出題方式,有助於考 生有效率的準備應考。學測準備方式就是提醒同學精讀地球科學課本,加上將概念融會貫通,形 成整合性知識架構,才能事半功倍。準備學測地球科學的方向建議如下:
(一) 復習高一(上冊)與高二(下冊)同等重要:
因為102年學測是99課綱的起始年,高一(上冊)出10題,高二(下冊)出7題。
(二) 留意近年時事題的相關報導及問題:
例如:溫室效應、全球暖化、地震災害等時事問題。平時考生以課本為主,可以閱讀一些 課外時事補充資料。
(三) 練習近年學測的考古題:
讓考生習慣大範圍的復習,了解試題難易度與命題趨勢,並檢驗學習的成果,除了對課程 了解外,也要重熟練度,要訓練答題速度。因為考古題可以提供近幾年來的學測趨勢,從 中發現考試的重點,大致與學測相同。
命題趨勢分析 (一) 高一(上冊):
可以將地球科學分成四大領域以及全球變遷、永續發展及地球物理,各領域學測命題內容 如下:
領域 項目
天文
恆星的周日運動與周年運動 太陽的周日運動與周年運動 太陽日與恆星日
月相變化與日月食 恆星的顏色與表面溫度 恆星的距離、星等 天文觀測
太陽的結構與太陽活動 太陽系及其天體
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
海洋
海水的溫度、鹽度垂直分布 海水的組成
海水的運動 — 海流 海水的運動 — 潮汐 海水的運動 — 波浪
大氣
大氣的組成 氣壓隨高度變化 溫室效應
大氣層垂直氣溫分層 水循環與絕熱變化 成雲致雨的絕熱過程 氣壓與風
氣團與鋒面
天氣變化與臺灣的天氣 颱風與洪水災害
其他(大氣觀測、天氣預報)
領域 項目
地質
地球的起源
判斷地層或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 地質年代表與生物的演化
地球歷史
火山帶、地震帶與板塊運動 大陸漂移說及其證據
海洋擴張說及其證據 板塊構造學說
板塊邊界的類型 臺灣地區的板塊構造 地質構造
岩石與礦物 內、外營力 山崩與土石流
全球 變遷
從歷史看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天體運行對氣候變遷的影響 短期系統變化(聖嬰、反聖嬰)
全球暖化
地球 物理
地震波的種類 地球內部層圈構造
地震定位(震央、震源深度)
地震強度與地震規模 地震與斷層的關係
5
地球科學科(二) 高二(下冊):
可以分成地球古今談、地球環境的監測與探索、地球環境的特徵三部分。
項 目
地球古今談 古今對地球起源和演化的看法
古今對地球形狀與大小的看法 地殼均衡理論
曆法源自於日、月地之相對運動 陽曆反映季節更替
監測與探索
地球環境的 氣象觀測與預報
海洋觀測
固體地球的觀測 星空的觀測 地面上遙測 太空遙測
地球環境的特徵
地表的變化
風化、侵蝕、搬運、沉積 地質構造
海底地形 海洋地殼 成雲致雨 大氣運動 星光與星色 時間與距離 天文 銀河系與宇宙
恆星演化
海洋 波浪與海洋地形
影響臺灣海岸的人為與自然因素
發展
永續 永續發展 自然資源
結論
以上的分析與說明,希望讓同學能夠在學習地球科學的過程中更容易掌握考試重點。而最重 要的是要有信心,不要畏懼地球科學,相信大家都能在這科拿到高分。加油!
7
地球科學科106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
地球科學科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50 分鐘
題型題數:第壹部分
●
共 20 題 第貳部分
●
共 10 題
作答方式:選擇題答案請填入後面之答欄中
◎註:此份試題本為模擬學科能力測驗之測驗形式,
作答方式仍以未來實際之測驗形式為準
※聽從指示後才翻頁作答
版權所有 請勿翻印
教 師 用
第壹部分:(占 70 分)
一、單選題(占 45 分)
說明:第 1 題至第 15 題,每題均計分,每題有 n 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 選項。各題答對者,得3分;答錯、未作答該題以零分計算。
C 1. 接續前寒武紀的顯生元分成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其地層中有大量的化石產出,有 關化石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可以推斷該地沉積環境的化石稱為標準化石 (B)殘留在地層中生物的足跡或巢穴等不稱為化石 (C)三葉蟲與紡錘蟲可在古生代的地層發現
(D)菊石於二疊紀滅絕
(E)可以指示沉積年代的化石稱為指相化石
D 2. 放射蟲從寒武紀到現在為止均有不同的種類存在,
右圖為不同種類放射蟲的生存期間,下列敘述何者 正確?
(A)從地層中的放射蟲化石,可以推知地層形成的 年代,此種化石稱為指相化石
(B)放射蟲Ⅱ與放射蟲Ⅳ為同時期沉積的化石 (C)放射蟲Ⅰ~Ⅵ之中,可同時發現三種不同放射
蟲的地質年代只有E後半期到D前半期 (D)放射蟲Ⅴ與放射蟲Ⅵ的生存年代大致相同 (E)若在某地層中發現有Ⅰ、Ⅱ、Ⅲ三種放射蟲,
該地層的沉積地質年代為C
B 3. 右圖為某一個地區的地質剖面圖,圖中有地層A
~D與花岡岩E及斷層F分布,其形成的先後順 序為何?(已知地層A的下方含有花岡岩E的礫 石)
(A) D → B → C → E → F → A (B) D → B → C → F → E → A (C) D → B → C → F → A → E (D) E → D → B → C → A → F (E) E → D → B → C → F → A
( 1.(A)可推斷沉積環境的化石稱為指相化 石;(B)化石為過去生物生存的證據,
不僅是骨骼與牙齒等生物的一部分,
也包含生物的活動痕跡、巢穴等;(C) 三葉蟲是棲息於寒武紀至三疊紀的節 肢動物,而紡錘蟲是棲息於石炭紀至 二疊紀的有孔蟲,兩者均可在古生代 地層中發現;(D)菊石於白堊紀末滅絕
;(E)稱為標準化石。)
( 2.(A)此種化石稱為標準化石;(B)Ⅱ與Ⅳ化石為不同時期沉積的 化石;(C)也可能存在於A地質時代的中期;(D)存在A地質年 代中期到後期;(E)該地層的沉積地質年代為E或D。)
( 3.利用疊置定律得知地層或岩石依D、B、C、A的順序排列,而
斷層F截切地層D、B、C,但沒有截切過A,所以斷層F比地
層D、B、C新,但比地層A與花岡岩E老。在地層A的下方含
有花岡岩E的礫石,顯示花岡岩E比地層A老,因此排列的順 序為D → B → C → F → E → A。)
▲放射蟲Ⅰ~Ⅵ的生存期間
9
地球科學科D 4. 下圖為太陽系八大行星的體積與平均密度的關係圖,表(一)為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物理量的 比較表,其中地球的值均設為1,試問圖中行星X與行星Y的名稱為何?(地球的平均密 度為5.5 g/cm3)
X Y
(A) 火星 天王星
(B) 火星 土星
(C) 金星 天王星
(D) 金星 土星
(E) 火星 木星
C 5. 右圖為小樹在今年七夕(即農曆7月7日、國曆8月7日)旅遊 到某地點時所拍攝日落的照片,如果一個月後小樹再於同一地點 拍攝一次,可以推測「日落狀況」的情形應為何?
(A)不變,即與原圖相同 (B)整體平行向右方偏移 (C)整體平行向左方偏移
(D)日落點的位置不變,但太陽軌跡連線的仰角變大 (E)日落點的位置不變,但太陽軌跡連線的仰角變小 B 6. 右圖為天球的示意圖,圖中甲點的赤經為何?
(A) 0 h (B) 6 h (C) 12 h (D) 18 h (E) 4 h
D 7. 有關大氣垂直結構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在對流層與中氣層,溫度隨著高度下降,容易發生上升氣流,盛行雲的發生與降雨 (B)在對流層與平流層交界的對流層頂高度,不會因場所不同而不同,幾乎是一定高度 (C)在平流層之中,不同的氣體隨著高度不同而分布不同,且形成層狀構造
(D)在增溫層中,從太陽幅射出的帶電粒子與大氣分子碰撞,被激發會發生極光 (E)地球大氣層由下而上分成對流層、中氣層、平流層與增溫層等四層
( 4.由題圖得知,行星X的體積比地球小一點,從表得知行星X的赤道半徑比地 球小一點,因此推知行星X為金星。而金星相對於地球的體積比為 (0.949)3
≒0.855,平均密度為 0.815
0.855 ×5.5≒5.2 g/cm3。行星Y的體積是行星之中第 二大,因此推知為土星。土星相對於地球的體積比為 (9.45)3≒844,且平均密 度為 95.2
844 ×5.5≒0.62 g/cm3。)
( 5.經過一個月(9月7日),這時太陽 日落軌跡會向左偏移,且軌跡會與天 球赤道平行,因此選(C)。)
( 6.圖中丁為春分點,甲為夏至點,乙為秋分點,丙為 冬至點,夏至點的赤經為6 h。)
( 7.(A)幾乎所有的水氣會在對流層中,所有的天氣現象 會在此層發生;(B)對流層頂的高度會隨著季節與緯 度而變;(C)到中氣層頂(約離地80 km),則大氣 的組成均勻一致;(D)正確;(E)由下而上分成對流 層、平流層、中氣層與增溫層。)
行星名稱 平均距離 赤道半徑 質量
水星 0.387 0.383 0.0553
金星 0.723 0.949 0.815
地球 1 1 1
火星 1.52 0.532 0.107
木星 5.2 11.2 318
土星 9.56 9.45 95.2
天土星 19.2 4.01 14.5
海王星 30.1 3.88 17.2
8/7 9/7
S
天北極
N
表(一)
E 8. 火成岩經常會被利用來作為建材,下圖為石材A與石材B在顯微鏡下的岩石薄片圖像,且 兩石材均為火成岩,請問有關石材A與石材B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石材A為深成岩,石材B為火山岩
(B)石材A為岩漿在地下深處緩慢冷卻凝固而成
(C)石材B為岩漿在地表或地表附近急速冷卻凝固而成
(D)石材B含鐵、鎂礦物較石材A多
(E)石材A含二氧化矽的量較石材B少
D 9. 連續四天08:00時,溫帶低氣壓中心位於右圖中A~D的 位置,下列何者為A地點的天氣圖?
(A) (B)
(C) (D)
D10. 在中洋脊附近的海洋板塊上有A與B兩地點,而且已知A地點的熔岩比B地點的熔岩年 代老,但A地點與B地點之間的距離不隨著時間增加而改變。下列何者是兩地點與中洋脊 位置的示意圖?(已知在中洋脊兩側的板塊以相同的速度擴張,除了中洋脊以外,沒有熔 岩噴出)
(A) (B) (C)
(D) (E)
( 9.溫帶氣旋分成新生期、成熟期與囚錮 期,且溫帶氣旋自東向西(或東北)
方向移動,而新生期的鋒面為滯留鋒
面,因此a、b、c、d選項分別是B、
D、C、A地點的天氣圖。)
( 8.(A)石材A為花岡岩,為深成岩,石材B 為玄武岩,為火山岩;(D)石材A為酸性 岩,含鐵、鎂礦物少,而石材B為基性 岩,含鐵、鎂礦物多;(E)石材A含二氧 化矽的量較石材B多。)
(10.岩漿自中洋脊湧出向兩側推擠,且又知離中洋脊愈遠,則年代愈老,因此選(D)。)
11
地球科學科C11. 有關板塊邊界特徵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位於大陸板塊碰撞聚合的交界易形成巨大的山脈,也容易採集到海洋生物化石 (B)在位於張裂性板塊邊界的中洋脊附近,多見到熱水液的噴出口
(C)位於錯動性板塊交界處的轉形斷層,僅存在於海底
(D)位於聚合性板塊交界處,從海溝起向陸地一側,離海溝約100~300 km處有火口噴發
(E)聚合性板塊交界,由海溝起向陸地一側會依序發生淺、中、深源的地震 12.、13.題為題組
根據米蘭科維奇學說,地球的公轉軌道與自轉軸會出現週期性的變化,造成地球接收到的太陽幅 射量有所改變。下圖甲乙丙丁是四種地球自轉軸的情況,試僅考慮此因素對氣候的影響(暫不考 慮其他因素對氣候的影響),回答12.、13.題:
(甲)地球自轉軸之北極指向靠近太陽 (乙)地球自轉軸傾角變大
(丙)地球自轉軸之北極指向遠離太陽 (丁)地球自轉軸傾角變小
▲四種地球自轉軸的情況
B12. 下列何種情況時,北半球高緯度的冬季最冷?
(A)甲+乙 (B)丙+乙 (C)甲+丁 (D)丙+丁 (E)甲+丙
C13. 當北半球高緯度的冬季最冷時,會容易發展冰期或間冰期?試選出正確答案及其原因。
(A)冰期,此時的地球平均氣溫最低,四季的總冰雪量最多
(B)冰期,此時的年溫差小,夏季溫度低,冬季的冰雪不會融化,冰原得以擴張 (C)間冰期,此時的年溫差大,冬季最冷、夏季最熱,冰原不易擴張
(D)間冰期,此時南半球的夏季最熱,溫暖的海水會流動到各緯度以調節氣候 (E)冰期,此時的年溫差大,冬季最冷、夏季最熱,冰原不易擴張
(13.四季分明,則利於間冰期,此時冰原不易擴張。)
(12.地軸傾角變小時,利於冰期,且地軸指向偏 離太陽則太陽輻射量減少,因此丙+乙的組 成,造成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冬季最冷。)
(11.(C)錯動性板塊邊界也有可能存在於陸地,例如 聖安得里斯斷層,位於美國加洲的陸地上。)
D14. 如右圖所示,關於颱風垂直剖面的結構描述,下列何者錯誤?
(A)乙處稱為眼牆,是風雨勢力最強之處
(B)甲處是外圍螺旋雲帶,降雨狀況視對流胞發展而定 (C)以丙為中心的颱風勢力半徑可達數百公里
(D)丁處有很強勁由上往下的沉降氣流,由高壓推向低壓所造成 (E)丙處為颱風眼處,有下沉氣流產生
A15. 下圖(一)為正常年位於赤道太平洋海域海水水溫的分布圖,圖(二)為發生聖嬰現象時赤道太 平洋海域海水水溫的分布圖,圖中右側灰色部分為陸地,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圖(一) 圖(二) 圖中的數字表示溫度 (A)聖嬰現象發生時,吹的信風(貿易風)會較正常年強
(B)位於赤道太平洋西側,在正常年時水溫大於25℃以上的暖水層厚度較聖嬰年時厚
(C)聖嬰現象發生時,赤道太平洋東側海水的水溫比正常年高出4℃
(D)聖嬰現象發生時,東南亞與澳洲北部鄰近地區的大氣對流活動減弱 (E)南美洲西岸沿海的湧升流減弱
二、多選題(占 25 分)
說明:第16題至第20題,每題均計分。每題有n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
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5分;答錯k個選項者,得該題 n-2k n 的分數;但得分低於零分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BC16. 右表為四顆恆星之顏色、視星等與絕對星等,下列敘 述哪些是正確的?(應選2項)
(A)四顆恆星之中,丙星的發光強度最強
(B)四顆恆星之中,丙星的表溫最低
(C)丙、丁兩恆星的亮度約差40倍
(D)四顆恆星之中,離地球最遠的恆星是甲星 (E)四顆恆星之中,亮度最大者為丁星
BE17. 下列關於地殼、地函與地核層圈構造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應選2項)
(A)大陸地殼的平均厚度比海洋地殼薄
(B)大陸地殼的平均密度比海洋地殼小
(C)海洋地殼為花岡岩質岩石構成,上部地函是由橄欖岩質岩石構成 (D)構成地殼的主要元素之中,含質量百分比最大者為矽
(17.(A)大陸地殼的平均厚度比海洋地殼厚;(B)正確;(C)海洋地殼為 玄武岩質岩石構成;(D)構成地殼的主要元素之中,含質量百分比 由大至小的順序為O、Si、Al、Fe;(E)正確。)
恆星 顏色 視星等 絕對星等 甲 黃 5 4 乙 藍 5 6 丙 紅 4 8 丁 白 8 5
(15.(A)聖嬰現象發生時,吹的東南信風會減弱。)
(14.(D)丁處有很弱的下沉氣流,是因離心力作用
,使得颱風眼產生下沉作用。)
13
地球科學科AB18. 右圖為北半球中緯度海洋深度與平均水溫的分布,下 E 列哪些敘述正確?(應選3項)
(A)圖中A區域稱為混合層
(B)圖中A隨深度變化溫度變很小是因受到波浪與海流
攪拌所致
(C)圖中C區域稱為斜溫層
(D)圖中B區域稱為深水層
(E)圖中A區域的表溫會隨著季節或緯度不同,因接收
太陽輻射量不同而變化
DE19. 右圖為地面風所受的力(甲、乙、丙)與風向示意圖,
a、b為等壓線。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甲為科氏力
(B)此地位於南半球 (C) a值大於b值 (D)乙為地面摩擦力 (E)丙為科氏力
AB20. 造山運動會因為進行下列哪些作用而促使冰期發展?(應選3項)
E (A)山上的冰雪反射陽光
(B)加速進行風化作用 (C)火山噴發大量水氣
(D)植物快速生長製造二氧化碳 (E)阻擋由低緯流向高緯的氣流
第貳部分:(占 30 分)
說明:第21題至第30題,每題3分。單選題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 零分計算;多選題每題有n個選項;答錯k個選項者,得該題 n-2k
n 的分數;但得 分低於零分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此部分得分超過30分以上者
,以滿分30分計。
C21. 相同經線上的兩地點,其緯度差為a°,兩地點的距離為d km,試問地球的周長為L km表 示為何?(已知地球為球體)
(A) L= a
360 ×d (B) L= a 180 ×d (C) L= 360
a ×d (D) L= 180 a ×d (E) L= 270
a ×d
(21.地球周長對應的圓心角為360°,兩地點的距離對應的圓心角為a°,則 a:360=d:L,∴L= 360
a ×d。)
(18.(C)圖中C區域稱為深水層;(D)圖中B區域稱為斜溫層。)
(19.(A)科氏力與風向垂直,因此丙為科氏 力;(B)科氏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因此 此地位於北半球;(C)氣壓梯度力為甲
,由高壓指向低壓,因此a值小於b 值;(D)摩擦力與風向相反,乙為摩擦 力;(E)正確。)
(20.(A)冰川發達,地表反射率提高;(B)山脈發育,風化增加,可藉由 河川輸入大量鈣鎂鉀至海水中,增加二氧化碳溶入海洋平衡酸鹼 濃度的機制,溫室氣體減少,造成溫度下降;(C)火山噴發會使二 氧化碳、水氣增加,溫室氣體增加會促成間冰期;(D)植物會吸收 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少,但是造山運動不會促進植物生長;(E) 喜馬拉雅山隆起山脈,阻絕暖溼空氣進入亞洲內陸。)
D22. 有關恆星月和朔望月週期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恆星月較朔望月的週期長約4分鐘
(B)恆星月較朔望月的週期長約2天
(C)恆星月較朔望月的週期短約4分鐘
(D)恆星月較朔望月的週期短約2天
(E)恆星月較朔望月週期長 23.~25.題為題組
右圖為有一南北走向的活動斷層,且在東 西方向AB之間剖面圖。在活動斷層上,
於觀測點R的正下方震源處發生逆斷層類 型的地震,且觀測地殼變動。在AB之間 利用重力異常與震波測勘,推得其地下構 造。得知在岩石層之上有較新沉積層疊置 沉積。再者,岩石層比沉積層的密度大,
地震震波波速也較大,又知密度與地震震 波速度在各層之中均為定值。依次回答 23.~25.題:
A23. 當地震發生時,位於觀測點R觀測到P波的初始會向 甲 方向移動。又知由地殼變動的 結果,觀測點R相對於地點B會 乙 。又斷層運動沒有伴隨著橫向位移,在斷層上錯動 量隨著場所保持一定。又P波的初始移動的壓拉作用,由震源附近斷層運動來決定。
上文中甲、乙應填入的語句為何?
甲 乙
(A) 壓力 接近
(B) 壓力 遠離
(C) 拉力 接近
(D) 拉力 遠離
D24. 在AB之間重力異常分布的示意圖為何?
(A) (B)
(C) (D)
(22.恆星月的週期為27.32天,朔望月的週期為29.53天,
因此恆星月較朔望月的週期短約2天。)
(24.在斷層面以西的地下為密度小 的沉積層較薄,密度大的岩石
(23.如右圖所示,觀測點R因地震的 錯動,會使R向上移動,即壓力 作用,因P波為縱波。同理,因 該斷層為逆斷層會使RB之間的 距離縮短。)
地震造成R的移動情形► AA
西 東
震源 上盤
B
岩石層 地震前的 R 沉積層
地震後的 R
正 正 正
(A) (B) (C)
15
地球科學科D25. 若在圖中地點S放置火藥引爆產生P波。在AB之間放置許多地震儀進行觀測,得到走時 資料。試問下列在AB之間的位置與P波的走時曲線圖,何者正確?
(A) (B)
(C) (D)
C26. 如果環境大氣的垂直溫度變化會限制空氣塊的垂直運動
,就稱為穩定大氣;反之則稱為不穩定大氣,右圖中W 是環境大氣的溫度變化,X與Y表示不同水氣含量的兩 空氣塊溫度變化,對X空氣塊而言,是穩定還是不穩定
?空氣塊是否容易產生上升運動?
穩定或不穩定 是否易上升運動
(A) 穩定 是
(B) 不穩定 否
(D) 穩定 否
(D) 不穩定 是
A27. 右圖是從銀河系中心到離7億光 年為止的星系分布,其中星系A 與星系B皆與銀河中心距離相同
,且張開的角度為60°,星系A 與星系B均以圖中箭頭的方向以
10000 km/s速度遠離銀河系,下
列敘述何者錯誤?
(A)由星系A觀測星系B會以
5000 km/s的速度奔離
(B)目前觀測到星系A是約在4.7
億年前的樣子
(C)目前觀測到星系B是約在4.7億年前的樣子
(D)由星系奔離的速度可以推知宇宙正在膨脹
(E)由星系B觀測星系A會以10000 km/s的速度奔離
(25.在走時曲線中,實線表示 沉積層內地震波傳播情形
,虛線表示岩石層內地震 波傳播情形。曲線斜率的 倒數表示地震波波速,斜 率愈小表示傳播速度愈快
。在岩層中傳播的速度快
,所以虛線比實線斜率小
,故選(C)或(D)。而曲線 轉折表示沉積層厚度不同
,愈厚則離轉折點的距離 愈遠。因此沉積層較薄的 A側的轉折點,較B側的 轉折點距地點S近。因此 選(D)。)
(26. X空氣塊每上升1 km下降10 ℃,而環境大氣的溫度變
化每上升1 km約下降6.7 ℃,所以X空氣塊會降回原高
度,因此對X空氣塊而言是穩定,不易上升運動。)
(27.如右圖所示,星系A與星系B張開的角度為60°,A與 B在1秒之內遠離了10000 km,因此由星系A觀測星
系B會以10000 km/s的速度奔離。) 60°
A B
10000km/s 10000km/s 10000km
D28. 天文物理學家由恆星的光度推估恆星大小與其表面溫度。已知光度與其球狀的表面積成正 比,並與其表面溫度四次方成正比。若某恆星的絕對星等為+0.0,表面溫度為5000 K,試 問該恆星的半徑約為太陽半徑的多少倍?(已知太陽的絕對星等為+5.0,表面溫度為6000 K)
(A) 1.2 (B) 4.2 (C) 6.0 (D) 14 (E) 83
29.~30.題為題組
下圖為某一個地區的地質圖。這地區見到A~E層與斷層X。再者,這個地區地層沒有倒轉也沒 有褶皺,斷層X的走向沒有橫向的錯動。依次回答29.~30.題:
D29. 圖中B層的傾斜方向與傾角的組合為何?
傾斜方向 傾角
(A) 向北 大於45°
(B) 向北 小於45°
(D) 向南 大於45°
(D) 向東 小於45°
(E) 向西 小於45°
A30. 圖中斷層X的傾斜方向與斷層種類的組合為何?
傾斜方向 斷層種類
(A) 向西北 逆斷層
(B) 向西北 正斷層
(D) 向東南 逆斷層
(28.已知L ∝ AT4,L為光度,A為表面積,T為溫度,絕對星等相差5等,則光 度相差100(即102)倍,則 L
L⊙= R2 R⊙2× T4
T⊙4,則 R R⊙= L
L⊙× T2 T⊙2,R=
102 1 ×( 6000
5000 )2R⊙≒14.4 R⊙(其中R為恆星半徑,R⊙為太陽半徑,L⊙為太 陽光度,T⊙為太陽表溫。)
(29.連結露頭線(地層交界線)與同一 高度的等高線交二點,這點連結的 方向即為走向,例如右圖(一),B 層與C層的露頭線(440 m)等高 線交二點的連結線(直線a),其 走向為南北向。再者,相同露頭(
420 m)的等高線的連結線(直線 b),傾斜方向與走向垂直,且走 向線高度降低的方向,因此B層 向東傾斜。如右圖(二)所示,若傾
角為45°時,則走向線間的水平距
離為20 m,而地質圖中走向線a
與c間的水平距離約50 m,因此
傾角小於45°。)
(30.同上題,斷層X的走向,取 圖(一)中的直線d(440 m)
,直線c(420 m)的走向線
。且傾斜方向向西北,如右 圖(三)中顯示,西北側為斷層 的上盤。注視圖(一)中C層 與D層的露頭線,夾在斷層 西北側 附近的 點,
圖(一) 地質圖
440
440 420
420
400 380 400
500 m 480
480 500
460 480 460
北 斷層 X
斷層 X
100 m 0 20 40 60 80
50m
c a
e
Q P
R S
d b
圖(二) B層的傾角
45°
20m
0 20m
走向 線的 度高 差
水平距離 50m
B 層的傾角
448m P 下盤 上盤
南東 北西
17
地球科學科第壹部分:
1. C 2. D 3. B 4. D 5. C 6. B 7. D 8. E 9. D 10. D
11. C 12. B 13. C 14. D 15. A 16. BC 17. BE 18. AB
E 19. DE 20. AB E 第貳部分:
21. C 22. D 23. A 24. D 25. D 26. C 27. A 28. D 29. D 30. A
第壹部分:
1. 答案 C
概念中心 化石
解析 (A)可推斷沉積環境的化石稱為指相化石;(B)
化石為過去生物生存的證據,不僅是骨骼與牙齒等 生物的一部分,也包含生物的活動痕跡、巢穴等;
(C)三葉蟲是棲息於寒武紀至三疊紀的節肢動物,而 紡錘蟲是棲息於石炭紀至二疊紀的有孔蟲,兩者均 可在古生代地層中發現;(D)菊石於白堊紀末滅絕;
(E)稱為標準化石。
2. 答案 D
概念中心 化石群對比
解析 (A)此種化石稱為標準化石;(B)Ⅱ與Ⅳ化石為
不同時期沉積的化石;(C)也可能存在於A地質時代 的中期;(D)存在A地質年代中期到後期;(E)該地 層的沉積地質年代為E或D。
3. 答案 B
概念中心 排列出地層或岩石形成的先後順序 解析 利用疊置定律得知地層或岩石依D、B、C、A 的順序排列,而斷層F 截切地層D、B、C,但沒有
截切過A,所以斷層F比地層D、B、C新,但比地
層A與花岡岩E老。在地層A的下方含有花岡岩E 的礫石,顯示花岡岩E比地層 A老,因此排列的順 序為D → B → C → F → E → A。
4. 答案 D
概念中心 太陽系的成員
解析 由題圖得知,行星X的體積比地球小一點,
從表得知行星X的赤道半徑比地球小一點,因此推 知行星X為金星。而金星相對於地球的體積比為 (0.949)3≒0.855,平均密度為 0.815
0.855 ×5.5≒5.2 g/cm3
。行星Y的體積是行星之中第二大,因此推知為土 星。土星相對於地球的體積比為 (9.45)3≒844,且平 均密度為 95.2
844 ×5.5≒0.62 g/cm3。
5. 答案 C
概念中心 太陽的軌跡
解析 經過一個月(9月7日),這時太陽日落軌 跡會向左偏移,且軌跡會與天球赤道平行,因此 選(C)。
地球科學科
學 科 能 力 測 驗 模 擬 試 題
6. 答案 B
概念中心 天球
解析 圖中丁為春分點,甲為夏至點,乙為秋分點,
丙為冬至點,夏至點的赤經為6 h。
7. 答案 D
概念中心 大氣的垂直分層
解析 (A)幾乎所有的水氣會在對流層中,所有的天
氣現象會在此層發生;(B)對流層頂的高度會隨著季 節與緯度而變;(C)到中氣層頂(約離地 80 km),
則大氣的組成均勻一致;(D)正確;(E)由下而上分成 對流層、平流層、中氣層與增溫層。
8. 答案 E
概念中心 火成岩的分類
解析 (A)石材A為花岡岩,為深成岩,石材B為玄
武岩,為火山岩;(D)石材A為酸性岩,含鐵、鎂礦 物少,而石材B為基性岩,含鐵、鎂礦物多;(E)石 材A含二氧化矽的量較石材B多。
9. 答案 D
概念中心 溫帶氣旋的一生
解析 溫帶氣旋分成新生期、成熟期與囚錮期,且溫 帶氣旋自東向西(或東北)方向移動,而新生期的 鋒面為滯留鋒面,因此a、b、c、d 選項分別是 B、
D、C、A地點的天氣圖。
10. 答案 D
概念中心 海底擴張說
解析 岩漿自中洋脊湧出向兩側推擠,且又知離中洋 脊愈遠,則年代愈老,因此選(D)。
11. 答案 C
概念中心 板塊邊界類型
解析 (C)錯動性板塊邊界也有可能存在於陸地,例
如聖安得里斯斷層,位於美國加洲的陸地上。
12. 答案 B
概念中心 太陽輻射與冰期的關係
解析 地軸傾角變小時,利於冰期,且地軸指向偏離 太陽則太陽輻射量減少,因此丙+乙的組成,造成 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冬季最冷。
13. 答案 C
概念中心 冰期與間冰期
解析 四季分明,則利於間冰期,此時冰原不易擴張。
解析 (D)丁處有很弱的下沉氣流,是因離心力作用
,使得颱風眼產生下沉作用。
15. 答案 A
概念中心 聖嬰現象
解析 (A)聖嬰現象發生時,吹的東南信風會減弱。
16. 答案 BC
概念中心 星色、視星等、絕對星等
解析 (A)發光強度(光度)與絕對星等有關,且絕
對星等值愈小,則光度愈大;(B)顏色愈紅,表溫愈 低,所以丙星表溫最低;(C)亮度與視星等有關,且 星等差1,亮度差2.512倍,丙星比丁星亮 (2.512)8.4
=(2.512)4≒40倍;(D) m(視星等)-M(絕對星 等)的值愈大,則距離愈遠,所以距離最遠的恆星 為丁星;(E)四顆恆星之中,亮度最大為丙星。
17. 答案 BE
概念中心 地球層圈構造
解析 (A)大陸地殼的平均厚度比海洋地殼厚;(B)正
確;(C)海洋地殼為玄武岩質岩石構成;(D)構成地 殼的主要元素之中,含質量百分比由大至小的順序 為O、Si、Al、Fe;(E)正確。
18. 答案 ABE
概念中心 海水的垂直分層
解析 (C)圖中C區域稱為深水層;(D)圖中B區域稱
為斜溫層。
19. 答案 DE
概念中心 近地風
解析 (A)科氏力與風向垂直,因此丙為科氏力;(B)
科氏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因此此地位於北半球;(C) 氣壓梯度力為甲,由高壓指向低壓,因此a值小於b 值;(D)摩擦力與風向相反,乙為摩擦力;(E)正確。
20. 答案 ABE
概念中心 造山運動與冰期的關係
解析 (A)冰川發達,地表反射率提高;(B)山脈發育
,風化增加,可藉由河川輸入大量鈣鎂鉀至海水中
,增加二氧化碳溶入海洋平衡酸鹼濃度的機制,溫 室氣體減少,造成溫度下降;(C)火山噴發會使二氧 化碳、水氣增加,溫室氣體增加會促成間冰期;(D) 植物會吸收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少,但是造山運 動不會促進植物生長;(E)喜馬拉雅山隆起山脈,阻 絕暖溼空氣進入亞洲內陸。
第貳部分:
21. 答案 C
概念中心 地球的形狀與大小
解析 地球周長對應的圓心角為 360°,兩地點的距 離對應的圓心角為a°,則a:360=d:L,∴L=
360
×d。
19
地球科學科概念中心 恆星月與朔望月
解析 恆星月的週期為 27.32 天,朔望月的週期為
29.53天,因此恆星月較朔望月的週期短約2天。
23. 答案 A
概念中心 P波的傳播方式
解析 如右圖所示,觀測點R因地震的錯動,會使R 向上移動,即壓力作用,因 P 波為縱波。同理,因 該斷層為逆斷層會使RB之間的距離縮短。
24. 答案 D
概念中心 重力異常與地下結構的關係
解析 在斷層面以西的地下為密度小的沉積層較薄,
密度大的岩石層較厚。在地下密度大的物質,重力 異常值為正值,斷層的西側為正,東側為負,因此 選(D)。(A)~(C)選項,有如下圖所示的地下構造。
25. 答案 D
概念中心 走時曲線
解析 在走時曲線中,實線表示沉積層內地震波傳播 情形,虛線表示岩石層內地震波傳播情形。曲線斜 率的倒數表示地震波波速,斜率愈小表示傳播速度 愈快。在岩層中傳播的速度快,所以虛線比實線斜 率小,故選(C)或(D)。而曲線轉折表示沉積層厚度 不同,愈厚則離轉折點的距離愈遠。因此沉積層較 薄的A側的轉折點,較B側的轉折點距地點S近。
因此選(D)。
26. 答案 C
概念中心 穩定度
解析 X空氣塊每上升1 km下降10 ℃,而環境大氣 的溫度變化每上升1 km約下降6.7 ℃,所以X空氣 塊會降回原高度,因此對 X 空氣塊而言是穩定,不 易上升運動。
27. 答案 A
概念中心 宇宙膨脹
解析 如右圖所示,星系 A 與星系 B 張開的角度為
60°,A與 B在1 秒之內遠離了10000 km,因此由
星系A觀測星系B會以10000 km/s的速度奔離。
28. 答案 D
概念中心 恆星的半徑
解析 已知L ∝ AT4,L為光度,A為表面積,T為 溫度,絕對星等相差5等,則光度相差100(即102) 倍,則 L
L⊙ = R2
R⊙2 × T4
T⊙4 ,則 R
R⊙ = L L⊙
× T2
T⊙2,R= 102
1 ×( 6000
5000 )2R⊙≒14.4 R⊙(其 中
R 為恆星半徑,R⊙為太陽半徑,L⊙為太陽光度,T⊙
為太陽表溫。
29. 答案 D
概念中心 地質圖的研判
解析 連結露頭線(地層交界線)與同一高度的等 高線交二點,這點連結的方向即為走向,例如下圖
(一),B層與C層的露頭線(440 m)等高線交二點
的連結線(直線a),其走向為南北向。再者,相同 露頭(420 m)的等高線的連結線(直線 b),傾斜 方向與走向垂直,且走向線高度降低的方向,因此 B 層向東傾斜。如下圖(二)所示,若傾角為 45° 時,
則走向線間的水平距離為 20 m,而地質圖中走向線 a與c間的水平距離約50 m,因此傾角小於45°。
圖(一)
(A) (B) (C)
圖(二)
30. 答案 A
概念中心 斷層種類
解析 同上題,斷層 X的走向,取圖(一)中的直線d
(440 m),直線 c(420 m)的走向線。且傾斜方 向向西北,如下圖(三)中顯示,西北側為斷層的上盤
。注視圖(一)中 C 層與 D 層的露頭線,夾在斷層西
北側448 m附近的P點,在東南側430 m附近的Q
點。上盤西北側露頭高度高,因此上盤相對於下盤 上升,所以X斷層為逆斷層。
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