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α-ball 表面結構模型虛擬磷酸根團尋找候選活化部位參考群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2-50)

本論文採用林宏仁等[58]的 α-ball 蛋白表面結構模型研究成果,他們發現的 蛋白表面結構中功能相同功能的蛋白質之間,其胺基酸序列和結構有相似的可能 性。但研究顯示,通常相似的胺基酸序列和結構,其功能大不相同[59][60][61]。

功能相同的蛋白質,通常是以活化部位和結合部位相似為主要依據[62][63]。所 以正確的找出活化部位和結合部位的位置,就成為蛋白質結構的重要問題。

6.1. 蛋白質表面結構 α-ball 模型之介紹

此篇論文是採用Richards 提出的 Solvent Excluded Surface(SES)觀念為基礎 來製作。先以虛擬球體接觸蛋白質表面結構原子的路徑紀錄後,之後將紀錄的路 徑重新描繪,便可得到蛋白質表面結構。主要依據蛋白質之間互相嵌合(docking) 作用,利用形狀的互補(shape complementarity)關係,使虛擬球體停留的地方便是 能接合的位置。

蛋白質表面結構α-ball 模型的流程,先以凡得瓦力為原子的半徑,再將所有 原子組成蛋白質。之後由端點開始使用虛擬球體滾動蛋白質表面結構,並限制只 可在外圍滾動。便可建立此篇論文所需要的搜尋、擷取的演算法。

此篇論文在做搜尋和擷取時,所運用的虛擬球體稱為 α-ball。α-ball 所滾動 的蛋白質表面結構則稱為α-surface。α 所代表的意義為虛擬球體的半徑。α 值改 變的話,所滾動出的蛋白質表面結構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可依照使用者所需來改 變α-ball 的大小。

α-ball 如何來滾動蛋白質表面結構,可由圖 26 觀察出。圖中 A 和 B 為蛋白 質表面結構中的原子,可看出α-ball 從 A 原子滾動到 A 原子和 B 原子之間的空

隙。α-ball 在兩個原子或多個原子之間的空隙停留時,會形成凹面,這便是互補 關係。

圖26 α-ball滾動蛋白質表面結構,圖中白色球體為蛋白質表面結構,黃色球體為 α-ball,虛線為滾動的軌道,α’為到達凹面時的代號。

α-ball 和 α-surface 接觸時,可由圖 27 中觀察出。圖中 A、B、C、D、E 和 F 為蛋白質表面結構中的原子。A 原子由於沒有和 α-ball 有接觸,所以不屬於 α-surface 的一部分。改變 α-ball 的大小時,則 α-surface 也會改變,如圖 28 所示。

此時A 原子有跟 α-ball 接觸,便為 α-surface 一部分。因此可由 α-ball 的大小設 定,來搜尋蛋白質表面結構會被結合的部位。

圖27 α-ball和α-surface示意圖-原子無接觸情況,A原子由於沒有和α-ball有接觸,

所以不屬於α-surface的一部分。

圖28 α-ball和α-surface示意圖-原子接觸情況,改變α-ball大小,所得到的結合部位 也會有所不同。A原子由於有和α-ball有接觸,所以屬於α-surface的一部分。

6.2. 蛋白質表面結構 α-ball 模型相關研究

蛋白質表面結構的研究中,蛋白質所組成的原子通常以球體形狀表示。球體 的大小,則是看原子的凡得瓦力(van der Waals force)大小來設定。在 1971 年,

Lee 和 Richards[64]以 Solvent Accessible Surface(SAS)的觀念描繪出表面結構。

SAS 的做法為用一個虛擬球體滾動蛋白質表面結構,最後將滾動的路徑紀錄後便 可描繪出蛋白質表面結構,如圖 29 所示。在 1977 年時,Richards[65]則提出以 Solvent Excluded Surface(SES)的觀念描繪蛋白質表面結構。SES 的做法為用一個 虛擬球體滾動蛋白質表面結構,之後將虛擬球體和蛋白質表面結構接觸的路徑紀 錄後,便可描繪出蛋白質表面結構,如圖30 所示。

圖29 Solvent Accessible Surface(SAS)示意圖。圖中白色球體為蛋白質表面結構,

黃色球體為虛擬球體,藍色虛線則為SAS。

圖30 Solvent Excluded Surface(SES)示意圖。圖中白色球體為蛋白質表面結構,

黃色球體為虛擬球體,紅色實線則為SES。

描繪出蛋白質表面結構後,便可依照各種蛋白質的特性,來找出蛋白質的活 性,活化部位和結合部位。此篇論文是採用 SES 的觀念,來描繪蛋白質表面結 構。

6.3. 蛋白質表面結構 α-ball 模型運作圖示

此部分我們分別以預設的1.4Å,和統計出的磷酸根半徑 2.15Å,作為 α-ball 的半徑。做測試的蛋白質則使用DSP 為雙特異性去磷酸水解酶中(PDB ID:1J4X) 為例子,其DSP 名稱為 DUSP3 成員蛋白。圖 31 到圖 33 則為蛋白質表面結構 α-ball 模型實際圖形。

DUSP3 擁有 1480 個原子。經過蛋白質表面結構 α-ball 模型程式的 α-ball 滾 動後,α-ball 半徑 1.4Å 測出 1444 個原子,滾動出 827 個表面原子,使用了 2737 個α-ball。α-ball 半徑 2.15Å 則測出 1444 個原子,滾動出 468 個表面原子,使用 了1381 個 α-ball。圖 31 為原始的 1J4X 成員蛋白 DUSP 3 表面結構圖。圖 32 和 圖33 分別為滾動後的表面原子結構和 α-ball 覆蓋在表面原子結構上的情形。

圖31 DUSP3成員蛋白原始表面結構圖

圖32 α-ball半徑為1.4Å的DUSP3成員蛋白表面結構圖和α-ball覆蓋的表面原子結 構圖

圖33 α-ball半徑為2.15Å的DUSP3成員蛋白表面結構圖和α-ball覆蓋的表面原子結 構圖。

由蛋白質表面結構α-ball 模型實際圖形可知,當 α-ball 半徑越大時,所測到 的表面結構會越少,但 α-ball 則會將整個表面結構覆蓋住。要精確的測得表面結 構,則必須將α-ball 半徑設定到一定的最小值。

6.4. 受質磷酸根團在 DSP 活化部位內部所量測距離

蛋白質表面結構α-ball 模型的作用是模擬磷酸根團,為了得到準確的磷酸根

α-ball 的範圍做統計,以得到最佳的 α-ball 範圍值。圖 34 為 DSP 中的 DUSP3 成 員蛋白其PDB 編號為 1J4X 的活化部位結構示意圖。

圖34 活化部位結構示意圖。

圖中藍色部分為氮原子,綠色部分代表碳原子,紅色圓球代表氧原子,黃色 圓球代表磷原子。綠色圓球代表磷酸根團的範圍,灰色弧形代表活化部位的序 列。黑色實線代表氧離子和磷酸根的距離,藍色虛線代表氫鍵的距離,咖啡色虛 線代表磷酸根與胺基酸之間的距離。

從附錄C 的表 16~表 19 中可看出磷酸根團內氧的距離範圍,經本研究計算 為1.54Å~1.6Å,磷酸根團內部氧的距離加氫鍵的距離為 4.46Å~4.62Å。磷酸根與 胺基酸之間的距離為3.92Å~4.23Å。雖然磷酸根團內部氧的距離加氫鍵的距離,

與磷酸根與胺基酸之間的距離,可當蛋白質表面結構α-ball 模型程式中 α-ball 的 半徑範圍。但如要有更準確的半徑的話還必須減掉氫原子和磷原子的範圍值,如 此才算是最準確的α-ball 的半徑範圍。最後決定選用附錄 C 統計結果的中心磷原 子與磷酸根的氧原子中心的距離加上氧原子的半徑1.41Å+0.74Å=2.15Å,和中心

磷原子與磷酸根的氧的距離加氫鍵的距離減去氮原子的半徑 5.8Å-0.74Å=5.06Å 之間的距離來做測試。

6.5. 受質磷酸根團在 PTP 活化部位內部所量測距離

本研究在DSP 家族的磷酸根準確預測後,便將範圍擴大至 PTP 家族。一開 始要先確認PTP 家族中的磷酸根團(圖 35)是否和 DSP 家族的磷酸根團相似。便 計算PTP 家族中 EC3.1.3.16 和 EC3.1.3.48 的磷酸根團中,磷與其連結的四個氧 原子的距離。EC3.1.3.16 代表絲胺酸/酥胺酸特異性去磷酸酶(Serine/threonine specific protein phosphatase)( 表 2) , EC3.1.3.48 代 表 酪 胺 酸 去 磷 酸 酶 (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表 3)。統計過後磷酸根團的距離相差甚小。在統計 的過程中由於去磷酸化作用的時間非常簡短,為了擷取去磷酸化的過程,因此將 磷酸根中的磷原子(P)用硫原子(S)或鎢原子(W)取代。但取代後的結果,磷酸根團 的距離仍然沒有改變。

圖35 磷酸根團結構圖

表2 絲胺酸/酥胺酸特異性去磷酸酶磷酸根團內部距離 O-1 O-2 O-3 O-4(OH) 平均值 1.54 1.51 1.48 1.59 標準差 0.004 0.006 0.014 0.018

表3 酪胺酸去磷酸酶磷酸根團內部距離

O-1 O-2 O-3 O-4(OH)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2-5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