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眾生一再入出的「通道」經驗。

以廣義的宗教觀點看,從樂園受逐流落到人間的人類,藉由許多儀 式性的行為,希望能夠從虛無與死亡中被拯救出來,回到神聖與真實的

72 《紅樓夢校注》(二)第 79 回,頁 1261。

源頭。神聖的力量就是「實體」,是永恆,有效力的。聖與俗的二極性,

常被表達為真實與虛幻之間的對立映照。人類渴望重回起源的神聖時 間,就是渴望回歸到諸神的臨在,那穩固、直接、純淨的「彼時」世 界。73「大觀園」自「太虛幻境」複製而來,是二而一,也一而二。如 果小說中的大觀園是短暫的人間仙境,那麼太虛幻境乃是相對的永恆聖 界,兩相映照複疊勾連。太虛幻境代表宇宙創世的原初聖境,含融了人 渴望回歸的神聖時空。H.C.Puech說:

時間─被天體運轉所決定和計算的時間─是不變之永恆的 可變形象,是不變之永恆仿效運轉於一個圓之中。因此所有宇宙 的形成,及同樣的方式,在我們現存此世界的生成與毀滅的期 間,都將進入一個圓之中,或者根據循環的無限連續,進入同一 個實體所遵循不變的定律與不變的交替法則,而使同一實體進入 受造、毀滅與再造的過程中。……每一個周期循環,……同樣的 情境被複製,都已被製於先前的循環中,並且也被製於隨後的循 環中─如此永無止盡。沒有任何事件是只出現一次的,發生一 次即永遠……,而且曾經發生、現在發生、還將發生,如此永遠 地下去;同樣的人曾經出現、現在出現,還將在每一次循環於自 身的回復中再次出現。74

上述永恆回復的時間觀念,自古即被許多宗教哲學所吸收。所有的 神話故事,無不宣告一個新宇宙情境的出現,或一則原始事件的出現。

因而它總是重述著創造,述說著某物如何被完成,如何出現。基於這個 緣故,神話故事與本體論(ontology)有極密切的關係。75宇宙創生的時 刻,成了所有神聖時間的典範模式,76緣此,我們可以想及《紅樓夢》

73 參見羅馬尼亞•伊利亞德著,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頁 63、139、151。

74 原註 Hemri Charles Puech: ‘La gnose et le temps’, Eranos-Jahrbuch, XX, 1952, pp.60-61.此處轉引自同前註,頁 154-155。

75 同前註,頁 140。

76 同前註,頁 127。

的女媧創世神話,寶玉的頑石前生。而任何一個宇宙的片斷都顯而易 明,它自身存在的模式,已顯示出一種存在的獨特結構─神聖。宇宙 的神聖性顯示,就是原初的啟示,77太虛幻境即具此神聖的原初特質,

當然往復循環為有情生命的最終歸宿。

人渴望回歸原始神聖,有如重返母親子宮,象徵性地受造,重生。78 以人世而言,第一次的生命是生理、物理性的生命,第二次的生命則屬 靈的再生。而靈的再生,包含了知識、精神,或信仰上的再生。79對宗 教人而言,死亡不是最終的盡頭,只不過是另一種人類存在的模式;80 死亡之後總是伴隨著新生。或者可以說,通過「門檻經驗」,從某種存 在模態穿越到另一個模態中,亦即從一個受限制的存在,穿越到不受限 制的存在模式。81

「大觀園」作為原初聖境的人間拓本,也是宇宙性形成的一環,它 的第一層象喻是「伊甸樂園」鄉愁,第二層象喻是曾經發生、現在發生、

還將發生,如此永遠地下去。在每一次循環於自身的回復中,再次出現。

作者以「情」作為貫穿其中的主軸,由其分化為出生、成年、婚姻,和 死亡的生命關卡。這些重要的關卡,包含了實質上與形式上的儀式,象 徵。書中的寶玉降生人世時,就像所有眾生,還尚未完全,必須經過第 二次靈性上的出生,從不完美的狀態通向完美的狀態,如此才能成為一 個完全的人。可以這麼說,「人的存在通過一系列的『通道儀式』,也 就是一連串的「入門禮」,而達到圓滿。而「門檻」,不只是專指外頭 與裡面的邊界而已,還有從一區域到另一區域之通道的可能性。這種從

「凡俗」存在模式進入到「神聖」存在模式的通道經驗,含有突破及超 越界的象徵意義。82

77 羅馬尼亞•伊利亞德著,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頁 82。

78 同前註,頁 129。

79 同前註,頁 55。

80 同前註,頁 192。

81 同前註,頁 200、215。

82 同前註,頁 220-221。215。「入門禮」、「通道儀式」可參同書,頁 231。

入門禮相當於靈性的成熟,通常包含出生、成年,婚姻(性愛)、

死亡的神聖啟示。在人類的宗教歷史中,不斷出現這個主題:「入門者」

是一個經驗過奧秘的人,是曉事者(he who knows)。亦即,要真正成 為一個人,必須向第一次(自然)的生命死去,並且向更高的生命重生,

而這更高的生命同時是宗教性的,也是文化性的。83

愛情或許是一種肯定人生痛苦的偉大方式,應該也是對自身生命及 行為的肯定。愛情是生命中的最高點,自此生長出源源不絕的生命意義 與價值,84但在不少宗教哲學裡卻被視為「墮落」的開始,稱之為「原 罪」。《紅樓夢》也有「情慾乃痛苦之源」的覺知,這是帶有宗教性的,

因此,昇華之道自需於其中索解。作者並沒有將情愛簡單化約,反而頌 揚出自本心的真情摯愛,書中有許多例子以生命為代價,來彰顯愛情的 純潔神聖,無關乎身分、性別、階級的分殊與否。85曹雪芹傳承了自魏 晉以至明清,淵遠流長的「情」文化,開出驚人的新意。這點主要可歸 源於周易思想、道家陰性哲學,以及他個人的情性才華。

「大觀園」是某種意義的秘密花園、情愛淵藪。從書中細密的空間 造景與人物事件的往返梭織裏,作者彷彿告訴讀者:人必須有一顆溫柔 的愛心,而不是只充滿慾望的心。這顆心的主人沒有絕對的性別階級之 分,它來自宇宙母神的神聖恩賜,模仿創世的雌雄同體,陰陽和合。86索 解「大觀園」,不妨參照西方的「聖杯」傳奇,「聖杯」代表人類在人 世的恐懼與慾望中,善惡之間的一條通道。聖杯傳奇的主題是講土地、

人的存在需通過出生、成年、婚姻、死亡的重要關卡,《紅樓夢》裏寶玉 的通道儀式,凝縮為出生、性愛(婚姻)、出家。若大觀園的時光約五,

六年,則推算寶玉出家時約十九歲,並未經歷世俗定義的成年禮,或暗寓 其抗拒「成年」禮俗入世。惟從「大觀園」的時空設計,寶玉雖迴避「成 年禮」,仍得以穿過情愛婚姻的體驗關卡,「以情悟道」重返純真太虛。

83 羅馬尼亞•伊利亞德著,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頁 226-228。

84 參照美•坎伯著,朱侃如譯,《神話》,頁 323-325。

85 如黛玉(以及作為分身的「晴雯」)/寶玉、秦鍾/智能兒、司棋/潘又 安、尤三姐/柳湘蓮……等,都以生命本真詮釋愛情的無怨無悔,無關身 分、性別、階級的界限。

86 可參照美•坎伯著,朱侃如譯,《神話》,頁 329。

國家,及整個人類關懷的領域都已被廢置一旁,被稱之為荒原。生活在 荒原上的人,過著不真實的生活,別人怎麼做你就怎麼做,卻沒有勇氣 過自己要過的生活,那就是荒原。在荒原中,事物的表象無法取代內在 真實。聖杯意指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的人,所了解和達到的真實,也就 是人類實踐其意識狀態的最高精神潛能。87寶玉與眾姐妹早先在「大觀 園」過著充滿靈性詩意的生活,本是生命菁華展現的一場盛宴,也是人 性生活的開花結果與真善美的實踐。可以說,賦予生命真實性的,主要 源自宇宙大自然的脈動,而不是來自一種人類威權的社會規範。這就是 初始「大觀園」與「聖杯」傳奇的相似所在。

聖杯象徵能以自身意志力及脈動為依歸的真實生活。它使我們在好 壞、光明暗的對立生活中,找到平衡。發自於願意和別人一起承擔受苦 的慈悲心,盡力傾向光明和諧的關係,這是因為了解、體貼別人才能有 的。這種慈悲不是出於社會禮教規範,而是一個人的心很自然的開放給 另一個人。88我們在寶玉的身上就看到這樣的「聖杯精神」─一種自 然流露的慈悲。書中敘寫寶玉從跟黛玉晴雯、寶釵襲人等之間的情愛體 驗中,流露出莫大的耐力與慈悲心。夏志清說,在《紅樓夢》哲理性的 構思設計中,寶玉那種女性的敏感和馴從的痛苦,正是他精神覺醒的必 要條件,慈悲心使他同時具備悲劇性的洞察能力。小說發展到搜查「大 觀園」之後,突如其來的一幕幕悲劇,使寶玉受到極度的震驚,不久便 病倒了。百日禁閉後的寶玉,顯得精神不振,缺乏生氣。賈母王夫人鳳 姐開始鄭重討論他的婚事時,他重拾經書,但精神狀態很快落到最低 點,這象徵性地表現在他所佩的玉石的神秘失蹤上。當悲劇性的高潮事 件─黛玉病死,他聽命與寶釵成婚(即使誤認婚姻對象是黛玉)─

發生時,他只有任人驅使了。89此時的寶玉事實上已經進入生命的荒原。

87 可參照美•坎伯著,朱侃如譯,《神話》,頁 333-335。

88 同前註,頁 335。

89 夏志清著,胡益民、石曉林、單坤琴譯,《中國古典小說史論》第七章《紅 樓夢》,頁297-298。

原始神聖的性愛、婚姻,已經介入社會禮教、人倫規範,扭曲了生活在 荒原上的寶玉,他過著不真實的生活,別人告訴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

即使這些「別人」是出於善意的長輩。寶玉看起來似乎沒有勇氣過自己 想要的生活,不過,這些性愛、婚姻的「門檻」體驗,當然給他帶來轉 化生命的契機。

數月之後,失去的玉被神秘的癩僧送回,寶玉掙扎著要還玉。夏志 清以為這舉止象徵著寶玉的「大澈大悟」和「返樸歸真」。重新獲得玉 石後,緊接著第二次「太虛幻境」之旅(第116回)。寶玉又一次見到 晴雯、黛玉、可卿、鳳姐……,儘管他熱切盼望她們念起往日舊情,可 是她們已經完全不與他相認了。這讓寶玉憶起初次太虛幻境之旅讀到的 十二金釵命運簿,現在才澈底領悟過來,什麼是「聚散浮生」。(第118

數月之後,失去的玉被神秘的癩僧送回,寶玉掙扎著要還玉。夏志 清以為這舉止象徵著寶玉的「大澈大悟」和「返樸歸真」。重新獲得玉 石後,緊接著第二次「太虛幻境」之旅(第116回)。寶玉又一次見到 晴雯、黛玉、可卿、鳳姐……,儘管他熱切盼望她們念起往日舊情,可 是她們已經完全不與他相認了。這讓寶玉憶起初次太虛幻境之旅讀到的 十二金釵命運簿,現在才澈底領悟過來,什麼是「聚散浮生」。(第11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