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伍、素養導向教材編寫原則

一、國民小學教育階段

(一)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自然科學領綱之實施要點規範:自然科學領域各教育階段教材發展,在國小教育階段應選擇合適之議題、

大概念或跨科概念做統整發展教材。

(二)教材編寫宜參照以下原則進行:

1.內容統整:自然科學教材內容宜多採跨越領域、科目知識藩籬之學習內容;如以大概念、跨科概念或生活與社會議題等來做統整。結合 課綱科學「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構成統整之自然科學教材。

2.多元學習策略:自然科學教材宜配合靈活運用多元學習策略(如閱讀寫作、探究實作、批判論證、角色扮演、數位學習等)與評量方法,

對於不同主題教材做完整之設計。

3.採議題為中心發展教材,宜重視以學習者為中心,根據其認知發展階段特性與日常生活經驗,選擇適當切身關心之議題為出發,結合科 學探究、概念習得、科學論證等多元途徑開發教材。

4.採自然科學領域的大概念或跨科概念作為架構以發展教材,幫助學生形成較深較廣的理解。自然科學領域大概念的分類架構與訂定,會 因採用的觀點、分類多寡、範圍大小或名詞運用,而有不同的呈現。

(三)參考案例:教學單元設計當由教材編寫者發揮創意,依照學習目標、學生特性與教學環境的差異而做變通運用。針對素養導向科學 教材發展,就跨科概念(案例一)、大概念(案例二)及議題中心(案例三),分別列舉其結合「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之教材 設計架構,完整案例內容請參看本手冊「柒、教學單元案例」。

1.案例一:種子遊樂園

本案例以自然科學領域學習內容-課題 2「自然界的現象、規律與作用」之跨科概念「改變與穩定(INd)」設計符合 3-4 年級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之教學示例。單元內容除「改變與穩定(INd)」外,還涉及「構造與功能(INb)」、「系統與尺度(INc)」與「資源與永續性(INg)」

等跨科概念的學習內容。以分科的學習內容來檢視,本例囊括生物科和物理科的主題,單元部分學習活動更延伸整合「藝文」領域的學習 內容。本教學單元之學習活動預計可達成的學習表現,包括探究能力之思考智能和問題解決,以及科學的態度與本質之培養科學探究的興

趣等項目。

(1)教材發展原則:以跨科概念--「改變與穩定」發展教材

(2)建議教學對象:國小四年級

(3)雙向細目表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pe -Ⅱ-2

能正確安全操作適合學習階段的物品、器材儀 器、科技設備與資源並能觀測和紀錄。

tr-Ⅱ-1

能知道觀察、記錄所得自然現象的的結果是有其 原因的,並依據習得的知識,說明自己的想法。

tm-Ⅱ-1

能建立簡單模型的概念,並能理解形成自然界實 體模型的特性,進而與其生活經驗連結。

ai -Ⅱ-3 透過動手實 作,享受以 成品來表現 自己構想的 樂趣。

INd-Ⅱ-3

生物從出生、成長到死亡 有一定的壽命,透過生殖 繁衍下一代。

學習活動一:種子尋親記 學習目標:

1.認識日常飲食中屬於種子的食物。

2.利用簡單工具解剖果實,了解種子與果實的 關係。

3.發現並記錄校園或鄰近社區常見植物的種 子。

4.關心校園或社區的環境改變,對種子的傳播 可能造成的影響。

學習活動二:種子旅行記 學習目標:

1.知道部分植物靠種子來繁殖下一代,而不同形 態的植物種子需要透過不同的方式來傳播。

2.透過細部的觀察、解剖與描繪,了解植物傳播 機制所依賴的形態特徵。

3.知道植物種子可以靠自力(彈力)、風力、水力或 動物來傳播。

INd-Ⅱ-8

力有各種不同的形式。

INd-Ⅱ-4 空氣流動產生 風。

學習活動三:種子運動會 學習目標:

INd-Ⅱ-9

施力可能會使物體改變運 動情形或形狀;當物體受 力變形時,有的可恢復原 狀,有的不能恢復原狀。

1.透過實作以各種方式來擾動空氣產生不同強度的風,以模擬風力傳播種子的狀態,測量並記錄風力大小以了解 風對種子傳播的影響程度。

2.利用紙張製作靠風力傳播的種子模型,以了解風力大小對不同形態特徵的種子傳播的影響程度。

3.透過遊戲模擬,探討種子可由動物毛皮傳播,了解力會影響傳播的情形。

2.案例二:能源與能量

(1)教材發展原則:本案例是以「大概念」為主之高年級教學模組教材,統整不同主題教材環繞某一科學的核心大概念,著重統整的能 力,宜以跨越科目、領域知識藩籬之概念學習材料編製,幫助學生對於該自然領域核心大概念形成較深較廣的理解。自然領域大概 念的分類架構與訂定,會因採用的觀點、分類多寡、範圍大小或名詞運用,而有不同的呈現,取材仍以學習者之生活經驗與應關心 之議題為核心,透過活動或議題來探討大概念,每一個大概念中都會包含許多小概念,學習的重點並非小概念的記憶,而是對大概 念產生宏觀的認識。

「能源與能量」為生活中重要的概念,且具跨科概念的性質,依此所設計的學習活動可包含:「能源科技」、「能源經濟」、「能源政策」、

「能源與環境」…等跨領域的不同層面,並透過數個操作型探究實驗、閱讀熱門能源時事報導、蒐集正反意見訊息…等,以完整呈現「能 源與能量」在真實世界的面貌,教材編寫者可視實際需要調整。雙向細目表內學習活動設計所對應的指標,僅呈現主要學習表現,並非該 活動只能達成單一學習表現。

(2)雙向細目表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ti -Ⅲ-1

能運用好奇心察覺日常生活現象的規 律性會因為某些改變而產生差異,並 能依據已知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想像 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察覺不同的方 法,也常能做出不同的成品。

pe -Ⅲ-2

能正確安全操作適合學習階段的物品、器材儀器、科 技設備與資源。能進行客觀的質性觀測或數值量測並 詳實記錄。

ah -Ⅲ-2

透過科學探究活動解 決一部分生活週遭的 問題。

INa-Ⅲ-6 能量可藉由電流 傳遞、轉換而後 為人類所應用。

利用電池等設備 可以儲存電能再 轉換成其他能 量。

學習活動一:電從哪裡來?電到哪裡 去?

學習目標:

1.從日常生活中使用電器的經驗,知 道電池等設備可以儲存電能,電廠 可以提供電能。

2.了解使用電池的電器產品與其運作 時能量的轉換。

3.應用電池與馬達設計玩具。

INa-Ⅲ-5 不同種類的能源 與不同形態的能 量可以相互轉 換,但總量不 變。

INa-Ⅲ-7

學習活動二:能量的轉換 學習目標:

活動二-1

1.透過製作簡易電動機,了解電能可以轉換成動能。

2.透過製作搖搖發電機,了解動能可以轉換成電能。

3.透過製作太陽能小風扇,了解光可以轉換成電能及動 能。

運動的物體具有 動能,對同一物 體而言,速度越 快動能越大。

INa-Ⅲ-10 在生態系中,能 量經由食物鏈在 不同物種間流動 與循環。

4.針對上述實驗進行質性觀測與數值量測,並了解影響 的因素。

活動二-2

1.透過單擺實驗操作,知道擺錘位能的大小與其位置的 高低有關,及擺錘動能的大小與其運動的速度有 關。

2.了解位能與動能可以互換,並且有總能量不變的現 象。

活動二-3

1.知道食物也是一種能源。

2.知道食物鏈代表生態系中能量的流動與循環。

INg-Ⅲ-5 能源的使用與地 球永續發展息息 相關。

學習活動三:節能減 碳救地球

學習目標:

1.知道不可再生與可 再生能源。

2.認識能源消耗與碳 排放。

3.執行節電計畫,以 減少能源的浪費。

3.案例三:氣候變遷下的智慧好生活

(1)教材發展原則:以自然環境與社會議題發展教材

由於人類為求生活的便利所過度利用環境的結果,致使能源短缺及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各種災害,已成為當今世界所面對重要的問題,

這不僅關係到地球生態環境的永續性,也影響到每一個人日常的生活,許多全球性的環境議題常被廣泛批判討論,且有時並無一致的看 法,例如:水庫、核能廠的興建或塑膠袋的限用等爭論性問題。故讓學生接觸爭論性環境議題之教學是相當重要的,除了培養其能對議題 具有批判思考、運用正確資訊和論證等能力,並要以多元的角度來看待爭議性的問題。本單元課程設計以本領域之「自然界的永續發展」

核心概念所揭示之階段學習表現,設計成模組化課程,幫助國小學童透過多元學習方式來培養國民科學素養,並能以創新的思維與行動在 日常生活中實踐。

(2)雙向細目表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tc-Ⅲ-1

能就所蒐集的數據或資料,進行簡單 的紀錄與分類,並依據習得的知識,

思考資料的正確性及辨別他人資訊與 事實的差異。

pa-Ⅲ-2

能從(所得的)資訊或數據,形成解釋、發現 新知、獲知因果關係、解決問題、或是發現新 的問題。並能將自己的探究結果和他人的的結 果(例如來自同學)比較對照,檢查相近探究 是否有相近的結果。

ah-Ⅲ-1

利用科學知識理解日常生活觀察到的 現象。

an-Ⅲ-1

透過科學探究活動,了解科學知識的 基礎是來自於真實的經驗和證據。

INg-Ⅲ-4 人類的活動 會造成氣候 變遷,加劇 對生態與環 境的影響。

學習活動一:氣候變遷知多少?

學習目標:

1.感知日常生活中氣溫變化與極端氣 候所帶來的影響。

2.了解「氣候變遷」與人類活動有密 切相關。

3.認識氣候變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INg-Ⅲ-5 學習活動二:能源與生活

能源的使用 與地球永續 發展息息相 關。

學習目標:

1.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能源。

2.探討日常生活中使用能量的使用狀況。

3.了解火力發電、工廠及交通工具等排放的溫

3.了解火力發電、工廠及交通工具等排放的溫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