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參、核心素養與學習重點的呼應說明

科學素養之養成需要在各學習階段教育過程中持續進行,本表所選內容僅係作為說明科學核心素養與學習表現、學習內容關係之參考示 例。教科書編者或教師自當發揮創意,且根據教與學內容需要做合適之統整,以達到培養具備科學素養公民之教育目標。

一、國民小學教育階段

自然科學領域學習重點 自然科學領域

核心素養 說明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ti-Ⅱ-1

能在指導下觀察日常生活現象 的規律性,並運用想像力與好 奇心,了解及描述自然環境的 現象。

ah-Ⅱ-1

透過各種感官了解生活週遭事 物的屬性。

ai-Ⅲ-1

透過科學探索了解現象發生的 原因或機制,滿足好奇心。

INe-Ⅱ-4

常見食物的酸鹼性可利用氣味、觸 覺、味覺簡單區分,花卉、菜葉會因 接觸酸鹼的環境而改變顏色。

INc-Ⅱ-6

水有三態變化及毛細現象。

INc-Ⅱ-10

天空中天體有東升西落的現象,月亮 有盈虧的變化,星星則是有些亮有些 暗。

INb-Ⅲ-6

動物的形態特徵與行為相關,動物身 體的構造不同有不同的運動方式。

INb-Ⅲ-7

植物各部位的構造和所具有的功能有

自-E-A1

能運用五官,敏 銳的觀察周遭環 境,保持好奇心、

想像力持續探索 自然。

學習內容應以日常生活可實際觀察的題 材為主,不論是物質性質、生物構造特徵或天 體運行的規律現象。透過實作觀察,學生能對 生活周遭自然事物引起好奇心、想像與探索的 興趣,因而願意主動觀察或具體操作以試圖描 述和理解這些自然現象。

自然科學領域學習重點 自然科學領域

核心素養 說明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關,有些植物產生特化的構造以適應 環境。

po-Ⅱ-1

能從日常經驗、學習活動、自 然環境,進行觀察,進而能察 覺問題。

an-Ⅱ-3

發覺創造和想像是科學的重要 元素。

tr-Ⅲ-1

能將自己及他人所觀察、記錄 的自然現象與習得的知識互相 連結,察覺彼此間的關係,並 提出自己的想法及知道與他人 的差異。

INe-Ⅱ-9

電池或燈泡可以有串聯和並聯的接 法,不同的接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INe-Ⅲ-5

常用酸鹼物質的特性,水溶液的酸鹼 性質及其生活上的運用。

INd-Ⅲ-9

流水、風和波浪對砂石和土壤產生侵 蝕、風化、搬運及堆積等作用,河流 是改變地表最重要的力量。

自-E-A2

能運用好奇心及 想像能力,從觀 察、閱讀、思考所 得的資訊或數據 中,提出適合科 學探究的問題或 解釋資料,並能 依據已知的科學 知識、科學概念 及探索科學的方 法去想像可能發 生的事情,以及 理解科學事實會 有不同的論點、

證 據 或 解 釋 方 式。

教學活動應引導學生發現人們生活周遭 面臨的問題,例如:如何安全用電、如何選用 適當的清潔劑、為何颱風會造成土石流等,需 要有適當的科學知識、概念,並透過實驗、測 試、資料收集和分析等各種方法,以尋找可能 的答案。透過生活議題的探討,學生能體會到 運用不同方法所得的資料記錄可能不同,對資 料的解釋與論證也會因個人的知識或經驗的 不同而有差異。

pe-Ⅱ-1 INc-Ⅱ-1 自-E-A3 可採結構式探究活動,循序漸進,由教師

自然科學領域學習重點 自然科學領域

核心素養 說明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能了解一個因素改變可能造成 的影響,進而預測活動的大致 結果。在教師或教科書的指導 或說明下,能了解探究的計 畫。

pe-Ⅲ-1

能了解自變項、應變項並預測 改變時可能的影響和進行適當 次數測試的意義。在教師或教 科書的指導或說明下,能了解 探究的計畫,並進而能根據問 題的特性、資源(設備等)的 有無等因素,規劃簡單的探究 活動。

pe-Ⅲ-2

能正確安全操作適合學習階段 的物品、器材儀器、科技設備 與資源。能進行客觀的質性觀 測或數值量測並詳實記錄。

使用工具或自訂參考標準可量度物品 的尺寸。

INc-Ⅱ-2

生活中常見的測量單位與度量。

INd-Ⅱ-5

自然環境中有砂石及土壤,會因水 流、風而發生改變。

INe-Ⅲ-5

常用酸鹼物質的特性,水溶液的酸鹼 性質及其生活上的運用。

具備透過實地操 作探究活動探索 科 學 問 題 的 能 力,並能初步根 據問題特性、資 源 的 有 無 等 因 素,規劃簡單步 驟,操作適合學 習階段的器材儀 器、科技設備與 資源,進行自然 科學實驗。

提出具體的研究問題,指導學生體驗從事科學 活動的歷程,如設計研究流程、收集資料與分 析、提出解釋與結論。透過實地操作探究活動,

學生能認識和使用適當的測量工具,觀察自然 事物的變化,思考造成變化的因素,進而選取 其中的變因,設計實驗流程,實際操作資料的 收集與分析。

ah -Ⅱ-2 INe-Ⅱ-8 自-E-B1 進行實驗探究時,學生能夠將實驗結果做

自然科學領域學習重點 自然科學領域

核心素養 說明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透過有系統的分類與表達方 式,與他人溝通自己的想法與 發現。

tc -Ⅲ-1

能就所蒐集的數據或資料,進 行簡單的紀錄與分類,並依據 習得的知識,思考資料的正確 性及辨別他人資訊與事實的差 異。

pa -Ⅲ-1

能分析比較、製作圖表運用簡 單數學等方法,整理已有的資 訊或數據。

pa -Ⅲ-2

能從(所得的)資訊或數據,

形成解釋、發現新知獲知因果 關係、解決問題或是發現新的 問題。並能將自己的探究結果 和他人結果(例如來自同學)

比較對照,檢查相近探究是否 有相近的結果。

物質可分為電的良導體和不良導體,

將電池用電線或良導體接成通路,可 使燈泡發光、馬達轉動。

INe -Ⅲ-2

物質的形態與性可因燃燒、生鏽、發 酵、酸鹼作用等而改變或形成新物 質,這些改變有會和溫度、水、空 氣、光等有關。改變要能發生,常需 要具備一些條件。

INd-Ⅲ-11

海水的流動會影響天氣與氣候的變 化。氣溫下降時水氣凝結為雲和霧或 昇華為霜、雪。

能分析比較、製 作圖表、運用簡 單數學等方法,

整理已有的自然 科學資訊或數 據,並利用較簡 單形式的口語、

文字、影像、繪 圖或實物、科學 名詞、數學公 式、模型等,表 達探究之過程、

發現或成果。

描述性或數量化的分析,並利用合適的方式或 型式表達探究之過程、發現或成果,如物質的 導電、型態、可燃性與天氣變化。

自然科學領域學習重點 自然科學領域

核心素養 說明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pc -Ⅲ-2

能利用簡單形式的口語、文 字、 影像(如攝錄)字、 影 像(如攝錄)繪圖或實物、科 學名詞數學公式、模型等,表 達探究之過程、發現成果和可 能的運用。

po-Ⅲ-1

能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及科 技運用、自然環境、書刊及網 路媒體等,察覺問題。po-Ⅲ-2 能初步辨別適合科學探究的問 題,並能依據觀察、蒐集資 料、閱讀、思考、討論等,提 出適宜探究之問題。

INf-Ⅲ-2

科技在生活中的應用與對環境與人體 的影響。

INd-Ⅲ-7

天氣圖上用高、低氣壓、鋒面、颱風 等符號來表示天氣現象,並認識其天 氣變化。

自-E-B2

能了解科技及媒 體的運用方式,

並從學習活動、

日常經驗及科技 運用、自然環境、

書刊及網路媒體 等,察覺問題或 獲得有助於探究 的資訊。

學生能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書刊、網 路及媒體等,獲得資訊(如:天氣資料)或察 覺問題(如:新聞中常出現的「PM2.5」),並 能蒐集資料、提出自己看法、質疑、學習判讀 及驗證資訊可信度。

ai-Ⅱ-1

保持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透 過不斷的詢問,常會有新發 現。

INb-Ⅱ-7

動植物的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與其生 長、行為、繁衍後代和適應環境有 關。

自-E-B3

透過五官原始的 感覺,觀察週遭 環境的動植物與

學生能透過實際的觀察與體驗,在學習的 過程中自然地體會天地與四季變化之美。可配 合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將動、植物的觀察融 入學習。

自然科學領域學習重點 自然科學領域

自然科學領域學習重點 自然科學領域

核心素養 說明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速等資料來表達天氣狀態,這些資料 可以使用適當儀器測得。

和 諧 相 處 的 能 力。

與同儕討論、分析資訊,並發表探究的結果,

過程中培養專注聆聽習慣與討論論證能力。

po-Ⅱ-1

能從日常經驗、學習活動、自 然環境,進行觀察,進而能察 覺問題。

an-Ⅱ-2

察覺科學家們是利用不同的方 式探索自然與物質世界的形式 與規律。

tm-Ⅲ-1

能經由簡單的探究與理解建立 模型,且能從觀察及實驗過程 中,理解到有不同模型的存 在。

INg-Ⅱ-1

自然環境中有許多資源。人類生存與 生活需依賴自然環境中的各種資源,

但自然資源都是有限的,需要珍惜使 用。

INe-Ⅲ-12

生物的分布和習性,會受環境因素的 影響;環境改變也會影響生存於其中 的生物種類。

INg-Ⅲ-4

人類的活動會造成氣候變遷,加劇對 生態與環境的影響。

自-E-C3

透過環境相關議 題的學習,能了 解全球自然環境 的現況與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能透過觀察、探索等 途徑認識周遭自然環境及人類活動與自然環 境的關係。為建立全球的視野,可透過閱讀、

資料收集與討論等多元方式了解全球自然環 境危機現況與特性,認識人與環境互動所引發 的各種環境議題都與生物的生存息息相關,指 出人類的行為是重要的關鍵因素。

二、國民中學教育階段

自然科學領域學習重點 自然科學領域

核心素養 說明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ti-Ⅳ-1

能依據已知的自然科學知識概 念,經由自我或團體探索與討 論的過程,想像當使用的觀察 方法或實驗方法改變時,其結 果可能產生的差異;並能嘗試

能依據已知的自然科學知識概 念,經由自我或團體探索與討 論的過程,想像當使用的觀察 方法或實驗方法改變時,其結 果可能產生的差異;並能嘗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