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歐巴馬總統時期,兩岸關係相對地融洽,雙方的互動和交流也 非常地頻繁。國關學者吳玉山指出,馬英九總統時期,臺灣與中國重 修舊好(rapprochement)不是受到抗衡需要的影響,而是取決於抗衡成本 的影響;在中國崛起的情況之下,兩岸關係的惡化會讓臺灣在經濟和 國防的抗衡成本增加,以及美國與中國雙邊關係的改善,會讓臺灣做 為孤雛的角色更不利。55吳玉山教授認為中國崛起之後,使得臺灣較不 可能對於中國採取對抗的態度,重修舊好的途徑被認為是必要的,臺

John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p. 263.

法國對於捷克,以及英國對於歐洲低地國來說,都是屬於保護國的角色。當 德國的軍事實力逐漸坐大時,英國應該試圖扮演平衡者角色,與法國一起對 抗德國,因為英國與德國的實力已經接近,英國不足以成為法國的保護國,

只有雙方同心協力,才能對抗德國。

Yu-Shan Wu, “Power Shift, Strategic Triangle and Alliances in East Asia,”

Issues and Studies, Vol. 47, No. 4, December 2011, pp. 35-36.

灣運用所謂一石兩鳥的策略,不僅可以與中國改善關係,同時也可以 修補臺灣和美國的關係。56美國國關學者郝志堅(Dennis V. Hickey)指 出,美國不會反對臺灣與中國之間的對話和交流,但是美國也不會介 入兩岸對話的過程,這樣會讓美國陷入過去在中國內戰一樣的泥濘,

讓雙方都對美國表示不滿。57然而,臺灣與中國密切的交流會疏離過去 在美國國會中長期支持臺灣的國會議員。例如共和黨眾議員羅納巴克 (Dana Rohrabacher)辭去美國國會臺灣連線的主席職位,他認為繼續支 持臺灣連線是不必要的,因為臺灣已經選擇和專制的中國在一起,而 不是對抗中國。58國關學者鄭端耀指出,馬英九總統時期,臺美關係有 改善,但是卻沒有太多實質層次的提升,例如美國歐巴馬總統並沒有 批准臺灣所提出購買 F16 C/Ds 戰機的需求,當兩岸關係改善後,反而 讓臺灣更難從美國方面獲得更先進的武器。59

從美國對於臺灣和中國融冰和解的反應可以看出來,扈從政策會 出現利弊得失的後果,與中國發展較友善的關係,會讓美國認為臺灣 沒有抗衡的決心,同時兩岸關係低盪的情況下,美國軍售臺灣的合理 性和正當性會被減弱,在緊張降低的情況下,臺灣購買美國先進的武 器可能會破壞兩岸之間的互信。權力平衡理論主張,當國家對於一個 危險且無法滿足的侵略國採取有效抗衡戰略對於嚇阻或擊敗這個侵略 國是必要的情況下,如果國家反而選擇採取不抗衡或是無效的抗衡策

Yu-Shan Wu, “Strategic Triangle, Change of Guard, and Ma’s New Course,”

pp. 50-51.

Dennis V. Hickey, “Rapprochement between Taiwan and the Chinese Mainland: Implications for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 20, No. 69, February 2012, pp. 246-247.

Dennis V. Hickey, “Rapprochement between Taiwan and the Chinese Mainland: Implications for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p. 243.

Cheng Tuan Y., “Taiwan-US Relations: Close but Uncertain,” China Report, Vol. 49, No. 4, January 2013, p. 377.

略,則稱之為低度抗衡(underbalancing)。60馬英九政府選擇向中國傾 斜的戰略屬於權力平衡理論中的低度抗衡,透過創造性的九二共識、

一中各表來低度回應中國對於臺灣主權的宣稱和要求。61馬英九總統的 新兩岸政策擴大了兩岸的合作空間,但是臺灣向中國傾斜會讓中國占 有談判的優勢,如果談判不成,損傷較大的可能是馬政府。62簡言之,

兩岸關係的和解並無法同時提升臺灣和美國的關係,甚至臺灣被美國 認為抗衡決心的減弱或是鬆動,同時這樣的政策反而可能讓臺灣在談 判的過程中處於相對不利的立場。

臺灣選擇對於中國採取相對扈從的戰略與美國整體的亞太戰略出 現扞格之處。在歐巴馬總統執政初期,美國尋求與中國合作,決定不 要讓紛擾的人權、西藏和臺灣議題影響全面的美中關係,這樣的政策

Randall Schweller, Unanswered Threats: Political Constraints on the Balance of Power, p. 10.

Chen Dean P., “Security, Domestic Divisions, and the KMT’s Post-2008

‘One China’ Policy: A Neoclassical Realist Analysi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 Vol. 15, No. 2, May 2015, pp. 321-322。馬英九總統曾 經提到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目前實際的統治權只有臺澎金馬地 區,基於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而是特殊關係,也就是互 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請見謝莉慧,〈馬英九: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 係〉,《新頭殼 Newtalk》,2012 年 12 月 26 日,<https://newtalk.tw/news/

view/2012-12-26/32305>。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這種說法是屬於小國單 方面地限制本身的行為以避免和大國核心利益相衝突的扈從政策,請見吳玉 山,《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從前蘇聯看臺灣與大陸間的關係》,頁 19。另外有研究指出馬英九總統時期所執行的戰略不是扈從,也不是抗衡,

而是避險策略,相關的討論請見吳崇涵,〈中美競逐影響力下的臺灣避險策 略〉,《歐美研究》,第 48 卷第 4 期,2018 年 12 月,頁 513-547。

林繼文,〈雙層三角:以空間模型分析國內政治對美中臺戰略三角的影 響〉,包宗和、吳玉山主編,《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臺北:

五南,2009 年),頁 297。

定位使得美國不再成為臺灣和中國之間的平衡者。63然而,後來歐巴馬 總統在第二任任期中,調整戰略部署,選擇重返亞洲的政策(Pivot to Asia),在亞太地區投入有關外交、經濟和戰略等資源,以確保美國在 亞太地區的利益。64 軍事安全方面,美國執行亞太地區再平衡政策(Re-balancing Policy),目的是美國要有效地維繫在亞洲的軍事權力的投射 能力,以便對抗中國目前所執行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 and Area Denial or A2/AD)的不對稱戰略。65

美國國關學者沙特(Robert Sutter)指出,當美國選擇重返亞洲,與 許多亞太國家一起準備因應中國的強勢作為時,臺灣的馬英九政府對 於這個政策不太感興趣,因為臺灣的策略不是避險(兩邊下注以分散 風險),而是選擇與中國站在一起,跟這些亞洲國家執行不一樣的政 策。66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提到,臺灣政府推動更緊密的兩岸關係可能 會導致臺灣失去經濟和政治上的獨立性,以及過度依賴中國會讓臺灣 變得更容易受到攻擊。67美國歐巴馬總統對於兩岸擴大接觸的政策並沒

Wu Jaushieh Joseph, “The United States as a Balancer in Cross-Strait Relations, 2000-2008,” in Lin Cheng-yi & Denny Roy, eds., The Future of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aiwan Relations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11), pp. 144-145.

Hillary Clinton, “America’s Pacific Century,” Foreign Policy, October 11, 2011, <https://foreignpolicy.com/2011/10/11/americas-pacific-century/>.

Michael S. Chase, “The U.S Rebalancing Policy and China’s Search for a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United States: Som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Taiwan,”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Vol. 21, No. 2, June 2014, p. 132.

Robert Sutter, “US Reengagement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Where Does Taiwan Fit?” Asia Pacific Bulletin, No. 72, October 2010, p. 2.

Jason Pan, “Reliance on China Makes Taiwan Vulnerable: Clinton,” Taipei Times, June 25, 2014,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front/archives/

2014/06/25/2003593606>.

有表示反對的立場,但是提醒臺灣必須在尊嚴和尊重的基礎下執行兩 岸交流。68美國重返亞洲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崛起強大之後會挑戰美國在 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當美國對於中國的定位轉變時,會使得臺灣向 中國扈從的政策形成疑慮或矛盾,美國提醒臺灣與中國互動的過程 中,應該保持審慎的態度,而不能為了降低兩岸關係的緊張,作出過 多的讓步。

美中臺三角關係中,美國作為平衡者最重要的工作是確保臺海現 狀的穩定,以及反對以武力的方式來改變這個現狀。所謂現狀的狀態 可 以 從 臺 灣 民 眾 對 於 統 獨 立 場 的 分 布 測 知 。 馬 英 九 總 統 執 政 時 期 (2008-2016),臺灣民眾支持維持現狀再決定,以及永遠維持現狀的比 例高達 60.2%,偏向獨立和盡快獨立的比例是 21.8%,偏向統一和盡快 統一的比例為 10.2%。69從這個長期的調查趨勢來看,廣義的維持現狀 選項是臺灣民意的主流價值。當美國以臺灣主流民意作為指標來界定 現狀的狀態時,會認為臺灣採取扈從於中國的政策是偏離主流民意,

甚至是違反美國的利益,主張美國應該將臺灣從中國的軌道中拉回 來,這樣才可以維繫臺海之間的常態平衡。70從權力平衡的角度來看,

如果臺灣選擇與最大軍事威脅國家採取和解或扈從的手段,美國作為 平衡者如果表示反對的話,好像是美國不願意見到兩岸和平的發展或 是阻礙兩岸交流,但是如果臺灣在與中國的互動過程中,為了達成經

Barack Obama, “Remarks by President Obama and President Xi Jinping in Joint Press Conference,” November 12, 2014, The White House, <https:/

/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the-press-office/2014/11/12/remarks-president-obama-and-president-xi-jinping-joint-press-conference>.

政大選舉研究中心,〈臺灣民眾統獨立場趨勢分佈 1994 年 12 月~2018 年 12 月〉,2019 年 6 月 17 日(檢索),《政大選舉研究中心》,<https://esc.

nccu.edu.tw/app/news.php?Sn=167>。

Chen Dean P., “US-China Rivalry and the Weakening of the KMT’s ‘1992 Consensus’ Policy,” Asian Survey, Vol. 56, No. 4, July/August 2016, pp. 754-778.

濟交流或互惠的目的,而必須接受中國所提出的條件時,這時臺灣便 無法運用美國的反對來當成後盾回應中國。馬英九總統在任的時候,

中國部分的政策圈人士將馬總統的立場定位成獨臺,獨臺政策所推動 的是主權共享、政治實體共存、不改變現狀與相互不否認等三項議 程。71換言之,中國方面認為馬英九總統並沒有推動統一的進程和決 心。甚至在馬總統卸任之後,中國國家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前所長 余克禮批評,馬英九總統執政八年信奉「不統、不獨、不武」和「只 經不政」政策路線,迴避兩岸政治談判,既加劇臺灣的臺獨分離傾 向,更讓兩岸政治議題成為臺灣政治禁忌;對兩岸政治關係傷害很 大,也讓兩岸的政治關係實際倒退。72

余克禮的意見不必然代表北京的立場,但是至少北京沒有反對或 是默許這樣的說法呈現。余克禮所長的談話透露出一些重要訊息。中 國與臺灣經濟交流的最終目的是政治談判,如果沒有接受中國的政治 談判,既使雙方在經貿方面頻繁互動的情況下,也是傷害兩岸政治關 係,讓兩岸關係停滯不前。當臺灣採取單方面地限制本身的行為以避

余克禮的意見不必然代表北京的立場,但是至少北京沒有反對或 是默許這樣的說法呈現。余克禮所長的談話透露出一些重要訊息。中 國與臺灣經濟交流的最終目的是政治談判,如果沒有接受中國的政治 談判,既使雙方在經貿方面頻繁互動的情況下,也是傷害兩岸政治關 係,讓兩岸關係停滯不前。當臺灣採取單方面地限制本身的行為以避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