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七、未來研究的主題

在文檔中 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頁 35-38)

臺灣史的研究在臺灣,與中國史、外國史三分天下,且已有超過一半 的歷史界同業研究臺灣史,95甚至以前鑽研中國史的也有部分加入臺灣史的 行列,這樣的現象可能會被誤解為臺灣史界一片欣欣向榮,其實它也有隱憂 在,有學術的、政治的,還有其他因素。至於臺灣史研究未來繼續發展的主 題,也值得關注。

(一)面對的困境

1. 少子化:少子化是臺灣未來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大學生數目減少,

也影響到研究臺灣史者減少,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

2. 有研究願意的減少:由於歷史的學歷越高,越有找不到好工作的可 能,因此有意願走向研究之途的人也愈少。

3. 專史的競爭:即便對歷史有興趣、有使命感者不減,然而如上所討論 過,歷史學教育如何兼及跨領域學門的訓練,小者和別的學科對話、大者在 研究專史上有過人之處,才不致抱殘守缺,而續擴大、加深研究成果。舉例 而言,要研究法律史,如果不研究法律學,歷史人要超越法律人的法律史戛 戛乎其難矣。又如研究經濟史亦同此理。此外研究荷西、清代、日本的臺灣 史,也不能不了解這些國家的典章制度,更不能不懂相關語言,這也在和這

95  最好的指標是科技部歷史學門,每年申請案件的數量做為了解臺灣史界消長的情形,可 惜科技部沒有這類的數字可以參考。

些國家的研究者競爭,如廈大臺灣研究院諸位研究者和日本當代研究臺灣史 者。

4. 數位人文未見有進一步推動:數位化的推動,如研究區域史地,就必 須使用GIS,若研究歷史人物必有借助「歷史社會網絡分析」(HSNA),也有 學者正在建置TBDB 資料庫,可以找出關係網,若能找足照片,也許可全面 由舊照片中辨識人臉。目前學界有彰師大歷史所李宗信、東華臺灣文化系郭 俊麟開有相關課程,值得其他相關所借鏡。

5. 必須開「文化資產」、「檔案編輯」相關課程:前已說過歷史系並沒 有掌握時機加入文化資產學門的建置,也忽視圖資系所對檔案學的囊括,96 目前政大臺史所已面對這兩個問題,開了文化資產相關課程,而該所也和圖 書資訊與檔案研究所合開課程,希望在研讀史料之外也該加強如何系統地編 輯檔案,畢竟歷史檔案資料和歷史學研究息息相關。

6. 爭奪臺灣史的話語權:除了研究本身,中國大陸為了政治目的傾全力 編輯大部頭的史料匯編以及專題彙編,舉凡科舉、臺灣道都有。其次鼓勵研 究日本史和懂日文者全力研究日治時期臺灣史,在中國社科院臺灣史研究中 心即有此現象。開出版社全力出版臺灣史研究,如九州出版社;不僅如此也 有臺灣書局配合,如蘭臺出版社大量在臺灣出版中國學者臺灣史著作,散佈 別有立場的看法,甚至替每位「名家」出版其著作,稱做《臺灣史研究名家 論集》,又將這些著作放入資料庫方便取得,努力爭奪臺灣史的話語權。至 於中國對臺灣出版品在入關時予以審查,必要時即予退回,則是反其道而 行。如筆者郵寄五本有關白色恐怖口述歷史給廈大臺灣研究院,即被退回,

可見一斑。

(二)未來研究的主題

至於未來研究的主題,首先在方法上,必須以科際整合(社會學、地 理學、人類學、法律學、經濟學、政治學)、數位人文為方法。在史料上發 掘史料、解讀史料、建置資料庫為主。目前國內有國家圖書館、中研院臺史 所、臺大數位人文中心、檔案管理局都有文史資源之數位成果,還有文化部

96  可參閱薛理桂、王麗蕉主編,《臺灣檔案學研究回顧暨書目彙編(1946-2016)》(臺北: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2017)。

所轄的單位也各有建置,97成為研究最重要的後勤單位。

1. 原住民族史的研究:原住民族是臺灣不可缺重要的組成分子,向來以 人類學、民俗學的研究為多,而歷史學研究過去雖重視平埔研究,但重點在 國家的理番政策與執行、漢番土地關係等,晚近則以地方區域內的族群互動 關係、族群分類與族群政策的影響,西方博物學與日本的殖民地人類學的族 群分類與族群民族誌知識生產的過程和影響為主。98原民會也就日治時期各 種抗日事件,委託學者研究,都取得一些成果。99未來有關原住民的土地問 題、認同與文化復振、正名運動,100這一現代發生的史事,如何研究、書寫 入臺灣史也極為重要。

2. 臺灣史學史研究:臺灣史學史研究,依張隆志的看法,可往四個面向 來討論,如臺灣島史觀、知識系譜與學術脈絡、史料學與方法論以及歷史解 釋及跨領域對話等。臺灣史作為戰後臺灣史學的新興領域及重要環節,既可 反映1987 年解嚴以來的政治民主化與公民社會運動的集體學術成果,也可 匯聚來自不同時期與學科領域的多元知識傳統,更重要的是溯源臺灣史的開 端、變遷以及迄今展現的軌跡與成果。三十多年來固然產生許多兼具紮實文 獻及田野研究,乃至於歷史詮釋和社會科學理論意涵的重要作品,但也產出 一些以論代史、扭曲事實、浮濫媚俗迎合市場與細瑣零碎、缺乏問題意識等 現象,檢討過去也將是臺灣史學史重要的一塊。101

3. 閩臺關係研究:這是廈門大學陳小冲研究的強項,他和近代廈臺交流 檔案資料選編編委會都出版過閩臺關係史料,102這是臺灣方面的學者應該進 入的領域,之前林文凱曾研究戰爭前夕福建與臺灣的經建與農業調查以及福 建官方的臺灣調查與考察活動,有異於只談民間的交流或臺灣黑幫籍民。103

97  王麗蕉,〈臺灣史研究資料庫與數位系統的發展與成果〉,稿本,2021 年 3 月提供。

98  陳偉智,〈殖民地人類學族群分類研究史回顧〉,稿本,2021 年 2 月提供。

99  傅琪貽,《大嵙崁事件》(臺北:原住民族委員會,2019)。

100 詹素娟,〈族群史四十年〉,稿本,2021 年 3 月提供。

101 張隆志,〈近四十年臺灣史學史發展的研究回顧及展望,1980-2000〉,稿本,2021 年 3 月提供。

102 廈門市檔案局編,《近代廈台交流檔案資料選編》(廈門:廈大出版社,2017)。

103 林文凱,〈日本治臺經驗取鑑:戰前福建官方的臺灣調查與考察活動之分析(1911-193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01 (2018.9): 117-155。

其實廣、臺間的關係也值得研究,尤其客籍人士的兩岸流動,亦有研究的必 要。中研院臺史所已經開放的「旅券」資料庫,可以提供許多的線索。

4. 產業、金融史的深入研究:屬經濟史研究的一環,產業史可說是近 20 年來經濟史研究最重要的課題,過去較偏向農業與工業的研究,但也有由 技術變遷的角度來看產業的發展,更重視跨政權下臺灣農業、工礦業發展的 延續和斷裂,金融史新課題需要進一步投入。至於農業知識的輸入、生產、

傳播的過程,尤其有關農藥知識的實踐和傳遞,也需要進一步加強。至於研 究多年的農會、水利會、各種產業組合,可進一步從東亞的觀點比較被殖民 下的臺灣、朝鮮,甚至滿洲國間的異同關係。104

5. 臺灣早期史研究:臺灣早期歷史,必須在16 世紀的海洋史尋得,由 於外文資料所限,荷、西時期的臺灣史研究,必須懂得相關語文,其次必須 有更多的史料出現,並能譯成中文或英文,以便有更多的學者參與研究。

在四十年來翻譯的荷蘭文獻有《熱蘭遮城日記》(江樹生譯,已數位化並置 入中研院臺史所的「日記知識庫」中)等,西班牙文獻則有鮑曉鷗(José Eugenio Borao Mateo)編譯“Spaniards in Taiwan”等。至於研究者則有康培 德、韓家寶(Pol Heys)、陳宗仁、方真真、歐陽泰(Tonio Andrad)、邱馨 慧、鄭維中等。105往後對地圖、海圖的研究、唐人的相關活動、航海貿易、

荷西與原住民的關係,都是可以研究的副主題。

在文檔中 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頁 35-3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