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六、臺灣史的教學和人才培育

在文檔中 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頁 29-35)

臺灣史人才的培育,依賴歷史系所、臺史系所培養的人才,到底哪些學 校?哪位老師?開了哪門課,都是以下所有探討的內容。

(一)培養臺灣史研究人才的研究所

92  許雪姬總編輯,《臺灣口述歷史學會會刊》5 (2014.8): 71。

93  孟祥瀚、邱正略,〈臺灣古文書收藏、交流、推廣及研究的推手—臺灣古文書學會〉,

《止善》17 (2014.12): 171-174;「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網址:http://www.ghhr.

fcu.edu.tw/wSite/lp?ctNode=5580&mp=565101&idPath=,檢索日期:2021/3/22;「臺灣書 目整合查詢系統」,網址:https://metadata.ncl.edu.tw/blstkmc/blstkm#tudorkmtop,檢索日 期:2021/3/22。

1.  臺灣史研究所:政大碩、博士班、臺師大碩士班。

2.  歷史所:臺大、臺師大、政大、中興、中正、暨大、成大碩博士班;臺 北、東吳、輔仁、中央、東華、東海歷史所;嘉義應用歷史學系碩士班;

高師大、中教大、彰師大等相關所碩士班。

3.  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所碩士班、臺南大學文化與資源系臺灣文化 碩士班、東華臺灣文化系碩士班。

由上述學校可知,除了歷史所、臺灣史研究所外,所謂臺灣文化系,

文化資源系,雖然課名各異,但都和文化資產相關。亦即過去歷史所、臺灣 史研究所都未將「文化資產」列入開課範圍,早期讓建築學者創出「文化資 產」系所碩博班,歷史學者參與十分有限,如今才發現文化資產屬應用史 學,才開始開課,雖嫌過晚,但猶可追。另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學士 班,旨在培養原住民學生。94

這些學校每年可以錄取學生多少人。目前碩、博士的錄取,都有甄試和 一般考試兩種,一般考試包括一般生和在職生。政大臺史所碩士班,每年約 10 多名,110 學年度甄試入學 8 名、一般考試 6 名;至於博士班 107 至 110 學年度,各為3、2、2、2(一般生、在職生各 1)。至於臺師大臺史所,碩 士班每年約10 多名,110 學年度甄試入學 9 名、一般考試 12 名。至於歷史 所招生數,博士班臺大每年6 名,政大 3 名,師大 3 名,因無法了解研究臺 灣史學生所佔的數量,就不再一一說明。

(二) 所開的課程:以下依序由兩個臺灣史研究所,臺大、臺師大、政 大、中興、成大歷史所所開的課為例。

1. 臺灣史研究所

(1) 政大:開的課程相當多,以 107-109 學年為例,臺史所開的課佔多 數,也有開在人文通識、跨領域(人文、社會),全是選修課,最高每學期3 學分,也有只1 學分的課,都開一學期,所開的課名如下:

薛化元:近代臺灣歷史與人物、臺灣近代政治經濟史、近代臺灣歷史與

94  開的課程有「臺灣原住民族知識體系與哲學」、「臺灣原住民族文化」、「臺灣原住民史」、

「臺灣原住民族概論」

文化、臺灣歷史、文化與人權發展、憲政史專題、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與 李衣雲合開)、東亞危機時代下的知識份子與思想(與陳家豪合開)、近代東 亞政治民主與人權:從殖民到民主化。

李福鐘:戰後臺灣政治史專題、臺灣電影史:藝術、文化、社會與政 治、戰後臺灣史。

李衣雲:近代東亞的歷史認識、近現代大眾文化史專題、台灣史學專題 研究;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與薛化元合開)。

李為楨:近代臺灣歷史與人物;戰後台灣產業發展史料解析專題(與王 國樑合開)。

林果顯:旅行與臺灣歷史、臺灣史學研究、戰後臺灣文化政策與政治發 展、近代台灣歷史與人物、旅行與臺灣歷史(與廖文宏合開)。

鄭麗榕:臺灣近代史專題、近代臺灣歷史與人物、臺灣的時空旅行、臺 灣家族史、臺灣的大家族、臺灣環境史。

前田直樹:美國對台政策與台灣民主化(一)、臺灣政治經濟發展與美 國冷戰政策、戰後東亞人權發展論、臺灣政治經濟發展與美國政策(一)

(二)、東亞人權發展論。

此外有中研院支援的師資如陳儀深、林文凱、潘光哲、翁佳音和詹素 娟。陳儀深:二二八事件專題研究、臺灣民族主義發展史。林文凱:晚清到 日治初期臺灣史研究專題、日治時期臺灣社會文化史專題研究。潘光哲:近 代東亞的史料與史學、戰後臺灣自由主義專題研究。翁佳音:近代初期臺灣 史料選讀、臺灣早期歷史研究、明清時代臺灣史料選讀、「臺灣史」史學史。

詹素娟:臺灣原住民史文獻選讀。

另有政大退休教授陳文賢:臺灣國際關係史專題、臺灣史英文名著選 讀。博士後陳家豪,除與薛化元合開的課外,還開有近代企業發展史、臺灣 企業史。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退休教授李明仁開有祖籍信仰與族群、東亞 的征服王朝與殖民、近代東亞的歷史認識與歷史書寫。高師大吳玲青開清代 臺灣經濟問題。農委會林試所博士後蔡思薇開文化資產保存與臺灣史專題。

由上可知該所長於戰後時段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史,缺少斷代的 明、清,原住民議題,文化資產,故請兼任。此外政大歷史系也開有12 門臺 灣史的課,應可以互通有無。該所聘任日籍的前田直樹,加強戰後臺灣史、

東亞史課程。另政大在社會通識、中文通識課程,或系、中心,也有開臺灣 相關課程。

(2) 臺師大:開的課程有一門必修課「臺灣史料研究法」為所中老師合 開,課為兩學分。比起政大的課,3 學分的課不少。

張素玢:臺灣史料與研究法(一)、臺灣中部區域史研究。

范燕秋:近代臺灣與身體史研究、與許佩賢合開臺灣史料與研究法

(二)、臺灣醫療史研究、社區文化資產保存與臺灣史研究、臺灣社會史專題 研究、博物館臺灣藏品研究與展示。

許佩賢:臺灣近代生活史專題研究、日治時期臺灣史料專題討論、公眾 史學的理論與實作、日文臺灣史論著選讀、近代教育與地方社會專題研究、

近代臺灣女性史專題研究、文化觀光與臺灣史專題與實作,與范燕秋合開臺 灣史料與研究方法(二)。

陳佳宏:臺灣國際政治史研究、戰後臺灣政治史研究。

陳志豪:清代臺灣史料解析、清代臺灣開發史專題研究、臺灣歷史地理 專題研究,與張素玢合開臺灣史料與研究法(一)。

本所退休教授蔡錦堂開的課:日治時期臺灣宗教史專題研究、殖民政 策專題討論、日本近代史研究、臺灣史日文史料導讀。中研院臺史所支援的 師資,陳宗仁:東亞海域史專題研究;翁佳音:荷蘭、西班牙時代臺灣史研 究;林文凱:臺灣經濟史(1895-1945)。日本的教師近藤正己:臺灣總督府 專題討論、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專題研究;駒込武,世界史脈絡中的臺灣殖 民地支配專題討論。東華大學歷史系陳進金:口述歷史方法與實務。

臺師大臺史所的課相當重視應用史學,舉凡公眾史學、博物館展示、

文化觀光、文化資產保存、口述歷史等都有開課,加強歷史學碩士在當今社 會中求職的能力,具有相當的特色。所內教師長於日治社會史、文化史,至 於海洋史、殖民史、經濟史課程有兼任教師協助開課。為了加強語文,有日 文史料導讀、英文臺灣史論著選讀等課。臺史所亦有到歷史系開課的情形,

如陳佳宏:臺灣近代史、戰後臺灣白色恐怖與人權運動研討、臺灣涉外關係 史;陳志豪:臺灣社會史,亦值得一提。

2.  相關史學所:

至於相關史學所(不討論系)因所開課程較多,且有的歷史所只能見到

109 學年度第 2 學期的課程,故不細做討論。博、碩士班課程約占 1/3,有些 課程和系課程有延續性。茲探討臺大、政大、中興、暨南、中正、成大有博 士班的學校,略說明開課的情形。

(1) 臺大歷史所:周婉窈(臺灣史文獻選讀(1603-1895)、材料與史學:

臺灣史專題討論、臺灣史料選讀、臺灣史史料選讀與專題討論);呂紹理(近 代臺灣社會生活史、近代臺灣之時間社會史題);陳翠蓮(戰後臺灣政治與 社會專題、日治時期臺灣政治史專題、戰後臺灣政治史專題);李文良(臺灣 歷史地理專題研究);顏杏如(日治臺灣雜誌史料專題)。臺大法律系教授王 泰升(臺灣法律社會史專題研究);中研院臺史所鍾淑敏(臺灣總督府檔案選 讀)、史語所李尚仁(殖民醫學史);日本人教授近藤正己(日治臺灣政治社 會史)。

(2) 政大歷史所:劉祥光(近代西方思想在中國和臺灣),藍適齊(臺灣 現代史專題),陳秀芬、楊瑞松、薛化元合開(近代臺灣歷史與文化),周一 騰(與亞太所合開西方眼中的中國與臺灣專題)。

(3) 中興歷史所:陳靜瑜(美國地區臺灣移民社會史研究),林正珍(歷 史視野中的媽祖信仰與中臺灣社會的發展),吳政憲(臺灣科技能源史、臺灣 近代史),李毓嵐(日記與臺灣史研究),陳慧先(臺灣歷史人物分析),侯嘉 星(臺灣經濟發展史);中正大學蘇全正(臺灣佛教史、保庇;臺灣民間信仰 與生命關懷)。

(4) 暨南歷史所:李盈慧(西方人與臺灣:十九世紀臺灣史、臺灣與東南 亞:經貿移民史);林偉盛(早期臺灣史專題、近代臺灣人物誌、荷蘭東印度 公司);林蘭芳(臺灣社會經濟史、臺灣近代社會文化史);王良卿(戰後臺 灣政治史);中研院臺史所支援師資洪麗完(臺灣南島社會與歷史專題);臺 中教育大學鄭安睎(日治時期臺灣山區探險史、日治時期臺灣山區研究與調 查方法)。

(5) 中正歷史所:只有 109 學年度第 2 學期的科目名單,由張建俅開「戰 後臺灣文化史專題研究」(二);蘇全正、顏尚文「臺灣宗教社會史專題」

(二)。

(6) 成大歷史系:陳計堯(近代臺灣海關史專題研究 3 、臺灣史料專題、

臺灣商業史研究(1624-1945)、臺灣原住民史(17 到 20 世紀)史料專題);

陳文松:日治臺灣日常生活史研究專題、臺灣政治文化史專題、日治臺灣日 常生活史研究專題);許宏彬(醫療,身體與歷史研究:臺灣與東亞);謝仕 淵(臺灣物質文化史專題研究、臺灣體育運動史專題);梁秋虹(殖民邊緣

陳文松:日治臺灣日常生活史研究專題、臺灣政治文化史專題、日治臺灣日 常生活史研究專題);許宏彬(醫療,身體與歷史研究:臺灣與東亞);謝仕 淵(臺灣物質文化史專題研究、臺灣體育運動史專題);梁秋虹(殖民邊緣

在文檔中 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頁 29-3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