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根據本研究發現,在中國大陸媒體的新聞媒體呈現上,《新華 社》與《人民日報》兩家媒體在報導態度、新聞報導涵蓋區域、文宣 策略等方面有其一致性,但在報導主題項目等方面卻有明顯地分別,

《新華社》以經濟新聞、文化與藝術新聞,以及人情趣味新聞較多,

《人民日報》則是偏向經濟新聞、政治新聞與市政建設新聞。兩家媒

體除對於經濟新聞重視性有其一致性之外,《新華社》以軟性新聞為 採訪報導主軸,《人民日報》以硬性新聞為報導重點。

研究者認為,中國大陸兩家媒體新聞主題呈現不同的主因,與兩 媒體之媒體特性不同有關。由於媒體特性不同,目標對象不同,而形 成不同的關注焦點,造成不同的報導主題呈現。

就《新華社》與《人民日報》來看,雖然兩家媒體同樣是中共官 方媒體,但《人民日報》的目標對象為一般社會大眾,在中共官方的 主導下,較易直接反映政治新聞或是市政建設相關報導。

不同於《人民日報》直接以普羅大眾為訴求對象,《新華社》是 以供稿至各媒體的通訊社,在以各種不同形態、訴求、立場、特色的 媒體為對象的通訊社報導中,為了滿足各媒體新聞需求,也就是迎合 市場需求,它並不一定是以黨政軍部分為最主要的處理軸線。而從一 個經營媒體的角度來看,中國大陸媒體在財務壓力下,必須轉向以市 場導向為主要考量,所以可能會多增加文化藝術與人情趣味的報導。

因此,若從媒體公關的角度來看,在面對中國大陸不同類型、不 同受眾對象、不同性質的媒體時,受訪者或是新聞供應者必須要考量 到中國大陸媒體的特性與其不同的需求,並能夠因應其不同需要,採 用合適各媒體屬性的方式,提供新聞或接受採訪。此點可作為未來臺 灣受訪對象在面對中國大陸駐點記者時,作為參考。

最後,由於兩岸對於新聞報導的價值觀自始即有頗大的差異。中 共在新聞事業上遵循共產主義傳播理論,認為傳播媒體由共產黨專政 政府所有,傳播媒介被定位為國家與黨的宣傳工具。儘管隨著鄧小平 開放政策實行,中國大陸媒體被視為「第三產業」,而逐步走向市場 化、經濟化發展,但大體而言,目前的中國大陸媒體,特別是具黨營 色彩的中央級媒體,仍強調其「黨性原則」,為黨國的利益和祖國的 統一服務。

中國大陸駐臺記者在報導的同時,必須肩負若干政治因素與現實 的工作考量,依照黨的兩岸政策框架,來選取新聞報導的範圍與態度

傾向,因此在中國大陸現行的新聞體制下,希望中國大陸駐點臺灣記 者來到臺灣,可以完全客觀中立,顯然是過高的期望。

整體來看,兩岸由於其特殊的政治關係與意識形態,加上新聞報 導本身即具有一定的意識形態傳達功能,所以兩岸政府皆針對新聞交 流採訪制定了相關法規與政策來加以面對。然而,也正因為這些法令 規範限制,導致兩岸新聞交流受到一定的侷限性。目前臺灣對於中國 大陸駐點記者的限制,在媒體家數上是允許報紙、通訊社、廣播與電 視等四種形式媒體各有一家媒體機構派駐駐點記者來臺,遠比中國大 陸批准臺灣駐點中國大陸媒體少。

然而中國大陸媒體的變化,隨著新聞傳播事業被視為經濟改革的 一部分,促使新聞媒體成為具有「產業性」的媒體,而逐漸走向以市 場導向、讀者壓力為機制的方向。時至今日,隨著經濟改革發展,中 國大陸媒體已逐漸跳脫傳統以黨營媒體為重的觀念,新興媒體如《羊 城晚報》、《新民晚報》成功占據一定的市場規模。

儘管在政府的保護下,黨報仍有一定的銷售量,但面對晚報與都 市報以讀者為導向、重視讀者聲音的興起,不僅其內容多元化,新聞 報導亦較為客觀中立,深受讀者重視,與傳統以「黨意」為宗旨的黨 營媒體相較,更具有開放性與競爭力。

伴隨著中國大陸經濟開放,以「市場機制」、「讀者導向」為新 聞處理原則,顯然成為中國大陸媒體發展的趨勢之一,在這樣的競爭 環境下,中國大陸的中央與省級媒體機關報,即使在政府保護下保有 一定銷售量,但在其影響層面上,卻是逐漸為受讀者青睞的媒體所取 代。

然而,目前臺灣對於開放駐點記者的媒體上,仍以開放《新華 社》、《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人民電視臺》

等中共中央級媒體為主,而未做更大幅度的開放,讓更多中國大陸具 影響力的地方媒體來臺駐點採訪,將會影響到讓更多的讀者透過更多 元化、更市場化報導角度,來了解臺灣的機會。筆者曾經在駐點政策

實施後,訪問中國大陸的地方媒體,發現地方媒體相當少選用《新華 網》中的臺灣新聞,經由訪談得知主因在於,《新華社》或《人民日 報》駐點記者採訪的主題與角度,並非地方媒體感興趣的題材,地方 媒體對於如果自己能來臺灣採訪有更高的期待。因此,本研究建議政 府可以更進一步開放,使一些在中國大陸具有市場性與影響力的媒 體,有機會駐點臺灣採訪。儘管不能保證報導的內容可以更正面,但 至少可以使地方民眾有機會透過多面向、多元角度了解臺灣。

最後,本文針對未來研究提出以下建議:可以針對廣電媒體的駐 點記者報導的新聞內容,加以分析;比較中國大陸不同類型媒體間,

駐點記者的新聞處理方式;針對單一議題,如兩岸關係或 WTO 入會議 題,比較兩岸駐點記者新聞內容;針對單一研究主題,如消息來源,

比較兩岸駐點記者如何建構採訪關係;針對傳播者做研究,如兩岸駐 點記者之個人特質、政治傾向、工作滿意度等;研究中國大陸駐點記 者稿件,被中國大陸內地媒體採用之情況;最終,可研究中國大陸民 眾對中國大陸駐臺記者新聞報導的使用與滿足情況,以了解傳播效 果。

(收件:2004 年 11 月 5 日,修正:2004 年 12 月 22 日,採用:2005 年 1 月 10 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