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家政女學校

工業、商業、水產業的補習學校,基本上並不收女生;部分農業補習 學校有收女生,但人數不多;而「家政女學校」、「實踐女學校」則是專以女 性為對象的實業補習學校,也有少數以「技藝女學校」、「淑德女學校」為名 者,名 稱在不 同時期 稍有 更改, 整體 來說, 以「家政 女學校 」之名 最常 使 用,因此,除了交代個別學校的名稱、沿革之外,以下以「家政女學校」稱 呼此類以女性為對象的實業補習學校。

首先以「家政女學校」之名成立的公立實業補習學校,是1935年的臺中市 立臺中家政女學校,在此之前也有幾所類似的學校。最早應該可以上推至 1924年附設於臺南商業補習學校中的女子專修科(一年制),1932年獨立,

改為臺南女子技藝學校。1929年,臺南市彌陀寺住持王兆麟成立私立家政裁 縫講習所,1930年改稱臺南家政女學院,雖然是私立學校,但也逐漸與家政 女學校學制同步化。1934年,嘉義也有嘉義女子技藝學校成立。包括這些學 校在內,其後一直到1945年,共成立了30所左右的家政女學校。1942年時,

家政女學校有日籍學生1,757名,臺籍學生3,944名,43臺籍學生仍占壓倒性多 數,但日人學生的比例比起農業或工商業類型的學校要高出很多,並且如下 文所述,臺北、新竹、臺中、嘉義等市區的家政女學校,都是以日籍學生為 多數。其成立年代如表六。

42 〈初卒業生は引張凧,”全員貰ひ受け”の大量申込み,臺南專修工業は朗か〉,《臺日》

1939 年 11 月 6 日(5)。

43 《臺灣總督府第四十六統計書(昭和十七年)》,頁 390-391。

表六、家政女學校成立年代一覽

1932 臺南女子技藝學校 1940 中壢家政女學校

1934 嘉義女子技藝學校 新竹家政女學校

1935 臺中家政女學校 大甲家政女學校

1936 高雄女子技藝學校 彰化家政女學校

1937 臺北家政女學校 新化家政女學校

員林家政女學校 北門家政女學校

1938 東石實踐女學校 1941 苗栗家政女學校

曾文實踐女學校 桃園家政女學校

北港實踐女學校 花蓮港家政女學

豐原家政女學校 1942 北斗家政女學校

1939 基隆家政女學校 旗山實踐女學校

斗六家政女學校 潮州淑德女學校

虎尾家政女學校 1943 埔里家政女學校

新營家政女學校 屏東實踐女學校

臺東家政女學校 1944 修德實踐女學校

由表六可知,從1935年臺中家政女學校成立後,各地陸續設置。1938年 以後,以非常快的速度,每年增設3-5所。其中以臺南州最多,有11所,其次 為臺中州,有7所;新竹、高雄兩州各4所。除了市區之外,也有3分之2之多 是設農村地區的街庄,顯示農村女子升學意願提高。

從家政女學校的名稱,可以得知其與正規升學管道的高等女學校之間,

兩者的區隔在於家政女學校著重家事課程;「實踐女學校」的「實踐」二字,事 實上也是要強調其教學目標,比起抽象的知識,更重視實際操作的課程,兩 者具有同樣的意涵。家政女學校課程每週33小時,學科目有修身、公民科、

國史、國語、數學、家事裁縫、手藝、音樂、圖畫、體操等。其他課外科 目,尚有插花、茶道、園藝、作法、習字、珠算、理科實習等。4433小時中,

有將近一半是裁縫手藝、家事,畢業生也一直被說是「未來的良妻賢母」。

451938年臺北市立家政女學校成立時,也宣稱其教育「內容類似新娘學校,使 學生畢業後能成為一家主婦」。46

家政女學校的目的,很明白的是為了培養有日本知識、教養的女性,臺 中市立家政女學校「於年末實地指導歲暮、□□祭、做新年用的繩飾(注連 作)、御□餅、新年作曲(節付)等;於年始教授各種禮儀、料理、神□

式、新年書法(書初)、新年會、七草粥等」,47完全是日本式生活所需的教 養。

家政女學校與高等女學校,同樣有「女學校」之名,但教育當局及官方報 紙的主張,皆有意將兩者區隔開來。1937年臺北家政女學校議設時,即有報 導指出,目前高等女學校教育與生活遊離,因此,要教授實用技能,以便學 生畢業後嫁人,可以立刻派上用場。481938年臺東在討論要設立高等女學校或

44 〈臺北家政女校 設立認可 著手募生〉,《臺日》1937 年 3 月 17 日(8)。

45 〈家政女卒業式〉,《臺日》1938 年 3 月 15 日(5),原文為「良妻賢母の卵」。

46 〈臺北市立家政女校,按四月十五日開校,募第一學年生徒百名〉,《臺日》1938 年 3 月 9 日

(8)。

47 〈新年の諸作法 家政女で教授〉,《臺日》1937 年 12 月 27 日(5)。

48 〈島都ニュース,臺北家女學校設立認可さる〉,《臺日》1937 年 3 月 16 日(9)。

家政女學校時,當局認為該廳的重點應該是未來可以實際應用、職業導向 的,因此決定設立家政女學校。491939年新竹討論要設置家政女學校的時候,

也提出「(本校的)學科教授是實用取向,裁縫手藝家事是重點...與官公立高 等女學校方向全然不同。」501939年高雄州潮州郡議設女子中等學校時,郡當 局方面認為「與其徒然在上級學校學習,毋寧從養成實材的見地...對公學校女 子畢業生,教授裁縫家事等所謂一家主婦完全的補習教育。」51

然而,臺灣社會的期待,卻未必與官方設想相同。日本式生活的教養,

固然也受到臺灣家長的歡迎,然而除此之外,臺灣家長們很可能更希望女兒 們拿到「女學校」的學歷。1934年成立的嘉義女子技藝學校,於1937年改名為 嘉義家政女學校,即因為家長們擔心校名為技藝學校的話,會讓人誤以為只 教授技藝,而不被認為是女學校。52由此可見,家長們期待的是「女學校」的「

學歷」,而未必是可實用的「技藝」。

家政女學校開始增設的時期,正好也是皇民化運動開始的時期,因此,

地方上推動學校成立時,便會搭上皇民化說詞的便車,說是要「陶冶非常時期 女性的情操」53、「使她們成中流家庭好主婦,為皇民化運動中樞的內臺人女子 養成計畫」54、「時局下母性所持重大使命,對以往等閑視之的女子教育,此次 由國語普及見地,也是真正皇民化的目標下圖求振興……完全避免偏重學科 知識,而重視實踐,以便其將來能成為標準的家庭主婦」。55

1941年以後,各地陸續增設家政女學校,甚至像新竹州還喊出「一郡一 家政女」的口號。要增設這麼多家政女學校,自然與戰爭脫不了關係。州當 局方面認為「地方上本島人青年男女的皇民鍊成,只有短期間的訓練還不足

49 〈家政女學校(三年制)を,臺東街に新設,十四年度に實現〉,《臺日》1938 年 5 月 30 日

(5)。

50 〈三年制の家政高女,新竹市に新設,新年度から授業開始〉,《臺日》1939 年 2 月 6 日(5)。

51 〈女子實業補習學校,潮州郡で明年度に新設〉,《臺日》1939 年 8 月 10 日(5)。

52 〈嘉義女子技藝學校,家政女學校と改稱,父兄、生徒の望成り二月から〉,《臺日》1937 年 1 28 日(5)。

53 〈彰化家政女學校,明春から開校に內定〉,《臺日》1939 年 7 月 23 日(5)。

54 〈三年制の家政高女,新竹市に新設,新年度から授業開始〉,《臺日》1939 年 2 月 6 日(5)。

55 〈岡山家政女學校,近鄰街庄で新設を計畫〉,《臺日》1939 年 10 月 16 日(4)。

夠,必須有更長期的訓練,像農業補修[習]學校、家政女學校這樣的中間教育 機構,才能施以徹底的真正日本人的教育」。56此顯示統治當局對實業補習學 校的期待是,透過更長期、固定的「學校教育」,來教化臺灣人。

以下以嘉義家政女學校為例,觀察其學生概況及畢業生動向。

表七、嘉義家政女學校學生及畢業生概況 預定

招收 人數

申請入學者 日/臺

入學者 去年畢業者狀況

畢業者 上級學校 有職者 無職或 不詳 1936 - - 38/13* 26/15 0 12/0 8/10 1937 - - 42/8* 33/11 0 7/2 19/13 1938 100 79/71 72/31* 35/12 3** 24** 17**

1939 100 53/85 53/48* 41/9 2 23 22 1941 100 54/107 33/78* 51/48 0 96 45

資料來源:各年度《臺南州統計書》

說 明:*同年度入學者在統計書中分別出現在不同的統計表中,有時有少許出入,

應該是入學之後即刻退學者。

**以下年度未分日、臺籍

由上表可知,申請入學的日籍學生能夠入學的比例極高,但也越來越多 臺籍學生申請入學,每年招收的100名新生中,日人多於臺灣人。畢業後升學

56 〈奉公運動の推進力 一郡に一家政女 新竹州で教育方針再檢討〉,《臺日》1941 年 9 月 19 日(4)。

者人數不多,多數就職,1938年以後,統計書中沒有標示升學、就職者的民 族別,整體來看,畢業生的出路是銀行、公司員工及公家機關約雇人員占絕 大多數。以1941年的統計來看,96名有職者,有24人在銀行、公司上班,有 27人為公家機關約雇人員,畢業生就職的比例很高,但無法確認日、臺籍人 士的狀況。如果我們看農村地區、以臺灣人為主的家政女學校之統計,便可 以了解家政女學校畢業之臺灣人女性的出路。1938年成立的北港實踐女學 校,1941年改稱北港家政女學校,入學者幾乎都是臺灣人,每年招收40到50 人,僅有1938年第一屆有5名日本人入學,其餘皆臺灣人。1941年第一屆畢業 生的統計,有2名升學洋裁學校,36名有職者中,1名在銀行會社,35名為公 家機關約雇人員,只有1名無職或不詳。571941年臺南州國民學校初等科畢業 的臺灣籍女性有3,630人,升上高等科的226人,升學高等女學校的有239人,

升學實業補習學校的有291人;畢業後就職者2,654人中,有將近一半從事農業 (1,199人),公家機關約雇人員有97人,到別人家幫傭者719人,商業294人,

其他345人。58由此可見,臺灣農村的女性在公學校畢業後至家政女學校就讀 三年後,比起只有公學校畢業的女性,她們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成為領薪水的 職員。

另一方面,我們看屬於正規的普通中等學校升學管道的嘉義高等女學 校:根據嘉義高等女學校1941年的調查,前年度臺籍畢業生33人中,有1位升 學臺北女子高等學院,21位有職者中,1位為公家機關約聘雇,20位為學校職 員。59高等女學校畢業生的就職比例也很高,但其中多是進入此時期為因應 1943年義務教育實施而大幅擴張的公學校擔任教職。兩者之間存在著微妙的

另一方面,我們看屬於正規的普通中等學校升學管道的嘉義高等女學 校:根據嘉義高等女學校1941年的調查,前年度臺籍畢業生33人中,有1位升 學臺北女子高等學院,21位有職者中,1位為公家機關約聘雇,20位為學校職 員。59高等女學校畢業生的就職比例也很高,但其中多是進入此時期為因應 1943年義務教育實施而大幅擴張的公學校擔任教職。兩者之間存在著微妙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