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曲式分析

第三節 第三樂章曲式分析

第三樂章:G大調,3/8 拍子,快板(Allegro),輪旋曲式。器樂編制與第一樂 章相同。全曲可分為 A-B-A-C-A(Coda),五個段落。其中特別之處為C段時為詼諧 樂段(Scherzo),莫札特不僅將速度改為行板(Andante),更改變了拍號為 2/2 拍,

在風格上有很大的變化。並且運用史特拉斯堡民謠主題以及彌賽特舞曲,讓樂曲 97-121 Codetta 121-124 過門

獨奏+樂團 a 125-140 第一樂句 GM

43 201-217 Codetta

A 獨奏+樂團 218-233 第一樂句 GM

234-251 Codetta

C 獨奏+樂團 a 252-256 第八樂句 gm

44 347-377 Codetta a

(Coda)

378-393 第一樂句 GM

394-409 第一樂句

409-417 過門 417-433 codetta

45

[譜例 4-3-1] 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樂曲結構分析,第 33-40 小節

b 段可分為兩個樂句,由第 41 小節至第 73 小節,以獨奏主奏出悠揚的旋律線 條,再度反覆作音型的變化,在結束時預示 c 段主要的十六分音符快速音群。(譜 例 4-3-2)

46

[譜例 4-3-2] 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樂曲結構分析,第 68-72 小節

c 段分為三個樂句,由第 73 小節至第 124 小節,以大量的十六分音符組成,以顫 音式的音型,以及六度下行為主,並將調性轉到屬調D大調上。第 97 小節時進入 過門,利用 a 段進入 b 段過門為主要素材,讓獨奏與弦樂之間作一問一答的感覺,

並加入半音階再度回到 a 段,此時調性再度回到G大調上。之後於第 141 小節時,

進入B段。

B段可分為七個樂句,由第 141 小節至第 217 小節,調性不穩定。第 141 小 節至第 148 小節與A段中的第二樂句相同,但調性上從G大調改變為 e 小調,並 且在樂句結束時,再度轉換了調性至 b 小調。第 149 小節至第 173 小節的素材由 一連串十六分音符所組成,結合顫音以及音階式上下的音型,於第 173 小節利用 半音階過門後,第 175 小節至第 182 小節再度以 e 小調演繹 A 段中的第二樂句。

第 193 小節至第 201 小節可視為前一樂句的反覆。第 201 小節至第 217 小節以大

47

二度下行作四次的模進,其後以相同的節奏動機做為 B 段的小尾奏,最後停在 e 小調五級和弦(譜例 4-3-3)。再度回到 A 段時,調性回到G大調將第一樂句再現,

然後進入小尾奏。並以A、B段素材融合做為總結。

[譜例 4-3-3]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樂曲結構分析,

第 201-217 小節

C段時速度變為行板(Andante),拍子變為 2/2 拍,調性也轉為平行小調 g 小調。

可分為兩個段落,第一個段落在第 252 小節至第 264 小節,節奏較為短小、弦樂 以撥奏分解和弦進行、獨奏則為主要旋律線條。前後樂句為節奏音型的變奏(如 譜 4-3-4)。第二個段落在第 265 小節至第 290 小節,速度轉為稍快板 ( Allegretto ),

調性轉為G大調,以四個小節做為一個樂句的劃分。段落開始時,由獨奏奏出史

48

特拉斯堡主題(如譜例 4-3-5)後,馬上由雙簧管以高八度的方式再度演奏,獨奏 則以三連音的方式演奏分解和絃作為伴奏。

[譜例 4-3-4]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樂曲結構分析,第 252-256 小節

[譜例 4-3-5]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樂曲結構分析,史特拉斯堡主題

49

此外,獨奏也在雙簧管演奏史特拉斯堡主題的前後插入兩段彌賽特舞曲,造成主 題之間還,還有樂器間的互相追逐、對話。(如譜例 4-3-6)

[譜例 4-3-6]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樂曲結構分析,第 273-276 小節

C段結束後再度回到A’段,可分為 b’-c-a 三個部分。將其與 A 段相比可以發 現 A’段省略了第一次的主題再現,取 A 段過門的動機直接於第 299 小節進入 b’段,

第 315 小節時以獨奏在 g 小調上作主題部分再現,隨後第 319 小節樂團在 G 大調 上模仿主題部分再現。(如譜例 4-3-7)

50

[譜例 4-3-7]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樂曲結構分析,第 315-322 小節

A’段的 c 段在第 323 小節至第 377 小節,節奏音型完全與 A 段相同,但不再作調 性的轉換只停留在G大調上。到了第 378 小節則回到 a 段,主題由獨奏在兩個八 度上完整的重現,樂團也再度反覆一次主題,作為首尾的相互呼應。由於是完全 的再現,因此結束時罕見的停留在G大調的四級七和弦上,營造出沒有結束的感 覺。

51 12 歲即赴澳洲雪梨大學音樂學院附中就讀、學習琴藝,師從羅伯特·皮克勒(Robert Pikler)。1975 年 轉往到美國的茉莉亞音樂學院(the Juilliard School),並在 Dorothy DeLay 的指導下學琴。十九歲時,

在紐約艾弗里費雪廳以莫扎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作第一次公開首演。2000 年獲音樂美國 (Musical America) 選為年度器樂演奏家。

12 彈指奏出清脆珠玉國臺交駐團藝術家林昭亮挑戰莫札特全五首小提琴協奏曲。

http://www.moc.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222852536319

52 ( Mathurin Couperin, 1569-1640 ) 的鍵盤作品或是莫札特的鋼琴作品。

53

的地位。當樂段之間具有性格上的明顯變化時,指揮要迅速地表現出音樂主題上 的對比卻又不能因此中斷氣氛的流暢與優雅。

在進入第一呈式部的最後過門樂段時,是先由第一小提琴主奏進入,再將主 題銜接給雙簧管,來引導出獨奏小提琴從第 38 小節所開始的第二呈示部(譜例

5-1-1),此時的各樂器在情緒的銜接上也必須注意流暢性。獨奏者所帶領的第二呈 示部包含了許多樂團與獨奏者共同合作的樂段,這是古典時期重視整體織度均衡 的風格,因此樂團雖有其伴奏的功能性,但仍要保有份量感,在需要呈現音樂結 構上的對比性時,要適度表現出如交響曲扎實有力的音量及力度以將獨奏的樂段 推到高潮。

[譜例 5-1-1] 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 35-39 小節

54

呈式部結尾進入發展部時將調性轉為 d 小調,素材則是以呈式部的第一主題 來做變奏處理。雖然此處為小調性格,但其節奏性仍明顯,指揮時右手拍行不可 太模糊,切不可因小調而讓管弦色彩過於晦暗應適度保持節奏感。發展部的長度 並不長,在迅速的轉調後從 d 小調逐漸回到 D 大調,指揮必須注意各段轉調之間 的情緒銜接與節制。

再現部雖與獨奏小提琴的第二呈示部類似,但是整個再現部的調性都是建立 在主調 G 大調上,因此充滿更為明朗活潑的氣氛,但指揮仍要節制樂團的力度,

唯有在最後獨奏樂器的華彩樂段結束後,導入樂團齊奏時,可適度放開讓樂團有 精神的結束第一樂章。

綜觀第一樂章的架構,從主題的角度上觀之,第一樂章是標準的奏鳴曲結構。

但是若從整體旋律架構的發展觀之,則帶有歌謠曲式的影子。樂團齊奏的 G 大調 第一呈式部,與樂團、獨奏合作的第二呈式部,可以看成是 A-A’,共 103 小節。

而發展部以及再現部,則是 B-A’(再現部的處理方式與第二呈式部較為類似)。這也 是莫札特的器樂作品受到歌劇風格影響的緣故,因此在指揮詮釋上要特別注意此 以特點。

55

第二節 第一樂章指揮與排練

第一樂章是快板,4/4 拍,打成四拍拍型,速度是四分音符

=126。到了第 17 小節因為節奏感的考量筆者會打成兩拍的拍型,並在第 18 小節的第一拍收掉,再 單獨用左手給第一小提琴拍子(譜例 5-2-1)。考量到時代風格與器樂發展,莫札特 的作品在和弦的演奏上應避免過重或過度銳利的音色。筆者認為,弓法上的調整 可改變何弦過重的問題。第一小節的第一個和弦應上弓開始,讓三個音可分散些 發聲,讓音色表現較軟(譜例 5-2-2)。除了弓法外,跳奏的演奏長度及力度也是非 常需要注意的。在莫札特的音樂中所有的強弱記號皆應視為一種氛圍,因此,跳 奏不適合演奏過短或過強。排練第一樂章時,指揮要特別要求跳奏聲部一起練習,

務必練到音長整齊、力度輕巧有彈性、琴弓的使用部位要一致(譜例 5-2-3)。

[譜例 5-2-1] 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 17-20 小節

56

[譜例 5-2-2] 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 1-5 小節

[譜例 5-2-3] 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 81-90 小節

57

莫札特的小提琴協奏曲中,各樂章皆有一至兩個讓獨奏者自由即興發揮的華 彩奏 ( cadenza )。當獨奏樂器進入華彩奏後,指揮將停止動作,讓演奏家自由拉奏,

但為了讓樂團能在華彩奏後順利接上,筆者會在獨奏的最後一個音的正拍給樂團 下一小節的速度。例如,第一樂章的第 151 小節從第二拍開始有一個華彩奏,樂團 於第 152 小節要接近來。所以,指揮在準備進入第 152 小節的前一拍要給一個預備 拍(譜例 5-2-4)。

[譜例 5-2-4] 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 148-155 小節

58

為了讓音響能繼續共鳴,指揮有時在拍型方向及收句的時間上要做選擇。例如,

在第一樂章的最後一小節是個清楚的終止式,筆者會打成三個連續的一拍,而非 常規的四拍拍型(圖 5-2-1),並在第三拍收掉之後,手勢上多推出比樂團演奏音長 更常至少半拍的時間再完全收掉(圖 5-2-2)。

[圖 5-2-1] 常規的四拍拍型

[圖 5-2-2] 第 226 小節第三拍句尾的收法示意圖

59

60

的舞曲風格,避免獨奏小提琴的樂句過於舒緩。A 段的第一第二樂句都是建立在 主調 D 大調上,直到小尾奏才轉到屬調 A 大調,準備進入 B 段。

第二樂章的 B 段與第一樂章的發展部一樣,都將主題轉進小調。在這個段落 當中,管樂的色彩特別是長笛的聲音具有其值得注意之處,此時的樂團以絃樂組 輕柔的帶出舞曲節奏,管樂則以不斷延伸的長音呈現朦朧而淡淡的傷感氣氛,讓 獨奏小提琴的旋律得以發揮。

A’樂段呼應了 A 段,也是在 D 大調上再現悠揚的旋律。本樂章最特別之處在 於,結尾是由獨奏樂器演奏悠揚的第一主題樂句作結尾,而非以樂團結束。

61

第四節 第二樂章指揮與排練

第二樂章速度是緩板,4/4 拍,打成四拍拍型方向的分割拍,速度為

=64。

第一小節的第一及第二拍做漸慢,並在第二拍後半做延長,第三拍回到原速度(譜 例 5-4-1)。

[譜例 5-4-1] 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第 1-2 小節

排練此樂章時要特別留意第一小提琴與長笛齊奏部分的整齊度,由於管樂與 絃樂的演奏方式、發聲速度不同,練團時要單獨慢練他們。例如第 36 小節,長笛

排練此樂章時要特別留意第一小提琴與長笛齊奏部分的整齊度,由於管樂與 絃樂的演奏方式、發聲速度不同,練團時要單獨慢練他們。例如第 36 小節,長笛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