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指揮詮釋

第二節 第一樂章指揮與排練

第一樂章是快板,4/4 拍,打成四拍拍型,速度是四分音符

=126。到了第 17 小節因為節奏感的考量筆者會打成兩拍的拍型,並在第 18 小節的第一拍收掉,再 單獨用左手給第一小提琴拍子(譜例 5-2-1)。考量到時代風格與器樂發展,莫札特 的作品在和弦的演奏上應避免過重或過度銳利的音色。筆者認為,弓法上的調整 可改變何弦過重的問題。第一小節的第一個和弦應上弓開始,讓三個音可分散些 發聲,讓音色表現較軟(譜例 5-2-2)。除了弓法外,跳奏的演奏長度及力度也是非 常需要注意的。在莫札特的音樂中所有的強弱記號皆應視為一種氛圍,因此,跳 奏不適合演奏過短或過強。排練第一樂章時,指揮要特別要求跳奏聲部一起練習,

務必練到音長整齊、力度輕巧有彈性、琴弓的使用部位要一致(譜例 5-2-3)。

[譜例 5-2-1] 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 17-20 小節

56

[譜例 5-2-2] 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 1-5 小節

[譜例 5-2-3] 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 81-90 小節

57

莫札特的小提琴協奏曲中,各樂章皆有一至兩個讓獨奏者自由即興發揮的華 彩奏 ( cadenza )。當獨奏樂器進入華彩奏後,指揮將停止動作,讓演奏家自由拉奏,

但為了讓樂團能在華彩奏後順利接上,筆者會在獨奏的最後一個音的正拍給樂團 下一小節的速度。例如,第一樂章的第 151 小節從第二拍開始有一個華彩奏,樂團 於第 152 小節要接近來。所以,指揮在準備進入第 152 小節的前一拍要給一個預備 拍(譜例 5-2-4)。

[譜例 5-2-4] 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 148-155 小節

58

為了讓音響能繼續共鳴,指揮有時在拍型方向及收句的時間上要做選擇。例如,

在第一樂章的最後一小節是個清楚的終止式,筆者會打成三個連續的一拍,而非 常規的四拍拍型(圖 5-2-1),並在第三拍收掉之後,手勢上多推出比樂團演奏音長 更常至少半拍的時間再完全收掉(圖 5-2-2)。

[圖 5-2-1] 常規的四拍拍型

[圖 5-2-2] 第 226 小節第三拍句尾的收法示意圖

59

60

的舞曲風格,避免獨奏小提琴的樂句過於舒緩。A 段的第一第二樂句都是建立在 主調 D 大調上,直到小尾奏才轉到屬調 A 大調,準備進入 B 段。

第二樂章的 B 段與第一樂章的發展部一樣,都將主題轉進小調。在這個段落 當中,管樂的色彩特別是長笛的聲音具有其值得注意之處,此時的樂團以絃樂組 輕柔的帶出舞曲節奏,管樂則以不斷延伸的長音呈現朦朧而淡淡的傷感氣氛,讓 獨奏小提琴的旋律得以發揮。

A’樂段呼應了 A 段,也是在 D 大調上再現悠揚的旋律。本樂章最特別之處在 於,結尾是由獨奏樂器演奏悠揚的第一主題樂句作結尾,而非以樂團結束。

61

第四節 第二樂章指揮與排練

第二樂章速度是緩板,4/4 拍,打成四拍拍型方向的分割拍,速度為

=64。

第一小節的第一及第二拍做漸慢,並在第二拍後半做延長,第三拍回到原速度(譜 例 5-4-1)。

[譜例 5-4-1] 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第 1-2 小節

排練此樂章時要特別留意第一小提琴與長笛齊奏部分的整齊度,由於管樂與 絃樂的演奏方式、發聲速度不同,練團時要單獨慢練他們。例如第 36 小節,長笛 與小提琴第一部是以同音同節奏差八度的齊奏進行,斷奏的長度、附點音符的時 間,都是排練時要挑出來由慢速練起的重點(譜例 5-4-2)。

62

[譜例 5-4-2] 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第 35-36 小節

排練時要注意的另一個部分是節奏的準確性,例如第 12 小節的附點拍子與三連音 的對應(譜例 5-4-3)。

[譜例 5-4-3] 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第 10-12 小節

63

第五節 第三樂章快板的迴旋曲 (Rondo)

本樂章結構為 A-B-A-C-A (Coda)。雖然本樂章具有許多華麗而快速大跳音程 與分解和絃音型,且速度標示為快板,但仍要注意保持輕快與優雅的氛圍,而非

64 奏。例如在巴哈的《第三及第六號英國組曲》(English Suite nos. 3 and 6),以《嘉禾舞曲》(Gavotte)

為名。另一首是在莫札特的歌劇《巴斯汀與巴斯汀納》(Bastien et Bastienne)中,他用此曲來宣告 魔法師的出現。

65

第六節 第三樂章指揮與排練

第三樂章是快板,3/8 拍,打成一拍拍型,速度為

♩.

=86。考量到樂句的語法,

第三樂章的第 1 小節到第 4 小節是一大句,所以在指揮時雖是一小節打成一拍,

但筆者會打成四拍方向。(如譜例 5-6-1)

[譜例 5-6-1] 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第 1-8 小節

莫札特的器樂作品還是帶有聲樂的氛圍,如唱歌般的旋律經常在各樂器聲部間流 傳,如何保持住旋律線的銜接與流暢是排練及指揮時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第 33 小節到第 34 小節,小提琴跟雙簧管還有法國號就有緊密的旋律交替連接,在排練 時務必將這些部分單獨挑出來練習,除了速度的銜接,音樂情緒的一致性也是重 要的。(譜例 5-6-2)

66

[譜例 5-6-2] 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第 29-36 小節

由於管樂的發展時間較晚,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在樂器編制上,管樂還是 停留在演奏份量較單薄的階段,因此常會有休息很多久後才需演奏的情形。例如 第三樂章雙簧管跟法國號在第 72 小節有一個力度強的長音,但在第 40 小節後,

管樂就一直連續休息三十一個小節,所以指揮在第 70 或第 71 小節時就要用眼神 提醒管樂。第三樂章到第 252 小節變換了速度,變為行板 ( Andante ),2/2 拍,打

成四拍拍型,速度是

=118。第 252 到第 264 除了獨奏外,樂團全部都用撥弦的方 式演奏,要什麼樣的音色、撥奏的長度以及整齊度都是排練要注意的。協奏曲除 了獨奏樂器與樂團的銜接,在音量上的控制也是一門學問。獨奏樂器加入後,樂 團要適度的降低音量,例如第三樂章的第 141 小節,小提琴的一、二部要做立即 性的音量變化(如譜例 5-6-3)。在指揮的方式上,重拍 ( downbeat )下去後的反彈要 變慢、幅度變小,以帶領樂團表現音量上由強 ( forte )突弱 ( piano )的表情(圖 5-6-1)。

67

[譜例 5-6-3] 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第 137-143 小節

[圖 5-6-1] 第 141 小節打一拍後突弱的示意圖

68

69

[圖 5-7-1] 樂團編制排法(一)示意圖

[圖 5-7-2] 樂團編制排法(二)示意圖

70

71

72

73

74

也才能藉由對於這些作曲家與其作品的分析,吸收這些偉大的音樂家所留下的藝 術與人文遺產。這也是筆者完成本論文的用意所在。

75

Allen, Warren Dwight. Philosophies of Music History: A Study of General Histories of Music 1600-1960.New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62.

Apel, Willi. Gregorian Chant.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58.

Bach, C. P. E. Essay on the True Art of Playing Keyboard Instruments.

Trans. & ed. By William J. Mitchell,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1847.

Baines, Anthony.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al Instrumen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Barrett, Janet R., Claire W. McCoy, and Kari K. Veblen. Sound Ways of Knowing: Schirmer Books, 1997.

Berger, Karol. Musica Fict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Blaufope, Kurt. Musical Life in a Changing Society. Portland, Oregon:

Amadeus Press, 1992.

76

Bloch, Ernst. Essay on the Philosophy of Musi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Bloustien, Geraldine and Margaret Peters. Youth, Music and Creative Cultur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1.

Blume, Friedrich. Renaissance and Baroque Music.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1967.

Baines, Anthony.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al Instrumen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Carse, Adam. The History of Orchestration.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64.

Davenport, Marcia. Mozart. New York: Avon Books, 1979.

Downs, Philip G. Classical Music.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1992.

Eisen, Cliff and Simon P. Keefe ed. The Cambridge Mozart Encyclopedi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Landon, H.C. Robbins. Mozart, The Golden Years.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89.

Lang, Paul Henry. The Creative World of Mozart.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1961.

Mersmann, Hans. Letters of Wolfgang Amadeus.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72.

Osborne, Charles. The Complete Operas of Mozart. New York: Da Capo Press, Inc., 1978.

Rosen, Charles. The Classical Style: Haydn, Mozart, Beethoven.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1997.

77

Rushton, Julian. Classical Music.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Ltd., 1986.

Sadie, Stanley. The Cambridge Music Guide. London: John Calmann and King Ltd., 1985.

Schoenberg, Harold C. The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 Revised ed.,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1981.

Vigeland, Carl. The Mostly Mozart – Guide to Mozart.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