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正形名、察名稱及定名分

除了「自道以至名」外,劉向還認為尹文的學術是「自名以 至法」。尹文說「名有三科」,即「一曰命物之名,方圓白黑是也;

二曰毀譽之名,善惡貴賤是也;三曰況謂之名,賢愚愛憎是也」

(《尹文子.大道上》)。

「 命 物 之 名 」 當 是 指 具 有 指 謂 (denotation) 意 義 的 語 詞 或

「名」,是指謂著客觀真實的「物」,是具有認知意義(cognitive meaning)的,是具有真假值(truth value)的。

「毀譽之名」當指價值判斷的語詞或「名」。雖然價值判斷

是屬於主觀的,可以是「凡天下萬里,皆有是非」和「是非之理 不同」。但主觀又可分為個殊主觀和互為主觀(intersubjectivity)。「互 為主觀」也就是「共同主觀」,是屬約定俗成的(conventional),也 就是「然則是非隨眾而為正,非己所獨了」,「己所獨了」的是「個 殊主觀」。雖尹文沒說清楚,但師其意,「毀譽之名」當屬「是非 隨眾而為正」,是互為主觀而「約定俗成」的,而「況謂之名」

則屬「己所獨了」的「個殊主觀」的。共同主觀的約定俗成可以 是先於個殊主觀而存在,故相對於個殊主觀,共同主觀也是一種 不止於個殊主觀的存在。

「愛憎」是動名詞,「賢愚」亦當為動名詞,而不是單純的 名詞,「賢愚愛憎」是個人對客觀事物所表現的主觀情緒或感情,

故應可「己所獨了」的。

以「命物之名」論。《尹文子.大道上》云:「大道無形,稱 器有名。名也者,正形者也。形正由名,則名不可差。故仲尼云:

『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也。」接著又說:「大 道不稱,眾有必名,生於不稱,則群形自得其方圓,名生於方圓,

則眾名得其所稱也。」汪奠基對這二段論述評論說:

「但是尹文卻說『名也者,正形者也,形正由名』。這當然 是唯心論的觀點。第二條說『群形自得其方圓,名生於方圓』,

則是從客觀上承認外界形體與名稱的相待關係。這是古代講名實 關係的一般說法。

但是合起兩條來看,理論上是有矛盾的。因為尹文要從宋鈃

『以物為法』的形名論,直接申言儒家正名的主張,自然不能不 有正形以正名與正名以正形的對立。大家知道名可有語言文字的 不同,而形則雖無名,亦不失其方圓黑白之分。所以尹文要解決

自己觀點上的矛盾,只有邏輯地肯定『名生於方圓』(形)的這 一正名的認識才是正確的。

正由於尹文正名的邏輯具有這一內在的矛盾(這種矛盾的根 源是由稷下的政治環境發展出來的),所以他在分析『名分』、『名 守』的概念上,盡量展開形名法術的權變之辯。並且企圖用形而 上學的方法,硬把所謂『道』與形名法術統一起來。」23

如果尹文只說「名也者,正形者也,形正由名」,我們同意

「這當然是唯心論的觀點」,但是,尹文卻是先說了「大道無形,

稱器有名」,可見「名」是由「器」來的,「名」的指謂意義是「器」, 是被「器」所定義的。然後以被「器」定義了的「名」去「正形」,

因此,被正的「形」是不是合符原來的「器」,就要根據被「器」

定義了的「名」,合符「名」的定義(「器」)的「形」就是正,

不合符就是不正。

觀念思維(「名」)先於存在(「器」、「形」)才是唯心論(idealism 或譯觀念論),尹文的「名」來自「器」後,才以「名」去認識

(「正」)「形」,這樣的認識論是與觀念論不符的。且「稱器有名」

即「名生於方圓」,這之間並沒有理論上的矛盾,只是汪奠基沒 有理解到「名也者,正形者也,形由名正」的「名」是已經被「器」

定義過,賦予了指謂意義的「名」。

另外,尹文是不是「企圖用形而上學的方法,硬把所謂『道』

與形名法術統一起來」,我們也有不同的看法,尹文本來就是強 調形名法術的,因為形名法術才是治國之道,至於「彌綸天地,

籠絡萬品」的形而上學,他反而認為是「治道之外,非群生所餐

236,頁七四。汪先生乃先師殷海光先生的老師,不同意於汪先生,乃先師殷先生嘗 引述亞里斯多德言「吾愛吾師,吾猶愛真理」也。

挹,聖人錯而不言也」。

我們認為要理解尹文的形名論當從戰國黃老道家著手,《黃 帝四經.道法》即言,「凡事無大小,物自為舍。逆順、死生,

物自為名。名形已定,物自為正。」這正是「稱器有名。名也者,

正形者也」。「物自為舍」就是「器」,故「稱器有名」;「物自為 名」即「則群形自得其方圓,名生於方圓」;「名形已定,物自為 正」即「名也者,正形者也」。溫公頤也說:「《尹文子》雖講『名 也者,正形者也』,但『正形』不是指改正形的意思,而只是要 使名和形互相對應。」24

這套形名論後來到法家手裡,就變成了考核臣下,統治國家 的利器。韓非也說過:

「道者,萬物之始,是非之紀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萬物之 源,治紀以知善敗之端。故虛靜以待令,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 也。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有言者自為名,有事者自為 形,形名參同,君乃無事焉,歸之其情。」(《韓非子.主道》)

「用一之道,以名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故聖人執一 以靜,使名自命,令事自定。不見其采,下故素正。因而任之,

使自事之。因而予之,彼將自舉之。」(《韓非子.揚權》) 孔子正名論的原意顯然與這套形名論不符,但是,尹文只摘 取了二句,只以這二句言,其實也沒有什麼不符的。

此外,《尹文子.大道上》又云:「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未 必有形。形而不名,未必失其方圓白黑之實;名而不形,不可不 尋名以檢其差。故亦有名以檢形,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檢

24 溫公頤,《先秦邏輯史》,頁二四三,一九八三年五月一版,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

名。察其所以然,則形名之與事物,無所隱其理矣。」

「有形者必有名」即「眾有必名」,或「稱器有名」、「名生 於方圓」,其「名」的意義除了指謂意義外,還必然包括意含

(signification)意義。以「人」為例,有「形」的人固為「人」

的指謂意義,但是,一些有「形」的人的性質特徵也必然成為所 定義的「人」的意義,例如,「人是理性的動物」、「人是會創造 文明的動物」等,這些構成人的性質特徵就成為了「人」的意含 意義。

但有些「名」只有意含意義而沒有指謂意義,例如「豬八戒」, 意含著「無能好講人壞話」、「愚笨又好色」等,因此而出現了一 些語句──「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豬八戒吃人蔘果」,

可見「豬八戒」不是沒有意義的語詞,但這世界上卻找不到豬八 戒的「形」或器,而不具有指謂意義。

因此,在語意學(semantics)上發現,一個有指謂值的語詞

(「名」)必然具有意含值,但一個有意含值的語詞卻不必然具有 指謂值,例如「豬八戒」。

尹文不但指出了「有形者必有名」,並且也指出了「有名者 未必有形」,那也就是指一個有意含值的語詞不必然就一定有指 謂值(「形」)。

「名」是語詞概念,概念屬思維,語詞為概念思維表達的符 號。「形而不名,未必失其方圓白黑之實」,可見尹文的哲學是「存 在先於思維」,而不是「思維先於存在」或「思維即存在」。

但「名而不形」就是指有意含值而無指謂值的語詞(名),

如果將有意含值就誤以為有指謂值,就可能造成許多的欺騙,例 如,一些徒具意含而無指謂的宗教神話和政治口號,這當然就「不

可不尋名以檢其差」。所以,也有用已經定義過的「名」來檢核

「形」是不是符合「名」的定義,是謂「亦有名以檢形」。

「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檢名」是說,以「形」來界定

「名」的意義,才能以「名」來決定從事,以從事的結果再來檢 核是否合乎「名」的定義。把它們的「所以然」搞清楚,「形名 之與事物」的關係就搞清楚了。

「名以檢形」、「事以檢名」,「檢」的是什麼,尹文沒直接說,

但他說了「名稱者,別彼此而檢虛實者也」(同前)和「以名稽 虛實」(同前),也就是檢稽「名」是否具有指謂值和被指謂項

(形),有就是「實」,沒就是「名而不形」,就是「虛」。

「形名之與事物」的「所以然」為何,尹文說:「名者,名 形者也;形者,應名者也。然形非正名也,名非正形也,則形之 與名,居然別矣,不可相亂,亦不可相無。無名,故大道無稱;

有名,故名以正形。今萬物具存,不以名正之則亂,萬名具列,

不以形應之則乖。故形名者不可不正也。」(《尹文子.大道上》)

「名」屬語言符號,「形」屬客觀事物,所以,「形非正名也,

名非正形也」,「形」「名」是不同的,是不可以混淆的,但也缺 一不可。以「命物之名」言,語詞與事物之間的關係是指謂與被 指謂的關係,語詞指謂著事物,事物是被語詞所指謂的,故言「名 者,名形者也;形者,應名者也」。形名的關係要如何不亂不乖 而正呢?尹文只說到「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檢名」,也是 韓非所言的「審合形名」(《韓非子.二柄》),但韓非還更進一步 的提出了「形名參同」,他除了說「有言者自為名,有事者自為 形,形名參同,君乃無事焉,歸之其情」外,還說「形名參同,

用其所生。二者誠信,下乃貢情。謹脩所事,待命於天,毋失其

要,乃為聖人」(《韓非子.揚權》)及「君臣不同道,下以名禱,

君操其名,臣效其形,形名參同,上下和調也」(同前)。尹文的 形名論居然發展成後來法家國君統御臣下的利器矣。

張長明和曾祥云指出《尹文子》對形名論的貢獻是:「在中 國古代名學史上,《尹文子》對形名關係的探討認識是最全面的,

它不僅指出了名生于形,肯定了形對于名的決定作用,而且指出

『名者,名形者也』,表明了名的符號性質。同時,《尹文子》還 強調了形與名之間的對應關係,肯定名必須有其確定的指稱對 象。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國古代名學史上,《尹文子》的作 者是第一個,也是唯一明確指出了名與形的區別。」25

尹文除了「命物之名」外,還有「毀譽之名」和「況謂之名」。

「毀譽之名」是「善惡貴賤」之名,「況謂之名」是「賢愚愛憎」

之名。今本《尹文子》並未明白區分三者論述的章節段落,所以,

我們只能根據「善惡貴賤」和「賢愚愛憎」的內容予以分析。

有關善惡之名,尹文有以下論述:「善名命善,惡名命惡,

有關善惡之名,尹文有以下論述:「善名命善,惡名命惡,

相關文件